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配方颗粒认识浅析

合集下载

中药配方颗粒和中药饮片的主要特点以及临床效果研究

中药配方颗粒和中药饮片的主要特点以及临床效果研究

中药配方颗粒和中药饮片的主要特点以及临床效果研究【摘要】中药配方颗粒和中药饮片是传统中药剂型之一,具有便于携带、服用方便、剂型稳定等特点。

本文对中药配方颗粒和中药饮片的主要特点进行了探讨,并结合临床效果研究,发现中药配方颗粒和中药饮片均有一定的疗效,可用于治疗多种疾病。

中药配方颗粒在治疗呼吸道感染和消化系统疾病方面表现较好,而中药饮片在改善气血循环和提高免疫力方面效果显著。

在结论部分指出,中药配方颗粒和中药饮片在临床应用中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应继续深入研究和推广应用。

中药配方颗粒和中药饮片是传统中药剂型的重要代表,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对于推广中医药在临床上的应用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中药配方颗粒,中药饮片,主要特点,临床效果研究,应用前景,总结评价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中药配方颗粒和中药饮片是传统中医药在现代临床应用中的重要形式之一。

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提高和对传统中医药的认可,中药配方颗粒和中药饮片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

中药配方颗粒是将中药材经过加工、粉碎、配比等工序,制成颗粒状,方便患者服用和调剂药量。

而中药饮片则是将中药材干燥制成的整枝、整果或整体,供患者泡水煎服。

中药配方颗粒和中药饮片在临床上有着各自独特的特点,能够充分发挥中药的药效。

中药配方颗粒易于携带、服用方便,且药效相对稳定;中药饮片保留了中药材的原始特性,药效较为全面。

临床研究表明,中药配方颗粒和中药饮片在治疗各种疾病方面均有显著的疗效,特别是在慢性病治疗和康复阶段的应用效果显著。

本文将从中药配方颗粒和中药饮片的主要特点以及临床效果研究等方面探讨其在临床应用中的作用和前景。

通过这些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中药配方颗粒和中药饮片在现代医学中的意义和价值。

1.2 研究意义中药配方颗粒和中药饮片作为传统中药制剂形式的代表,在现代医学领域中具有重要的研究和应用价值。

它们既可以保留中药的药效成分,又能方便患者服用,具有服用方便、药效稳定、剂型规范等优点。

老中医:中药配方颗粒全解

老中医:中药配方颗粒全解

中药配方颗粒全解中药配方颗粒是由单味中药饮片经提取浓缩制成的、供中医临床配方用的颗粒。

国内以前称单味中药浓缩颗粒剂,商品名及民间称呼还有免煎中药饮片、新饮片、精制饮片、饮料型饮片、科学中药等。

是以传统中药饮片为原料,经过提取、分离、浓缩、干燥、制粒、包装等生产工艺,加工制成的一种统一规格、统一剂量、统一质量标准的新型配方用药。

概念从概念上讲,所谓单味中药配方颗粒是用符合炮制规范的传统中药饮片作为原料,经现代制药技术提取、浓缩、分离、干燥、制粒、包装精制而成的纯中药产品系列。

它保证了原中药饮片的全部特征,能够满足医师进行辨证论治,随证加减,药性强、药效高、同时又具有不需要煎煮、直接冲服、服用量少、作用迅速、成份完全、疗效确切、安全卫生、携带保存方便、易于调制和适合工业化生产等许多优点。

中药配方颗粒在美国、欧洲、澳大利亚、韩国、日本、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发展极快。

韩国、日本、台湾、香港除满足本地区外还大量出口。

我国的中药现代化发展严重滞后,中药配方颗粒推广极慢。

其有效成分、性味、归经、主治、功效和传统中药饮片完全一致,保持了传统中药饮片的全部特征,既能保证中医传统的君、臣、佐、使和辨证论治、灵活加减的特点,优于中成药,又免去了病人传统煎煮的麻烦,同时还可灵活地单味颗粒冲服,卫生有效。

特点和用法一、方便1、能够替代传统饮片供中医师临床辨证施治;2、不需要煎煮,临用时温开水配成冲剂;3、小剂量精细包装,冲服浓度可自行调解,服用剂量小;4、单位药物重量轻,体积小,储存和运输方便;5、复合铝箔包装,携带、保存方便;6、安全卫生、防潮防蛀、保质期长;7、药品名称印刷清晰,配方清洁卫生,有利于加强中药管理。

二、安全1、原材料是经过严格质量控制的、炮制过的传统中药饮片;2、经现代化制药技术提取、分离、浓缩、干燥、制粒、包装而成;3、规格统一、标准一致,疗效确切、稳定。

三、有效1、与传统饮片具有相同的有效成份、性味归经、主治功效;2、单位质量有效成份比传统饮片高若干倍;3、药性强,药效高,作用迅速。

关于中药配方颗粒的知识(完整版)

关于中药配方颗粒的知识(完整版)

关于中药配方颗粒的知识(完整版)中药配方颗粒是将中药煮煎后浓缩、干燥而成的颗粒状制剂,它是传统中药煎剂的现代化改进形式,通过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将中药煎煮浓缩成颗粒,方便携带和使用,同时保留了中药的药效和特点。

下面将从制备工艺、质量控制、临床应用等方面对中药配方颗粒进行详细介绍。

一、制备工艺中药配方颗粒的制备工艺一般包括浸泡、煮煎、过滤、浓缩、干燥等环节。

首先,将中药材按一定比例混合,并用适量的水浸泡一段时间。

然后将浸泡后的中药材加水一起煎煮,直至水剩下约三分之一至四分之一,接着将煎汁通过过滤装置过滤,去除杂质。

经过过滤后的煎汁,再通过浓缩设备进行浓缩,将水分蒸发掉,达到一定浓度。

最后,将浓缩后的中药液喷雾或喷射到热空气中,使其迅速干燥成颗粒。

在制备过程中,除了上述基本工艺外,还应注意保持温度、时间和压力的控制,以保持中药配方颗粒的质量和药效。

二、质量控制中药配方颗粒的质量控制主要包括原材料的选用和品质、制备工艺的控制、成品的质量检测等。

1.原材料的选用和品质:中药配方颗粒的药效和品质与原材料的选用有着密切的关系。

因此,在选用原材料时,要严格按照处方进行配伍,选择质地完整、不受虫害和病害的中药材。

同时,要对原材料进行质量鉴别,包括外观质量、理化性质、微生物限度等的检验。

2.制备工艺的控制:制备工艺是保证中药配方颗粒质量的关键。

在制备过程中,要严格控制煎煮时间、浓缩温度和时间等参数,确保中药配方颗粒的浓度和药效。

3.成品的质量检测:对制备完成的中药配方颗粒,应对其进行质量检测,包括外观质量、颗粒度、含量测定、重金属和农药残留等指标的检测。

对于符合质量标准的产品,才能放行销售和使用。

三、临床应用中药配方颗粒在临床上有广泛应用,其主要有以下几个优点:1.方便使用:中药配方颗粒易于携带、保存和使用,方便患者随时服用。

相比于传统中药煎剂,中药配方颗粒无需现场煎煮,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用药难度。

2.药效稳定:中药配方颗粒通过科学的制备工艺,可以保持中药的药效和特性。

中药配方颗粒优劣势分析

中药配方颗粒优劣势分析

中药配方颗粒优劣势分析中药配方颗粒是一种制剂形式,通过将中药研磨、提取、浓缩、凝固等步骤,最终得到粉末状的中药颗粒。

相对于传统中药煎剂,中药配方颗粒具有诸多优势和劣势。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中药配方颗粒的优劣势进行分析,并讨论其在现代中药应用中的作用。

一、中药配方颗粒的优势1. 方便服用:中药配方颗粒的最大优势之一是方便服用。

与传统中药煎剂相比,中药配方颗粒可以直接口服,免去了煎煮等繁琐的操作,节省了时间和精力。

2. 精确剂量:中药配方颗粒在制备过程中经过严格控制,可以确保每颗颗粒中的药物含量相对稳定。

这意味着患者可以更准确地掌握药物的用量,提高了治疗效果的可控性。

3. 保持活性成分:中药配方颗粒在制备过程中一般采用低温浓缩等技术,能够较好地保持药材中的活性成分。

相比之下,传统的煎剂制备过程中往往伴随着高温、长时间的煎煮,有可能造成部分药物成分的破坏。

4. 便于携带和存储:中药配方颗粒的粉末状特性使其便于携带和存储。

患者可以根据需要将颗粒装入小包装袋中,方便随身携带。

此外,粉末状的中药配方颗粒在存储过程中也相对较为稳定,更容易保存。

二、中药配方颗粒的劣势1. 药效持久性差:中药配方颗粒相对于传统煎剂来说,大部分使用的是浓缩提取液,因此无论输液纳管还是口服,成分在体内吸收的速度较快,效果也会迅速显现,但持久性相对较差。

相比之下,传统煎剂在胃肠道慢慢吸收,药效更持久。

2. 一次性制剂难以调整:中药配方颗粒一般采取一次性包装,无法根据不同患者需要进行个性化调整。

而传统煎剂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剂量和组方的微调,适应个体化治疗的需求。

3. 中药配方颗粒成分相对固定:中药配方颗粒的成分相对固定,很少有变动,无法满足患者的个体化需求。

而传统的中药药材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搭配,达到更精准的治疗效果。

三、中药配方颗粒在现代中药应用中的作用中药配方颗粒作为一种现代中药制剂形式,为中药的现代化应用提供了便利。

中药配方颗粒利弊浅析与建议

中药配方颗粒利弊浅析与建议

中药配方颗粒利弊浅析与建议【关键词】中药配方颗粒;利弊分析;中药现代化中药配方颗粒是运用现代制药技术将传统中药饮片提取、浓缩、分离、干燥、制粒、包装而成的颗粒状剂型,它保留了传统用药的特点,其性味、归经、功效与原中药饮片基本一致,同时具有运用灵活、携带方便、质量可控、不需煎煮等优点。

笔者现根据本院临床使用反馈情况,并参照近年来的一些文献,对中药配方颗粒的利弊分析如下。

1 优势1.1 克服传统汤剂缺点,体现中医特色用中药饮片煎成汤剂费时、服用量大、外出用药不方便。

而中药配方颗粒不需煎煮、携带方便、服用安全卫生,更能适应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和临床需求,也避免了因煎煮不当而影响疗效的缺点。

中药饮片的煎煮一般较难掌握加水量、火候、煎煮时间等。

中药配方颗粒的研制,以中医药理论为依据,结合现代制药高新技术,把药味按茎、花、全草、果实、种子进行分类研究,根据糖类、生物碱、苷类、挥发油等不同化学成分设计选定最佳浸提工艺,实现工业化生产。

它组方灵活,可随证加减,易于服用,符合中医学“辨证论治,随证加减”的特色。

1.2 质量稳定,安全可控目前,中药传统饮片尚缺乏可靠的质量控制标准和监控手段,炮制方法各地不统一,大部分仅凭经验鉴别真伪、定等级,主观随意性较强。

药材的品种来源、产地、采收季节、仓储条件均可影响药物质量和疗效。

而中药配方颗粒的生产严格按照相关质量管理规范,对原材料中药材的种植、采集、加工、提取、浓缩、干燥、制粒、包装、仓储等整个系统进行标准化、规范化的全程质量控制。

《中药配方颗粒管理暂行规定》制订了产品质量控制标准和生产工艺技术参数,如对有效成分明确的药物进行专属强的鉴别和含量测定等。

杨氏等[1]报道,薄荷、荆芥、砂仁免煎颗粒中挥发油含量分别为0.90、0.65、2.40 mL/100 g,而其饮片中挥发油含量分别为0.92、0.59、2.45 mL/100 g;另外,薄荷免煎颗粒与其饮片中薄荷脑含量分别为368.11、372.64 mg/g。

浅谈中药配方颗粒

浅谈中药配方颗粒

浅谈中药配方颗粒中药配方颗粒是一种新型的中药剂型,是中药制剂的一种重要形式。

中药配方颗粒的出现和应用,不仅方便了患者的用药,同时也提高了中药的临床应用水平。

本文将就中药配方颗粒的定义、特点、应用前景等方面做一详细浅谈。

中药配方颗粒是指将中药制成颗粒状的剂型,每袋中药颗粒的重量一般在3克至10克之间。

中药配方颗粒运用了现代科技手段对中药进行加工制备,使中药的药效成分不受损失或变化,从而达到提高药效的目的。

中药配方颗粒的主要特点包括:具有相对稳定的制剂性能;易于服用和携带,方便患者用药;剂量准确、不易超量或次量用药;患者用药过程简单、安全、易于掌握。

中药配方颗粒在中医临床应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首先,中药配方颗粒可以方便患者使用。

相对于传统的中药煎汤剂,中药配方颗粒不需要患者去准备中药材,只需要将颗粒溶解在温水中即可口服。

这种方便患者用药的特点,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同时也减轻了患者在用药过程中的痛苦。

其次,中药配方颗粒在用药方面更加准确。

中药配方颗粒制作过程中,可以根据中药制剂的特异性进行精确的测量和控制,保证每袋颗粒的剂量准确、稳定,使得患者用药的剂量更加科学合理。

这种准确的剂量控制,可以提高疗效的稳定性,避免患者用药剂量过大或过小而引发的不良反应或疗效不佳的情况。

第三,中药配方颗粒可以更好地保护中药药效成分。

中药在煎煮过程中可能会造成药性成分的破坏和挥发,而中药配方颗粒则可以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将药效成分尽量完整地保留下来。

这不仅有利于提高中药的药理活性,也有助于中药在临床应用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最后,中药配方颗粒的应用前景非常广泛。

目前,中药配方颗粒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病等方面。

例如,中药配方颗粒在呼吸科、消化科、妇科、儿科等领域的应用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随着中医药的不断发展和中药制剂技术的进步,中药配方颗粒的应用前景将会更加广阔。

总之,中药配方颗粒是中医药发展的一种新型形式,具有诸多的优点和潜力。

中药配方颗粒知识点

中药配方颗粒知识点

中药配方颗粒知识点中药配方颗粒是将传统中药制剂转化为颗粒状的中药制剂,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应用。

中药配方颗粒的制备方法、质量控制标准、应用范围等方面都是中医药学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

下面将介绍一些关于中药配方颗粒的知识点。

1.制备方法:中药配方颗粒的制备方法包括挥发浓缩法、晶体分离法、药物释放法等。

其中,挥发浓缩法是最常用的制备方法之一、该方法通过将中药水煎剂或提取液喷雾干燥,使溶剂挥发,得到颗粒状的中药制剂。

晶体分离法则是通过使中药浓缩液中的活性成分结晶,得到颗粒状的中药制剂。

药物释放法则是将中药有效成分与载体结合,通过药物释放的方式得到颗粒状的中药制剂。

2.质量控制标准:中药配方颗粒的质量控制标准主要包括药材的质量控制、制剂的质量控制等。

对于药材的质量控制,通常包括外观鉴别、理化性质、含量测定、微生物检验等。

对于制剂的质量控制,通常包括颗粒粒径、颗粒形状、含量测定、微生物检验等。

此外,还需要对颗粒的稳定性、溶解度、含量均匀度等指标进行监测。

3.应用范围:中药配方颗粒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首先,中药配方颗粒可以用于治疗各种中医疾病,如感冒、内分泌失调、消化不良、慢性病等。

其次,中药配方颗粒还可以用于康复治疗,如中风后遗症、关节炎等。

此外,中药配方颗粒还可以用于保健品的制备,如提高免疫力、调节气血等。

4.优点与局限性:中药配方颗粒相比传统中药制剂具有以下优点:首先,颗粒状的中药制剂方便携带和服用,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其次,颗粒状的中药制剂可以减少在煎煮过程中的药材流失,提高有效成分的含量;此外,中药配方颗粒的煎煮过程可以在药学工厂中进行,减少了煎煮的时间和条件要求。

然而,中药配方颗粒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一些特殊草药无法制备成颗粒状的中药制剂,一些颗粒状的中药制剂在湿润环境下容易吸湿、发霉等。

5.药效研究:中药配方颗粒的药效研究是中医药学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药效研究主要通过临床试验和实验研究的方法来评估中药配方颗粒的疗效和安全性。

中药配方颗粒

中药配方颗粒

中药配方颗粒中医药在中华大地上承担治病救人的重任已有数千年历史,它对中华民族的健康繁衍,对国家的繁荣昌盛发挥了不可或缺的巨大作用。

在过去的数千年历史中,中药多以最原始的“中药材”“中药饮片”的形式呈现在大众视野中,因中药“汤剂”具有吸收较快、疗效显著的特点,所以一直以来在中药临床应用中以“汤剂”(即将中药饮片加水煎煮)的形式最为广泛。

如今随着社会与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与习惯发生了较大变化,传统中药饮片因煎煮的时间较长、携带不便等原因,已不能满足现代人快节奏生活的需求,于是一新型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就应运而生。

1.什么是中药配方颗粒很多人误将中药配方颗粒等同于颗粒剂型中成药,实则不然。

中药配方颗粒是以符合标准要求的单味中药饮片为原料,运用现代化制药技术和质量控制手段经提取、分离、浓缩、干燥、制粒等精制而成一种单味颗粒剂,又称中药免煎颗粒、中药免煎饮片。

中药配方颗粒是以中医药理论为依据,遵循传统汤剂的配制习惯,符合汤剂的物质基础,其性味、归经、功效与传统中药饮片一致,也遵循中医的“十八反”“十九畏”等配伍禁忌原则,医师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进行配伍、使用,而中成药则是功能主治、用法用量明确、组方固定不能随证加减药味的成方制剂。

1.中药配方颗粒的优缺点在临床工作中常有患者咨询“中药配方颗粒好还是传统中药饮片好?”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并不是绝对的,中药配方颗粒作为新型的一种饮片剂型它相对于传统中药饮片有优点同时也有缺点,在选择时是选择中药配方颗粒还是传统中药饮片,患者需根据配方颗粒或传统中药饮片的优缺点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便是好的。

下面就介绍一下配方颗粒相对于传统中药饮片的优缺点。

配方颗粒优点:(1)无需要煎煮。

中药配方颗粒已在制药阶段完成了有效成分提取,在服药时用开水冲服即可,无需煎煮,省时省力。

而传统中药饮片在煎煮前需用冷水浸泡30分钟左右,浸泡完成后用武火煮沸,沸后改用文火继续煎煮约半小时左右后将药液倒出,才算完成一次煎煮,一般中药至少需煎煮两次才能将主要有效成分提取完全,整个熬药过程持续时间达1.5-2小时之久,其中还不包括如“白附片”等需先煎饮片所耗费的时间。

中药配方颗粒的特点和用法

中药配方颗粒的特点和用法

中药配方颗粒的特点和用法中药配方颗粒是指将中药炮制成颗粒状,并以一定比例混合制成复方颗粒的中药制剂。

它是根据临床需要,结合现代技术和传统经验,将中药材粉碎、浸提、浓缩等步骤后,以纯净水溶解,挥发水分制成的。

下面我将为你详细介绍中药配方颗粒的特点和用法。

一、中药配方颗粒的特点:1.精制方便:中药配方颗粒是将中药材进行粉碎、提取、纯化处理后制成,形成颗粒状,携带容易,使用方便。

即使在出差、旅行等情况下,也可以方便携带,并且不会受到湿气、高温等因素的影响。

2.精确用量:中药配方颗粒的生产过程严格按照配方比例制定,每袋颗粒都是经过仔细计量的,用量精确。

这样可以避免传统中药煎煮时容易出现剂量不准确、效果不稳定的问题。

3.保存方便:中药配方颗粒制剂采用密封包装,有效隔绝空气、光线等外界因素,降低污染风险,延长药物保存期限。

在常温条件下,有效保持药物的质量和疗效。

4.服用方便:中药配方颗粒用水冲服即可,不像传统中药需要煎煮长时间,免去了操作繁琐和取、煎、沥、熬等步骤,节省了宝贵时间,提高了患者的服药依从性。

5.疗效稳定:中药配方颗粒是经过现代科学技术提取和纯化的,药效稳定,成分比例均匀。

每袋颗粒都符合药典质量标准和药物疗效要求,可以保证患者获得相对一致的疗效。

二、中药配方颗粒的用法:1.根据医生或药师的建议,按照剂量要求将药物取出。

2.将取出的药物放入干净的容器中。

3.加入适量的温开水(约100毫升),温度不要太高,以免破坏药物成分。

4.用勺子或棒子搅拌,待药物充分溶解后即可使用。

5.患者可根据个人口味适量加入蜂蜜或糖调味。

6.服药时应遵医嘱,按时按量服用。

不同于传统中药,中药配方颗粒不需要进行煎煮和汤药温热服用,更方便携带和使用。

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颗粒是提取而成的,有些药味可能不如传统煎煮后的中药口感,患者在使用时可能需要适应。

总之,中药配方颗粒作为一种现代化的中药制剂,通过其精制、保存方便、服用方便、疗效稳定等特点,为广大患者提供了更加有效和便利的中药治疗方式。

中药配方颗粒和中药饮片优劣浅析

中药配方颗粒和中药饮片优劣浅析

中药配方颗粒和中药饮片优劣浅析中药配方颗粒和中药饮片是两种常见的中药制剂,它们在中医门诊和中药制药领域中被广泛使用。

中药配方颗粒是将中药研磨成颗粒状,方便患者服用。

中药饮片是将中药制成片剂状,用水冲服。

下面将对这两种中药制剂的优劣进行浅析。

1.方便程度:中药配方颗粒相较于中药饮片具有更高的方便程度。

中药颗粒是一种易于口服的中药制剂,患者只需将颗粒加入温水中溶解后即可饮用,无需煎煮,减少了中药煎煮的繁琐过程,节省了患者的时间。

而中药饮片需要事先煎煮,时间相比颗粒会更长,对症患者会有一定的不便。

2.药效稳定性:中药配方颗粒具有较好的药效稳定性。

由于颗粒经过了精细的加工,用于制剂的原料具有较高的纯度和统一性,有效成分浓度相对较高,因此药效更加稳定。

而中药饮片因为是由原料中药制成,品种繁多,药效差异较大,容易受到原料的质量、制作工艺等因素的影响,药效稳定性较差。

3.药效释放方面:中药配方颗粒具有较好的药效释放特性。

由于颗粒粉末细小,药效成分易于释放,吸收迅速,药效较好。

而中药饮片由于成型片剂较大,需要通过煎煮等过程,药效成分释放相对较慢,作用较为缓慢。

4.药物安全性:中药配方颗粒相较于中药饮片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中药颗粒经过严格的质量控制,制作过程中通常会进行微生物检验和重金属检测,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标准,使用安全可靠。

而中药饮片在加工过程中对原料的要求较低,可能存在杂质和有害物质,使用不当可能带来一定风险。

5.个性化用药:中药配方颗粒能够实现个性化用药。

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选择合适的颗粒剂量,达到个体化的治疗效果。

而中药饮片的剂量相对固定,无法很好地满足个性化用药的需求。

总的来说,中药配方颗粒相较于中药饮片具有更高的方便程度、药效稳定性、药效释放特性和药物安全性,能够实现个性化用药。

因此,在日常的中药应用中,中药配方颗粒更受医生和患者的青睐。

不过,中药饮片仍有其应用的独特优势,在一些具体的应用场景中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配方颗粒名词解释

配方颗粒名词解释

配方颗粒,也称为中药配方颗粒,是一种由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中药饮片经过提取、浓缩、干燥、制粒等工艺制成的颗粒状中药产品。

配方颗粒具有方便冲调、服用方便、吸收快等特点,适合于现代快节奏的生活方式。

在中药领域,配方颗粒是一种重要的中药材,它们通常由多个中药饮片混合制成,经过科学配方和严格的质量控制,确保其质量和疗效。

与传统的饮片相比,配方颗粒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和可追溯性,同时也更加方便携带和服用。

配方颗粒的应用非常广泛,可以用于中医临床治疗、家庭保健、中药养生等方面。

在中医临床治疗中,配方颗粒可以作为传统中药饮片的补充,方便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开具处方,提高治疗效果。

在家庭保健方面,配方颗粒方便快捷,适合于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可以用于预防和治疗一些常见疾病,如感冒、咳嗽、胃痛等。

在中药养生方面,配方颗粒可以用于调理身体、改善体质、增强免疫力等方面,帮助人们保持健康。

与西药不同,中药讲究辨证施治,需要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和症状进行个体化治疗。

因此,配方颗粒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科学配方,确保其安全、有效。

同时,配方颗粒的生产和销售也需要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法规,确保其质量和安全。

总之,配方颗粒是一种方便快捷、安全有效的中药产品,适合于现代人的快节奏生活方式。

它们可以作为传统中药饮片的补充,用于中医临床治疗、家庭保健和中药养生等方面。

在应用配方颗粒时,需要遵循中医理论,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科学配方,确保其安全、有效。

同时,配方颗粒的生产和销售也需要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法规,确保其质量和安全。

中药配方颗粒优势归纳总结

中药配方颗粒优势归纳总结

中药配方颗粒优势归纳总结中药配方颗粒是将传统中药煎煮浓缩成颗粒状,便于服用和储存的一种形式。

相比传统的中药煎剂,中药配方颗粒具有许多优势。

本文将对中药配方颗粒的优势进行归纳总结。

一、方便服用中药配方颗粒相比传统的药材,更易于口服。

颗粒状的中药更易溶解于水或其他液体中,减少了药物的苦涩味道,使服用更加方便和容易。

此外,由于配方颗粒被提前加工成一定剂量,服用时也无需煎煮,节省了煎药的时间和工作量。

二、精确剂量中药配方颗粒的生产过程经过精确计量和标准化控制,每一片或每一袋的剂量都可以准确控制,避免了传统煎药过程中剂量的浮动。

这可以保证患者获得准确的药效,有效地提高了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

三、易于保存传统的中药常常需要在煎煮后立即服用,难以长期储存。

而中药配方颗粒由于经过浓缩和加工,可以长期保存而不失去药效。

配方颗粒一般被包装在密封袋、瓶或盒中,防潮、防尘、防虫,有效地提高了药材的保存期限和质量。

四、药效稳定中药配方颗粒在制备过程中,经过科学的工艺处理,可以保持药物的有效成分,且药效更稳定。

相较于传统的中药煎剂,配方颗粒更少受外界因素(如温度、湿度)的影响,不易失去活性成分,确保了治疗的效果。

五、减少药渣副作用传统中药煎剂在服用过程中,常常存在药渣残留的问题。

而中药配方颗粒则通过提前加工和浓缩,减少了药渣的产生,有效减少了对消化系统的刺激,降低了不良反应和副作用的发生。

六、个性化定制中药配方颗粒的制备过程中,可以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和病情特点进行个性化定制。

通过合理配比和剂量调整,可以提高疗效,减少不适反应,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

综上所述,中药配方颗粒相较于传统的中药煎剂,在方便服用、精确剂量、易于保存、药效稳定、减少药渣副作用和个性化定制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中药配方颗粒将在中医药现代化发展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为广大患者提供更便捷、准确和有效的药物治疗。

中药配方颗粒知识点

中药配方颗粒知识点

中药配方颗粒知识点中药配方颗粒是一种应用广泛的中药制剂形式,其通过将中药研磨成细粉,并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然后进行蒸汽蒸制、制粒等工艺而成。

中药配方颗粒具有操作简便、服用方便、储存方便、药效稳定等特点,因此深受人们的喜爱。

下面将对中药配方颗粒的知识点进行介绍。

首先,中药配方颗粒的制备过程主要分为研磨、混合、蒸汽蒸制和制粒四个步骤。

研磨是将中药材研磨成细粉的过程,研磨得越细,颗粒得越细腻。

混合是将各种中药粉末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混合,以保证整个配方的药效。

蒸汽蒸制是将混合好的中药粉末放入特制的容器中,经过蒸汽蒸煮,使其具备一定的粘性和胶凝能力,为制粒工艺做好准备。

制粒则是将蒸制好的中药颗粒进行造粒,使其具有一定的大小和形状。

其次,在制备中药配方颗粒时,需要选择合适的辅料和添加剂。

辅料一般包括糖、淀粉等,用于调整颗粒的味道和口感。

添加剂包括粘结剂、分散剂等,用于增加颗粒的粘结性和溶解性。

选用合适的辅料和添加剂可以改善中药配方颗粒的质地和稳定性。

此外,在制备中药配方颗粒时,需要控制好研磨的精度和混合的均匀度。

研磨过程中要注意加强材料保护,防止挥发性成分的损失,以及控制温度和湿度等因素对中药粉末的影响。

混合过程中要充分搅拌均匀,以保证中药配方颗粒的药效一致性。

最后,中药配方颗粒在储存和使用时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颗粒应存放在阴凉、干燥、通风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环境。

开封后要尽快使用,避免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导致药效降低。

用药时要按照医生的指导和剂量进行服用,避免过量或不当使用。

综上所述,中药配方颗粒是一种方便、易用的中药制剂形式。

了解中药配方颗粒的制备过程、辅料和添加剂的选择、操作注意事项等知识点,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和使用中药配方颗粒,以提高中药的疗效和安全性。

浅谈中药配方颗粒的几个特点

浅谈中药配方颗粒的几个特点

1225浅谈湿病王守云安徽省巢湖市居巢散兵中心医院(238025)关键词:湿病;病因病机;中医学祖国医学认为“湿”是外感病的一种致病因素,属“六淫”之一。

如冒雨涉水,居住潮湿等情况均可使湿邪侵入人体而致病,这是一种“外湿”。

人体脏腑内伤,如脾失健运,湿自内生,亦可致病,这是一种“内湿”。

然外感湿邪太甚可使脾阳受困,若内伤脾虚可以湿自内生,二者互为因果,相互影响,不过外感湿邪而致病,以湿重的症状为主,兼见脾虚之象,如因倦乏力,纳差,口淡或粘腻或发甜,胸闷脘痞,腹胀或恶心欲呕,苔厚腻脉濡缓。

脾虚生湿者,以脾虚症状为主,兼有湿之见症,如面色萎黄,神疲乏力,肢体困重或见腹胀,肠鸣便溏或腹泻,舌淡苔薄腻,脉濡弱,上述湿病之症状,四时均可见到,以长夏梅雨季节最为多见,长江中下游一带尤为常见症证。

这种湿病若用现代医学检查则很难发现器质性病变,亦难找出发病原因,往往无法得出明确诊断,因而治疗亦无从下手。

然患者的头昏、胸闷、身重、困倦等主观症状,确属事实,苔腻脉濡等特有的客观体征也是存在,若按中医辨证,则为湿病。

湿病的发病机制,外感湿邪,为其外因,而脏腑内伤则为内因,外因只是发病的条件,而内因则是发病的根据,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

经云:“正气存在,邪不可干”。

又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脏腑功能健全,水液代谢正常,虽有水湿但可运化而不致病。

若脏腑功能不健,水液代谢失常,即使无外湿之浸渍而湿亦可内生。

关于人体水液的代谢过程,中医认为与很多脏腑有关,经云“饮入于胃,游益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津四布,五经并行……”。

其中要以肺、脾、肾三脏关系最为密切。

肺主气化,输布脾主运化,吸收;肾主温化,蒸发,并司水液之开阖,此外三焦、膀胱,大、小肠等均与水液代谢有关。

若肺气不宣,或肺失肃降,脾失健运,肾虚不能温化以及开阖失司,或三焦、膀胱气化不利等,皆可造成水液代谢障碍而致湿病发生。

现代医学认为人体水液代谢也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心脏、肾脏、肝脏的病变,维生素的缺乏,内分泌的失调,电解质的紊乱,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对水液代谢障碍的发生都有一定的影响。

中药配方颗粒浅析

中药配方颗粒浅析

况以及怀疑V P A 时MV 的时 间等 。中药超声 波雾化吸人 ,随呼吸机辅助 通气到达终末支气管和肺泡 中,吸收速度快 ,面积大 ,使局部药 物浓度 增高 ,起效 决目标更准确 ,全身毒 副作用轻 ,能湿化干燥的气道 ,有利 于痰液排 出,畅通气道 。与空 白对照组 比较进行临床观察,研究证 明 超声雾化吸入免煎 中药可以提高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的治疗疗 效,缩 短 患者 应用抗菌素的时程 ,改善机械通气功能 ,改善应用呼吸机辅助呼 吸患者 的预后 ,提高生存率 ,降低病死率 。本研究发现 ,治疗组患者 的
注 :P<O0 有 统 计 学意 义 .5
血 化瘀 ,疏通经络 ,消散 毒邪 的作用 。
3讨

综上所述 ,针对患者病情合理选用抗生素 ,加强重症 患者 的营养支 持 、积极维护 内环境平衡 ,配合使用中药雾化吸人免 煎治疗V P A 可取得 良 的疗效 ,是治疗呼吸机相关 l 好 生 肺炎值得临床推广的一种方法。
呼吸频率及机械通 气时的气道峰压 明显 低于对 照组 ( 00 ),证 明 P< . 5 应用超声雾化吸入免煎 中药辅助治疗对机械通 气患者Pw a 和R 良性 影 有
差 ( -s I)表示 。采用配对舛 验 , - 佥 P<0 5 . 为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 。 0
2疗 效 分析
两 组患者 结果指标判 定 比较 治疗 组IU 院天数 、呼吸频率 明显 C住
1 . 5观察指标
免疫抑制患者还需要考虑嗜肺军团菌感染可能。
呼吸机相关性肺 炎的治疗最主要是针对性地选择和使用对病原菌有 效的抗 菌药物 。在应用抗生素治疗 前,应该 留取样本做细菌培养 和药敏 试 验 ,同时 应立 即开始 经验性选择抗 生素治疗 ,并考虑 患者 的基础情

浅谈传统中药汤剂与中药配方颗粒

浅谈传统中药汤剂与中药配方颗粒

浅谈传统中药汤剂与中药配方颗粒引言作为古老的医疗实践,中药在中国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

传统的中药配方通常是采用多种天然植物和动物提取的物质,按照一定的比例和方法配制而成。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中药领域也随之发生了变革,出现了新的中药制剂方式。

传统的中药制剂主要是指中药汤剂,而中药配方颗粒则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中药制剂。

本文旨在比较传统中药汤剂和中药配方颗粒的优缺点,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两种中药制剂方式。

传统中药汤剂作为传统中医领域的主要治疗方式之一,中药汤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医书《黄帝内经》。

中药汤剂是指将中药材经过加工制成药剂后,再按照一定的用药原则配制成汤剂,由医师口服或外用给患者治疗疾病的一种中药治疗方式。

传统的中药汤剂制作过程繁琐,需要对于药材的质量、属性、功效和配比有很高的要求,并且加工和煮药也需要医师的操作技巧。

中药汤剂制剂时间较长,需要约30分钟甚至更长时间煮药,因此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精力。

中药汤剂有一定的优点,其根据患者的不同病症进行个体化定制,更能够符合患者的需要。

因此,中药汤剂更适用于急性、病情复杂或慢性疾病的治疗。

中药配方颗粒中药配方颗粒是新型中药制剂方式,采用中药粉末配合木薯或玉米淀粉等膨化剂,干燥后制成,可以直接口服的一种中药治疗方式。

中药配方颗粒的制剂方式相对中药汤剂更为简洁、迅速,因此制剂时间也更短。

中药配方颗粒的制剂工艺稳定,加工操作相对方便。

中药配方颗粒也有自己的优点,比如方便携带,不需要像中药汤剂一样需要大量时间和精力煎煮,可以在家中轻松服用。

另外,中药配方颗粒也可以在不同的品牌下进行简单的个性化定制,因此也更适用于慢性疾病的治疗。

总结虽然中药汤剂和中药配方颗粒都是有效的中药治疗方式,但是它们各有优缺点。

中药汤剂制剂较为繁琐,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精力,但更容易符合患者的个体化需求。

中药配方颗粒制剂相对简单,方便携带,适合用于日常保健和慢性疾病治疗。

总而言之,在选择中药治疗方式时,需要根据自己的病情、个体差异以及治疗期望来选择适合自己的中药剂形。

中药配方颗粒知识点

中药配方颗粒知识点

中药配方颗粒知识点1. 中药配方颗粒的概念中药配方颗粒是一种将中药药材制成颗粒状的剂型形式。

它是通过将中药药材进行研磨、浸泡、浓缩、干燥等工艺处理,制成颗粒状的中药制剂。

中药配方颗粒具有方便服用、易于储存和携带、剂型稳定等特点,逐渐成为中药制剂的一种重要形式。

2. 中药配方颗粒的制备过程中药配方颗粒的制备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药材选择和准备根据配方的需要,选择适宜的中药药材,并进行洗净、去杂、切割等处理,以保证药材的质量和纯度。

(2) 研磨和浸泡将准备好的中药药材进行研磨,使其颗粒细小。

然后将药材颗粒浸泡在适量的溶剂中,以提取有效成分。

(3) 浓缩和过滤将浸泡后的药材溶液进行浓缩,使其浓缩成一定比例的浓缩液。

然后通过过滤的方式去除杂质,使浓缩液更加纯净。

(4) 干燥和制粒将过滤后的浓缩液进行干燥处理,使其成为固体颗粒。

然后将干燥后的颗粒进行制粒,使其形状规整,易于储存和服用。

(5) 包装和质检将制成的中药配方颗粒进行包装,以保证其质量和卫生。

同时进行质量检验,确保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

3. 中药配方颗粒的优点中药配方颗粒相比传统中药剂型具有以下优点:(1) 方便服用中药配方颗粒易于服用,无需煎煮等繁琐的操作,只需将颗粒直接服用或溶解在水中饮用即可。

(2) 易于储存和携带中药配方颗粒以颗粒状的形式存在,易于保存和携带。

无需大量储存药材和煎药设备,方便患者在家中或外出时使用。

(3) 剂型稳定中药配方颗粒经过严格的制备工艺,剂型稳定,有效成分不易变化和损失。

能够保证患者获得稳定且一致的剂量。

(4) 用药量准确中药配方颗粒制备过程中,可以根据配方需要准确控制药材的用量,确保患者获得恰当的药效。

(5) 适应病情多样性中药配方颗粒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需要进行个性化调配,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4. 中药配方颗粒的应用范围中药配方颗粒适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特别是慢性病、亚健康状态和调理保健等方面。

什么是中药配方颗粒?

什么是中药配方颗粒?

什么是中药配方颗粒?中药配方颗粒是指按照中药制剂浸提法,选用适当的溶媒和程序,将中药饮片中的可溶性有效成分浸出,经浓缩干燥,按一定比例制成的颗粒剂。

中药配方颗粒单味定量包装,供药剂人员遵临床医师处方,按规定剂量调配给病人直接服用。

它不需煎煮,即服即冲,改变了中药饮片的粗、大、黑形式,使传统中药汤剂摆脱了煎煮麻烦、携带不便、口服量大等缺点,而变得简单、快捷、方便,是中药汤剂改革的一种尝试。

伴随中药配方颗粒全面放开,该市场开始结构性重建,其临床使用将更为普遍和规范。

1.中药配方颗粒概述中药配方颗粒是以中药理论为依据,遵循传统汤剂的配制习惯,符合汤剂的物质基础,运用现代技术和质量控制手段,经水提取、浓缩、干燥精制而成的单一中药产品。

与中药饮片煎煮相比,中药配方颗粒剂具有无需煎煮、剂型稳定、携带方便、易于保存等优点,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2.中药配方颗粒由来随着我国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医治疗的应用和受众越来越广泛,其治疗方法也开始与现代化接轨,这使得中药饮片的应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现代中药饮片最常见的应用方法是中药配方颗粒。

中药配方颗粒剂的生产方法也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因为很多人认为中药配方颗粒剂与中医没有太大的联系,所以本文对中药配方颗粒剂的起源进行了总结和分析。

中药配方颗粒的生产方式主要是对药物的成分进行提取、浓缩,制成干燥颗粒,最终将其配成复方后,服用时只需要将颗粒用开水溶化。

中药配方颗粒的优点是免煎煮,方便病人使用中药,因为中药煎煮麻烦。

所以中药配方颗粒现已广泛被使用。

3.中药配方颗粒国内发展现状事实上,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中药配方颗粒剂的应用较晚。

例如,一些邻国,如日本和韩国,很久以前就广泛使用中药配方颗粒剂。

而中国直到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重视中药配方颗粒剂的应用。

中药配方颗粒近年来在我国的实施比较顺利,所以中药配方颗粒的应用和受众范围在不断扩大,随着中药的发展现在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应用市场,一些常见的中药药汤也开始以中药配方颗粒的形式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进一步推动了我国医药产业的发展。

中药配方颗粒认识浅析

中药配方颗粒认识浅析

中药配方颗粒认识浅析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中药的应用提出了新的要求。

近年来,中药现代化进程逐步加快,产生了许多新剂型,为了方便人们的生活,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现就如何认识中药配方颗粒作一个浅析,以供合理选用。

1.中药配方颗粒的特点中药配方颗粒又称中药免煎颗粒,是将单味中药饮片经水煎煮、浓缩、干燥后的所得物。

配方使用中将所需诸药混合后水冲服。

具有服用量小、服用和携带方便的特点,免去传统中药饮片繁琐的煎煮过程。

2.中药配方颗粒存在的几点疑问2.1 检验表准的缺失在没有统一检验表准的情况下上市流通使用,质量和安全怎样保证的?至目前为止全国监管部门尚无中药配方颗粒的检验标准。

上市药品中有检验标准的尚不能确保质量,何况无标准的产品应用于人的防病、治病,其疗效和安全不得不引起注意。

2.2 质量难以鉴别中药历来究竟“地道药材”属性,《内径》“岁物者,天地之专精也,非司岁物则气散,质同而异等也”,《千金翼方》中“用药必依土地”。

如天麻、石斛、阿胶以及“南药”、“北药”、“淮药” 等无一不是在强调药材的产地、质量与疗效的关系,且随采收季节不同其有效成分也有差异。

而医师、药师、患者则无从知晓所用配方颗粒的“道地”属性与采收时节。

2.3 部分药物能否煎出有效成分中药的应用是以中药的偏性:“四气、五味、升降浮沉”等重建人体阴阳平衡,因此服用的是中药的药性而不是中药材本身。

中药配方颗粒中一些质地较硬以及不溶于水的矿物类物质如:苏木、天麻、朱砂、磁石等,水煎后能浓缩到什么固型物质?再如胶类药物阿胶等,本身就是浓缩物,水煎后又浓缩最后得到的是什么呢?2.4 能否体现药物的相互作用2.4.1 溶出物结构转化差异:在当归补血汤中应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和光谱数据,并结合光谱相关色谱方法对当归补血汤复方及单味药当归和黄芪分归属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单味药中的一些组分在复方中检测不到或消失而复方中又有新物质生成[1] ;虎仗单味煎出液和虎仗分别与甘草、五味子、三楂共煎后其煎出液中各种结合蒽醌的量均发生了变化[2];生脉散合煎后,原单味人参中的人参皂苷Rb1、Rb2、Rc、Rd、Re均消失,而原来的微量成分人参皂苷Rg3、Rh、Rh2的量增加50%以上[3],同时得到一个原各味单煎都没有的化学成分5-羟甲基-2-糠醛[4]。

中药配方颗粒与传统中药饮片临床疗效比较

中药配方颗粒与传统中药饮片临床疗效比较

中药配方颗粒与传统中药饮片临床疗效比较中药配方颗粒与传统中药饮片是两种常见的中药剂型,它们在临床应用中具有一定的差异。

本文将从临床疗效比较的角度,对这两种中药剂型进行分析,以期为临床用药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一、中药配方颗粒和传统中药饮片的概念及特点1. 中药配方颗粒中药配方颗粒是将传统中药饮片中有效成分提取精制后,再进行配方、混合、加工制成颗粒状的中药剂型。

它具有成分精确、剂量准确、服用方便等特点,是一种现代化的中药剂型。

2. 传统中药饮片传统中药饮片是将中药材经过炮制、配方后制成的片剂,是中药的一种常见剂型。

它具有原料来源广泛、历史悠久等特点,是传统中药剂型的代表。

二、中药配方颗粒与传统中药饮片在临床应用中的比较1. 疗效比较从临床应用效果来看,中药配方颗粒相对于传统中药饮片具有更快的起效时间和更好的疗效。

因为中药配方颗粒中的有效成分已经提取精制,服用后可以迅速被人体吸收利用,因此疗效更为突出。

而传统中药饮片由于需要经过煎煮后服用,其起效时间相对较慢,且疗效不如中药配方颗粒明显。

在一些急需快速见效的疾病治疗中,中药配方颗粒具有更大的优势。

2. 剂量准确性比较中药配方颗粒在生产过程中可以严格控制每一颗的药量,因此其剂量准确性更高。

而传统中药饮片在制备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人为因素,难以做到每一份剂量都完全一致,因此剂量准确性较低。

3. 服用方便性比较中药配方颗粒在服用上更为便捷,患者只需将颗粒溶于水中饮用即可,无需进行煎煮等繁琐的操作。

而传统中药饮片需要根据具体的煎煮工艺进行煎煮后服用,相对来说更为麻烦。

从服用方便性来看,中药配方颗粒显然更具优势。

三、临床实践中的选择和应用1. 在临床实践中,中医师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对中药配方颗粒和传统中药饮片进行合理选择和应用。

2. 对于一些需要快速见效的疾病,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消化不良等,中医师更倾向于选择中药配方颗粒,以便快速调理患者的病情。

3. 对于一些慢性病、长期服药的患者,传统中药饮片可能更适合,因为其疗效虽然相对较慢,但作为长期治疗的药物剂型更加具有优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配方颗粒认识浅析
发表时间:2013-05-21T11:39:54.53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13期供稿作者:马玉铭[导读] 中药配方颗粒又称中药免煎颗粒,是将单味中药饮片经水煎煮、浓缩、干燥后的所得物。

马玉铭(云南省昭通市中医医院 657000)【中图分类号】R28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3-0372-02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中药的应用提出了新的要求。

近年来,中药现代化进程逐步加快,产生了许多新剂型,为了方便人们的生活,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现就如何认识中药配方颗粒作一个浅析,以供合理选用。

1.中药配方颗粒的特点中药配方颗粒又称中药免煎颗粒,是将单味中药饮片经水煎煮、浓缩、干燥后的所得物。

配方使用中将所需诸药混合后水冲服。

具有服用量小、服用和携带方便的特点,免去传统中药饮片繁琐的煎煮过程。

2.中药配方颗粒存在的几点疑问 2.1 检验表准的缺失
在没有统一检验表准的情况下上市流通使用,质量和安全怎样保证的?至目前为止全国监管部门尚无中药配方颗粒的检验标准。

上市药品中有检验标准的尚不能确保质量,何况无标准的产品应用于人的防病、治病,其疗效和安全不得不引起注意。

2.2 质量难以鉴别
中药历来究竟“地道药材”属性,《内径》“岁物者,天地之专精也,非司岁物则气散,质同而异等也”,《千金翼方》中“用药必依土地”。

如天麻、石斛、阿胶以及“南药”、“北药”、“淮药” 等无一不是在强调药材的产地、质量与疗效的关系,且随采收季节不同其有效成分也有差异。

而医师、药师、患者则无从知晓所用配方颗粒的“道地”属性与采收时节。

2.3 部分药物能否煎出有效成分
中药的应用是以中药的偏性:“四气、五味、升降浮沉”等重建人体阴阳平衡,因此服用的是中药的药性而不是中药材本身。

中药配方颗粒中一些质地较硬以及不溶于水的矿物类物质如:苏木、天麻、朱砂、磁石等,水煎后能浓缩到什么固型物质?再如胶类药物阿胶等,本身就是浓缩物,水煎后又浓缩最后得到的是什么呢?
2.4 能否体现药物的相互作用 2.4.1 溶出物结构转化差异:在当归补血汤中应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和光谱数据,并结合光谱相关色谱方法对当归补血汤复方及单味药当归和黄芪分归属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单味药中的一些组分在复方中检测不到或消失而复方中又有新物质生成[1] ;虎仗单味煎出液和虎仗分别与甘草、五味子、三楂共煎后其煎出液中各种结合蒽醌的量均发生了变化[2];生脉散合煎后,原单味人参中的人参皂苷Rb1、Rb2、Rc、Rd、Re均消失,而原来的微量成分人参皂苷Rg3、Rh、Rh2的量增加50%以上[3],同时得到一个原各味单煎都没有的化学成分5-羟甲基-2-糠醛[4]。

说明合煎液和单味中药煎液的化学成分不是单味药之间的简单相加,它们存在着差异性。

2.4.2溶解度差异:当归承气汤复方合煎时增加当归的用量能使大黄总蒽醌溶出率随之增加[5];麻黄汤合煎液中甘草酸的量高于分煎液[6];葛根芩连汤合煎液中葛根素的量低于单煎液[7];说明合煎液中有效成分之间普遍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系。

3.结语
中药现代化是21世纪中医药发展的主题,中药配方颗粒是传统中药的补充,但由于存在许多疑问和差异性,笔者认为不能一概而论的作为传统中药的替代品。

传统中药饮片的汤剂使用仍有具独特的不可代替的存在价值。

参考文献
[1] 《中草药》2005,10:1457-1460.
[2] 《中国药房》 1999,3:112-115.
[3] 《中国中药杂志》 1998,8:483-485.
[4] 《中国中药杂志》 1998,4:230-231.
[5] 《中成药》1992,5:4-5.
[6] 《中草药》2001,11:981-983.
[7] 《中成药》2004,1:7-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