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经济专题复习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高考中国古代经济史专题复习试题

高中历史高考中国古代经济史专题复习试题

专题二中国古代经济史一、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原因1、国家统一安定局面的出现;2、统治政策的调整(包括发展经济的奖励措施);3、民族交往密切;4、中外经济交往频繁5、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改进、水利工程的兴修和农作物的推广;6、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二、古代经济发展概况(一)农业篇1、历代中央政府出台的促进农业发展的措施(1)春秋:齐国管仲改革内政,发展生产。

(2)战国:秦国商鞅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战;限制工商业者活动,禁止弃农经商。

(3)秦朝:统一货币、度量衡。

(4)唐初:唐太宗“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即民本思想)。

实行租庸调制。

武则天奖励农业生产。

唐玄宗前期重视农业。

(5)北宋中期:王安石变法推行农田水利法,鼓励垦荒和兴修水利。

(6)清初:鼓励垦荒;康熙实行更名田;雍正实行摊丁入亩和地丁银等制度。

2、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力的进步(1)奴隶社会①商周时期使用的农具,绝大部分是木、石河骨、蚌所制,仅有极少量青铜农具。

②西周晚期开始使用铁器③春秋晚期铁农具开始使用。

也开始用牛耕。

(2)封建社会①战国时期:铁农具的使用,牛耕的推广。

②秦朝:中原铁器传到珠江流域。

③西汉:铁农具向边疆传,西域开始使用铁器。

④三国:魏国马钧发明翻车。

⑤唐朝:曲辕犁和筒车。

3、农业的产生和农作物的培植、推广和引进⑴商周:后来习称的“五谷”都已种植。

⑵西汉:X骞通西域,西域的葡萄、石榴、首蓿、胡豆、胡瓜、胡麻等陆续移植内地。

⑶魏晋南北朝:农作物品种增多。

⑷隋唐:江淮地区大面积种植水稻,江南地区成为粮食重要产地,茶叶成为生活必需品。

⑸明清:棉花种植在明代由江南推向江北。

明代由国外引进高产农作物新品种玉米和甘薯,在清代不断推广。

清代前期,棉花、茶叶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

还形成了一些专业生产区域。

4、兴修的重要水利工程⑴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地区普遍使用桔槔灌溉农田;春秋楚相孙叔敖修的芍陂;战国秦蜀守李冰修的都江堰、水工X国在秦国修的X国渠。

高考历史经济知识点

高考历史经济知识点

高考历史经济知识点在高考历史考试中,经济知识点是考生需要重点掌握和理解的内容之一。

本文将就高考历史经济知识点进行详细介绍,帮助考生加深对经济历史的理解。

一、古代经济古代经济以农业经济为主导,农耕生产是社会经济的基础。

在古代中国,农业发展取得了重大进展,如农具的改进、水利设施的建设等,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此外,古代还存在着手工业和商业,如丝绸、瓷器等的制造和贸易活动。

二、封建经济封建经济是在农业经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经济形态。

封建经济的主要特点是封建地主阶级对农民进行剥削和压迫,形成了严重的等级制度。

在封建社会中,土地是生产力的基础,土地的相对落后导致了封建经济的闭塞。

三、商业经济随着农业经济和手工业的发展,商业经济迅速兴起。

商业经济主要表现为商品交换和货币流通。

商业经济的发展也催生了城市的兴起,通过交易和市场活动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财富的积累。

四、资本主义经济资本主义经济是指以私人占有和市场竞争为基础的经济体制。

资本主义经济的核心是生产资料私有制和劳动力的自由买卖。

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市场起着决定价格和资源配置的作用,利润追求成为经济活动的主要动力。

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使得经济发展更加迅速,但也导致了社会阶级差距的加大和资源分配的不平等问题。

五、社会主义经济社会主义经济是指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通过计划经济的方式进行资源配置和生产活动。

在社会主义经济中,国家起着主导作用,以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社会主义经济的核心是人民共同富裕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追求。

六、全球化经济全球化经济是指各国之间通过贸易、投资、资金流动等各种形式的合作与互动。

全球化经济打破了国界的限制,促进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信息的快速传导。

全球化经济的发展使得各国经济之间相互依存度增加,但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如贫富差距扩大和文化冲突等。

总之,高考历史经济知识点包括古代经济、封建经济、商业经济、资本主义经济、社会主义经济和全球化经济等方面的内容。

高三历史古代中国的商业及经济政策复习题及答案

高三历史古代中国的商业及经济政策复习题及答案

高三历史古代中国的商业及经济政策复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史书记载:唐朝后期长安城中的崇仁坊“一街辐辏(集聚),遂倾(超过)两市,昼夜喧哗,灯火不绝,京中诸坊,莫之与比”。

材料中没有反映出( )A.长安城商业发展突破了两市的范围B.长安城商业的发展突破了时间的限制C.崇仁坊成为长安城中最繁华的住宅区D.崇仁坊成为唐朝政府新设立的商业区解析:“崇仁坊”不在传统的东市与西市内,说明已突破两市的范围;“昼夜喧哗,灯火不绝”说明商业活动也突破时间的限制;“京中诸坊,莫之与比”说明崇仁坊已经是长安城内最为繁华的商业区,远远超过了传统的两市。

答案:D2.从战国时期开始直至清朝前期,重农抑商政策一直受到统治者的重视,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占主导地位。

对上述问题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自给自足的生产特点使商品经济被轻视B.为了缓和社会矛盾必须关心农民利益C.农业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D.国家人口以农民为主,没有广阔的商品市场解析:重农抑商是封建社会的一项基本政策,因为商业发展过度会威胁封建统治者的统治基础,所以说重农抑商是为了缓和社会矛盾必须关心农民利益的说法是错误的。

答案:B3.《礼记》有“天子为藉千亩”“天子亲耕于南郊,以供斋盛”的记载,《礼经》有仲春“后率外内命妇始蚕于北郊”的记载。

汉朝以后逐步形成一种国家礼仪,皇帝和皇后常常在春季举行“藉田礼”和“亲蚕礼”。

这表明( )A.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B.统治者关心百姓疾苦C.统治者常能与民同乐D.统治者“以民为本”解析:封建统治者所做的一切都是为自己的统治服务,不会考虑人民利益,天子举行各种亲耕仪式,仅仅是为了表示自己重视农业生产,因为在封建社会小农经济是一切的根本。

答案:A4 明清统治者推行的闭关政策给中国造成的最大影响是( )A.一定时期内防止了殖民势力入侵B.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国家主权C.暂时维护了东南沿海人民的利益D.最终导致落后挨打的局面形成解析:本题是最佳选择题。

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古代中国的历史经济

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古代中国的历史经济

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古代中国的历史经济古代中国的历史经济古代中国的历史经济是丰富多样的,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和变迁。

扎根于农业文明的中国,在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本文将回顾中国古代历史经济的重要事件和发展路径。

一、原始社会时期在中国古代历史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原始社会时期是最早的阶段。

这个时期的中国人民过着游牧或在山野中生存的原始生活。

他们通过捕猎、采集和简单的农耕方式来维持生计。

在这个时期,人们主要以自然资源为生,并没有形成明确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制度。

二、奴隶社会时期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社会分工的出现,中国古代进入了奴隶社会时期。

在这个时期,奴隶劳动成为主要的生产方式。

古代中国的经济发展开始出现分工,农业生产逐渐形成。

种植农作物如水稻、小麦等成为主要的生产活动,并且开始出现专门从事冶铁、制陶等手工业的产业工人。

同时,奴隶制度对中国古代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长期的奴隶劳动带动了农业和手工业的繁荣,同时也催生了城市的兴起和商品交换的出现。

特别是东汉时期,奴隶经济发展到了顶峰,经济繁荣程度空前,城市规模日益扩大,形成了独特的社会和经济景象。

三、封建社会时期随着奴隶制度的瓦解和封建制度的建立,中国古代进入了封建社会时期。

这个时期的中国充满了封建专制和等级制度,封建土地所有制取代了奴隶制度,成为主要的生产关系。

农民被迫缴纳丰收的一部分作为地主的赋税,土地私有制加剧了封建社会的权贵阶级与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

封建社会时期的经济以农业为主,尤其是粮食生产成为经济发展的核心。

农民以耕种土地为生,同时也参与农村和城市的手工业生产。

此外,商业与贸易也开始发展壮大,丝绸之路的形成使中外商业交往日益频繁。

四、明清时期的经济变革明清两代是中国古代历史经济发展的最后阶段,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黄金时期。

在明代,农业生产取得了巨大的突破,引进了许多新的农作物和农艺技术,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水平。

同时,手工业和商业也蓬勃发展,中国的工艺品在国际市场上备受欢迎。

期末复习二 古代的经济 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期末复习二 古代的经济 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答案:①生产工具的改进、先进技术的运用会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②必须重视农 业发展,重视粮食生产;③要加强农业建设,重视“三农”问题。
目录
首页
上页
下页
15
12.(项目式探究)中国是以农立国的世界文明古国。某校七年级同学探讨了“中国古代 农业发展的原因”,请你参与同学们的小组探究,回答相关问题。 [兴修水利工程] 材料一
目录
首页
上页
下页
5
知识点十:江南地区的开发
1.背景:秦汉时期,北方和南方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黄河流域经济发达,是全国经济重
心;江南地区地广人稀,经济相对落后。
2.原因
(1)北方人大规模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
生产技术。
(2)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
(3)江南地区战乱较少,社会比较安定。
图一
图二
[调整统治政策] 材料二 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 多者,免除本人徭役……变法五年后,秦国富强起来。
目录
首页
上页
下页
16
[引进优良作物] 材料三 丝绸以及其他中国的物产和技术源源不断地传播到西域地方,而西域的物产也 沿着相同的路线传播到中国内地。与此同时,也使得大量的西域物种传到中国。石榴、 苜蓿、葡萄、玉门枣、胡桃、胡豆等,这些来自西域的植物传入中国后,丰富了当时的 作物品种和种类,对中国农业、畜牧业等产生了深远影响,也改变了我国的饮食结构,极 大地丰富了中国人的饮食文化。
——摘编自武斌《丝绸之路全史》 [采用先进技术] 材料四 东晋南朝时,在太湖、鄱阳湖和洞庭湖一带开辟出了大量湖田。人们还把北方 农作物的栽培、施肥、牛耕等先进技术与南方水田种植经验相结合,在江南地区普遍实 行麦稻兼作,五岭以南则种双季稻。 (1)材料一中的图一和图二都与战国时期秦国在岷江流域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有关,它 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写出这一水利工程的名称和主持修建者的名字。

必修二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专题复习

必修二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专题复习

位于河南安阳的商代好墓,出土的随葬品数量巨大, 种类丰富,充分反映了商代手工业制造水平。下 列文物应该出
D
道光十二年(1832年),苏州盛泽镇“徽 宁会馆”碑记:“凡江浙两省之以蚕织为 业者,俱萃于是,商贾辐辏,虽弹丸之地, 而繁华过他郡。皖省徽州、宁国二郡之人, 服贾于外者,所在尤多。”材料突出反映 了当时 A.江南市镇商业繁荣 B.重农抑商政策废弃 C.自然经济已经瓦解 D.徽商经营品种单一
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1、古代中国的主要耕作工具:
原始社会?奴隶社会?春秋战国? 犁耕的演变:西汉?东汉?唐?
2、古代中国农业灌溉工具:
翻车的时间、动力?筒车的时间、动力?
3、古代中国水利工程:
战国时期四川成都出现?关中地区出现?
4、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
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 5、古代中国小农经济:含义、时间、原因、特点、地位?
A
古代中国属于典型的农业文明。春秋战国时 期,中国农业技术革命的最突出表现是什 么?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怎样的生产经营模 式?(2分)
铁犁牛耕的出现。小农经济。(2分)
二、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
1、官营手工业: 管理方式?产品?流通方式?为什么代表最高水平? 2、纺织业发展的主要成就: 汉代?宋代?元代?明朝? 3、冶金业: 冶铜技术:何时掌握?青铜器繁荣时期? 冶铁技术:出现铁器的时间?人工冶铁的时间? 汉代的发展:铁业?什么做燃料?水排的功能、时间、 人物? 炼钢技术:灌钢法的方法和时间? 4、陶瓷业:商、东汉、北朝、唐朝、元朝、明朝、清 朝的瓷器种类?唐朝出现什么系统?景德镇何时成为 “瓷都”?
三、古代中的商业发展及经济政策
1、古代“市”的形成与发展 宋之前和宋之后的变化(从管理、时间、空间三个角 度) ?为何有这样的变化? 草市:出现的时间?特征? 2、古代主要商业城市 唐、清代? 3、商帮 时间?哪两个?特点? 4、“重农抑商”政策 含义 、时间、目的、评价? 5、“海禁”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 时间?含义?明清的区别?产生的根本原因?影响?

2024_2025学年高中历史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复习合格演练测评专题六古代中国的经济训练含解析

2024_2025学年高中历史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复习合格演练测评专题六古代中国的经济训练含解析

合格演练测评(六)(古代中国的经济)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正确率:__________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南宋诗人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写道:“下田戽(汲)水出江流,高垄翻江逆上沟;地势不齐人力尽,丁男长在踏车头。

”该诗描述的浇灌工具是( )A.水排B.曲辕犁C.翻车D.耧车答案:C2.有学者认为早在商代就可能出现了牛耕,对他最有利的证据是( )A.商代遗址中出土了牛骨B.《诗经》里有农耕生活的描写C.孔子学生冉耕字伯牛,名字有耕、牛二字D.古文字学家发觉甲骨文中有字呈牛引犁头启土状答案:D3.史载:明代江南昆山县的农家,“麻缕机织之事,则男子素习焉,妇人或不如也”,但乡村妇女“凡耕耘、刈获、桔槔之事,与男子共其劳”。

这则材料反映了当时( ) A.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B.资本主义的萌芽C.男尊女卑的社会秩序D.官营手工业的主导地位解析:材料描述了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小农经济生产方式,耕织结合不肯定非得男耕女织,故A项正确。

答案:A4.据史料记载,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

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

这反映了当时( )A.农耕经济衰退B.坊市制度崩溃C.土地兼并D.经济重心南移答案:C5.古诗有云:“岂料山中有遗宝,磊落如万车炭(煤)……为君铸作百链刀,要斩长鲸为万段。

”中国古代以煤作为燃料冶铁起先于( )A.战国B.西汉C.南北朝D.北宋答案:B6.少府监创设于战国时期的秦国,其最高长官位列朝廷九卿,负责管理手工业制造,东汉以后,兼管供应宫廷生活和政府特别须要的服御诸物、珍膳、织造、军器、铸币等物品的生产。

由此可知,古代少府监负责管理( )A.官营手工业B.民营手工业C.家庭手工业D.工场手工业解析:位列九卿和管理皇家和官府用物,可知是管理官营手工业,故选A项;民营手工业是面对市场,解除B项;家庭手工业是以家庭为单位,解除C项;工场手工业要体现雇佣关系,解除D项。

2023中考历史二轮大专题复习02——中国古代经济

2023中考历史二轮大专题复习02——中国古代经济

专题概览
重点详解
考点突破
宋朝时期
➢ 引入越南的优良品种占城稻出现了“苏湖熟,天下
足”;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南宋后期,棉花种
农业
植区已向北推进到江淮和川蜀一带。
➢ 南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海南岛已有比较先进的
棉纺织工具;北宋兴起的江西景德镇后来发展成著
手工业
名的瓷都,河北的定窑、河南的汝窑比较出名;广 州、泉州、明州的造船业发达;
④“开元盛世”
重点详解
考点突破
唐玄宗统治,年号“开元”:
✓ 整顿吏治,裁减冗员;
✓ 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 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 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进 入了鼎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专题概览
重点详解
知识拓展
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考点突破
①新制度的确立; ②国家统一安定局面的出现; ③统治政策的调整(包括发展经济的奖励措施); ④民族融合的加强; ⑤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改进、水利工程的兴修和农作物的推广; ⑥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A.草市的出现 B.商业的发展 C.纸币的使用 D.商帮的形成
专题概览
考点2:中国历史上的盛世局面
①“文景之治”
重点详解
考点突破
西汉王朝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
✓ 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减轻税负和徭役;
✓ 废除一些严刑峻法;
✓ 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 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力增强,国家积 累了大量的钱粮。
➢ 盐铁官营专卖,统一铸造五铢钱,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 价。开通陆地和海上丝绸之路。

第二讲 古代中国经济高考复习教案

第二讲 古代中国经济高考复习教案

第二章古代中国的经济◆考纲要求:1.理解和掌握本专题的一些重要概念:如精耕细作、自然经济、土地制度、租佃制、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等。

2.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3.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4.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状况,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5.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6.掌握中国古代赋税制度发展变化的基本史实,总结规律和经验。

◆课标要求: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2.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3.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4.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专题学习进度:3课时◆考点解析:一、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一)农业的起源:1.原始农业的产生:原始农业是从采集经济向种植经济发展而来的;2.南稻北粟:中国农耕经济最早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形成规模,在发展初期就已显露出地域的差别,即北方以旱地的粟麦生产为主,南方以水田稻作生产为代表,并在各自的扩展、传播中相互交融。

3.农业和家畜饲养业的结合: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是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

(二)生产工具、农耕技术、灌溉工具、水利技术的进步:1.生产工具的进步:原始农业的耕作方式是刀耕火种,主要劳动工具是石斧、石铲、木耒、骨耜、石镰等;进入文明时代,主要农业生产工具仍然是耒、耜,但是也出现了青铜农具;春秋战国时期,人们掌握了冶炼铁的技术,使铁农具逐渐代替了过去的石制、骨制等笨重易损的农具。

这一变化大大提高了当时的农业生产效率。

2.农耕技术的发展:借用牛力耕田和不断改良生产工具、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也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

专题02 中国古代经济-2022年中考历史复习之材料解析题专题专项突破(32868468)

专题02  中国古代经济-2022年中考历史复习之材料解析题专题专项突破(32868468)

专题02 中国古代经济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材料二(他们)已经创造了一种木构房屋(如图)。

这种住宅十分别致,基础全系桩木构筑。

铺设地板,地板上立柱、架梁、敷椽、盖顶……材料三彩陶形制美,画纹亦多殊。

或则呈人面,或则呈双鱼。

农耕既普及,人群已聚居。

护壕深二丈,其广亦相如。

——郭沫若(1)材料一中《神农教稼图》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2)根据材料二,“他们”应该属于哪一原始居民?房屋属于什么类型?(3)材料三是对哪一原始居民生活的描述?说出判断的依据。

“农耕既普及”中描绘的原始居民耕种的主要是什么农作物?(4)结合上述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情况,谈谈你的感受。

2.经济发展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是我们了解古代经济发展的重要领域。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材料二毋庸置疑,促成战国手工业商品化的,不只是工商食官制(周朝的官营手工业制度)的瓦解。

战国时期农林牧副渔生产的飞跃发展及其产品的商品化,客观上要求手工业生产也随之迅速发展并使其产品商业化,以适应生产和交换的需要,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战国商品经济的飞跃发展》材料三春秋战国时期城市与城市经济的发展,都达到了一个高峰期。

各诸侯国推行富国政策,对城市的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大批的奴隶获得自由,逐步转变为封建土地所有制下的小农,周天子地位的下降,对诸侯国的发展束缚缩小,各诸侯国可以扩大城市规模。

(1)材料一的图一和图二均与古代哪个领域的发展密切相关?请选择其中一幅图片说说它在历史上的作用。

(2)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农业、手工业、商业三者之间的关系。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城市发展的原因。

3.经济是政治、社会生活和文化的基础。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朝廷积存在京师的钱有几百万万,穿钱的绳子都朽了,已没有法子把钱数清。

太仓里累年积存的粮溢露在仓外,烂的已不能吃了。

”正是在这样的富厚情况下,西汉朝廷在武帝的时候走上了它的盛世。

2025年中考历史总复习常考专题研究专题二 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

2025年中考历史总复习常考专题研究专题二 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

线索3 中国古代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线索4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多种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①北方人南迁给南方带去了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关键) ; ②南方社会环境相对安定; 原因 ③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 ④南方政权注重农业生产, 重视兴修水利
①秦汉时期, 黄河流域经济发达, 是全国经济重心;
②魏晋南北朝时期, 江பைடு நூலகம்地区的开发, 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 了基础; 过程 ③唐朝中期, 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④南宋时, 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中央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 南方, 特别是东南地区
线索5 总结: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
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局面的出现; ②统治政策的调整(包括鼓励发展经济的措施); ③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改进,水利工程的兴修和农作物的推广; ④民族交融的加强; ⑤新制度的确立; ⑥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常考专题研究篇
专题二 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
线索梳理
·线索1 历朝历代重大经济政策 ·线索2 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 ·线索3 中国古代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线索4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线索5 总结: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
线索1 历朝历代重大经济政策
线索2 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农业发展是古代中国社会繁荣的基础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古代中国的经济专题检测题含解析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古代中国的经济专题检测题含解析

古代中国的经济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春秋之前,诸侯国之间的边界较为模糊,存在大量的荒地,作为各诸侯国的缓冲区;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界限逐步清楚。

这一变更的缘由有( )A.分封制度的强化B.井田制度的推广C.生产技术的进步D.土地兼并的加剧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春秋之前到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边界逐步清楚,结合所学可知,这主要得益于铁犁牛耕的推广与运用,荒地逐步得到开垦,土地私有逐步确立,因此荒地的归属更加明晰,故C项符合题意;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井田制逐步瓦解,解除A、B两项;当时土地私有制刚确立,土地兼并的现象加剧的说法不符合史实,解除D项。

答案:C2.汉武帝推行算缗告缗令,规定商人、手工业者、高利贷者必需向政府申报财产,按多少纳税。

瞒报或少报者,罚戍边一年且没收财产,告发者可得没收财产的一半作为奖赏。

下列做法与这一政策效果相像的是( )A.以起用“酷吏”对地方豪侠实施严厉镇压B.实行“富民”政策,大力推广“代田法”C.推行“盐铁官营”和“酒类专卖”政策D.主见与民休息,“从民之欲而不扰乱”解析:材料中汉武帝时期推行算缗告缗令,主要目的是增加政府收入并且抑制私营工商业的发展,“盐铁官营”和“酒类专卖”可以起到这一作用,故C项正确;“酷吏”对地方豪侠实施严厉镇压可以维护统治秩序,不能起到增加财政、抑制工商业的效果,A项解除;代田法可以增加农业产量,进而增加财政收入,但不能抑制工商业的发展,B项解除;“从民之欲而不扰乱”也不能起到抑制工商业的效果,D项解除。

答案:C3.魏晋时,佃农是指世家豪族荫庇下的农夫;在唐朝以后,佃农指完全失去土地,租种地主土地的农夫;宋代以后佃农编入国家的户籍,不再是地主的私属,须缴纳丁税和负担徭役。

据此可知,古代佃农( )A.始终都是赋税的主要担当者B.始终未摆脱地主的压迫剥削C.身份和地位不断地有所改善D.对地主的依附关系明显加强解析:魏晋时期佃农干脆为世家大族生产受到剥削,唐以后佃农租种地主的土地受到地主的剥削,始终未摆脱地主的剥削,故B项正确;魏晋时佃农受世家豪族的荫庇,不担当国家赋税,唐中期后“两税法”实施,失去土地的佃农不须要担当主体税收——地税,A项错误;佃农始终受到地主剥削,身份地位始终低下,没有“不断改善”,C项错误;宋代以后佃农不再是地主的私属,对地主的依附减弱,D项错误。

高中历史专题复习:古代中国的经济生活

高中历史专题复习:古代中国的经济生活

高中历史专题复习:古代中国的经济生活■知识线索本专题主要阐述了古代中国农耕文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精耕细作的农业占主导,手工业和商业是其有效补充;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农耕文明的典型特点。

线索1 古代农业古代农业发展的主线是小农经济的产生与巩固,包括土地制度的变迁、耕作方式的演进、水利设施的修建等,以家庭为单位、精耕细作是其突出特征。

线索2 古代手工业古代手工业主要有官营、民营、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其中纺织、冶金、制瓷是三大主要行业,以丝绸、瓷器为代表的手工业产品远销海外。

线索3 古代商业古代商业发展包括市场形成、市场管理、货币演变、内外贸易、城市商业功能发展等五大要素,其中市场贸易管理是核心内容,时空限制经历了一个由严格到宽松的过程。

线索4 古代的经济政策古代的经济政策以重农抑商、闭关锁国为主,前者首倡于商鞅变法,贯穿于封建社会始终,后者仅实行于明清两朝,二者均是影响资本主义萌芽在中国发展缓慢的重要因素。

■必备知识§1古代中国的农业一.耕作方式1.刀耕火种:原始社会使用石刀、石斧、石犁,依土地肥力变化而迁徙。

2.石器锄耕:商周出现青铜农具,但很少使用,主要工具仍是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石犁。

3.铁犁牛耕:①春秋战国:铁农具和牛耕出现并推广。

②两汉:西汉赵过发明耦犁(二牛抬杠),东汉推广到珠江流域;东汉一牛挽犁(犁耕法)。

③唐代: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安装了犁评,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基本定型和古代犁耕技术的成熟。

二.基本特征:精耕细作1.生产工具:铁制农具;曹魏翻车、唐代筒车等灌溉工具;西汉播种工具耧车。

2.生产技术:战国都江堰、隋唐大运河等水利工程;牛耕技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耕耙耱技术等。

3.耕作方法:春秋战国的垄作法、西汉的代田法等。

三.基本模式:小农经济1.历程: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贯穿整个封建社会。

2.成因:铁农具出现和牛耕推广;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

3.特点:以家庭为生产和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中国古代经济史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经济史复习资料

一、生态环境的破坏1、黄河流域:第一次:秦汉——实关中政策第二次:唐宋——屯垦政策,抵御北方少数民族农业区北移第三次:明清——明初“开中法”,进行商屯,清中后期“闯关东”、“走西口”2、长江流域:从魏晋南北朝北方人口进入江南开始,晚于黄河流域。

唐中后期安史之乱,人口大量南迁二、人文环境重农抑商政策的演变:春秋战国——商君书模式(重农抑商);管子模式(农工商并重)秦汉——“农本”主义趋向成熟,重农模式唐宋——商人被另立市籍,受歧视、限制明代——职业等级制度化传统经济理论中的等级消费观念影响,古代工商业者的产权难以保障。

三、古代社会的生产方式耕织结构为基础的小农经济一直居于传统经济生产方式的主导地位。

小农经济定义:农业领域内与简陋的手工工具相联系的、以直接生产者小私有制为基础的、以个体家庭为单位进行的、以劳动的孤立性为特征的小生产。

简言之,小农经济是农业中以个体家庭为基础的小生产和小私有的统一。

特征之一:个体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和消费。

特征之二:私有化不断加深。

精耕细作的出现背景:战国大规模耕地、砍伐森林导致水土流失,在全球的寒冷化环境下,西北屯田效率逐渐降低,在陕西发展大规模的引渠水灌溉。

经济政策大转换,以“精耕细作”为内容的生产力向扩大内涵发展:作畎形态,代田法,旱地农法。

儒家思想成为统治思想,“华夷思想”更趋精密,精耕细作出现。

影响古代社会生产方式选择的因素:小农家庭的人口规模及其贫困农业“低投入—产出”的形成农业的高剥削率农桑之外的小农生活依赖国家针对小农副业所作的制度安排户调制(西晋、建安九年、公元204年)均田制(北魏485年)租庸调制(唐初)两税法(唐德宗780,杨炎)一条鞭(明张居正1581)摊丁入亩(清1712)隋朝前期和唐朝前期,在均田制的基础上,以轻徭薄赋的思想改革赋役制度,实行租庸调制。

租庸调制规定:成年男子每年向官府缴纳一定量的谷物,叫作“租”;缴纳定量的绢或布,叫作“调”;服徭役的期限内,不去服役的可以纳绢或布代役,叫作“庸”。

专题二 人教版古代中国经济史高考专题复习

专题二  人教版古代中国经济史高考专题复习

生产目的
小农经济的特点:
①自给自足: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精 耕细作,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的主要目 的是为了满足自家基本生活需要和缴纳赋税 ②分散性: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 ③封闭性:相互之间缺乏交往与合作 ④ 落后性: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长期不变的生产 ⑤脆弱性: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非常有限 ⑥易足性:即容易满足
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经济
一、历代经济发展的一般原因

国家统一,政局稳定


统治者的重视和政策调整
技术进步和生产工具的改进


水利工程的兴修
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劳动力、资金、市场、资源
自然环境和国际环境 劳动者的地位和素质
“以农为本”思想产生的根源

农业生产受制于自然


粮食种植与人的生存关系密切
6、东汉治理黄河——王景


7、唐代设立渠堰使官职,负责水利工程的管理。


8、宋代对兴修水利工程有功的官员有明确的奖赏制度。
9、明清时期统治者重视水利的兴修。

10、主要的灌溉工具:三国时期——马均的翻车,唐朝— —筒车

考点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
1.官营手工业与民间手工业:
(1)家庭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一直在手工业中占据 一定的位置,农业和 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正是小农经济的特点之一,并且少量投放市场。
初授田者,男子给桑田20亩为永业。


露田不得买卖,死后还官。
奴婢授田同良人。耕牛每头授露田30亩,限4头。
狭乡授田不足者,许迁宽乡。
隋朝均田制

隋开皇二年(582年),文帝颁布“均田令”:

古代经济史知识点总结高中

古代经济史知识点总结高中

古代经济史知识点总结高中一、古代经济制度古代社会的经济制度根据当时的生产方式和社会结构,主要包括奴隶制、亲人制、封建制等。

在古埃及、古巴比伦等地区,奴隶制是主要的生产方式,奴隶在土地上从事农业生产和手工业劳动。

在中国封建社会,生产资料归地主所有,农民和手工业者在地主的领地上从事生产,以一定的剩余产品作为地主的地租。

二、农业生产古代的农业生产是社会经济的基础。

古代农业以种植业和畜牧业为主。

在封建社会中,农业以手工农耕为主。

古埃及的农业以尼罗河的灌溉为基础,收获丰收。

在古代中国,农业生产高度发达,种植业主要以稻谷、小麦等粮食作物为主,畜牧业以牛、马、羊、猪等家畜为主。

在古代希腊,农业以小规模的家庭农场为主。

在古罗马,农业生产主要以大型的庄园农场为主,生产以供应城市和军队为主要目的。

三、商业活动古代商业活动主要包括原始交换和商品交易两种形式。

古代原始交换的范围较小,主要是通过亲友之间的手工产品交换。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商品交易开始逐渐兴起。

在古埃及,商品交易主要以粮食、石料和纺织品等产品为主。

在古代中国,商品交易主要集中在富庶的中原地区和长江流域,主要产品有稻谷、丝绸、茶叶等。

在古希腊,商品交易主要集中在地中海地区,以海上贸易为主。

在古罗马,商品交易规模宏大,主要以农产品和手工产品为主。

四、货币制度古代货币制度始于原始社会的商品交换,先后出现了实物货币和金属货币,代表古代货币的有金、银、铜等金属货币。

在古埃及,象形文字是其最早的记录工具,且设有类似“殉葬仆人”的实物货币。

古代中国的商代,就已经制作了青铜器和金银饰品,为社会经济活动提供了更为便利的货币媒介。

在古希腊和古罗马,人们开始制作金属货币,并逐渐形成了以金、银币为代表的货币制度。

五、世界经济古代世界经济主要集中在亚洲、非洲和欧洲等地区。

在古代亚洲,古埃及、古印度、古中国等国家的经济发展较为迅速,对世界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古代非洲,古巴比伦和古埃及等地区的经济也很发达,对周边地区的经济形成了一定的影响。

高考历史复习 中国古代史专题(二)古代经济

高考历史复习 中国古代史专题(二)古代经济

高考历史复习中国古代史专题(二)古代经济一、古代经济发展原因:1、统一稳定的政治局面,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客观环境(战国是例外:新的生产关系的确立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和各诸侯国为了增强实力进行一系列的改革)。

2、前代农民战争推动后继王朝调整生产关系或统治政策,而且政策具有连续性。

注意:这是王朝初年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原因。

3、生产工具的改进、水利的兴修、历法的进步、科技著作的颁布、外国先进技术的引入等。

4、国内各民族、各地区间的交流,相互学习,中外交往的加强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

5、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6、每一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都以前朝经济的发展为基础等。

二、古代经济制度(一)土地制度:1,奴隶社会土地制度:井田制①性质: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名为国有,实为周王所有。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②发展过程:商朝时期开始出现,西周时期广泛实行,春秋战国时期逐渐被破坏和瓦解。

③实行目的:维护西周的统治。

④受田者的义务:土地不得转让和买卖并向周王交纳一定的贡赋(分封制的义务:贡献财物并派兵随周王作战)⑤耕作方式:奴隶的集体耕作⑥瓦解原因:生产力的发展(铁器和牛耕的出现、推广)→社会生产力提高→私田大量出现→私田主人改变剥削方式(私田主人→封建地主;耕种人→封建农民)井田制的瓦解标志着奴隶社会的瓦解。

⑦和分封制的关系:是分封制的经济基础(两者是土地和义务的关系)2,封建社会土地制度:A.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在封建社会占主导地位,是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也是封建经济发展的表现。

确立于战国时期,各诸侯国进行变法,尤其是商鞅变法的“废井田,开阡陌”起决定作用,消亡于1950---1953年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但往往导致土地兼并,与国家争夺土地和人口。

B,封建土地国有制:①均田制(北魏孝文帝开始实行,隋唐沿用。

意义:a用法律的形式确立受田者对土地占有权和使用权;b不触动地主阶级的利益又减轻了自耕农的负担有利于经济的发展;c促进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

专题02古代中国的经济与社会生活(讲义)(解析版)-2025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专题02古代中国的经济与社会生活(讲义)(解析版)-2025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专题02 古代中国的经济与社会生活目录考情分析1网络构建2考点一古代中国农业、手工业和商业3核心提炼·真题研析3知识点1 古代中国的农业的发展3知识点2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6知识点3 古代中国的商业8题型特训·命题预测13考点二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及经济现象16核心提炼·真题研析16知识点1 经济政策16_Toc751知识点2 经济重心南移19知识点3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20题型特训·命题预测22考点三古代中国的居住环境、交通、人口迁徙与医学成就25核心提炼·真题研析25知识点1 古代中国的居住环境和民居25知识点2 古代中国的水陆交通27知识点3 古代中国的人口迁徙28知识点4 古代中国的疫病防治中医药学的成就28题型特训·命题预测29按住ctrl键,同时点击目录,即可跳转到对应内容考点一古代中国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知识点1 古代中国的农业发展核心提炼1.古代中国的农业的发展核心提炼2.古代中国重要的农书及特点【难点突破】中国古代政府重视发展农业的措施?①强调以农立国,视农业为“本业”。

②奖励耕织,劝课农桑,鼓励生产。

③保证农民拥有一定的土地。

④推行休养生息政策,减轻农民负担,轻徭薄赋。

⑤重视兴修水利,治理水患,利于农业的发展。

⑥统治者调整生产关系,改革赋税制度。

【真题研析】1.(2023·江苏卷)据淮关税收统计,乾隆年间由运河输往江南的大豆、豆饼每年达数百万石之多。

此外,每年由海路从山东半岛和东北输入江南的上千万石粮食中,也有很大一部分是作为手工业原料和农业肥料的大豆和豆饼。

上述史实反映了乾隆年间()A.江南经济发展水平较高B.长途贸易依赖海路运输C.北方粮食亩产量国内领先D.商人资本控制了生产领域【答案】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中国)。

根据材料“乾隆年间由运河输往江南的大豆、豆饼每年达数百万斤,东北输入的上千万石粮食中,也有很大一部分是作为手工业原料和农业用粮”可知,清朝时,江南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手工业较北方发达,农业产量高,需要较多大豆和豆饼作为手工业原料和农业肥料,因此北方生产的大豆就大量运输至南方,A项正确;材料还提及了运河运输,不能说明长途贸易依赖海路运输,排除B项;C 项与史实不符,北方粮食亩产不及南方,排除C项;材料无法体现商人资本控制了生产领域,排除D项。

(完整版)七年级历史上经济史专题复习

(完整版)七年级历史上经济史专题复习

中国古代经济史专题—-知识板块中国古代以农业立国,农耕文明长期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大约一万年前,中国境内生活的古人类逐渐懂得了耕种农作物、饲养家畜、磨制工具和烧制陶器,开始定居的生活.春秋时期,铁农具的出现促进了农业的深耕细作。

战国时期,商鞅废除了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秦汉时期,统治者推行一系列经济政策,推动中国封建经济的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大量人口南迁,促进了江南地区经济的发展。

中国古代农业发展推动手工业发展,手工业发展又推动商业的繁荣。

原始农耕生活(半坡人、河姆渡人)春秋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战国时期(都江堰、商鞅变法) 秦朝(统一度量衡、货币) 汉代(文景之治、光武中兴) 魏晋南北朝(江南地区的开发)1、 原始农耕生活(定居生活):(代表)2、 春秋时期经济的发展(农业、手工业、商业):3、 商鞅变法(时间、人物、措施、作用)4、 都江堰(时间、人物、功能、作用)5、 秦朝统一的经济措施6、 文景之治7、 汉武帝大一统的经济措施8、 光武中兴9、 江南地区的开发知识点突破—-中国古代史经济史专题复习1、原始居民能够定居下来的根本原因是?答:原始农业的兴起和发展.2、半坡居民的房屋(半地穴式房屋)与河姆渡居民的房屋(干栏式房屋)的比较:①半地穴式房屋保暖、抵御风雨;干栏式房屋上面住人,下面养牲畜,通风防潮,防止野兽侵袭.②分别这样建造的原因:半地穴式圆形房屋与北方气候干燥、冬季气温低的自然条件相适应;干栏式房屋与南方地势低洼、多雨潮湿的自然环境有关。

3、商鞅变法主要内容:①对后世地方行政制度影响最深远——确立县制②有利于国富兵强——鼓励耕织,生产布帛、粮食多的人可免除徭役;奖励军功,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③触犯旧贵族利益——废除旧贵族的世袭特权。

启示: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是强国之路;改革应顺应历史潮流发展并要勇于创新。

4、总结汉高祖、汉文帝、汉景帝在经济政策上的共同点:重视农业、轻徭薄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的经济专题复习
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实验中学夏克传邮码:528100 学习中国古代的经济,我们首先需要理解把握历史课程标准和高考考纲的要求,运用课标和考纲指导我们落实中国古代经济的每一个考点,在熟练掌握历史教材的相关知识基础上,准确全面地运用所学知识解读每一个考点,以及对每一个考点进行分析综合,联系比较。

中国古代的经济部分课标考点如下:
【课标考点1】
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演变及耕作技术的进步、土地制度的演变、小农经济的成长以及精耕细作技术的发展,并通过这些史实来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课标考点2】
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在冶金、制瓷和丝织三种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并通过这些史实来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课标考点3】
概述古代中国商业的兴起和发展,尤其是唐、宋、明、清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课标考点4】
了解重农抑商政策、“海禁”与“闭关锁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及缓慢发展,分析“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带来的影响以及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一、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历程与主要特点
从以上中国古代经济的课标考点中,我们不难看出,前面三个要求我们理解把握中国古代经济的三个方面,即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历程与主要成就,以及由此归纳其基本特点。

下面以课标考点1为例,谈如何理解把握相关知识点。

课标考点1要求落实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历程,以及由此归纳中国古代农业经济基本特点。

首先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历程分为耕作方式的发展和土地制度的变化两个方面。

1、简述中国古代的农业耕作方式的发展变化过程。

(1)原始农业的耕作方式是刀耕火种。

主要使用石斧、石铲、木耒、骨耜等简单工具。

(2)进入文明时代,耒、耜仍是人们主要的农业生产工具。

(3)春秋时期,铁农具逐渐代替了过去的石制、骨制农具。

战国中期,牛耕开始出现。

至此中国古代采用铁农具和牛耕的精耕细作的农业耕作方式形成。

(4)农业生产工具:汉代发明了新式播种工具耧车。

唐代,长江下游出现了曲辕犁(又名江东犁)。

曲辕犁的发明,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

2、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发展变化过程。

(1)商周时期,中国的土地制度是一种名义上为国家所有的井田制。

(2)春秋时期,随着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井田制开始瓦解,战国时期,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

这种局面一直持续了2000多年。

战国以来的土地私有制主要有三种形式:君主土地私有制、地主土地私有制和自耕农土地私有制。

(3)土地兼并成为地主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

唐后期到宋代土地兼并更为激烈,封建土地所有制获得进一步发展。

到宋代,租佃经营已成为仅次于自耕农的重要经营形式。

(4)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农民身份的提高,租佃制普及全国,成为农村经济中的主要形式。

在理解把握中国古代农业的基础上我们可以通过分析综合得出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
本特点:
3、中国古代的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1)从经济构成的角度看,我国古代农业经济具有以种植业为主、以家庭饲养业为辅的特点。

(2)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借用牛耕和不断改良的生产工具、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方式日益完善,是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

(3)从生产方式的角度看,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这种“男耕女织”式的小农经济是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又一特点。

(4)从土地所有制的角度看,以地主土地所有制为主导的土地私有制也是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一个特点。

同理,中国古代手工业和商业都可以先梳理其发展历程与主要成就,再分析综合其基本特点:
中国古代的手工业:
1、简述中国古代冶炼、纺织、陶瓷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

2、概括分析中国古代手工业生产的基本特点及经营形式。

中国古代的商业:
1、概括古代中国商业产生并发展的主要表现。

2、概括中国古代商业的主要特点。

对于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历程,可以运用列表的方法,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列举不同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或主要成就,简明扼要,一目了然。

如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我们就可以借助以下两个表格:
1、商业的发展
2、城市的繁荣
二、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
【课标考点4】主要考查重农抑商政策、“海禁”与“闭关锁国”经济政策,及其对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消极影响。

根据所学知识分别解读这三大政策的含义、表现及其对资本主义萌芽的影响:
1、古代中国重农抑商政策及其影响。

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采用的最基本的经济政策,其主张是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

重农抑商政策在封建社会初期对农业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新兴地主阶级政权的巩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例如,商鞅变法采用各种手段实行重农抑商政策,鼓励发展农业生产,从而促进了秦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为后来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了物质基础。

西汉初期实行重农抑商政策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汉初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明清时期固守重农抑商政策:明清时期,朝廷昧于商品经济的日益发展的大势,依然固守重农抑商的政策。

明清时期的重农抑商政策,虽然不能完全遏制民间商品经济的发展,但确实严重阻碍了新经济因素的成长,导致中国被远远甩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的后面。

2.“海禁”及“闭关政策”对中国的社会发展的影响。

由于担心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及明朝统治,明朝实行海禁,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的主持下进行。

清朝初年,为了防范“外夷”侵犯和沿海人民聚集力量抗清,厉行海禁,将沿海居民内迁,实行“闭关锁国”。

长期关闭国门,实行禁海。

“闭关政策”是明清政府实行的严格限制对外交通、贸易的外交政策,包括对来华外人的商务活动、居留期限、华夷交往等做出限制,实行“禁海”。

但是仍留有广州一带同外国通商,因此,“闭关政策”是“严格限制”不是“绝对禁止”对外交往和贸易。

影响:禁海、闭关政策使中国日渐脱离世界发展大势,失去了利用国际贸易的优势地位开辟海外市场、刺激资本扩张、推进工业化的契机。

3.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标志、特点及缓慢发展的原因。

(1)标志:明中叶以后,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出现了为购买劳动力增殖利润而进行的商品生产以及以自由雇佣劳动为特征的工场手工业经营形式,这就是资本主义生产因素的萌芽。

当时苏州的丝织业和景德镇的陶瓷业就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2)明清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只出现在少数地区的少数行业,稀疏而微弱,发展非常缓慢。

(3)缓慢的主要原因:封建制度的束缚,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的严重阻碍,直到鸦片战争前夕,就全国而言,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仍然占据主导地位。

在课标考点的引领下,我们对中国古代经济有了一个全面准确的认识,既把握了其发展的基本历程与成就,又能掌握其基本特点。

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把中国明清时期中国和西方的进步一个全面的联系比较,从而很明显看出中国与西方实力的易位,从而对中国古代经济的认识更为全面与客观,深刻认识到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历史必然性。

明清时期中国和西方的对比:
(1)中国:①经济上,耕织结合、自给自足的经济结构在全国范围仍居主导地位,并具有超常稳定性。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始终未进人工场手工业阶段。

②政治上,封建君主专制统治达到顶峰,中国已成为腐朽没落的封建国家,推行“闭关锁国”、“重本抑末”等传统政策。

③思想上,儒家思想是统治思想,同时进行八股取士,加强了封建思想的控制和文化专制;
④外交上,明清政府实施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几乎脱离了世界发展的潮流;
⑤科技上,传统科技进入总结阶段,但没有质的飞跃,没有发展为近代科技。

(2)欧洲:①经济上,商品经济高度发达,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已十分发达,英国业已开始工业革命。

②政治上,新兴资产阶级产生,英法美等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推行重商主义政策。

③思想上,文艺复习、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④外交上,殖民扩张,加速资本原始积累
⑤科技上,近代科技产生。

明清时期的鼎盛只是传统农耕经济的顶峰,而当时世界发展的主流是资本主义。

尽管中国的综合国力继续在世界范围内保持领先地位,但发展方向已落后于世界潮流,中西国力兴衰的易位已大体定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