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亚荣-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是高校不变的长期规划

合集下载

建设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高校学科专业人才体系

建设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高校学科专业人才体系

建设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高校学科专业人才体系一、背景与意义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类社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革。

在这个变革的大背景下,高等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其学科专业体系的建设和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特别是在新时代背景下,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高校学科专业人才体系的建设,对于提高国家整体竞争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使命。

建设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高校学科专业人才体系,有助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背景下,科技创新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

高校学科专业人才体系的建设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使他们能够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建设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高校学科专业人才体系,有助于提高高校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在全球范围内,高校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

为了在这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高校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建设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高校学科专业人才体系,对于提高高校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建设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高校学科专业人才体系,有助于实现国家的发展战略目标。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时期,面临着许多重大的发展任务。

这些任务的实现,离不开大量的高素质专业人才的支持。

建设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高校学科专业人才体系,对于实现国家的发展战略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高校学科专业人才体系的重要性和现状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

部分高校在招生、培养过程中,过于关注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实践能力的培养,导致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缺乏竞争力。

学科专业设置不合理。

一些高校为了追求学科排名和规模扩张,盲目设置大量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导致原有优势学科的人才队伍受到削弱,整体实力下降。

教师队伍建设滞后。

部分高校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缺乏创新精神和实践经验,难以满足新时代高校学科专业人才的需求。

高职教育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实践研究

高职教育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实践研究
2.以“校企联动、服务经济”内化学生的服务 社会意识。“校企联动”是高职教育的特点。单纯的 课堂教学很容易使学生产生枯燥无趣感从而失去 学习的动力。若是“校企联动”将企业引入课堂,不 但能够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而且让创新 创业人才易于找到专业知识和企业岗位结合点, 激发他们服务岗位、服务社会的热情。可以说企业 角色的介入起到了导入的作用。例如:我院2003级 室内设计专业校友陈伟在学校的帮助下自主创业 装饰行业。目前他引领的千筑国际装饰公司已发 展成为衡阳装饰行业的标杆。2020年2月3日,在武 汉新冠肺炎疫情最严重的时期,陈伟主动响应政 府号召,带领公司7名水电安装骨干冒着被感染的 巨大风险,火速驰援雷神山医院,为雷神山医院如
高职大学生教育与管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21)25-0072-04
[收稿日期]2021-03-12
党的十九大为中国未来发展绘制了崭新的蓝 图。中国的发展崛起必须走科技创新的道路。高职 教育如何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创业人才(“双 创”人才)成为大众聚焦的热点。在社会实践中,创 新创业能力在高职学生身上体现为将课堂知识与 时代发展趋势相结合,从而让科学知识产生最大 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因此,提高高职学生的创新创 业思维和能力成为我国高职教育的重要一环。高 职教育要主动搭乘全国改革开放的“顺风车”,以 释放出全社会创新创业的巨大能量[1]。下面具体 介绍笔者在长期的高职教育工作中摸索出的成功 经验,以供大家参考。
1.将社会实践纳入“双创”人才培养计划,作 为“双创”人才培养的必修课。为了保证“双创”人 才尽快适应社会工作的要求顺利就业创业,主动 服务社会的意识培养必须得到高度重视,并应尽 早融入整体培养体系。我院很早就聚焦学生服务 意识的养成,并广开门路送他们到广阔的社会实 践中学习和锻炼。2018年,我院旅游专业的98名学 生通过面试,获准服务“南岳寿文化节”。他们适应 性强、吃苦耐劳,在工作过程中表现出了很高的纪 律性和责任感。旅游专业的毕业生因为具备了较 强的专业知识与社会服务意识,获得服务单位的 好评,旅游专业的毕业生连续几年就业率接近百 分之百。

河北经贸大学“十三五”人才培养规划

河北经贸大学“十三五”人才培养规划

河北经贸大学“十三五”人才培养规划河北经贸大学“十三五”人才培养规划人才培养是学校的根本任务,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学生工作是维护学校稳定和良好教学秩序的基础。

切实加强教学基本建设,深化教学改革,改进和完善教学管理,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内容。

根据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中人才培养工作的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为使我校人才培养更加科学、规范、有序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一、“十二五”期间人才培养回顾(一)“十二五”期间人才培养取得的成绩 1.办学规模趋于稳定,专业结构和布局不断完善根据学校办学定位和办学条件,对学校专业布局进行了调整,出台了《河北经贸大学专业设臵管理办法》,规范专业设臵程序。

“十二五”期间仅新增商务英语、酒店管理、投资学、舞蹈表演4个本科专业,整理增设应用统计学、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3个本科专业,取消艺术设计专业,取消了专科专业。

目前学校本科专业58个,涉及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13个学科门类中的7个;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51个,在校生数1707人;继续教育本、专科招生专业30余个,在校生17000余人,形成了以“经、管、法”为主,文、理、工和艺术等协调发展的多种办学层次的发展格局。

2. 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取得一定成效1“十二五”期间学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八个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和二级学院综合改革为牵引,以优化课程体系为重点,全面修订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构建经管学科平台,奠定学生宽厚基础;实施大类培养,打造专业特色模块;搭建25个专业的双学位及辅修推荐修读路径,完善复合人才培养;实施大学英语分层教学;推进校际、校企联合培养,协同实践育人,拓宽学生成长空间;引进40门优质网络课程,丰富开放选修课程资源等。

通过多层次全方位的探索,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已经初步形成。

专业硕士和学术硕士分类培养模式改革初见成效。

构建了“研究生创新学分”和“以职业资格证书臵换学分”的研究生分类培养激励机制。

教育部高校人才工作总结

教育部高校人才工作总结

教育部高校人才工作总结
教育部高校人才工作一直是教育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工作涉及到高校教师队伍建设、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等多个方面。

近年来,教育部高校人才工作在各级领导和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显著成绩,为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国家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首先,教育部高校人才工作注重人才培养。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教育部高校人才工作始终把人才培养作为重中之重,积极推动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不断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其次,教育部高校人才工作注重科研创新。

科研创新是高校的重要使命,教育部高校人才工作积极引导高校教师加强科研能力培养,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加强科研团队建设,为国家科技发展和经济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此外,教育部高校人才工作注重人才队伍建设。

高校教师队伍是高等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教育部高校人才工作不断加大对优秀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建立了一系列人才激励机制,激发了广大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为高校的长远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总的来说,教育部高校人才工作在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服务国家建设和推动社会进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信在未来的工作中,教育部高校人才工作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为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和国家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践行“三全育人”,让创新激荡青春湖南大汉技工学校“四好三教”育人模式

践行“三全育人”,让创新激荡青春湖南大汉技工学校“四好三教”育人模式

践行“三全育人”,让创新激荡青春湖南大汉技工学校“四好三教”育人模式发布时间:2021-11-05T01:00:09.483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11月中作者:陶迎[导读] “三全育人”即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的要求。

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湖南大汉技工学校陶迎 410000[摘要]“三全育人”即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的要求。

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关键词]三全育人、创新、育人模式、学校的最核心问题在于“育好人”,这是每一所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必须要面对和回答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我们国家的教育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作出了系列论述,深刻回答这一根本性问题,为新中国的教育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湖南大汉技工学校由中国500强企业大汉集团创办,经湖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批准设立,为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坚持育人方向和育人目标,不断创新育人机制,提升育人温度,把育人的根本任务落到实处。

一、明确育人方向和育人目标2021年4月14日全国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陈刚等相关领导来大汉调研,参观了大汉技工学校及大汉国际工匠院在建项目,大汉集团董事长、大汉国际工匠院创始人傅胜龙,对湖南大汉技工学校的办学理念及方法论做了介绍,并提出 “四好学生”的育人目标,得到了相关领导的充分肯定。

以就业为导向,技工类学校就是缓解我国经济发展中技能型人才大量缺失的瓶颈,培养更多的技能型人才,为国家服务。

我国高校资源配置机制(刘亚荣)PPT课件

我国高校资源配置机制(刘亚荣)PPT课件
我国高校资源配置机制
基本内容
转型社会背景与高等学校外部资源配置机 制
高校内部资源配置机制——案例讨论
第一部分
转型社会背景与高校外部资 源配置
社会转型背景 正式规则 非正式规则
背景:事业单位改革的基本特征
最初改革:市场化取向 自行创收,创收原则上归单位自主分配;人事
管理改革先行 改革趋势: 事业单位分类及财政分化:纯公益,公益和市
非财政性教育经费占总 学费占事业性 自筹基建比重
年度 经费比例(%) 经费比例(%) (%)
1993 8.86
7.88
13.59
1994 15.44
13.09
16.84
1998 35.06
17.91
41.2
1999 37.47
23.36
50.01
2000 41.84
27.7
58.76
2001 45.76
米尔顿·弗里德曼为 《我,铅笔》写的导语
“成千上万的人卷入了生产铅笔的过程中,没有一个是因 为自己想要一支铅笔而去干自己的活儿的,他们中有些人 从来没有见过铅笔,也从来不管铅笔是干什么用的。每个 人都把自己的工作仅仅看作是获取自己所需要的商品和服 务的一种办法,。。。每次我们到商店购买一支铅笔,我 们都是用我们的一丁点劳务,来换取投入到铅笔生产过程 中的成千上万人中的每个人提供的极小量的一些劳务。
场三类
高校归类为公益性:自主运行,服务收费,公共财 政仍然部分支持,保证承担公共责任,要问责
人事:岗位聘任、收入分配、社会保障
事业单位的改革 与 高教投入体制改革
全额、差额和自收自 支三类单位;政府放 权让利,采取市场化 取向,允许以单位为 生产基地自行创收, 创收所得原则上归单 位支配。 事业单位公益取向 弱化,无约束、非 健康、不公平充斥, 公共性遭质疑

民族院校教育学专业本科创新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以中南民族大学为例

民族院校教育学专业本科创新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以中南民族大学为例

民族院校教育学专业本科创新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以中南民族大学为例毕正宇,段贵英(1.中南民族大学教育学院,湖北武汉430074;2.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湖北武汉430079)[摘要]教育学专业在我国民族院校本科办学历史不长,却为民族地区培养了大量合格的中小学教师与教育管理者。

回溯民族院校教育学本科专业办学历史,希望为培养民族院校教育学专业本科创新人才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民族院校教育学专业本科创新人才培养主要存在三个问题:第一,人才培养目标不清晰、不明确;第二,课程设置不够合理,课程体系有待完善;第三,教学方法单一,有待整合优化。

为提高民族院校教育学本科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质量,本文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三个方面出发,提出三个应对策略:第一,准确定位培养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培养方案;第二,分流培养方向,合理调整课程体系;第三,优化整合,实现多种教学方法并行。

[关键词]民族院校;教育学专业;本科创新人才[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36(2020)02-0085-082019年4月,教育部开始实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计划从2019至2021年建设一万个左右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点和一万个左右省级一流本科专业点,旨在通过一流专业遴选和建设工作,推动高等教育“质量革命”,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振兴本科教育,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高教大计、本科为本。

提高本科人才培养的质量是大学的最本质功能,本科教育是大学的最根本任务,本科教育在高等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高等院校要坚持“以本为本”,把提高本科教育质量放在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

《2010-2020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国家要把创新人才培养、发展学生个性作为新时期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培养创新型人才也必然成为民族院校本科阶段人才培养的最根本目标。

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加强创新人才特别是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提升一流人才培养与创新能力。

新医科背景下医学人文教育路径探索——基于现代大学书院制的视角

新医科背景下医学人文教育路径探索——基于现代大学书院制的视角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24.2推动新一轮医学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是提高医学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健康中国”战略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举措。

2018年10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全面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1]。

“‘新医科’建设的核心是医学科学知识体系的重构,其教育改革强调在卓越医师培养体系中,融入与医学相关的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物质科学、生命科学、数据科学、工程科学等知识”[2],推进医文、医工、医理等“医学+X ”多学科融合,培养复合型创新拔尖医学人才。

基于此,在新医科建设背景下,推动医学与人文教育的有机融合,重构以人文精神和现实需求为引领的新时代医学人文教育,促进学生在“救死扶伤的道术、心中有爱的仁术、知识扎实的学术、本领过硬的技术、方法科学的艺术”等“五术”方面综合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书院教育的人文传统与现代复兴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的建立者钱穆先生曾提出“中国的传统教育制度,最好的莫过于书院制度”。

古代书院在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与教育史中居于重要地位,它兴于唐,繁于宋,止于清,是集藏书、教育、讲学、研究等为一体的教育组织。

古代传统书院秉持人文教育的理念,建构了丰富的具有现代借鉴意义的教育理论和实践资源,成为中国教育史上难以磨灭的文化记忆和后世教育所借鉴的历史典范。

(一)“以德育人”的教育宗旨书院“尊德性而道问学”,将“以德育人”视为教育的灵魂,提出了以“德业”为中心,“以德育人”的办学宗旨。

书院注重学生自我道德的完善和国家社会责任感的培育,教育引导学生不仅要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更要将自身的成长与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联系起来,要成为传道济民、德才兼备的经世致用之才。

朱熹在《教规》跋语中写道:“熹窃观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也。

产教深度融合的MPAcc“财经素质链”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产教深度融合的MPAcc“财经素质链”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有鉴于此'近年来'重庆工商大学 XS$66项目基于 XS$66的应用性特征'以会计学国家级特色专业( 国家级一流专业(#重庆市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以及重庆市教改重大项目- 基于双一流建设的研究 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研究.为依托'遵循#人才发展以用为本$ 理念'强化产教深度融合的实践本位' 突出多元协同的培养过程'运用行动教学理论与方法'构建了产教深度融合的 XS$66# 财经素质链$ 人才 培养模式)
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A!!" ,ELFNEF@I
ELF
第! 期
孙芳城钟廷勇罗C勇产教深度融合的 XS$66 财经素质链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在要求) 然而'现有会计专业学位人才培养重理论传授'轻专业实践'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在结 构(质量(水平上还不能完全适应'# 两张皮$ 问题突出'缺乏财经素质链人才培养的实践平台与运行机 制'加剧了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之间的结构性失衡'成为妨碍人才培养结构优化与质量提升的症结所在) 突出表现为三大问题, 一是专业定位狭隘'专业财经素质欠缺'人才培养的高阶性亟待强化%二是资源汇 聚不足'知识能力素质脱节'人才培养的模式亟待优化%三是产教互动乏力'深度合作机制缺位'人才培养 的协同性亟待提升)
关键词!产教融合财经素质链人才培养模式模块化课程体系双向协同育人平台 中图分类号!/A@ N# +QF#! CCC文献标志码!$CCC文章编号!EFJ! K"LAM " !"!! # "! K""ELF K"M

践行“三全育人”,引领全面发展

践行“三全育人”,引领全面发展

践行“三全育人”,引领全面发展作者:吴芳来源:《现代职业教育》2024年第13期[摘要]新时代高职教育工作者需要时刻遵循“三全育人”教育理念,准确领会“三全育人”理念内涵和育人方向,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特点开展卓有成效的教育实践,引领学生全面发展,逐渐成长为有利于国家和社会的优秀人才。

新时期高职学生管理要准确把握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的创新优势,加速学生管理的科学化、有序化和全面化。

从“三全育人”内涵入手分析,明确了“三全育人”的具体方向及其引领下高职学生管理创新的优势,进而剖析当前高职学生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强化全员育人学生管理理念落实、引领全程育人学生管理新实践等管理创新路径、构建全方位育人学生管理新机制,期待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夯实管理基础。

[关键词]“三全育人”;新时期;高职;学生管理[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4)13-0169-04一、引言时代的发展变革引领人才培养目标和方向的转型,高职学生逐渐成为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升级的主力军,在现代化国家建设进程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

“三全育人”理念逐渐得到了职业教育领域专家和学者的认可,依托“三全育人”切入教育管理能够有效搭建面向未来人才需求的教育管理新体系,而如何引领学生全面发展也成为高职教育工作者的使命与责任[1]。

笔者长期工作于高职教育管理一线,在践行“三全育人”理念、引领学生全面发展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同时也发现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在“三全育人”视域下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和不足,依托“三全育人”推动学生管理创新是必要且迫切的,这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二、“三全育人”的时代精神解析新时期中国社会发展进入了全新阶段,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及时调整高等教育发展方向和育人要求,《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职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了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有效拓展了高职育人工作的覆盖范围和提升了辐射能力,补齐了传统思政教育存在的局限和壁垒短板。

新文科背景下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管理类专业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新文科背景下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管理类专业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新文科背景下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管理类专业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作者:姜家磊来源:《公关世界》2024年第16期摘要:新文科建设是我国文科教育的重要改革,为了适应新文科建设的要求,对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管理类专业提出了新的要求。

产教融合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融合了高校和企业的优质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氛围和就业出路。

在新文科背景下,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管理类专业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存在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实践教学考核体系不完善、实践课程与实务工作不匹配等问题。

结合新文科发展的要求,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管理类专业应该通过以市场需求和企业实际岗位专业技能要求为导向优化课程体系,以多元主体参与的方式完善实践教学考核体系等措施优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

关键词:新文科建设;产教融合;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引言2018年我国提出“新文科”概念,并于2019年将“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纳入本科教育改革。

新文科建设是应对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国家战略之一[1]。

新文科建设是指打破传统文科思维界限,以传承创新的方式促进多学科交叉融合与协同共享[2]。

新文科的建设也是培养储备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重要举措。

2024年1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实施高技能领军人才培育计划的通知》,要求“加大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力度,通过校企联合培养高技能人才”。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目前应用型专业人才缺口较大,特别是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5G等先进技术为代表的创新型产业。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培养应用型高技能人才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为企业输送了大量适用人才,有力支撑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也是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的主要模式。

当前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不仅是教学改革的制度安排,而且成为经济制度、产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3],作为来自企业管理实践的管理类专业,其与产业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学校与企业广泛展开合作,协同教学育人一直是管理类专业的重要教育方式。

人才培养方案 满足国家 标准 情况 本科教学评估

人才培养方案 满足国家 标准 情况 本科教学评估

人才培养方案满足国家标准情况本科教学评估1. 引言1.1 概述在当代社会,人才培养是国家发展和经济繁荣的关键因素之一。

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各高等教育机构需要制定合适的人才培养方案,并通过评估来确保其符合国家标准。

本文旨在探讨本科教学评估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关系,并提出改进和优化策略。

1.2 背景随着社会对高素质专业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各个学科领域也对本科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

因此,制定和实施科学有效的本科教学评估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当前,我国已经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本科教学评估体系,并将其作为评价高校教育质量的重要依据。

1.3 目的本文旨在分析现有本科教学评估体系在满足国家标准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和优化策略。

同时,关注课程设计创新、实践教学改革以及师资队伍建设与培训推进等方面,探讨如何提高本科教学评估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以上是“1. 引言”部分的内容,详细描述了文章的概述、背景和目的。

接下来将依次展开讨论其他部分的内容。

2. 人才培养方案概览:2.1 定义和作用:人才培养方案是指针对某一专业或领域的学生,根据国家标准要求和教育目标设定的学习计划和教学方案。

其主要作用是为了培养合格的人才,满足社会对各行各业所需人才的需求。

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高等院校能够为学生提供系统完整的课程设置和教育资源,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并具备应用能力。

2.2 国家标准要求:人才培养方案必须符合国家相关的标准要求。

这些标准确定了各专业领域所需具备的知识、技能、素质等要素,并要求高等院校根据这些要素来设置课程内容和教学安排。

例如,工科类专业可能需要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社会科学类专业则需要关注考核学生对社会现象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2.3 教育目标设定:一个良好的人才培养方案需要明确指定教育目标。

通过设定明确的教育目标,可以使学生了解课程设置和毕业要求,为个人的职业发展做出规划。

教育目标可能包括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水平,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等。

吕梁学院安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与反思

吕梁学院安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与反思

第14卷第2期 吕梁学院学报2024年4月Vol.14No.2 Journal of Lyuliang University Apr.2024·思想政治研究·收稿日期:2024⁃01⁃06基金项目: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创新项目(J20221150);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20501867104653);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创新项目(J20231340)第一作者简介:薛淑萍(1975-),女,山西临县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教育.吕梁学院安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与反思薛淑萍,常 悦,石晓玲(吕梁学院资源与机械工程系,山西离石033001)摘 要:新工科的发展正在推动教育的不断进步,其中最重要的是深入学科领域,培养优秀的从业者.安全工程专业作为新工科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将思政元素融入课堂,更加注重将工程与人文主义紧密联系,以提升学生的综合性、前沿性和应用能力.基于新工科建设理念的需要,吕梁学院安全工程专业在本科生导师制的背景下借助当前新工科最新研究成果,建立崭新的体系、方法、教学流程和教学评价模式,取得了良好效果.关键词:安全工程;课程思政;新工科;本科生导师制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85X(2024)02-0043-04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课堂教学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教学任务的主要方式,要通过课堂教学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安全生产的重要性,要求健全完善安全体系,包括生产安全和公共安全.这为安全工程专业的毕业生提供了更多机遇,同时也提出更多挑战,也说明课程思政建设刻不容缓[2].安全工程专业是大交叉学科,知识点涉及安全生产各个方面,实践性较强.在新一轮技术与产业革命中,工程教育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随着美国和德国提出了工业4.0战略和制造业振兴等战略,2017年2月,国家教育部推出“新工科”培养方式,中国高级工程技术改造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安全工程专业成为了新工科培养的重点发展对象[3].在当前国家重大战略决策的指引下,我们应该探讨思政要素和安全工程专业知识如何能碰撞出火花,以建立“课程思政”体系,并让师生共同参与其中.在专业理论课教学中,将“孤岛效应”中的思政因素融合到课堂教学中,破除长期以来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相互之间的隔阂,让立德树人成为课堂教学的核心,形成一种更加完善的育人格局,是新时代应用型本科院校面临的重要挑战[4].目前,吕梁学院构建“全员导师制强化—教师课程思政融入—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毕业生符合市场需求”的教学改革模式,结合订单培养,融合思政教学,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主观能动性,为社会输入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同时,通过思政入课堂,进一步提高广大教师的思想政治觉悟,促进新型教师队伍的建设.1 安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现状目前,思政教育在安全工程专业的教学实践过程中还有一些不足.首先,“课程思政”概念理解不足.教师对思政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深刻,认为思政教育是一个附加内容,没有积极性.其次,“课程思政”的案例没有得到充分融入,也没有得到有效运用.这些都导致“课程思政”体系建设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专业知识和思政教育的融合过程中,教育缺少系统化设计和连贯性实施,导致效果不尽如人意.加之专业课任课教师34和思政相关老师缺少有效的沟通.专业知识和思政要素无法有效地资源融合,协作育人合力很难产生.再次,教学方法也未能跟上时代的脚步,无法有效适应学生的需求,思政教育的效果差强人意[5-6].总之,“课程思政”不能仅是完成政治性任务或者指标,而是要以学生为出发点,针对学生,针对专业制定思政内容,让每个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国家的方针政策,培养学生的职业操守和专业技能,培养合格的安全人才[7]. 2 安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措施安全工程专业是具有多学科交叉性的工科学科,在课程教学中,应当充分利用“安全”这一特色内容,将其与思政教育紧密结合,使安全工程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内容完美融合[8],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2.1 优化顶层设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全方位推动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教师是核心.学校与系部应加大对教师的培训,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教育认识和专业技能,确保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能够得到有效实施.发挥教研室、课堂教学研究小组和学科组等基层教研团队的功能,形成学科思政团队共同科研机制.为了更好地推动思政课教学和科研,系部要鼓励和支持班主任与专业课教师协作,并加大对学科思政发展中核心、困难和超前性课题的深入研究,以形成多元化的学科思政建设研究机制.为了提高教师思政教育的水平,系部要建立一个完善的资源共享机制,让教师采用共同备课、不定时讨论、共享等方式深入理解有关文本精髓;利用虚拟防真技术,多方位同步模拟教学过程,将思政教学与专业教学相结合;充分利用各种教育培训平台、课堂教学开发服务中心等,进行思想政治理论专项教育;每学期派出教师代表外出学习考察,不断提升思政教学能力;参加各种教学比赛和优秀课堂评选活动,并邀请思想政治课程的领军人物解读相关政策,为课程建设提供指导.2.2 分类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为了达到育人目标,安全工程专业在教学大纲中加入了法律政策教育要素,涵盖了“核心价值理念引领、专业知识开拓、能力建构、思路革新”四个方面,并开设了交通事故防范、重大危险源辨识、安全文化建设、自然灾害案件应急处理等专项教学活动,重点关注“立德树人”,让学生了解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要求,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人生观.我们以OBE理念下的工程认证为基础,致力于培育高质量的人才,不断创新教学设计和实施,改进课堂管理工作和考核方式,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精心设计的内容,进一步优化结构,深度发掘思政课程与专业知识、学科专业理论的关系,探索可以有效融入思政教学的方法,凸显意识形态、时代感和科学化,以提升学生的思想素质和专业知识能力.2018年,国家整合职能部门.应急管理部成为独立的机构,这标志着我国安全管理管理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了解到我国安全管理工作的严峻形势,我们激励学生勇于挑战,勇于创新,肩负起促进中华民族振兴、祖国繁荣的责任;加强生命安全教育,让学生深刻理解生命的意义,珍惜人生,增强职业安全意识、社区责任感和职业素质,为将来走上岗位进行平安工作打下扎实的根基.安全工程专业的学生对于安全方面的法规、政策、事故案例也有了更全面的参考[9].通过深入研究历史,引导学生增强专业意识和专业荣誉感,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心和目标感,激发他们对国家的认同感和对专业的成就感.同时,教育过程与时俱进,将最前沿的科技成果展示给学生,并进行初步的讲解分析,如报警管理与过程灾难预警技术、信息安全联锁设备(SIS)技能、石化生产风险分析、安全防护技术等,将这些科技的最新进展以多种形式呈现给学生,让他们更好地掌握安全管理工作的知识和技能.为了全方面开展思政教育,安全工程专业从学科专业发展、“匠人文化精神”的继承、专家行为等几个方面着手,引进我国重要工程,凸显我国内涵,让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文化的重要性,增强他们的大国意识和文化意识以及安全文化的重要性.2.3 重视授课,将思想政治教育纳入授课环节“课程思政”的原则应当贯彻始终,针对专业特点,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提取思政要素,普及思政要素的功用及对于社会生产的重要意义,并应用于课堂授课过程中.只有这样,思政教育才能真正渗透到学生的心中.培养他们理性思考、明辨是非的能力,让他们更加热爱党和国家.作为工科教师,积极探索“触点”,将知识教学与价值观教育有机结合,将思政教育的理想融入到工科学生的课堂中,实施课程检查,完善课程规范,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接受思政教育,将我国“创新、协作、绿化、开放、共享”五大理念融合到课堂44中,以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家国情怀的高素质技能人才.2.4 建立多维度、多样化的课程思政评价反馈机制学生的价值观和荣辱感形成受家庭教育、个人经历、学校教育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鉴于此,在对学生关于思政教育的成果检验时不能同一标准,要以学生为中心多方面考量,避免矫枉过正.因而,在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评价教育结果也应该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多维度、多样化评价,因材施教,并且要让他们展现出真实的自我.为了真正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分课程、分环节,结合社会实践和实验过程融入思政要素,并在考核方面灵活多样,不拘泥于成绩展现这一单一形式,设置符合思政特点的大操作,并在一系列环节中加入“思政”的潜移默化考核内容,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采取形式多样的调查和座谈,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课程思政教学内容的意见;采用显性评论的方式反映课程思政教学的效果,以便及时调整.如安全工程专业的课程思政环节,教学评价的一个关键点除了考虑设计的可行性与科学性,还应把协作与奉献等因素也增加到评价机制中,让学生更深切地思考与贯彻思政要素.此外,重视社会反馈和日常生活反馈,以更好地提升课程质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等应当被纳入反馈机制,以便更有针对性地提升思想政治课的效果和质量.2.5 重视制度建设学校全面考虑各个方面,包括主管负责、机构条件、培养方法、专业师资构建、目标、内容设计、教学方式等.为了更好地实现“学科思政”建设工程,安全工程教研室组建一支“学科思政”建设工作团队,由同一学科的教职工一起探讨“学科思政”案例的选编,以防止“学科思政”案例在不同课程中反复发生,并且可以让教师互相学习,从而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2.6 依托导师制,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通过本科生导师制,学生可以获得多元化、个性化的发展机会.学生不仅要通过专业课程考试,还要学会如何为人处事、做学问,更要获得专业、科研知识水平、职业等方面的引导和支持.安全工程专业教师不仅关注学生的课程成绩,还要注重他们的个人特点和兴趣,并通过个性化定制建立“导师评分+专任教师评分”的综合教学考核模式,考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成果,如作业、实验等,在学科竞赛和社会实践中的动手能力,以及对思想政治要素的理解和融入情况.在本科生导师制背景下,加强安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依托导师制,安全工程专业的任课教师在学生入学阶段就要制定详细的计划.导师在学业和生活两方面加强学生的思想建设,同时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实际行为,多方面干预,培养真正意义上的有德有才之人.吕梁学院定位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全员导师制的背景下,更应关注对学生关于网络动态的引导,注重学生在实践锻炼过程中吃苦耐劳精神的培养,强化学生在专业知识学习过程中求实态度的养成,等等.在课程思政的建设过程中,不能一蹴而就,要动态地培养,真正做到个性定制、因材施教,将“导师评分+专任教师评分”的综合教学考核模式全面推进,达到良好的效果.3 安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实施效果与反思学科思政实施以来,安全工程专业构建了一套全新的教学改革模式,即以全员导师制为推动力,以专业为平台,融合思政因素,全面完善培养计划,强化社会实践和应用型技能的输出,以及培养革新企业发展意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和思想,以满足需求,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社会发展作出贡献.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培养的结合,学生成为具有道德品质和才能的应用型人才.通过毕业生的跟踪反馈,安全工程专业学生在日后的工作中发展较好,得到了用人单位和社会的认可,安全工程专业思政建设的实施效果较显著.安全工程专业在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思政内容融入生硬等.教研室组织教师开展多次研讨与调研,针对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后续的教学过程中,将在课程目标思政要素细化、教学过程思政要素形式多样化两方面展开尝试,在巩固目前建设成果的前提下持续改进,以期加强思政要素在教学与成果中的比重,深化立德树人的理念.本文以吕梁学院安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为例,深入探讨了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及实施步骤.通过发掘课程中的思政因素,将思政教学融合到课堂中,不仅能够提升课堂的有效性,而且还能够在讲授知识54的同时,带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他们的思想道德品质,也对建设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并提出了持续改进的建议,以达到安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提升的目的.参考文献院[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2]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1).[3]张小良,梁梵洁,麻庭光,等.安全与应急管理专业学科发展[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20(12).[4]栗婧,王真,解北京,等.新工科背景下安全工程课程建设实践与探索[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21(5).[5]邓奇根,高建良,魏建平,等.我国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发展现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9(3).[6]王娴,喻安银.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现状与实施方案[J].课程教育研究,2020(21).[7]黄冬梅,刘音,李威君,等.高校安全工程专业安全管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科教导刊,2022(19).[8]张俊.基于课程思政的钻井工程示范课建设的研究[J].化工管理,2021(4).[9]刘香芝,张春晓,张会敏,等.化工安全技术思政课程教学初探[J].化工管理,2022(3).Exploration and Reflection 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in the Safety Engineering Major at Lyuliang UniversityXUE Shu⁃ping,CHANG Yue,SHI Xiao⁃ling (Department of Resources and Mechanical Engineering,Lyuliang University,Lishi Shanxi033001,China)Abstract:The advancement of new engineering is driving progress in education,with a focus on delving deep into the subject field to cultivate outstanding professionals.As an integral component of new engineering development, safety engineering should incorporat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to the curriculum while emphasizing the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gineering and society.This approach aims to enhance students’comprehensive knowl⁃edge,cutting⁃edge skills,and practical abilities.In line with the concept of new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needs,the safety engineering program at Lyuliang University has established a novel system,methodology teaching process and evaluation model based on recent research findings in new engineering within an undergraduate tutorial framework, yielding positive outcomes.Key words:safety engineering;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new engineering;undergraduate tutorial system 64。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图书馆阅读服务创新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图书馆阅读服务创新研究

收稿日期:2023-11-16作者简介:万海鸾(1980 ㊀),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副研究馆员㊂ 三全育人 视角下高校图书馆阅读服务创新研究万海鸾(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南宁㊀530007)摘㊀要:我国社会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各行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越来越高㊂ 三全育人 理念强调在人本原则下以 立德树人 为导向,通过强化高校图书馆资源供给能力建设和服务水平,更好地服务于师生知识和技能提升,促进学以致用,更好地为新时期国家建设贡献力量㊂文章立足 三全育人 时代内涵,阐述了其在高校图书馆阅读服务中的重要价值及对阅读服务发展方向的影响,并提出了对应创新策略㊂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三全育人 ;阅读服务;体系构建中图分类号:G258.6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003-1588(2023)12-0078-03㊀㊀当今社会发展迅速,各行业都在朝着高品质㊁专业化方向发展,对于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高校图书馆应主动承担育人的责任和使命,更好地运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和教育功能为高质量教育提供辅助服务[1]㊂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要 实现全程育人㊁全方位育人 ㊂2017年发布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坚持全员㊁全过程㊁全方位育人要求, 三全育人 迅速成为各大高校育人工作的主要方向,与之相关的机制模式也在不断探索建立[2]㊂2021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也明确要求构建高质量的教育体系,提高高等教育质量㊂ 三全育人 视角下,高校图书馆应充分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现实困难,把握发展方向,强化关于图书馆育人功能的探讨,提升馆藏建设和供给质量,全面推进自身的信息化㊁网络化建设和数字化服务水平提升,促进产学研的立体化发展,助推高质量育人目标快速实现㊂1㊀ 三全育人 与高校图书馆1.1㊀ 三全育人㊀㊀ 三全育人 指全员育人㊁全过程育人㊁全方位育人㊂从古至今,图书馆除了提供阅览服务,还承担着非常重要的教育功能[3]㊂当前,社会各个行业都在朝着高质量㊁专业化方向发展,对于毕业生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三全育人 理念与新时期育人要求相契合,强调将教育功能切实贯彻到教学研究中,从内容和形式上都要满足在校师生的现实需求㊂1.2㊀ 三全育人 在高校图书馆的应用价值㊀㊀高校图书馆是校园文化和学科建设的重要基地,图书馆的功能与服务应与高校的教育教学目标向匹配,并发挥相应的育人功能,高校图书馆的育人功能水平是高校综合教育实力的重要衡量指标之一㊂在新时期教育背景下,以 三全育人 理念为引领的图书馆教育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使自身丰富的教育资源与课堂教学互补,探索服务新模式[4]㊂在 三全育人 目标实践过程中,高校图书馆应发挥先导性㊁基础性作用,先导性作用在于通过理念引导全员树立全新服务理念,转变服务思维与方式方法;基础性作用在于强化基础资源建设,通过优化馆藏资源㊁阅读环境以及提供智慧化的服务渠道,为在校师生提供高品质㊁便捷化的信息获取路径和舒适阅读场景㊂ 三全育人 理念是高校图书馆在服务中实现立德树人㊁培养高质量人才的重要推手,能够促进馆藏资源的多元化㊁多样化㊁全方位㊁立体化呈现,助力读者深刻理解信息内涵,并主动树立正确的阅读价值取向,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㊂87第43卷第12期河南图书馆学刊2023年12月2㊀ 三全育人 视角下高校图书馆的发展方向2.1㊀ 三全育人 视角下高校图书馆的功能定位㊀㊀ 三全育人 是新时期高校育人的指导思想和实践原则,强调将育人功能贯穿于各个环节,实现全方位渗透㊂全员育人是指高校图书馆育人的对象应包含教职员工㊁在校学生以及社会服务对象,这要求高校图书馆全体员工要具备强烈的责任感,主动服务,并鼓励引导读者参与图书馆建设和发展,群策群力,共促育人质量的提升[5]㊂全过程育人是指将 立德树人 理念和系统育人计划合理地贯穿于学生从入校到毕业的各个环节,将 以读者为中心 的理念贯穿于整个服务过程,突出在校学生的主体地位,主动创建便捷的借阅㊁查询㊁自习㊁展览和休闲场景,起到课堂知识的补充和延伸作用㊂全方位育人是指通过系统设计将育人目标渗透到各种形式中,将时间㊁空间等元素与阅读活动协调搭配㊂2.2㊀ 三全育人 视角下高校图书馆的发展方向㊀㊀ 三全育人 视角下,高校图书馆应对自身育人功能进行深入探讨,调动各方力量构建 三全育人 体系,更好地服务于 立德树人 的根本任务㊂传统服务模式下,高校图书馆着眼于将育人目标聚焦于图书馆中的 物 ,如优化图书馆环境和基础公共服务设施等,忽略了在校师生的现实需求,人本理念与人文关怀体现不突出[6]㊂充分调动 人 与 物 的融合,提升育人功能,是 三全育人 理念下高校图书馆发展的重要方向,具体到实际工作中分为两个部分:一是要落实 全员育人 要求,号召馆员队伍主动提升专业素养,引导在校师生主动参与图书馆建设,共建共享建设成果㊂二是要将育人责任切实贯穿于馆员的职责范围和在校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全过程,确保内容丰富㊁形式多样㊂ 三全育人 视角下,成熟的图书馆服务体系是按照全新组织架构,从馆长到馆员全员参与育人工作,构建育人机制,最终形成精神层面的共识与合力,共同促进育人质量的提升[7]㊂ 人 与 物 是实现 三全育人 的基础和保障,高校图书馆应通过资源优化配置和机制构建使资源优势发挥最大化,实现自身的创新转型和可持续发展㊂3㊀ 三全育人 视角下高校图书馆阅读服务创新3.1㊀更新服务理念,明确育人目标㊀㊀育人是教育恒定不变的目标,只是在不同的时代㊁不同的制度下表现为 育什么人 与 如何育人 ㊂高等教育本身是一个明德育人的过程,当今大学教育的形式趋于多元㊁知识来源也越来越广泛,但其精髓始终是 立德树人 ㊂ 三全育人 视角下,高校图书馆应立足于育人目标,提升读者服务的全面性㊁层次性和时效性,通过强化基础服务设施建设和服务模式创新实现产学研合一,使在校师生学有所长㊁学以致用㊂创新是促进服务水平提升的核心驱动力,高校图书馆应在 三全育人 引领下强化服务意识㊁提升服务能力㊁优化阅读环境,为在校师生的产学研全生命周期提供全面保障㊂在育人目标上,高校图书馆应结合‘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等文件系统推进资源建设㊁服务方式㊁管理体制㊁保障机制建设,使读者服务更加契合学生的成长规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阅读途径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8]㊂3.2㊀构建育人体系,保障 三全育人㊀㊀高校图书馆应在立足自身资源的基础上构建对应体系,保障育人价值充分体现㊂ 三全育人 体系的构建应在充分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的基础上,结合全员育人㊁全过程育人㊁全方位育人的具体要求,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的制度,将理念贯彻到具体的工作环节中,培养知识㊁能力㊁品质突出的高素质大学生㊂首先,体系构建应满足 全员育人 要求,要求全员参与服务工作,根据不同岗位的职责分工与特点,通过不同手段充分调动和激发馆员的主观能动性,确保其做好图书上架㊁借还㊁采编㊁采购㊁检索㊁传递等工作,同时开通师生意见反馈渠道,对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做到经常沟通㊁快速整改㊁及时反馈,让图书馆成为为师生所需㊁为师生所用㊁为师生所爱的文化交流场所[9]㊂其次,育人体系应将重点着眼于补充和延展课堂教学,结合学生所学专业和科目主动提供对应的补充资料㊁操作实验和实践项目,同时为学生期刊论文和毕业论文提供对应的素材,使阅读服务97万海鸾: 三全育人 视角下高校图书馆阅读服务创新研究㊀贯穿于学生大学教育全过程㊂再次,育人体系要注重 全方位育人 ,即不但要注重学生的学科教育,还要通过阅读推广活动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同时通过阅读提升自身综合素养和培养良好习惯,实现身心健康成长㊂3.3㊀提升馆员能力,夯实服务基础㊀㊀馆员能力提升是高校图书馆实现 三全育人 目标中的重要一环,也是实现高质量服务的基础㊂随着图书馆服务手段的更新迭代,以移动互联网㊁智能手机等为代表的新媒体快速兴起并成为在校师生获取信息和服务的重要手段,知识的管理和服务的灵活性大幅提升,智慧图书馆㊁自助服务也将是图书馆未来服务的必然方向,因此,馆员必须使自身的服务手段从手工化㊁自动化向智能化㊁智慧化方向转变,同时强化自身的专业能力提升,满足用户对个性化服务的需求㊂与之相对应,高校图书馆应制定和落实馆员职业能力提升规划,针对不同岗位㊁不同情况的馆员制定自治能力提升计划,从理念引导㊁服务态度㊁工作流程等方面实现立体培训,切实提升馆员的服务能力㊂同时,高校图书馆还应构建对应的服务评价体系,确保服务达到预期并据此对服务方式方法进行优化革新,通过馆员服务评价体系逐步实现管理结构优化,努力在公平公正的管理基础上营造风清气正㊁治理有方的服务环境,使馆员做到心中有标准㊁服务有目标㊂高校图书馆馆员能力提升培训与服务评价是一套 组合拳 ,缺一不可,培训是能力提升的来源,评价是服务提升的保障,二者互相促进,协同激发馆员服务热情㊂3.4㊀引入智慧元素,优化供给方式㊀㊀智慧元素是新时期高校图书馆实现高质量读者服务的基础支撑㊂高校图书馆的智慧元素引入体现在多个方面:首先是用智慧手段转化信息载体形式,丰富数字馆藏资源,逐步完善借阅与阅读服务系统,最终构建能够全面覆盖图书馆资源与服务的数据平台,实现读者需求的 一站式 服务;其次是推进自助服务设施建设,通过合理规划经费投入构建多功能㊁立体化㊁交互性自助服务平台,更好地为学科建设提供支撑和保障,使在校师生能够更加便捷㊁精准获取相关资源;再次是利用智能技术与设备构建学术交流场景,支撑实现信息讲座㊁论坛等大型学术交流场景,提升办公效率与服务质量㊂信息供给方式对用户满意度的影响很大, 智慧+服务 是当下最契合在校师生多元化和碎片化需求的服务方式[10]㊂基于此,高校图书馆应充分利用智慧手段构建资源和服务导航体系,推进知识服务从手工㊁自动化向智能化㊁智慧化方向转变,促进线下线上服务相结合,并在此基础上提升用户与图书馆沟通的有效性,深化服务内涵㊂4㊀结语㊀㊀高校图书馆是在校学生学习知识㊁培养能力㊁形成价值观的重要场所㊂高校图书馆应在充分理解 三全育人 内涵的基础上,准确把握建设和服务发展方向,通过更新服务理念㊁科学构建体系㊁提升馆员能力,优化供给方式等举措全面落实 立德树人 目标,实现全员育人㊁全过程育人㊁全方位育人,构建新时期高校图书馆阅读服务的新路径㊁新模式,助力高等教育迈向更高水平㊂参考文献:[1]㊀项芳诚. 三全育人 视域下高校图书馆育人功能的发挥[J].西部素质教育,2023(10):179-182.[2]㊀贾颖.探析高校图书馆在 三全育人 工作体系中的育人功能[J].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1):45-46,52.[3]㊀陈元娟,阮亿明,阮鲤雄. 三全育人 理念下高校图书馆红色文化资源育人路径研究[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23(2):85-89,97.[4]㊀武旭,武先骐.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 三全育人 的实现路径研究:以安徽财经大学为例[J].铜陵学院学报,2022(1):119-121.[5]㊀郑云彩. 三全育人 视域下高校图书馆学生助理成长教育[J].岭南师范学院学报,2023(1):66-72. [6]㊀孙昕,王哲,丁媛. 三全育人 视域下高校图书馆新媒体建设研究:以大连理工大学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为例[J].图书馆学刊,2021(10):85-90.[7]㊀葛蕾. 三全育人 视角下高校图书馆对本科生教育的影响探究:‘全国高校图书馆服务本科教育教学优秀创新案例“荐读[J].情报理论与实践,2022(12):211.[8]㊀田原. 三全育人 理念下高校图书馆红色文化育人路径探索[J].图书馆学刊,2022(8):1-8.[9]㊀周莉娜. 三全育人 视域下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社团培育改革的实践探索[J].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22(2):28-33.[10]㊀王妍晴. 三全育人 视角下高校图书馆教育功能的发挥研究:‘高校图书馆教育功能理论与实务“荐读[J].情报理论与实践,2022(3):202.(编校:周雪芹)08万海鸾: 三全育人 视角下高校图书馆阅读服务创新研究。

应用型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专项规划

应用型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专项规划

应用型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专项规划一、前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传统的理论型教育已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应用型专业成为了当前社会所需要的核心人才。

因此,应用型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专项规划成为了当前高等教育中需要关注和重视的问题。

二、应用型专业建设2.1 什么是应用型专业应用型专业是指根据社会需求和市场变化,以产业和企业发展为导向,注重综合实践、实际操作和技术创新,培养具有实际操作能力、创新思维和应用型技能的高素质人才的高等教育专业。

2.2 应用型专业建设的意义应用型专业建设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和市场的需求,可以满足社会各行各业日益增长的人才需求,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综合素质,实现学生与企业之间无缝对接,推动高校内部教育资源的优化和整合。

2.3 应用型专业建设的方式应用型专业建设应该注重人才培养方向的调整、实践性教学的开展、师资力量的培养和队伍建设。

应加大对实习、实训和创新创业等工作的支持和投入,以及推行弹性学分认证制度,积极探索深度融合式教学模式,加强高校与产业界、社会各界的联系和合作,推进校企合作,共同培养具有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人才。

三、人才培养专项规划3.1 什么是人才培养专项规划人才培养专项规划是指高等教育机构根据市场需要和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求,制定的一系列关于学科布局、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等综合性规划。

3.2 人才培养专项规划的意义人才培养专项规划是高校进行人才培养的战略规划,它可以指导学校适应社会需求和市场变化,掌握新兴技术和发展趋势,调整学科结构和建设方向,优化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为高校人才培养提供重要依据和支撑。

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出各个领域的应用型人才,更好地服务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3.3 人才培养专项规划的内容制定人才培养专项规划需要考虑高校的教育资源、职业生涯发展的需求和社会各行各业的需要。

规划内容包括专业建设方向、课程设置、实践性教学、实习实训、校企合作、创新创业、教师队伍建设和学生管理等方面。

鼓励支持民办本科高校发展

鼓励支持民办本科高校发展

鼓励支持民办本科高校发展作者:张少龙彭华来源:《中国民商》2024年第04期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致力于打造人民满意的教育体系,并引导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高等教育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关键。

202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部长怀进鹏明确指出,要“充分发挥高等教育的龙头作用,夯实基础教育的基点,并发挥职业教育在促进共同富裕中的重要作用”。

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迅速发展,有效满足了人民群众对多样化教育的需求,并在减轻公共教育财政压力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截至2022年,民办普通本科院校数量达到390所[高等教育学校包括普通本科院校、本科层次职业学校、高职(专科)学校、成人高等学校四种类别],占全国总量的31.48%,在校学生数占全国普通本科毕业生的26.09%,已成为中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2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59.6%,已经进入了普及化发展的初级阶段,民办高等教育是推进高等教育普及化、拓宽高等教育市场的关键力量。

相比于日本、韩国等国家60%以上的私立高校学生比例,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在普及化阶段的发展潜力巨大。

引导并规范民办普通本科高校的发展,不仅有助于支撑我国的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建设,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倍增效应,民办高等教育机制灵活的优势也将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适应数智时代,实现共同富裕。

一、民办本科高校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民办本科高校促进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多元化发展,为国内居民提供了更多教育机会。

其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推动教育创新、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背景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国内产业结构的升级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增加,而低生育率的趋势使民办高校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生源竞争。

此外,同质化的办学模式减弱了高校对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并可能降低人才培养质量。

新课堂革命:教学活起来、动起来、火起来

新课堂革命:教学活起来、动起来、火起来

新课堂革命:教学活起来、动起来、火起来发布时间:2022-01-18T07:57:01.361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30期作者:张莎莎[导读] 这是本科教学改革的主旨,也是达到“两性一度”要求的核心。

打造理论教学活起来、实践教学动起来、新媒体矩阵火起来的新课堂模式应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办法。

张莎莎湖南信息学院长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我国高校,办出世界一流大学,必须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并以此来带动高校其他工作。

” ①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关键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从“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转型。

这是本科教学改革的主旨,也是达到“两性一度”要求的核心。

打造理论教学活起来、实践教学动起来、新媒体矩阵火起来的新课堂模式应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办法。

一、“活起来”:优化课堂设计,探索理论教学新路径创新课程教学方法,就是全力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生本位和学本位的新课堂。

运用启发方式,尊重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能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效改变传统课堂缺自学、缺研讨,用少数同学互动代替多数同学回答与参与、用老师的思维代替学生思考的被动接受状态,真正让学生开动脑筋、迸发火花,生成思想。

一是变“学科课堂”为“育人课堂”,深化课堂的社会属性与情感价值。

首先,在理论教学课程设置上,我们应对传统课堂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全力构建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生为本位的新课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其次,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中,将学生的情感认知、素质提升、能力强化作为核心目标,让知识传递、以教定学的知识传授模式逐步转换成强调问题中心、以学为主的整合探究模式。

再次,课堂设计的延展与革新,采用混合式等创新型的教学模式,把传统教学和网络教学结合起来,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

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背景下高校内部控制有效性探析

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背景下高校内部控制有效性探析

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背景下高校内部控制有效性探析文/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孙刘平 唐颖高校承担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历史责任,是党和国家赋予的崇高使命,为社会和国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了一代又一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育是强国的根本。

长期以来,高等教育为国家和地方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创新人才,在助力地方经济发展过程中功不可没。

虽然中央和地方政府出台了加强高校内部控制的相关制度,但个别高校只重视高校的外在影响,高校之间盲目攀比规模和科研数量等方面的建设,忽略了高校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建设和治理能力的提升,会造成某些领域出现腐败案件或发生师德师风缺失的严重问题,影响高校的社会声誉和高质量发展的步伐。

必须贯彻落实内部控制的政策,从而提高高校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提高高校内部治理能力,保障高校的各项经济活动规范运行。

一、提高高校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意义内部控制即是规范、监督和管理单位的各项活动尤其是经济活动,使之有序规范运行,以便完成既定的控制目标。

有效性是指取得好效果、质量好、有价值。

内部控制建设有效性实质上包含两个层面:一是内部控制设计的有效性,二是内部控制的执行有效性。

高校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就是要在高校内部建立健全内控机制,有效推动高校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同时,需要引起高校领导层和全校教职工的高度关注,确保具体工作中内部控制制度能够有效贯彻落实。

高校内部控制制度能够规范高校的各项经济活动,保障教学、科研、资产管理的正常运行,增强高校内部治理和控制管理风险能力,从而在高校内部建立“严肃、一丝不苟”的校园文化,提高全体教职工的廉洁意识,维护高校的社会声誉,不断提升高校的社会影响力。

二、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背景下高校内部控制现状虽然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指引下,高校都能按照上级文件精神制订本校内部控制的相关制度,但是从高校的内部控制建设及职能履行来说,我国大部分高校内部控制建设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缺少系统性的内部控制制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需求
模式7 校企融合
书院与专业院 系顺序组合
书院与专业院 系矩阵组合
2.2
2.1
学部与 专业院系组合
学科群与
3
专业院系组合
4
5 专业院系
1 精英大学
文理学院
0 清华大学
组合 模式
6 工程教育 7 校企融合
组合模式7:校企融合
身心发展
通识核心课
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合肥学 院
通识大类选修
书院课程
专业基础课
学科竞赛 专业核心课 专业选修课
创业教育 CDIO课程 工作过程(DACUM
)课程化
专 业 教 育
实习实训

学科知识
社会需求

人才培养的组织组合模式——课程与组织载体
书院与专业院 系顺序组合
书院与专业院 系矩阵组合
2.2
学部与 专业院系组合
学科群与
3
专业院系组合
4
2.1 1 精英大学
文理学院
新讲义教材 学生特征

……
……
……
分析:家 活
庭社会背 景及个人

知识模块N 项目活动N
课程N
学习需求
知识地图
文凭N
人才培养计划N
、认知规 律
知识组块 与项目活 动结合
教师,导师,创新项目
——解决
与专行业业知企识业体市系
课程逻辑
及课程目
场需求
标 学院
学生认知水平 、能力生成目

组,教研室,学生发展 专业系、学院、书院
教学设计的核心:
• 思维任务类型 • 交互过程 • 学习成果 • 学习资源 • 活动规则…
分 析
教学设 计技术
内容
• 知识点提取; 知识建模
• 取决于老师对 学科知识掌握 的素养
自下而上的人才培养体系:专业?课程群?学生学位认证?
知识组块 题库、案例或
知识模块1
课程1
实习项目 教
项目活动1
课程2
文凭1 人才培养计划1
0 清华大学
组合 模式
5 传统专业 院系 6 工程教育 7 校企融合
人才培养价值链
基础性环节
培养 规划
招生
教学运 行及 管理
学生及 管理
学生价
学业评
值增量
价与学 位认定
就业

组织设置与工作流程
持 性
人力资源

信息技术

院校研究咨询支持
效率与成本
后勤保障
人才培养的策略性选择 1. 行动起点?
各种排名对目标定位的困扰?
经典导读
政治军事体育 社团 新生研讨课
创业教育 跨专业平台课 开放选修课
专业基础课
顶石项目 工作过程(DACUM
专业核心课 专业选修课 CD)IO课课程程化
科研训练 学科知识 学科竞赛
实习实训
社会需求
组织文化:创新与创业
组织 体制 : 混合 所有 制
组织运营支 持体系:
组织结构、 权力结构 人事、 财务、 专业法人 (2004)
有综合素养 人文情怀 科学精神 领袖气质 适应广 国际视野 高素质
有社会担当 敢于担当 德才兼备=品行+知识 掌握未来
文理综合性大学
身心发展
一流综合性大学,如香港中 文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 学、吉林大学…… ……
学科知识
社会需求
第一组
第二组(工科见长的综合大学)
学科知识
基础扎实 宽厚基础 多样化
学院,学校
不知道
说明白没有
谢 谢
复合型(重基 础学科,弱专
业)
个人能力
创新能力 创性型
全思维
创新性
个人素质 人文素养 社会责任感 健全人格 德才兼备 科学精神
理工为主的综合性大学
身心发展
一流综合性大学,如清华大 学、浙江大学、上海交大、 东北大学、重庆大学…… ……
学科知识
社会需求
第二组 第一组
学科群与
3
专业院系组合
4
5 专业院系
1 精英大学
文理学院
0 清华大学
组合 模式
6 校企融合 7 校企融合
组合模式2.1:书院与专业学院矩阵组合
身心发展
通识核心课
政治军事体育
通识大类选修
书院课程
经典导读 新生研讨课
社团
专业核心课 科研训练 学科竞赛
开放选修课 创业教育
实习实训
一流综合性大学,清华大学 新雅书院、北京大学元培学 院、复旦书院……
书院与专业院 系顺序组合
书院与专业院 系矩阵组合
2.2
学部与 专业院系组合
学科群与
3
专业院系组合
4
2.1 1 精英大学
文理学院
0 清华大学
组合 模式
5 传统专业 院系 6 工程教育 7 校企融合
模式0
大学的人性面 ——非认知层面
• 因其隐性,难以被衡量
• 则难以被管理, • 以教师评价为例
• 则不易被发展, • 以学生评价为例
国家层面 总体要求
培养目标:培养什么样的人?目标落在学校的课程体系(专业)上
身心发展
非认知






认知
学科知识





社会需求

课程体系:如何落实培养目标?——目标-课程-教学组合
身心发展

通识 社 核 团 心课
雅 教
通识分布选修
育 取
经典导读

书院课程
新生研讨课 政治军事体育
社团
开放选修课
02
策略及行动
培养目标:培养什么样的人?——目标定位导航
身心发展
非认知






认知
学科知识





社会需求

课程体系:如何落实培养目标?——目标-课程
身心发展

通识 社 核 团 心课


通识分布选修
育 取
经典导读
书院课程

新生研讨课 政治军事体育
社团
开放选修课
跨专业平台课 顶石项目
科研训练
人才培养体系与
高校发展规划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 刘亚荣
相对成熟的人才培养体 系建设期大概10-30年 组织的发展战略期=?
发展战略的方法论与人才培 养体系建设的方法论?
12/15/2020
00
方法论
战略规划制定的一般方法论
战略
1. 确定愿景使命价值观
规划
1. 阶段性目标
行动
1. 具体行动目标
2. 环境扫描和战略分析
• 退出了大学(教育)中央......
三位一体的立德树人:同行锦囊
• 微积分老师:(1)因材施教,期中考试发现学生短班,开始有 的放矢的指导;(2)认真进行教学设计,给学生留白;(3)真 心换真心,相互信任,没有复杂秘诀。
• 体育教学:言传更要身教,是教学之魂。沙滩排球坚持20年亲自 示范,无论天气还是身体情况
• 汽车构造:对学习内容感兴趣,树立工业强国价值观,做2点尝 试(1)从结构功能和原理出发,重点拆解基本结构,举一反三 点拨前沿结构;(2)追溯发展历史,复盘思想创新的历史过程 。科学给知识,历史给智慧。
12/15/2020
模式2
书院与专业院 系顺序组合
书院与专业院 系矩阵组合
2.2
2.1
学部与 专业院系组合
学生行 为塑形
三学期制带薪 实习(2003)
教师行 为塑形
工程任务 教学任务 课程化 工程化
学长制
团队学习 毕业流动 站 创业团队
12/15/2020
03
个体化:教学
教学设计技术简化模型:教学活动的理性准备
• 目标分类:记忆 、理解、运用
• 学生思维操作的 结果:意义和能 力的建构
设 计
目标
活动
政治忠诚 责任担当 团结进步 担当奉献 爱国爱岗
民族地区地方综合大学
身心发展
如新疆大学、内蒙古大学、
青海大学、大学…… ……
学科知识
社会需求
第二组 第一组
第三组 第四组
人才生态
人才的时代含义:STEM、 国际化、高端、科技、 人文、工匠、技工、服 务员、好公民
国家 竞争力
政治、文化、经济、社 会、军事、生态
如江南大学、江西大学、海
南大学、河北大学…… ……
学科知识
社会需求
第二组 第一组 第三组
第四组(民族地区的综合大学)
社会能力 复合型 复合型
应用型 应用型 实践
知识素养
价值观
基础扎实 人文素养 创新
基础扎实 人文
创新
专业过硬 人文素养 创新精神
生态文明
健全人格
社会担当
政治可靠
高素质骨 干
奉献精神
规划
1. 阶段性目标
从课程、教学、人、管理、 还是某个试点专业开始?
人才培养体系可依据的理论 不硬
2. 策略分析与评估
可选择的路径不多,创新不足
3. 策略选择决策

专业” 颗粒度太粗了? 专业布局分析:横向、
纵向;集中、多元
就业范围及对标范围
从课程、教学、人、组织、 还是某个试点专业开始?
人才培养的组织组合模式——课程与组织载体
人才培养体系的设计:招生、 学科和专业布局、培养、 学位认定标准、就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