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爱意识的不同传达_以_平凡的世界_废都_和_白鹿原_为例

合集下载

《平凡的世界+废都》读后感

《平凡的世界+废都》读后感

《平凡的世界+废都》读后感《平凡的世界》是一部家喻户晓的经典小说,它描绘了中国农村的变迁和人性的复杂。

而《废都》则是一部相对较为冷门的小说,但同样具有深刻的内涵和思考。

通过阅读这两部作品,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人生的平凡与伟大,以及现实与理想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平凡的世界》以农村青年农民孙少安的成长故事为主线,展现了中国农村的变革和农民的命运。

小说中描绘了农村的贫困、封闭和传统观念对人们的束缚,以及现代化进程对传统生活方式的冲击。

在这个过程中,孙少安经历了生活的起伏和磨难,最终明白了人生的真谛和价值。

他在追求理想和幸福的道路上,不断地奋斗和挣扎,最终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这部小说通过孙少安的成长历程,揭示了农村社会的现实和人性的复杂,引发了我对人生意义和社会发展的深刻思考。

而《废都》则以一个废弃工厂为背景,讲述了一群废都人的生活故事。

小说中描绘了废都人的生存状态和心理困境,以及他们对现实的无奈和对未来的渴望。

在这个废弃的城市里,人们面对着失业、贫困和绝望,但他们仍然坚持着自己的信念和尊严,努力寻找生活的意义和希望。

通过这些废都人的故事,小说反映了社会底层人群的生存状态和心灵世界,引发了我对社会现实和人性的深刻反思。

通过阅读《平凡的世界》和《废都》,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人生的平凡与伟大,以及现实与理想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这两部小说都展现了人类在面对困境和挑战时的坚韧和勇气,以及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在这个浮躁和喧嚣的社会里,我们往往被功利和物质所迷惑,忽略了内心的声音和真实的情感。

但是,当我们读到这样深刻的作品时,我们不禁会停下脚步,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重新审视自己的内心世界和生活方式。

在我看来,《平凡的世界》和《废都》都是具有深刻内涵和思想价值的作品,它们通过展现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现实的残酷,引发了我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通过这些作品,我学会了珍惜生活、珍惜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以及珍惜自己内心的声音和理想。

希望在以后的生活中,我能够不忘初心,坚持自己的信念和追求,勇敢面对生活的挑战和困难,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梦想。

汉语言文学论文 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中的“爱情世界”

汉语言文学论文 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中的“爱情世界”

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中的“爱情世界”路遥,出生于陕西山区的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从小就与苦难结为兄弟,经历了坎坷而短暂的一生。

1973年毕业于延安大学中文系,其间开始写作,1991年创作完成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获得第三届茅盾文学奖。

这部小说通过描写陕北黄土高原双水村青年男女的爱情生活,折射出中国改革开放前后广阔的社会面貌,同时体现了路遥的爱情观及其现实主义创作手法。

爱情是文学永恒的主题,不同的社会背景,不同的审美观念和创作方法,演绎出了极其丰富多彩的爱情故事,例如《梁山伯与祝英台》、《罗密欧与朱丽叶》、《魂断蓝桥》、《红楼梦》等等脍炙人口的中外经典爱情故事,曾经给一代又一代读者带来多少美的享受和无穷的精神力量。

生活因为有了爱的追求,变得多么美好。

说明了人类在获取物质资料满足的同时,更要求在精神层面上获取丰厚的审美快感。

胡适曾说过,“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

”一个时代之所以会产生自己时代的文学,既是各个时代自身的特点使之然,同时更是不同时代作者的不同观念使之然。

一位具有强烈时代意识的作家,其作品必然充溢着浓郁的时代气息和深刻的现代意义。

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主要反映的是1975—1985年间中国城乡“交叉地带”的生活,这一时期中国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结束、开始改革开放等一系列重大事件,人们的生活也经历了困苦、动荡,逐渐富裕的变化,但总体上讲人们的生活水平还很低。

路遥的这部作品描写的主角是中国最底层的农民,以“平民化”为其审美世界,当时物质生活难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所以爱情追求的一开始就是外在条件的权衡,这种外在条件的权衡被社会普遍认可,也根植于每个人的内心,路遥的“爱情世界”里更多存在着“门当户对”的传统观念,大多描写身边日常所见的爱情生活,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尽管作品中有浪漫的爱情故事,但最终都被否定,路遥认为现实主义创作能给不同层面人以满足。

他受时代思想和文化生活经历的影响形成自己的现实主义的爱情观,在路遥看来,只有平凡世界中的平凡爱情才是真实的爱情,而真实的爱情又有不如意的地方,尽管这样,它仍能给我们带来温暖,值得我们期待。

男权文化与女性形象_从_白鹿原_与_废都_中的女性形象说起_王源

男权文化与女性形象_从_白鹿原_与_废都_中的女性形象说起_王源

男权文化与女性形象——从《白鹿原》与《废都》中的女性形象说起王源(甘肃联合大学文学院,甘肃兰州 730000)摘要:陈忠实和贾平凹在《白鹿原》和《废都》中都塑造了引人注目的女性形象,并试图通过这些形象反思女性的生存状态和命运。

但是,由于传统文化影响的根深蒂固,强大的男权集体无意识的渗透,他们往往很难走出男权文化的樊篱,在作品创作中下意识地遵循着男权文化的评判标准,不自觉地流露出压抑女性生命欲求、否定女性生命价值的错位判断。

关键词:女性形象;男权文化;价值判断中图分类号: 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72X(2000)00-0121-05 收稿日期:2005-08-11作者简介:王源(1963—)女,山西左云人,甘肃联合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文学硕士,从事现当代文学教学和研究。

在1993年代的文学创作中,陕西作家曾经有两部长篇小说在文坛上引起巨大反响,一部是陈忠实的《白鹿原》,另一部是贾平凹的《废都》。

虽然这两部作品,从选材上,一个写农村,一个写城市。

《白鹿原》通过关中平原的一个村镇白鹿原上的两个家族在社会动荡、自然灾害中的消长沉浮,折射出半个世纪中国农村历史的变迁,而《废都》则通过西京这个已废的都市四大文化名人的生活,表现了当代文化人生存状态和生命状态。

两部作品反映的时代背景不同,切入生活的角度也不一样,但是,两位男性作家都站在男权文化的立场,不仅按照男性的心理需求和审美趣味塑造了女性形象,通过这些女性形象传达出他们对女性世界的想像和男性对女性世界的价值判断,而且还利用文学作品具有的感染力向读者灌输男权意识,引导读者去认同并接受男性的价值观。

一陈忠实在《白鹿原》卷首冠以巴尔扎克的一句话:“小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秘史。

”写出民族精神、探究民族命运是《白鹿原》的题旨。

因此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审视批判就成为揭示民族秘史的重要方面。

而传统文化的核心之一就是以贞节妇道为主的女性评判标准。

传统的父权制视女性为传宗接代的工具,因而格外重视女性的贞洁与否,这关系到家庭的血统是否纯正,关系到财产是否永远不会流失,所以女性的贞洁被作为高于生命的道德体现就不足为怪了。

论媒介传播与文学命运之关系——以20世纪90年代的三部重要作品为例

论媒介传播与文学命运之关系——以20世纪90年代的三部重要作品为例

部 极 有 争 议 性 的作 品 。 一 位 当代 文 学
研 究 者 兴 奋 地 说 ,好 久 没 有 读 到 这 样 的
好 书 了……令 我高兴 的是 当代 中国文学 不再 回避 人 类 情感 的一 个 方 面 , 《 废 都 》第 一 次 以真 实 、准 确 、艺 术 的笔 触
写 出 了一 些 现 代 人 的 性 意 识 和 行 为 ,可
经 济 的勃 兴 、通 俗文 化 的传 入 ,文化 市 场逐 渐 发育
( 地摊 文 学 的 出现 ) ,竞 争 开始 浮 出水 面 。然 而在
视 为 文 学 的 突破 …… 一位 古 典 文 学 学 者 说 ,如 果 除去 庄 之 蝶 与 阿 灿 灵 与 肉 的结
国家 财政 的支 持 下 ,收入 稳 定 的各 级 生产机 构 对传
《 废 都 》版 权 ,贾 平 凹 在 北 京 参 加 政 协 会 , 成 捆 的 声势 就 已经对 《 废 都 》的传 播 作 出 了巨大 贡 献 。 的钞 票 放 在 他 身 边 ,那 是 出版 社 为 抢 稿 留 下 的定 正是 在这 种 举 国热 议 《 废 都 》 的 巨大 气 场 中 ,它 的

两个:一是方块 ( 也即有性描写的地方),二是稿 面 世 之 前 , “ 先 是 一 则捕 风 捉 影 的 消 息 说 , 《 废
[ 收 稿 日期 ] 2 0 1 2 — 0 9 一 O 1
[ 作者简介]杨荣 ( 1 9 7 8  ̄) , 湖 南洞 口人,玉 林师 范学院文 学与传媒 学院博士 ,副教授 ,研究方 向:中国现 当代文学 。
例,阐述了市场经济时代媒介传播对文学本身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力和制约力。这种现象表明,在 高度发达的媒体时代,如何运用一切手段与策略推销作家作品,巳成为不得不遵循的游戏规则,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须时时警惕传媒带来的负面影响。

文学经典阅读推广的学理机制——以《平凡的世界》《白鹿原》的阅

文学经典阅读推广的学理机制——以《平凡的世界》《白鹿原》的阅

收稿日期:2019-03-12基金项目: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 中国古代女性阅读史 (项目编号:A H S K F 2018D 44)作者简介:杨敏(1977-),女,河南平舆人,副研究馆员㊂研究方向:阅读史与阅读推广㊂文学经典阅读推广的学理机制以‘平凡的世界“‘白鹿原“的阅读接受与审美反应为例杨 敏(阜阳师范大学图书馆,安徽阜阳 236037)摘要:文学接受理论把读者与阅读作为研究对象,阐释文学接受过程的各种特点,具有自洽性㊂在全民阅读推广研究中引入文学接受理论,其学理性有利于探寻推广主体的桥梁作用和指导作用㊂以‘平凡的世界“和‘白鹿原“的接受为例,阐述文学作品意义的发掘和审美导向问题,为读者提供有效的阅读服务㊂关键词:阅读推广;文学接受;‘平凡的世界“;‘白鹿原“中图分类号:I 206.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6021(2019)03-0071-05陕西作家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与陈忠实的‘白鹿原“分别荣获第三㊁第四届茅盾文学奖,取得当代文学经典的崇高地位㊂作为向社会读者推荐㊁评介优秀读物的全民阅读推广主体,图书馆界如何从读者的角度为他们评书㊁荐书,做好读者服务呢?笔者借助读者接受理论,以两部作品的阅读为例,期望能寻找一种架起作品与读者桥梁的评介方法,为读者提供有效的阅读服务㊂一㊁接受理论与全民阅读推广特里㊃伊格尔顿认为: 文学作品的文本不是放在书架上的:它们是表明作品含义的过程,只有在阅读的实践中才能实现㊂ [1]西方理论界认识到读者在文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在20世纪后期生成专注于读者的接受理论㊂接受理论从解释学延伸而来,德国 康士坦学派 把接受研究推向理论高峰㊂接受理论的代表人物有德国的汉斯㊃罗伯特㊃姚斯㊁沃尔夫冈㊃伊瑟尔,美国的斯坦利㊃费什㊁乔纳森㊃卡勒等㊂接受理论又称作接受美学或读者反应批评,是以读者为中心的文学理论与批评㊂接受理论认为存在着不同的读者:一是假想的读者 ,即完全符合作者期待的读者,是一种理想化的理论上存在的读者;一是 实际的读者 ,即日常生活中阅读作品的普通读者,他们千差万别,阅读作品时受自身的知识结构制约,阅读效果参差不齐㊂从阅读推广的角度说,我们需要把注意力放在普通读者这里㊂斯坦利㊃费什说: 我们所能进行的思维行为是由我们已经牢固养成的规范和习惯所制约的,这些规范习惯的存在实际上先于我们的思维行动,只有置身于它们之中,我们方能觅到一条途径,以便获得由它们所确立起来的为公众普遍认可的而且合于习惯的意义㊂ [2]这段话阐述了个体接受和群体接受的关系,读者的阅读活动与自身的阅读经验有关,阅读经验的形成来自于社会生活对个体的培养,由于个体生活的差异,难以形成普遍性的阅读共识,因此对作品意义的获取常常要依赖 解释团体 给予的理解帮助㊂我们可以把 解释团体 看作一个前阅读的理解结构,也可以说是一个社会化的公众系统,它有一定的阅读规范,提供读者对作品的理解参照㊂个体阅读既受 解释团体 的影响同时自身也构成其中的一部分㊂ 解释团体 作为一个由众多读者参与的集合体共同显现出作品的意义和价值㊂联系到全民阅读推广,我们所能做的工作:一是辨析 解释团体 提供的意义导向,一是推广人自身参17与阅读提供的意义指南㊂也就是说作为 解释团体 中的一份子,依据全民阅读推广的基本目标和方法,在自身阅读的基础上综合各种解释,提供给阅读者最适合提升自身文化素质的意义指南,使读者在阅读时获取到有益的知识,这即是文学经典阅读推广的学理机制㊂每个读者在面对同一部作品的时候,由于阅读动机不同㊁知识结构不同㊁阅读经验不同,导致 解释团体 提供的意义导向妍媸各异,阅读推广者需要在这个意义的河流中去粗取精㊁沙里淘金,分辨出具有正能量的意义,然后与自己的阅读发现相结合,从作品中偶然的㊁具体的事件中总结出具有普遍性的关于社会㊁人生的审美经验,为读者的阅读架起一座有益的桥梁㊂我们把整个文学活动划分为一个完整的链条:作者 作品 解释团体 阅读推广者 读者 ,在这个链条中,阅读推广者成为作品与读者之间重要的一环,阅读推广者提供什么样的意义指南,就会影响到读者对作品意义的探寻㊂二㊁‘平凡的世界“的阅读接受与审美反应从文学接受的角度谈‘平凡的世界“,必须把握作品中有什么内容会向我们的生活现实敞开,能够与读者产生共鸣的地方又在哪里?这是一部全景式表现当代中国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以孙少安㊁孙少平兄弟二人的生活为中心,描写20世纪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社会各阶层的发展变化,展现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变动中艰难曲折的人生道路㊂事业㊁感情在小说中互相产生纠葛,善良与丑恶㊁道德与伦理常常考验着当事人,快乐和痛苦经常交织在一起,充分体现了人生的丰富与复杂㊂小说中的百味人生会在读者心里发生反应,使人进入到小说描写的情境之中,喜怒哀乐随情节的变化而变化,这属于一种审美意义上的应和㊂在审美的层面上,其旨归是善的领悟,恶的规避,人性往高尚一极提升㊂在陕西这块黄土地上,自古就有朴实㊁憨厚㊁刚毅㊁勤奋的人文传统,世世代代激励着生活在这里的乡民㊂主人公坚忍不拔的毅力㊁敢于承担的勇气㊁开拓进取的精神,都来自于黄土地生活传统的滋养,是对黄土地积极进取精神的良好继承㊂他们的人生道路虽然充满了艰难坎坷,但磨难并不能使他们退缩,阻挡不了兄弟二人勇往直前的信心和步伐㊂他们在人生追求中体现出的崇高精神,直入读者的心灵,予以洗涤和净化㊂21世纪以来,中国的现代化全面展开,社会前行步伐加快,物质水平稳步提升,但是,在精神生活的层面上,由于生活节奏加快和物质欲望的冲击,人们在获得物质满足的同时滋生了精神的空虚和焦虑,出现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不平衡的倾斜状况㊂人生目标的空虚㊁创业创新的焦灼㊁日常消费的刺激㊁人情和人际关系的冷淡等新的社会问题都会让人产生精神上的负面效应,导致精神领域的虚无状态,以颓废的态度应对人生㊂大量的青少年和一部分成年人,由于生活经验匮乏,理性判断能力较弱,知识储备贫瘠,喜欢以玩世不恭的态度游戏人生,经不起磨难和挫折,迷失了生活的方向㊂这一个为数可观的潜在群体,完全可以通过使用‘平凡的世界“实施阅读的疗救,驱散读者对于社会和人生的迷雾,从个人的颓废状态中超拔出来,重新获得信念和勇气㊂从 解释团体 提供的意义综合体中,我们去粗取精提取出关于‘平凡的世界“的几个关键词:信念㊁勇气㊁顽强㊁进取㊁利他㊁和睦等,这些精神品格蕴藏在小说人物的身上,需要我们去辨析㊂我们尤其注意小说中偶然事件和必然事件的关系,而对于普通读者来说,常常难以分辨㊂社会发展前进的大趋势是必然的事情,其中发生的一些曲折甚至暂时的恶压倒善的偶然事件,需要以理性来思考㊂当我们以阅读推广者的身份进行评价的时候,就得从偶然的㊁个别的现象中发掘出一般的㊁普遍的价值,给读者一个正确的阅读方向㊂孙少平和孙少安都有悲痛和欢乐的交集,经历过善与恶的考验,也有过短暂的低迷,但他们身上的韧性始终没有中断,常常是精神的力量帮助他们渡过难关,攀向人生新的高峰,精神之于生活的重要性可以说是作品提供给读者的最大价值㊂也因此有人称‘平凡的世界“为励志性的文学作品㊂古人讲志在于心, 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小说在路遥现实主义的手笔中洋溢着积极向上的情感力量,在净化读者心灵的同时激励着他们的意志,小说中立足现实的人生经验足以照亮读者的人生,帮助他们规划自己有意义的生活㊂什么是有意义的生活?是个人享乐㊁贪图富贵㊁得过且过㊁挥霍青春吗?是只能索取㊁不可付出,把快乐建立在别人的艰辛努力上吗?‘平凡的世界“明确27告诉读者并非如此,快乐和幸福是靠自己的双手勤奋得来的㊂不可否认,当下不少人对于劳动的意义已经不清楚了㊂现在的家庭教育以及社会上追求享乐㊁崇尚奢靡的风气,使辛勤劳动越来越远离人们的视野,通过双手劳动获得报偿被看作低人一等,很多人以物质财富的多寡来判断一个人的价值,这些都属于价值观的扭曲,也是人性的扭曲㊂孙少平从一个高中学生到民办教师,之后进城打工,最后成为一名煤矿工人,他的物质生活并不富裕,人生目标却很坚定,在利他与利己之间总是能够以公平与正义为重并做出正确的选择㊂孙少安一直在农村打拼,生活富裕之后,仍然能够保持勤劳与朴实的本性,为改善双水村的生活努力㊂他们身上体现的优秀素质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极其重要的,善良㊁纯朴㊁刚毅㊁勤劳㊁公正,这些维持社会和谐运转的正能量,来自有着几千年文化传承的黄土地,是中华民族国民性的优秀成分,也是我们当下急需继承的优良传统㊂作为民族发展的精神动力,我们会越来越认识到传承的重要性㊂优秀文化的传承依靠全民的认同与接续,阅读文学经典,在潜移默化中调整生活态度,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正是阅读的意义所在㊂读者在‘平凡的世界“中领悟生活的道理,接受崇高精神的洗礼,心灵世界由此得到审美的净化,与作者的创作意图尽可能靠近,这样的阅读就属于接近完美的阅读,是作者期待效果最大化的阅读活动㊂从文学接受的意义上说,读者在阅读中充分敞开了作品的深层意蕴,播种下善良与崇高的种子,让人们对生活产生了新的理解,显示出文学介入生活的实际意义㊂文学接受理论认为,普通读者在阅读时会受到 解释团体 的影响,不自觉地向 解释团体 提供的某些意义靠拢,从而影响自己对作品的理解㊂作为一个阅读推广者,需要对这些意义进行筛选㊁提炼,以阅读推广者的身份研读‘平凡的世界“,目的是找到与普通读者构成对话交流的连接点,引导读者把握充满正能量的生活内容,规避丑陋㊁不公㊁邪恶,让读者敞开胸怀拥抱爱与美㊂三㊁‘白鹿原“的阅读接受与审美反应与路遥‘平凡的世界“关注改革开放后青年人的现实奋斗不同,陈忠实‘白鹿原“把视线转向了历史㊂小说以白嘉轩为核心,描写清朝末年到新中国成立半个多世纪期间,发生在黄土地白鹿原上的风云变幻,这正是中国的多事之秋,社会的动荡时期㊂小说在政治与文化的焦灼中展现传统中国文化经受的种种冲击,对文化转型作出了严肃的思考㊂在中国思想文化转型最为关键的1890至1920年代,基于强国保种及建立民族国家理想而进行的社会政治变革,与寻求普世价值㊁创造新文化而进行的思想启蒙运动,二者合力,使二十世纪上半期中国在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领域,均发生千年未有的巨变;而传统的哲学㊁伦理等价值体系,也在这个激进的现代化浪潮中支离破碎㊂ [3]在修复并弘扬传统文化的今天,确实需要我们反思新旧文化转型的问题了㊂19世纪后期以来的文化转型确实对传统文化实施了打压,致使现代民族国家在建构的过程中疏忽了传统文化的融合与支持,传统离我们越来越远,大众的日常生活中几乎没有优秀传统文化的因子了㊂这不可避免地造成对传统的隔膜,经常容易出现误解,把传统判定为封建糟粕㊂冯天瑜认为,在新文化运动期间, 封建 的含义在某些重要论者那里发生变化:从一古史概念,演变为 前近代 的同义语,成为与近代文明相对立的陈腐㊁落后㊁反动的制度及思想的代名词㊂ [4]否定传统的实质是否定民族生存的根基,21世纪以来,在国家层面上进行的传统文化修复,便是正确的举措㊂‘白鹿原“以文学的形式讲述传统文化及其现代命运,对于读者了解㊁接受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大有裨益㊂‘白鹿原“问世以来,至今出现各种各样的解读,有些甚至是互相对立的解释,常常搅乱普通读者的理解和判断,带来认识上的偏颇,与弘扬优秀传统背道而驰㊂不可否认,‘白鹿原“在讲述传统的时候有溢美之词,也需要我们认真辨析㊂所有这些问题给‘白鹿原“的阅读推广制造了麻烦,增加了难度㊂从文学接受层面看,对作品意义的把握是最重要的事情㊂小说开始时描绘了一个生活上其乐融融的礼俗世界,白鹿原族长白嘉轩和村民们在黄土地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修宗祠㊁办学堂,沿袭着千百年不变的乡土日子㊂但是不久,王朝大厦倾倒,小说里讲: 没有皇帝了,往后的日子咋过呢 ㊂他们对鹿子霖投机当上官员的新政府充满不信任,白嘉轩的姐夫朱先生便拿来传统的行为规范,抄录了 乡约 ,希望以此来稳定并延续白鹿原的礼俗生活㊂尽管乡约导人以善,但却挡不住内部的崩离和外部强大的攻击,白鹿37杨敏:文学经典阅读推广的学理机制 以‘平凡的世界“‘白鹿原“的阅读接受与审美反应为例原被卷入政治㊁文化激变的漩流中,白嘉轩心力交瘁,最终没能实现中兴的梦想,这种悲壮值得深思㊂小说还讲述白鹿原其他人在社会巨变时期的人生选择,鹿子霖背叛了仁义,虽然掌握了政权,但最终落得个凄惨的下场㊂白嘉轩家的长工鹿三,与主家一样恪守仁义,他们身上显示的是坚韧㊁顽强和悲壮㊂白鹿原的第二代走上了与他们的父辈不同的道路,在外来文化的影响下,在政治斗争的道路上,踏上了国民党㊁共产党㊁土匪三条迥异的人生之路,白鹿原上的仁义追求被舍弃后,他们已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㊂‘白鹿原“中有两个思想和行为完全对立的人物,田小娥与朱先生㊂田小娥被父亲送给老举人做姨太太,感情生活非常痛苦,这当然能说明包办婚姻漠视人性的问题,是传统文化负性的揭露㊂因此,田小娥反抗婚姻具有合理性,不过,她的反抗方式却不可取,她没有选择正当的抗争方式,而是以偷情去获取性与爱的满足,就其行为来说,在任何社会都不会被赞扬㊂她后来被鹿子霖欺负又受到鹿的指使去色诱别人,更是走上了一条不归路㊂在 解释团体 给出的人物解释中,有很多解读完全赞赏田小娥的行为,很令人费解,对普通读者的误导性很强,容易让读者疏忽田小娥在法律和伦理上的正当性问题㊂她的遭遇值得同情,但她的行为不值得赞赏㊂与田小娥仅仅追求个人快乐不同,朱先生在小说中是一个处处为白鹿原民众着想的善人,他熟读儒家经典,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体现出儒家文化中 圣 的一面,是白嘉轩的精神导师,白鹿原的灵魂㊂小说第六章写朱先生因为朝代更换引起礼崩乐坏的局面而抄录 乡约 ,希望以此恢复传统的礼俗生活㊂这是一份历史上确实存在的乡约,由宋代张载的弟子吕大均兄弟四人编订,名为‘吕氏乡约“,又称‘蓝田乡约“,之后经朱熹增删后定为‘朱子增损吕氏乡约“,这是一份以儒学为核心阐述社会礼仪和日常行为规范的乡约,对传统社会的稳定与和睦产生了重要影响㊂朱先生以 乡约 进行规劝的治本之道给族长白嘉轩带来了励精图治的信心,于是他便致力于 乡约 的推行,希望在风雨飘摇的世界拓展一处 礼仪之邦 ㊂作为白鹿原上的大学者,朱先生成为小说中最受人敬仰的人物,朱先生践行的修齐治平,确实是儒家追求的最高境界㊂通过推行 乡约 来拯救儒家文化,其实是作者提出的一种文化方案㊂白嘉轩身为一族之长,最大的心愿就是在姐夫朱先生的指导下建祠堂㊁定乡约,把仁义白鹿村的嘉言懿行发扬光大,把农耕时代 耕读传家 的生活方式维持下去㊂传统儒家的伦理文化,需要读者认真分辨,与专制王权制度相匹配的教条性规范,如等级制㊁不平等的两性关系㊁无自主权的婚姻等确实是糟粕,当然应该予以抵制;另外一些超越具体时代培养人性向善的规范,如自我修身㊁仁义教导㊁合理的孝悌观念等都闪烁着人性的光辉,完全可以继承并发展下来㊂白嘉轩身上体现出的重义轻利㊁人格高尚等向善的一面,就是他赢得白鹿村村民敬佩的原因㊂五四 新文化运动对民众开展思想启蒙的时候,以激进的方式批判传统,认为传统伦理道德培养的国民性充满了负性的东西,鲁迅就说过,阿Q代表了沉默的国民的灵魂㊂这种矫枉过正的举动影响了人们对国民性的判断,妨碍了对仁义㊁善良等民族性格的发扬,‘白鹿原“对传统文化㊁民族精神㊁国民性格的深入思考,对国民性正负两面的细致剖析,尤其是黄土地生活传统中孕育的坚韧㊁朴实㊁善良㊁仁义等国民性品格的弘扬,对读者来说就是一次崇高的洗礼,审美的升华㊂四、结语哲学领域有一个主体间性概念,适合从阅读推广人的角度谈论文学接受问题㊂主体间性指主体与主体之间的统一性,主体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关系,通过移情㊁同感等方式达成主体间的一致㊂以此来看,阅读推广主体介入到阅读活动中对阅读主体进行引导就有了理论的依据㊂而在具体的阅读活动中,也能形成伽达默尔所讲的 视域融合 ,他说: 一个被重构的问题决不能处于它原本的视域之中㊂因为在重构中被描述的历史视域不是一个真正包容一切的视域㊂其实它本身还被那种包括我们这些提问㊁并对流传物文字做出反应的人在内的视域所包围㊂ [5]阅读推广主体的理解在与读者发生作用的同时达成视域的融合, 阅读推广者与接受者,不同阅读推广者之间是通过平等对话,继而实现互相依赖和信息交换的过程㊂ [6]阅读推广者以主体的身份连接作者主体和阅读主体,通过对作品的阐释引导读者获取良好信息,充分体现了阅读推广者的行为价值㊂本文对‘平凡的世界“和‘白鹿原“的阐释,作为两个具体的实践案例,希望能给读者以有益的启发㊂47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年第3期杨敏:文学经典阅读推广的学理机制 以‘平凡的世界“‘白鹿原“的阅读接受与审美反应为例参考文献:[1]特里㊃伊格尔顿.文学原理引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7:91.[2]斯坦利㊃费什.读者反应批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57.[3]杨联芬.浪漫的中国:性别视角下激进主义思潮与文学(1890 1940)[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6:1.[4]冯天瑜. 封建 考论(修订版)[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192.[5]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上卷[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2:480.[6]刘亚玲.交互主体性:阅读推广主体性研究的新视野[J].图书馆,2017(8):53.T h eA c a d e m i cM e c h a n i s mo f L i t e r a r y C l a s s i cR e a d i n g P r o m o t i o n:T a k i n g t h eR e a d i n g A c c e p t a n c e a n dA e s t h e t i cR e s p o n s e o fO r d i n a r y W o r l d a n d W h i t eD e e rP l a i n a s a nE x a m p l eY A N G M i n(L i b r a r y,F u y a n g N o r m a lU n i v e r s i t y,F u y a n g A n h u i236037,C h i n a)A b s t r a c t:T h et h e o r y o fl i t e r a r y r e c e p t i o nr e g a r d sr e a d e r sa n dr e a d i n g a st h er e s e a r c ho b j e c t sa n d e x p l a i n s t h e v a r i o u s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 t h e l i t e r a r y a c c e p t a n c e p r o c e s s,w h i c h i s s e l f-c o n s i s t e n t.I n t r o d u c i n g t h e l i t e r a r y r e c e p t i o n t h e o r y i n t h e s t u d y o f n a t i o n w i d e r e a d i n gp r o m o t i o n,i t s c o n d u c i v e t oe x p l o r i n g t h e r o l e o f b r i d g e a n d g u i d i n g f u n c t i o n o f t h em a i n p a r t o f p r o m o t i o n.T a k i n g t h e a c c e p t a n c e o f O r d i n a r y W o r l d a n d W h i t e D e e r P l a i n a s a n e x a m p l e,t h e a r t i c l e e x p o u n d s t h em e a n i n g e x c a v a t i o n a n d a e s t h e t i c o r i e n t a t i o n o f l i t e r a r y w o r k s,a n d p r o v i d e s r e a d e r sw i t h e f f e c t i v e r e a d i n g s e r v i c e.K e y w o r d s:r e a d i n g p r o m o t i o n;l i t e r a t u r e r e c e p t i o n;O r d i n a r y W o r l d;W h i t eD e e rP l a i n[责任编辑夏强] (上接第70页)T h e C o n n o t a t i o n a n d I n h e r i t a n c e o f T a n g H e sH u m a n i s t i c S p i r i tL I UL i a n g,Z O UZ u y a o(D e p a r t m e n t o f E d u c a t i o n,C h u z h o uC i t y V o c a t i o n a l C o l l e g e,C h u z h o uA n h u i239000,C h i n a)A b s t r a c t:A s a w e l l-k n o w n f i g u r e o f t h e M i n g D y n a s t y,T a n g H e s s p i r i t o f d e d i c a t i o n, c o n s c i e n t i o u s n e s s,l o y a l t y,h u m i l i t y a n d b e n e v o l e n c e c o i n c i d e sw i t h t h e c o r e v a l u e s o f s o c i a l i s m.I nv i e wo f t h e i n s u f f i c i e n t e x c a v a t i o n o f t h e s p i r i t u a l l e v e l,s u p e r s t i t i o n a n dw e a k i n f l u e n c e i n t h e p o p u l a r i z a t i o n o f T a n g H e sh u m a n i s t i cs p i r i t,t h i s p a p e r p u t s f o r w a r ds o m es t r a t e g i e s,s u c ha ss t r e n g t h e n i n g t h es u p p o r ta n d c u l t i v a t i o n o f r e s e a r c h e r s,s t r e n g t h e n i n g t h e c o m b i n g a n d e x c a v a t i o n o f t h e c o n n o t a t i o n o f h u m a n i s t i c s p i r i t, e x p a n d i n g t h e i n h e r i t a n c e p a t h,t o b e t t e r e d u c a t e p e o p l e v i a a d v a n c e d c u l t u r e.K e y w o r d s:T a n g H e;h u m a n i s t i c s p i r i t;s t r a t e g i e s o f i n h e r i t a n c e[责任编辑夏强]57。

传统女性的爱抚当代女性的呼唤——从《平凡的世界》看路遥的情爱观及创作心理成因(1)

传统女性的爱抚当代女性的呼唤——从《平凡的世界》看路遥的情爱观及创作心理成因(1)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传统女性的爱抚当代女性的呼唤——从《平凡的世界》看路遥的情爱观及创作心理成因作者:罗笑芳, LUO Xiao-fang作者单位:闽西职业技术学院,文化传播系,福建,龙岩,364021刊名: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MINXI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年,卷(期):2007,9(4)被引用次数:2次参考文献(5条)1.章海生论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对爱情婚姻问题的审美观 1993(01)2.罗洛·梅爱与意志 19883.巴尔扎克古典文论:译丛(2) 19654.路遥路遥小说选@序 19855.路遥早晨从中午开始 1992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1.丁红梅.王圣男权思想统照下的女性世界--浅谈路遥《平凡的世界》中的几个女性形象[期刊论文]-淄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8(1)2.谢志勇路遥的农民性及其成因探析——以《平凡的世界》为例[期刊论文]-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2)3.张连义.ZHANG Lian-yi路遥作品爱情悲剧探寻[期刊论文]-菏泽学院学报2007,29(3)4.王永奇.WANG Yong-qi徘徊于传统与现代之间——路遥笔下的女性形象[期刊论文]-新余高专学报2007,12(1)5.陈丽珍.CHEN Li-zhen平凡的女性不平凡的人生--浅论《平凡的世界》中三种女性的类型化形象[期刊论文]-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05,16(2)6.赵永梁危机中的孙少平田晓霞爱情走向[期刊论文]-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7.罗曦.万姗姗爱情·悲情——对路遥小说爱情悲剧的分析[期刊论文]-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2)8.胥盼星.徐勇路遥小说爱情世界的初步解构[期刊论文]-成才之路2008(31)9.廖晓军论路遥爱情题材的短篇小说[期刊论文]-西安联合大学学报2002,5(3)10.Liu Ying典型性格——试论路遥作品中的青年女性形象[期刊论文]-陕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1)引证文献(2条)1.王子杰是谁葬送了爱情——浅析《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安与田润叶的爱情悲剧[期刊论文]-当代小说(下半月) 2010(6)2.张泽建.周萌论《平凡的世界》中的传统女性形象及路遥的创作心理[期刊论文]-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本文链接:/Periodical_mxzydxxb200704009.aspx。

情爱意识的不同传达_以_平凡的世界_废都_和_白鹿原_为例

情爱意识的不同传达_以_平凡的世界_废都_和_白鹿原_为例
路遥在其作品中不仅展现了感人至深的美好爱 情,而且还传达了自己对情爱关系中不道德行为的 谴责。如孙玉亭与寡妇王彩娥的麻糊,王满银与南方 女人的鬼混。作家对不道德的性行为在表现形式上 点到为止,没有做场景上的直接铺叙,这样处理的目 的就是避免人们对性的过分关注,而集中探讨情爱 与道德的关系,探索生活的意义、揭示人生的真谛。
MZXS 1 / 2009 75
22 - 167 CN14 - 1034 / I
名作 欣赏
当代文学
当代文学
固定的性伴侣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婚姻是人类 规范两性关系的基本形式;难怪许多读者普遍地认 为《废都》写得很浅薄,很庸俗,甚至很恶心,书中除 了对性的渲染外,没有一点崇高的引人向上的东西, 从小说中任何人物身上,我们几乎都看不到理想,看 不到道德,看不到任何令人憧憬的东西,甚至斥之为 “引导人堕落和犯罪的书”。
总之,在《平凡的世界》以及路遥其他作品中对 情爱意识的展示集中在人的精神领域,性并不是主 要关注的对象,更没有做过多的渲染。两性之爱缘于 情,止于理,情爱的基本内涵除了性之外,还有感情、 责任与义务等许多社会性内涵。在此,性是合乎道德 的,它与爱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是真善美的产物。这 就使得整个文本呈现出和谐的美学风格,从而满足 了人们对纯洁、善良、崇高的追求。但另一方面,由于 性的缺失使情爱的表现缺乏应有的立体感,有时容 易给人造成海市蜃楼的虚幻感。
文学是人学,它的基本功能是表现人,直面人类 丰富、复杂的生命形态,与人类相关的一切都可以成 为文学表现的主题。情爱作为人性的基本内容,不仅 是人类生存的客观需求,也是人的生命力和灵魂质 量的检验标准,所以理所当然地成为文学创造的天 然主题。它通过描绘两性之间的具有普遍性和独特 性的微妙关系来探索人之为人的独特世界,并展示 出生命形式深入的复杂状态,是文学作品的精神指 向。可以说,文学的笔触在人性上的挥洒,在很大程 度上有赖于对于人类最高尚的感情—— —爱情和人类 最原始的欲望—— —性欲的深刻展示。我国古代的文 学园地中,《红楼梦》、《西厢记》、《桃花扇》、《牡丹亭》 抑或是《天仙配》、《白蛇传》、《牛郎织女》等都是以情 爱为主题的优秀小说和优秀戏剧作品。因此说,凡是 文学作品几乎无法回避情爱的表达,情爱是一个“永 恒的主题”。情爱作为一种人生需要,是一个内涵丰 富的多层面的系统,而完整的情爱应是性爱、情感、 道德构成的稳定的三角形,即所谓欲、情、理三者合 一的“情爱结构”。这一情爱结构在不同的时代、不同 作家笔下总要呈现出不同的倾斜,从而使文本呈现 出不同的美学风格。

浅析《平凡的世界》爱情观的演变

浅析《平凡的世界》爱情观的演变

浅析《平凡的世界》爱情观的演变李相宜成都外国语学校摘要:《平凡的世界》带给当今社会上的影响广泛而深刻。

通过对《平凡的世界》中三种不同阶段的爱情的描述,可以看出在时代背景下,爱情观演变的根本原因是人的需求的变化。

这给当今现代中国人的爱情观进行一些传统上、道德上的补充和完善,也给具有西方前卫思想,但片面理解的年轻人一些提醒。

关键词:《平凡的世界》;爱情观;演变引言自古爱情是许多小说都共同探索的主题。

有些是单纯的“有情人终成眷属”、“白首不分离”的爱情,也有相敬如宾、鸿案相庄的爱情,但是不得不说“我生君已老”“恨不相逢未嫁时”的爱情更让人心生共鸣、给人以震撼。

而在路遥的笔下,关于爱情的描述大多都蒙上了一层悲情色彩。

这在《平凡的世界》中都得到充分体现。

书中所体现的是从门当户对、追求物质的爱情到精神追求一致、超越阶级和身份的恋爱,最后到超过两性和婚姻、追求享乐的爱情的这种变化。

但根本上书中所体现主人公及其中人物的爱情观都是作者路遥本人的爱情观和爱情意识。

这也象征着文化大革命前后1975到1985年间的人们,因为受到时代的影响,其爱情观念的逐渐演变的过程。

从《平凡的世界》中所体现出爱情观的更替演变,是值得深入研究的。

一、推动爱情观演变的基本因素1.1自身因素阅历。

课堂、书本和家庭是年轻人接受相应知识的最大供给方,但是可以看出这并不能使他们的爱情观变得实际性。

他们的爱情通常也是幼稚、青涩和脆弱的,有时候经不起大的考验。

因为他们往往把爱情想的太过美好,用一种接近童话式的爱情观来对待自己的爱情。

反观拥有大量阅历或生活经验的中年人,他们的爱情观相对成熟和完善,并且多了责任和担当,这种爱情变得厚重和细水长流。

当然也会略带物质色彩。

但是这并不是年龄在作用,只是一定程度上,时间和阅历成正比。

1.2社会因素中西文化的碰撞。

信息时代的背景下,人们的视野被拓广,人们的交流沟通方式得到简化,通过网络可以缩减中西方文化的距离。

所以西方较为前卫、开放的思想在改革开放后大量涌进中国,冲击了中国传统保守的爱情观。

论《废都》《白鹿原》性叙述中的性别政治

论《废都》《白鹿原》性叙述中的性别政治

摘要 : 1 9 9 0年代 以来 活跃在 性叙述行 列 中的作 家, 除了钟情于都市 生活 的青年 作家 , 还有 贾平 凹、 陈忠 实等 执着 于 乡土写作 的 中年 作家。贾平凹为那 些深陷在 消费 文化“ 废都 ” 里、 而且被 消费 文化“ 废掉”了政 治话语权 力
的精 英知 识分 子或 者说 男性文化英雄 量身打造 了一个 性神话 ; 陈忠实在“白鹿原 ” 上为践行传统儒家文化 的仁 人君 子建造 了一座 性道德 丰碑。与 1 9 6 0—1 9 8 0年代 出生 的青年作家 相比 , 性在 1 9 5 0年代作 家笔下牵连 着更 多的历史 与现实, 绝不仅仅是单纯谋取快感 的消费 品, 而是历史与文化的多重象喻。不过 , 他 们的作 品也 沾染 了消 费文化时 代 的性狂欢印记, 其笔下 的性叙述也透露着男权文化 的性别政 治。 关键词 : 《 废都》; 《白鹿 原》; 性叙述 ; 象喻 ; 性别政 治

“ 废 都” 里 溃败 的性 神话
1 9 9 3年 中 国文 化 界 最 为 轰 动 的事 件 就 是 贾
点 。从五四新文学将性叙述纳入 中国现代性历史
进 程 以来 , 还 没有 哪个 时 期 的文 学性 叙 述像 现在
平凹《 废都》 的出版 与被禁 。7月份《 废都》 公开
出版 , 首印 5 0万 册 , 另有 6家 出版 社 以 “ 租版型” 的方 式 同时 印刷 , 每 家 印数超 过 1 O万 册 。3个 月
代; 后者的去势发生 在知识分子再度遭遇边缘化
的消 费文 化 时 代 。 由此 可 见 , 男 性 知 识 分 子 身 体 的去 势与 否 时常 与其 在社会 中 的政 治 经济 地位 有 关, 身 体 去势 是 精 神 去 势 的 象 征 或 隐 喻 。落 难 书 生与 民女 互救 是 才 子 佳 人 小 说模 式 中的一 支 , 是 倍 受 封建 专制 王权 压 抑 的 中国文人 自造 的心灵 抚 慰剂 , 也是 他们 的 自恋 与假 想 。新 时期 之初 , 章 永 磷在 民女 黄香 久 的爱 抚 下 修 复 了 性 能 力 , 之 后 却 迅 速逃 离 女性 身 体 诱 惑 , 以文 化 英 雄 的身 份 奔 向 了“ 兼 济 天下 ” 之路 。而 今 在市 场 经 济 时代 中 , 昔 日文化 英 雄再 次被 遗 忘 和冷 落 了 , “ 落难 书生 ” 庄 之蝶 又奔 向了家 庭 以外 出身卑 微 的 女性 , 在 女 性 身体 上建 立他 的社 会 主 体 地 位 , 体 验 自我 存 在 价

贾平凹《废都》中的情爱书写研究

贾平凹《废都》中的情爱书写研究

贾平凹《废都》中的情爱书写研究贾平凹的小说《废都》以情爱为主要题材之一,通过对情爱的描写展现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底层现实。

本文将从人物关系、细节描写和社会背景三个方面探讨该作品中的情爱书写。

首先,小说中的人物关系呈现了多种形态的情感纠葛。

主人公刘思贝与灯王是充满暧昧感情的恋人,彼此之间的互动既有柔情蜜意,又存在欺骗与背叛。

另外,小说中还描写了其他各色人物之间的情爱纠缠,如严屠与红线的情感纠结,宋永彪与袁娅的婚姻关系等等。

这些情感纷乱的人物关系凸显了人性的复杂性以及社会底层生活的痛苦与压抑。

其次,贾平凹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展示了情爱的细腻之处。

例如,他描写了刘思贝与灯王之间的亲密瞬间,描述了两人在黄昏下相拥而睡的场景,将夕阳的余晖与爱情的美好联系起来。

此外,小说中还描写了刘思贝对灯王外貌的痴迷,他以“羞涩而痴情”的目光仰视着灯王,将爱情的迷恋之情真实地展现出来。

通过这些细节描写,贾平凹将情感内核展示得淋漓尽致。

最后,小说中的情爱书写与社会背景相互交融。

《废都》创作于上世纪90年代,正是中国城乡巨大差异的阶段。

这种社会环境的不平等和不稳定为人们的情感造成了巨大冲击。

小说以废都为背景,揭示了贫困、乡村与城市的冲突与矛盾,世态人情的种种黑暗。

情爱的书写真实地展示了人们在困苦环境下的依附和无奈,反映了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悲苦。

综上所述,《废都》中的情爱书写从人物关系、细节描写到社会背景等多个方面深入展开,展示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底层现实。

小说中充斥着各种不同形态的情爱关系,这些纠葛和亲密都凸显了人性的复杂性。

贾平凹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表现出情爱的细腻之处。

同时,情爱的书写与社会背景相互交融,表达出中国城乡差异巨大的社会现象。

通过对情爱的书写,贾平凹展示了人们在困苦环境下的依附和无奈,揭示了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悲苦。

最终,《废都》用情爱书写揭示了人性的演绎和社会底层的困境。

在《废都》这部小说中,贾平凹将情爱书写与底层社会现实相结合,展现了贫苦农村和城市的冲突、人性的探索以及生活的无奈。

《废都》和《白鹿原》的情欲叙事比较

《废都》和《白鹿原》的情欲叙事比较

《废都》和《白鹿原》的情欲叙事比较曾颂勇【期刊名称】《怀化学院学报》【年(卷),期】2013(32)9【摘要】《废都》和《白鹿原》是上世纪90年代两部非常重要的长篇小说,两者在情欲叙事上表现出明显的不同。

《废都》的情欲叙事流于直白化,感官化,粗俗化;《白鹿原》的情欲叙事蕴蓄着浓厚的文化意味和道德评判,富于选择性和审美性。

后者为情欲叙事提供了借鉴。

%Decadent City and The White Dear Plain are the most novels in the 80th of the 20th century . The two novels present very differently in the erotic narration .The erotic narration in Decadent City is straightforward , sensitive and vulgar .On the other hand , The erotic narration in The White Dear Plain Contains dense culture and moral ,it is selective and aesthetic .The latter sets examples for the erotic narration .【总页数】3页(P71-73)【作者】曾颂勇【作者单位】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运营与管理学院,湖南株洲412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6.7【相关文献】1.《废都》与《白鹿原》创作心态比较管窥 [J], 张鹏飞2.两种情欲叙事——比较视野下看《三言二拍》中的个体意识 [J], 蔡清子3.美与丑严肃与庸俗——《废都》、《白鹿原》性描写比较 [J], 梁多亮4.过去的乌托邦与失落的现代性──对《白鹿原》、《废都》、《丰乳肥臀》的一个特例性比较分析 [J], 王韬;葛红兵5.革命叙事与生活叙事——《创业史》与《白鹿原》历史观比较 [J], 段建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对《平凡的世界》中的爱情赏析

对《平凡的世界》中的爱情赏析

对《平凡的世界》中的爱情赏析作者:黄国豪来源:《青年文学家》2019年第05期摘要:路遥是近代著名的作家,他写作的小说大多表现了悲剧这一主题,其作品中的爱情也常遭受现实的羁绊,最终幸存的爱情成为一种理想,然而越是经历苦难的爱情,越显露出爱情的珍贵。

文章以《平凡的世界》这一路遥创作的文学作品为例,对作品中的爱情故事进行赏析。

关键词:平凡的世界;爱情;赏析[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05-0-01《平凡的世界》是近代著名的文学作品,作者以浓重的笔墨描绘出一副气势磅礴的社会历史画卷,展现出中国在新中国成立后十年大转型的变革。

在作品内容的表现上,描述出每个平凡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些平凡的人们应用自己的勤劳、智慧改变当前的世界。

作品中还描绘了孙少平与田晓霞的爱情故事,虽然爱情是悲剧的,但是仍旧不能掩盖爱情美丽且奔放的本质。

1.受社会阶层制约的爱情孙少平与田晓霞的爱情之所以给读者带来一些震撼,原因是两者的爱情带有特殊的气质,爱情的深度不能填补社会地位差距所产生的鸿沟[1]。

孙少平是一个贫困农民的儿子,而田晓霞则是革委会副主任的女儿,社会地位的巨大差距让相爱的两个人的爱情不能圆满。

然而,社会差距的悬殊却不能阻止两个人的相间相爱,在书中路遥为孙、田设置了很多相见的机会及邂逅的场景,如电影院相遇、星期六晚上的窑洞、杜梨树下的盟约等等,其中作者借助两人在杜梨树下的盟约来折射孙、田两人对至死不渝爱情的坚持。

路遥之所有将孙、田两人的社会阶层拉大,原因是为了展示爱情的力量,探索爱情可超越物质条件的精神动因。

相较《白鹿原》、《废都》、《爱是不能忘记的》等其它描写爱情故事的小说,《平凡的世界》中孙田二人的爱情故事也具有深刻的内涵。

孙、田二人的爱情故事为身份差异所致情感回归,两人对爱情的执着超越物质所带来的差距后,在文化认同上确定了新的爱情坐标。

2.朴素的爱情中展现出人性的善良《平凡的世界》中,除了轰轰烈烈的爱情,还有朴素的爱,这种爱情关系中常缺乏两人的两情相悦,但是随着相处时间的增加,两人的心却会逐渐地靠近,原本存在的功利性成分也会逐渐消失,这是一种爱情的升华,展现出人性的善良及对爱情的追求。

浅析《平凡的世界》中的情感

浅析《平凡的世界》中的情感

浅析《平凡的世界》中的情感希望您喜欢我的原创【摘要】《平凡的世界》是路遥的巅峰之作,也是作者用生命写成的书。

作品中的各人物形象,有着不同的思想意识和思想情感的变迁,他们各自演绎着平凡而又精彩的人生,并在特殊的时代悲剧中展示出人世间最美好的情感——乡情、亲情、爱情、友情,以此丰富着这个平凡的世界。

【关键词】平凡的世界;情感人世间,最可宝贵的是一个“情”字。

厚重的乡情、浓浓的亲情、炽烈的爱情、深厚的友情、就像一杯陈酿,醇美、绵长。

《平凡的世界》中人物的情感历程,几乎都脱胎于作者本身的情感体验与传统儒家道德思想。

这些情感在生活中都是弥足珍贵的,因而引起了读者强烈的共鸣。

1.根植于心的乡情路遥1949年12月生于陕西榆林市清涧县石咀驿乡王家堡村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7岁时因为家里困难被过继给延川县农村的伯父;1969年回乡务农。

在他42岁短暂的生命中,大部分的时间都生活在农村。

陕北黄土高原,自古是一个焦苦的地方。

路遥生于斯,长于斯,在这块贫瘠的土地上求索奋斗,历尽艰辛。

他对农村有着非常深刻的了解,和农民有着血脉相通的感情。

路遥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热爱家乡的黄土地。

《平凡的世界》对于路遥,是对黄土地和人民的一片赤子之情。

《平凡的世界》的扉页上就写着:谨以此书献给我生活过的土地和岁月。

孙玉厚一看到黄土地就“激动不已”,实际上折射出作者的祖辈、父辈和他自己对于黄土地痴狂的热爱。

路遥对农民是理解的、尊重的,甚至是感激的、崇拜的。

他之于乡村如同儿女之于母亲的关系,是一种血肉相连的感情,他思念故乡如同思念母亲一样自然。

故乡在他心中特别亲切可爱,因此,他心里时时有思乡的冲动。

少平无论身在何处,总是摆脱不了对双水村的思念。

这种对故乡热土的思念,就是路遥思乡之情的折射。

“亲爱的双水村就在眼前了。

少平透过车窗,远远地看见他家的窑顶上飘曳着一柱灰白的柴烟;一股说不出的温暖和甜蜜刹那间涌上他的心头,使他忍不住鼻子一酸,几乎要哭了。

作者意识的介入———以《白鹿原》中白灵爱情为例

作者意识的介入———以《白鹿原》中白灵爱情为例

2020年8月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37卷第4期Aug.2020Journal of Chongqi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Vol.37 No.4doi : 10.3969/j.issn.1672⁃0598.2020.04.015*收稿日期:2019⁃08⁃29 作者简介:许陈颖(1996 ),女,江苏南通人;苏州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㊂作者意识的介入以‘白鹿原“中白灵爱情为例*许陈颖(苏州大学文学院,江苏苏州 215123)摘要:作品创作或多或少受到作者某种情怀㊁心绪㊁理念甚或是政治倾向等意识观念的影响,陈忠实通过小说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事件情节的设置将自己的主观意识无形地融入‘白鹿原“的创作过程中,而作者意识的介入对白灵的情感选择㊁人生走向产生一定的影响,最终在作者的引导下爱情话语被 革命”话语遮蔽㊂关键词:作者意识;‘白鹿原“;白灵中图分类号:I0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0598(2020)04⁃0136⁃05通常意义上讲,作品创作往往反映了作者的现实心态,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作品情节的设置等或多或少会受到作者世俗情怀和思维意识的影响,作者会将某种情怀㊁心绪㊁理念甚或是政治倾向寄寓其中㊂当然,小说是虚构的,小说人物不能等同于作者本身,小说情节也并非完全是作者经历,但作品确实又不可避免地体现着作者的某些意识观念㊁价值追求㊂很大程度上,作品中的人物㊁情节在理念㊁情感㊁选择等方面与作者是有某种相同㊁相通之处的㊂‘白鹿原“被陈忠实赋予神圣的职责,即揭开 一个民族的秘史”㊂雷达评价: ‘白鹿原“是一个整体性的世界,自足的世界,饱满丰富的世界,更是一个观照我们民族灵魂的世界㊂说它是民族灵魂的一面镜子,并不过分㊂”[1]但无论小说中充溢着多么丰沛的历史意识,它依旧是不同于历史的㊂作为一部长篇小说,‘白鹿原“融入了作者的主观价值判断和话语方式,是一种以历史文本为基础进行想象㊁虚构的叙事形式㊂作者将某一时期的历史作为创作背景,在叙事过程中将自己的历史观显露出来㊂因此,作者的个体意识和价值判断也必然会影响到小说创作㊂事实上,在‘白鹿原“中,我们发现作者的主观意志㊁价值追求及其生活经历都会作为潜在因素,或多或少影响着小说中人物的命运走向,甚至会对作品的情节安排和故事发展造成改写,‘白鹿原“中有关白灵爱情的书写便是如此㊂一、人物形象的塑造在‘白鹿原“中,陈忠实塑造了性格迥异㊁命运各异的女性群像㊂作者深受男权话语体制的熏陶,造631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成其性别观念上的落后与保守,在小说女性角色的塑造上以男性视角对女性形象进行审视,呈现出明显的男权意识的痕迹㊂在传统道德的制约下,女人是男人的附属品,是一种需要通过依附男人来证明自己存在的文化符号㊂白赵氏㊁朱白氏㊁鹿冷氏等,从这些称谓中便可见得她们低贱的地位,她们甚至连自己的姓名都不被人提起,也没人知道她们的真实姓名㊂这些女人在男权社会的重压之下无法喘息,没有独立的人格,更无思想可言,她们既是封建制度的殉道者,又是封建制度的牺牲者,是一群已经彻底沦为男人附庸品的 脸谱化”的女性㊂田小娥虽然本能地与社会为自己设定下的不公的命运作斗争,勇敢乃至疯狂地反抗男权,但终是被扣上 荡妇”的恶称,成为封建制度的反抗者㊁牺牲者㊂而白灵同样作为白鹿原上女性的代表却得到了作者的偏爱,作者给予白灵特殊的光环,从她出生前白鹿现身的先兆,到她伴随着百灵鸟的啼鸣出生,再到她被活埋的当晚出现在白嘉轩㊁白赵氏㊁朱白氏梦境中的那只白鹿,作者有意让白灵和白鹿之间产生千丝万缕的联系,将白灵塑造成为白鹿原上美丽而纯洁的精灵, 白鹿精魂”的承载者,白鹿原的精神象征㊂这位从出生开始便不同寻常的女性,集所有美好品质于一身,不同于作品中其他女性角色,作者试图将这位美丽㊁聪慧㊁善良㊁叛逆的女性塑造成一个理想女性的典范㊂除了白灵被杀的特殊情节,作者在描写白灵时,一改小说整体舒缓㊁庄重㊁简洁的叙事风格,所有的描述几乎都采用了一种罕见的轻快㊁活泼的语调,并不时在字里行间透露出对白灵的欣赏与赞美㊂白灵从出生起就深受众人喜爱,集万千呵护和宠爱于一身,自是多了几分顽皮和任性㊂到后来白灵提出要去学堂念书,她的聪明㊁调皮,她的所作所为都是有违传统女性的规范的, 根本不像一个女子”㊂即使在动荡不安的被男权话语体制把控的白鹿原上,白灵依旧展现出非凡的心性㊂她富于勇气和智慧,拥有一般女性所没有的韧性和刚强,浑身散发着一股豪放不羁的气度,即使她的两个哥哥也难以企及㊂白灵丝毫未受封建宗法的影响,最终成长为一个自傲㊁不做作㊁独立㊁勇敢的女性,美丽的令人神往的白鹿的化身,而白灵所拥有的一切显然都是作者为她量身定制的㊂后期陈忠实将白灵塑造成一个自觉反抗封建宗法㊁男权政治的女斗士,她追求自由与革新,敢于争取与男人对等的政治地位,是白鹿原上走在时代前沿的新女性㊂就是这样一个近乎完美的理想人物,本可以成为具有独立思想和完整人格的女性,但又因为作者的男权意识,以及体内根深蒂固的政治因子使他在白灵这个人物身上注入了过多的政治性元素,导致她的性别被淡化,其看似独立完整的人格因缺乏了一些女性特征而逐渐被男性同质化,一个女性革命者的形象跃然纸上,未能逃脱被 脸谱化”的命运㊂二、小说情节的设置作者不断在白灵㊁鹿兆海㊁鹿兆鹏之间创造事件,从参加革命,到白灵与鹿兆海信仰的交换,再到白灵被鹿兆鹏吸引,与鹿兆海的分手和鹿兆鹏在一起㊂作者有意将所有事件相互堆叠,使三人的命运交织在一起,最终形成湍急的旋涡㊂而这深不可测的旋涡将白灵㊁鹿兆海以及鹿兆鹏推向了未知的方向,不可避免地导致命运的坍塌和偏移㊂白灵㊁鹿兆海㊁鹿兆鹏是白鹿原上一代新人的代表,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家境殷实,不需要为物质生活发愁,他们的烦恼更多的源于对自身人生价值的拷问和追寻㊂时局的瞬息万变往往使人无法理性地看待自身的处境和真正所需的精神追寻,致使他们对某一运动或思潮表现出盲目的向往和过度的崇拜㊂白灵和鹿兆海便是如此,突如其来的战事导致西安城被围,饿殍遍野,学校也停办了,临时办起了国民革命培训班㊂严峻的社会形势将这两个少年推到了时代的风口浪尖,这是他们首次接触到革命㊂然而,此时的白灵和鹿兆海并不理解革命背后的真正内涵㊂在他们的认知中,姓 国”还是姓 共”都差不多,只要是革命就都是好的,他们无法判断哪个政党能真正救中国,也不曾料到国共两党的合与分㊂[2]193731第4期许陈颖:作者意识的介入 以‘白鹿原“中白灵爱情为例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最终两人通过抛铜元来决定选择参加哪个党派,社会经验的不足和政治素养的匮乏致使原本郑重的㊁残酷的㊁关乎生命的一次政治选择被一场轻松有趣的游戏所替代,这也意味着革命原本的严肃意义在二人幼稚的行为和冲动的情感中消解,作者无疑用游戏的偶然性颠覆了革命成长中的必然逻辑㊂当作为革命者的白灵和鹿兆鹏第一次会面时,二人的对谈再一次丰富了白灵对革命的想象㊂在与鹿兆鹏畅谈之后,白灵被鹿兆鹏吸引她发现 鹿兆鹏是一件已经成型的家具而鹿兆海还是一节刚刚砍伐的原木;鹿兆鹏已经是一把锋利的斧头而鹿兆海尚是一圪塔铁坯”[2]205,白灵的情感天平在不知不觉中倾斜,热恋中的白灵用革命的标准审度鹿兆海和鹿兆鹏,而结果相差悬殊,这一比较隐含着一种价值判断,这种判断超越了作品本身,达到了故事人物无法达到的高度,而这需要一个局外人的观点㊂在这里,白灵判断两人的标准被无意识地用革命标准量化,让白灵暂时忘记了她和鹿兆海之间的恋人身份,是作者意识介入的结果㊂当然,白灵关于爱情的选择不可能如此轻易地发生改变,这不符合白灵的人物设定,也将大大降低整个作品的真实性,削弱作品的文化意蕴㊂[3]为了将这一转变合理化,作者提供了一个契机:白灵与鹿兆海的信仰阴差阳错地互换㊂这种互换本是为了表达他们对彼此诚挚的感情,他们本希望站到对方那边,并肩作战,但却戏剧化地将对方推得更远,这无疑是两人所不愿看到的,也为后来白灵与鹿兆鹏的结合埋下了伏笔㊂这一反转也是作者刻意安排的,别有深意,如果换个角度来思考就能从中发现作者的智慧㊂假如白灵和鹿兆海两人中只有一人改变了自己的信仰,实现了 志同道合”,那么他们依旧能一直这样相爱下去吗?当然,答案无从知晓㊂但有一点毋庸置疑,那就是在此之前白灵已经在鹿兆鹏㊁鹿兆海两兄弟之间进行过一次评判,结果显而易见,由此可见白灵和鹿兆海的爱情无论如何发展都难逃悲剧结局㊂起初白灵加入共产党是为了与鹿兆海并肩作战,但国民党活埋㊁填井等一系列残忍的政治行为直接触发了她对国民党的憎恶㊂也许早期白灵对革命的想象更多受到情感因素的影响而带有浪漫色彩,是一种无意识的想象,那么在她加入共产党后对革命的想象则主要源自理性,是自觉的㊁有意识的,正是这种有意识的想象不断刺激着她的革命热情,使她变得成熟㊂她坚守自己的革命信仰,做好了随时为革命殉身的准备㊂而鹿兆鹏已经在革命风暴中成长为一个真正的革命党人,他自始至终都有着明确的目标和坚定的信念㊂作为一名革命的领导者,他曾策划参与多次革命运动,在残酷的革命斗争中几经生死,他清楚革命的本质,是白鹿原上年轻一代的精神向导㊂为了使二人的结合更加顺其自然,作者又安排了一个事件,白灵需要同鹿兆鹏假扮夫妻㊂白灵爱党,忠于党,此情此景之下这种情感会更加不自觉地转移到鹿兆鹏身上,因为鹿兆鹏是她革命道路上的引领者,在她看来鹿兆鹏就代表了党㊂此时,白灵 意识到一个重大的心理变化,从昨天到今天的两天时间里,鹿兆海在她心目中急遽地黯淡下去,而他的哥哥鹿兆鹏却急剧地在她心里充溢起来”[2]423,她的内心已经完全被鹿兆鹏所占据㊂面对这些作者精心安排的事件,白灵无处可逃㊂从一开始想和鹿兆海一起参加革命,到后来与他革命信仰相左,最终爱上同一阵营的鹿兆鹏,所有的事件堆积在一起,无法预知哪个事件会对小说人物造成怎样的影响㊂在作者制造的一个又一个旋涡之上,在作者主观意愿和个人追求的潜在规约下,白灵的情感选择和命运走向也变得更加扑朔迷离,留下不可磨灭的作者意识痕迹㊂三、作者意识介入的影响面对革命浪潮的冲击和裹挟,白灵在爱情和婚姻的选择上将政治因素放在首位㊂白灵和鹿兆海之间感情的破裂令人唏嘘,她最终选择了并不太熟悉的鹿兆鹏,而放弃了相知多年㊁感情深厚的鹿兆海㊂而这种情感的转移因缺乏必要的事件支撑和情感积累而显得有些牵强和生硬,更像是作者主观意识的产物㊂831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37卷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透过小说文本,陈忠实给出解释,革命理想上的 志同道合”是白灵选择的标准㊂我们可以发现作者将 革命高于一切”的主观意识融入创作中,逐步浸入作品中人物的内心,进而影响人物的情感取向和道德选择㊂换言之,是作者的主观选择导致白灵情感上的变化㊂虽有众多评论家认为‘白鹿原“是后革命的史诗,去革命化叙事几乎贯穿整部小说,但‘白鹿原“也并不是和革命现实主义小说完全对立的㊂陈忠实后来在‘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中承认自己对革命有种 切近感和亲近感”[4]405,这也正可以说明在作者的潜意识中已经默认了革命的纯洁性㊁崇高性和合理性,也为后期白灵情感上的转变提供了解释㊂白灵和鹿兆海抛掷铜元的游戏拉开了二人走向各自人生的序曲㊂两人都在游戏中对未来做出选择,并将这一选择视为他们日后追寻理想的内在动力,他们对理想的坚持一部分来源于对革命的忠诚,更多的是对彼此感情承诺的遵循,而青春懵懂的爱情因披上了革命理想的外衣而显得更加美好㊁神圣㊂他们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情感生活置于政治轨道之中,他们以民族革命为己任,期待革命的成功,迫切希望革命的暴风雨将西安城中残留的血迹和污垢洗刷干净,并渴望将自己的情感与政治密切联系起来㊂[5]革命一词浸入到他们爱情的土壤里,对革命的纯真想象融入他们美好爱情的建构中㊂在这一阶段,爱情和革命相互纠缠,爱情因革命而萌芽,也因革命变得更加甜蜜和稳固,被赋予了爱情浪漫色彩的革命也因此更具感染力,二者对白灵和鹿兆海而言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㊂与此同时, 谁阻挡国民革命就把他踏倒”的口号, 国民革命成功”的呼喊,一系列革命话语巩固了两人对信仰的追求,增强了他们对革命的想象㊂对于年轻的白灵和鹿兆海而言,想象是他们走近革命的最佳途径,想象为他们描绘了美好的革命图景,弥补了现实的空白,使他们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和欢愉,甚至变得有些盲目㊂[6]在他们看来,革命的主要意义似乎并不在于其实质,而在于革命代表着两种完全不同的人生态度:进步和落后㊂他们一味地渴望革命带给他们的强大精神动力和情怀,忽视了革命的残酷和暴力,他们天真地认为革命一定能带来幸福,至于如何革命,他们并不清楚㊂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对革命理想的追求,因为他们可以凭借想象来弥补暂时的革命思考的缺位㊂之后,革命信仰的不同导致他们一下子陷入了痛苦的深渊, 两个久久思念的情人很快清醒过来,便陷入辩论色彩浓烈的争执之中,谁一时也说服不了谁”[2]280,而这种对信仰不同的认识实际上仍来源于缺乏事实基础的想象㊂除了从周围发生的事情中获得一些间接的经验外,白灵在这个时候根本无法直接获取任何关于革命的经验,她对革命的认识很大程度只能依靠想象,而特定情绪和事件的推动则帮助白灵完成了对革命的想象㊂对人生价值的不懈追求和对自己信仰的忠诚,加之革命话语的反复刺激大大丰富了白灵的想象㊂这种革命话语所激发的想象,反过来又进一步巩固了白灵的革命信念㊂白灵用一套她认为符合革命标准的词汇指责鹿兆海,说他 真有点国民党翻脸不认人的通病 长了不少的贵族口气”[2]282时,包含了一定的主观价值判断,显然这些判断并不应该用于恋人之间㊂革命话语凌驾于爱情话语之上,言语之间可以感受到白灵没有把鹿兆海当作自己的爱人,而是将他视为跟自己站在对立面的革命的对象,又或是亟需接受共产党革命理论洗礼的民众㊂而鹿兆海说: 走着瞧吧!看看谁的主义真正救中国㊂”[2]283这句话听起来就像是一个革命者的号召宣言㊂二人用革命的话语将自己包裹起来,并将其运用于爱情对象身上时,其反讽意味显得尤为突出㊂恋人和革命者的身份交织在一起,错综复杂,白灵和鹿兆海的爱情最终因党派之别无疾而终㊂但导致二者越走越远的原因除了对各自所持信念的坚守外,还因为革命话语的反复刺激,而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作者意识的介入,作者在白灵和鹿兆海二人情感走向的安排上着重强调了政治因素㊂对革命的向往使白灵将她和鹿兆海之间的爱情抛掷一边㊂在她看来,道不同不相为谋,既然他们选择了不同的道路,有了不同的革命信仰,那么他们之间的爱情也会随之消失㊂因此,当鹿兆海好不容易找到白灵想向她一诉衷肠时,换来的却是白灵的冷言冷语, 你该不是从月亮上刚931第4期许陈颖:作者意识的介入 以‘白鹿原“中白灵爱情为例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下来吧?城里的枯井几乎天天都有活人被撂进去,你却在这儿抒情[2]438”㊂此时,这个作者笔下象征着 白鹿精魂”的白灵,已经完全变成了一只共产主义的 白鹿”,一个信仰坚定㊁斗志昂扬的革命者㊂至此,我们发现小说人物性格的发展与作者的人生态度和思想意识密切相关,作者借用人物对话和情节设置来表达自身的价值情感倾向,各种冲突矛盾往往蕴含着作者对革命的思考㊂作者无法完全跳出政治话语进行思考,于是通过主观意识对革命政治做出想象㊂起初,白灵怀揣着玫瑰与火种,不遗余力地冲往自己心中美好而又模糊的未来,她所期待的未来也正是作者所渴望的㊂而在革命与爱情奔向彼此的终点的过程中,在作者意识的不断介入下,爱情被 革命”的强大叙事话语打上特殊的印记,革命话语置换爱情话语的过程中影响了白灵的选择,爱情的产生除了需要两情相悦,更需要革命理想的 志同道合”㊂陈忠实介入白灵这一小说人物,为使白灵的价值观念㊁情感倾向与自己完全吻合,他将白灵塑造成一个革命女战士,甚至导致她的革命者身份远远高于她的女性身份㊂作为革命者的白灵,最大程度上接受了政治的同化,而白灵与鹿兆鹏的结合也自然成为 同志”之间的完美结合,成为革命的象征㊂参考文献:[1] 雷达.废墟上的精魂 ‘白鹿原“论[J ].文艺评论,1993(6).[2] 陈忠实.白鹿原[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3] 何西来.关于‘白鹿原“及其评论 评‘白鹿原“评论集[J ].小说评论,2000(5).[4] 陈忠实.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M ]//陈忠实文集:第九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5.[5] 张国俊.中国文化之二难(下) ‘白鹿原“与关中文化[J ].小说评论,1998(6).[6] 刘安海,孙文宪.文学理论[M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7] 陈晓明.乡村自然史与激进现代性 ‘白鹿原“与 90年代”的历史源起[J ].学术月刊,2018(5).The Intervention of Author ’s Consciousness :A Case Study of Bai Ling ’s Love in Bai Lu YuanXU Chen⁃ying (School of Arts,Suzhou University,Suzhou 215123,Jiangsu,China)Abstract :Chen Zhongshi incorporates his subjective consciousness intangibly into the creation process of Bai Lu Yuan,which is mainly manifested in the shaping of characters,the arrangement of events and the author’s emotional value tendency towards things.The involvement of the author’s consciousness exerted a certain influence on Bai Ling ’s emotional choice and life trend,and finally realized the replacement ofrevolutionary discourse and love discourse.Key words :author’s consciousness;Bai Lu Yuan;Bai Ling(责任编校:杨 睿)041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37卷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废都》与《白鹿原》中的“性描写”比较

《废都》与《白鹿原》中的“性描写”比较

摘要:性描写是文学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性描写在作品中描写态度的不同,把握分寸和表现的角度的不同,便会导致不同的美学意义和社会效果。

本文就1993年出版的《废都》和《白鹿原》中的性描写予以剖析并进行简单的比较,并试图探讨“性”描写在小说中的原则性问题。

关键词:《废都》;《白鹿原》;性描写;比较小说是通过人物的塑造和情节、环境的描述来概括地表现社会生活。

性作为人的一种生理机能和生理需要,作为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性描写就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在小说中,成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性描写简单地说就是描写人类男女两性之间的性关系及性征性状。

小说中的性描写大体可以分为三种:一是作家把人的性作为一种生命现象来把握处理,用以增加作品的色彩;二是作家用以揭示一定历史和文化背景下存在的社会问题,批判传统的伦理观念,表达现实社会的需要;三是作家视性为一种心理现象,通过性去更深刻更全面去认识作品中的人物。

1993年,陈忠实的《白鹿原》与贾平凹的《废都》发表,因两部小说中都有相当细致的性描写,引起广泛的讨论。

《废都》备受争议的原因很多,但文中的性描写是争议的焦点。

《白鹿原》也同样引起了争论,但小说最终还是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可,最终荣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

文本接受上产生如此大的差异,与两部小说的性描写策略,对性描写的角度,对性描写的分寸把握,大众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审美观密切相关。

贾平凹的《废都》的性爱描写,引起极具争议性的讨论。

大作家庄之蝶与唐婉儿、与妻子牛月清、与保姆柳月、与阿灿之间的性事描写,持赞成意见的人认为,是为了塑造庄之蝶这个人物的必要而采取的。

作为名人作家,几个女人见了他之后都感受到其魅力并进一步发生性行为,如唐婉儿,更为甚的是与阿灿的短暂交流后就发生了性关系。

庄之蝶与妻子牛月清之间性生活的不协调,让他自己感受到失去了男人的尊严,在自己的作品中表达其内心的对性的渴望。

在遇到漂亮且对自己有好感的女人时,想成为真正男人的想法便随之而来。

《白鹿原》和《废都》中的女性有何不同?

《白鹿原》和《废都》中的女性有何不同?

《白鹿原》和《废都》中的女性有何不同?中国当代文学作品中囿于审查的原因,明写情欲叙事的作品并不多,大多数作品都是通过隐喻或者含糊其辞的方式描述这种微妙的感情,但也正可能是隐喻过于生硬的缘故,导致情欲叙事变得不堪卒读。

当代文学中,像盛行一时的下半身写作反而没有多大的影响力,更别说冯唐那种小黄书写作,基本都是雷声大雨点小,没有多大的影响力。

相反,大多数的情欲叙事都掺杂在正统小说叙事当中。

这个道理很简单,既然小说写得都是人类的情感,像情欲这种情感形态,自然都避免不了,好的情欲叙事是可以很好地反映出人的性格和情感状态,也能推进小说叙述的前进。

在我的阅读印象里,写的最好的情欲和写得最坏的情欲都是陕西作家,前者的代表是陈忠实的《白鹿原》,后者的代表是贾平凹的《废都》。

《白鹿原》中的情欲叙事好在什么地方呢?简单说,在《白鹿原》获得茅盾文学奖之后人民文学出版社曾经出版了一个新版《白鹿原》,最大的变化就是删减了原来版本中的情欲叙事。

你读完会发现,缺少的部分恰好是能反映人物性格的描述。

这倒不是说我们把情欲叙述当成一种纯粹刺激生理感觉的色情读物,而是说,在《白鹿原》中所有的情欲都服务于人物的活动,反映当时的人物的性格。

比如最精彩的部分,田小娥这个角色的一生,基本都是用受困于情欲,被动于情欲,最后还死于情欲。

这个人物的悲剧是那个时代里所有卑微女性生存困境的一个巨大缩影。

田小娥在小说最初嫁给了六七十岁的财主郭举人做小老婆,说是小老婆其实跟佣人和性工具差不多。

小说中写到,田小娥在大老婆的监督之下,白天下厨房准备好一日三餐,还得给他们端进窑洞,晚上还得给他们提尿盆,早上倒尿水。

每个月初一、十一、二十一三天,让郭举人进入她的窑洞“逍遥一回”,万事之后,还得回到大老婆的窑洞。

最奇葩和羞辱的事情还有,每天晚上给“女人那个地方塞进去三个干枣儿,浸泡一夜,第二天早上掏出来淘洗干净,送给郭举人空腹吃下”。

这种毫无尊严的生活,因为黑娃的到来打破了平静,黑娃与田小娥的偷情片段,不但揭示了田小娥女性意识的初步觉醒,还把这种偷情变成了反抗郭举人压迫的一种方式。

当代文学试题及答案

当代文学试题及答案

当代文学试题及答案# 当代文学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1. 以下哪部作品是由莫言创作的?- A. 《白鹿原》- B. 《活着》- C. 《红高粱家族》- D. 《平凡的世界》答案:C2. 贾平凹的代表作《废都》是在哪一年出版的?- A. 1991年- B. 1993年- C. 1995年- D. 1997年答案:B3. 以下哪位作家获得了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 A. 莫言- B. 村上春树- C. 阿多尼斯- D. 马尔克斯答案:A## 二、填空题4. 余华的长篇小说《活着》通过主人公________的故事,展现了中国农村从解放前到文化大革命期间的社会变迁。

答案:福贵5. 王小波的《黄金时代》是其“时代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其他两部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白银时代;青铜时代## 三、简答题6. 简述《围城》的主题思想。

答案:《围城》通过主人公方鸿渐的经历,揭示了现代人在爱情、事业、婚姻等方面的困惑与挣扎,以及对自由与束缚的深刻思考。

7. 描述《百年孤独》中“魔幻现实主义”的文学特点。

答案:《百年孤独》通过将现实与幻想、历史与神话、时间与空间的交错融合,创造了一个既奇异又真实的世界,反映了拉丁美洲的历史与现实。

## 四、论述题8. 论述当代文学中“新写实主义”的特点及其代表作家和作品。

答案:新写实主义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文学的一个重要流派,它强调对现实生活的直接描写,追求细节的真实性和生活化。

其代表作家有刘震云、方方等,代表作品包括《一地鸡毛》、《活着》等。

新写实主义作品通常具有强烈的现实关怀,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普通人的生活状态,反映社会现实。

9. 分析《平凡的世界》中的人物形象及其社会意义。

答案:《平凡的世界》通过孙少安、孙少平等人物形象,展现了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农村青年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

这些人物形象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反映了当时社会变革给个人命运带来的影响。

路遥小说中爱情描写的理性思考

路遥小说中爱情描写的理性思考

路遥小说中爱情描写的理性思考作者:贺昕来源:《新西部下半月》2011年第03期【摘要】文章以路遥作品《人生》《平凡的世界》等为例,认为作者对其女性人物的爱情描写,灌注了浓厚的母性爱色彩;指出这种母性爱多于情爱的文化根源在于儒家文化和作者生长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经历。

【关键词】母性爱;爱情描写一如果我们读过当代作家田中禾的作品,就会发现,他笔下的女性世界,充满着浓厚的母性爱色彩,《匪首》中的母亲形象,《南风》中的沈小琴形象,都是母性爱的典型。

读路遥的作品,我们同样能发现,路遥以一种崇拜的感情不断地表现母性爱,挖掘着女性身上的母性本质和自然天性。

一部《人生》使路遥蜚声文坛,高加林生活的沉浮始终身陷在母性爱的纠葛中。

当他身处逆境时,是美丽、贤惠的巧珍给他献上了淳朴、纯洁的爱。

那熟透的甜瓜,以及从家中偷出的四个煮鸡蛋,饱含着她多少真挚的爱呀!所有这些物质上的馈赠都是不求回报的;所有这些爱的表白都是朴素的自然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巧珍母性爱的自然流露。

刘巧珍有着传统妇女特有的细腻心理,在《卖馍》一章中,她用自己的聪慧解除了高加林的尴尬处境,并最终在大马河桥头向他倾吐了埋藏在心底多年的爱:“加林哥,你如果不嫌弃我,咱俩个一搭里过!”当高加林因这突如其来的爱而激动得在身上乱摸时,她马上从车架子上取下一包早已准备好的“云香”牌香烟。

母性爱给高加林以巨大的心理和人格影响,他完全陶醉在了这圣洁的母性爱中。

《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安看到,“有了孩子以后,秀莲就更不讲究穿戴,经常是一身缀补丁的衣裳,他很小的时候,那时候还年轻的母亲也是这样一身缀补丁的衣裳”。

而且每当痛苦劳累之后,“他经常象受了委屈的孩子,把头埋进妻子的怀中,接受她亲切的爱抚和安慰”。

他不由得感慨道:“像土地一样伟大和深沉的母亲啊,想起来就让人感到温暖,让人鼻根发酸”。

是母性爱给了男性世界一种生命的滋养和精神的支撑。

在田润叶和李向前的爱情描写上,更流露出路遥对母性爱的赞美之情。

路遥、司汤达作品中的不同爱情形态探析——以《平凡的世界》和《红与黑》为例

路遥、司汤达作品中的不同爱情形态探析——以《平凡的世界》和《红与黑》为例

路遥、司汤达作品中的不同爱情形态探析——以《平凡的世
界》和《红与黑》为例
艾燕萍
【期刊名称】《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2(010)005
【摘要】路遥与司汤达处在东西方不同的文化圈中,虽然他们在爱情方面有着相似的经历,并在作品中加以表现,但由于个人的情感体悟、作品的写作背景、作家的表现意图和文化心理等方面的不同,爱情在路遥、司汤达的作品中又表现出不一样的形态,路遥作品中的爱情充满真诚和温情,司汤达作品中的爱情则充满猜疑和阴谋。

【总页数】4页(P138-141)
【作者】艾燕萍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文学院,重庆40071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42;I306
【相关文献】
1.路遥、司汤达作品中的不同爱情形态探析——以《平凡的世界》和《红与黑》为例 [J], 艾燕萍;
2.以路遥小说为例试论述经典作品中悖论式的爱情 [J], 张磊
3.浅析文学作品中阴谋与爱情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以《罗密欧与朱丽叶》、
《简爱》、《红与黑》、《安娜·卡列尼娜》为例 [J], 刘玮
4.陕北民间文化在路遥作品中的艺术呈现——以《平凡的世界》《人生》为例 [J], 邱跃强
5.陕北民间文化在路遥作品中的艺术呈现——以《平凡的世界》《人生》为例 [J], 邱跃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平凡的世界》中的婚恋审美

《平凡的世界》中的婚恋审美

《平凡的世界》中的婚恋审美
于晨曦
【期刊名称】《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8(025)004
【摘要】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的婚恋书写渗透着自身的情感审美和道德观念,文化心理的矛盾交叉体现在婚恋审美中,主要有三个特点:恋爱和婚姻两种人生阶段的对立与统一;男权思想下的《西厢记》模式;在儒家思想影响下的女性书写高度类型化.
【总页数】5页(P39-43)
【作者】于晨曦
【作者单位】河北大学文学院,河北保定 0710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47.5
【相关文献】
1.《诗经》婚恋诗歌中的空间审美研究 [J], 梁明
2.试论《平凡的世界》中眼泪描写的审美效应 [J], 闵秋洁
3.浅析路遥小说中的"婚恋关系"及其时代内涵r——以《人生》和《平凡的世界》为例 [J], 蔡娜
4.路遥《平凡的世界》中的婚恋观 [J], 薛文礼
5.论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对爱情婚姻问题的审美观 [J], 章海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是人学,它的基本功能是表现人,直面人类 丰富、复杂的生命形态,与人类相关的一切都可以成 为文学表现的主题。情爱作为人性的基本内容,不仅 是人类生存的客观需求,也是人的生命力和灵魂质 量的检验标准,所以理所当然地成为文学创造的天 然主题。它通过描绘两性之间的具有普遍性和独特 性的微妙关系来探索人之为人的独特世界,并展示 出生命形式深入的复杂状态,是文学作品的精神指 向。可以说,文学的笔触在人性上的挥洒,在很大程 度上有赖于对于人类最高尚的感情—— —爱情和人类 最原始的欲望—— —性欲的深刻展示。我国古代的文 学园地中,《红楼梦》、《西厢记》、《桃花扇》、《牡丹亭》 抑或是《天仙配》、《白蛇传》、《牛郎织女》等都是以情 爱为主题的优秀小说和优秀戏剧作品。因此说,凡是 文学作品几乎无法回避情爱的表达,情爱是一个“永 恒的主题”。情爱作为一种人生需要,是一个内涵丰 富的多层面的系统,而完整的情爱应是性爱、情感、 道德构成的稳定的三角形,即所谓欲、情、理三者合 一的“情爱结构”。这一情爱结构在不同的时代、不同 作家笔下总要呈现出不同的倾斜,从而使文本呈现 出不同的美学风格。
贾平凹、路遥、陈忠实都是新时期崛起的陕西作 家,他们都生活在陕西这片贫瘠的黄土地上,接受着 古老深厚的陕西文化的滋养。他们都是出身贫寒的 农家子弟,有着共同的文学爱好,凭着自己辛勤的文 学创作走出农村,开拓出一片文学天地。这就不仅意 味着在题材意义上构成他们作品内容的相似性,同 时更意味着其终生难以彻底剪断乡村文化的脐带, 但是由于更为具体的家庭环境、生活经历等的区别, 使他们在创作方面形成明显的差异。本文试图通过 他们的主要作品《废都》、《平凡的世界》和《白鹿原》 的比较,探讨情爱意识的艺术传达对作品审美品格 与审美价值的意义。
其次,作家对性爱意识的传达采用了“自然化 的、裸露式”①的写实手法。《废都》主要描写的性行为 及性爱场面,动作精细无遗,极尽渲染之能事,而这 是不符合文学的审美本性的。我们知道,检验一部作 品审美价值的高低,不仅在于“写什么”,还在于“怎 么写”。作家对不健康、不道德的性爱关系不仅没有 采取严厉的批评,反而采用自然化的、裸露式的写实 手法,这就使作品失去本应具有的现实批判力度。 “作家几乎完全进入角色,以极贴近人物情感心态的 方式叙写,写得极细致和投入,缺乏应有的间离和超 越”,甚至“由于作者的同情态度,使得庄之蝶的个人 生活的性,有一层瑰丽的光环”②。如,文中对庄之蝶 与柳月性场面的描绘,可以说极尽文雅之美饰,“丰 隆鲜美,艳若桃花,白璧无瑕”。当作家以如此投入的 心情关注男女性爱的畅快与激情时,势必就把性爱 意识中的其他内涵诸如文化、道德、责任、义务等全 部忽略,这样的文学作品如何实现陶冶情操、提升人 性的美学功能呢?
总之,在《平凡的世界》以及路遥其他作品中对 情爱意识的展示集中在人的精神领域,性并不是主 要关注的对象,更没有做过多的渲染。两性之爱缘于 情,止于理,情爱的基本内涵除了性之外,还有感情、 责任与义务等许多社会性内涵。在此,性是合乎道德 的,它与爱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是真善美的产物。这 就使得整个文本呈现出和谐的美学风格,从而满足 了人们对纯洁、善良、崇高的追求。但另一方面,由于 性的缺失使情爱的表现缺乏应有的立体感,有时容 易给人造成海市蜃楼的虚幻感。
二、圣洁的情爱
另一位陕西作家路遥对情爱意识的传达侧重于 人的精神层面,强调情与理的完美融合,此点在《平 凡的世界》中体现得比较典型。
小说中青年男女之间的相互吸引、彼此结合,甚 至共同生活的基础是爱情,具体讲主要缘于性格相 投,人生理想的一致等,作品因而呈现出圣洁的审美 倾向。年轻人孙少平与田晓霞的爱情是两位负载着 不同文化内涵的异性之间的精神吸引。少平被田晓 霞身为城市女性所拥有的漂亮、知识所吸引,晓霞也
首先,在《废都》中,不道德的性爱是文本的主要 表现内容。性虽是情爱结构中的基本内容,但不是唯 一内涵。同时性爱的产生应以感情、道德为基础,否 则就是不健康的。《废都》主要描写了文人庄之蝶与 一群女性各种性快感及性爱场面。主人公庄之蝶身 为文化人,却利用女性对名人的盲目崇拜,很随意地 与唐宛儿、柳月、阿灿等数位女性频频发生不正当的 两性关系。唐宛儿身为人妻,却贪慕荣华富贵,背叛 丈夫、抛弃幼子,与周敏私奔西京,后又与周敏朋友 庄之蝶厮混不休;柳月名为保姆,暗地里却与主人的 情妇争风吃醋;可见,在此男女之爱的催化剂不是精 神的、情感的、心灵的,而是简单的性吸引。男女之爱 的全部内容即是肉体的享受,性享乐似乎就是人生 的全部意义。他们对性快感的追求必然违背了性道 德的原则,因为性道德要求性行为遵循情感性原 则—— —性行为的发生是建立在爱情的基础之上;性 道德要求性行为遵循社会契约性原则—— —单一的、
两性之爱既有自然属性又有社会属性,既要尊 重个体需要,又要关注社会文化氛围,《废都》中所表 现的性爱不仅抽去了性爱意识中人的社会性,进行 了赤裸裸的性爱宣泄,而且把性爱从整个社会生活 中提取出来,作为人的一种生存过程,绝对地孤立地 进行性描写,缺乏更强烈的更深刻的理的启迪和情 的感染,缺少对人格和人性精神的升华。所有这些现 象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推崇中和之美的民族而言都是 不相符的,也是不符合读者期待视野的。
路遥在其作品中不仅展现了感人至深的美好爱 情,而且还传达了自己对情爱关系中不道德行为的 谴责。如孙玉亭与寡妇王彩娥的麻糊,王满银与南方 女人的鬼混。作家对不道德的性行为在表现形式上 点到为止,没有做场景上的直接铺叙,这样处理的目 的就是避免人们对性的过分关注,而集中探讨情爱 与道德的关系,探索生活的意义、揭示人生的真谛。
三、灵与肉的冲突
相比于前两位作家,陈忠实对情爱意识的传达 是全面的、丰富的、复杂的,别有一番境界。
M534A ISSN 1006-0189
文学
《白鹿原》对情爱意识的展示是丰富的,具体涉 及了情爱结构中性、情、理三个层面。其中有感人至 深的美好爱情,如白灵与鹿兆海,山盟海誓;有摄人 心魄的性爱描写,如黑娃与小娥,他们冲破腐朽道德 的束缚尽情享受生命的活力;有传统文化与伦理道 德规范下的夫妻恩爱,如朱先生与白氏,白嘉轩与仙 草,他们的爱就是情感上的相互依靠,义务中的相互 扶持;而其中最有价值的则是那些性欲、爱情与道德 的冲突,如白孝文与田小娥,白灵与鹿兆鹏,人性中 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冲突使作品具有了艺术张 力,从而极大地丰富了文本的美学内涵。
白孝文的堕落是性欲与道德的第一次冲突。白 嘉轩的长子白孝文本是一个深受封建正统文化“仁、 义、理、智、信”熏陶的,被族人寄予厚望的未来族长 的继承人。在特殊的情境(戏场)下,他意外地遭遇了 田小娥的性骚扰。他竟然“被强烈的欲望和无法摆脱 的恐惧交织得十分痛苦”,终于禁不住趴到她身上。 此时本能的性冲动与道德良知使他除了恐惧外,从 心底还透过一缕悲哀。于是,动人的销魂之夜却狼狈 地以“轰然一声泄了”结束。这是白孝文第一次灵与 肉的冲突,灵与肉两种力量可以说势均力敌。当身为 族长的父亲在祠堂对其进行公开的惩罚,并断然与 其分家后,白孝文做人的尊严被撕破,传统文化的土 壤中培生的道德感彻底击碎了。于是他可以在大白 天端直地走进小娥的窑洞,而且第一次在小娥身上 做到“得心应手”。面对小娥的惊讶,他自我解嘲道: “过去要脸就是那个怪样子。而今不要脸了就是这个 样子,不要脸了就像个男人的样子了!”④这里的“脸” 其实就是人的尊严、道德、良知等人之所以区别于动 物的社会性,此时,白孝文仅存留下人之所以称为动 物的自然性。从此,白孝文走上一条堕落不归之路。 为了满足最基本的生存需要,他可以卖地、卖房,最 后沦为乞丐,甚至为了一碗饭,可以忍受他人的侮 辱。孝文的堕落对于德高望重的父亲而言无疑是致 命的打击,而他的妻子也很快在屈辱、悲愤、饥饿中 惨死,即使是年幼的孩子也难以唤回孝文曾经拥有 的人性。小说就这样真实地展示了一个人灵魂如何 被欲望抽空,如何从 “人上人”一步步堕落为“人下 人”,他的人生需要怎样逐渐从顶点滑向最底层,由 “自我实现的需要”、“尊重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 下滑到只剩下“生存需要”。
为少平身为农村人身上所涌现的追求意识、吃苦精 神所感动。他们互为对方的人生奋斗塑造了一座丰 碑。可以说,他们相爱的基础是心灵层面的沟通,精 神层面上的契合,这种爱情不仅满足着人的审美需 要,而且还引导着人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在整个爱 情过程中,作家并没有对二人的肌肤相亲进行过多 的描绘。即使是已成夫妻的孙少安与贺秀莲,作家对 他们爱情生活的展示也只停留在精神上的相互扶 持。贺秀莲身为女性,不仅主动从娘家借钱借粮,而 且身体力行地与丈夫一起创业,其中的恩爱表现得 淋漓尽致,特别是当事业陷入破产困境时,秀莲对丈 夫的关心、抚慰,在此作家第一次禁不住将情爱的传 达向性爱推进了一步:“一天的劳累和痛苦之后,他 常常像受了委屈的孩子,晚上灯一吹,把脸埋进妻子 的怀中,接受她的亲切的爱抚和安慰。她的两只结实 的乳房常常沾满他的泪水。”此时“他对女性的体验 是非常复杂的:其中包含对妻子、母亲、姐姐和妹妹 的多重感情。温暖的女人的怀抱,对于男人来说,永 远就像港湾对于远航的船、襁褓对于婴儿一般重 要。这怀抱像大地一样宽阔而深厚,抚慰着男儿们创 伤的心灵,给他温暖、快乐和重新投入风暴的力 量”③。在这里,情爱已经超越了两性之间的性爱,而 升华为一种相濡以沫的亲情。这种感情是传统的、道 德的,也是真实的、独特的、深刻的。
MZXS 1 / 2009 75
22 - 167 CN14 - 1034 / I
名作 欣赏
当代文学
当代文学
固定的性伴侣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婚姻是人类 规范两性关系的基本形式;难怪许多读者普遍地认 为《废都》写得很浅薄,很庸俗,甚至很恶心,书中除 了对性的渲染外,没有一点崇高的引人向上的东西, 从小说中任何人物身上,我们几乎都看不到理想,看 不到道德,看不到任何令人憧憬的东西,甚至斥之为 “引导人堕落和犯罪的书”。
一、宣泄的性爱
在中国当代文坛,贾平凹及其创作无疑是一道 独特的景观,尤其是 20 世纪 90 年代出版的《废都》 引起的争议更是激烈。在这部作品中,他对人性中最 本真的性爱进行了大胆的宣达,我们在对其真实性 惊叹之余,还是不由自主地要思考其价值所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