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前必看专题:地理规律和原理

合集下载

高考地理学的十四大原理高分地理必知

高考地理学的十四大原理高分地理必知

高考地理学的十四大原理高分地理必知从地理学的研究中精炼出这十四大原理,为地理学的教学和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框架。

这些原理涵盖了区位选择、地表差异性、人地关系等多个方面,对于理解地理学的基本问题和分析地理现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以下是举例理解地理学十四大原理。

一、区位选择与放弃比如一家企业在选择厂址时,面临多个地点的选择。

若选择在交通便利但地价较高的沿海地区,就意味着放弃了地价较低但交通相对不便的内陆地区。

企业在做决策时,会综合考虑运输成本、劳动力成本、市场接近度等因素。

最终选择的厂址是在权衡各种利弊后做出的决策,放弃了其他可能的区位所带来的某些优势。

二、区位选择是一种空间优化以一个大型购物中心的选址为例。

它不仅要考虑所在地的人流量、交通便捷程度,还会考虑周边居民区的分布、竞争对手的位置等。

如果选择在城市中心,虽然人流量大,但租金高且竞争激烈;如果选择在郊区,虽然租金低,但可能面临人流量不足的问题。

通过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选择一个既能吸引足够顾客,又能控制成本的地点,就是一种空间优化。

三、差异性的度量和解释受到尺度和规模的影响在小尺度上,比如观察一个小花园,可能会发现不同位置的土壤湿度、光照强度略有不同,从而导致某些花卉的生长状况存在微观差异。

而在大尺度上,比如对比不同的气候带,热带地区和寒带地区在气温、降水、植被类型等方面存在巨大的宏观差异。

四、热力差异是地表差异的基础由于赤道地区接收到的太阳辐射多,热力充足,形成热带气候,常年高温多雨,生长着茂密的热带雨林。

而两极地区接收到的太阳辐射少,气候寒冷,形成寒带气候,植被以苔原和冰原为主。

五、外驱动力对地理环境的形成与演变具有重要影响大气环流把海洋上的水汽输送到陆地,形成降水。

例如,季风气候区在夏季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影响,降水丰富;冬季受来自内陆的干燥气流影响,降水较少。

水循环塑造了地表形态,河流的侵蚀作用形成峡谷,堆积作用形成冲积平原。

六、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是形成地表特性的一种基本自然过程在山区,岩石经过长期的风化作用变得破碎。

高中地理必掌握的地理规律

高中地理必掌握的地理规律

高中地理必掌握的地理规律1.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与季节变化规律(1)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①春分日与秋分日,太阳辐射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原因: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②夏至日,太阳辐射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原因: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③冬至日,太阳辐射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原因: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2)太阳辐射的季节变化①赤道两侧的低纬度地区,太阳辐射强,季节变化小。

原因:正午太阳高度大,且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变化小。

②中纬度地区,当地夏季太阳辐射强,当地冬季太阳辐射弱。

原因: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大,昼夜长短变化较大。

③高纬度地区,太阳辐射少。

原因:昼夜长短变化最大,正午太阳高度小。

2.地球公转速度变化规律(1)规律:日地连线单位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因此,距离太阳越近,公转速度越快。

(2)公转速度变化图示:(3)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时,受到太阳垂直照射的点(即太阳直射点)是变化的。

4.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1)正午太阳髙度的纬度变化正午太阳高度是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

同一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相等。

同一天,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最大(90°)。

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所在的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变化(2)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同一纬度,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随季节变化。

当太阳直射点在某地时,该地正午太阳高度就最大。

当太阳直射点向某地靠近时,该地正午太阳高度就增大;反之则减小。

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变化5.昼夜长短的时空变化规律(1)季节变化规律图示(以北半球为例)(2)纬度分布规律①赤道处始终昼夜平分,春分日、秋分日全球各地昼夜平分。

②同一纬线上各点昼夜长短相同;南、北半球同纬度地区昼夜长短“对称”分布,即北半球某地的昼长与南半球相同玮度的夜长相等。

97个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归纳

97个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归纳

97个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地图专题1、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2、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

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经线都是交于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5、东西经的判断:沿著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6、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7、东西半球的划分:20°W往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往西至160°E为西半球。

8、东西方向的判断:劣弧定律(例如东经80°在东经1°的东面,在西经170°的西面)9、比例尺大小与图示范围:相同图幅,比例尺愈大,表示的范围愈小;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大。

10、地图上方向的确定:一般情况,“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1、等值线的疏密:同一幅图中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压线越密,风力越大;等温线越密,温差越大12、等高线的凸向与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谷,向低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脊。

13、等高线的凸向与河流:等高线凸出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

14、等温线的凸向与洋流:等温线凸出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

第二单元地球运动专题1、天体的类别:星云、恒星、流星、彗星、行星、卫星、星际空间的气体、尘埃等。

2、天体系统的层次:总星系——银河系(银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3、大行星按特徵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

4、月球:(1)月球的正面永远都是向著地球,也有昼夜更替;(2)无大气,故月球表面昼夜的温差大,陨石坑多,无声音、无风;(3)月球表面有山脉、平原(即月海)、火山。

5、地球生命存在的原因: 稳定的光照条件、安全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和温度、液态水。

高考地理应考基本原理和规律归纳

高考地理应考基本原理和规律归纳

41.酸雨的成因及危害酸雨的形成主要是由于燃烧矿物燃料,不断排放二氧化硫和氧化氮等酸性气体所致。

影响鱼类生长,危害森林和农作物生长,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并危及人体健康。

42.海水温度的水平分布由低纬海区向高纬海区递减。

43.海水温度的垂直分布海水温度随深度增加而递减,1000m以下变化很小。

44.海水盐度的分布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高、低纬海区递减。

45.大潮与小潮新月、满月时出现大潮;上弦月、下弦月时出现小潮。

46.表层洋流的分布①南北半球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顺南逆);②北半球以副极地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逆时针)。

③南极大陆外围的西风漂流;④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夏顺冬逆)。

47.海洋渔业资源的分布主要集中在温带沿海大陆架海域。

48.海洋环境问题的形成①海洋污染(工业废弃物、核电站冷却水、农业废水和石油渗漏等);②海洋生态破坏(工程建设、渔业生产及自然环境的变化等)。

49.海洋权益《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沿海国家除拥有12海里领海权外,其管辖的海域面积可外延至200海里,作为该国的专属经济区,享有勘探、开发、利用、保护、管理海床上覆水城及底土自然资源的主权。

50.地壳物质循环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又到新岩浆的产生,这一运动变化过程,构成了地壳物质循环。

51.地质作用①定义:引起地壳及其表面形态不断发生变化的作用。

②分类:按其能量来源,可分为内力作用(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等,使地表隆起或凹陷,形成高山或盆地)和外力作用(表现为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作用,把盆地填平)。

52.板块构造学说全球岩石圈共分为六大板块。

一般说来,板块内部,地壳较稳定;两个板块交界处,地壳较活跃,火山和地震也多集中分布在这一地带。

板块张裂处,常形成裂谷或海洋,板块相撞挤压处,常形成山脉。

53.地质构造①褶皱(a.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常成为山岭,有时成谷;b.向斜:岩层向下弯曲,常成为谷地,有时成山)。

高考地理应试技巧大全之四:地理原理与规律

高考地理应试技巧大全之四:地理原理与规律

专题四:地理原理与规律一、自然地理规律(一)地球运动规律【知识完善】1.太阳高度太阳高度是太阳高度角的简称,表示太阳光线对当地地平面的倾角。

太阳高度从早晨日出东方地平线(这时的倾角为零),随着时间的推移,倾角逐渐增大,到了当地时间的12点,太阳光线与该地的倾角达到最大值。

然后逐渐减小,黄昏时落入西方的地平线。

所以正午太阳高度就是一日当中最大的太阳高度。

在理解上述两个概念时注意以下几点:①当太阳位于地平线上(晨昏线)时,太阳高度为0°;②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值是在正午12点,当地太阳辐射最强;③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为90°,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包括回归线);④太阳高度大于等于0时表示白天,太阳高度小于0时表示夜晚。

2.昼夜昼夜是白天和黑夜的合称。

昼夜产生的原因是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向着太阳的半球是白天,背着太阳的地球是黑夜;昼夜交替是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其周期为一个太阳日,即24小时。

某地理论计算的昼长一般要比实际昼长略长一些,主要是由于日出与日落后,天空仍然有一段时间是明亮的,是大气对太阳光散射作用的结果。

就季节而言,赤道上在一年中任何时间都昼夜平分;就纬度而言,春秋分日在任何地点都昼夜平分。

昼夜平分时,昼夜长短的差别最小,故离赤道越近的地方或离春秋分日最近的日期昼夜长短的差别最小。

太阳直射点在哪半球,哪半球就是昼长夜短。

从夏至日至冬至日,北半球昼逐渐变短,夜逐渐变长;从冬至日至次年的夏至日,北半球昼逐渐变长,夜逐渐变短,南半球正好相反。

夏至日,北极圈以内为极昼、南极圈以内为极夜,昼夜长短无变化,从北极圈向南至南极圈昼长逐渐变短,夜长逐渐变长;春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冬至日,北极圈以内为极夜、南极圈以内为极昼,昼夜短无变化,从北极圈向南至南极圈昼长逐渐变长,夜长逐渐变短。

北极极昼的天数=南极极夜的天数,即春分3.21到秋分9.23,应为186天;北极极夜的天数=南极极昼的天数,即秋分9.23到次年春分3.21,应为179天。

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大全

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大全

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大全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大全今天我们为大家整理了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大全,快拉上你的小伙伴一起背起来吧~一、地图专题1.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2.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

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经线都是交於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5.东西经的判断:沿著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6.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7.东西半球的划分:20°W往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往西至160°E为西半球。

8.东西方向的判断:劣弧定律(例如东经80°在东经1°的东面,在西经170°的西面)9.比例尺大小与图示范围:一样图幅,比例尺愈大,表示的范围愈小;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大。

10.地图上方向确实定:一般情况,“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二、地球运动专题1、天体的类别:星云、恒星、流星、彗星、行星、卫星、星际空间的气体、尘埃等。

2、天体系统的层次:总星系银河系(银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3、大行星按特徵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

4、月球:(1)月球的正面永远都是向著地球,也有昼夜更替。

(2)无大气,故月球外表昼夜的温差大,陨石坑多,无声音、无风,(3)月球外表有山脉、平原(即月海)、火山。

5、地球生命存在的原因: 稳定的光照条件、平安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和温度、液态水。

6、太阳外部构造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阳风)。

7、太阳活动--黑子(标志)、耀斑(最剧烈),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11年。

三、大气专题1、对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 ②大气对流运动(12km)显著; ③天气复杂多变。

高考地理知识点汇总

高考地理知识点汇总

高考地理知识点汇总1、地球运动规律(1)注意从绕转中心、方向、周期、速度和地理意义等方面比较自转与公转的差异,侧重理解太阳日与恒星日的差异、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等难点内容。

(2)地轴北端指向北极星附近,因此能看到北极星的地点必定在北半球,且看北极星的仰角等于当地纬度。

(3)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虽然从南、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的时针方向不同,但都是自西向东。

(4)注意地球公转轨道上近日点(1月初)与冬至日(12月22日)、远日点(7月初)与夏至日(6月22 日)的区别。

2、正午太阳高度(5)注意区别正午太阳高度和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是特殊时刻(地方时为12时)的太阳高度。

太阳高度与物影长度的关系:太阳高度越大,物影越短;反之,物影越长。

(6)任意一天,与太阳直射点纬度差相等点的正午太阳高度相等;正午太阳高度数值相同的两条纬线关于直射点所在纬线对称。

(7)注意极昼区极点的太阳高度的日变化特征:太阳高度无日变化,其数值等于当日太阳直射点纬度。

(8)判读光照图和统计图时,要注意利用图中的各种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如光照图中的晨线和昏线、太阳直射的纬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中央经线,统计图中的横坐标名称和纵坐标名称、数值的正负、线条的升降等。

3、时间计算(9)一般而言,凡涉及到日出时刻、日落时刻、正午时刻、昼长、夜长等则为地方时的计算;凡没有特别说明的都为计算区时。

(10)北京所在的时区(东八区)、伦敦所在的时区(零时区或中时区)要当常数记忆。

(11)北京时间是我国全国通用的时间标准。

北京时间=东八区的区时=120°E的地方时,所以北京时间不等于北京(116°E)的地方时。

(12)地方时计算中的时间早晚要和日常生活中所说的时间早晚区分开。

日常生活中的时间早晚往往是针对同一地点来说的,因而时刻数值越小时间越早;而地方时计算中的时间早晚是针对不同的地点来说的,一般来说是根据同一纬线上看到日出的早晚来区分的,因而时刻数值越大地方时越早。

高考中常考的自然地理规律和地理原理(探究背诵)

高考中常考的自然地理规律和地理原理(探究背诵)

高考中常考的自然地理规律和地理原理一高考中常考的自然地理规律1、经纬度变化规律2、地球自转和公转规律正午太阳高度分布规律(图1)直射点移动规律(图2)昼夜长短变化规律3、昼夜长短变化规律4、四季变化规律5、水平运动物体偏转规律:6、气温变化规律时间变化:夏高、冬低;14点最高、日出前后最低(南亚热带季风区5月气温最高)(图5)空间变化:垂直变化规律:在对流层内每升高1千米温度降低6℃) (图6)对流层气温垂直递减率:每升高1000米,气温降低6℃左右。

一般夏季大于冬季,晴天大于阴天,白天大于黑夜。

气温垂直递减率越大,对流运动越旺盛,反之越小,大气越稳定。

逆温:逆温形成的主要原因:水平变化规律: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图7)等温线大致沿纬线延伸-------等温线大体与海岸线平行----等温线沿等高线延伸7、气压垂直变化规律8、大气运动规律9、气候类型和自然带分布规律10、海水温度分布规律(参考图7)11、河流径流季节、年际变化规律12、洋流分布规律13、火山地震分布规律二高考中常考的地理原理有:1、大气热力作用原理2、热力环流原理3、水循环原理4、板块构造原理5、地质作用原理6、自然地理要素相互作用原理(自然地理、区域地理,高考地理中异常重要的原理)自然地理要素包含:大气、地貌、水、生物(植被)、土壤;在选修二中则用气候、地貌、水文、生物、土壤来说明通过画图掌握地理规律和地理原理①洋流模式图②洋流分布图③气压带和风带的成因图④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图⑤冷锋和暖锋的侧视图⑥锋面气旋图⑦热力环流成因图、海陆风、山谷风、城市风图⑧气候类型分布图、陆地自然带分布图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轨迹图⑩太阳光照图的侧视图、俯视图、变式图、二分二至图等。

地理概念原理和规律整理

地理概念原理和规律整理

地理概念原理和规律整理地理是研究地球表层的形态、构造、地貌、气候、生态和人类活动等方面的科学。

在地理学中,有一些重要的概念、原理和规律,它们帮助我们理解和解释地球上各种现象和过程。

下面将对这些概念、原理和规律进行整理。

一、地理概念:1.地球:地理学研究的对象,是我们生活的星球。

地球具有其自身特定的形态、构造、地貌和气候等特征。

2.地球的组成:地球由固态地壳、流动的地幔和核心组成。

地壳是地球表面的外围,地幔是地壳下面的可塑层,核心是地球的中心部分。

3.地球的形态: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椭球的球体,其自转引起了日、夜的变化,公转引起了四季的变化。

4.地球的地理区域:地球可以划分为陆地和海洋两个主要区域。

陆地包括七大洲和众多岛屿,海洋包括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等。

5.地球的地理环境: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两个方面。

自然环境指的是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气候、地形和地貌等元素,人文环境指的是人类的活动、文化和经济等方面。

二、地理原理:1.地理位置原理:地理位置的独特性对一个地区的气候、植被和生态系统等产生重要影响。

2.地理互动原理:地球上的各个地理要素是相互关联和相互影响的。

例如,地形会影响水流的路径,气候条件会影响植被的分布。

3.地理多样性原理:地球上存在着大量的地理多样性,包括地形、气候、植被、动物和人类文化等方面。

这种地理多样性使地球上的各个地区具有自己独特的特征。

4.地理演变原理:地球表面的地理要素是不断变化和演变的。

例如,地壳构造运动会导致地震和火山爆发,气候变化会影响植被和动物的生存等。

5.地理可持续发展原理:地理研究的目标是为了实现地球的可持续发展,即保护地球的自然环境、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

三、地理规律:1.布氏分布规律:布氏分布规律是地理学的基本规律之一,指的是地球上各种自然要素和人类活动在空间上的不均匀分布。

例如,人口分布不均匀、降雨的分布不均匀等。

2.生态系统演替规律:地球上的生态系统是不断变化和演替的。

高三地理重要原理和规律

高三地理重要原理和规律

高三地理重要原理和规律
哎哟喂,各位高三的同学们,今儿咱来摆摆龙门阵,说说这高三地理里头的重要原理和规律。

咱们得用四川话、陕西话、还有北京话,混合着来,看看这地理知识能不能整得更明白点。

四川话版:
说起地理啊,咱们得先从这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开始说起。

你晓得不,地球每天都在自个儿转圈圈,就像咱们四川的串串香,一圈儿接一圈儿,这就是自转嘛。

而公转呢,就是地球绕着太阳转,跟咱们过年围着桌子转一样,大家团团圆圆的。

这两个动作啊,把地球的时间和季节都给搞出来了,真是神奇得很!
陕西方言版:
再来说说这大气环流。

你晓得不,这大气就像咱们陕西的面条一样,长长的、弯弯的,流动得可欢实了。

这些气流啊,有时候从南边吹过来,有时候从北边吹过来,把天气搞得一会儿热一会儿冷。

咱们得搞清楚这些气流是怎么流动的,才能预测天气变化,提前做好防备。

北京方言版:
还有啊,这水循环也是地理里的一大重点。

你看那江河湖海,都是水在流动。

太阳一晒,水就蒸发成水蒸气,升到天上就变成云了;云一多,就下雨或者下雪,水又回到地上。

这就是一个完整的循环过程。

咱们得明白这个循环是怎么运作的,才能理解地球上的水资源是怎么分布的,怎么利用的。

总之啊,地理这学科虽然知识点多,但只要咱们用心去学,用脑去想,就
一定能整明白。

就像咱们吃串串香、吃面条、喝水一样,都是生活中的一部分,只要掌握了规律,就能吃得开心,喝得畅快。

所以啊,同学们,加油学地理吧,将来走遍天下都不怕!。

高考自然地理原理与规律

高考自然地理原理与规律

自然地理过程原理与规律一、地球㈠、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宇宙环境条件: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安全的空间运行轨道地球适宜的自身条件:日地距离适中,温度适宜;地球体积质量适中,形成大气层;地球内部物质运动,形成液态水。

㈡、影响太阳辐射分布的因素㈢、中国太阳年辐射总量的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1)总体特征我国太阳能资源的时空分布差异较为明显,高值和低值的中心都处在北纬23°—35°之间,高值的中心位于青藏高原,低值的中心位于四川盆地。

北纬30°—40°地区,随着纬度的增高,太阳辐射能增加。

而北纬40°以北,由东向西太阳辐射能逐渐增加,呈东西向分布。

(2)特例分析青藏高原成为太阳辐射的高值中心,主要因为:①海拔高,空气稀薄,空气中尘埃含量较少,晴天多,日照时间较长。

②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量多。

四川盆地成为低值中心,其原因在于:盆地地形,水汽不易散发,空气中含水汽的量多,阴天、雾天较多,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从而造成日照时间短,日照强度弱,太阳能资源匮乏。

㈣、地球运动的特征㈤、昼夜交替(1)昼夜的形成,由于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所以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

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叫晨昏线,晨昏线的特点:晨昏线平分地球,是过球心的大圆;晨昏线始终与太阳光线垂直;晨昏线永远平分赤道,故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晨昏线在二至日时与极圈相切,在春秋分时与经线重合。

(2)昼夜交替的产生:由于地球的自转(3)昼夜交替的周期及意义:周期为一个太阳日——24小时(4)晨昏线(圈):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

按地球自转方向经过晨昏线进入昼半球的是晨线,按地球自转方向经过晨昏线进入夜半球的是昏线。

① 在晨昏线上各地,太阳高度为0º;② 太阳直射光线始终与晨昏线垂直成90º;③ 直射点纬度与晨昏线和最小纬线圈切点的纬度之和等于90º;如当太阳直射在20ºS 时,切点的纬度为70º´N 或70ºS 。

高考地理原理规律归纳

高考地理原理规律归纳

高考地理原理规律归纳1.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2.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纬线都是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

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经线都是交于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5.南北半球的划分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

6.东西半球的划分20°W往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往西至160°E为西半球。

7.高中低纬的划分南北纬30°之间为低纬度,30°-60°之间为中纬度,60°-90°之间为高纬度。

8.比例尺大小与图示范围相同图幅,比例尺愈大,表示的范围愈小;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大。

9.地图上方向的确定①一般情况,“上北下南,左西右东”;②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③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0.等高线的疏密与坡度同一幅地图中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

11.等高线的凸向与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谷,向低处凸出的地方为由脊。

12.不同日期的分界线零点经线往东至日界线为地球上的“今天”,往西至日界线为地球上的“昨天”。

13.天体系统的层次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河外星系14.地球生命存在的原因①比较稳定和安全的宇宙环境;②日地距离适中,地球表面温度适宜,存在液态水;③地球体积和质量适中,有足够引力吸引大量气体,形成大气层。

15.月相的变化①新月(农历初一、彻夜不见);②上弦月(初七、初八、上半夜西方天空);③满月(十五、十六、通宵可见);④下弦月(二十二、二十三、下半夜东方天空)。

16.地球的自转①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②周期(1恒星日,即23时56分4秒);③速度(角速度:除极点外,其它各点均为15°/时;线速度:1670COSФkm/h);④地理意义(a.昼夜更替,周期为1太阳日,即24小时。

高考地理应考基本原理和规律归纳

高考地理应考基本原理和规律归纳

高考地理应考基本原理和规律归纳:1.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2.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纬线都是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

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经线都是交于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5.南北半球的划分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

6.东西半球的划分20°W往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往西至160°E为西半球。

7.高中低纬的划分南北纬30°之间为低纬度,30°-60°之间为中纬度,60°-90°之间为高纬度。

8.比例尺大小与图示范围相同图幅,比例尺愈大,表示的范围愈小;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大。

9.地图上方向的确定①一般情况,“上北下南,左西右东”;②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③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0.等高线的疏密与坡度同一幅地图中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

11.等高线的凸向与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谷,向低处凸出的地方为由脊。

12.不同日期的分界线零点经线往东至日界线为地球上的“今天”,往西至日界线为地球上的“昨天”。

13.天体系统的层次地月系→ 太阳系→ 银河系→ 总星系14.地球生命存在的原因①比较稳定和安全的宇宙环境;②日地距离适中,地球表面温度适宜,存在液态水;③地球体积和质量适中,有足够引力吸引大量气体,形成大气层。

15.月相的变化①新月(农历初一、彻夜不见);②上弦月(初七、初八、上半夜西方天空);③满月(十五、十六、通宵可见);④下弦月(二十二、二十三、下半夜东方天空)。

16.地球的自转①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②周期(1恒星日,即23时56分4秒);③速度(角速度:除极点外,其它各点均为15°/时;线速度:1670COSФ km/h);④地理意义(a.昼夜更替,周期为1太阳日,即24小时。

高考地理应考基本原理和规律归纳

高考地理应考基本原理和规律归纳

高考地理应考基本原理和规律归纳:1.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2.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纬线都是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

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经线都是交于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5.南北半球的划分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

6.东西半球的划分20°W往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往西至160°E为西半球。

7.高中低纬的划分南北纬30°之间为低纬度,30°-60°之间为中纬度,60°-90°之间为高纬度。

8.比例尺大小与图示范围相同图幅,比例尺愈大,表示的范围愈小;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大。

9.地图上方向的确定①一般情况,“上北下南,左西右东”;②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③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0.等高线的疏密与坡度同一幅地图中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

11.等高线的凸向与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谷,向低处凸出的地方为由脊。

12.不同日期的分界线零点经线往东至日界线为地球上的“今天”,往西至日界线为地球上的“昨天”。

13.天体系统的层次地月系→ 太阳系→ 银河系→ 总星系14.地球生命存在的原因①比较稳定和安全的宇宙环境;②日地距离适中,地球表面温度适宜,存在液态水;③地球体积和质量适中,有足够引力吸引大量气体,形成大气层。

15.月相的变化①新月(农历初一、彻夜不见);②上弦月(初七、初八、上半夜西方天空);③满月(十五、十六、通宵可见);④下弦月(二十二、二十三、下半夜东方天空)。

16.地球的自转①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②周期(1恒星日,即23时56分4秒);③速度(角速度:除极点外,其它各点均为15°/时;线速度:1670COSФkm/h);④地理意义(a.昼夜更替,周期为1太阳日,即24小时。

考前必看专题:地理规律和原理.(DOC)

考前必看专题:地理规律和原理.(DOC)

专题复习:地理规律和原理地理规律和原理的概念原理是指带有普遍性的、最基本的、可以作为其它规律的基础的规律。

地理原理主要在于理解,是解决分析地理问题的基础。

规律是指事物之间的内在的本质联系。

针对地理事象“是什么(样)”,地理规律更多强调地理事象的表现,地理规律主要在于“应用”。

高考涉及的主要地理规律和原理一、我国太阳辐射能时空分布规律1、就时间而言,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北半球的中纬度,夏季太阳高度角大,光照时间长,各个地区的太阳辐射能夏半年多于冬半年。

2、就空间而言,我国太阳辐射能分布大体上东南向西北递增。

大体上的界线,从大兴安岭向西南,,经北京西侧,兰州,昆明再折向北到西藏南部,这一条线以西、以北广大地区,太阳辐射特别丰富。

3、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主要包括纬度高低(正午太阳高度和昼长)、地形地势、气候气象条件等方面。

二、地球运动的规律计算规律:东比西早(大),东加西减;相差1时区,相差1小时。

※日界线例一.读经纬线示意图,图中虚线代表晨昏线,阴影与非阴影部分代表两个不同日期。

据此回答以下1-2题1.甲地时间为:A.9时B.12时C.21时D.15时2.若图中的日期是7日和8日,则北京时间可能为:A.1月7日4时B .1月8日11时C .7月7日11时D .7月8日4时3、地球自转与晨昏线的关系规律A .晨昏线的概念及判读方法昼夜半球的分界线,叫晨昏圈(线)。

在晨昏线西侧取一点,顺着地球自转方向,如果从夜半球进入昼半球,则是晨线,反之则是昏线。

B .晨昏线的规律及应用(晨昏线是解决地方时计算、昼夜长短、日照图综合判读等等地球运动相关知识的线索和突破口)①判断地球自转方向晨昏线的判断方法逆向使用,已知昼夜半球的分界线是晨线或昏线,判读地球的自转方向。

②判断地方时晨线和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6:00,昏线和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8:00;昼半球的中央经线为12:00,夜半球中央经线为00:00;与晨昏圈相切的纬度,如果出现极昼则切点(晨昏圈纬度最高点)所在经线为00:00,如果出现极夜则为12:00。

高考地理复习PPT课件:自然地理基本规律与原理

高考地理复习PPT课件:自然地理基本规律与原理

在 7 月;太阳辐射最弱在冬至日,最冷月在 1 月。海洋最热
月和最冷月比大陆推迟一个月。南半球与北半球季节相反。
一年内,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与最低值的差,称为气温年较
差。它的大小反映了气温年变化的幅度。一般,气温的年较
差高纬大于低纬,陆地大于海洋。
7
2.气温的空间分布规律
(1)垂直方向:在对流层中,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降低,每升高
1
第 1 讲 大气运动规律
[考纲原文] 1.大气受热过程。 2.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3.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2
[网络构建]
3
题点 1 气温的时空分布规律 母题导入 (原创)下图为世界局部地区年平均气温等值线图,读图完成问 题。
(1)判断造成该区域南北温度差异及①处气温与同纬度其他地 区明显不同的主要因素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6
核心规律
1.气温的时间变化
(1)气温的日变化
一般,日气温最高值出现在午后 2 时左右,日气温最低值出
现在日出前后。 一天中气温的最高值与最低值的差,称
为气温日较差。它的大小反映了气温日变化的情况。一般,
低纬地区日较差大于高纬地区,陆地日较差大于海洋。
(2)气温的年变化
一年之中,就北半球而言,太阳辐射最强在夏至日,最热月
1 000 米气温约下降 6°C。
(2)水平方向
地区
分布规律
影响因素
全球 气温自赤道附近向两极呈递减趋势
太阳辐射 (纬度因素)
海陆 1 月份大陆上等温线向南凸出,海洋上 海陆分布、海陆 间 向北凸出;7 月份大陆上等温线向北凸 热力性质差异 出,海洋上向南凸出

【高考地理】明原理、知规律—考前最需掌握的自然地理核心知识!

【高考地理】明原理、知规律—考前最需掌握的自然地理核心知识!

高中地理自然地理基础知识要求:懂原理、知规律一、地球运动相关规律1.地球自转和公转速度分布规律(1)地球自转的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最大,两极为零,同纬度地区,海拔越高自转线速度越大;自转角速度除南北极点为零外,其他各地都相等,均为每小时15°。

(2)地球公转线速度和角速度均是在近日点(1月初)最快,远日点(7月初)最慢。

(注意:近日点和远日点不分南北半球,全球统一)2.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示意图注:图中节气为北半球节气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时,受到太阳垂直照射的点(即太阳直射点)是变化的。

春分日(约3月21日左右)太阳直射在赤道上;夏至日(约6月22日左右)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秋分日(约9月23日左右)太阳直射赤道上;冬至日(约12月22日左右)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春分日(约3月21日左右)-秋分日(约9月23日左右)太阳直射在北半球;秋分日(约9月23日左右)-次年春分日(约3月21日左右)太阳直射南半球。

冬至日(约12月22日左右)-次年夏至日(约6月22日左右)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夏至日(约6月22日左右)-冬至日(约12月22日左右)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

3.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1)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如下图所示)。

具体规律是: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降低;夏至日——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降低;冬至日——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降低。

(2)正午大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同一纬度,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变化而变化。

某时离直射点近,该时正午太阳高度就大;某时间段内直射点向该地接近,该时段该地太阳高度就增大,(即近大远小规律)。

(3)正午太阳高度角随纬度变化规律:有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

4.昼夜长短的时空变化规律(1)季节变化规律(以北半球为例)(2)纬度分布规律①赤道上始终昼夜平分,春分日、秋分日全球各地昼夜平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复习:地理规律和原理地理规律和原理的概念原理是指带有普遍性的、最基本的、可以作为其它规律的基础的规律。

地理原理主要在于理解,是解决分析地理问题的基础。

规律是指事物之间的内在的本质联系。

针对地理事象“是什么(样)”,地理规律更多强调地理事象的表现,地理规律主要在于 “应用”。

高考涉及的主要地理规律和原理一、我国太阳辐射能时空分布规律1、就时间而言,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北半球的中纬度,夏季太阳高度角大,光照时间长,各个地区的太阳辐射能夏半年多于冬半年。

2、就空间而言,我国太阳辐射能分布大体上东南向西北递增。

大体上的界线,从大兴安岭向西南,,经北京西侧,兰州,昆明再折向北到西藏南部,这一条线以西、以北广大地区,太阳辐射特别丰富。

3、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主要包括纬度高低(正午太阳高度和昼长)、地形地势、气候气象条件等方面。

二、地球运动的规律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计算规律:东比西早(大),东加西减;相差1时区,相差1小时。

※日界线例一.读经纬线示意图,图中虚线代表晨昏线,阴影与非阴影部分代表两个不同日期。

据此回答以下1-2题 1.甲地时间为:A .9时B .12时C .21时D .15时2.若图中的日期是7日和8日,则北京时间可能为: A .1月7日4时 B .1月8日11时 C .7月7日11时 D .7月8日4时3、地球自转与晨昏线的关系规律A .晨昏线的概念及判读方法昼夜半球的分界线,叫晨昏圈(线)。

在晨昏线西侧取一点,顺着地球自转方向,如果从夜半球进入昼半球,则是晨线,反之则是昏线。

B.晨昏线的规律及应用(晨昏线是解决地方时计算、昼夜长短、日照图综合判读等等地球运动相关知识的线索和突破口)①判断地球自转方向晨昏线的判断方法逆向使用,已知昼夜半球的分界线是晨线或昏线,判读地球的自转方向。

②判断地方时晨线和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6:00,昏线和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8:00;昼半球的中央经线为12:00,夜半球中央经线为00:00;与晨昏圈相切的纬度,如果出现极昼则切点(晨昏圈纬度最高点)所在经线为00:00,如果出现极夜则为12:00。

如右图A为00:00,B为12:00。

③判断节气或季节北极圈出现极昼(或者南极圈出现极夜)为6月22日(夏至日);北极圈出现极夜(或者南极圈出现极昼)为12月22日;晨昏圈和经线圈重合则为3月21日(春分日)或9月23日(秋分日)。

④判断昼夜长短和日出日落(时间和方向)昼长=昼弧弧度/15º;夜长=夜弧弧度/15º。

日出时间=12-昼长/2=夜长/2;日落时间=12+昼长/2。

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夏半年),则地球各地日出东北(如上图O点的日出方向),日落西北;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冬半年),各地日出东南,日落西南;太阳直射赤道,各地日出正东,日落正西。

⑤判断太阳直射点直射纬度和出现极昼(极夜)的最低纬度互余(如右图直射纬度X和出现极昼最低纬度Y,X=90º-Y);直射经线是昼半球的中央经线,也是地方时为12:00的经线。

例二.下图中bac为晨昏线,读图回答3~5题。

3.如果图中ab为晨线,按区时计算与a点日期不同的范围是A. 110°W向西至180°B. °W向西至180°C. °E向西至180°D. °W向东至180°4.如果图中ac为晨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澳大利亚正值小麦收割季节B.我国华北平原土壤表层盐份含量最低C. 南极地区出现“南极臭氧洞”D.由斯里兰卡驶向马六甲海峡的轮船逆风逆水5.如果黄赤交角减小,图中a点A.将向北移动B.目前所在纬线的自转线速度将减小C.目前所在纬线一年中最长昼与最短昼的差值将减小D.目前所在纬线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值将增大例三.如图,OA=90º,回答:(1)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2)D此时太阳高度角为。

(3)此时北京时间为。

4、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规律大,偏转越明显。

5、昼夜长短的规律太阳直射哪一半球,哪一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极圈内出现极昼,另一半球则昼短夜长,极圈内出现极夜。

昼长参照时间如图: 6、(正午)太阳高度角原理和规律太阳高度角的分布规律:从太阳直射点呈同心圆向四周递减; 正午太阳高度分布规律:从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例四.下图为某经线圈上部分地区纬度与太阳高度关系图,其中X >0,据图回答6—8题。

6.若X=90°,北京时间为14:00,则Y 的经度为 A .90°E B .150°E C .90°W D .30°W 7.若Y 点在赤道上,下列现象描述可能正确的是A .正值我国“雪龙一号南极考察季节B .华北正值小麦播种季节C .黄梅时节家家雨D .天山四季牧场上牲畜所处海拔最高 8.若M 点在赤道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M 、N 点之间纬度值差等于经度差B .Y 为极点C .X 的最大值为°D .此日可能昼夜平分 三、大气运动规律 1、热力环流原理热力环流概念: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形成:冷热不均→垂直运动→气压差异→水平运动比较A 、B 、C 、D 四地的气压高低:D>C>A>B (根据空气密度大小来确定) 2、三圈环流形成规律A .影响因素:高低纬受热不均、地转偏向力情况:低纬环流(0°~30°),中纬环流(30°~60°),高纬环流(60°~90°)地面表现: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赤道低压为轴南北对称,高、低压相间分布,中间为风带。

B .解释地球表面两个多雨带:赤道多雨带(上升气流)、温带多雨带(锋面气旋、极锋)。

两个少雨带:极地少雨带(下沉气流)、副热带少雨带(下沉气流)。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夏季向高纬移,冬季向低纬移,与太阳直射点移动一致,移动5~10个纬度。

例五.受热 受热 冷却 低 高 低 等压面(线) 0º 30° 60 ° Km 181269.下图能正确反映北半球近地面和高空等压线与风向关系的图是3、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规律南半球基本上呈带状分布,因为南半球海洋面积占优势。

概念:风向在一年内随季节有规律地向相反或接近相反的方向变化。

也是大气环流的组成部分,亚洲东部的季风环流最为典型。

※东亚季风最显著的原因:位于世界最大大陆亚欧大陆,东临世界最大海洋太平洋,海陆热力差异最大。

澳大利亚北部:1月(夏季)西北季风(东北信风向南越过赤道偏转而成),海洋吹向陆地降水较多;7月(冬季)东南季风(海陆热力差异),陆地吹向海洋,降水较少。

(热带草原气候)影响我国气候的气团:夏季热带海洋气团(太平洋)——东南季风:降水多——我国东部地区赤道气团(印度洋)———西南季风:降水多——我国西南地区;冬季极地大陆气团————西北季风:降水少5①亚马孙平原热带雨林面积最大的原因:a、赤道低气压控制;b、北、西、南三面地势高,东面地势低;c、东北信风吹向大陆,带来丰富水汽;d、南赤道暖流的加入使北赤道暖流更强劲;②东非高原的赤道附近地区没有成为热带雨林的原因:海拔较高,气温比刚果盆地低些。

③马达加斯加东部为热带雨林、西侧为热带草原的原因:a、大部分在热带,气温高;b、东侧暖流通过;c、岛屿中部为南北走向山脉;d、东南信风吹向岛屿,形成地形雨。

类似地区:巴西东南部、澳大利亚东南部、中美地峡的热带雨林。

④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的高温期出现时间:干季快要结束、雨季快要来临时。

热带季风气候的降水量超过热带草原气候。

⑤南亚地区5月气温比同纬度地区高的原因:从热带吹来的西南季风,喜马拉雅山脉的阻挡。

⑥日本、朝鲜半岛的季风气候分布:日本的季风气候具有海洋性,因为日本是岛国。

朝鲜北部是温带季风气候,南部是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是由其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决定。

例六.下面是一幅世界地图的一段纬线,P点以东是海洋,Q点以西是海洋,S和T之间为某一海域,判断10~12题。

一T之间的海域是A.波斯湾 B、墨西哥湾 C.莫桑比克海峡 D.红海11.实际观测表明,P海岸降水明显多于T海岸,其主要影响因素是A.洋流 B.地形 C.季风 D.气压带、风带沿岸地区的自然带是A.热带荒漠带 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C.热带草原带 D.热带雨林带6、常见天气系统形成原理锋面系统(1)概念:两种性质不同气团之间的交界面(2)锋面的特点:①狭窄倾斜的过渡地带;②两侧温度、湿度差别大;③附近伴有云雨、大风等天气。

冷锋、暖锋的识别:气旋和反气旋——最常见的运动形式,影响天气变化的重要系统气流状况气压水平运动垂直运动影响天气实例气旋低气压四周向中心(北逆南顺)上升阴雨台风反气旋高气压中心向外(北顺南逆)下沉晴朗伏旱锋面气旋:(1)气旋的前方是宽阔的暖锋云系及相伴随的连续性降水天气;(2)气旋的后方是比较狭窄的冷锋云系和降水天气;(3)气旋中部是暖气团控制的天气例七.下图为“我国某地夏季某日天气系统示意图”,甲、乙、丙、丁四地为该天气系统控制下的四个城市。

甲地气压为990百帕,乙地气压为1010百帕。

读图回答13~14题。

13.下图中天气系统的气压分布状况与上图天气系统相符的是14.有关甲、乙、丙、丁四城市天气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城市肯定是晴朗天气 B.乙城市空气质量比甲城市好C.丙城市吹偏南风 D.丙城市比丁城市气温日较差小四、水循环规律(1)河流补给规律补给类型补给时间补给特点河流流量变化在我国分布雨水雨季不连续随降水量变化而变化东部(夏秋)永久积雪和冰川融水夏季受气温影响夏季水量大,冬季断流西北内陆季节性积雪春季缓慢、稳定,与春季气温回升有关春汛东北地区地下水全年稳定可靠平稳不明显分布普遍湖泊水全年起调蓄作用,延缓削减洪峰可调节河流水量分布普遍(2)水循环规律高低A .水循环——大气中的水源和陆地水的来源B一是水循环的场所,即天空和地面、地上和地下、海洋与陆地之间;二是水循环的过程和环节,包括蒸发→气流→输送→凝结→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等。

通过这些把三种形态的水体连接成为一个相互交换和转化的动态系统,其中蒸发与降水、水汽输送与径流输送作用更加明显;三是水循环的能源,即蒸发、水汽输送、凝结等环节是太阳辐射的结果;降水、地表径流等环节是地球重力作用的结果。

五、海水温度A .海水热量的收入和支出:收入来自太阳辐射,支出主要是海水蒸发。

收支基本平衡,但不同季节,各个海区收支不平衡,低纬度海区收入大于支出,中高纬度海区支出大于收入 (1)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同一海区,不同季节 冬季(水温低) 水平分布规律 同一季节,不同海区 低纬(水温高) 寒流流过(水温低) 垂直分布规律:从表层到深层,水温渐低,1000米以下几乎无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