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第二章-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参考答案

第二章认识的本质及规律1、如何理解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P101-P104答:(1)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实践观引入认识论,克服了唯心论的认识论和旧唯物论的认识论的局限,真正揭示了认识的本质和规律,引起了认识论的革命。

(2)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性作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2、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革命的能动的反映论?P127答:(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把实践观引入认识论,把认识论和辩证法结合起来,把认识看作是主体能动地反映客观的过程。

(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把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统一起来。

(3)认识不仅能反应事物的现象,而且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认识过程是反映和创造的统一。

3、为什么说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比第一次的飞跃意义更加重大?P112-113答:(1)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第一次飞跃是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2)只有经过第二次飞跃,才能把理论应用于实践,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3)只有经过第二次飞跃,才能使理性认得到检验、丰富和发展。

4、如何正确理解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含义和二者的辩证关系?P117-P118答:(1)真理的绝对性含义:第一,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是与客观世界相符合、相一致的认识,任何真理总是包含着不依赖主体和人类的客观内容,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第二,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存在是绝对的,而人的每一个真理性认识,都是向着这个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这也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2)真理相对性的含义:第一,从广度上看,任何真理只是对客观世界某一部分的某些方面的正确认识,这种真理性的认识在广度上是有限的,是受条件制约的,它需要进一步扩展。

第二,从深度上看,任何真理都只是对客观世界某一部分一定程度、一定层次近似正确的反映,认识有待进一步深化。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测试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测试题

第二章认识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第一节认识与实践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 A )。

A.能动的反映论B.经验论C.先验论D.不可知论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B )。

A.唯物论的观点B.实践的观点C.辩证法的观点D.认识是一个过程的观点3.把科学的实践观第一次引入认识论是( C )。

A.费尔巴哈哲学的功绩B.黑格尔哲学的功绩C.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功绩D.康德哲学的功绩4.实践的中介是( A )。

A.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及其运用的程序和方法B.对一事物存在和发展有联系的各种要素的总和C.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和D.受命于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5.“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这说明( C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6.过分强调理性认识的作用,否认感性认识的重要性的观点,在哲学上属于( C )。

A.可知论学派B.不可知论学派C.唯理论学派D.经验论学派7.过分强调感性认识的作用,否认理性认识的重要性的观点,在哲学上属于( B )。

A.唯理论学派B.经验论学派C.唯物主义阵营D.唯心主义阵营8.认识运动是一个无限反复、无限发展过程的观点属于( C )。

A.唯心主义认识论的观点B.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C.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观点D.机械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9.“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对立,属于( B )。

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B.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C.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对立D.能动的反映论和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10.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唯心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区别在于( A )。

A.是否承认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B.是否承认人有认识能力C.是否承认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D.是否承认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11.在认识论中坚持反映论原则的是( A )。

第二章 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第二章 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第二章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1单选(2分)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曾结合自己的科研经历,语重心长地对年轻人说:“书本知识非常重要,电脑技术也很重要,但在书本电脑里面种不出水稻来,只有在田里才能种出水稻来。

”这表明()A.由实践到认识的第一次飞跃比认识到实践的第二次飞跃更重要B.实践是人类认识的基础和来源2.00/2.00C.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没有正确与错误之分D.实践水平的提高有赖于认识水平的提高2单选(2分)霍金以其“黑洞理论”闻名于世,但他并未因此获诺贝尔奖。

有诺贝尔奖评委会委员认为,原因在于霍金这一理论还没有得到验证;霍金也承认是因为他的黑洞蒸发还没有被观测或者被实验所证实。

这说明()A.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B.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C.认识的真理性必须由实践检验 2.00/2.00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3单选(2分)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普及,各类新型地图产品层出不穷,从事地图服务的单位也由传统的地图出版社向一般出版社、导航电子地图服务提供商、互联网企业等延伸,迫切需要对相关法律法规加以修订。

材料告诉我们()A.实践可以变观念为现实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2.00/2.00C.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D.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4单选(2分) 2017年11月,我国科学家成功克隆了两只猕猴。

很多人都以为,这项技术的突破并不大,因为22年前,美国已经。

诞生了克隆羊。

但实际上,当初的克隆羊采用的是胚胎分裂技术,而中国科学家采用的则是更为先进的体细胞克隆技术。

由此可见()A.认识世界的目的是改造世界B.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真理才不会被推翻C.客观事物本质的暴露和展现需要一个过程D.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受到条件的局限 2.00/2.005单选(2分) 著名作家萧伯纳说:“许多伟大的真理开始的时候都被认为是亵渎行为。

”由此可见()A.价值判断具有社会历史性 2.00/2.00B.价值判断必须遵循客观规律C.真理是有条件的D.真理都是具体的6单选(2分) 在认识论中坚持反映的原则()A.只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B.只是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C.是一切唯物主义的观点 2.00/2.00D.是唯心主义的观点7单选(2分)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表明作者强调()得分/总分A.没有知就没有行B.知对行的指导作用C.先行后知,重在行 2.00/2.00D.知行并进8单选(2分) 一切唯物主义的认识论都是()A.反映论 2.00/2.00B.科学的反映论C.能动的反映论D.机械的反映论9单选(2分)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区别是()A.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B.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 2.00/2.00C.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D.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来源于间接经验10单选(2分) 检验认识的真理性,就是检验()A.主观认识是否清晰明白B.主观认识同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是否符合 2.00/2.00C.主观认识是否和党的方针、政策相一致D.认识和理论是否一致11单选(2分) 长期以来,画家笔下的马往往是四蹄齐伸、腾空飞奔。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练习题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练习题第二章

第二章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一、单项选择题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说明〔〕A .只要参加、实践活动就能获得正确认识C .一切认识归根到底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B .每个人的认识都直接来源于实践D .书本上的常识不是从实践中得来的2.当代,自然科学的开展日新月异,新的科研成果层出不穷。

这是由〔A .科学家的聪明才智决定的〕B .正确的科技政策决定的C .环境和资源状。

况决定的D .出产实践的需要决定的3 .认识的本质是〔〕A .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B .主体对客体的直不雅反映C .认识是主体头脑中固有的D.认识是绝对不雅念在头脑中的显现4 .感性认识的形式是〔A .概念、判断、推理C.阐发和综合〕B .感觉、知觉、表象.总结和概括D5.理性认识的形式是〔A .感觉、知觉、表象C.概念、判断、推理〕B .感觉、阐发、$合D 、识记、联想、判断6 .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颠末两次飞跃。

以下各项属于第二次飞跃的是〔〕A.查询拜访研究,了解情况C .精心安排,制定方案7.一个认识的完整过程是〔B .深入思考,形成理论D .执行方案,付诸实践〕A .感性认识一理性认识一感性认识B .实践—认识一实践C .认识一实践一认识D .概念一判断一推理8. 整个人类的认识是〔A .有限与无限的统一C .感性与理性的统一〕B .理论与实践的统一D .正确与错误的统一9 .两条底子对立的认识路线是〔〕A .可知论与不成知论B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C .唯物论的反映论与唯心论的认识论D .能动的反映论与被动的反映论10 .驳倒不成知论最有力的论据是〔〕A .指出物质是可以通过感觉感知的B .指出感性认识可以上升到理性认识C .指出人的认识可以透过现象揭示本质D .指出社会实践可以证明人能够正确认识客不雅世界11.认识主体和认识客体之间最底子的关系是〔A. 改造与被改造的实践关系B. 反映与被反映的的关系C. 彼此依存的关系〕D.彼此作用的关系12.有人认为,只有写到书本上的理论才是真实可靠的,掉臂实际情况,死搬书本上的教条,这在认识论上犯了〔〕A.类似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错误B.类似唯心主义先验论的错误了C .类似唯理论的错D.类似经验论的错误13 .有人认为,只有感性经验才是可靠的,抽象的理论是不成靠的,这在认识论上犯了〔〕A .唯理论的错误C .形而上学的错误B .经验论的错误D .主不雅唯心主义的错误14.真理和谬误的区别在于〔〕A .真理是绝对的,谬误是相对的B .真理是不变的,谬误是可变的C .真理来源于实践,谬误是主不雅自生的D .真理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谬误是对事物的歪曲反映15 .任何科学理论都不克不及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不竭斥地认识真理的道路。

江苏自考马克思主义《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课后练习

江苏自考马克思主义《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课后练习

第二章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2.1.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下列选项中,反映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的是()A.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B.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C.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D.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解析:D,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反映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2.那种主张“天赋的才能”“天生的心灵禀赋”的观点属于(A)2-99A.唯心主义先验论 B.旧唯物论的直观反映论C.唯物主义反映论 D.辩证唯物论的能动反映论解析:A,那种主张“天赋的才能”“天生的心灵禀赋”的观点属于唯心主义先验论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主要是因为()A、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C、实践具有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特性D、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解析:C,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主要是因为实践具有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特性4.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具有确定性,又具有()A、普遍性B、特殊性C、不确定性D、绝对性解析:C,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具有确定性,又具有不确定性5.在认识过程中,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属于()A、认识中“源”和“流”的关系B、认识中内容和形式的关系C、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D、实践和理论的关系解析:D,在认识过程中,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属于实践和理论的关系。

2.1.2.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1.下列各项中,属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区别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是()A、认识客体具有客观性的观点B、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的观点C、物质世界可以认识的观点D、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观点解析:B,旧唯物主义未能从根本上解决认识的本质问题,而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所以B项正确。

2.从本质上看,认识是()A、主体主观精神的产物B、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C、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D、主体对“客观精神”的体验解析:B,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马原第二章 习题

马原第二章  习题

第二章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认为,从实践的活动机制看,实践是( A )A.主体与客体通过一定的中介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B.道德行为和政治活动C.科学实验D.生活、行为、现实、实事等感性活动2.实践的主体是( B )A.绝对精神B.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C.人D.人的意识3.实践的客体是( D )A.绝对精神的对象化B.客观物质世界C.人的意识的创造物D.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4.实践的中介是( A )A.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及其运用的程序和方法B.对一事物存在和发展有联系的各种要素的总和C.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和D.受命于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5.马克思主义认为,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是指( D )A.主体对客体的物质欲望和要求B.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C.主体对客体的改造和变革的结果D.客体对于主体的有用性和效益性6.“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这说明( C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7.科学家尼葛洛庞帝说:“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

”从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看,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 C )A.认识总是滞后于实践B.实践和认识互为先导C.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D.实践与认识是合一的8.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是( C )A.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B.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C.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D.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来源于间接经验9.“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意义”是( B )A.形而上学的观点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C.诡辩论的观点D.相对主义的观点10.真理和谬误之间的相互关系是( C )A.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绝对对立的B.没有相互转化的可能性C.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D.两者之间没有原则区别11.“听其言必责其用,观其行必求其功。

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习题及答案

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A.经验论和唯理论的对立B.一元论和二元论的对立C.唯物主义可知论和唯心主义不可知论的对立D.反映论和先验论的对立2.对不可知论最有力的驳斥是A.科学推理的驳斥B.实践的发展C.唯物主义在斗争中不断战胜唯心主义D.不可知论内在的矛盾3.认识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并且被视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A.联系的观点B.发展的观点C.辩证的观点D.实践的观点4.在听完一位成功的企业家讲课后,一些来自企业的学员感到有些失望,便问他:“你讲的那些内容我们也差不多知道,可为什么我们之间的差距会那么大呢?”这位企业家回答说:“那是因为你们仅是知道,而我却做到了,这就是我们的差别。

”这句话表明了实践高于理论认识,因为实践具有A.普遍有效性B.客观规律性C.主体能动性D.直接现实性5.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A.主体对各种认识要素的建构B.主体通过实践对客体的能动反映C.主体对客体本质的内省D.对客体信息的选择6.对事物从客体或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做人的感性活动,当做实践去理解,这是A.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D.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7.“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说来,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

”这表明A.人的认识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B.人的感觉能力决定认识的产生和发展C.人的认识能力是由人的生理结构决定的D.事物因人的感觉而存在8.马克思说:“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

他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

”这表明人的才能A.与人的先天生理素质没有关联B.主要来源于后天的实践C.取决于人的主观努力的程度D.是由人的社会政治地位决定的9.未来学家尼葛洛庞蒂说:“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

”从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看,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A.认识总是滞后于实践B.实践是认识的先导C.实践高于认识D.实践与认识是合一的10.“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

3、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题库

3、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题库

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1、“人的思维最本质和最切近的基础,正是引起自然界的变化”,“基础”指的是什么?2、对不可知论最有力的驳斥是什么?3、“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改变自然界而发展的”,这表明的人的才智?4、“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该命题的含义是什么?5、“从物到感觉和思想”和“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对立属于两种什么论的对立?6、“牛顿: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这句话肯定了什么的作用?7、“人的感官是人认识外界事物的不可逾越的天然极限”,这种观点属于什么论?8、人的眼睛能区分出不同波长的光,这种现象表明了什么?9、我们没能对2009年秋季以来的气候做出准确预测,这件事说明了什么?10、“睹物思人”“触景生情”,这种反应形式属于什么?11、理性认识的三种基本形式是什么?12、社会上有技术的需求,这种需求就比十所大学更能吧科学技术推向前进,这说明什么?13、认识的感性阶段有待于发展到理性阶段,这一观点属于认识论上什么法?14、“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这句话肯定了什么?15、鹰与人的眼睛作比较,狗与人的人嗅觉作比较,说明了什么?16、伽利略的比萨斜塔实验推翻了错误说法,主要是因为实践具有什么性质?17、真理的相对性应该如何理解?18、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既是唯物的又是辩证的,真理观的辩证法表现在什么地方?19、实用主义鼓吹“有用就是真理”,从根本上否定了真理的什么性质?20、我们党提出“百花齐放..”,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真理和谬误的根本区别在于什么地方?21、“粒子说”“波动说”“波粒二象性”的发展过程说明了什么?22、“美国房价一直居高不下,房地产陷入了一种‘让人恐怖’”;这说明了什么?23、“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意义”,这是什么观点?24、“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强调了什么?25、价值揭示的是什么和什么的关系?26、价值评价的对象本质上是什么和什么的关系?27、“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变革的先导”,这一命题强调了什么?28、面对新的时代和新的实践,马克思主义永葆生命力的关键在于要做什么?29、改造主观世界的核心是什么?30、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是什么?3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上是什么?32、真理的相对性应理解为什么?33、“三人成虎”体现了什么观点?34、如何理解真理的具体性?35、简述时间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36、如何理解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的区别与统一?37、为什么说认识是一个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的过程?。

马哲第一、二章选择题(含答案)

马哲第一、二章选择题(含答案)

马哲第一、二章选择题(含答案)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一、单项选择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B )A、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B、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C、政治和经济的关系问题D、实践和理论的关系问题2.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 B )A、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B、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C、科学的世界观D、无产阶级的世界观3.肯定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这是( D )A、辩证法的观点B、形而上学的观点C、唯心主义的观点D、可知论的观点4.唯心主义的基本形式是( A )A、客观唯心主义与主观唯心主义B、一元论唯心主义与二元论唯心主义C、经验论唯心主义与唯理论唯心主义D、辩证唯心主义与形而上学唯心主义5.下列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是( A )A、心外无物,心外无理B、理在气中,理随事变C、富贵在天,死生由命D、理在事先,事随理变6.下列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是( D )A、存在就是被感知B、物是感觉的复合C、意识是万物的本原D、理在事先7.“存在就是被感知”是( D )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B、客观唯物主义观点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D、主观唯心主义观点8.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 D )A、绝对观念B、客观实在C、理念世界D、水、火等“原初”物质9.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这是一种( D )A、宿命论观点B、唯意志论观点C、机械唯物论观点D、朴素唯物论观点10.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不曾存在( B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B、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斗争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斗争11.判断一种哲学是否是“真正的哲学”取决于它( D )A、是否坚持唯心论B、是否坚持辩证法C、是否坚持唯物论D、是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12.哲学上的一元论就是承认( D )A、世界是物质B、世界在本质上是精神C、世界是发展的D、世界的本原只有一个13、旧唯物主义不能彻底战胜唯心主义的根本原因是( D )A、主张物质的决定作用B、否认意识的能动作用C、无法驳斥唯心主义狡猾的诡辩D、不懂得科学的实践观点14、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个方面内容的不同回答是( A )A、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B、划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C、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D、划分辩证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标准15、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属于( D )A、内容和形式的关系B、整体和部分的关系C、原因和结果的关系D、共性和个性的关系16、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B )A、运动变化性B、客观实在性C、具体性D、可感知性17、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是从这种总和抽象出来的。

第二章-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试题及答案

第二章-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试题及答案

第二章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A.反映论的观点B.客观实在性的观点C.主体能动性的观点D.实践的观点2.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A.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B.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C.实践和理论的关系D.认识的"源"和"流"的关系3.认识的主体是指()A.一切有生命的人B.一切有感觉能力的人C.一切有知识素养的人D.从事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4.认识的客体是指()A.一切客观实在B.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C.一切社会存在D.人的意识活动的产物5.“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A.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B.唯物论和唯心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D.实践唯物论与直观唯物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6.反映论是()A.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原则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共同的原则C.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特有的原则D.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共同原则7.感性认识的特点是()A.直接性、形象性B.逻辑性、综合性C.间接性、抽象性D.真理性、主观性8.理性认识的特点是()A.直接性和形象性B.间接性和抽象性C.客观性和实在性D.具体性和历史性9.感性认识的局限性在于A.只是对事物的外部联系的认识B.是不可靠的C.没有客观依据D.是人的感官自生的10.要正确实现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必须使理论为群众所掌握,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这是因为( )A.群众是人口中的大多数B.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C.群众的意见都是正确的D.群众的行动都是合理的11.对一个复杂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需要经过()A.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回到感性认识B.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回到实践的两次飞跃C.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一次完成D.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12.真理是指()A.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性B.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性的正确认识C.对人们有用、能满足人们需要的理论D.先进阶级的进步认识13.“真理是人造的供人使用的工具”的看法是()A.主观唯心主义B.客观唯心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D.机械唯物主义14.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在真理观上的对立表现在( )A.前者认为真理是发展的,后者认为真理是不发展的B.前者认为真理中包含着错误,后者认为真理是绝对正确的C.前者认为真理具有客观性,后者认为真理是纯粹主观的D.前者认为真理来源于客观世界,后者认为真理来源于先验原则15.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A.真理发展过程中的两个阶段B.客观真理的两种不同属性C.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种真理D.可以独立并存的两种真理16.真理观上绝对主义错误是()A.只讲真理的客观性,不讲真理的主观性B.只讲真理的相对性,不讲真理的绝对性C.只讲真理的绝对性,不讲真理的相对性D.只讲真理与谬误的对立,不讲真理与谬误的转化17.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提出物体的降落速度与物体的重量成正比,人们长期把它视为真理。

第二章 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第二章 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第二章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一、单选题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根本区别在于( B )A.感性认识包含错误,理性认识则完全正确B.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则反映事物的本质C.感性认识来源于社会实践,理性认识则来源于抽象思维D.感性认识产生于日常生活,理性认识则产生于科学实验2.认识发展过程的第一次飞跃是( A )A.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B.从感觉和知觉到表象的过程C.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D.从意识到物质的过程3.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这句话应理解为( D )A.革命运动是由革命理论派生的B.革命理论是革命运动的基础C.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最终决定作用D.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重要指导作用4.“人的思维是否具有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

”这一论断说明了( B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B.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C.实践检验真理不需要理论指导D.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具有同样的作用和力量5.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是指( D )A.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B.不深刻的认识和深刻的认识C.由认识到实践,由实践到认识D.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6..感觉、知觉、表象是( A )A.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B.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C.社会心理的三种形式D.社会意识形态的三种形式7.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表明 (C )A.只要参加实践活动就能获得正确认识B.每个人的认识都直接来源于实践C.一切认识归根到底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D.书本上的知识不是从实践中得来的8. 过分强调理性认识的作用,否认感性认识的重要性的观点,在哲学上属于( C )。

A.可知论 B.不可知论C.唯理论 D.经验论9.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不确定性是指( D )A.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唯一性B.实践的绝对性C.离开了实践,再也没有另外的标准D.任何实践都受到一定具体条件的制约,因而都具有一定的局限10.“学而不思则罔”是指( A )。

马原-第二章--习题及答案

马原-第二章--习题及答案

第二章认识的本质与其发展规律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认为,从实践的活动机制看,实践是〔A〕A.主体与客体通过一定的中介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B.道德行为和政治活动C.科学实验D.生活、行为、现实、实事等感性活动2.实践的主体是〔 B 〕A.绝对精神B.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C.人D.人的意识3.实践的客体是〔 D 〕A.绝对精神的对象化B.客观物质世界C.人的意识的创造物D.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4.实践的中介是〔 A 〕A.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与其运用的程序和方法B.对一事物存在和发展有联系的各种要素的总和C.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和D.受命于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5.马克思主义认为,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是指〔 D 〕A.主体对客体的物质欲望和要求B.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C.主体对客体的改造和变革的结果D.客体对于主体的有用性和效益性6.“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这说明〔 C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7.科学家尼葛洛庞帝说:“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

〞从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看,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 C 〕A.认识总是滞后于实践B.实践和认识互为先导C.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D.实践与认识是合一的8.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是〔 C 〕A.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B.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C.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D.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来源于间接经验9.“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X围内才有意义〞是〔 B 〕A.形而上学的观点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C.诡辩论的观点D.相对主义的观点10.真理和谬误之间的相互关系是〔 C 〕A.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绝对对立的B.没有相互转化的可能性C.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D.两者之间没有原则区别11.“听其言必责其用,观其行必求其功。

第二章 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

第二章 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

第二章的知识点(共23个)1、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什么?答:生活的、实践的观点。

(列宁)单选生活、实践的观点,应该是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的提出者是(C)A、马克思B、恩格斯C、列宁D、毛泽东单选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观点是(A)A、实践的观点B、辩证法的观点C、可知论的观点D、唯物论的观点2、认识论的派别主要有哪些?答:唯物论的反映论(其中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机械的直观的消极的反映论认为,反映如同照镜子);唯心论的先验论(认为:先知先觉;后知后觉,途径:认识是通过参禅、顿悟、纯粹的思辨获得的,因而是主观自生的。

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先知、上帝、佛祖、圣人告诉给你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先于经验获得的,不需要通过实践活动。

可知论;不可知论。

单选圣人不行而知,这种观点属于(C)A、唯物主义反映论B、辩证法的观点C、可知论的观点D、唯物论的观点3、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本质?地位?特征答:(1)本质:是以实践为基础的革命的能动的反映论。

(2)地位:实现了认识论的革命变革,第一次彻底地、科学地、辩证地解决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以往的认识论要么认为思维不能或不能彻底地认识存在,要么认为思维虽然能认识存在,但没有能动性,只是像照镜子一样,镜子外是什么东西,镜子里也是什么东西,而不像画画一样,模特是一定的,但不同画家画出来的模特却是千姿百态的(3)特征:实践性是这种认识论的最显著的特征。

认为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之第一的基本的观点。

单选意识的起源和认识的起源是(A)A、一致的B、不一致的C、同时的D、不同时的4、为什么说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或者说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答:(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认识作为主体对客体的反映,只有在主体和客体相互接触、相互作用(可以是直接接触,也可以是间接接触,间接接触如借助于电视、书籍而实现的接触)的情况下才能发生,而能使主体和客体相互接触(指直接接触)、相互作用的唯一途径就是实践,实践是沟通主体和客体的桥梁,因此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研题库-章节题库-第二章 认识的本质及发展规律【圣才出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研题库-章节题库-第二章 认识的本质及发展规律【圣才出品】

第二章认识的本质及发展规律一、概念题1.认识的主体与客体(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08年研)答:(1)认识的主体是指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

(2)认识的客体是指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3)认识的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不仅仅是认识和被认识的关系,而且首先是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

主体认识客体的过程,也是主体改造客体的过程。

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西北师范大学2015年研;北京邮电大学2009年研;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09年研)相关试题:(1)理性认识(沈阳工业大学2016年研;天津商业大学2016年研;聊城大学2015年研;广东财经大学2015年研;青岛大学2015年研;江西理工大学2014年研;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研)(2)感性认识(中国计量学院2016年研;燕山大学2016年研;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研;淮北师范大学2016年研;沈阳工业大学2014年研)答:(1)感性认识是指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直接性是其突出的特点。

感性认识是用具体的、生动的形象直接反映外部世界,以事物的现象即外部联系为内容,还没有深入到对事物的本质的认识。

(2)理性认识是指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

理性认识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

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具有抽象性、间接性的特点,它以反映事物的本质为内容,因而是深刻的。

(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有着密不可分的辩证联系。

①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必须以感性认识为基础。

②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

③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二者的区分是相对的,人们不应当也不可能把它们截然分开。

3.真理的客观性(扬州大学2016年研;聊城大学2015年研;广东财经大学2013、2015年研;中央财经大学2009年研)相关试题:(1)客观真理(燕山大学2013年研)(2)如何理解真理的客观性和一元性。

高教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3年修订)课后习题 (第二章 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圣才

高教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3年修订)课后习题 (第二章 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圣才

第二章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1.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答: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本质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1)辩证唯物主义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唯物主义路线,区别于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唯心主义路线,坚持唯物主义反映论的原则,认为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2)辩证唯物主义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把实践的观点引入了认识论,科学地规定了认识的主体和客体及其相互关系,在承认客体对主体决定作用的基础上,认为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首先是一种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才产生了它们之间的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认识是一个在实践基础上客体主体化和主体客体化的双向互动过程,是一个认识主体能动地创造的过程。

(3)辩证唯物主义把辩证法运用于反映论,应用于考查认识的发展过程,科学的揭示了认识过程中多方面的辩证关系。

因而,它全面地揭示了认识过程的辩证性质,把认识看成一个由不知到知、由浅入深的充满矛盾的能动的认识过程。

(4)辩证唯物主义以实践观点和辩证观点为特征的反映论,不仅驳倒了唯心主义先验论和不可知主义怀疑论,而且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的缺陷,创立了以科学实践观为基础的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实现了人类认识史上的变革。

(5)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这种能动的反映具有两个方面的特点:一方面,反映具有摹写性,即人的认识作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必然要以客观事物为原型,它总是力图在思维中再现客观事物的状态、属性、关系、本质和规律。

反映的摹写性决定了反映的客观性。

另一方面,反映具有创造性。

人对于对象的反映过程中,不仅有对于认识对象信息的接受,而且有对于认识对象信息的分析、选择、运用、重组、整合、建构和虚拟。

因此可以说,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

2.如何理解认识和实践、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及其重要意义?答:(1)“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表明,这个统一应当是具体的、历史的。

考研政治(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试卷2

考研政治(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试卷2

考研政治(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试卷2(总分:62.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5,分数:30.00)1.单项选择题。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分数:2.00)A.实践观点√B.联系的观点C.发展的观点D.物质解析:解析: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3.实践和认识活动中的主体是指( )(分数:2.00)A.工具、手段B.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C.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D.运用、操作工具的程序和方法解析:解析:实践活动是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主体与客体之间通过一定的中介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

主体是指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

A、D属于实践中介的定义,B是关于客体的定义,不符合题意。

4.实践和认识活动中的客体是指( )(分数:2.00)A.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B.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C.工具和手段D.自然界解析:解析:在实践活动中,客体是指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A是主体的定义,C是中介的定义,D是干扰项,都不选。

故正确答案为B。

5.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从根本上说是( )(分数:2.00)A.认识与被认识的关系B.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C.认识关系与实践关系√D.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解析:解析: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从根本上说是认识关系和实践关系。

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不仅仅是认识和被认识的关系,而且也是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主体改造客体的过程,也是主体反映客体的过程。

A、B都过于片面,D表述有误,不选。

6.在影响认识的各种因素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 )(分数:2.00)A.物质B.实践√C.意识D.大脑解析: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起决定性作用。

2第二章 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

2第二章 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

简答简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含义及二者关系答1.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是对事物的现象和外部联系的反应。

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对事物的本质和内部联系的反映。

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即相区别,又相联系,二者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关系。

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联系表现在: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

简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各自特点答1.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它是对事物的各个片面、现象和外部联系的反映,是具体的,生动的,然而却是表面的、不深刻的。

2.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它是对事物的全体、本质和内部联系的反应,是抽象的、间接的、相对稳定的,它比感性认识深刻。

说明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比第一次飞跃意义更加重大。

答;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比第一次飞跃具有更加重大的意义。

1.只有经过第二次飞跃,才能把理论用于指导实践,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2.只有经过第二次飞跃,使理性认识再回到实践中去,才能使之得到检验、丰富和发展。

简述真理的客观性含义答:1.任何真理都包含不依赖于主体、不依赖于人类的客观内容,或者说,这里的客观性就是主体的认识与客观对象相符合、相一致,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

3.真理的客观性还指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它是一种感性的物质活动,它的主体、客体、手段、结果都是客观实在,都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简述真理的相对性的含义答:1.从广度上看,任何真理只能是对客观世界某一部分的某些方面的正确认识,在广度上是悠闲地,是受条件制约的,需要进一步扩展。

2.从深度上看,任何真理都只能是对客观世界某一部分一定程度、一定层次近似正确的反映,在深度上是有限的,是受一定条件制约的,认识有待深化。

简述认识的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答:认识的主体和客体是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他们之间存在着既对立有统一的辩证关系。

具体说来,他们的关系表现如下:1.主体和客体的实践关系。

马克思期末题第二章

马克思期末题第二章

第二章认识的本质及发展规律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认为,从实践的活动机制看,实践是(A)A.主体与客体通过中介相互作用的过程B.道德行为和政治活动C.科学实验D.生活、行为、现实、实事等感性活动2.实践的主体是(B)A.绝对精神B.具有一定的主体能力、从事现实社会实践活动的人C.人D.人的意识3.实践的客体是(D)A.绝对精神的对象化B.客观物质世界C.人的意识的创造物D.实践活动所指向的对象4.“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过程,从认识论上看,就是(C)A.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的过程B.认识-实践-认识的过程C.实践-认识-实践的过程D.理性认识-感性认识-理性认识的过程5.割裂二者的辩证统一关系、否认理性认识而片面夸大感性认识的作用,会导致实践中的(B)A.教条主义、B.经验主义、C.形式主义、D.官僚主义6.恩格斯说:“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

”这说明(B)A.自然界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人的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D.人具有认识自然的能力7.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之所以具有相对性、不确定性,主要是因为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具体实践都具有(D)A.自觉能动性B.客观物质性C.直接现实性D.历史局限性8.“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句话强调的是(D)A.直接经验是知识的唯一来源B.书本知识是根本不可靠的C.间接经验是知识的唯一来源D.实践在认识活动中起着决定作用9.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是(C)A.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B.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C.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D.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来源于间接经验10.我们通过眼、耳、鼻、舌、身各种感官感觉到一个梨子的各种属性,在意识中把它们联系起来形成了关于这个梨子的感性形象,这种反映形式是(B)A.感觉B.知觉C.表象 D分析11.真理与谬误之间的相互关系是(C)A.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绝对对立的B.没有相互转化的可能性C.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D.两者之间没有原则区别12.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即为真理,这个观点是(A)A.混淆了真理性认识与一般认识的错误观点B.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观C.一切唯物主义的真理观D.混淆了真理的客观性与规律客观性13.承认真理的相对性(D)A.必然归结为诡辩论B.必然归结为怀疑主义C.必然归结为不可知论D.可以防止认识的僵化14.“人的思维是否具有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练习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练习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章节练习第二章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一、单选题1.认识主体与认识客体之间最基本的关系是()A.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B.相互依存的关系C.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D.相互作用的关系答案:A解析:认识主体与认识客体之间的关系有:实践关系,即主体与客体之间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

认识关系,即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

2 .作为认识的初级阶段,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是()A.概念.判断.推理B.感觉.知觉.表象C.分析.归纳.综合D. 识记.联想.假说答案:B解析:感性认识分为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

3 .真理的发展是一个()A.从主观真理走向客观真理的过程B.从局部真理走向全面真理的过程C.从具体真理走向抽象真理的过程D.从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过程答案:D解析: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具有如下关系:(1)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相互依存。

没有真理的绝对性,就无所谓真理的相对性,反之亦然。

(2)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互相包含.互相渗透。

一方面,任何相对真理中都包含着绝对真理的颗粒;另一方面,绝对真理通过相对真理表现出来,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

(3)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

人的认识是一个由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的过程。

客观世界的发展是无限的,人类的认识也是无限的,由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过程永远不会完结。

4 .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A.一切从实际出发B.实事求是C.理论联系实际D.在实际中检验和发展真理答案:B解析: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实事求是。

5.辩证唯物之一认识论认为,认识的本质是()A.主体对客体的被动反映B.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C.主体对客体的主观创造D.主体对客体的自由选择答案:B解析:唯物辩证主义把认识看作是主体在实践中能动地反映客体的过程。

6.“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句话说明()A.只有通过直接经验才能获得知识B.每个人的知识都是来自于直接经验C.间接经验获得的知识要用实践去检验和发展D.学习间接经验是得不到可靠知识的答案:C解析: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都是获取知识的方式。

第二章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

第二章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

第二章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第一节认识的本质第二节认识的辩证运动第三节真理与价值第四节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统一第一节认识的本质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I)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第一的基本的观点。

(2)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性作用的表现①实段是:认识的来源。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测试题单选: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A.唯物论的观点B.辩证法的观点C.实践的观点D.可知论的观点「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第一-的基本的观点。

(3)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具体表现:①社会实践不断提出新的需要、新的研究课题,推动认识的发展。

②社会实践为认识不断提供新的经验和新的观察、研究的物质手段。

③社会实践推动人的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应1.认识主体-- 人认识主体的性质:自然的物质基础、社会性、历史性、能动性(这是认识主体的突出特点)认识主体的结构:个体、群体和人类整体(最高层次的认识主体)2.认识的客体一一人的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认识客体的性质:客观性、对象性认识客体的结构:自然客体、社会客体和精神客体3.认识主体和认识客体的关系①实践关系: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

实践关系是主客体之间首要的基本关系。

②认识关系: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

③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

一方面,主体把客体转化为思想观念,使客体主体化。

另一方面,主体又把实践中得来的关于客体的思想观念通过实践转化为新的客体,使主体客体化。

4.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认识的真正本质是在实践中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①唯物论的反映论与唯心论的认识论的对立②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③辩证唯物论的能动的反映论与旧唯物论的机械的反映论的对立测试题单选:“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这是一种()A.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B.机械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C.主观唯心主义认识论观点D.客观唯心主义认识论观点「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认识的真正本质是在实践中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既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的反应,又体现出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A.反映论的观点B.客观实在性的观点C.主体能动性的观点D.实践的观点2.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A.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B.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C.实践和理论的关系D.认识的"源"和"流"的关系3.认识的主体是指()A.一切有生命的人B.一切有感觉能力的人C.一切有知识素养的人D.从事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4.认识的客体是指()A.一切客观实在B.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C.一切社会存在D.人的意识活动的产物5.“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A.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B.唯物论和唯心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D.实践唯物论与直观唯物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6.反映论是()A.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原则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共同的原则C.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特有的原则D.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共同原则7.感性认识的特点是()A.直接性、形象性B.逻辑性、综合性C.间接性、抽象性D.真理性、主观性8.理性认识的特点是()A.直接性和形象性B.间接性和抽象性C.客观性和实在性D.具体性和历史性9.感性认识的局限性在于A.只是对事物的外部联系的认识B.是不可靠的C.没有客观依据D.是人的感官自生的10.要正确实现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必须使理论为群众所掌握,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这是因为( )A.群众是人口中的大多数B.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C.群众的意见都是正确的D.群众的行动都是合理的11.对一个复杂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需要经过()A.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回到感性认识B.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回到实践的两次飞跃C.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一次完成D.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12.真理是指()A.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性B.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性的正确认识C.对人们有用、能满足人们需要的理论D.先进阶级的进步认识13.“真理是人造的供人使用的工具”的看法是()A.主观唯心主义B.客观唯心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D.机械唯物主义14.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在真理观上的对立表现在( )A.前者认为真理是发展的,后者认为真理是不发展的B.前者认为真理中包含着错误,后者认为真理是绝对正确的C.前者认为真理具有客观性,后者认为真理是纯粹主观的D.前者认为真理来源于客观世界,后者认为真理来源于先验原则15.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A.真理发展过程中的两个阶段B.客观真理的两种不同属性C.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种真理D.可以独立并存的两种真理16.真理观上绝对主义错误是()A.只讲真理的客观性,不讲真理的主观性B.只讲真理的相对性,不讲真理的绝对性C.只讲真理的绝对性,不讲真理的相对性D.只讲真理与谬误的对立,不讲真理与谬误的转化17.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提出物体的降落速度与物体的重量成正比,人们长期把它视为真理。

16世纪末,伽里略通过在比萨斜塔所做的自由落体试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这件事说明( )A.只有理性认识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B.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C.实践是认识的根本目的D.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18.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具有确定性,又具有不确定性。

实践标准之所以具有不确定性,是因为( )A.真理本身具有不确定性B.从事实践活动的人的世界观的差异性C.不同阶级的人,具有不同的实践目的D.具体的、历史的实践,总带有一定的局限性19.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我党的思想路线的()A.具体化B.理论基础C.在实际工作中的体现D.理论形式20.在自由和必然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自由是指人们()A.完全按照自己的意志创造历史B.不受必然性制约的创造性活动C.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D.按照共同拟定的计划改造自然和社会二、多项选择题1.恩格斯说“社会一旦有技术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这句话说明了A.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发展的动力B.科学发展的动力是人们的主观要求C.所有科学都直接来源于实践的需要D.所有科学归根到底都来源于实践的需要2.在射电望远镜发明之前,许多星球就客观存在着,但它们没有成为认识的客体。

射电望远镜发明之后,它们就成了认识的客体。

这说明()A.认识的客体具有能动性B.认识的客体受社会历史条件制约C.认识的客体具有社会历史性D.认识的客体的范围是不断扩大的3.唯物主义反映论认为A.没有反映者就没有反映B.反映者能够与被反映者相一致C.没有反映者就没有被反映者的客观存在D.反映者和被反映者是绝对统一的4.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承认A.世界的可知性B.认识具有客观真理性C.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D.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5.哲学史上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辩证统一的两种错误理论是( )A.唯心论B.经验论C.唯理论D.二元论6.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的条件是A.占有丰富而真实的感性材料B.大脑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C.具有科学的思维方法D.感性材料丰富了,自然就变成了理性认识7.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条件和途径是()A.指导实践的理性认识应当是正确的B.要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原则C.理论为群众所掌握,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D.要有正确的实践方法8.任何真理都是()A.客观真理B.相对真理C.绝对真理D.具体真理9.真理具有相对性。

下列选项中属于真理相对性含义的有()A.真理中都包含错误,需要修正B.真理是对世界某些事物的正确反映,需要扩展C.真理是对事物一定程度近似正确的反映,需要深化D.真理在形式上是主观的,需要与客观实际相结合10.在关于真理的标准问题上,下列说法中属于唯心主义观点的有()A.多数人认为正确的就是真理B.有权人认为正确的就是真理C.与已有的理论相符合的就是真理D.能够满足需要的就是真理11.人类活动的两个基本原则是()A.真理原则B.价值原则C.效率原则D.公平原则12.价值的客观性在于()A.真理的客观性决定了价值的客观性B.价值客体的属性是客观的C.人的需要具有客观性D.满足人的需要的过程和结果具有客观性13.真理和价值的对立统一表现在()A.实践是检验真理和价值的共同标准B.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而真理又必须是具有价值的C.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D.真理原则侧重于客体性、条件性、统一性,价值原则侧重于主体性、目的性、多样性14.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辩证的统一,表现在()A.认识的目的归根到底在于解释世界B.认识的目的不仅在于解释世界,更重要的在于改造世界C.要有效地改造世界,必须首先正确认识世界D.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也是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15.下列选项中属于党的思想路线内容的有()A.一切从实际出发B.实事求是C.理论联系实际D.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三、简答题1.如何理解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2.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的根本对立是什么?3.能动反映论的基本特征是什么?4.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是怎样的?5.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是怎样的?6.怎样理解真理的客观性?7.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8.怎样理解真理和谬误的关系?9.怎样理解真理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10.简述真理和价值的关系。

四、论述题1.试述认识的辩证运动过程是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及其意义。

2.运用绝对真理性和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的原理,说明应当如何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

五、材料分析题1.材料一:孔子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知之者,又其次之;困而不学,民斯为下也。

材料二:孟子说: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

材料三:孙中山先生指出:世界人类之进化,当分三时期:第一由愚昧进文明,为不知而行的时期;第二由文明再进文明,为行而后知时期;第三自科学发明而后,为知而后行之时期。

以行而求知,困知而进行。

请回答:(1)简要评析上述材料给出观点。

(2)材料3揭示的知行关系是什么?2.材料一:第谷是丹麦著名的天文学家,他长期观测行星绕日运动,三十年如一日,共观察750颗星,并记录了它们的相对位置的变化,从而积累了丰富的感性材料。

但由于他不善于理论思维,终究未能示出行星运动的规律。

他的学生和助手开普勒,精于理论思维和数学推导,因而能够借助老师所积累的宝贵资料,发现了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

材料二:法拉第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实验家,他积累了丰富的电磁感应的资料,但是他未能创造出自己的电磁理论。

而麦克斯韦却在法拉第的基础上总结出了麦克斯韦方程,麦克斯韦方程和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一起构建了整个经典物理学。

请回答:案例中的有关材料对于我们的认识活动有什么启示?3.材料:三角形内角和等于多少度?古希腊欧几里得几何学认为,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等于180度。

19世纪30年代,俄国的罗巴切夫斯基几何学认为,三角形三个内角和小于180度。

19世纪50年代,德国的黎曼几何学认为,三角形三个内角和大于180度。

请回答:上述材料说明什么真理观?4.材料:诺贝尔奖获得者、华裔科学家丁肇中在谈到他的科学研究体会时说:“20世纪70年代,人们已经知道所有的基本粒子是由3种夸克组成的。

我的问题是,为什么只有3种夸克?为了寻找新夸克,我决定建造一个高灵敏度的探测器。

当时所有的人都认为只有3种夸克,因为3种夸克可以解释所有的现象,所以这个实验被费米国家实验室和西欧核子中心拒绝了,认为是不可能的。

1972年到1974年间,我们在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用一个比较低能的加速器来做这个实验,终于发现了一种新的夸克。

这就表示,以前说只有3种夸克的观念是错的,有第四种夸克。

有了第四种,就有可能有第五种、第六种,把以往的观念改变了。

”(见2000年5月2日《人民日报》)请回答:上述科学发现过程在认识论上对我们如何发现和发展真理有哪些启示?模拟试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D 2.D 3.D 4.B 5.B 6.D 7.A8.B 9.A 10.B 11.D 12.B 13.A 14.A15.B 16.C 17.B 18.D 19.B 20.C(二)多项选择题1.AD 2.BCD 3.AB 4.CD 5.BC6.ABC 7.ABCD 8.ABCD 9.BC 10.ABCDE11.AB 12.BCD 13.ABCD 14.BCD 15.ABCD(三)简答题1.如何理解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实践在认识中起决定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