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守方答长生不老之真实的修炼(一)
《长生功术秘诀》
《长生功术秘诀》《长生功术秘诀》---八卦行功法篇二百五十岁老人李青云《长生不老秘诀》其总诀曰:闭目冥心坐,握固静思神。
叩齿三十六,两手抱昆仑。
左右鸣天鼓,二十四度闻。
微摆撼天柱,赤龙搅水津。
鼓漱三十六,神水满口匀。
一口分三咽,龙行虎自奔。
闭气搓手热,背摩后精门。
尽此一口气,想火烧脐轮。
左右辘轳转,两脚放舒伸。
叉手双虚托,低头攀足频。
以候神水至,再嗽再咽吞。
如此三度毕,神水九次吞。
咽下汩汩响,百脉自调匀。
河车搬运讫,发火遍烧身。
邪魔不敢近,梦寐不能昏。
寒暑不能入,灾病不能侵。
子后午前作,造化合乾坤。
连环次第转,还返是良因。
其赞效歌曰:热擦涂津美面容,掌推头摆耳无聋。
高攀两手全除战,捶打疼酸总不逢。
摩热脚心能健步,掣抽是免转筋功。
拱背治风名虎视,呵呼五脏病都空。
闭目冥心坐夫闭目者,所以养神也。
冥心者,所以敛妄念也。
法当盘膝而坐,紧闭双目,内观其心,使一切杂念都归冥灭,灵台朗澈,普照通明。
坐时下用厚垫,头须持正,脊须竖直,全身四空,不倚不靠。
尾闾应端正,不可偏欹,是为至要。
握固静思神握固者,固握其双拳也。
固握双拳,所以敛其气也,此闭关却邪之无上妙法也。
法当将左右双拳握得紧紧,手心向天,手背向地,而加诸膝头之上,使全身持平端正,以静其心而驱除一切杂念,以凝思存神为主。
叩齿三十六叩齿者,所以去心火也,所以集体中之神而使之凝聚也。
法当将上下牙齿连叩三十六次,使微微作声。
但不可行之过急、叩之急响,以徐缓轻微为主。
盖过急则损神,极响反足以动其心中之火,无益者也。
宜留意之。
两手抱昆仑昆仑云者,喻头也。
盖昆仑为山中之主,而头为人身之主也。
法当以两手互叉,左右十指互间,紧紧叉住,抱持后脑,掌心贴置耳根,拇指向下,两肘屈成三角,肘平于肩,如是微微呼吸,踵九息而止。
呼吸之际,宜极缓极微,不宜有声,有声则气散矣。
其所以须以两手抱头者,亦无非敛气之意也。
左右鸣天鼓所谓天鼓者,即左右两耳聪门也。
鸣者,以手指叩之作声也。
鸣之所以使耳聪而外魔不易侵也。
马王堆出土的《十问》
马王堆出土的《十问》王堆出土中国古代原味养颜房术宝典《十问》原文及翻译马王堆出土书籍1973年,我国的考古工作者在湖南省长沙市马王堆汉墓遗址的三号墓穴中,发现十五部医学著作。
根据考古学家论证,这些简书和帛书是在汉文帝前元十二年,也就是公元前168年下葬的,是先秦或者西汉初期形成的著作。
其中以性学为主要内容的三部竹简书《十问》《合阴阳》和《天下至道谈》,都是秦汉时期的作品,是我国已经发现的最早的比较完整的古代性学著作。
另外还有帛书《养生方》和木简书《杂禁方》,也涉及到性学方面的内容。
《汉书·艺文志》著录,汉代流传的性学著作中的九家:即《容成阴道》二十六卷,《务成子阴道》二十卷,《天老杂子阴道》二十五卷,《天一阴道》二十四卷,《黄帝三王养阳方》二十卷,《三家内房有子方》十七卷,《白氏内经》三十八卷,现已散失。
从内容上来看,《十问》《合阴阳》和《天下至道谈》等,应该是后者的源头。
《十问》与《合阴阳》同为简书,而且合成一卷,《十问》在内,《合阴阳》在外。
根据《十问》以对话体为主,并且涉及的内容比较杂乱、人物更换频繁的特点看来,《十问》应该是比《合阴阳》更早的性学著作。
一、天师:食神气原文黄帝问于天师曰:万物何得而行?草木何得而长?日月何得而明?天师曰:尔察天地之情,阴阳为正,万物失之而不继,得之而赢。
食阴拟阳,稽于神明。
食阴之道,虚而五藏,广而三咎,若弗能出朴。
食之贵静而神风,距而两峙,参筑而毋遂,神风乃生,五声乃对。
翕吸毋过五,致之口,枚之心,四辅所贵,玄尊乃至。
饮毋过五,口必甘味,至之五藏,形乃极退。
搏而肌肤,及夫发末,毛脉乃遂,阴水乃至,溅彼阳勃,坚蹇不死;饮食宾体,此谓复奇之方,通于神明。
天师之食神气之道。
译文黄帝问天师说:世界上的事物为什么能够运动变化?花草树木为什么能够生长?太阳和月亮为什么能够发光?人怎么样才能使自己身体健康,精力充沛呢?天师回答说:只要您仔细地观察一下世界上的事物运动变化,或者有生命的事物生长和衰退的情形,就很容易发现,它们都是以阴柔之气和阳刚之气的交合感应而发生运动变化为的。
《长生不老秘诀》李青云
《长⽣不⽼秘诀》李青云《长⽣不⽼秘诀》李青云第⼀编长⽣⼤道章长⽣总诀长⽣之术,其道有⼗:⽈打坐,⽈降⼼,⽈炼性,⽈超界,⽈敬信,⽈断缘,⽈收⼼,⽈简事,⽈真观,⽈泰定。
能解此⼗道,始⾜与⾔延龄,得此⼗道之精微,始⾜与⾔长⽣。
却病延年之法,返⽼还童之机,皆系于是。
打坐之道,形体端庄,合眼瞑⽬,此假打坐也。
若真打坐者,⼆六时中,⾏住坐卧,⼼似泰⼭,不动不摇,六根不出,七情不⼊,素富贵⾏乎富贵,素贫贱⾏乎贫贱,⽆遇不安,⽆⼊不得。
能如此,不必参禅⼊定,便是⾁⾝仙佛。
降⼼之法,湛然不动,昏昏⿊⿊,不见万物;杳杳冥冥,不分内外;丝毫欲念不⽣,此是真定,不必降也。
若⼼逐境驰,有所感念,寻头觅尾,或静中有所见闻,现出⽆数幻象,则⼼⽣败坏,道德有损,不可不降。
⾄于炼性,如理瑶琴,促则弦断,慢则不应,紧慢得中,则琴调矣。
⼜如铸剑,钢多易折,铁多易卷;钢铁得中,则剑利矣。
其旨如此。
炼真性者。
宜深体⽽善解之也。
界有三界,为欲界;⾊界;⽆⾊界。
私欲浑忘,即超欲界,尘境浑忘,即超⾊界;不着空相,即超⽆⾊界。
超此三界,则烦恼不⽣,邪魔远避。
敬者道之根,主⼀⽆适之谓。
信者决然⽆疑,真实不虚之谓也。
能守敬信,即是圣贤仙佛。
孔⼦⽈。
“敬⽽信,以亲仁。
”可见圣⼈亦从此下⼿。
断缘者,断尘缘也。
尘缘不断,最⾜蔽⼼。
万样聪明,皆为所蒙。
凡⼈能⽆荣辱得丧之⼼,则机械之念⽣。
机械之⼼⽣,则万种⼲时求利事作。
于是乎耘耘扰扰,尘缘挠⼈,⼼⽆⽚刻安,神⽆⽚刻定,以致促其寿命。
此⼤忌也!古⼈⽈:“弃事则形不劳,⽆为则⼼⾃安。
勿显德⽽露能,勿障⼰⽽抑⼈。
⼀切荣辱得丧之情,不系于念;⼀切⽣死⽼病之事,不系于⼼,则尘缘⾃断矣。
”古之修长⽣之道者,莫不如此。
⾄于收⼼,则⼜进⼀层矣。
⼼乃⼀⾝之主,全神之舍,净则⽣慧,动则昧矣。
⼈情迷于幻境,以为真实,⽢受染污,不加洗濯。
蒙蔽⽇深,离道愈远。
若能⽇新⼜新,绝尘离境,虚灵空洞,不着⼀物,⼼与道合,名⽬归根。
归根不离,名⽈定静。
道家养生对联
道家养生对联在习武、修道之余,先生精研传统道家养生、中医理论以及脊柱学等,并把这些理论融会贯通,形成了一整套最科学的养生方法。
那么你知道道家养生对联有哪些吗?下面店铺给大家介绍道家养生对联,希望你喜欢!道家养生对联及解析玉炉烧炼延年药;正道行修益寿丹。
相传当年清帝回沈祭祖时,乾隆带着纪晓岚一行来到沈阳太清宫参拜。
首先来到主殿前就看到了这副楹联,乾隆帝左看右看就是不认识,于是就让随行的大臣纪晓岚来念一下,纪晓岚看后回答说:“微臣不认得。
”乾隆帝说:“你纪晓岚四库全书都编出来了,怎么会不认得呢!”纪晓岚回答说:“微臣真的不认识,我去请教一下老道。
”于是纪晓岚就去请来了郭守真的大徒弟,大徒弟回乾隆皇说:“这是道家合并的字,是道家炼丹的密绝,已经传了二千多年了。
”接着就念道:“玉炉烧炼延年药;正道行修益寿丹。
”乾隆帝听后点头说:“深矣,深矣!”这副对联提示人们如何去理解汉字的构成,一是汉字由基因密码构成,二是一个汉字就是一句话或一个完成意识的缩写。
无独有偶,在古都西安市西郊的陕西省周至县境,有处名胜古迹名叫“楼观台”。
相传是两千多年前老子讲授《道德经》五千方的“说经台”。
在楼观台的“老子祠”内两侧,有几座高大的石碑,上面刻着老子的《道德经》。
其中有两座碑的侧边,各刻了一条七字楹联。
这副对联上面的字,字形古怪,众莫能认。
上联右上角还刻着“太上老君作”五字。
此联亦即是与沈阳太清宫的这副对联如出一辙。
这些字怎么读?意义又如何?见者无不甚感兴趣。
原来这是一副宣扬道家养生修炼要旨和方法的对联。
现在看来,也有一定的医学科学道理,值得翻译出来作为艺术和保健知识鉴赏(按字位顺序编号分解):上联:玉炉烧炼延年药; 上联一、身寳:由“身”、“宝”二字构成(宝字是繁体字)读作“玉”,同“玉”同义,是一种宝石。
道家认为:“精、气、神”是人身三宝。
人们要健康长寿,必须爱惜人身固有的这三件宝;劝人不要分外贪求,免伤精、气、神,或叫守身如玉。
长生不老是不是一件好事(正方)一辩稿
长生不老是不是一件好事(正方)一辩稿一辩稿谢谢主席,各位晚上好。
长生不老,原为道教的话,意指生命不老不死、永生不灭,出自《太上纯阳真经·了三得一经》,通俗来讲,就是一种不会自然死亡并能永葆青春的现象。
那么,长生不老到底算不算得上一件好事,我方认为,得看它是否能更好地实现个人的社会价值。
现在,我将从以下两点阐明本方观点。
第一,长生是智慧和经验的积累。
长辈常说,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米还多,是想告诫我们,我们阅历太少,见识浅薄。
可尽管他们的思虑比我们周全,他们也仍会犯错,究其原因,实际上,他们看到的知道的试过的了解的还不够多。
但是拥有长生就不同了,如若不出意外,你能看尽世间繁华,走遍红尘滚滚,参悟人生奥义。
而个人的也是世界的。
如果你关注时事,你将会是历史的见证者。
如果你教书育人,你能教的何止是万卷书。
你的智慧和经验不断积累,你能为人类社会做出的贡献也就越来越多。
第二,不老提供不衰的战斗力。
当几十年甚至几百年后,你仍旧腰椎间盘不突出,一口气上五楼不费劲,气色红润,皮肤润泽有弹性,年轻,活力,这意味着什么?再无所谓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我们的青春有无限可能。
超长待机,品质如一。
这才是真正的战斗机。
哪里需要我们,何时需要我们,我们都能挺身而出。
年轻,就是这般任性。
许多人到老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但一切为时已晚,有心无力。
但如果我们不会老去,到我们终于对人生有所参悟的时候,我们的人生才刚刚开始。
普通人得到长生不老尚且大有裨益,试想一下,如若马克思、爱因斯坦这些对人类社会作出极大贡献的人能获得长生不老,那么共产主义不再是遥远的梦,飞跃太空指日可待。
长生不老虽作用于个人,但它却发挥着巨大的社会价值,综上所述,我方认为,长生不老是一件好事。
其它资料:标准:是否能更好地实现个人的社会价值论点:1.长生是智慧和经验的积累2.不老提供不衰的战斗力定义:不会自然死亡且永葆青春的现象模反:1.会滋生无聊和拖延症:这是个人的选择问题,例如你天生聪明,但你却用来犯罪,你能因此而推出聪明不是一件好事吗?2.太特别而招致被歧视:这不是长生不老的错,而是你们的思想有问题,我多活几百年怎么了,又不损你分毫。
长生不老的故事
长生不老的故事
关于长生不老的故事,最著名的莫过于中国古代的八仙过海、
各显神通。
八仙分别是铁拐李、吕洞宾、张果老、韩湘子、曹国舅、何仙姑、蓝采和、韩湘子等八位仙人,他们各自擅长一门神通异术,可以驾云游空,变化万千。
其中,铁拐李以炼丹术闻名,吕洞宾善
于炼丹和驭兽,张果老擅长炼丹,韩湘子精通医术,曹国舅擅长炼丹,何仙姑擅长驭兽,蓝采和擅长音律,韩湘子精通医术。
八仙在
民间传说中,常常以他们的神通异术和长生不老的身体,帮助人们
解决疾病和困难,成为了人们心中的神明。
除了中国的八仙之外,世界各地也有着许多关于长生不老的传说。
比如希腊神话中的不死药水,传说只要喝下不死药水的人就能
够长生不老。
又比如印度神话中的长生不老仙药,据说只要服用了
这种仙药,就能够永葆青春,远离疾病和死亡的困扰。
这些传说无
一不在诉说着人们对长生不老的向往和憧憬。
然而,长生不老的故事终究只是传说,现实中并不存在长生不
老的奇迹。
人们在追求长生不老的同时,更应该珍惜眼前的美好,
珍惜健康和幸福。
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生不老,而在于我们如何活
出精彩的人生,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做出有意义的事情。
或许,长生不老只是一个美丽的幻想,而我们更应该相信,活在当下,珍惜眼前,努力做好每一件事情,才能让我们的生命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愿我们能够在追求长生不老的同时,更加珍惜眼前的幸福和快乐,活出精彩的人生。
怎样才能修到长生不老?
怎样才能修到长⽣不⽼?长⽣不⽼由来道家主张,通过勤奋修⾏可以做到不死、不⽼。
最早记录在《黄帝内经》⾥“余闻上古有真⼈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独⽴守神,肌⾁若⼀,故能寿敝天地,⽆有终时,此其道⽣”。
真⼈,就是长⽣不⽼之⼈。
寿敝天地,⽆有终时,即是长⽣。
肌⾁若⼀(肌⾁始终如⼀、肌⾁如⼀岁的婴⼉、复归婴⼉),即是不⽼。
不死是⾁体的不灭亡,并不是精神不死,⼀个⼈修不修⾏他的精神都是不死的,只不过层次有⾼低之分罢了,层次⾼的⾃由⾃在,层次低的沉沦痛苦,最后解体为最基本简单的原始之⽓。
什么是“不⽼”呢?“⼥⼦七岁肾⽓盛,齿更发长。
⼆七⽽天癸⾄,任脉通,太冲脉盛...”“丈夫⼋岁肾⽓实,发长齿更。
⼆⼋肾⽓盛,天癸⾄,精⽓溢泻,阴阳和,...”所以⼥孩在14岁天葵⾄之前,⽓⾎是最旺盛的,之后就开始进⼊衰减的过程,当然这个过程是⼏⼗年的递减期,男孩则是16岁“精⽓溢泻”之前。
这也就是道经中所说“⼈到⼗六岁(⼥⼦⼗四岁)⾝俱六阳,在卦为乾,六⽘皆阳。
阳极阴⽣,⽉圆必缺,盈满则溢,即是破⾝之⽇。
当元⾝已破,元炁下泄...”所以⼈⼗六岁以后就开始变⽼了。
不⽼,就是⼗六岁之前六⽘皆阳的体征体貌。
长⽣,在道家来说,⾄少120岁以上(⼈者,物之灵也。
寿本四万三千⼆百余⽇),这是最低限度,因为⼈的天年是120岁。
不⽼,就是⾯若童⼦,男没有胡须,⼗五六岁的样⼦,⼥没有胸乳,⼗三四岁的模样。
所以,长⽣不⽼就是120岁以上,还是个⼗四五岁的样⼦。
不是看上去须髯皆⽩、⾏动迟缓的⽼⼈。
《周易参同契》虽说修到⽟液还丹后“⾦砂⼊五内,雾散若风⾬。
熏蒸达四肢,颜⾊悦泽好。
发⽩皆变⿊,齿落⽣旧所。
⽼翁复丁壮,耆妪成吒⼥。
改形免世厄,号之⽈真⼈”。
但是对于⽅法说的晦涩难懂,能够参透精髓之⼈少之⼜少抑或是隐⽽不传。
道家⽼⼦⾔“复归婴⼉”,婴⼉古医家认为乃'纯阳之体”,⽣命⼒最强、天性最⾜、⽣长最快,处在天真⽆邪、思想纯粹的状态,⽽⽼年⼈则相反。
性命要雙修:修性不修命,修行第一病。
性命要雙修:修性不修命,修行第一病。
修命不修性,此是修行第一病。
修性不修命,万劫阴灵难入圣。
--吕洞宾道家要学神仙长生不老的修法,如果不懂明心见性,是无法谈修神仙长生不老的。
明心见性是心灵的。
如果我们说人们修长生不老之道是个圆,明心见性是属于一个圆的一半,身体方面是长生不老的另一半。
两半合起来才能成功一个圆、才完整。
所以道家称做性命双修,就是根据《易经》来的。
归纳道家的说法,分为两部分,神属于性,本性;精和气属于命。
道家早就把身体分成两个宇宙,我们这个肉体存在是我们的命,所以身体是命。
至于那个呢?那个就是神,不属于这个身体,但身体也是性的部分。
因此道家的理论同佛家或其他的不同,认为修道的人必须要性命双修。
性命就是阴阳,也就是坎离所代表的,性命双修就是两样要齐头并进。
道家有一句重要的名言:“只修命不修性,此是修行第一病。
”光炼身体,在身上转河车,转来转去,不了解心性的道理,不懂一切唯心的道理,是一般修道人的第一错误。
相反地,他说“但修祖性不修丹,万劫阴灵难入圣”,只晓得在心性方面入手,在明心见性的学理上参,这个空了那个空了但身体气质变化不了,他认为这是阴阳没有调好,永远不能证到仙佛的果位性命双修成功了以后,道家称为“无缝塔”,修成一座无缝的宝塔一样佛学的说法就是证得无漏果,得漏尽通,一切都成就了,没有渗漏,没有遗憾,没有缺点,这个生命是个完整的。
性命要雙修正統的道家講性命雙修,不能只修一邊。
所以道家看學佛的人,只唸佛、打坐、參禪,那是修性不修命,所以身體搞不好。
幾乎每一個學佛的人都面帶菜色,百病叢生,都有病。
因為他只修性不修命,從心性入手,命功不知道「此是修行第一病」。
你說自己修行怎麼好,但是身體又那麼壞,比普通人還差,這個就是不大對了。
但是道家也反對只煉身體,紅光滿面,相貌堂堂,好像百病不生,最後倒下來死的時候,一下子就走了。
這個叫做只修命不修性,沒有修明心見性,只鍛煉身體守竅,「萬劫陰靈難入聖」,你修一萬輩子,還是不能成仙成佛。
长生不老诀
《长生不老诀》257岁的李庆远中国长寿气功养生家李庆远,生于清康熙十八年,死于民国二十四年(1679-1935),享年256岁。
据报道是世界最长寿者。
李庆远原籍云南省,90多岁时到四川省开县定居,一直到去世。
四川省开县籍的刘成勋曾于1925年专程拜访过这位老人,刘的采访回忆文章发表在1986年第六期《气功》杂志上,同时刊登的还有寿星李庆远口述的“长生不老决”约1000多字。
老人去世后,北京的一些报纸曾以“地球上最长寿的人”为题予以报道,但当时却被《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怀疑和否认,后来经多方考证,才得到证实。
《长生不老诀》是李庆远给后人流下一本书,大概是民国时期出版的。
附文如下:长生之术,其道有十。
曰打坐,降心,炼性,超界,敬信,断缘,收心,简事,真观,泰定。
能解此十道,始足于言延龄。
得此十道之精微,始足于言长生。
却病延年之法,返老还童之机,皆系于是。
打坐之道,行体端庄,合眼瞑目,此假打坐也。
打坐之道者,二六时中,行往坐卧,心似泰山,不动不摇,六根不出,七情不入。
素富贵行于富贵,素贫贱行于贫贱。
无遇不安,无入不得。
能如此,则不必参禅入定,便是肉身仙降心之法,湛然不动,昏昏默默,不见万物,杳杳冥冥,不分内外,丝毫欲念不生。
此乃真定,不必降也。
若心逐境驰,有所感念,觅头寻尾,或静有所见闻,现出无数幻象,则心生败坏,道德有损,不可不降。
至于炼性,如理摇琴。
慢则不应,促则玄断,。
紧慢得中,则琴调美。
又如铸剑,钢多易折,铁多易锩。
钢铁得中,则剑利矣。
真旨如此。
炼真性者,宜深体而善解之也。
界有三界,为欲界、色界、无色界。
私欲浑忘,即超欲界。
尘境荤忘,即超色界。
不着空相,即超无色界。
超此三界,则烦恼不生,邪魔远避。
敬者道之根,主一无适之谓。
信者决然无疑、真实不虚之谓也。
能手敬信,即是圣贤仙佛。
孔子曰:敬而信,以亲信。
可见圣人亦从次下手。
断缘者,断尘缘也。
尘缘不断,最足蔽心,万般聪明,皆为所蒙。
凡人不能无荣辱得丧之心,则机械之念生。
道教对长生不老的追求语录
道教对长生不老的追求语录道教是中国古老的哲学与宗教,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修身养性和道德修行。
在道教的思想体系中,对于长生不老的追求一直是一个重要的主题。
以下是关于道教对长生不老的追求的一些语录。
1. 修炼内丹,以求长生不老。
道家讲究修炼内外合一,通过调养内在的气息来达到身心的健康与长寿。
内丹修炼是道家长生不老的核心方法之一。
2. 饮食养生,以保持身体健康。
在道教中,特别注重饮食的调养。
养生饮食的核心理念是“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这意味着通过合理的膳食搭配来达到身体的健康和长寿的目的。
3. 遵循自然的规律,追求天人合一。
在道教中,追求天人合一是修行的最高境界。
只有与自然和谐共生,才能够达到长生不老的目标。
4. 明哲保身,追求无为而治。
道教主张以无为的态度去应对世俗中的喜怒哀乐,只有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安宁,才能够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寻求长生之道。
5. 寻弥勒心性,以达到长生不老的目标。
道教倡导改善个人的心态,通过修身养性来达到长生不老的目标。
心性在道教中被视为重要的因素,只有修炼出善良、宽容、忍耐的心性,才能够获得长生不老的机缘。
6. 修行道德,以追求永恒生命。
道德修行被看作是通向长生不老的途径之一。
道教强调善行、慈爱和无私奉献的道德准则,相信通过遵守这些原则,人可以获得永恒的生命。
7. 悟道求真,以窥见长生不老的奥秘。
道教注重个人的悟性和觉醒,通过悟道求真,追寻长生不老的奥秘。
只有觉悟了真理,才能够实现长生不老的目标。
8. 修身养性,以静心达到长生不老的效果。
道教倡导静心修行,通过打坐、冥想来达到身心的平衡与和谐。
只有内心的宁静才能够实现长生不老的追求。
9. 参悟天地,以通达长生不老之道。
在道教中,对于天地万物的参悟与体会是修行的重要方式之一。
借助对自然的观察和体验,人可以从中领悟到长生不老的智慧。
10. 艺术修行,以解脱苦海追求永生。
道教强调艺术修行的重要性。
音乐、绘画、书法、舞蹈等艺术形式被看作是修身养性的途径,通过艺术的修炼,人可以达到超越尘世的境界,追求永生。
长生长生 恬淡守神—闲话养生之道
长生长生恬淡守神—闲话养生之道
空如
【期刊名称】《医古文知识》
【年(卷),期】1995(000)001
【总页数】1页(P27)
【作者】空如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12
【相关文献】
1.日军“造神者”小笠原长生的军国文学和政治话语 [J], 杨凯
2.名老中医谈养生之道(41)欲求长生不老,清心寡欲是法宝 [J], 来春茂
3.救主、仁君与长生之源:明清以来民间教派的太阳神 [J], 孔祥涛;;
4.神以守形顺其自然--庄子养生之道刍议 [J], 胡梦琳;罗浩波
5.“笑你生守前盟几变迁”——论《长生殿》中的李隆基 [J], 王长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南怀瑾《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
南怀瑾《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导读:静坐第一;观山水第二;看书画第三;与良朋讲论;教子弟读书。
有道可修,长生不老是有可能的。
个人出世的事功,并非入世利人的事静坐第一;观山水第二;看书画第三;与良朋讲论;教子弟读书。
有道可修,长生不老是有可能的。
个人出世的事功,并非入世利人的事业。
如果一面要求实现人生种种的满足,同时又要长生不老而成神仙,那只有问之虚空,必无结果。
静坐的方法只有一桩静坐。
静坐的姿势,大约有96种之多。
可是所有方法的共通目的,都是在求静。
植物,都是在静态中成长,在动态中凋谢。
人的生命,经常需要与活动对等的便是休息。
睡眠,是人要休息的一种惯性姿态,人生往复不绝的生命动能,也都靠充分的休息而得到日新又新的生机。
是谓静为躁君。
静是培养接近于先天智慧的温床。
人类的知识,都从后天生命的本能,利用聪明,动脑筋而来。
《因是子静坐法》,蒋维乔先生著,本身学静坐的经验谈。
任何中西医药治疗疾病的根本方法,都靠静养,所有中西药物,只有帮助治疗的功效,并无绝对去病的作用。
疾病之所以恢复了健康,得到药物帮助的效果,仅有十之三、四,靠着卧床住院的静养,因此引发本身体能的治疗效果而获生机,却占十之六、七的重要。
除了医学所称的十二经脉以外,另有气脉,便是道家重视的奇经八脉。
奇经八脉,包括了督、任、冲、带、阳维、阴维、阳跷、阴跷(乔足旁)。
现代所谓的生理学,严格地说,只能称为人体解剖学,都以解剖人死之后的身体而得到的证明,并非像中国古代,从活人身上求得证据。
所谓知觉,包括心理思虑想念等等现象。
所谓感觉,包括身体气机觉受等等作用。
但综合起来,两者都是心的动向。
人在静坐中,感觉体内气机发起作用时,最容易犯的错误,便在不知不觉中,会把注意力集中在感觉上面,而且愈来愈强,于是,全部心力就会搅乱气机,构成幻想、联想等狂乱心理。
或认为自己气脉已通便沾沾自喜,或成为走火入魔的病态。
佛门中修习禅定的方法,大多采用七支坐法,简称为跏趺坐,俗名盘足坐法。
二百五十岁道长李青云公布的《长生不老秘诀》
二百五十岁道长李青云公布的《长生不老秘诀》云中凤:人类优秀文化都是在汲取各派所长的基础上发展、壮大起来的,尤其对于长生不老之术,人类修行道中的各个教派均有诸多论述与浩瀚实践,然最重要,也最核心的窍诀则是各派强调的修心,心净则国土净,心平则万事平嘛。
那么怎样修才能达到如此境界呢?道家专门有借假修真的方法,那就是运用六根,借力打力,发乎气血,丹道自成。
那丹道是什么呢?就是生法宫中那个看不见的一团透明之气,而这个气团正是我们所追寻的那个“自性”。
无论是开悟神通,还是长生不老,全部来自于这个秘密。
如果你见到了自性,就等于见到了真正的自己。
而用稳定的自性能量来调节自身经脉与气血的运行,则可达成任何你想要的东西。
下文的修炼方法很不错,有意愿者可以试试。
二百五十岁道长李青云公布的《长生不老秘诀》转自:江南烟雨其總訣曰:閉目冥心坐,握固靜思神。
叩齒三十六,兩手抱昆侖。
左右鳴天鼓,二十四度聞。
微擺撼天柱,赤龍攪水津。
鼓漱三+六,神水滿口勻。
一口分三咽,龍行虎自奔。
閉氣搓手熱,背摩後精門。
盡此一口氣,想火燒臍輪。
左右轆轤轉,兩腳放舒伸。
叉手雙虛托,低頭攀足頻。
以候神水至,再嗽再咽吞。
如此三度畢,神水九次吞。
咽下汩汩響,百脈自調勻。
河車搬運訖,發火遍燒身。
邪魔不敢近,夢寐不能昏。
寒暑不能入,災病不能侵。
子後午前作,造化合乾坤。
連環次第轉,還返是良因。
其贊效歌曰:熱擦塗津美面容,掌推頭擺耳無聾。
高攀兩手全除戰,捶打疼酸總不逢。
摩熱腳心能健步,掣抽是免轉筋功。
拱背治風名虎視,呵呼五臟病都空。
通过修道能达至不病、不老、不死的长秘密!
通过修道能达至不病、不老、不死的长秘密!
老君曰:人能图知天地万物,而不自知生乃返本复命,是大不知也!整本道德经都在阐述,人怎样返本复命,达至不病、不老、不死的长生秘密!
而要达至不病、不老、不死之长生,只要知一!知一而万事毕。
一者,先天一炁也。
怎样得一?先启动自身体内的先天一炁,再虚其身心,内真而外应,收取宇宙的先天一炁。
先天一炁又叫太极之炁,是先天地而生,故谓先天一炁。
而先天一炁是从虚无中来,故能内真而外应地与身体合一!那又怎样启动自身体内的先天一炁?至虚守静,无思无虑即可!
启动了自身的先天一炁(即打开道的大门),也可叫入道。
入道后用先天一炁去修正身体的偏差,也可叫修道。
把身体的偏差修正好,人就不会生病。
再用先天一炁打通全身经脉,身体就不会衰老。
也就是颠倒阴阳或五行,逆施造化的过程!只要五行在人体内不相克,人的身体就会停止趋向衰老!而五行在人体内不相克,只相生,人的身体就会启动返老还童的机制而使身体越活越年轻!再在修道过程中用先天一炁化解身体的阴气,使之逐渐纯阳(阴消阳长),就会使身体逐渐成
为纯阳之体,成为纯阳之体才能够与天合一。
天人合一即道成!人就不会死。
中 国历史上的长生不老追求有哪些例子
中国历史上的长生不老追求有哪些例子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长生不老一直是一个令人着迷且不断被追寻的梦想。
从帝王将相到平民百姓,许多人都渴望打破生命的界限,实现永生。
以下便是一些典型的例子。
秦始皇嬴政,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对长生不老的追求可谓是不遗余力。
他统一六国后,权力达到了巅峰,但对死亡的恐惧也随之而来。
为了求得长生不老之术,秦始皇派遣徐福率领数千童男童女出海寻找仙山和仙人。
徐福一去不返,成为了历史上的一个谜团,但秦始皇对长生的渴望却彰显无疑。
汉武帝刘彻同样热衷于追求长生不老。
他在位期间,国力强盛,但仍无法抵挡长生的诱惑。
他重用方士,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炼制丹药,期望能够延年益寿,长生不死。
然而,最终这些努力都未能让他实现长生的梦想。
唐太宗李世民,这位开创了贞观之治的英明君主,在晚年也陷入了对长生的执念。
他原本对神仙方术持怀疑态度,但随着身体的日渐衰弱,开始寄希望于丹药。
据说他服用了天竺方士炼制的丹药,结果病情加重,不久便离世。
除了帝王,一些道家人物也在追求长生不老的道路上留下了足迹。
比如葛洪,他是东晋时期著名的道教学者、炼丹家。
葛洪在其著作《抱朴子》中详细阐述了炼丹术和长生不老的理论。
他认为通过炼制丹药、修炼气功等方法,可以达到长生不死的境界。
然而,他自己最终也未能逃脱死亡的命运。
还有嘉靖皇帝朱厚熜,他在位期间沉迷于道教,痴迷于长生不老之术。
他不理朝政,终日在宫中炼丹修道,希望能够获得永生。
但这种荒唐的行为不仅没有让他长生,反而使得朝政腐败,国家陷入危机。
在民间,也有不少人对长生不老抱有幻想。
一些江湖术士以售卖所谓的长生不老药为生,欺骗百姓。
而一些普通民众则相信通过修炼气功、食用特殊的食物等方法可以延长寿命。
然而,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无数追求长生不老的人最终都以失败告终。
长生不老终究只是一个美好的幻想。
但这种追求也从侧面反映了人们对生命的珍惜和对未知的探索精神。
如今,我们站在科学的角度来看待长生不老,明白生命有着其自身的规律和限制。
李庆远《长生不老诀》
李庆远《长生不老诀》257岁长寿老人李庆远述养鹤轩主人辑第一章长生大道章长生总诀长生之术,其道有十。
曰打坐,降心,炼性,超界,敬信,断缘,收心,简事,真观,泰定。
能解此十道,始足以延龄。
得此十道之精微,始足与言长生。
却病延年之法,返老还童之机,皆系于是。
打坐之道,形体端庄,合眼瞑目,此假打坐也。
打坐之道者,二六时中,行住坐卧。
心似泰山,不动不摇。
六根不出,七情不入,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
无遇不安,无入不得。
能如此,不必参禅入定,便是肉身仙佛。
降心之法,湛然不动,昏昏默默,不见万物,邈邈冥冥,不分内外,丝毫欲念不生。
此是真定,不必降也。
若心逐境驰,有所感念,寻头觅尾,或静有所见闻,现出无数幻象,则心生败坏,道德有损,不可不降。
至于练性,如理瑶琴。
促则弦断,慢则不应,紧慢得中,则琴调美。
又如铸剑,钢多易折,铁多易锩。
钢铁得中,则剑利矣。
真旨如此。
练真性者,易深体而曲解之也。
界有三界,为欲界,色界,无色界。
私欲浑忘,即超欲界。
尘境浑忘,即超色界。
不着空相,即超无色界。
超此三界,则烦恼不生,邪魔远避。
敬者道之根,主一无适之谓。
信者决然无疑,真实不虚之谓也。
能守敬信,即是圣贤仙佛。
孔子曰:敬而信,以亲信。
可见圣人亦从此下手。
断缘者,断尘缘也。
尘缘不断,最足蔽心。
万般聪明,皆为所蒙。
凡人不能无荣辱得丧之心,则机械之念生,机械之心生。
则万种干时求利事作。
于是乎而纭纭扰扰,尘缘绕人。
心无片刻安,神无片刻定,以致促其寿命。
此大忌也。
古人云:弃事则形不劳,无为则心自安。
勿显徳而露能,勿彰己而抑人。
一切荣辱得丧之情,不系于念。
一切生死老病之事,不蒙于心,则尘缘自断。
古人修长生之道者,莫不如此。
至于收心,则又进一层矣。
心乃一身之主,全神之舍。
静则生慧,动则昧矣。
人情迷于幻境,以为真实,甘受污染,不加洗濯,蒙蔽日深,离道日远。
若能日新又新,绝尘离境,虚灵空洞,不着一物。
心与道合,名曰归根。
归根不离,名曰定睛。
归根定睛之后,其心泰然。
百岁真谛李庆远《长生不老诀》
百岁真谛李庆远《长生不老诀》百岁真谛李庆远《长生不老诀》中国长寿气功养生家李庆远,生于清康熙十八年,死于民国二十四年(1679-1935),享年256岁。
据报道是世界最长寿者。
李庆远原籍云南省,90多岁时到四川省开县定居,一直到去世。
四川省开县籍的刘成勋曾于1925年专程拜访过这位老人,刘的采访回忆文章发表在1986年第六期《气功》杂志上,同时刊登的还有寿星李庆远口述的“长生不老决”约1000多字。
老人去世后,北京的一些报纸曾以“地球上最长寿的人”为题予以报道,但当时却被《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怀疑和否认,后来经多方考证,才得到证实。
《长生不老诀》是李庆远给后人流下一本书,大概是民国时期出版的。
附文如下长生之术其道有十曰打坐,降心,炼性,超界,敬信,断缘,收心,简事,真观,泰定。
能解此十道,始足于言延龄。
得此十道之精微,始足于言长生。
却病延年之法,返老还童之机,皆系于是。
打坐之道行体端庄,合眼瞑目,此假打坐也。
打坐之道者,二六时中,行往坐卧,心似泰山,不动不摇,六根不出,七情不入。
素富贵行于富贵,素贫贱行于贫贱。
无遇不安,无入不得。
能如此,则不必参禅入定,便是肉身仙降心之法湛然不动,昏昏默默,不见万物,杳杳冥冥,不分内外,丝毫欲念不生。
此乃真定,不必降也。
若心逐境驰,有所感念,觅头寻尾,或静有所见闻,现出无数幻象,则心生败坏,道德有损,不可不降。
至于如理摇琴。
慢则不应,促则玄断,。
紧慢得中,则琴调美。
又如铸剑,钢多易折,铁多易锩。
钢铁得中,则剑利矣。
真旨如此。
炼真性者,宜深体而善解之也。
界有三界为欲界、色界、无色界。
私欲浑忘,即超欲界。
尘境荤忘,即超色界。
不着空相,即超无色界。
超此三界,则烦恼不生,邪魔远避。
敬者道之根主一无适之谓。
信者决然无疑、真实不虚之谓也。
能守敬信,即是圣贤仙佛。
孔子曰:敬而信,以亲信。
可见圣人亦从此下手。
断缘者断尘缘也。
尘缘不断,最足蔽心,万般聪明,皆为所蒙。
凡人不能无荣辱得丧之心,则机械之念生。
守一求真体系之修炼健康长寿论
守一求真体系之修炼健康长寿论修炼健康长寿—兼驳“经络决定论”现在功界流行一种思维:修功目的在于求得健康、长寿,而求健康、长寿须得经络通畅,因此,修功的修炼目的亦在于求得经络通。
即经络通就等于健康、长寿,一切的修炼就在于求得经络通而已,其它所谓明性见性、修丹、修胎等皆不足以道也。
吾私下以为此论迂也。
健康长寿者的确是经络通畅,但经络通畅并不能保证能健康长寿。
其实健康长寿只不过科学人体修炼的一个付产品而以。
此“经络决定论”实在不明修炼深义,亦不知人体内秘。
其实经络只是决定人体健康长寿的一个因子,且并不是最重要的,也不是起枢纽作用的。
决定人体健康长寿我私以为有如下五大系统:肌肉系统(物质系统)、经络系统、脏腑系统、数码系统、心元系统;相对于人体修炼层次大概为:体育营养、气功、丹功、阵法、法身训炼(合德合道)等五大层次。
亦即是如果一个人是真正健康长寿者,那么此人当时的状态应是肌肉光润、经络畅通、脏腑气饱满、数码系统正常、心性健康。
相反每一个系统的不健康亦能导致此人身心的不健康。
且此五大系统是具有层次性的,亦即物质系统决定于经络系统;经络系统决定于脏腑系统等等;余下皆然。
因此文论点所涉内容极广,且涉阵法等功修内秘,故只能略述一二,望谅。
肌肉系统属于人体的物质系统,此系统属人体显系统,人体的物质系统明显在一定层次上可以决定人体的健康,亦可在一方面衡量人体的健康。
在很多时候,体育运动以及营养能帮助人们恢复健康;但真正决定人体健康的决不是人体的肌肉系统(物质系统),君不见许多国内外运动健将的身体状况,无论他们的身体肌肉多壮实,都不能保证他们的健康。
在我身边,有人因少年时过份于足球运动而导致白血病,亦有因过份的体育运动导致身体的很不健康。
所以人体的健康不能依靠肌肉系统,人体物质系统虽能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但决不是人体最关键的系统。
经络系统属于人体的隐系统,可以这么说,一个健康的人,绝对是经络通畅,经络不通则病,所谓“通则不痛,痛则不通”也。
今先生为你解开人通过修道能达至不病、不老、不死的
今先生为你解开人通过修道能达至不病、不老、不死的老君曰:人能图知天地万物,而不自知生乃返本复命,是大不知也!整本道德经都在阐述,人怎样返本复命,达至不病、不老、不死的长生秘密而要达至不病、不老、不死之长生,只要知一!知一而万事毕。
一者,先天一炁也。
怎样得一?先启动自身体内的先天一炁,再虚其身心,内真而外应,收取宇宙的先天一炁。
先天一炁又叫太极之炁,是先天地而生,故谓先天一炁。
而先天一炁是从虚无中来,故能内真而外应地与身体合一!那又怎样启动自身体内的先天一炁?至虚守静,无思无虑即可!启动了自身的先天一炁(即打开道的大门),也可叫入道。
入道后用先天一炁去修正身体的偏差,也可叫修道。
把身体的偏差修正好,人就不会生病。
再用先天一炁打通全身经脉,身体就不会衰老。
也就是颠倒阴阳或五行,逆施造化的过程!只要五行在人体内不相克,人的身体就会停止趋向衰老!而五行在人体内不相克,只相生,人的身体就会启动返老还童的机制而使身体越活越年轻!再在修道过程中用先天一炁化解身体的阴气,使之逐渐纯阳(阴消阳长),就会使身体逐渐成为纯阳之体,成为纯阳之体才能够与天合一。
天人合一即道成!人就不会死。
其实,我们人体内有两套系统,一套是血液循环系统,就是维持人体后天生命的正常运作;一套是经脉循环系统,就是以炁循环进行阴消阳长,返回先天本命的炁循环系统。
也就是李时珍说的人体内景隧道,平常闭而不开,惟修道者以真炁方可冲开。
也就是今先生上面所述,待人体启动了自身的先天一炁后,再经过长时间的修功,打通人体奇经八脉和十二经脉乃至全身经脉,然后才可颠倒阴阳或五行,逆施造化。
使身体越活越年轻!其实,人的灵魂就是一点先天一炁,就是道教说的一点清灵之炁,佛祖说的佛相,万物中只有人与生俱有,故人身难得!普通人死时,灵魂会突然从心脏跳出,回归宇宙中的先天一炁,故全阴者谓之鬼;人只修性,不修命,待阴生阳消尸解后,变为真阴者谓之鬼仙;男子16岁,女子14岁时,阴阳参半,其后就阳消阴长,故阴阳参杂者谓之人;人通过修行,启动了自身的先天一炁后,用先天一炁修复身体的偏差,使身体阴阳保持平衡而不生病,但不能逆转造化而继续衰老,故阴阳平秘者谓之人仙;人通过修行,启动了自身的先天一炁后,用先天一炁修复身体的偏差,使身体阴阳保持平衡而不会生病,再经过长时间的修功,打通人体奇经八脉和十二经脉乃至全身经脉,然后再颠倒阴阳或五行,逆施造化,使身体越活越年轻,阴消阳长,但其后以修性为主而达至全阳炁化,而不能以肉身住世,故全阳者谓之神;人通过修行,而达至不病、不老后,再以修身为主而更行功施德,功行圆满而使肉身不坏而长住世间,其精、炁、神都为真阳,故真阳者谓之神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守方答长生不老
(一)
整理者:不与否
长生不老是存在的吗?
是。
长生不老是存在——长生不老是本性,生命先有长生不老,后有生老病死。
生物界普遍法则是长生者不智,短寿者难长。
刚开始发生的生物界,是以长生的生命为主的,但长生的生物之间的竟争激烈,死亡率更高,有寿者与长生的同在,而有寿命的更利于进化,所以在一开始,长生的生物就败了,大部分被吃掉、杀掉,因为寿命的存在,才会更利于进化,最终出现智能生命,但智能生命的发展有一个节点,想更长远发展——走出世界,他们就要有更为久远的生命,“朝闻道夕死”是不利于人类的,是一种自私的行为,现在人类要走出太阳系,没有几百岁的寿命是很难的,如果人类不能在寿命上突破,很难在宇宙空间上有更多的成就。
长生不老的人存在吗?
是的。
长生不老的人是存在的,史书上也多有记载——不要认为古人愚蠢,古人和现代人的智商差别不大,而且那时代可以说那时人流行研究如何骗人,想骗到许多人,其实很难。
如何能长生不老?
这很难,但方法很多,一是传统的方法,最最最难;另一是新兴纯技术,最最难。
(传统的方法是?)
传统的长生不老方法是指修炼,但又不是你们所闻所见中的修炼,所谓“真艺不传六耳,文字皆是虚妄”,没有什么心法、秘籍,也没有什么真经、神功。
每一种修炼的方法都十分繁杂,用现在的话说,写在纸上一辈子都看不完,还没学完,人先死了,如何能长生呢?
其实长生方法的修炼都是师带徒,据说有几十种方法,但我知道的教授法是,有人用的是入梦构造法,有的用神经结法。
这样师带徒的效率很高,但失败率也很高,很多师父中途抛弃徒弟,不是方法层面的原因,而是人性方面原因,很多人收徒考察了几年,但最终在传授过程时,发现徒弟不如自己了解那般,带了十几二十年的徒弟就不要了,这太危险。
传统的方法讲入微知著,不是迷信,是科学,现在科学也发现了细胞的存在,DNA、蛋白质等物质,尤其是激素等可由内而外作用于细胞的微量人体分泌物,端粒体对细胞的分裂次数的影响,这很接近修炼的基础理论了,有些老师会让自己考察的徒弟去学生物化学,据说这对于以后的传授很有帮助。
再比如说个人自修时,是不打坐的,而是类似于五心朝天地平躺;打坐是师带徒时,在野外没有椅凳才偶尔用的姿式。
传统方法科学吗?
传统方法也是科学,但难以证明,难以证明并不代表不科学,
当然也不代表科学,就像上帝——不能证明,但也不存在;但是我去年过吃西瓜——这也不能证明,但不能说这不科学吧。
“什么是新技术?”
新兴的技术有很多,至少我所知道的还不成熟,但只能幻想一下,不过有些技术快接进成熟了,比如人造器官,但像“依次替代”理论好像在技术界还没有使用,人工胚胎好像也被禁了,这“禁止”其实是一种反社会的行为,但被某些人用伦理借口来阻挡人类的进步,转基因技术也成了过街老鼠。
脑细胞外培养与注射技术、共生基因子技术也是实现长生不老的方法,但现在科学界尤其是生物科学方面的学术造假太严重了(比如韩国的某知名教授在论文中对数据多次造假),而且由于出成果的难度大,人才也流失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