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稳人民立场践行司法为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展要论

站稳人民立场践行司法为民

王世华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坚持法治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要依法公正对待人民群众的诉求,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我们必须牢记手中的审判权是人民赋予的,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以群众呼声为第一信号、群众利益为第一追求、群众满意度为第一标准,主动聚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历史性变化对审判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切实提升司法供给能力,全面提高司法服务质量,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公平正义需要,努力使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

一、践行司法为民,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获得感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物质得到”,有“得”才有获得感,“得到”越多获得感越强。在司法领域,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来自多元司法需求得到充分满足,来自民生权利得到有效维护,来自胜诉权益得到及时兑现。

准确把握群众多元司法需求。孔子在《论语•季民第十六》中指出:“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群众对社会公平正义的需求也随之发生变化,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经济发展的’蛋糕’不断做大,但分配不公问题比较突出,收入差距、城乡区域公共服务水平差距较大。”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仍然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城乡差异,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距较大,人民群众收入分配差距也比较大,不论是自然人还是法人,在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等方面,还存在很多事实上未受到公平对待的情况。我们应当清楚地认识到,群众多元司法需求的本质是社会公平正义,只有公平正义,才能保障人民安居乐业;只有公平正义,群众多元司法需求才能得到真正维护。人民法院应当始终坚守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重点围绕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三个方面,依法保障公民的人身权、财产权、基本政治权利等不受侵犯,保证公民的经济、文化、社会等各项权利得到落实;保障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努力让社会全体成员平等自由选择、平等享有机遇、平等参与竞争。

妥善审理各类涉民生案件。“治政之要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民生的热点、痛点、难点,就是政策发力的出发点、着眼点、落脚点。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于新时代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做了明确回应,一张张民生清单、一项项民生实事处处体现着党和政府的民生情怀,保障和改善民生成为衡量群众获得感的关键标尺。人民法院要高度关注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利益诉求,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存权、发展权。要着重把就业这个最大的民生问题抓好抓实,贯彻落实最高法院关于增加平等就业权纠纷案由的相关规定,准确区分劳动争议和侵权纠纷,进一步强化创业、就业领域案件审判执行,切实维护劳动者的平等就业权。要着力把精准脱贫攻坚这个最大的民生短板补齐补强,妥善审理涉及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的相关案件,推动土地承包经营权依法有序流转,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全力保障富民增收;依法严惩挤占挪用、截留私分、虚报冒领扶贫资金等犯罪,维护扶贫资金安全。要着眼党委、政府在教育、

14

医疗、养老、住房、社保等重点领域投放的“民生礼包”,深入研究相关法律问题,妥善审理民生案件.依法服务保障各项民生举措落地见效。

及时兑现当事人胜诉权益,胜诉权是基于实体法产生的法院对于当事人诉讼请求的支持。保障胜诉当事人及时实现权益,是人民法院切实增强群众获得感最直接有效的举措。司法界有句名言叫“迟来的公正不叫公正”,当事人如果好不容易打赢了官司,却得不到及时执行,法律文书就会成为一张白纸,法律公信力就会受到质疑.司法为民也就无从谈起。周强院长在2019年全国两会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中指出:“三年来,人民法院全力攻坚,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基本形成中国特色执行制度、机制和模式,促进了法治建设和社会诚信建设, '基本解决执行难’这一阶段性目标如期实现。”我们要坚持攻坚之后不放松、不懈怠,始终将执行作为人民法院一项全局性工作来抓,及时把“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取得的成果常态化、制度化,要进一步健全综合治理执行难工作格局,深入推进联合惩戒工作,加强执行制度保障,确保执行工作更加规范有序,向着“切实解决执行难”的更高目标迈进。要重点抓好民营企业胜诉权益的执行,开展涉企执行专项行动.严惩抗拒执行、规避执行、干预执行行为,努力使企业的胜诉权益转化为推动企业持续发展的现实利益;强化公正执行、善意执行、文明执行理念,依法审慎适用强制措施,禁止超标、超范围查封、扣押、冻结涉案财物,最大限度减少司法活动对涉案民营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不利影响;依法采取财产保全等措施.正确运用诉前财产保全和诉讼财产保全措施,确保债权关系明晰但提供保全担保有困难的民营企业,能够依法实现财产保全,降低民营企业经营风险。

二、传递司法温情,让群众有更多幸福感

幸福感是一种情感满足的“精神愉悦”,有“情”才有幸福感.“情感”越浓幸福感越强。在司法领域,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来自德法并举.来自情法交融,来自司法关怀。

大力弘扬社会正能量。社会正能量是人民群众幸福感的源泉。法安天下、德润人心,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法律和道德都具有规范社会行为、调节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法律实施依赖于道德支持,道德践行也离不开法律约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让人民群众在生活中处处感受到幸福,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使法治和德治在国家治理中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是一个国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人民法院要在塑造公众价值观、世界观、道德观、伦理观等道德精神领域发挥积极作用.充分运用司法断案的惩恶扬善功能解决道德领域突出问题。要进一步统一裁判标准和裁判尺度,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道德要求和发展理念,面对不同价值观念的激烈冲突,不仅要根据证据事实依法保护个案当事人的民事权益,更要以法治手段、法治思维,积极主动肩负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使命,切实发挥司法的教育、评价、指引、示范功能.树立行为规则,引领社会风尚,努力以司法审判维护社会公共道德。

助力营造家庭新风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最终要体现在千千万万个家庭都幸福美满上。家是幸福的“港湾”,维护幸福美满的家庭关系,是人民法院家事审判工作的核心价值追求。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庭文明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深化家事审判方式和工作机制改革妥善化解婚姻家庭纠纷.积极服务和保障家庭文明建设,维护家庭和谐和社会稳定。要坚持以人为本,将案件审判由侧重财产权益保护转变为全面关注当事人身份利益、人格利益、情感利益和财产权益,推动家事审判更加专业化、人性化。要充分发挥家事审判的诊断、修复和治疗作用.实现家事审判司法功能与社会功能的有机结合,实现对尚未破裂的婚姻和问题家庭的救治,促进家庭和睦.培育良好家风。要严格执行反家暴法,坚决落实人身保护令制度,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要落实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要求,倡导文明进步的婚姻家庭伦理观念.弘扬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维护公序良俗。

不断强化司法人文关怀〉法律是冰冷的,但司法服务应该是有温度的。要全面优化诉讼服务品质,创新司法惠民举措,在设施、布局、服务功能等多方面尽可能体现人性化,努力打造一站式、综合性、全方位一流服务。要贯彻落实立案登记制度,对符合立案条件的案件,做到有案必立、有诉必理,保障当

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