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轲刺秦王-重点文言字词
荆轲刺秦王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整理
荆轲刺秦王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整理荆轲刺秦王译文秦国的将领王翦打败了赵国,俘虏了赵王,占领了所有赵国的土地,进军向北侵占土地,到达燕国南部的边界。
燕国的太子丹很害怕,于是就去向荆轲询问办法,说:“秦兵早晚要渡过易水,那么虽然我想长久地侍奉您,又怎么能够做得到呢?”荆轲说:“即使是你不说,我也要请求行动。
没有什么凭信之物,那就无法接近秦王。
现在的樊将军,秦王用千斤的黄金,一万户的封邑。
果真能够得到樊将军的首级,及燕国督亢一带的地图献给秦王,秦王一定高兴地召见我,我就有办法来报答太子了。
太子说:“樊将军因为无路可走投奔我,我不忍心由于自己个人的私仇而伤害长者的心意,希望您另外考虑对策吧!荆轲知道太子不忍心,于是私下里会见樊於期,对他说:“秦对你樊於期,可以说是刻毒透顶了。
父亲、母亲和同族的人都被杀死或没收入官为奴。
如今听说悬赏将军的头,用千斤的黄金,一万户的封邑。
你打算怎么办?”樊将军仰天长叹,流着泪说:我常常想起来,常常恨入骨髓,只是想不出什么办法罢了。
”荆轲说:“如今有一句话,可以用来解除燕国的忧患,可以替你樊将军报仇雪恨,怎么样?”樊於期走上前说:“到底怎么做?”荆轲说:“希望借你樊将军的头献给秦王,秦王一定高兴而又友好地接见我。
我左手抓住他的衣袖,右手(用匕首)刺他的胸膛,这样,将军的仇报了,燕国被欺侮的耻辱也除掉了。
将军是否有这个心意呢?”樊将军脱下一只衣袖,握住手腕走上前说:“这是让我日夜的痛心的事,今天才得到您的指教!”于是自杀。
太子听说以后,连忙驱车赶到,伏在尸体上大哭,哭得非常伤心。
但已经,是无可奈何的事了,于是收拾好樊於期的头,用盒子装好。
于是太子事先寻求天下最锋利的匕首,得到赵国徐夫人的匕首,用一百金把它买到,叫工匠在淬火时把毒药浸到匕首上。
用人来试(那把用毒药水淬过的匕首),血沾湿衣裳,人没有不立马死亡的。
于是整理行装,派遣荆轲上路。
燕国有个勇士秦武阳,十二岁的时候,就杀人,人们不敢和他正视。
《荆轲刺秦王》重点文言字词共27页
21、没有人陪你走一辈子,所以你要 适应孤 独,没 有人会 帮你 辈子, 所以你 要奋斗 一生。 22、当眼泪流尽的时候,留下的应该 是坚强 。 23、要改变命运,首先改变自己。
24、勇气很有理由被当作人类德性之 首,因 为这种 德性保 证了所 有其余 的德性 。--温 斯顿. 丘吉尔 。 25、梯子的梯阶从来不是用来搁脚的 ,它只 是让人 们的脚 放上一 段时间 ,以便 让别一 只脚能 够再往 上登。
谢谢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迈克尔·F·斯特利
《荆轲刺秦王》文言知识总结
《荆轲刺秦王》一、通假字1.秦王必说.见臣2.日以尽.矣3.今日往而不反.者4.请辞决.矣5.燕王拜送于庭.6.秦舞阳色变振.恐7.故振.慑8.图穷而匕首见.9.卒.起不意10.而卒.惶急无以击轲11.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12.卒.惶急不知所为二、古今异议1.而伤长者..之意2.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3.愿大王少假借..之(古)宽容、原谅;(今)不是自己的,借用别人的。
4.将军岂有意..乎(古)同意、愿意;(今)故意5.请郎中..执兵(古)宫廷侍卫;(今)治病的大夫三、重点词语1.进兵北略.地2.则虽.欲长侍足下3.微.太子言4.诚.能得樊将军首5.愿足下更.虑之6.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7.顾.计不知所出耳8.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9.乃为.装遣荆轲10.荆轲有所待..11.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12.持千金之资币.物13.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14.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15.愿举.国为内臣16.比.列诸侯17.唯.大王命之18.以.次进,至陛.下19.前为谢.曰20.愿大王少.假借之21.发.图,因.左手把秦王之袖22.秦王还.柱而走23.断其左股.24.乃引.其匕首提秦王,被.八创25.侍臣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荆轲26.自知事不就.27.倚柱而.笑28.箕踞以.骂曰四、词类活用1.名作状①进兵北.略地②秦兵旦暮..渡易水③函.封之④发尽上.指冠⑤函.封⑥箕.踞以骂曰2.名作动①樊於期乃前.曰②皆白衣冠..以送之③又前.而为歌曰④乃朝服..⑤前为谢.曰⑥左右既前.3.形容词作名词其人居远.未来4.意动①太子迟.之②今太子迟.之③群臣怪.之5.使动使使以闻.大王四、特殊句式1.固定句式①臣乃有以..报太子②将奈何..③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④然则..将军之仇报⑤乃今..得闻教⑥仆所以..留者⑦以故..荆轲逐秦王⑧而卒惶急无以..击轲⑨事所以..不我者,乃欲以生劫之2.省略句①秦王购之(以)金千斤,邑万家②今闻购将军之首(以)金千斤,邑万家③取之(以)百金④以试人⑤人不敢与忤视⑥待吾客与(之)俱⑦欲与(之)俱⑧而为(之)留待⑨见燕使者(于)咸阳宫⑩使(之)毕使于前3.介词后置①秦王购之(以)金千斤,邑万家②今闻购将军之首(以)金千斤,邑万家③取之(以)百金④以试人⑤燕王拜送于庭⑥见燕使者(于)咸阳宫4.被动①父母宗族,皆为.戮没②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5.判断①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②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③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④事所以不我者,乃欲以生劫之6.定语后置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群臣侍殿上者7.状语后置使毕使于前五、一词多义奉{兵{顾{岂{ 使{见{诚{以{以其所奉.药囊提轲(通“捧”)请郎中执兵.(兵器。
荆轲刺秦王重点实词,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型,古今异义
荆轲刺秦王1.,3.4.6.,早晚7.,陷入困境8.愿足下更虑之心意改变9.10.父母宗族,戮,杀戮没,没收前者,不过,只是后者,回头 12.顷之未发,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迟 13.14.臣左手把其袖,把:握,抓住揕:刺15.,侵犯16.,用匣子17.,沾湿18.,违反忤视:迎着目光看19.俱:一起远:adj.作n.远方20.“决”通“诀”诀别辞决:辞别,告别 21.22.,走上前,走上前荆轲顾笑武阳,走上前,列使:前者:动词,派遣;后者,名词,使者唯:希望25.n.作v.穿上朝服通“傧”,傧相,迎宾赞礼的人26.;……顺序,打开全部通“现”29.举起30.31.秦王复击轲受伤32.生:形作状,活生生地劫:强迫 33.至易水上,取道 名作动,出行前祭路神34.,哭35.,以……为怪,认为奇怪36.秦王惊,自引而起 使动,使……断了37.燕王拜送于庭, 使动,使……闻,禀告39.40.,假如没有4243.45.二、通假字1.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高兴 2.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3.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决”通“诀”4.往而不反者,竖子也“反”通“返”,回来 5.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害怕 6.燕王拜送于庭“庭”通“廷”,朝廷 7.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 8.卒起不意“卒”通“猝”,突然,仓猝 9.请辞决矣“决”通“诀”,告别 10.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11.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奉”通“捧”双手捧着12.愿大王少假借之“少”通“稍”,稍微 13.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显露14.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陵”通“凌”凌辱 三、古今异义1.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信:古义:信物;今义:书信 2.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3.持千金之资币物币:古义:礼品;今义:货币4.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穷困:古义:走投无路,陷入困境;今义:贫穷,生活贫穷,经济困难5.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长者: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处指樊於期;今义:年长之人6.今闻购将军之首购:古义:重金收买;今义:购买7.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可以:古义:可以用它;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8.将军岂有意乎有意:古义:同意,愿意;今义:故意9.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偏袒:古义:袒露一只臂膀;今义:偏护双方中的一方10.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于是:古义:在这时;今义:表顺承关系或另提一事11.终已不顾顾:古义:不回头;今义:不照顾,不考虑,不顾及12.北蛮夷之鄙人鄙人:古义:粗鄙的人;今义:卑鄙的人13.图穷而匕首见穷:古义:穷尽;今义:缺少钱财14.愿大王少假借之假借:古义:宽容,原谅;今义:不是自己的,偷别人的,如:假借名义15.秦王还柱而走走:古义:跑;今义:行走16.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提:古义:读作dī,投掷,投打;今义:用手“提”着篮子之类乃引其匕首提秦王提:古义:投击;今义:垂手拿着17.诸郎中执兵;郎中:古义:宫廷的侍卫;今义:称中医医生18.断其左股;股:古义:大腿;今义:量词;19.左右既前左右:古义:身边侍臣;今义:方位名词20.荆轲废废:古义:倒下;今义:残废21.秦王复击轲复:古义:又,再;今义:往复,重复,复习四、词类活用1,向北2,早晚3.秦王购之金千斤,封邑私丹不忍以己之私:形容词用作名词,私心4,走上前5.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用匣子6,远地7.至易水上,取道祖:名词用作动词,出行前祭路神8,白衣冠,穿着白色的衣服,戴着白色的帽子9,哭10,向上11.顷之未发,,以为迟12,用厚礼13,穿上上朝的礼服14.燕王拜送于庭,使者;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闻,禀告15.荆轲顾笑武阳,走上前16,以为怪,认为奇怪17.秦王惊,自引而起,使断了18,上前19,使断20,像箕一样21,活生生地五、一词多义虚词以①何以言之介词,凭借②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介词,用以刀试人介词,用③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连词,表目的,用来的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连词,表目的,来④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介词,因为⑤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⑥皆白衣冠以送之连词,而⑦以次进介词,按照⑧以故荆轲逐秦王连词,因此乃①家祭无忘告乃翁代词,你,你的示儿②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判断动词,是游褒禅山记乃欲以生劫之判断动词,是③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副词,于是,就④乃今得闻教副词,却,竟然⑤而今乃以手共搏之副词,只,仅仅之①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代词,您②秦王购之金千斤代词,指樊将军的首级③为之奈何代词,这件事④愿得将军之手记以献秦结构助词,的⑤顷之未发用在时间副词后面,凑足音节,不译⑥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结构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六、特殊句式1、判断句1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者,也2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也”表判断3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者”表判断4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所以者”,“乃也”表判断,意思是“之所以,是因为2.倒装句1状语后置①见燕使者于咸阳宫应“于咸阳宫”见燕使者②秦王购之以金千斤,邑万家应“以金千斤,邑万家购之”③给贡职如郡县即“如郡县给贡职”④常痛于骨髓应“于骨髓常痛”⑤嘉为之先言于秦王应“于秦王先言”⑥燕王拜送于庭应“于庭拜送”2定语后置①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应“千斤金”和“万家邑”②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应“知其事”宾客③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应“侍于殿上群臣”3宾语前置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应“如何”4主谓倒装①为之奈何应“奈何为之”3.被动句①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见”表被动②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为”表被动4.省略句1方急时,秦王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左右惶急无以击轲,而左右乃以手共搏之省略主语2皆穿白衣冠以送之省略谓语3秦王购之以金千斤省略介词4人不敢与之忤视省略宾语5今闻秦购将军之首省略宾语6每念之常痛于骨髓省略宾语“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一事7取之以百金省略介词8荆轲有所待,欲与之俱往介词宾语和谓语9待吾客与之俱往省略介词宾语和谓语10又前而为之歌曰省略宾语11嘉为之先言于秦王曰省略宾语12其人居远未来,而为之留待13群臣侍于殿上者,不得持尺兵14比于诸侯之列15皆陈于殿下16而按秦法七.固定句式1臣乃得有以报太子“有以”,意为:有用来的办法2而卒惶急无以击轲“无以”,意为:没有用来的办法3将奈何表疑问,怎么;下文“为之奈何”“既已无可奈何”意同4荆轲有所待意为:有的人、东西;“所”后常跟动词组成“所”字结构,作“有”的宾语;5将军岂有意乎表揣度,是否呢;6荆卿岂无意哉表反问,难道吗;7仆所以留者复音虚词“所以”常引出表原因、手段等的分句,译为:的原因;。
荆轲刺秦王_重点文言字词
(一)通假字1.王必说见臣(“说”通“悦”,高兴)——《荆轲刺王》2.往而不反者,竖子也(“反”通“返”,回来)——《荆轲刺王》3.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害怕)——《荆轲刺王》4.燕王拜送于庭(“庭”通“廷”,朝廷)——《荆轲刺王》5.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荆轲刺王》6.卒起不意(“卒”通“猝”,突然,仓猝)——《荆轲刺王》7.请辞决矣(“决”通“诀”,告别)——《荆轲刺王》8.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荆轲刺王》9.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武阳奉地图匣(“奉”通“捧”双手捧着)——《荆轲刺王》10.愿大王少假借之(“少”通“稍”,稍微)——《荆轲刺王》11.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显露)——《荆轲刺王》(二)古今异义1.今行而无信,则未可亲也(信:古义:信物;今义:书信)——《荆轲刺王》2.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荆轲刺王》3.持千金之资币物(币:古义:礼品;今义:货币)——《荆轲刺王》4.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穷困:古义:走投无路,陷入困境;今义:贫穷,生活贫穷,经济困难)——《荆轲刺王》5.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长者: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处指樊於期;今义:年长之人)——《荆轲刺王》6.今闻购将军之首(购:古义:重金收买;今义:购买)——《荆轲刺王》7.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可以:古义:可以用(它);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荆轲刺王》8.将军岂有意乎(有意:古义:同意,愿意;今义:故意)——《荆轲刺王》9.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
(偏袒:古义:袒露一只臂膀;今义:偏护双方中的一方)——《荆轲刺王》10.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于是:古义:在这时;今义:表顺承关系或另提一事)——《荆轲刺王》11.终已不顾(顾:古义:不回头;今义:不照顾,不考虑,不顾及)——《荆轲刺王》12.北蛮夷之鄙人(鄙人:古义:粗鄙的人;今义:卑鄙的人)——《荆轲刺王》13.图穷而匕首见(穷:古义:穷尽;今义:缺少钱财)——《荆轲刺王》14.愿大王少假借之(假借:古义:宽容,原谅;今义:不是自己的,偷别人的,如:假借名义)——《荆轲刺王》15.王还柱而走(走:古义:跑;今义:行走)——《荆轲刺王》16.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提:古义:读作dī,投掷,投打;今义:用手“提”着篮子之类)——《荆轲刺王》乃引其匕首提王(提:古义:投击;今义:垂手拿着)——《荆轲刺王》17.诸郎中执兵。
荆轲刺秦王注释及原文
荆轲刺秦王注释及原文荆轲刺秦王课文注释及原文《荆轲刺秦王》记述战国时期荆轲刺秦王这一悲壮的历史人物故事,也全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政治情况,表现了荆轲重义轻生,为燕国勇于牺牲的精神。
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荆轲刺秦王注释及原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内容仅供参考!荆轲刺秦王注释(1)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这是公元前228年的事。
荆轲刺秦王是在第二年。
(2)收:占领。
(3)北:向北(名词用作状语)。
(4)略:通掠,掠夺,夺取。
(5)荆卿:燕人称荆轲为荆卿。
卿,古代对人的敬称。
(6)旦暮渡易水:早晚就要渡过易水了。
旦暮,早晚,极言时间短暂。
易水,在河北省西部,发源于易县,在定兴县汇入南拒马河。
(7)长侍:长久侍奉。
(8)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即使太子不说,我也要请求行动。
微,假如没有。
谒,拜访。
(9)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当下去却没有什么凭信之物,就无法接近秦王。
信:凭信之物。
亲:亲近,接近。
(10)樊将军:即下文的樊於(wū)期,秦国将领,因得罪秦王,逃到燕国。
(11)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秦王用一千斤金(当时以铜为金)和一万户人口的封地做赏格,悬赏他的头。
购,重金征求。
邑,封地。
(12)督亢:今河北省易县,霸县一带,是燕国土地肥沃的地方。
(13)说:同“悦”,喜欢,高兴。
(14)更虑之:再想想别的办法。
更,改变。
(15)遇:对待。
深,这里是刻毒的意思。
(16)戮没:杀戮和没收。
重要的人杀掉,其他人等收为奴婢。
(17)顾计不知所出耳:只是想不出什么办法罢了。
顾,不过,只是,表轻微转折。
(18)善:好好地。
(19)把:握,抓住。
(20)揕(zhèn):刺。
(21)见陵之耻:被欺侮的耻辱。
见,被。
陵,侵犯,欺侮。
(22)偏袒扼腕而进:脱下一只衣袖,握住手腕,走近一步。
这里形容激动愤怒的样子。
偏袒,袒露一只臂膀。
扼:握住。
(23)拊(fǔ)心:捶胸,这里形容非常心痛。
(24)盛(chéng):装。
荆轲刺秦王知识点归纳
荆轲刺秦王知识点归纳一、背景介绍战国末期,秦国实力强盛,先后灭掉韩、赵两国,燕国危在旦夕。
燕国太子丹为了挽救燕国,决定派荆轲刺杀秦王嬴政。
二、人物介绍1、荆轲荆轲是战国末期卫国人,喜好读书击剑,为人慷慨侠义。
他游历到燕国,被太子丹所赏识。
2、太子丹燕国太子,忧虑燕国的安危,一心想要阻止秦国的进攻,策划了刺杀秦王的行动。
3、秦舞阳燕国勇士,随荆轲一同前往秦国,但在关键时刻表现怯懦。
三、故事经过1、准备工作太子丹找到荆轲,请求他刺杀秦王。
荆轲提出需要两样东西:一是秦国叛将樊於期的首级,二是燕国督亢的地图。
太子丹不忍杀樊於期,荆轲便亲自去说服樊於期自杀,取得首级。
同时,太子丹为荆轲准备了锋利的匕首,并让秦舞阳作为助手。
2、易水送别荆轲出发前,太子丹及宾客在易水边为他送行。
荆轲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场面悲壮。
3、面见秦王荆轲和秦舞阳到达秦国,通过贿赂秦王的宠臣蒙嘉,得以面见秦王。
秦舞阳在殿上脸色大变,引起秦王怀疑,荆轲巧妙解释,化解危机。
4、图穷匕见荆轲在向秦王展示地图时,匕首露出,荆轲迅速抓住秦王衣袖,企图刺杀。
秦王挣脱,绕柱而走,荆轲追逐。
5、刺杀失败由于秦王佩剑过长,一时难以拔出,大臣们提醒秦王将剑推到背后拔出。
秦王拔剑砍伤荆轲,荆轲最终被杀。
四、重点字词1、通假字(1)“秦王必说见臣” ,“说”通“悦”,高兴。
(2)“日以尽矣” ,“以”通“已”,已经。
2、古今异义(1)“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穷困”古义指走投无路,处境困窘;今义指生活贫困。
(2)“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 ,“涕”古义指眼泪;今义指鼻涕。
3、一词多义(1)“顾”:“顾计不知所出耳” ,意为只是、不过;“终已不顾” ,意为回头。
(2)“发”:“发尽上指冠” ,意为头发;“顷之未发” ,意为出发。
4、词类活用(1)“进兵北略地” ,“北”名词作状语,向北。
(2)“函封之” ,“函”名词作状语,用匣子。
5、文言句式(1)判断句:“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
《荆轲刺秦王》字词归纳
一词多义兵:①军队(进兵北略地秦兵旦暮渡易水不敢兴兵以拒大王)②士兵(不及召下兵)③兵器、武器(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私:①私利(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②私自、私下、偷偷地(乃遂私见樊於期)穷:①窘迫、走投无路(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②穷尽、完结(图穷而匕首见)为:①被(父母宗族,皆为戮没)②对(为之奈何)③准备(乃为装遣荆轲)④做(乃令秦武阳为副)⑤发出(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就:①接近、趋向(于是荆轲遂就(上)车而去)②完成、达到(轲自知事不就)引:①挣着(自引而起,绝袖)②举起(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见:①谒见(秦王必说见臣)②被(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③凸现(图穷而匕首见)意:①情意、心意(而伤长者之意)②意料(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③意思(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使:①让(使工以药淬之使毕使于前)②命令,派遣(使使以闻大王)③使者(使使以闻大王见燕使者咸阳宫)④使命(使毕使于前)还:①返回(壮士一去兮不复还)②通“环”、绕(秦王还柱而走)陈:①陈述(恐惧不敢自陈)②通“阵”、列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顾:①只是,不过(顾计不知所出耳)②回头看(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荆轲顾笑武阳,……)提:①携带(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②投掷(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dǐ)轲,乃引其匕首提秦王)诚:①表假设,如果(诚能得樊将军之首)②确实(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古今异义1、【信】古义:信物,如: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今义:书信2、【涕】古义:眼泪;如: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今义:鼻涕3、【币】古义:礼品;如:持千金之资币物今义:货币4、【穷困】古义:走投无路,陷入困境;如: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今义:贫穷,生活贫穷,经济困难5、【长者】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处指樊於期;如: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今义:年长之人6、【购】古义:重金收买;如:今闻购将军之首今义:购买7、【可以】古义:可以用(它);如: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8、【有意】古义:同意,愿意;如:将军岂有意乎今义:故意9、【偏袒】古义:袒露一只臂膀;如: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
荆轲刺秦王原文及翻译重点实词
荆轲刺秦王原文及翻译重点实词《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记载了秦朝时期著名的刺客荆轲刺杀秦王的故事。
这个故事是中国古代历史中著名的典故之一,也是中华民族英雄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荆轲刺秦王的原文为:“秦、荆轲之事。
荆轲者,楚人也。
其先之封也,有荆山焉,因以为氏焉。
其後因以为名焉。
居荆山之阿,有世仰之者。
故其世世从事於楚。
荆轲学剑於荆尉,尉怒,投剑而死之。
其弟子不敢收尸,不敢系冠带。
後三年而无事,化为风马。
其後千馀岁而荆轲生,复名之名之。
卒事秦昭王,死之。
”整段原文较短,但通过简洁的文字描绘了荆轲的背景和他刺杀秦王的经过。
对于这段原文,可以着重翻译以下几个实词,以更全面地理解荆轲刺秦王的故事。
1. 荆轲(Jīng Kē) - 此处为人名,指秦朝时期的刺客荆轲。
荆轲出身楚国,以学剑闻名,他的背景和经历为他的行动提供了动力。
2. 楚人(Chǔ rén) - 指生活在楚国的人们。
荆轲作为楚人,在刺杀秦王时也代表了楚国的利益。
3. 荆山(Jīng shān) - 指荆门山,荆轲的家族以荆山为封地,因而以荆山为姓氏。
4. 尉(wèi) - 指在荆山担任剑术教官的官职。
荆轲从尉那里学习剑术,而尉因荆轲的不悦而投剑自杀。
5. 昭王(Zhāo wáng) - 秦始皇的前任君主,荆轲的刺杀目标。
秦昭王时期,国家内外形势动荡,秦朝也面临着多方势力的威胁。
通过以上翻译,我们能够了解到荆轲及他在刺杀秦王的过程中扮演的角色。
通过对这些实词的研究和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个故事的背景和情节,以及荆轲刺秦王从设计到实施的复杂过程。
荆轲刺秦王的故事给后世留下了深刻的影响,成为了中华民族历史中的英雄传奇。
这个故事也成为文学作品、戏曲和电影的重要题材,深入人心。
通过研究原文及其中的重点实词,我们能够更加全面地理解这个故事的内涵和文化价值,使其在历史和文学研究中得到更深入的挖掘和解读。
总结起来,荆轲刺秦王原文描绘了荆轲的背景和他刺杀秦王的经过。
《荆轲刺秦王》文言知识点
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
努力学习,报效父母《荆轲刺秦王》文言知识点
一、通假字
1.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yuè,高兴。
2.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
3.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
4.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5.荆轲奉樊于期头函奉,通“捧”,捧着。
6.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出现。
7.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
8.卒起不意卒惶急无以击轲卒,通“猝”,仓促,突然。
二、古今异义
1.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走投无路,陷于困境。
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
2.仰天太息流涕古义:眼泪。
今义:鼻涕。
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将军。
今义:年长之人。
4.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古义:可以用它来……。
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
5.持千金之币物古义:礼物今义:钱币。
6.秦王方还柱走古义:跑今义:步行。
7.诸郎中执兵古义:宫廷侍卫今义:指中医。
8.左右既前,斩荆轲古义:周围侍从。
今义:表方向或大约。
荆轲刺秦王知识点总结归纳
荆轲刺秦王知识点总结一、通假字1.秦王必说见臣通“悦”,高兴2.日以尽矣通“已”,已经3.今日往而不反者通“返”,返回4.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通“震”,震慑5.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通“捧”,捧着6.图穷而匕首见通“现”,出现7.秦王还柱而走通“环”,绕8.卒起不意/卒惶急无以击轲通“猝”,仓促,突然二、古今异义1.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走投无路,陷于困境;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2.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将军;今义:年长之人;3.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古义:袒露一只臂膀;今义:袒护双方中的一方;4.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古义:可,可以;以,介词,用来;可以用它来……;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5.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古义:于,介词,在;是,代词,这时,这种情况;在这时,在这种情况下;今义: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后一事往往是由前一事引起的;6.诸郎中执兵古义:宫廷侍卫;今义:指中医;7.左右乃曰/左右既前,斩荆轲古义:周围侍从;今义:表方向或大约;三、词类活用现象:名词作状语1.进兵北略地向北2.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在白天在黑夜3.函封之用匣子4.发尽上指冠向上5.箕踞以骂曰像箕一样名词作动词1.樊於期乃前曰/又前而为歌曰/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左右既前,斩荆轲上前2.皆白衣冠以送之穿着白衣,戴着白帽3.乃朝服,设九宾穿上上朝的礼服形容词作名词其人居远未来远地动词作名词乃欲以生劫之活的方式使动用法使使以闻大王使……听到,禀报意动用法1.太子迟之认为……迟2.群臣怪之认为……怪四、重点实词1.略:掠夺,攻取;进兵北略地2.购:重金征求悬赏;秦王购之金千斤3.深:刻毒;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4.币:礼物;持千金之币物5.假借:宽容,原谅;愿大王少假借之6.提:掷击;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乃引其匕首提秦王7.被:受;被八创8.劫:强迫,威逼其订立盟约乃欲以生劫之9.请:1请求;乃请荆卿曰/乃复请之曰2请允许我;丹请先遣秦武阳/请辞决矣10.诚:1如果真的;诚能得樊将军首2的确,确实;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11.顾:1副词,只是,不过;顾计不知所出耳2动词,回头;终已不顾/荆轲顾笑武阳12.发:1动词,出发;顷之未发,太子迟之2动词,打开;轲既取图奉之,发图3名词,头发;发尽上指冠13.就:1登上;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2成功;轲自知事不就14.引:1身子向上起;自引而起2举起;乃引其匕首提秦王15、陈:1陈述;恐惧不敢自陈2排列;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五、重点虚词1.为1介词,读wèi,表被动除外父母宗族,皆为wéi戮没被为之奈何不足为外人道也对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因为嘉为先言于秦王曰/前为谢曰替2动词,读wéi乃为装遣荆轲打点,准备乃令秦武阳为副/愿举国为内臣做,当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又前而为歌曰/复为慷慨羽声发出2.乃乃请荆卿曰/乃遂私见樊於期/樊於期乃前曰/乃复请之曰/而乃以手共搏之/乃引其匕首提秦王副词,表承接,于是,就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副词,才乃欲以生劫之副词,加强判断语气,原来是3.而今行而无信/而伤长者之意/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表转折秦王必喜而善见臣/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而乃以手共搏之表因果,因而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表并列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伏尸而哭/荆轲和而歌/自引而起/秦王还柱而走/倚柱而笑表修饰又前而为歌曰/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图穷而匕首见/而秦法表承接4.以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介词,因为使工以药淬之/以试人/而乃以手共搏之/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介词,用以次进介词,按照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皆白衣冠以送之/不敢兴兵以拒大王/使使以闻大王/遂拔以击荆轲/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连词,表目的,来箕踞以骂曰连词,表修饰5、与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连词人不敢与忤视/待吾客与俱介词六、特殊句式:判断句1.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2.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省略句1.秦王购之以金千斤/取之以百金2.以之试人/人不敢与之忤视/欲与之俱/而为之留待/待吾客与之俱/嘉为之先言于秦王曰/前为之谢曰/使之毕使于前3.见燕使者于咸阳宫/荆轲顾笑于武阳/皆陈于殿下4.群臣卒惶急无以击轲/荆轲待吾客与俱被动句1.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为”表被动2.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见”表被动状语后置1.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拜送于庭/使毕使于前2.给贡职如郡县定语后置1.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数量定语2.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者”作标志七、固定用法1.臣乃得有以报太子以,介词,用来;有用来……的办法2.然则将军之仇报既然这样,那么3.荆轲有所待有所……的人或事4.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的原因5.而卒惶急无以击轲没有用来……的办法6.以故荆轲逐秦王以,介词,因为;故,缘故;因此八、文化常识1.史书体例: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的历史事件;如春秋孔子左传左丘明资治通鉴司马光;某年发生了某事;通史:不间断地记叙自古至今成书时代的历史事件;如史记司马迁;断代史: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时代的历史;如史记以外的二十三史——汉书班固后汉书范晔三国志陈寿等;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历史;如国语左丘明战国策刘向;某国发生了某事;纪传体:以人物为纲,时间为纬,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如包括史记在内的二十四史都是纪传体;某人做了某事;2.卿,对人的敬称;足下,下对上或平辈之间的相称,您;臣,谦称,我;仆,谦称,我;竖子,对人的蔑称;3.祖,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和送别;4.七音:古代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声调悲凉,羽声声调激愤;5.九宾:古代外交上的隆重礼仪,君主接见外国使者时由九个招待官员依次传呼接引来宾上殿;6.中庶子:管理国君车马之类的官;九、重点语句翻译1、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点评:则,承接,那么;虽,即使;翻译:秦国的军队早晚就要渡过易水,那么即使想长久侍奉您,又哪里能够呢2、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点评:微,如果没有;而,承接,不译;则,承接,那么;购,重金征求,悬赏;“购之以金千斤”,省略句,状语后置,定语后置;诚,如果,果真;与,连词,和;说,通“悦”;有以,有用来的……办法;翻译:即使太子不说,我也要请求行动;现在去没有信物,那么秦王就不能亲近那就无法接近秦王;现在樊将军,秦王用一千斤金和一万户人口的封地悬赏他的头;如果能够得到樊将军的头,和燕国督亢的地图献给秦王,秦王必然高兴地接见我,我就能够有报答太子的机会了;3、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点评:以,介词,因为;穷困,古今异义,走投无路;以,介词,因为;而,却;长者,品德高尚的人;更,改变;翻译:樊将军因为处境困窘走投无路才来投奔我,我不忍心因为自己的私仇,却伤害品德高尚的人的心,希望您再考虑别的办法吧4、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点评:之,取消句子独立性;遇,对待;深,刻毒;为,表被动;翻译:秦国对待将军,可以说太刻毒了;父母和宗族,全被杀戮和没收为奴婢了;5、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点评:于,介词,到;顾,表轻微转折,只是;所出,所字结构,出来的地方;翻译:我每当想起这些,常常痛恨到骨髓,只是想不出什么办法罢了;6、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点评:把,抓住;而,表并列;然则,既然这样,那么;而,表递进或并列;见,表被动;翻译:我左手抓住他的衣袖,右手刺他胸部;这样,那么将军的仇报了,而且燕国被欺侮的耻辱也除掉了;7、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点评:而,却;反,通“返”;竖子,对人的蔑称;也,表判断;翻译:今日去了却不能好好回来复命的,那是没用的人;8、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点评:者,定语后置的标志;白衣冠,名词短语作动词,穿着白衣戴着白帽;以,连词,来;翻译:太子和知道这件事的宾客,都穿着白衣戴着白帽来给荆轲送行;9、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点评:两个“之”,助词,的;函,名词作状语,用匣子;燕王拜送于庭,状语后置;闻,使动用法,使……听到,报告;翻译:燕王害怕不敢自己来陈述,恭敬地砍下樊於期的头,并献上燕国督亢的地图,用匣子封好,燕王在朝廷上拜礼送出头函和地图,派使者来报告大王;10、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点评:怪,意动用法,以……为怪;“笑”后省略“于”,对,“笑于武阳”,状语后置;前,名词作动词,走上前;“为”后省略“之”;谢,道歉,谢罪;翻译:他们走到殿前的台阶下,秦武阳脸色大变很恐惧,群臣感到很奇怪,荆轲回头对秦武阳笑笑,上前替他向秦王谢罪说;11、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点评:发,打开;而,承接;见,通“现”,出现,显露;翻译:荆轲已经取过地图献给秦王,打开地图,地图全展开时匕首就露了出来;12、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点评:以故,因此;而,转折;卒,通“猝”;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而,因而;乃,表承接,就;翻译:因此荆轲追逐秦王,可是仓猝间惶恐着急大臣没有用来打荆轲的东西,因此就用手一齐同荆轲搏斗;13、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点评:就,成功;而,修饰;箕,名词作状语;以,连词,修饰;所以,表原因;乃,副词,原来是;以,介词,用;生,动词作名词,活的方式;劫,强迫、威逼;之,代让秦王订立盟约这件事;以,连词,表目的,来; 翻译:荆轲自己知道事情不能成功了,靠着柱子笑着,两脚伸开像箕的样子坐在地上骂道:“事情没有成功的原因,就是想用活的方式威逼其订立盟约,一定要得到盟约来报答太子啊;”。
【文言文】荆轲刺秦王原文及翻译注释
【文言文】荆轲刺秦王原文及翻译注释《荆轲刺秦王》记述了战国时期荆轲刺秦王这一悲壮的历史故事,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政治情况,表现了荆轲重义轻生、为燕国勇于牺牲的精神。
接下来分享荆轲刺秦王原文及翻译注释。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
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
既已,无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
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
乃为装遣荆轲。
燕国有勇士秦武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与忤视。
乃令秦武阳为副。
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至易水上,既祖,取道。
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
荆轲刺秦王知识点梳理(全)
❖ 5.持千金之币物 古义:礼物 今义:钱币。 ❖ 6.秦王方还柱走 古义:跑 今义:步行。 ❖ 7.诸郎中执兵 古义:宫廷侍卫 今义:指中医。 ❖ 8.左右既前,斩荆轲 古义:周围侍从。今义:表方向或大约。 ❖ 9.秦王购之金千斤 古义:古代指金属总称,用于流通货币时,先
秦指黄金,后来指银,文中指铜。 今义: 特指黄金。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 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樊将军因为走投无路来投奔我,我不忍心 因为我自己的私仇,而伤害樊将军的心意, 希望您再想想〔考虑〕别的方法吧!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 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荆轲知道太子不忍心,于是私自里会见樊 於期说:“秦国对待将军,可以说是刻毒
❖ 9.使使以闻大王 ❖ 动词使动用法 使……听说 ❖ 10.其人居远未来 ❖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远方。 ❖ 11.太子迟之 ❖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认以……缓慢 ❖ 12.群臣怪之 ❖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认以……奇怪
文言句式
❖ 1.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 2.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
【判断句】
❖ 4.秦王购之 ( 以 ) 金千斤
了。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 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荆轲知道太子不忍心,于是私自里会见樊 於期说:“秦国对待将军,可以说是刻毒
了。
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 将军之仇者,何如?
现在有一个建议,可以用来解除燕国的忧患, 并报将军的深仇大恨,怎么样?
而去/图穷而匕首见
连词,表承
接
然那么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以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以故荆轲逐
秦王,
介词,因
高考文言文知识点解析:《荆轲刺秦王》实词
高考文言文知识点解析:《荆轲刺秦王》实词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动词,亲近,接近。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名词,父母。
每得降卒,必亲引问委曲副词,亲自。
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形容词,亲生的。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形容词,刻毒。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形容词,深刻。
夜深忽梦少年事形容词,久。
桃花潭水深千尺名词,深度。
一说,形容词。
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深失所望副词,很,十分。
可以解燕国之患动词,解除,解救。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动词,此用本义,用刀剖开动物肢体。
少年大骇,急解令休止动词,分开。
后经吾婉解,虽不谓吾言为是…… 动词,解释。
毁其盆,解其棕缚动词,解开。
土崩瓦解动词,分裂,涣散。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动词,解答。
谓颜太师以兵解动词,解脱躯壳而成仙,解脱。
缉捕使臣已将秋公解进动词,解送,读jiè。
解元乡试中第一名为“解元”,读jiè。
乃今得闻教名词,指教,jiào。
曲罢曾教善才服动词,使,让,jiāo。
乃修教三年,执干戚舞名词,教化。
读jiào。
十三教汝织动词,传授知识技能,读jiāo。
人不敢与忤视动词,有勇气做,敢于。
进止敢自专副词,表反诘语气,为“岂敢、不敢”的省词。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动词,回来。
秦王还柱而走动词,通“环”,绕。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还走动词,通“旋”,掉转身。
计日以还动词,归还。
一尊还酹江月副词,还是,hái。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副词,通“旋”,马上,立即,读xuán。
持千金之资币物名词,资财、钱物。
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名词,资本,依据。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动词,资助。
孤当续发人众,多载资粮名词,费用,物资。
唯是脯资饩牵竭矣名词,通“粢”,谷类总称,粮食。
如姬资之三年动词,为动用法,为……蓄积。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动词,通“震”,害怕,恐惧。
振长策而御宇内动词,挥动。
大命将泛,莫之振救通“赈,赈济。
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动词,通“震”,震动。
《荆轲刺秦王》原文+重点字词详细注释+翻译
荆轲刺秦王“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是公元前228年的事。
荆轲刺秦王是在第二年。
秦将王翦(jiǎn)破(攻破,打败)赵,虏赵王,尽收(占领)其地,进兵北(名作状,向北)略(掠夺,夺取)地,至燕南界。
翻译:秦国的将军王翦打败赵国,俘虏赵王,全部占领了赵国的国土,进军向北侵占土地,到达燕国南部的边界。
太子丹恐惧,乃(于是)请(请求)荆卿(古代对人的敬称)曰:“秦兵旦暮(名作状,早晚,形容时间极短)渡易水,则虽欲长侍(长久侍奉)足下(古代下称上或同辈相称的敬词),岂可得(能够)哉?(岂……哉,表反问,难道……吗?怎么……呢?)”翻译:燕国的太子丹很害怕,于是(就)请求荆轲说:“秦军经过一个早晚很快就要渡过易水,那么虽然我想长久地侍奉您,又怎么能够呢?”荆卿曰:“微(假如没有)太子言,臣愿(希望)得(可以,能够。
)谒(请,请求)之(“刺秦”这件事),今行而无信(信物,凭据),则秦未可(不能)亲(亲近、接近)也。
(荆轲通过田光结识了燕太子丹,荆轲说,秦王已经俘虏了韩王,又举兵向南伐楚,北临赵。
燕国势弱,应该生劫秦王,命令他把占领各诸侯的土地返还给诸侯,如果不行,就采取刺杀手段。
荆轲虽有刺秦王的主张,但并未见行动。
下面才是教材所选内容。
这就说明,刺秦这一谋略早已定下了。
)翻译:荆轲说:“即使太子不说,我(也)希望可以请求刺秦。
现在到秦国去,却没有使秦王相信的凭证,那么(我)就无法接近秦王。
(那么秦王我就无法接近)夫(fú,首发语词,无实义)今樊将军,秦王购(重金征求)之(樊於期的人头)(以)金(千斤),邑(封地)(万家)。
(省略,定后,状后。
正确语序:秦王(以)千斤金,万家邑购之)诚(果真,如果确实)能得樊将军之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省略“于”,给)秦王,秦王必说(同“悦”,高兴)见臣,臣乃(于是,就)得(能够)有以(有用来……的办法)报太子。
”银,文中指铜。
今义:特指黄金。
)(邑:封地。
邑万家:一万户人家的封地。
《荆轲刺秦王》文言知识归纳
《荆轲刺秦王》文言知识归纳一、通假字1.秦王必说见臣(通“悦”,高兴yuè)2.使工以药淬火(通“焠”,淬火,烧刃使红,渍于水中cuì)3.日以尽矣(通“已”,已经)4.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通“凌”,凌辱)5.今日往而不反者(通“返”)6.请辞决矣(通“诀”,诀别)7.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通“震”,震慑)8.设九宾(通“傧”,傧相[bīn xiàng],迎宾赞礼的人。
傧,旧读bìn。
)9.图穷而匕首见(通“现”)10.秦王还柱而走(通“环”,绕)11.荆轲奉樊於期头函(通“捧”)12.卒起不意(通“猝”)二、文言实词1.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动词,亲近,接近)2.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形容词,刻毒)3.可以解燕国之患(动词,解除,解救)4.人不敢与忤视(动词,有勇气做,敢于)5.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动词,回来)6.秦王复击轲,被八创(动词,遭受)7.持千金之资币物(名词,资财、钱物)8.乃骇而图之(动词,图谋,筹画)9.拔剑,剑长,操其室(名词,剑鞘)10.非有诏不得上(名词,皇帝下的命令,诏书)三、词类活用(一)名词的活用1.名词作状语①进兵北略地(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北)②函封之(名词作状语,用匣子)③发尽上指冠(名词作状语,向上)④箕踞以骂曰(名词作状语,象簸箕一样)⑤秦兵旦暮渡易水(名词作状语,马上)2.名词作动词①前为谢曰(方位名词作动词,走上前)②樊於期乃前曰(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走上前)③左右既前(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走上前)④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白衣冠:名作动,穿白衣,戴白帽)⑤乃朝服,设九宾(朝服:名作动,穿朝服)(二)动词的活用使使以闻大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三)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其人居远(形容词活用作名词,远方)2.形容词作动词则秦未可亲也(形容词作动词,亲近、接近)3.形容词的意动①太子迟之(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迟)②群臣怪之(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怪)四、古今异义1、仰天太息流涕(古义:眼泪。
《荆轲刺秦王》译文、原文、翻译对照
《荆轲刺秦王》译文、原文、翻译对照篇一:《荆轲刺秦王》原文及译文荆轲刺秦王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②,尽收其地,进兵北略③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④曰:“秦兵旦暮渡易水⑤,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⑥。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⑦。
夫今樊将军⑧,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⑨。
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⑩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⑾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⑿!”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⒀矣。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⒁。
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⒂!”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⒃见臣。
臣左手把⒄其袖,而右手揕⒅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
”注释:本文选自《战国策·燕策三》。
②〔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这是公元前228年的事。
荆轲刺秦王是在第二年。
③〔略〕掠夺,夺取。
④〔荆卿〕燕人称荆轲为荆卿。
卿,对人的敬称。
⑤〔旦暮渡易水〕很快就要渡过易水了。
旦暮,早晚,极言时间短暂。
易水,在现在河北省西部,发源于易县,在定兴县汇入南拒马河。
⑥〔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即使太子不说,我也要请求行动。
微,假如没有。
谒,请。
⑦〔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现在去却没有什么凭信之物,那就无法接近秦王。
⑧〔樊将军〕即下文的樊於(wū)期,秦国将领,因得罪秦王,逃到燕国。
⑨〔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秦王用一千斤金(当时以铜为金)和一万户人口的封地作赏格,购取他的头。
购,重赏征求,重金收买。
邑,封地。
⑩〔督亢〕现在河北省涿州东南一带,是燕国土地肥沃的地方。
⑾〔说〕同“悦”,喜欢,高兴。
⑿〔更虑之〕再想想别的办法。
更,改变。
⒀〔深〕这里是刻毒的意思。
《荆轲刺秦王》原文+重点字词详细注释+翻译
荆轲刺秦王荆轲刺秦王“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是公元前228年的事。
荆轲刺秦王是在第二年。
秦王是在第二年。
秦将王翦(秦将王翦(ji ji jiǎǎn )破(攻破,打败)赵,虏赵王,尽(攻破,打败)赵,虏赵王,尽收收(占领)其地,进兵(占领)其地,进兵北北(名作状,向北)(名作状,向北)略略(掠夺,夺取)地,至燕南界。
地,至燕南界。
翻译:秦国的将军王翦打败赵国,俘虏赵王,全部占领了赵国的国土,进军向北侵占土地,到达燕国南部的边界。
了赵国的国土,进军向北侵占土地,到达燕国南部的边界。
太子丹恐惧,太子丹恐惧,乃乃(于是)(于是)请请(请求)荆(请求)荆卿卿(古代对人的敬称)曰:“秦兵“秦兵旦暮旦暮(名作状,早晚,形容时间极短)渡易水,则虽欲易水,则虽欲长侍长侍(长久侍奉)(长久侍奉)足下足下(古代下称上或同辈相称的敬词),岂可得(能够)哉?(岂……哉,表反问,难道……吗?怎么……呢?)”翻译:燕国的太子丹很害怕,于是(就)请求荆轲说:“秦军经过一个早晚很快就要渡过易水,那么虽然我想长久地侍奉您,又怎么能够呢?”地侍奉您,又怎么能够呢?”荆卿曰:“微(假如没有)太子言,臣(假如没有)太子言,臣愿愿(希望希望))得(可以,能够。
)谒(请,请求)(请,请求)之之(“刺秦”这件事),今行而无信(信物,凭据),则秦,则秦未可未可(不能)(不能)亲亲(亲近、接近)也。
也。
(荆轲通过田光结识了燕太子丹,荆轲说,秦王已经俘虏了韩王,又举兵向南伐楚,又举兵向南伐楚,北临赵。
北临赵。
燕国势弱,应该生劫秦王,命令他把占领各诸侯的土地返还给诸侯,如果不行,就采取刺杀手段。
荆轲虽有刺秦王的主张,但并未见行动。
下面才是教材所选内容。
这就说明,刺秦这一谋略早已定下了。
)翻译:荆轲说:“即使太子不说,我(也)希望可以请求刺秦。
现在到秦国去,却没有使秦王相信的凭证,那么(我)就无法接近秦王。
(那么秦王我就无法接近)(那么秦王我就无法接近)夫(f ú,首发语词,无实义)今首发语词,无实义)今樊樊将军,秦王秦王购购(重金征求)求)之之(樊於期的人头)(以)金(千斤),邑(封地)(万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通假字1.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高兴)——《荆轲刺秦王》2.往而不反者,竖子也(“反”通“返”,回来)——《荆轲刺秦王》3.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害怕)——《荆轲刺秦王》4.燕王拜送于庭(“庭”通“廷”,朝廷)——《荆轲刺秦王》5.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荆轲刺秦王》6.卒起不意(“卒”通“猝”,突然,仓猝)——《荆轲刺秦王》7.请辞决矣(“决”通“诀”,告别)——《荆轲刺秦王》8.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荆轲刺秦王》9.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奉”通“捧”双手捧着)——《荆轲刺秦王》10.愿大王少假借之(“少”通“稍”,稍微)——《荆轲刺秦王》11.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显露)——《荆轲刺秦王》(二)古今异义1.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信:古义:信物;今义:书信)——《荆轲刺秦王》2.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荆轲刺秦王》3.持千金之资币物(币:古义:礼品;今义:货币)——《荆轲刺秦王》4.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穷困:古义:走投无路,陷入困境;今义:贫穷,生活贫穷,经济困难)——《荆轲刺秦王》5.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长者: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处指樊於期;今义:年长之人)——《荆轲刺秦王》6.今闻购将军之首(购:古义:重金收买;今义:购买)——《荆轲刺秦王》7.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可以:古义:可以用(它);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荆轲刺秦王》8.将军岂有意乎(有意:古义:同意,愿意;今义:故意)——《荆轲刺秦王》9.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
(偏袒:古义:袒露一只臂膀;今义:偏护双方中的一方)——《荆轲刺秦王》10.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于是:古义:在这时;今义:表顺承关系或另提一事)——《荆轲刺秦王》11.终已不顾(顾:古义:不回头;今义:不照顾,不考虑,不顾及)——《荆轲刺秦王》12.北蛮夷之鄙人(鄙人:古义:粗鄙的人;今义:卑鄙的人)——《荆轲刺秦王》13.图穷而匕首见(穷:古义:穷尽;今义:缺少钱财)——《荆轲刺秦王》14.愿大王少假借之(假借:古义:宽容,原谅;今义:不是自己的,偷别人的,如:假借名义)——《荆轲刺秦王》15.秦王还柱而走(走:古义:跑;今义:行走)——《荆轲刺秦王》16.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提:古义:读作dī,投掷,投打;今义:用手“提”着篮子之类)——《荆轲刺秦王》乃引其匕首提秦王(提:古义:投击;今义:垂手拿着)——《荆轲刺秦王》17.诸郎中执兵。
(郎中:古义:宫廷的侍卫;今义:称中医医生)——《荆轲刺秦王》18.断其左股。
(股:古义:大腿;今义:量词。
)——《荆轲刺秦王》19.左右既前(左右:古义:身边侍臣;今义:方位名词)——《荆轲刺秦王》20.荆轲废(废:古义:倒下;今义:残废)——《荆轲刺秦王》21.秦王复击轲(复:古义:又,再;今义:往复,重复,复习)——《荆轲刺秦王》(三)词类活用1.进兵北略地(北:名词作状语,向北)——《荆轲刺秦王》2.秦兵旦暮渡易水(旦暮:名词作状语,早晚)——《荆轲刺秦王》3.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邑:名词作动词,封邑)——《荆轲刺秦王》4.丹不忍以己之私(私:形容词用作名词,私心)——《荆轲刺秦王》5.樊龄期乃前曰(前:方位名词用作动词,走上前)——《荆轲刺秦王》又前而为歌曰(前:方位名词用作动词,走上前)——《荆轲刺秦王》6.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函:名词用作状语,用匣子)——《荆轲刺秦王》7.其人居远未来(远: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地)——《荆轲刺秦王》8.至易水上,既祖,取道(祖:名词用作动词,出行前祭路神)——《荆轲刺秦王》9.皆白衣冠以送之(白:形容词作动词,白衣冠,穿着白色的衣服,戴着白色的帽子)——《荆轲刺秦王》10.士皆垂泪涕泣(涕:名词用作动词,哭)——《荆轲刺秦王》11.发尽上冠(上:名词作状语,向上)——《荆轲刺秦王》12.顷之未发,太子迟之(迟: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迟)——《荆轲刺秦王》13.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名词用作状语,用厚礼)——《荆轲刺秦王》14.(秦王)乃朝服(名词用作动词,穿上上朝的礼服)——《荆轲刺秦王》15.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使:动词用作名词,使者。
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闻,禀告)——《荆轲刺秦王》16.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前:名词用作动词,走上前)——《荆轲刺秦王》17.群臣怪之(怪: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怪,认为奇怪)——《荆轲刺秦王》18.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绝:动词使动用法,使……断了)——《荆轲刺秦王》19. 非有诏不得上(上:方位名词用作动词,上前)——《荆轲刺秦王》20.断其左股(断: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断)——《荆轲刺秦王》21.箕踞以骂曰(箕:名词作状语,像箕一样)——《荆轲刺秦王》22.乃欲以生劫之(生:动词作状语,活生生地)——《荆轲刺秦王》四)一词多义1、实词兵①不得持尺兵(武器,名词)——《荆轲刺秦王》②不及召下兵(士兵、武士,名词)——《荆轲刺秦王》③秦兵旦暮渡易水(军队,名词)——《荆轲刺秦王》④今彗星长竟天,天下兵当大起(名词,战争、战役)⑤犹厌言兵(名词,战争)——《扬州慢》穷①图穷而匕首见(穷尽,动词)——《荆轲刺秦王》②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困厄,走投无路,动词)——《荆轲刺秦王》陈①诸郎中持兵,皆陈殿下(陈列,动词)——《荆轲刺秦王》②恐惧不敢自陈(陈述,动词)——《荆轲刺秦王》私①丹不忍以一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私事)——《荆轲刺秦王》②乃遂私见樊矜期(私自,)——《荆轲刺秦王》还①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动词,回来)——《荆轲刺秦王》②秦王还柱而走(动词,通“环”,绕)——《荆轲刺秦王》③居十白,扁鹊望桓挨还走(动词,通“旋”,掉转身)——《扁鹊见蔡桓公》④计日以还(动词,归还)——《黄生借书说》⑤一尊还酹江月(副词,还是,hái)——《念奴娇。
赤壁怀古》⑥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副词,通“旋”,早脱,立即,xuán)——《周亚夫军细柳营》振①诚振怖大王之威(动词,通“震”,惧怕)——《荆轲刺秦王》②振长策而御宇内(动词,挥动)——《过秦论》③大命将泛,莫之振救(通“赈”,赈济)④迁我如振落叶(动词,振动)⑤振奋作声(动词,振作)⑥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动词,通“震”,震动)——《过秦论》奉①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双手捧着)——《荆轲刺秦王》②轲既取图奉之(献上)——《荆轲刺秦王》顾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动词,回头看)——《荆轲刺秦王》②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副词,表转折,不过,只是)——《荆轲刺秦王》③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动词,探望、拜访)——《出师表》④顾恋慈母(动词,思念)⑤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副词,反而,却)——《为学》亲①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动词,亲近,接近)——《荆轲刺秦王》②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名词,父母)——《廉颇蔺相如列传》③每得降卒,必亲引问委曲(副词,亲自)④爱臣太亲,必危其身(形容词,亲密,亲近)深①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形容词,刻毒)——《荆轲刺秦王》②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形容词,深刻)——《游褒禅山记》③夜深忽梦少年事(形容词,(时间)久)④桃花潭水深千尺(名词,深度。
一说,形容词)——《赠汪伦》⑤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深失所望(副词,很,十分)教①乃今得闻教(名词,指教,jiào)②曲罢曾教善才服(动词,使,让,jiāo)——《琵琶行》③乃修教三年,执十戚舞(名词,教化,jiào)④十三教汝织(动词,传授知识技能,jiāo)——《孔雀东南飞》特殊句式1、判断句(1)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者,……也)——《荆轲刺秦王》(2)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也”表判断)——《荆轲刺秦王》(3)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者”表判断)——《荆轲刺秦王》(4)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所以……者”,“乃……也”表判断,意思是“之所以……,是因为……)——《荆轲刺秦王》2、倒装句(1)状语后置①见燕使者(于)咸阳宫(应“(于)咸阳宫”见燕使者)——《荆轲刺秦王》②秦王购之(以)金千斤,邑万家(应“(以)金千斤,邑万家购之”)——《荆轲刺秦王》③给贡职如郡县(即“如郡县给贡职”)——《荆轲刺秦王》④常痛于骨髓(应“于骨髓常痛”)——《荆轲刺秦王》④嘉为(之)先言于秦王(应“于秦王先言”)——《荆轲刺秦王》⑤燕王拜送于庭(应“于庭拜送”)——《荆轲刺秦王》(2)定语后置①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应“千斤金”和“万家邑”)——《荆轲刺秦王》②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应“知其事”宾客)——《荆轲刺秦王》③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应“侍(于)殿上群臣”)——《荆轲刺秦王》(3)宾语前置①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应“如何”)——《荆轲刺秦王》(4)主谓倒装①为之奈何(应“奈何为之”)——《荆轲刺秦王》3、被动句①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见”表被动)——《荆轲刺秦王》②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为”表被动)——《荆轲刺秦王》4、省略句(1)方急时,(秦王)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左右)惶急无以击轲,而(左右)乃以手共搏之(省略主语)——《荆轲刺秦王》(2)皆(穿)白衣冠以送之(省略谓语)——《荆轲刺秦王》(3)秦王购之(以)金千斤(省略介词)——《荆轲刺秦王》(4)人不敢与(之)忤视(省略宾语)——《荆轲刺秦王》(5)今闻(秦)购将军之首(省略宾语)——《荆轲刺秦王》(6)每念(之)常痛于骨髓(省略宾语“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一事)——《荆轲刺秦王》(7)取之(以)百金(省略介词)——《荆轲刺秦王》(8)荆轲有所待,欲与(之)俱(往)(介词宾语和谓语)——《荆轲刺秦王》(9)待吾客与(之)俱(往)(省略介词宾语和谓语)(10)又前而为(之)歌曰(省略宾语)——《荆轲刺秦王》(11)嘉为(之)先言于秦王曰(省略宾语)——《荆轲刺秦王》(12)其人居远未来,而为(之)留待——《荆轲刺秦王》(13)群臣侍(于)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荆轲刺秦王》(14)比(于)诸侯之列——《荆轲刺秦王》(15)皆陈(于)殿下——《荆轲刺秦王》(16)而(按)秦法……——《荆轲刺秦王》5、固定句式(1)将奈何(“奈何”,可译为“怎么办”)——《荆轲刺秦王》(2)岂可得哉(“岂……哉”,表反问,“怎么……呢”)——《荆轲刺秦王》(3)臣乃得有以报太子(有以:有……用来)——《荆轲刺秦王》(4)而卒惶急无以击轲(无以:没有……用来)——《荆轲刺秦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