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九年级历史上《第一次工业革命》精品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第20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一次工业革命》这一课主要介绍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生、特点、重要发明和影响。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图表和文字,生动地展现了工业革命的历史进程,使学生能够了解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历史事件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但针对工业革命这一复杂的历史事件,学生可能对其影响和意义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去思考和分析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生、特点、重要发明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生、特点、重要发明和影响。
2.难点: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图表、文字等资料,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
2.电脑、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3.相关的历史图片、图表、视频等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工业革命?它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何影响?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介绍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生、特点、重要发明和影响。
让学生了解工业革命的历史背景、过程和结果。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巩固(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教材,总结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重要发明。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部编人教版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介绍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生、发展和影响。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工业革命的背景、主要发明和创新、以及工业革命对世界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应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基本情况,认识到它对人类历史的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工业革命这一历史事件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工业革命的深层次影响和内涵的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背景、主要发明和创新,以及工业革命对世界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工业革命对人类历史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背景、主要发明和创新,以及工业革命对世界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2.教学难点: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世界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工业革命的历史背景和氛围。
2.问题驱动法:提出引导性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资源:准备相关的历史图片、视频和文献资料。
2.教学工具:多媒体投影仪、白板、教学PPT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回顾历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教学PPT,呈现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背景、主要发明和创新。
让学生了解工业革命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世界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介绍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生、发展和影响。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英国工业革命的起源、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纺织业的变革、铁路交通的发展等。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可以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大影响。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工业革命这一历史事件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工业革命的细节和影响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细节出发,深入探讨工业革命的影响,并将其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起源、发展和主要成就,掌握相关的历史事实和数据。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大影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起源、发展和主要成就。
2.难点: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进行系统的讲解和阐述。
2.自主学习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基本知识。
3.合作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和启示。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和教案:准备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的教材和相关教案。
2.多媒体教学设备:准备电脑、投影仪等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
3.参考资料:准备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关的参考书籍和资料,以便于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讲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回顾和复习已学过的历史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5分钟)教师按照教材的顺序,依次介绍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起源、发展和主要成就,如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纺织业的变革、铁路交通的发展等。
历史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同步教学设计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
历史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同步教学设计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一. 教材分析本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是历史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
教材通过介绍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生、发展以及对世界的影响,使学生了解近代化的进程和人类社会的发展。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工业革命的背景、主要发明和发明人、工业革命的影响等方面。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世界古代和近代的历史背景,对于科技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了解可能较为片面,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全面了解工业革命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背景、主要发明和发明人,掌握工业革命对世界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工业革命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里程碑,理解科技发展对人类社会的推动作用。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背景、主要发明和发明人,工业革命对世界的影响。
2.教学难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原因和影响,学生对史料的分析能力。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工业革命的背景、主要发明和发明人。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工业革命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史料分析:运用历史史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工业革命的历史背景和影响。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历史部编版九年级上册。
2.教案:详细的教学设计文档。
3.史料: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关的历史史料。
4.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运用多媒体展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工业革命会发生?它的发生有什么必然性?2.呈现(15分钟)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背景、主要发明和发明人。
教师运用多媒体呈现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和发明人,引导学生了解工业革命的发展。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工业革命的影响,教师巡回指导。
公开课教案(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
公开课教案课题: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课标】通过珍妮机、蒸汽机、铁路和现代工厂制度的出现,初步理解工业时代来临的历史意义。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生知道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瓦特改良蒸汽机,史蒂芬森发明“旅行者号”机车的基本史实;理解工业革命最先从英国开始,后扩展到欧洲、北美的基本线索。
(2)通过引导学生读图、阅读,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理解工业革命过程中各个环节相互促进的连带关系,培养学生比较、判断推理能力和初步使用唯物主义历史观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的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唯物史观等方面。
(3)通过本课学习,启发学生认识:伟大的发明创造来源于亲身实验、刻苦钻研、虚心学习、大胆探索和不懈努力,加强对学生进行情感毅力教育,培养学生从历史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使得国力增强必须大力发展科学技术,进而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过程与方法】通过设置“超级智囊团”的环节,让学生身临其境的体会工业革命的发明。
通过阅读历史材料、提取有效的历史信息,了解现代工厂的状况,初步理解工业革命的影响。
【学情分析】经过七、八年级的历史学习,九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历史学科素养,对学科知识、学习方法都有一定的了解;教学要求学生能够辩证地看待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的趋势、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感悟人类文化的多元性和发展的不均衡性;从能力上来说,要能对同类的历史事物进行初步的比较、概括和综合,能够初步运用材料对历史进行分析、论证,培养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重难点】重点:瓦特改进蒸汽机难点:工业革命及其影响【教学过程】一、导入新知,解读课标复习导入二、师生互动,理解新知(一)荣光面前溯荣光——英国工业革命的条件、原因回顾旧知,归纳总结。
培养学一归纳的能力,知道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是工业革命的前提。
(二)名词解释:工业革命无限荣光的时代——工业革命的发明1、自主学习,完成工业革命成果的表格2、以“超级智囊”的身份解决英国工场主约翰的烦恼,巩固对工业革命发明的学习,加强对瓦特改进蒸汽机的认识,体会瓦特等发明家所体现的“工匠精神”。
第一次工业革命教案
第一次工业革命教案教案: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目标:1. 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展过程和影响;2. 掌握第一次工业革命带来的技术和生产方式的变革;3. 认识第一次工业革命对社会、经济和政治的重要影响。
教学准备:1. PPT或教材上关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相关内容;2. 学生笔记本;3. 展示工业革命时期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呈现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讨论:你们在图中或视频中看到了什么?这是什么时期的场景?2.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了解这些场景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提出了一些问题:第一次工业革命对社会经济产生了哪些影响?为什么第一次工业革命如此重要?二、知识讲解与整理(20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起因和背景,解释工业革命的概念。
2. 通过PPT或教材,讲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展过程:如英国先于其他国家进行工业革命、蒸汽引擎和纺织工业的革命性改变等。
3. 整理学生的笔记,让学生思考并回答: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核心是什么?它带来了哪些重大的技术和生产方式的变革?三、影响评价(15分钟)1. 教师提供第一次工业革命对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影响的相关内容,让学生进行阅读和思考。
2. 学生分组讨论并总结第一次工业革命对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影响,然后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
3. 教师指导学生评价第一次工业革命对现代社会的长期影响。
引导学生思考:第一次工业革命为什么能够使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强国?四、小结与提问(5分钟)1. 教师进行一次知识小结,并核对学生的学习情况。
2. 学生之间提问回答,巩固所学知识。
五、作业布置与反馈(5分钟)1.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文章,描述第一次工业革命对社会、经济和政治的重要影响。
2. 收集学生作业,进行评讲,并在下节课进行解析和讨论。
3. 进行课后反馈,让学生总结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困难。
教学反思:通过该教案,学生可以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展过程和影响,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对现代社会的重要性。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是本学期的重点内容。
本课主要介绍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生、主要发明及影响。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工业革命对社会、经济、科技、环境等方面产生的深远影响,从而更好地理解现代社会的形成和发展。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工业革命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深度和广度上,还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进行拓展。
此外,学生对于科技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系还需进一步引导和探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生、主要发明及影响,认识科技发展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生原因及影响。
2.主要发明及其对社会、经济、科技、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工业革命的发生和发展。
2.案例分析法:以具体发明为例,分析工业革命对社会各方面的影响。
3.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科技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系。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工业革命的历史图片、资料和发明成果。
2.视频:准备相关历史视频资料,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工业革命。
3.课前作业:布置课前作业,让学生预习课文内容,了解工业革命的基本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5分钟)详细讲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生原因、主要发明及影响,让学生了解科技发展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
3.操练(10分钟)以具体发明为例,分析工业革命对社会各方面的影响。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思考科技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系。
4.巩固(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总结本课所学内容。
九年级历史部编版上册 《7.20 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 教案(1)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课程标准解读】内容标准:通过珍妮机、蒸汽机、铁路和现代工厂制度等,初步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历史意义。
内容要点:珍妮机、蒸汽机、铁路和现代工厂制度、工业化时代。
解读: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政治前提,圈地运动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海外殖民和奴隶贸易积累了大量的原始资本,发达的工场手工业提供了技术条件,这些因素使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成为可能。
而促使工业革命产生的直接因素还是社会的需求。
18世纪60年代,一系列机器发明首先出现在棉纺织业,新的棉纺机产生对新的动力的要求。
瓦特改进蒸汽机后,以蒸汽为动力的机器应运而生,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使工业革命得以更快地向纵深发展,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斯蒂芬森设计的蒸汽机车的成功运行,标志着铁路时代的到来,密切了生产和市场之间的联系,工业革命扩展到交通运输业。
工业革命促使社会生产力迅速提高,同时也造成了环境污染等问题。
【教材内容分析】本课包括三部分内容:纺织技术的革新、蒸汽机和工厂制度的确立、火车与铁路。
主要阐述了工业革命产生、发展的过程。
技术的革新提高了生产效率,促进了生产发展;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推动工业革命向纵深发展,也带动了现代工厂制度的确立;火车与铁路的出现,把工业革命扩展到交通运输领域。
纺织技术、动力技术、交通运输技术的革新,使社会面貌出现天翻地覆的变化,人类文明进入工业文明时期。
【学情分析】1、本课内容目标达成的对象是九年级学生,有七八年级的学习基础,对历史事物的认知有自己独特的角度和观点。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表扬肯定学生上进的表现,尤其是学困生,有意识地进行正面引导和疏通。
2、由于学生对世界历史不熟悉,上课时注意力容易分散,影响教学效果。
老师通过展示史料,图片,中外历史的联系等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了解瓦特改进蒸汽机、火车与铁路时代到来、现代工厂制度诞生的基本史实,认识历史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教案一、教材分析本章教材内容为第一次工业革命,通过对工业革命产生的背景和影响进行讲解,让学生了解到世界现代工业文明的起源和发展过程,并让学生思考工业革命给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带来的影响,同时也激励学生要学会利用科技创造出更多有益的发明。
本课时,通过对教材内容进行阅读、讨论、写作等活动,让学生全面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背景、特点、影响,进而拓展学生的思路,探索数码科技等当代新兴产业的发展,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二、教学目标1.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起因和发展过程;2.学习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3.学会利用科技创造有益的发明;4.开阔视野,拓展思路,探讨当代新兴产业的发展。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设计1.引入(时间:5分钟)通过对问题的提出,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引入本课教学内容。
(问题1)你知道工业革命是什么吗?(问题2)在工业革命之前,人们的生产方式是什么?2.阅读(时间:15分钟)学生阅读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教材,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起因和发展过程。
3.讲解与讨论(时间:30分钟)(步骤1)讲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让学生对其有更深入的了解。
(步骤2)带领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各自对工业革命的理解和看法,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并指导学生整理讨论内容。
4.写作(时间:25分钟)(步骤1)就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学生进行个人写作,重点撰写有关工业革命对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影响。
(步骤2)展示学生的写作成果,让学生互相交流和学习。
5.拓展思路(时间:15分钟)通过分组进行讨论,探讨当代新兴产业的发展,例如智能制造、云计算、物联网等,让学生对技术的变革和行业的转型有更深刻的认识。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起因和发展过程,学习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思路的讨论,让学生探索当代新兴产业的发展。
部编人教版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精品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20课《第一次工业》精品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第一次工业》是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20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第一次工业的发生、特点、主要发明和影响。
教材通过丰富的插图、资料和文字,生动地展现了工业的历史进程,使学生能够了解和认识这一历史事件。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等基本信息有所了解。
但针对工业这一复杂的历史事件,学生可能对其影响和意义认识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分析问题,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第一次工业的发生、特点、主要发明和影响,认识工业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到工业不仅是一场技术变革,更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第一次工业的发生、特点、主要发明和影响。
2.难点:第一次工业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资料、图片等,生动形象地展示第一次工业的历史场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英国工业时期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工业的发生原因。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第一次工业的特点、主要发明和影响。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工业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分享各自的研究成果。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点评和讲解,重点阐述第一次工业的历史意义。
5.案例分析:分析工业中的典型案例,如蒸汽机、纺织机等,让学生了解这些发明如何改变了人类生活。
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第一次工业的历史地位。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历史 第20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教案(教学设计)
第七单元工业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知识与能力工业革命发生的背景、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瓦特与蒸汽机、蒸汽机发明的作用、交通技术的革新——火车的发明过程与方法正确理解工业革命过程中各个环节相互促进的连带关系和工业革命的影响。
情感、意志和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说出工业革命在英国发生的前提条件,能用语言准确表达工业革命对我们的启示,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
珍妮机、瓦特发明蒸汽机、火车的发明。
工业革命的背景及其影响。
观看视频《英国工业博览会》、图片介绍《英国工业博览会》。
视频中维多利亚女皇特别激动,她用了什么词语来形容自己的心情呢?大部分学生回答:“荣光!荣光!无尽的荣光!”教师讲解:是的!特别的引以为傲,全世界第一场世界博览会,在英国首都伦敦的海德公园举行,主要内容是世界文化与工业科技,借此英国展现了工业革命后,英国技冠群雄、傲视全球的辉煌成果,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恩格斯这样评价工业革命:“当革命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的但威力并不因此减弱的变革。
”工业革命为什么最早发生在英国?有哪些发明?对英国本国、世界产生哪些影响、启示?本课将学习这些内容。
一、不失时机——英国开启工业革命小组合作探究一:工业革命为何首先从英国开始?假设我们现在穿越到18世纪中后期的英国,情景一:查理是一个英国人,他和我们合作想要开办一个手工工场,需要考虑或准备哪些条件?学生回答,根据回答归纳出:劳动力,市场,技术,资金,这四样是必要要素。
英国具备有上述几要素吗?学生小组讨论,小组代表回答讨论的结果。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归纳1、雄厚的资本:殖民掠夺+三角贸易;2、丰富的资源和原料:本国+殖民地;3、广大的市场:海外殖民地。
除了上述要素外,还有圈地运动使英国拥有充足的劳动力;工匠经验的积累为英国提供了丰富的技术人才、经验。
教师小结:必要条件:资本、劳动力、原料、市场。
2024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教学九年级电子教案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0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设计说明本课是部编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一课,讲述的是18世纪60年代,英国首先发生工业革命,涌现出一系列新发明和新技术,并于19世纪中期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从18世纪后期起,其他西方国家先后进行工业革命,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本课用三个子目,讲述了工业革命发生、发展的过程及影响。
纺织技术的革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改良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推动工业革命向纵深发展,促使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火车与铁路的出现,使工业革命拓展到交通领域,密切了生产和市场之间的联系。
从18世纪后期起,工业革命逐渐从英国向欧洲大陆和北美传播。
后来,工业革命又扩展到世界其他地区,人类进入工业文明时期。
工业革命不仅是一次技术革命,也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推动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中心的世界市场不断扩大。
学习目标1.了解瓦特改进蒸汽机、火车与铁路时代到来、现代工厂制度确立的基本史实,认识历史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
2.通过阅读历史材料,提取有效信息,了解现代工厂的状况,初步理解现代工厂制度的概念;联系现实,理解技术革新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3.感受技术革新在社会进步中所起的作用;新的发明创造来源于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的需要,细心观察、勤于思考是发现并解决问题的基本素质。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瓦特改进蒸汽机。
教学难点:现代工厂制度的确立。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等。
资源与工具(一)资源影视作品:《大国崛起》(纪录片)。
(二)工具1.数字资源包、学习成果上传和互动平台。
2.图书馆资源、网络搜索工具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教学情境恩格斯说:“当革命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的但威力并不因此减弱的变革。
”这场“变革”指的是什么?二、预习检查1.第一次工业革命率先开始于哪个国家?2.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起止时间。
三、学习任务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背景教师讲述:工业革命又称“产业革命”,主要是指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转变的过程,它实现了从传统农业社会转向现代工业社会的重要变革。
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上册《第20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优秀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上册《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上册《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是本册教材的重要内容。
本课主要讲述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生、发展及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教材通过详实的内容,生动地展现了这一历史事件,使学生能够了解和认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工业革命这一历史事件,他们可能已经有所了解。
但学生对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深层次原因、过程及其影响可能还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去分析问题,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生、发展及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于人类社会的巨大影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生、发展及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2.教学难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原因、特点及其与后续工业革命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通过教材、资料等自主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2.合作探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工业革命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工业革命的过程及其影响。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上册。
2.资料: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关的文章、图片、视频等。
3.教学设施: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在什么时候?2.呈现(10分钟)引导学生通过教材、资料等自主学习,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生、发展及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原因、特点及其与后续工业革命的关系。
(部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20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优质课教学设计_1
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知道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瓦特改良蒸汽机,火车发明的基本史实。
通过对工业革命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和全面客观评价历史的能力。
通过自学和小组学习,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并能大胆讲出自己的感受。
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判断、联系、推理的方法分析历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瓦特改良蒸汽机的史实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伟大的发明创造来源于亲身实验、刻苦钻研、虚心学习、大胆探索和不懈努力,加强对学生进行情感毅力教育,同时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使国力增强必须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及其影响。
难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三、教学法指导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展示:大国崛起英国工业革命的相关片段,与同一时期的中国进行对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本课的学习。
[讲授新课]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背景1、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含义展示工业革命前后工场手工业生产的一个变化图片,同时阅读课本,根据提示,同学们总结出工业革命的初步含义。
2、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原因创设情景在1765年英国开办工厂手工业要需要具备哪些条件?然后接着提问在18世纪60年代英国是否具备了以上的条件?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进行总结。
(1)政治上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政局稳定(2)经济上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海外市场扩大,生产供不应求。
二、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经过1、创设情景:一天,汤姆又接到一个前所未有的大订单,要在一个月内生产3万匹棉布,但是汤姆的工场每月只能产700匹棉布,如何才能按时完成数十倍的订单呢?学生回答:进行技术革新,总结出最新的技术革新有哈格里夫斯发明的珍妮机。
2、创设情景:眼看订单就要完成了,可是连日干旱,使得作为动力的水源明显不足,水力纺纱机和水力织布机都无法正常的运转,这可怎么办?学生回答:进行动力改革,瓦特改进蒸汽机等3、创设情景:由于采用了蒸汽动力,汤姆的工厂一年四季都能进行有序生产,很快库房里积压的产品越来越多,如何才能将产品更快的运销到世界各地呢?学生回答:进行交通工具的革新,斯蒂芬森发明火车,三、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1、创设情景:如果你是19世纪中期英国开办工厂的企业家、工厂的工人、中国清朝的官员你是否支持工业革命为什么(提示:根据本课所学内容、课本95页材料研读和相关史事,以及所学闭关锁国、清朝君主专制、鸦片战争的内容进行思考)根据展示和老师的提示,学生进行思考,总结学生的回答。
九年级历史部编版上册 《7.20 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 教案
通过完成合作探究二:工业革命中有哪些创新成果?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主要发明有哪些。
(四)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从英国开始呢?进入本课第一篇:《创新源于需要》:
通过完成合作探究一: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原因有哪些,从制度保证、资本、劳动力、市场、原料、技术等方面来分析。
1.通过材料一:17世纪,英国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处,1688年通过光荣革命保住了革命的成果,1689年,通过《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政
1.出示材料提出问题:工业革命对近代中国产生了哪些的影响?
出示材料归纳总结:工业革命后,西方列强加紧侵略中国,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给人们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中国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客观上传播了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中国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工厂以机器生产为基础,工场以手工劳动为基础。工业革命正是以“工厂”取代“工场”,以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的过程。
(3)工厂制的特点是:
教学过程
机械动力替代了人工劳动,生产效率大大提高;形成规模化生产,生产、销售实行专业化分工,市场范围迅速扩大;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管理系统,按产品或工艺分成了生产车间、工段和班组,出现了职能化组织结构。
二、讲授新课:
(一)出示本课教学目标:
(二)出示本课的知识体系:
(三)出示两张图片对比,简单分析工业革命就是由手工劳动向大机器生产转变,由手工工场向工厂转变,解释“工业革命”的概念:工业革命,又叫产业革命。是资本主义由工场手工业阶段过渡到大机器生产阶段的一个飞跃。它是生产领域的一次大变革,又是社会关系方面的一场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精品教案
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课标要求瓦特改进蒸汽机;火车与铁路时代的来临;现代工厂制度的诞生。
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课本,知道凯伊发明飞梭、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机、瓦特改良蒸汽机、斯蒂芬森设计蒸汽机车等工业革命进程中的重要史实以及现代工厂制度的诞生。
2.通过研读相关史料,初步理解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并引起了深刻的社会变革。
3.通过学习工业革命进程中的重要事件,感受科技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瓦特改进蒸汽机;火车与铁路时代的来临;现代工厂制度的诞生。
2.教学难点初步理解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并引起了深刻的社会变革。
随堂练习1. 列表法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
下表数据变化表明工业革命( A )A. 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B. 加速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C. 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D. 建立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2. 马克思说:“它消耗煤和水而自行产生动力,它的能力完全受人控制这种原动机是在城市使用的,不像水车那样是在农村使用的它的应用是普遍的,在地址选择上不太受地点条件的限制。
”这种原动机的改进者是( D )A. 哈格里夫斯B. 凯伊C. 斯蒂芬森D. 瓦特3. “伴随着英国成长的历史,我们看到:17世纪资产阶级政体的建立令它引领潮流;18世纪经济的突飞猛进让它独占鳌头”材料中“引领潮流”和“独占鳌头”分别指的是( A )A. 确立君主立宪制和成为世界工厂B. 确立君主立宪制和成为殖民帝国C. 确立民主共和制和成为世界工厂D. 确立民主共和制和成为殖民帝国4. 19世纪初的英国,报时自鸣钟(闹钟)从富贵人家的装饰品变成普通家庭的日常生活用品。
出现这一变化的最重要原因应该是( B )A.英国市民生活变得富有B.工厂制的广泛推行C.制造钟表的成本更低D.市民生活观念的变化课堂小结布置作业工业革命中火车的出现,大大便利了人们的出行,缩短了时空距离。
但是,工业革命的影响远不止于此,请查阅资料,从衣食住行、妇女工作权利、儿童义务教育、环境等不同方面探讨工业革命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部编人教版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精品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精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20课的内容。
本课主要讲述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生、主要发明及影响。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工业革命这一历史事件,他们可能已有所了解。
但针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详细内容,学生可能还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生背景、过程、主要发明及影响,使学生能够全面地认识这一历史事件。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生背景、过程、主要发明及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生背景、过程、主要发明及影响。
2.教学难点: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为学生营造生动的历史情境。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提高学生的历史知识水平。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包含图片、视频、动画等元素的课件。
2.教材:准备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教材。
3.参考资料:收集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关的资料,以备学生课后拓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在哪个国家?2.呈现(15分钟)采用PPT课件,详细介绍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生背景、过程、主要发明及影响。
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以下几点:a.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起止时间;b.主要发明及发明人,如瓦特改良的蒸汽机、史蒂芬孙的火车等;c.工业革命对社会、经济、科技等方面产生的影响。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第一篇: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工业革命发生的背景,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 瓦特与蒸汽机,蒸汽机发明的作用,交通技术的革新:火车的发明过程与方法:正确理解工业革命过程中各个环节相互促进的连带关系和工业革命的影响。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说出工业革命在英国发生的前提条件,能用语言准确表达工业革命对我们的启示,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珍妮机,万特发明蒸汽机,火车的发明难点:工业革命的背景及其影响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合作、多媒体教学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恩格斯说:“当革命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的但威力并不因此减弱的变革。
” 这场“变革”指的是什么?本课将学习这些内容(二)讲授新课一、纺织技术的革新1、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也叫产业革命,是资本主义时期由工场手工业向大机器生产的一次飞跃。
主要是以机器取代人力,它既是生产领域里的一场大变革,又是社会关系方面的一场革命,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
2、背景:政治原因:17世纪末,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以后,政局稳定,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随着国内外市场的不断扩大,于是工业革命兴起。
直接原因:(经济原因)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国内外对棉纺织品需求迅速增长,工场手工业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必须在技术上突破。
3、过程:①最早的国家——英国;②最早的部门——棉纺织业。
1733年,凯伊发明了飞梭,提高了织布速度。
“飞梭”的发明使英国出现了“棉纱荒”。
约翰 凯伊(机械师)“飞梭”的发明使英国出现了“棉纱荒”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纺纱机,将它命名为“珍妮机”。
珍妮机哈格里夫斯珍妮机一次可以纺出多根纱线,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珍妮机的发明引发了生产领域的一系列发明,出现了更多更先进的纺织机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单元工业革命和工人运动的兴起
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概况及成就;掌握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历史背知识与能力
景及意义;理解“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句话
通过阅读历史材料,提取有效信息,了解现代工厂的状况,初步理解现过程与方法
代工厂制度的概念
情感态度
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
与价值观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工业革命中的重要发明
教学难点:工业革命的背景及影响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前面学过的内容。
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由于资本主义萌芽在欧洲出现,以及人们对东方遍地黄金的渴求,西班牙和葡萄牙两国首先开始海上探险活动,开辟了新航路,在这之后欧洲的其他国家如荷兰、英国和法国加入了这一探险行列,纷纷踏上了海外探险的道路,这一过程被称为“地理大发现”,使得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
而随着世界市场雏形的逐步发展,进行海洋探险的国家对新发现的大陆和其他大陆进行了殖民扩张,其中英国最为显著。
它先是抢了西班牙海上霸主的位置,之后又积极进行殖民扩张,17世纪中期到18世纪中期先后在与荷兰、法国的战争中取得胜利,最终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并自诩为“日不落”帝国。
虽然是世界霸主,但英国人仍然没有满足发展的欲望,因此就有了后来的工业革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工业革命发生的原因
1.工业革命概念:
工业革命是一场以机器大工业取代手工劳动的生产力革命,以及由此发生的一系列
社会变革。
它首先是生产力内部的革命,是生产力飞速发展的强大推动力,它同时也引发了社会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深刻变化。
2.工业革命发生的原因:
①政治前提: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②直接原因:工场手工业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
目标导学二:工业革命的进程
1.阅读教材,简述工业革命的进程:
①最早的国家——英国。
②最早的部门——棉纺织业。
1733年,凯伊发明了飞梭,提高了织布速度。
“飞梭”的发明使英国出现了“棉纱荒”。
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纺纱机,将它命名为“珍妮机”。
珍妮机一次可以纺出多根纱线,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珍妮机的发明引发了生产领域的一系列发明,出现了更多更先进的纺织机器。
③瓦特改进蒸汽机。
④进入19世纪,传统的手工工场逐渐被大工厂所替代,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
2.材料展示:
1819年,在瓦特的讣告中,对改良蒸汽机这样评价:“它武装了人类,使虚弱无力的双手变得力大无穷,健全了人类的大脑以处理一切难题。
它为机械动力在未来创造奇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将有助并报偿后代的劳动。
”
想一想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有什么影响?
提示: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是生产领域的一次意义重大的飞跃,它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使工业革命得以更快地向纵深方向发展。
它解决了工厂对水力能源的依赖问题。
3.交通工具的革新:
1825年,斯蒂芬森设计蒸汽机车;到1851年时,英国建成了总长约1万千米的铁路网。
铁路时代的到来为社会提供了更快捷、廉价、便利的交通,使生产和市场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密切。
目标导学三:工业革命的影响
1.材料展示:
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进文明中来了。
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抵抗的仇外心理的重炮。
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他们不想灭亡的话
——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结合材料和图片,分析工业革命的影响。
提示:①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
③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世界局面形成。
1840年,英国侵略者向古老封建的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由独立的封建国家逐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中华民族开始了一百多年屈辱、苦难、探索、斗争的历程。
2.教师提问:工业革命给我们的启迪是什么?
提示:①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要使国家繁荣富强,我们必须大力发展科技,我们要坚持“科技兴国”战略;②我们要学习科学家们勇于创新、探求科学奥秘的精神。
三、课堂总结
18世纪下半期开始于英国的工业革命,是近代以来的第一次世界性技术革命。
这次技术革命以蒸汽机的广泛运用为标志,人类从此进入“蒸汽时代”。
它表现在以机器代替人力,以大规模的工厂生产代替工场手工生产,即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方面均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它使人类历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
3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