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笔试重点归纳及答题模板-综合素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业理念

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教育观两全两发展,创新和实践)

1.面向全体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的教育。在素质教育中,“不是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而是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同时,素质教育也是差异性教育。素质教育面向每一个学生,就是面向每一个有差异的学生。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素质教育要求全面发展和整体发展,要求德、智、体、美等各方面并重,要求全面发展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劳动技能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和审美素质等,要倡导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扭转只重视智育,轻视德育、体育和美育;在智育中又只重视知识传授,忽视能力培养的倾向。3.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教师在重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同时,还要改变那种只重视教授书本知识、忽视实践能力培养的现象。素质教育要完成培养创新精神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特殊使命。

4.发展学生的主动精神,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

素质教育强调教育要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培养和形成学生的健全个性和精神,使学生活泼地成长。

5.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终身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标志。素质教育要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教是为了不教,素质教育不仅重视学生现在的一般发展对未来的发展价值和迁移价值,而且重视直接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

新课改的评价观

1、目的促进发展。

2、内容综合化。

3、方式多样化。

4、主体的多元化。

5、更注重过程。

教育观答题模板:

例一:

X老师的教育行为体现了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教育观,促进了幼儿发展,是值得赞赏的。首先,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材料中,X老师通过耐心指导和编儿歌的方式,调动了幼儿学习系鞋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最终让东东很快学会了系鞋带,使他在体和智的方面均有发展。

其次,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在教育活动中,要求教师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材料中,华老师通过创新性的编儿歌的形式使幼儿的实践能力获得发展,是值得肯定和赞扬的。

其三,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着重于促进学生发展,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材料中,华老师根据东东的特点,采育了有的放矢的教育,通过编儿歌,画步骤图的方式,让东东学会了系鞋带,也牢记了步骤,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因此,作为教师,要践行素质教育和新课改背景下的教育观,促进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例二:

李老师的教育行为符合新课改的教育观。具体如下:

(1)李老师的行为体现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材料中,李老师在听到小明找出自己缺点的建议后,让大家讨论自己的缺点,并打算组织学生活动,让同学们说出自己的缺点并改正,这体现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

(2)李老师的行为体现了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理念。材料中,李老师要求每人找到自己的缺点并改正,这其实是对学生人格的完善,是一种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行为。

(3)李老师的行为体现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理念。材料中,当小明提出不同的观点时,体现了一种与众不同的视角,是创新低额体现。对于小明观点,李老师积极肯定,并按照小明的意见要求大家讨论各自的缺点,这是对小明创新精神的保护和培养,也是对全班其他同学创新精神的发挥提供了榜样。

(4)李老师的行为体现了对学生评价上内容的综合化。材料中,李老师不光要求同学们找出自己的优点,还要求找出自己的缺点,这是对学生综合评价的表现。

综上所述,材料中李老师的行为是值得肯定和学习的。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学生是独特的人、发展的人、独立意义的人)

1.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要求把学生置于教育活动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主体性需求,关注学生的全面成长,把学生真正地当作“人”来开展教育,尊重学生的自主意识,不以教师的个人意志去支配学生,按照学生的成长规律开展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

(1)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

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是认识的主体、时间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教师需要树立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育活动过程中,从根本上转变传统的学生角色观念,帮助学生从被动地接受知识灌输转变为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探究。

(2)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

学生作为个体,具有主观的意志,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并非简单地被动接受知识,而是经过自己的考量之后做出的判断。作为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个体独立性,不能把自己的个人意志强加于学生的思想之上,要客观地看待学生的成长与成才,把学生当作不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当作具有个体独立性的人来看待,因势利导地去施加教育,推动学生个性的健康成长。

(3)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的需求与责权

学生主体性的根源在于个体需求与责权的统一。学生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独立主体,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具有学习的自主需求和动力,拥有享受相关需求的权利。

2.学生是发展的人

学生的发展是指学生在遗传、环境和学校教育以及自我内部矛盾运动的相互作用下,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所发生的质、量、结构方面变化的过程及结果,是内外部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学生作为发展的人,其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身心发展的社会需要与个体现有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

(1)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

学生发展的规律性主要体现在身心发展上,不同阶段的学生具有不同的身心特征。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顺序性、阶段性、不均衡性、互补性和个别差异性。

(2)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要求教师应当把学生看作是发展过程中的客观存在,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倡导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从本质上讲,学生处于人生发展的特定阶段,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和可塑性,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