浅析外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问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外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问题

-6-

浅析外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问题

秦彩玲

(河南理工大学焦作454003)

在传统英语教学模式的影响下,长期以来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主要采用“听说法”、“知识点讲解法”和“翻译法”。许多教师让学生反复练习某些重点句型,熟记许多热点词汇,期望学生达到应试与掌握语言的双重目的。这样显然是偏重了语言现象,而忽视了文化知识对英语学习者的指导作用。

我国新修订的《高等学校英语教学大纲》中规定: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这种能力除包括正确运用语言的能力外,还包括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以及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根据《大纲》的要求,教师在课堂上除了教授语言知识外,还应适时、适度地导入相关的文化知识。

一、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学语言的目的是为了交流。人类的交际不单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跨文化现象。在教学中,要对两种交际文化进行对比,我们首先从文化谈起。

文化cul t ur e 一词是一个含义极其广泛的词语。它狭义指文学、音乐、美术等,而广义讲是一个社会学术语,按照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对“文化”所下的定义,我们所说的“文化”是指一个社会所具有的独特的信仰、习惯、制度、目标和技术的总模式。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并对文化起着重要作用。有些社会学家认为,语言是文化的基石——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从另一方面看,语言又受文化的影响,反映文化。可以说语言反映一个民族的特征,它不仅包含着该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而且蕴藏着该民族对人生的看法、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二、文化导入的重要性

“只注意形式,而不注意语言的内涵是学不好外语的。”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它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紧密相连、不可分割。因此在学习一门语言时,我们不仅要学习语言,还要对支撑语言的载体文化做相应的学习与了解。因为语言和文化相互依存,相互影响。要真正掌握一种语言就必须了解这种语言的特定社会背景,否则就不会真正掌握这种语言。

[作者简介]:秦彩玲,河南理工大学外语系教师。

1

《中国电子教育》2008年第3期

-6-中国人和外国人生活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之中,他们在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思维

方式、道德观、价值观等方面肯定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语言是客观世界的反映,中西方文化内涵的差异必然造成语言现象的差异。许多学生在交际中所犯的文化错误往往是因为缺乏文化意识。有些人在跟外国人交谈时,通常会一连串的问好多问题:W ha t’s your nam e?H ow ol d ar e you?A r e you m ar r i ed?W her e do you com e f r om?H ow m uch m oney do you ea r n e ver y m ont h?等等,这些问题有些涉及到了英美人的隐私问题,是他们禁忌的话题,所以我们和他们谈论这些也是不得体,不礼貌的。

因此,英语教师在传授学生语言的同时,应渗透文化方面的知识,把语言教学置于跨文化交际的环境当中去,抓住文化障碍、误解和冲突的焦点,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正确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英美个人的宗教信仰问题、行动去向、婚否、年龄、经济状况等为个人隐私问题,因而要回避。教学时我们可选择一些西方的假日,风土人情方面的素材,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外国的社会与文化。如新视野学生用书第三册第四单元Fi ve Fam ous Sym bol s of A m er i can C ul t ur e,在讲这一单元前,教师可以谈一些中国的文化,用Pow e r Poi nt做一些图象,诸如长城、秦始皇兵马俑、京剧脸谱、唐三彩、旗袍、洛阳石窟等,然后让学生选出什么可以作为中国文化的代表,把中国的文化与美国的文化做相应的比较,让学生真正的参与教学。兴趣是学习的内在动力,只有导入大量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才能激活学生思维,使学生在语言学习中逐步提高跨学科创造性学习的综合能力。

如在讲解新视野第三册第七单元A R os e I s a R ose时,笔者先给学生讲解了情人节的来历,谈到V al ent i ne及其故事,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在他被处死的日子2月14日送爱人玫瑰花,以示爱情和对爱情的诠释.通过讲解学生不仅明白了西方的文化,了解了玫瑰的含义,而且还懂得了真爱,同时也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提高了他们对所学文章的兴趣.笔者认为,学习语言的过程就是认识文化的过程。

Br ow n(1987)认为语言学习者失败的原因很多,但主要是没能把文化学习和语言学习有机的结合起来。笔者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在长期以来形成的英语教学模式的影响下,许多学者都认为语言学研究的对象是语言本身。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没有把教授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

(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过分依赖老师,习惯接受“填鸭式”的教学,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很少利用课余时间读有关英美文化背景知识方面的书籍,自身对外国文化与风土人情了解很少。

(三)一些外语教材的内容比较死板,既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也不能吸引学生的兴趣。

三、文化导入的方法

(一)注解法:教师结合所学教材内容对相关的文化知识加以注释,特别要对一些特殊的描写做详尽的注释,这样有助于学生掌握得体的交际文化,做到语言知识讲到哪

2

浅析外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问题

里,文化知识诠释到哪里。在讲解历史性的课文时要补充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当时的社会与政治背景等方面的内容。

(二)融合法:教师结合课堂教学融入相关的文化知识,利用讲课文前几分钟,讲解涉及的英美国家的主要知识,尤其是文化差异方面的知识。如在讲解新视野第三册第三单元C ul t ur al D i f f e r enc es i n W est e r n and Japanes e D eci si on-M aki ng时,笔者先给学生讲解了一些文化差异方面的知识,我们常常在每月的13号举行婚礼或开幕式,因为我们认为三六九往上走,13号是个好日子.然而,西方人却忌讳它,因为是耶稣的第十三个门徒犹达杀害了耶稣,所以西方人忌讳13在日常生活中的出现。

(三)实践法: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改编对话进行表演,使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语言和文化,提高其对文化的敏感性和意识。如在讲解全新版第三册第七单元Li f e O f a Sal es m an时,首先笔者请同学们回想现实生活中推销员的表现,然后邀请几位同学分别扮演了推销员和不同类型的顾客,大家的表演非常贴近生活,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

文章,加深印象。

(四)比较法:教学中通过对比两种文化的差异来导入文化。让学生既了解了英美人的风俗习惯,又知道了本民族的习俗。例如:在讲解新视野第二册第一单元

Ti m e-cons ci ous A m er i cans时,笔者首先提问了学生几个问题.美国人认为“时间就是金钱”,你是如何看待此观点的?美国人还认为“人们只是时钟的奴隶”,对此你做何解释?为什么在美国有许多快餐店?你喜欢快餐吗?为什么?你的时间观念是什么?除了食用快餐外,人们也运用传真、电子邮件、手机等发送消息,对此你持何观点?通过对问题的回答,学生们获得了答案,真正了解了时间的内涵。

(五)专门讲解法:当谈到历史剧、文学小说的作品时,对人物的刻画、背景及性格的描写,进行专门讲解,让学生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进一步准确体会故事中主人翁心理变化的过程。在讲解A t t he Tai l or's Shop一课时,可让学生看原版或中文版的《百万英镑》电影及关于M ar k T w a i n的传记,以助理解。

(六)文化讲座法:定期、定时进行系列性的讲座。例如:英语国家的概况、英语简史、英语习语、英语典故,英语中的幽默、英汉语“色差”、身势语、英美名人轶事、英美节日等等。教师可以自己讲解,同时也可以邀请一些国内的专家学者来校作报告讲座,这种讲座不仅可以使学生目睹大师的风采,而且还可以提供学生许多知识,同时训练和提高了学生的听写和观察能力。

刘润清先生在“21世纪英语教学”一文中不无忧虑的指出:“目前英语的教与学更多的是出于商业目的,并不是为了发展什么‘文化’和‘社会’的目的,这正是有识之士所担心的”。笔者认为,我们非常有必要在外语教学的过程中渗透外国文化,毕竟语言与文化息息相关。我们有必要在课程设置、编写教材时,做出相应的调整,力争能够培养出真正合格的跨文化交际人才,使人才能够直接、迅速和频繁的接触外国文化,更敏锐和深切的体会不同文化体系的碰撞、冲突、调节和融合,并在文化融合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6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