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国制造2025分析
“十三五”开启制造强国新战略——《中国制造2025》解读
历史经验表明,制造业是一国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和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金融危机的历史经验更让世界各主要发达国家均在采取多种措施“吸引制造业回流”,如美国在2011年出台了《重振制造业计划》,德国在2013年推出了“工业4.0”,英国在2013年推出了《工业2050战略》,法国在2013推出了“新工业法国计划”,日本在2015年提出了“重振制造业”的战略目标。
2010年起,我国登顶制造业第一大国的宝座,然而与此同时存在的事实是中国制造一直存在“大而不强”的问题。
为了在此次竞争中脱颖而出,2015年5月国务院印发了《中国制造2025》这部文件,提出了建设实现制造强国的宏伟目标,以及实现以上目标的五大基本方针--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
这五大方针究竟如何引领中国制造业实现由大变强的根本转变?这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中国制造2025》战略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一、创新驱动中国的制造业在过去30多年的时间里走完了欧美等发达国家100多年走完的道路,且取得了一系列显著的成就。
从规模上来看,2012年,中国的制造业产出超过了世界制造总产出的百分之二十,排名全球第一;从品类齐全程度上看,中国以拥有39个工业大类,191个中类,525个小类,成为全球唯一一个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
然而与此同时,我们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我国制造业规模全球最大且门类全球最齐全,但大多数产品处于整个产业价值链中低端的位置。
因此,下一步我国制造业亟需通过技术和创新来提高其在国际和产业链及价值链中的竞争力。
因此,在《中国制造2025》规划的五项基本方针中,“创新驱动”被放在首位,且规划中明确指出要把创新摆在制造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创新的指导理论可分为线性创新理论和非线性创新理论两种。
其中,认为上游的基础研究投入一定能够带动下游产业转化的线性创新理论已经落伍,当今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更提倡较新的非线性创新理论,该理论中最前沿的是美国的雷德斯道和埃茨科瓦茨两位学者提出的“三螺旋”模型。
中国版工业4.0规划《中国制造业发展纲要(2015~2025)》介绍
中国制造业将实施负面清单,数字化、智能化为发展主线中国版工业4."0规划--《中国制造业发展纲要(2015~2025)》初稿已完成,规划要求相关部门出台税收、投融资、体制改革等扶持政策,实施负面清单。
中国制造业发展主线将体现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的数字化、智能化制造。
规划分五部分,其中总体目标为中国基本实现工业化;进入制造强国行列,打造中国制造升级版。
具体目标为:制造业增加值位居世界第一;主要行业产品质量水平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知名品牌;一批优势产业率先实现突破,实现又大又强;部分战略产业掌握核心技术,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规划重点实施领域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医药与生物制造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能源产业等四大产业领域。
而为确保规划实施,规划要求相关部门出台税收、投融资、体制改革等扶持政策,实施负面清单,减少审批事项,鼓励企业创新,加强社会资本进入。
“中国制造业2025规划,主要是结合中国制造业两化融合、工业互联网、工业4."0等趋势,从技术、产业、产品、管理、制造服务化、核心软硬件等领域做了长期的战略规划。
”相关消息透露,虽然规划实施重点领域为四个,但每个领域内又对设计的具体行业有针对性的表述。
“比如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领域,对集成电路产业有一个规划。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里面,对机器人、制造技术、芯片、核心软件、基础数据库等又有规划,整个中国制造业2025规划是一个全面性的战略文件。
实际上,作为牵头制定中国制造业2025规划的部门,工信部已着手研究制定装备制造领域相关专项规划,以配合上述规划实施。
根据工信部装备工业司安排,年内将组织制定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高技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2025规划、船舶柴油机及关重件发展推进计划,落实增材制造产业推进计划。
制造业发展将做到四个转变:做到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由低成本竞争优势向质量效益竞争优势转变;由资源消耗大、污染物排放多的粗放制造向绿色制造转变;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
中国制造2025战略对国内企业的影响分析
中国制造2025战略对国内企业的影响分析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崛起,中国制造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也日益激烈。
为了推动中国制造业做大做强,中国政府于2015年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旨在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打造世界制造业强国。
那么,中国制造2025战略对国内企业会带来哪些影响呢?一、技术水平提升中国制造2025战略提出了推动制造业技术创新的目标,鼓励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提升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内企业不仅需要注重技术创新,更需要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提高整体技术水平。
对于企业而言,技术创新是不断提高自身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企业产业升级的必由之路。
二、智能制造成为主流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的不断普及和应用,智能制造已经成为了全球制造业转型的主流。
中国制造2025战略也明确提出要加速智能制造的发展,提高制造业自动化程度。
因此,未来在制造行业将会越来越多地涌现出智能化、全自动化的生产线和工厂。
对于企业而言,推进智能制造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技术力量,但这将是企业未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的必要手段。
三、市场竞争加剧中国制造2025战略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发展壮大,并促进企业之间的合作和竞争。
这也就意味着未来市场竞争将会更加激烈,企业之间残酷的价格战、市场份额争夺将会更加普遍。
对于企业而言,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四、国际竞争形势复杂随着中国制造业的逐步壮大,国际市场的竞争形势也变得日益复杂。
不少国家担心中国制造2025战略所带来的潜在威胁,加强对中国制造业的限制和打压,这将会对中国企业的海外拓展带来不小的阻力。
同时,国际市场竞争也将更加残酷,对于企业而言,市场规模的扩大需要更强的资金和技术实力支持。
综上所述,中国制造2025战略虽然为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指明方向,但同时也将带来不小的竞争挑战。
中国制造2025感想
篇一:《中国制造2025心得体会》《中国制造2025》心得体会2015年7月14日,工信部XX博士为我们详细解读了《中国制造2025》规划。
现就XX博士的解读,谈谈我对《中国制造2025》的理解认识。
一、总体认识近十年来,我国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规模大幅提升,已成为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
如今,全球正掀起新一轮科技革命,发达国家的“再工业化”以及新兴市场国家成为承接产业转移新阵地是中国制造业面临的双重挑战。
为了加快推进我国制造业创新发展、提质增效,实现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变,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中国制造2025》重大部署。
实施《中国制造2025》,建设世界制造强国,是我们吸取错失前两次工业革命的历史经验教训,主动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战略选择。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新常态的核心是变革,是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是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迭代更新。
《中国制造2025》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主题,以提质增效为中心,以两化融合为主线,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重大技术装备需求为目标的指导思想,正是为了适应新常态的发展环境和发展条件。
下面我将从人才建设和质量和品牌建设两个具体方面谈谈我对《中国制造2025》的认识。
二、人才建设在实现制造强国的道路上,人才为本是核心。
XX教授在解读《中国制造2025》时,强调要以人才为本,打造创新型人才、技术技能人才和企业家人才三支人才队伍,这也是我非常认同的。
只有健全完善中国制造从研发、转化、生产到管理的人才培养体系,才能为推动中国制造业从大国向强国转变提供人才保障。
与制造业发展要求相比,我国制造业人才队伍建设还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一是制造业人才培养素质与社会经济发展对制造业人才需求之间的矛盾突出,制造业人才总量短缺,结构不合理,领军人才匮乏;二是制造业人才培养投入总体不足,培养培训机构能力建设滞后,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三是对制造业人才的认识仍有偏差,重学历文凭、轻职业技能的观念还未从根本上得到扭转,企业职工和青年学生学习技能的积极性不高,制造业人才仍然面临发展渠道窄、待遇偏低等问题,人才成长发展的社会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
中国制造2025的实践与展望
中国制造2025的实践与展望一、前言“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政府提出的一项具有战略性和标志性意义的计划,旨在通过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和国际化等方面推动中国制造业向更高水平迈进,实现“制造强国”的目标。
众所周知,制造业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转型和就业增长等方面的影响都是极其重要的。
因此,推进“中国制造2025”对于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实践与展望两个方面入手,深入探讨“中国制造2025”计划的现状、问题和前景,以期对其未来发展进行有益的预测和评估。
二、实践1、成效显著自从2015年“中国制造2025”计划发布至今,我国制造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大量的科技企业在推动先进化设备和工艺的研发上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从而开创出多个行业新兴市场。
同时,制造业企业也通过引进和消化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不断提升本身的技术和服务水平,为中国制造业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存在问题但是,目前我国制造业也面临着不少的问题。
首先,企业参与“中国制造2025”计划意识还不够强烈。
很多企业只顾着开发新产品,而忽略了引进新技术的重要性。
其次,我国技术转化还不够理想。
虽然目前的科技企业数量很多,但是他们与制造业的结合状况还不够紧密,从而阻碍了科技成果的具体应用。
最后,人才匮乏也是阻碍制造业向高水平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对于制造业而言,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一直都是一个瓶颈问题。
三、展望1、制造业发展方向根据“中国制造2025”的计划,未来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方向将主要突出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1)高端化方向。
高端装备、高品质环保设备将成为未来制造业的发展重点,产品的性能和品质问题将先决于市场比较(2)多样化方向。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于产品样式和种类的个性化需求将会不断增加。
因此,企业必须具备不同生产环节的设计、研发、制造等能力,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3)智能化方向。
未来的制造业将朝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智能生产技术将更多地被应用到生产流程中,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中国制造2025计划的实施与成效分析
中国制造2025计划的实施与成效分析近年来,中国制造业实现了长足的发展,成为世界制造业的重要力量。
为了推动制造业技术升级、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中国政府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计划。
一、中国制造2025计划的背景和意义中国制造业长期以来依赖低成本的劳动和资源优势进行竞争,但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和资源环境约束的加剧,传统的制造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因此,需要借助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加快制造业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型升级。
因此,“中国制造2025”计划是针对当前中国制造业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以提高智能制造和高端装备制造水平为目标,着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体系。
这不仅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也是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
二、中国制造2025计划的实施情况中国制造2025计划于2015年发布,并在随后的几年间逐步落地实施。
至今,已经实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进展:1.发布了一系列计划文件自2015年发布以来,中国政府陆续发布了一系列配套政策文件,包括《中国制造2025》规划纲要、《关于推进智能制造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深化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的若干意见》等,形成了完整的政策体系。
2.打造了一批智能制造示范基地为了促进“中国制造2025”计划的实施,中国政府已建设了众多智能制造示范基地和试点示范项目。
这些示范基地和试点项目以应用为导向,围绕制造过程中的设备、工具、材料、工艺、环境,推广应用新材料、新能源、新装备、新产品等,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中国制造2025”计划的推进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加强了自主创新能力中国政府大力推进自主创新,鼓励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开展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
各级政府和企业纷纷加强技术交流合作,推进标准化、知识产权保护等工作,提升了中国制造业的整体水平。
三、中国制造2025计划的成效分析中国制造2025计划实施以来,虽然存在一些困难和挑战,但总体上来看已取得了许多成效。
《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2015年版)》
《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创新绿皮书《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2015年10月前言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国民经济的脊梁,是国家安全和人民幸福安康的物质基础,是我国经济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主战场。
世界银行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以来,我国制造业增加值连续五年超过美国,成为制造大国,一些优势领域已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制造业创新能力、整体素质和竞争力仍有明显差距,大而不强。
因此,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是新时期我国制造业应着力实现的重大战略目标。
为了推进这一历史性的转变,国务院组织编制并于2015年5月8日正式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对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作了整体部署,提出了我国制造业由大变强“三步走”战略目标,明确了建设制造强国的战略任务和重点,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
制造业覆盖面很广,为了确保用十年的时间,到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必须坚持整体推进、重点突破。
《中国制造2025》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重大需求,选择10大优势和战略产业作为突破点,力争到2025年达到国际领先地位或国际先进水平。
十大重点领域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业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
为指明十大重点领域的发展趋势、发展重点,引导企业的创新活动,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特组织编制了这些领域的技术路线图,汇总成册,称为“《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
由于封面为绿色,也可称为“《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创新绿皮书”。
技术路线图的编制于2015年4月中旬启动,动员了48位院士、400多位专家及相关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参与,广泛征集了来自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专业学会协会的意见。
中国制造2025策略的解读与展望
中国制造2025策略的解读与展望一、什么是中国制造2025?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政府于2015年5月发布的一个国家工程,其目标是通过技术升级、创新发展等方式,使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具体而言,这项策略将以集成电路、智能制造、新材料、航空航天等高端制造产业为主导方向,以强化核心技术研究、加强企业创新能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为主要手段。
二、中国制造2025的意义和影响中国制造2025策略对于中国制造业的升级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和影响。
首先,它将推动中国制造业向高质量、高技术和高附加值领域发展,有助于提升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其次,它将加强中国在全球制造业中的话语权和竞争力,推动中国制造业在国际市场上获得更广泛的认可和竞争优势;最后,它将促进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改善中国制造业的环境和效率。
三、实施过程中的挑战和风险中国制造2025虽然有着广阔的前景和积极的意义,但在实施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风险。
首先,技术和知识产权方面的问题将是制约制造业升级的主要因素之一,需要加快核心技术研究和创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其次,资金和人力资源短缺也将是制约中国制造业升级的重要因素之一,需要加强资金投入和人才培养;最后,制造业的升级和转型过程中也需要面临市场、政策等各种不确定因素带来的风险。
四、展望未来: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前景随着中国制造2025策略的实施和推进,中国制造业未来发展的前景将更加广阔和可期。
具体而言,未来中国制造业将逐步在产业技术、生产设备、人员素质等方面的提升,逐步向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同时,中国制造业将通过高端制造和科技创新等方式逐步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和附加值,加强国际市场的影响力,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
总之,中国制造2025策略是中国制造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指南和方向,将在不断应对新的挑战和风险的同时,推动中国制造业不断向高质量、创新发展的方向走向。
中国制造2025浅释
37
百丽是我国著名的女鞋生产商和销售商,近年
来在我国大多数服装、鞋生产企业销售额和利润额
明显下降的情况下,百丽在同类企业中却一枝独秀
地保持了销售额和利润额不断增长,毛利率高达 62.9%。
38
通用电气(GE)的生产服务模式
GE通过产品服务化实现向生产服务型制造的转型。 将传感器安在飞机发动机叶片上,实时将运行参数发 回监测中心,实时监控,提供及时的检查、维护和维 修服务。——发展了“健康保障系统”。同时,大数 据的获取,将改进设计、仿真、控制、维护等过程。
工从事编织工作。
22
数控编织机
编织速度比手动 提高5-8倍; 每个工人可同时 操作5台设备; 与 毛 衣 CAD/ CAM 系统集成 , 有效提高毛衣花 色品种、质量与 市场竞争力。
23
高速高精钻攻中心
苹果手机采用创新的制造工艺,以高速铣削金属
壳体框架革新注塑成型的塑料外壳,引领了智能 手机外壳金属化的潮流。
主线:以体现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为主线
关键:智能制造
11
结构优化 培养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企业群体和优势产业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加快传
统产业转型升级,提高高端制造业比重。 2025年前,优先发展对国民经济、国防建 设和人民生活休戚相关7大战略必争产业:
12
集成电路及其专用生产装备 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 航空工程装备 海洋工程装备
15
质量为先 大力推进“工业强基工程”,加强“四基” 建设——质量是关键
提升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 关键基础材料 先进基础工艺 产业技术基础
——重点专项
16
创新驱动 自主创新——在若干领域取得突破,如:
解读中国制造2025
解读《中国制造2025》《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期行动纲领。
它并不是一个一般性的行业发展规划,而是着眼于整个国际国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产业变革大趋势所制定的一个长期战略性规划,不仅要推动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健康稳定发展,还要在应对新技术革命的同时,实现高端制造业的跨越式发展。
《中国制造2025》的出台主要源于三大背景。
一是环境与资源的制约加剧,劳动力与原材料等成本日益上涨,使得我国面临巨大的压力。
由于劳动力成本上涨以及制造业领域的技术进步,随着发达国家纷纷出台重振制造业的强力政策,部分制造业企业开始从我国迁出,也有部分跨国企业为了节约成本,将目光转向工资低廉的东南亚地区,我国“世界工厂”的地位受到了严峻的挑战。
同时,传统制造业能源消耗大、污染严重,也饱受大众的质疑。
二是受德国“工业4.0”战略和美国“再工业化”战略的刺激,激发了我国从“工业大国”升级到“工业强国”的坚定决心。
三是受到现代制造业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发展趋势,以及各国制造业科技创新的影响,我国也亟待找到一条新的发展之路。
《中国制造2025》明确指出:“形成经济增长新动力,塑造国际竞争新优势,重点在制造业,难点在制造业,出路也在制造业。
”因此,强化制造业应成为中国未来宏观政策和产业政策的重点。
中国制造业现状中国作为一个世界大国,需要强大、独立、自主的制造业。
但是,谈及国内制造业(如智能手机、集成电路、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发展状况,各产业普遍面临市场庞大、缺少核心技术、产品低端、利润少、人才缺乏等问题。
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与制造强国仍存在较大差距。
最主要的问题表现在:产业结构不合理。
我国制造业产业结构为低水平下的结构性、地区性生产过剩,又表现为企业生产的高消耗、高成本;目前各类产业的一个普遍现象是分散程度较高,集中程度较低;在基础原材料、重大装备制造和关键核心技术等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存在较大差距。
《中国制造2025》(全文,2015年5月19日发布)
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制造2025》的通知国发〔2015〕2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现将《中国制造2025》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2015年5月8日(本文有删减)中国制造2025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
十八世纪中叶开启工业文明以来,世界强国的兴衰史和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一再证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
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
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有力推动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显著增强综合国力,支撑我世界大国地位。
然而,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制造业仍然大而不强,在自主创新能力、资源利用效率、产业结构水平、信息化程度、质量效益等方面差距明显,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的任务紧迫而艰巨。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
必须紧紧抓住这一重大历史机遇,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加强统筹规划和前瞻部署,力争通过三个十年的努力,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把我国建设成为引领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制造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基础。
《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
一、发展形势和环境(一)全球制造业格局面临重大调整。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正在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
各国都在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三维(3D)打印、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取得新突破。
基于信息物理系统的智能装备、智能工厂等智能制造正在引领制造方式变革;网络众包、协同设计、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精准供应链管理、全生命周期管理、电子商务等正在重塑产业价值链体系;可穿戴智能产品、智能家电、智能汽车等智能终端产品不断拓展制造业新领域。
《中国制造2025》解读
第三个十年
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 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 巩固,综合实力进入 世界制造强国前列。
第八页,共33页。
《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9大任 务、10大重点领域、5项重点工 程、8项保障措施。
第九页,共33页。
第十页,共33页。
10大重点领域(23个重点方向)
新一代信 息通信技 术产业
12
航空航天装备
1 轮胎智能工厂试点示范
赛轮金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 水泥智能工厂试点示范
中国联合水泥集团有限公司
3 玻璃纤维智能工厂试点示范 泰山玻璃纤维有限公司
4 柴油机智能制造综合试点示范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5 家电智能制造综合试点示范 海尔集团公司
6 筒子纱染色智能工厂试点示范 山东康平纳集团有限公司
7 服装个性化定制试点示范
青岛红领集团有限公司
8 工业云创新服务平台试点示范 山东云科技应用有限公司
第二十二页,共33页。
山东省 山东省 山东省 山东省 山东省 山东省 山东省 山东省
中国制造2025的指导思想
总体思路
坚持走中国特色新 型工业化道路
主题 促进制造业
创新发展
中心
提质增效
主线 加快新一代信息技 术与制造业融合
主攻方向 推进智能制造
中国制造处于工业几点零? 工信部长苗圩说:
在智能制造推进过程当中,我们最大的 短板就是工业化基础不足。 如果说制造强国德国基本达到工业3.0
的话,那么中国工业企业还处于
2.0补课、3.0普及与4.0示范 的阶段。
第一页,共33页。
工信部长苗圩:中国制造处于全球制造第三梯队
第一梯队是以美国为主导的全球科技创新中 心;
《中国制造2025》解读之五:准确把握实施《中国制造2025》的总体要求
《中国制造2025》解读之五:准确把握实施《中国制造2025》的总体要求随着全球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中国的经济和工业发展也面临着很大的压力和挑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中国政府于2015年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旨在通过加强制造业创新、提高生产效率、优化产业结构等措施,推动中国制造向高端化、智能化和可持续化方向发展,从而实现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
作为一个开放的国家,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一系列的目标和指标,包括制造业占国内经济的比重、人均GDP、高端装备产业增加值等方面,并针对各个产业制定了具体的推进措施和时间表,以确保实现这些目标。
但是,这些指标并不是刚性的要求,而是应根据国情和产业特点进行适当调整和优化。
在实施中国制造2025的过程中,需要准确把握总体要求,这些要求涉及到了政府、企业、社会各方面,以下是对每个方面的解读:政府首先,政府在实施中国制造2025的过程中,需要强调市场的作用,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扩大市场准入,促进竞争公平和创新性。
同时,政府需要推动实施“十三五”规划,加速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建设全球制造中心和全球创新中心,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群。
其次,政府还需要加强对产业的引导和支持,包括培育和壮大新兴产业、加强技术创新支持、优化财税政策、扩大对外开放、完善法律、法规和标准等方面。
同时,政府还需要积极推动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建立全民科技创新体系,加强对高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企业企业是中国制造2025的主体,是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关键。
在实施中国制造2025的过程中,企业需要注重科技创新、加强管理创新、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和效率,并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的合作,推进技术升级和产业升级。
此外,企业还需要加强国际化合作,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拓展海外市场,打造自主品牌和知名品牌。
同时,企业还需要加强社会责任感,推进绿色制造和可持续发展,注重环保和资源节约。
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与成效
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与成效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政府于2015年发布的战略性文件,旨在推动中国制造业向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服务型制造和高端制造转型。
该战略的宗旨是通过全面研究制造业发展趋势和创新方向,加速制造业的升级和转型,以提高我国的经济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实施中国制造2025已经超过半个时间,该计划的实施影响到了各个领域。
随着计划的不断推进,制造业正在发生巨大的改变和洗礼,一系列机器人、新材料、先进制造技术等新技术的应用,正在改变着传统的制造模式。
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与成效,对我国未来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中国制造2025的意义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国家,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是全球制造业发展趋势的重要标志。
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实施,意味着中国制造业的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等方向,这一发展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这意味着中国制造业正在朝着高端领域迈进。
高端制造不仅涵盖了技术、设备和材料等方面的高水平创新,也包括设计创新、模式创新和管理创新等方面。
中国制造业通过提升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为中国经济的升级和转型注入了强大动力。
其次,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也是为了推动中国制造业的智能化。
通过引进和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中国制造业不断创新和发展,从简单劳动力密集型工业转向技能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从而提升中国制造业的智能化水平。
此外,中国制造2025还致力于推动中国制造业的绿色化。
该计划旨在减少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大力推广新能源、节能和环保技术,保护生态环境。
这对于中国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与成效自中国制造2025的发布以来,多项政策措施已经逐步推出,包括科技创新和升级的资金支持、绿色产业的扶持和新型产业发展的引领等方面。
这些政策措施在中国制造业发展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首先,制造业的转型和升级已经开始取得了一定成效。
近年来,中国制造业企业通过自主研发和创新推出了多项高精尖技术,如5G、人工智能、新材料和新能源等,为我国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持。
中国制造2025
参考1:规划出台背景背景
技术背景:有线特别是无线、移动、宽带、泛在网络的推广和普及。 国际: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主要特征是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趋势和核心就是 制造业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 发达国家都在研究、谋划、部署,对高端制造业进行再调整再布局,以打造国家制造业竞争 新优势,抢占新一轮发展的制高点。 德国正致力成为工业4.0标准的制定者和推广者。 另外,类似的战略还有美国的“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日本的“科技工业联盟”、英 国的“工业2050战略”等
中国制造2025部分
2015年4月14日
图解要点:关注表述《中国制造2025》强国战略规划:远超制造本身
制造业大国
三十年,三步走
目标
第一步 突出特点 核心关键 五大工程
已通过 近期印发
制造业强国
中国制造2035 强国中位
世界强国
中国制造2045 强国领先地位
中国制造2025 强国之列
《中国制造2025》+“1+X”实施方案和规划体系+高端领域技术路线图的绿皮书 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 创新驱动、智能转型 国家制造业创新中 心建设工程 大力推进智 能制造 智能制造 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 工业强基 工程 绿色发展 工程 高端装备创 新工程
VS 2009年十大产业振兴规划: 钢铁、汽车、纺织、装备制造、 船舶工业、电子信息产业、轻工 、石化、有色金属、物流
VS 2010年7大新兴经济领域: 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 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 、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实施高端装备、信息 网络、集成电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 药、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等重大项目
智能制造相关国家政策文件
智能制造相关国家政策文件智能制造是国家战略和重点发展方向之一,关乎我国制造业的现代化进程和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自2015年以来,中国相继颁布了一系列与智能制造相关的政策文件,本文将对其中的几个关键文件进行梳理和分析。
一、《中国制造2025》《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政府出台的第一个符合智能制造时代背景的国家战略,发布于2015年。
该文件提出了时代背景下,我国制造业发展的新方向和新目标,关注点涵盖了产业基础、技术研发能力、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多个领域。
具体的,该文件提出了十大重点领域、31个创新方向和9项具体任务。
二、《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是我国政府出台的第一个AI方向的国家战略文件,于2017年7月发布。
该文件提出了到2020年阶段性目标和到2025年的总目标,明确了新一代人工智能的技术方向、应用领域和核心任务,并列出了12个具体工作任务。
该文件中的人工智能相关技术和应用,为智能制造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三、《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是在《中国制造2025》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的产业规划指导性文件,于2016年发表。
该文件在第一个文件的基础上,具体化了技术路线、产品领域以及创新方向,指出科技创新是实现智能制造的重要路径。
该文件分别对十大产业类别展开技术深度,建立了四个创新引领联盟以及17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四、《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与集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与集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于2016年发布,重点发力于新型工业化,旨在推动全国各地区域工业基础设施建设。
该文件着重强调了智能制造产业的发展,支持重点产业及企业的战略转型和转型升级。
五、《中国制造2025白皮书》《中国制造2025白皮书》是于2017年由中国工程院智能制造领导委员会编写的一份关于《中国制造2025》的综合性报告。
中国制造2025规划
中国制造2025规划引言中国制造业是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之一,旨在通过推动制造业的技术升级和转型,提高中国制造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为此,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于2015年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规划,旨在推动中国制造业向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服务型制造等方向发展。
本文将对中国制造2025规划的背景、目标以及相关政策措施进行详细介绍。
背景中国制造业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国家之一。
然而,随着国际竞争的加剧和技术革新的推动,中国制造业面临着许多挑战,包括低端产能过剩、劳动力成本上升以及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
面对这些挑战,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于2015年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规划。
目标中国制造2025规划的主要目标是将中国制造业从量大、产业链分散的阶段转变为质量优、创新驱动的阶段。
具体而言,中国制造2025规划的目标包括:1.提升中国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从劳动密集型制造向技术密集型制造的转型;2.推动制造业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发展,实现智能制造的转型;3.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友好型制造能力,实现绿色制造的转型;14.加强服务型制造的发展,提高制造业的附加值和国际竞争力。
政策措施为了实现中国制造2025规划的目标,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来支持制造业的技术升级和转型。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政策措施:1.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支持。
政府将加大对研发机构和企业的科技创新支持,鼓励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
2.推动信息技术在制造业的应用。
政府将加强信息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应用和推广,推动制造业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发展。
3.建立智能制造体系。
政府将推动制造业的智能化发展,加强智能制造装备和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4.加强绿色制造能力建设。
政府将推动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制造的发展,加大对绿色制造技术和设备的支持。
5.支持服务型制造的发展。
政府将鼓励制造业向高附加值的服务型制造转型,促进制造业向服务业延伸。
《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2015版)
〈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2015版)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
十八世纪中叶开启工业文明以来,世界强国的兴衰史和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一再证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
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
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有力推动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显著增强综合国力,支撑我世界大国地位。
然而,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制造业仍然大而不强,在自主创新能力、资源利用效率、产业结构水平、信息化程度、质量效益等方面差距明显,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的任务紧迫而艰巨。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
必须紧紧抓住这一重大历史机遇,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加强统筹规划和前瞻部署,力争通过三个十年的努力,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把我国建设成为引领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制造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基础。
《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
一、发展形势和环境(一)全球制造业格局面临重大调整。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正在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
各国都在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三维(3D)打印、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取得新突破。
基于信息物理系统的智能装备、智能工厂等智能制造正在引领制造方式变革;网络众包、协同设计、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精准供应链管理、全生命周期管理、电子商务等正在重塑产业价值链体系;可穿戴智能产品、智能家电、智能汽车等智能终端产品不断拓展制造业新领域。
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迎来重大机遇。
全球产业竞争格局正在发生重大调整,我国在新一轮发展中面临巨大挑战。
心得体会:解读《中国制造2025》
解读《中国制造2025》继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推动“中国制造2025”之后,2015年5月19日,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完成中国制造由大变强的任务、重点领域和重大工程。
推动“中国制造2025”是在新的国际国内环境下,中国政府立足于国际产业变革大势,作出的全面提升中国制造业发展质量和水平的重大战略部署。
其根本目标在于改变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局面,通过10年的努力,使中国迈入制造强国行列,为到2045年将中国建成具有全球引领和影响力的制造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一、背景和意义(弘利教育)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支柱产业,也是一国经济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国际金融危机期间,德国凭借强大的制造业优势依然保持了经济的稳定增长,成为受危机影响最小的国家。
德国提出的“工业4.0”被誉为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
金融危机后,各国都开始高度重视制造业的发展,美国提出了“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并采取多种措施“吸引制造业回流”,英国提出了“高价值制造业战略”,日本提出了“产业复兴计划”、法国提出了“新工业法国”等。
制造业的竞争将成为未来大国竞争的关键。
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业中心,也需直面这场竞争,以大国战略思维和战略布局,提升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新优势。
“大而不强”,一直是困扰中国制造业发展的难题。
虽然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生产国,产值占全世界的20%,工业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的超过210多种,但钢铁、有色金属、石油化工、电力、煤炭、建材等15个行业,技术水平普遍比国际落后5至10年,有的甚至落后20至30年。
技术差距主要在于技术指标水平低、数字化技术运用低、自动化水平低等方面,即使在具有较高技术的通讯、半导体、生物医药和计算机等高新技术出口产品中,国内企业获得授权的专利数也还不足40%。
由于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和关键核心技术,产品的附加值偏低,出口效益未得到实质性的提高,多数产业在国际产业分工体系中处于价值链的低端。
「中国制造2025」机会在哪
「中國製造2025」機會在哪作者:余曉文来源:《台商》2015年第06期20 1 5年4月2 8日,工信部總工程師王黎明在一季度資訊發佈會上透露稱,「中國製造2025」總體方案已經通過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將會很快發佈,這是中國製造登上國家戰略的標誌。
對於絕大多數傳統製造業而言,這將是大陸從工業大國向工業強國邁出的第一步,也會是一次充滿陣痛和艱難的挑戰;但對於10個早已被股市大風吹上天的行業來說,則會是另一個風口的開始。
10大行業的投資機會據了解,王黎明所指的「中國製造2025」總體方案,暫定名為《「中國製造2025」規劃綱要》。
被寫進其中的10大行業分別是:新一代資訊技術產業、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航空航太裝備、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先進軌道交通裝備、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電力裝備、新材料、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設備、農業機械裝備。
工信部相關司局官員稱,上述10大行業已經確認被寫進「中國製造2025」,它們是大陸在未來一段時間將著力推動、並力爭取得突破發展的10大重點領域。
這些行業的企業,尤其是那些領頭企業將會獲得包括工信部技改資金、專項發展資金在內,以及相關部委的一攬子財政支持,同時,這些領域的專案還有在立項、審批、推廣等方面扶持政策。
據悉,《「中國製造2025」規劃綱要》的最終實施將會歷時3個10年左右的時間。
對於涉及其中的具體行業而言,這將是一個不折不扣的中長期戰略。
「中國製造2025」的整體政策架構將是「1+10」,即一個綜合的整體戰略中長期規劃,外加10大重點行業領域的具體推動計畫。
這10大行業將會成為未來大陸產業投資、政策扶持的重點領域。
工信部官員稱,機器人和智能製造將是主攻方向和切入點。
工信部有計畫從2015年開始花大約3年時間,選擇重點領域和一些重點地區、行業做一些試點和示範探索,推進智能製造發展。
早在2013年底,工信部就發佈了《關於推進工業機器人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到2020年,培育3至5家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龍頭企業和8至10個配套產業集群,高端機器人方面國產機器人占到45%左右市場份額等目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中国制造2025分析
一、“中国制造2025”是制造业由大变强第一步 (2)
1、“中国制造2025”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 (2)
2、“中国制造2025”中国版工业 4.0 来龙去脉 (2)
3、“中国制造2025”勾画制造业未来10 年发展蓝图 (3)
6二、制造业发展展望 ................................................................................
6
1、过剩产能必须出清 ............................................................................................
6
2、高端装备扶持力度加大 ....................................................................................
3、工业互联网将全面渗透每个角落 (6)
7三、投资机会 ............................................................................................
一、“中国制造2025”是制造业由大变强第一步
1、“中国制造2025”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
2015 年3 月5 日李克强在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加
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
采取财政贴息、加速折旧等措施,推
动传统产业技术改造。
坚持有保有压,化解过剩产能,支持企业兼
并重组,在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
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
开发利用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等技术,着力在一些关键领域抢
占先机、取得突破。
这是“中国制造2025”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将对中国制造业发展方向产生深远影响。
2、“中国制造2025”中国版工业 4.0 来龙去脉
2013 年1 月,中国工程院联合工信部、国家质检总局牵头实施
的“制造强国战略研究”重大项目,目标是要通过调研和报告确定我
国成为制造强国的阶段性目标和指标,提出在2020 年进入制造强国行列的指导方针和战略对策。
来自中国工程院的50 多名院士和100 多位制造行业的专家,分为11 个课题组,奔赴广东、浙江、江苏、安徽、山东、天津、辽宁、陕西等近20 个省市,与当地政府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