捺【书法课课件设计】.ppt中小学校本课程、地方课程共18页文档
合集下载
硬笔书法——捺的教学课件
硬笔书法捺的教学重点回顾
教学重点二:运笔的节奏感 总结:在书写捺的过程中,应掌握好节奏感,使笔画呈现出流畅、自然的效果。
硬笔书法捺的教学重点回顾
教学重点三
笔画的位置与比例
总结
在书写捺的过程中,应注意笔画的位置与比 例关系,使整个字形更加协调、平衡。
硬笔书法捺的发展趋势与未来展望
发展趋势一:多元化风格
注意笔画之间的间距,保持整体美观 。
掌握笔画的空间感,使每个字都显得 饱满有力。
根据书写内容调整空间布局,使整体 更加和谐。
03
硬笔书法捺的练习方法
基础练习:单一捺画的重复书写
总结词
通过重复书写,掌握捺画的起笔、运笔和收笔过程,形成肌肉记忆。
详细描述
初学者应从单一捺画开始练习,注意观察和模仿优秀范本中捺画的形态和运笔 方式。通过不断的重复书写,逐渐掌握捺画的书写技巧,形成正确的书写习惯 。
进阶练习:在汉字中运用捺的技巧
总结词
在汉字书写中融入捺画,提升整体美感,锻炼对字形的把握能力。
详细描述
在掌握单一捺画的书写技巧后,学习者应尝试在汉字中运用捺画。通过观察不同 汉字中捺画的特点和位置,逐渐掌握其在字中的运用规律,提升汉字书写的整体 美感。同时,这种练习有助于锻炼学习者对字形的把握能力。
02
捺的形状类似于水波纹,线条流 畅、自然,有一定的弧度。
捺在硬笔书法中的重要性
捺的书写质量直接影响到整个字的美 观程度,因此掌握好捺的书写技巧对 于提升硬笔书法水平至关重要。
正确的捺画能够使整个字显得更加协 调、平衡,增强字的美感。
捺的分类与特点
根据书写风格和特点,捺可以分为平 捺、斜捺、反捺等不同类型。
起笔要轻,逐渐加重 ,使笔画自然流畅。
《捺字》的写法PPT (王继新)
反捺:写法如长点,经常用在捺画 并列或重复的地方。
斜捺
反捺
平捺
捺的几种形态
斜捺 平捺
斜
捺
捺
捺 的 形 态
捺颈 捺颈
捺脚 捺脚
形态:“一波三折”。宛如流水 中的一个波浪。
斜捺的写法
八 入 人 大 天 火 文 又 足 之 边 过 这 廷 延 建
斜
捺
写法
起笔向右下稍斜(轻入笔) ; 笔行向右下斜 行(由轻到重,边行边用力); 行笔至捺脚处重 按后,再向右较平方向由重到轻提笔出锋; 收笔出尖。
捺的写法 例 字
人 之 不
文 过 食 更
赶 英
例字的写法
起的人 笔上 ,部: 撇起撇 捺笔为 对,长 称捺撇 。在, 捺 撇为 的斜 上捺 部, 三撇 分在 之竖 一中 处线
独 体 字 结 构 字 形 呈 三 角 形
向位文 左置: 靠上点 拢起在 ,笔上 撇,半 捺横格 伸短的 展,中 、撇上 对的部 称起竖 。笔中 稍线
独 体 字 结 构 , 撇 捺 对 称 。
之 夹中:
角上点 不部起 宜竖笔 过中位 大线置 ,上在 平,上 捺横半 舒撇格 展的的 。
独 体 字 结 构 字 形 较 扁
横过 向: 间被 隔包 均部 匀分 ,居 捺格 舒的 展右 。上 位 置 ,
半 包 围 结 构 平 捺 仰 托 其 上
竖不 在: 竖横 中位 线于 上上 ,半 撇格 点的 对中 称部 。,
捺画在一个字中往往充当主笔。 其形态主要有:斜捺、平捺、反捺。 斜捺:写法是起笔轻,行笔时逐渐下按, 快要出锋时略顿,再提笔依运笔惯性写出捺 脚。 平捺:写法同斜捺,只是方向较平,故称 之平捺。 反捺:写法如长点,经常被用在捺画并 列或重复的地方。
小学三年级写字课《捺的写法》课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向:
间被
隔包
均 匀
部 分
半 包 围 结 构
,居
捺 舒
格 的
展右
。上
位
平 捺 仰 托 其
置
上
,
反捺
竖不 在: 竖横 中位 线于 上上
独 体 字 结 构
,半
字
撇格
形
点的
较
对中
扁
称部
。,
食
上 捺 为 斜 捺 、 下 部 的 捺 为 反 捺 。
撇 捺 舒 展 , 点 写 在 竖 中 线 上 ,
:
人 字 头 位 于 上 半 格 的 中 部 、
捺的写法
复习笔画
请同学们回顾一下,前边 我们都学习了那些笔画?
谁能说一说撇有几种写法?
捺有几种写法呢?
捺画:在一个字中往往充当主笔, 是最具美感的一种笔画,也是比较难 写的笔画。
其形态有:斜捺、平捺、反捺。
反捺:写法如长点,经常用在捺画 并列或重复的地方。
捺的形态
捺颈
捺颈
捺脚
捺脚
形态:“一波三折”。宛如流水 中的一个波浪。
位 置
文 :
靠上点
拢 ,
起 笔
在 上
撇,半
捺 伸
横 短
格 的
独 体 字 结 构 , 撇
展,中
捺
、 对
撇 的
上 部
称起竖
。
笔 稍
中 线
对 称 。
斜捺
平捺
之
夹 角
中 上
:
点
不 宜 过
部 竖 中
起 笔 位
独 体 字 结 构
大 , 平
向:
间被
隔包
均 匀
部 分
半 包 围 结 构
,居
捺 舒
格 的
展右
。上
位
平 捺 仰 托 其
置
上
,
反捺
竖不 在: 竖横 中位 线于 上上
独 体 字 结 构
,半
字
撇格
形
点的
较
对中
扁
称部
。,
食
上 捺 为 斜 捺 、 下 部 的 捺 为 反 捺 。
撇 捺 舒 展 , 点 写 在 竖 中 线 上 ,
:
人 字 头 位 于 上 半 格 的 中 部 、
捺的写法
复习笔画
请同学们回顾一下,前边 我们都学习了那些笔画?
谁能说一说撇有几种写法?
捺有几种写法呢?
捺画:在一个字中往往充当主笔, 是最具美感的一种笔画,也是比较难 写的笔画。
其形态有:斜捺、平捺、反捺。
反捺:写法如长点,经常用在捺画 并列或重复的地方。
捺的形态
捺颈
捺颈
捺脚
捺脚
形态:“一波三折”。宛如流水 中的一个波浪。
位 置
文 :
靠上点
拢 ,
起 笔
在 上
撇,半
捺 伸
横 短
格 的
独 体 字 结 构 , 撇
展,中
捺
、 对
撇 的
上 部
称起竖
。
笔 稍
中 线
对 称 。
斜捺
平捺
之
夹 角
中 上
:
点
不 宜 过
部 竖 中
起 笔 位
独 体 字 结 构
大 , 平
小学语文硬笔书法教学课件:捺(完整版)
课件在线
8
【名师讲一讲:斜捺】
【动作】 缩→停→弹 【力度】 轻→重→轻
【七字诀】 由轻入重斜直线 末端驻笔弹出尖
【节奏】
快→慢→快
课件在线
9
【课堂练练看:例字】
课件在线
10
【课堂练练看:例字】
课件在线
11
3 课堂小结
课件在线
12
【名师讲一讲:斜捺】
【动作】 缩→停→弹 【力度】 轻→重→轻
【七字诀】 由轻入重斜直线 末端驻笔弹出尖
【节奏】
快→慢→快
课件在线
13
4 作
业 不 求 人
作业布置
·基本功练习(三幅图)。 ·拓展练习册上册的
相关例字
·拍小视频发到微信群
课件在线
14
【课堂颁奖台】
课件在线
15
伟大的作品不是靠力量 而是靠坚持来完成的
宝贝们,加油!
课件在线
16
教育课堂笔记
THE PROFESSIONAL EDUCATIONAL TEMPLATE
硬笔书法教学
课件在线
2
【名师讲一讲:动作“弹”】
水平向右“弹”
弹
课件在线
3
【名师讲一讲:斜捺】
捺画的特点是: ①行笔由轻到重,粗细分明;
②至捺脚处转向水平出尖,不 宜长;
③运笔轻重多变,书写难度大 ,应重点练习。
课件在线
4
【名师讲一讲:斜捺】
【动作】 缩→停→弹 【力度】 轻→重→轻
【七字诀】 由轻入重斜直线 末端驻笔弹出尖
【节奏】
快→慢→快
课件在线
5
【课堂练练看:斜捺】斜捺 【的写法分解】笔画
中小学书法写字课件-小学三年级写字课《捺的写法》课件 最新共24页
中小学书法写字课件-小学三年级写字课 《捺的写》课件 最新
31、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32、鼓腹无所思。朝起暮归眠。 33、倾壶绝余沥,窥灶不见烟。
34、春秋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 扬明辉 ,冬岭 秀孤松 。 35、丈夫志四海,我愿不知老。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捺【书法课课件设计】.ppt中小学校本课程、地方课程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隶书 楷书 草书 行书
捺
斜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捺
斜捺的写法 提示:笔画粗细 方向
轻 越来越重
起 笔 :轻 入 笔
右下由轻到重
行 笔 :行笔,行至捺
脚处顿笔,再由重 到 轻向右提笔拖出
尖
收 笔 :收 笔 出 尖
顿
整体观:
正梯形
局部观:
1 、横略抗肩 横画右齐
2 、撇收笔向 3左、撇捺舒展 持 平
4 、间距 相等
自学要求:
1 、了解平捺的起笔、行笔、收笔书 写 要点
2 、掌握例字“ 延” 的笔顺、结构和书写 要点
自学检测:
1 、平捺的起笔、行笔、收笔书写要 点
一
轻
波
三
折
越来越重
尖 顿
自学检测: 2 、例字笔顺、结构和书写要点
内部居右上
捺要舒展
颜 真 卿 多宝塔碑 局部
柳公权
玄秘塔碑 局 部
九成宫醴泉铭 局部 欧阳询
勤学苦 练 持之 以恒
临写作品《芙蓉楼送辛渐》
要求:写好之后,自己评一评,在 自己认为好的字的右下方打上小五 角星。 评价要求: 1 、字是否写正确? 2 、书写是否整洁? 3 、笔画中的捺写得怎么样? 4 、其他笔画写得好不好? 5 、整个字的间架结构是否合理? 6 、整体感觉怎么样?
捺
斜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捺
斜捺的写法 提示:笔画粗细 方向
轻 越来越重
起 笔 :轻 入 笔
右下由轻到重
行 笔 :行笔,行至捺
脚处顿笔,再由重 到 轻向右提笔拖出
尖
收 笔 :收 笔 出 尖
顿
整体观:
正梯形
局部观:
1 、横略抗肩 横画右齐
2 、撇收笔向 3左、撇捺舒展 持 平
4 、间距 相等
自学要求:
1 、了解平捺的起笔、行笔、收笔书 写 要点
2 、掌握例字“ 延” 的笔顺、结构和书写 要点
自学检测:
1 、平捺的起笔、行笔、收笔书写要 点
一
轻
波
三
折
越来越重
尖 顿
自学检测: 2 、例字笔顺、结构和书写要点
内部居右上
捺要舒展
颜 真 卿 多宝塔碑 局部
柳公权
玄秘塔碑 局 部
九成宫醴泉铭 局部 欧阳询
勤学苦 练 持之 以恒
临写作品《芙蓉楼送辛渐》
要求:写好之后,自己评一评,在 自己认为好的字的右下方打上小五 角星。 评价要求: 1 、字是否写正确? 2 、书写是否整洁? 3 、笔画中的捺写得怎么样? 4 、其他笔画写得好不好? 5 、整个字的间架结构是否合理? 6 、整体感觉怎么样?
小学书法基本笔画课件-捺 全国通用版(共18张PPT)
柳公权的笔 法
欧阳询的笔法
斜捺
直捺
1、自左上角逆锋起笔 2、折锋向右顿笔 3、转锋向右下行笔,边行边
按 4、捺脚处顿笔后,提笔向右
出锋
弧捺
1、自左上角逆锋起 笔
2、折锋后向右顿笔
3、转锋向右下行笔, 边行边按
4、捺脚处顿笔后, 提笔向右出锋
尖头捺
1、自左上角顺锋起笔 2、顺势转锋向右下行笔,边行边按 3、捺脚处顿笔后,提笔向右出锋(五)、捺 Nhomakorabea斜捺
1、自左上角逆锋起笔 2、折锋向右顿笔 3、转锋向右下行笔,边行
边按 4、捺脚处顿笔后,提笔向
右出锋
尖头捺
1、自左上角顺锋起笔 2、顺势转锋向右下行笔,边行边按 3、捺脚处顿笔后,提笔向右出锋
捺 又称为(磔)
向左下之笔画,徐徐而有劲,收尾时下压再 向右横画而慢慢收起。
斜捺 1、捺脚拐弯处下方上圆。此处用长横起笔的带、转法,即 转向时保持原来的按笔力度水平向右带笔,形成下方上圆的效 果。2、捺脚即饱满又锋正。接着逆时针转笔调锋继而中锋收笔, 写出的笔画自然神完气足,给人以美感。
4、角度应大于90度
短捺
1、自左上角顺锋起笔 2、顺势转锋向右下行笔,边行边按 3、捺脚处顿笔后,提笔向右出锋
平捺
1、自左上角逆锋起笔 2、折锋向右顿笔 3、转锋向右下行笔,边行边按 4、捺脚处顿笔后,提笔向右出锋
平捺(方头捺)
1、自左上角逆锋起笔 2、折锋向右顿笔 3、转锋向右下行笔,边行边按
4、捺脚处顿笔后,提笔向右出锋
长捺
1、自左上角逆锋起笔 2、折锋向右顿笔 3、转锋向右下行笔,边行边按 4、捺脚处顿笔后,提笔向右出锋
捺的变化形式及应用
《基本笔画一捺》课件
种类
根据书写角度和弧度的不同,捺可以分为平捺、斜捺、反捺 等。
分类
根据笔画的长短和倾斜角度,捺还可以分为长捺、短捺、直 捺等。
书写要领
起笔轻,收笔重,有 一定的弧度。
书写时要保持一定的 速度和力度,避免过 于生硬或过于柔软。
角度和长度要适中, 不宜过短或过长。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02
捺的基本笔画
平捺
总结词
水平向右,流畅自然
的力度和质感。
回笔要自然、流畅
在回笔时,应保持流畅自然, 避免生硬或突然的转折,使整
个笔画更加协调和统一。
回笔的角度要合适
回笔的角度应与起笔和运笔的 角度相协调,以保持整个字体
的平衡和美感。
回笔的长度要适中
回笔的长度应根据整个字体的 结构和比例来决定,不宜过长
或过短。
笔画的变化与组合
根据字体风格变化
反捺
总结词
形状短小,收笔上挑
详细描述
反捺是一种形状短小的笔画,其收笔处略向上挑起。在书写时,应保持笔画短而有力,不要过长或过短。反捺通 常用于书写汉字的左部或上部,能够使整个字更加紧凑和协调。
03
捺的书写步骤与技巧
起笔与运笔
起笔要轻、快
在书写捺的起笔时,应 迅速而轻盈地切入,为 整个笔画定下流畅的基
详细描述
平捺是一种基本的笔画,其形状像一条水平向右的线。在书写时,应保持一定 的流畅度,不要停顿或中断。平捺通常用于书写汉字的底部或右部,为整个字 提供稳定的基础。
斜捺
总结词
斜向下方,力度适中
详细描述
斜捺是一种斜向下方,略带弧度的笔画。在书写时,应注意控制力度,不宜过重 或过轻。斜捺通常用于书写汉字的右部或中部,能够增加字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毛笔字《基本笔画》捺的教学ppt课件2024新版
书法字典
推荐学生使用《康熙字典》、《说文解字》等书 法字典,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和书写规范。
THANKS
感谢观看
起笔时稍重,行笔过程中 逐渐减轻力度,收笔时轻 轻提起,形成由重到轻的 变化。
范例演示
以“人”字为例,演示平 捺法在书写中的运用。
斜捺法
笔法解析
范例演示
斜捺法是指笔尖与纸面呈一定角度滑 动的笔法,力度有轻重变化,速度较 快。
以“大”字为例,演示斜捺法在书写 中的运用。
动作要领
起笔时稍轻,然后逐渐加重力度,行 笔过程中保持一定的角度和速度,收 笔时略作停顿。
针对学生乙的作品
起笔和行笔过程掌握得不错,但收笔时力度稍显不足,建议多练习 收笔动作,增强力度控制。
针对学生丙的作品
捺画形态自然,有潜力,但在行笔过程中需提高稳定性,减少抖动, 可通过加强基础笔画练习来提高稳定性。
互动交流环节
教师邀请学生分享书写捺画的心得体会,以及遇到的困 难和挑战。
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学习经验和方法,共同探讨如何更好 地掌握捺画的书写技巧。
作用
捺画在汉字中起到平衡字形、增 强字势、连接笔画等作用,是构 成汉字的重要笔画之一。
捺画形态分类
01
02
03
平捺
又称横捺,形态较平,斜 度较小,多用于字头或字 中。
斜捺
斜度较大,向右下方伸展 ,多用于字中或字尾。
反捺
与斜捺相反,向左下方伸 展,较少见,多用于特定 字形中。
捺画书写技巧与要求
书写技巧
03
作为底部支撑,要写得稳重、有力,注意与上部结构的呼应。
复杂结构中的捺画处理技巧
“走”字中的捺画
在复杂结构中,捺画要与其他笔画相互穿插、避让,保持整体的 和谐统一。
推荐学生使用《康熙字典》、《说文解字》等书 法字典,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和书写规范。
THANKS
感谢观看
起笔时稍重,行笔过程中 逐渐减轻力度,收笔时轻 轻提起,形成由重到轻的 变化。
范例演示
以“人”字为例,演示平 捺法在书写中的运用。
斜捺法
笔法解析
范例演示
斜捺法是指笔尖与纸面呈一定角度滑 动的笔法,力度有轻重变化,速度较 快。
以“大”字为例,演示斜捺法在书写 中的运用。
动作要领
起笔时稍轻,然后逐渐加重力度,行 笔过程中保持一定的角度和速度,收 笔时略作停顿。
针对学生乙的作品
起笔和行笔过程掌握得不错,但收笔时力度稍显不足,建议多练习 收笔动作,增强力度控制。
针对学生丙的作品
捺画形态自然,有潜力,但在行笔过程中需提高稳定性,减少抖动, 可通过加强基础笔画练习来提高稳定性。
互动交流环节
教师邀请学生分享书写捺画的心得体会,以及遇到的困 难和挑战。
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学习经验和方法,共同探讨如何更好 地掌握捺画的书写技巧。
作用
捺画在汉字中起到平衡字形、增 强字势、连接笔画等作用,是构 成汉字的重要笔画之一。
捺画形态分类
01
02
03
平捺
又称横捺,形态较平,斜 度较小,多用于字头或字 中。
斜捺
斜度较大,向右下方伸展 ,多用于字中或字尾。
反捺
与斜捺相反,向左下方伸 展,较少见,多用于特定 字形中。
捺画书写技巧与要求
书写技巧
03
作为底部支撑,要写得稳重、有力,注意与上部结构的呼应。
复杂结构中的捺画处理技巧
“走”字中的捺画
在复杂结构中,捺画要与其他笔画相互穿插、避让,保持整体的 和谐统一。
《捺字》的写法剖析PPT课件
按笔平. 拖轻出锋。
19
捺的运笔步骤:
• 起笔较轻短
• 转笔右下行
• 渐行渐按笔
• 捺脚要重按
• 平拖后收笔
.
20
注意点:
写捺时常出现的错误(病笔) 主要有:
捺颈过长、过直、夸张、垂 尾、翘尾。
.
21
“斜捺”的运笔步骤
.
22
捺的写法
例 字
人之不
文过食
更 赶英
.
23
例字的写法
.
24
起 笔 , 撇 捺 对 称 。
快要出锋时略顿,再提笔依运笔惯性出峰。
.
17
平捺的写法:
运笔过程:起笔稍按,行笔如横(很短), 再转向右下(较平)边行边按笔,至捺脚处 稍顿后,再向右上(较平)提笔捺出。
.
18
运笔过程:起笔稍按,行笔如横(很短), 再转向右下(较平)边行边按笔,至捺脚处 稍顿后,再向右上(较平)提笔捺出。
书写要领:从轻到重自然行,
.
33
小结:
1、形态:“一波三折”。宛如流水中的一个波 浪。
2、运笔过程:起笔稍按,行笔如横(很短), 再转向右下(较平)边行边按笔,至捺脚处稍 顿后,再向右上(较平)提笔捺出。
3、书写要领:从轻到重自然行,按笔平拖轻出 锋
4、常出现的毛病主要有:捺颈过长、过直、夸
张、垂尾、翘尾。 .
34
捺
捺画在一个字中往往充当主笔。
其形态主要有:斜捺、平捺、反捺。
斜捺:写法是起笔轻,行笔时逐渐下按,
快要出锋时略顿,再提笔依运笔惯性写出捺
脚。
平捺:写法同斜捺,只是方向较平,故称
之平捺。
反捺:写法如长点,经常被用在捺画并列
国文小学训诂文字学课件模板:捺
國語辭典:
词性:名
一种书法笔法。笔画向右斜下,近末端处
微有波折。永字八法称为「磔」。《老残
游记·第一一回》:「一撇一捺」。
国文·小学·训诂·文字学·释:捺
康熙字典:
捺
【卯集中】【手】
捺·康熙筆画:12 ·部外筆画:8
【唐韻】奴曷切【集韻】【韻會】乃曷切,
難入聲。手重按也。【字林】搦捎也。
又書法有捺,古名磔。【書·法離鉤】微
捺
基本字义
● 捺
nà
ㄋㄚˋ
用手按,抑制:按~。~手印。
笔形之一,由上向右斜下。
国文·小学·训诂·文字学·释:捺
详细解释:
捺
详细字义
◎ 捺 nà
〈动〉
(1) (形声。从手,奈声。本义:用手重按)
(2) 同本义 [press with force;press
down]
先须捺后脚,然后勒前腰。——《游仙窟》
呈子捺下。——《儒林外史》
词性变化
◎ 捺 nà
〈名〉
汉字笔画的一种,向右斜下,近末端微有
国文·小学·训诂·文字学·释:捺
详细解释:
古又名“磔” [right-falling stroke
in Chinese characters]
俗云捺,捺之祖磔法也,今人作捺多
是。——《书法离鉤·八磔》。
谢谢!
(3) 又如:捺上花冠;捺头向水下;捺印(盖
指模或图章);捺抉(用力挤压);捺弮(向下
弯曲如弓弩。
国文·小学·训诂·文字学·释:捺
详细解释:
形容禾穗丰硕)
(4) 抑制 [restrain]。如:按捺(抑制兴
头,扫兴);捺硬(勉力抑制);勉强捺住心
词性:名
一种书法笔法。笔画向右斜下,近末端处
微有波折。永字八法称为「磔」。《老残
游记·第一一回》:「一撇一捺」。
国文·小学·训诂·文字学·释:捺
康熙字典:
捺
【卯集中】【手】
捺·康熙筆画:12 ·部外筆画:8
【唐韻】奴曷切【集韻】【韻會】乃曷切,
難入聲。手重按也。【字林】搦捎也。
又書法有捺,古名磔。【書·法離鉤】微
捺
基本字义
● 捺
nà
ㄋㄚˋ
用手按,抑制:按~。~手印。
笔形之一,由上向右斜下。
国文·小学·训诂·文字学·释:捺
详细解释:
捺
详细字义
◎ 捺 nà
〈动〉
(1) (形声。从手,奈声。本义:用手重按)
(2) 同本义 [press with force;press
down]
先须捺后脚,然后勒前腰。——《游仙窟》
呈子捺下。——《儒林外史》
词性变化
◎ 捺 nà
〈名〉
汉字笔画的一种,向右斜下,近末端微有
国文·小学·训诂·文字学·释:捺
详细解释:
古又名“磔” [right-falling stroke
in Chinese characters]
俗云捺,捺之祖磔法也,今人作捺多
是。——《书法离鉤·八磔》。
谢谢!
(3) 又如:捺上花冠;捺头向水下;捺印(盖
指模或图章);捺抉(用力挤压);捺弮(向下
弯曲如弓弩。
国文·小学·训诂·文字学·释:捺
详细解释:
形容禾穗丰硕)
(4) 抑制 [restrain]。如:按捺(抑制兴
头,扫兴);捺硬(勉力抑制);勉强捺住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书法课课件设计】.ppt中小学校 本课程、地方课程
6、法律的基础有两个,而且只有两个……公平和实用。——伯克 7、有两种和平的暴力,那就是法律和礼节。——歌德
8、法律就是秩序,有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亚里士多德 9、上帝把法律和公平凑合在一起,可是人类却把它拆开。——查·科尔顿 10、一切法律都是无用的,因为好人用不着它们,而坏人又不会因为它们而变得规矩起来。——德谟耶克斯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6、法律的基础有两个,而且只有两个……公平和实用。——伯克 7、有两种和平的暴力,那就是法律和礼节。——歌德
8、法律就是秩序,有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亚里士多德 9、上帝把法律和公平凑合在一起,可是人类却把它拆开。——查·科尔顿 10、一切法律都是无用的,因为好人用不着它们,而坏人又不会因为它们而变得规矩起来。——德谟耶克斯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