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定价策略中的道德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定价策略中的道德问题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11
企业定价不仅要考虑利润问题,而且也要考虑道德问题。文章通过企业定价策略中非道德行为及其成因分析,首次提出定价策略中的五种道德约束标准,并探讨了制止非道德定价的有效途径。
企业经营者在制定价格策略时,不仅要考虑利润问题,而且还要考虑法律和道德问题。
一般来说,法律约束对企业只提供了行为规范的最基本标准。实际上,企业在定价过程中,
将面临社会因素、环境因素以及最终顾客提出的大量道德问题。
目前,在我国法制尚不健全,道德标准尚未建立的情况下,探讨企业定价策略中的道德问题,不仅有利于保护消费者利益和社会利益,而且对于界定我国营销行为准则,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将就企业定价中的非道德行为、成因及其道德约束标准展开讨论。
一、企业定价策略中的非道德行为
市场原则作为市场经济运行的内在要求,可概括为“经济自由,公平竞争,诚实信用”
三个方面。经济自由原则旨在保证最大限度地发挥经济活力,提高经济效益。公平竞争原则
旨在为经济主体提供参与经济活动的平等地位与均等机会。诚实信用原则旨在保障遵守契
约,杜绝以欺骗方式侵犯合法经济权益。三大原则致力于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保障市场经济正常运行。据此,违背上述原则的企业行为就是不正当行为,应被判定为非道德行为。根据
上述原则,目前我国企业定价策略中的非道德行为主要有如下表现:
1价格欺诈
价格欺诈是指经营者以不正当的价格手段,欺骗购买者并使其经济利益受损害的行为。
具体表现包括:①采取以次充好、短斤少两、混充规格、降低质量等手段,制定欺骗性的价格;②采取虚假的优惠价、折扣价、处理价、最低价等手段,蒙骗购买者,推销商品;③标牌、票价签内容不实。
2掠夺价格
掠夺价格是指优势企业为了打击竞争者,故意将价格定得很低,其目的在于迫使竞争者
退出市场。一旦竞争者完全丧失竞争力,它便可以垄断市场价格,获取高额利润。通常判定
掠夺性定价的标准,主要是看其所定的价格是否低于平均变动成本或边际成本。此外,看企业是否用低价策略,有意在同行业中设置障碍,旨在消除公平竞争。掠夺价格是一种违背公
平竞争原则的非道德行为。
3价格协定
价格协定就是生产、经营者之间互相串通,订立价格协议或达成价格默契,以共同占领销售市场,获取高额利润。
价格协定之所以是非道德行为,主要在于它人为地垄断价格,从而造成价格信号扭曲,破坏价值规律的正常作用。价格协定可采用契约、联合或预谋的形式制定,其目的就是反对公平竞争。
明的协商主要采用交换信息的方式,其中包括共享原始资源,共同出资做行业广告,交换与定价有关的供需信息等等。暗的协商是指竞争者之间通过预谋来策划价格。通常在垄断行业各企业间出现的平行价格(也叫默契价格),就是一种暗含的价格控制。
暗的协商在多大程度上被认为是非道德行为?一般认为,如果竞争者之间主张某种一致
的行为,就可看成是一种“有意识的对应”;如果这种“有意识的对应”旨在制造一种控制
价格,反对公平竞争,那么,这种价格就是一种非道德的预谋行为。
竞争者之间采用“附加因素”的办法,也可看成是一种有意识的对应。“附加因素”是企业间通过一致的行为,来获得集团自身利益的重要手段,其中包括制定产品的人为标准,增加产品在供应过程中的时间价格,以及桌面交易桌下进行等。
4歧视价格
歧视价格是指对同一商品的不同买主索要不同的价格。歧视价格主要流行于卖主是垄断
者或寡头的某些市场上,从广义的垄断来看,歧视价格是垄断定价的一种引申。在经济文献中,歧视价格是个中性词,不含任何贬义。歧视价格的先决条件是:各自分开的市场和各市场之间需求弹性的差异。例如,同一产品在国内市场以高价出售,而在国外市场则以低价出售。然而,我们这里所指的歧视价格,仅是那些目的在于增加卖主利润的形式。
有关歧视价格的道德问题,主要是要考虑这种策略是否真正(或者根本上)削弱了竞争关系。这里竞争可分为两种水平:一是企业对其竞争者实施的歧视价格,我们称之为“初级水平”竞争;二是“二级水平”竞争,它是指服务于同一顾客的企业之间的竞争。一般来说,在初级水平上的歧视性削价,只是造成竞争者利润上的一定损失,并不构成对整体竞争水平
的危害。但二级水平的竞争,由于企业(如大零售商)采用了歧视价格,结果使竞争者(如小零售商)被迫退出竞争市场,从而导致整个竞争市场发展失衡。
5暴利价格
暴利价格是指经营者在经营活动中,采取不正当的价格手段,使其价格水平超过物价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