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废都》中的“废都意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考文献:
[1]肖夏百度文库.废都废谁[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3.
[2]十年一日说〈废都〉[J].美文2003,(4).
[3]吴秀明.从〈废都〉看青年一代精英作家的精神裂变[M].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98.
[4]孙见喜.贾平凹[G]//前传:第2卷,制造地震.广州:花城出版社,2001.
[5]刘斌,王玲.失足的贾平凹[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4.
废都意识并非一般评论者所认为的是知识分子的颓废沉沦纵欲的形而下的意识展现而是有着形而上寄寓的对现代知识分子所处时代的社会生活和文化的深深思考
论《废都》中的“废都意识”
作者:王志林高睿
来源:《学理论·下》2010年第10期
摘要:通过对《废都》中最具争议的“废都意识”的“性描写”、“废都意象”的分析,从而揭示出“废都意识”的真正内涵。“废都意识”并非一般评论者所认为的是知识分子的颓废、沉沦、纵欲的形而下的意识展现,而是有着形而上寄寓的对现代知识分子所处时代的社会生活和文化的深深思考。
关键词:性描写;废都意象;废都意识
中图分类号:I04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0)30-0186-01
在当代文坛,《废都》一方面在大众文化消费市场异常火爆,另一方面却为主流意识形态所拒斥,至今在文学界、评论界争论不休,关键在于《废都》里所着重渲染的“废都意识”。“废都意识”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原因:社会的、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等等。本文主要谈最为重要的二点:性描写、废都意象,近而揭示作者所要传达的“废都意识”。
作者所描绘的所有艺术载体都可以作为意象来传达作者的一种思想。“牛、拾破烂的老头、庄之蝶的岳母,三个结构要素还有一个作用,就是制造了一种氛围。拾破烂的老头的快板制造了一种氛围。牛制造了悲剧氛围,老太太早成了阴暗、寂寞的氛围”[4]498。牛是传统文化的象征,传达出对传统田园村社文化的留恋。承包破烂的“疯老头”是社会表层生活浮躁心态的象征,歌谣中讽刺的现象正是造成庄之蝶颓废、探索的文人心态失败的原因。庄的岳母是生命奥秘,出世、入世混淆不清的象征,有些事情不幸言中,表达了人类在某些尚未认识的规律面前的无能为力,想要抓如却又抓不住。以上这些都是作者在“废都意象”里所要传达的“废都意识”的探寻。
2.废都意象。“《废都》是废都意识与意象主义的结合,意象主义表现废都意识,废都意识只能依存于意象主义的艺术形态[3]566”。可以说“废都意象”是“废都意识”的艺术载体。是否可以说短命的四朵奇花分别是牛月清、唐宛儿、柳月、阿灿的影子,四朵奇花给“废都意识”奠定了一种悲剧结局的气氛。小说中听到埙声传达出的是一种忧伤、悲凉、沧桑的废都氛围。埙声暗合庄之蝶的心声,激起了他内心深处苍凉、黯然神伤的废都心绪。这也是“废都意识”的无奈眷恋和思索。
[6]陈晓明.废墟上的狂欢节[J].天津社会科学,1994,(2).
[7]赖大仁.魂归何处——贾平凹论[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107.
3.废都的“废都意识”。不是“《废都》径直地投合了文人士众阴暗而卑微的心理,从中看不出作者对生命的正视,对人生的尊重,在这部以《废都》为标题,貌似有历史感的小说中我感觉不到作者对历史真义的体味与敬畏……当《废都》的作者神情肃穆地向人们展示它的灵魂时,我们发现他原来没有灵魂”[4]604的世纪末情绪。也不是“《废都》确实是一个伟大的文本,一部百科全书式的文化溃败史,一个全景式的后现代精神学空间”[6],而是王富仁所说的“我觉得贾平凹并非随随便便地为他的小说起了这么一个名字,似乎有意创造出这个意象来的……我觉得这个意象值得引起人们重视,作为一个体现一种文化环境的精神特征的意象,似乎在中国的文学史上还没有完全与之重合的”。“废都意识”的形而上的寄寓:一是通过庄之蝶们的欲海沉沦和灵魂挣扎,以反思探寻当今文化人的自我救赎之路。二是对现代城市文明“废都”的反思批判,“以警戒世人对城市生活方式盲目崇拜和迷恋,防止人的本真生存价值的丧失”[7]。可见作者想表达的“废都意识”并不是表面形式的颓废,无所寄寓,而是表达了对废都中人物走不出废都的原因的苦苦探索,希望在废都中新生。
1.性描写。许多批评家对《废都》里所渲染的“废都意识”大肆讨伐,进行谩骂地评价:“颓废”、“悲观厌世”、“堕落”等。最受争议的还是展现“废都意识”的“性描写”。当代许多文学作品里都描写到了性,如张贤亮的《男人的一半是女人》、陈忠实的《白鹿原》等作品,性描写比《废都》有过之而不及。那为什么《废都》成为众矢之的?探究其原因: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束缚,使人们认为过多的性描写便是堕落的、肮脏的、不健康的东西。二是《废都》首次大篇幅用白话文对性意识、性活动进行描写,突破了《金瓶梅》描写的广度和深度。三作者使用□□□的形式,许多人认为这是有目的“性包装”,故意媚俗引起人们的性想象,正是这些不被人理解的性描写寄寓了作者想要传达的“废都意识”。不难想象如果抽去了这些性爱描写而代之以“崇高”的性爱描写,那这部作品还能给人以触目惊心的感受吗?这样也就失去了作者所要表现的“废都意识”的深意。“《废都》中的性描写绝不是那种游离小说情节发展之外的点缀或‘调料’,而是与整体构造及人物关系的变化保持相应的牵连”[4]6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