腧穴基础知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络的功能活动,称之为“经气”。 经气作用包括四个方面: •沟通表里上下,联系脏腑器官 •通行气血,濡养脏腑组织 •调节机能平衡 •感应传导作用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二、经络的分布及作用
(2)阐释病理
(3)指导诊断
在临床上,可根据疾病
在发生病变时,经络就成为 症状出现的部位,结合经
传递病邪和反映病变的途径。 络的循行走向及所联系的 脏腑,作为疾病诊断的依
3.经别、别络、经筋、皮部分布 • 经别:从十二经脉别出的经脉。循行特点—“离、
合、出、入” • 别络:为经脉分出的支脉,大多分布于体表 • 经筋:是十二经脉之气结、聚、散、络于筋肉、
关节的体系 • 皮部:是指十二经脉及其所属络脉在皮表的分区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二、经络的分布及作用
4.经络的作用
(1)生理功能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一、经络学说概论
(2)其他经络命名
督脉→因其行于背部正中,对全身阳经脉气有统率、总督 作用而得名。 任脉→因其行胸腹正中,能总任全身阴经脉气;又能主胞 胎,为人之妊养之本而得名。 冲脉→因其脉上至头,下至足,贯穿全身上下前后,为一 身要冲,且能通受十二经气血而得名。 带脉→因其运行环身一周,束腰如带而得名。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一、经络学说概论
3.经络的命名和脏腑属络关系
(1)十二经脉的命名 主要行于上肢,起于或止于手的经脉,称“手经”。 主要行于下肢,起于或止于足的经脉,称“足经”。 主要分布于四肢内侧面的经脉,属“阴经”。 主要分布于四肢外侧面的经脉,属“阳经” 。
阴经(手三阴、足三阴)→脏发出 阳经(手三阳、足三阳)→腑发出
手小指端
目内眦
足小指端
胸中
手厥阴心包经脉 手少阳三焦经脉 足少阳胆经脉 足厥阴肝经脉
手无名指端
目外眦
足大趾
肺中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二、经络的分布及作用
2.奇经八脉分布 任脉 → 行胸腹正中, 诸阴经之会,称“阴经之海”。
督脉 → 行腰背正中,诸阳经之会,称“阳经之海”。
“背为阳,腹为阴”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经络腧穴基础知识
第一节 经络基础知识 第二节 腧穴基础知识 第三节 主要腧穴常识
一、经络学说概论
1.经络含义
▲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肢 节,沟通上下内外的通路。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一、经络学说概论
▲经络学说─定义: 在中医医疗实践中建立起 来的阐述人体经络系统的循行分布、生理功能、 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和体表相互关系的学说, 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络内属脏腑,外络肢节,沟通内外,贯串 上下,将人体各部的组织器官联系成一个有机 的整体。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一、经络学说概论
(3)脏腑属络关系 阴经与阳经在体内与脏腑之间有络属关系,即阴经 属脏络腑,阳经属腑络脏。 如手太阴肺经脉属肺络大肠,手阳明大肠经脉属 大肠络肺。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二、经络的分布及作用
1.十二经脉分布
(1) 手三阴→行上肢内侧 手三阳→行上肢外侧 足三阴→行下肢内侧 足三阳→行下肢外侧
二、经络的分布及作用
带脉→起于胁下,束腰而前垂,统束纵行诸经,故有“诸脉皆属于带脉”之 说。 冲脉→冲脉能调节十二经气血,故称为十二经脉之海。与生殖机能关系密切, 冲、任脉盛,月经才能正常排泄,故又称血海. 阴跷脉→左右成对,起于足跟内侧,随足少阴等经上行,至目内眦与阳跷脉 会合。 阳跷脉→左右成对,起于足跟外侧,伴足太阳等经上行,至目内眦与阴跷脉 会合,沿足太阳经上额,于项后会合于足少阳经。 阴维脉→左右成对,起于小腿内侧足三阴交会之处,沿下肢内侧上行,经腹、 胁,与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会合后,复上行挟咽与任脉相并。 阳维脉→左右成对,起于小腿外侧外踝的下方,沿下肢外侧上行,经躯干部 的外侧,上腋、颈、面颊部而达额与督脉相并。
•如心火可循经下移于小肠, 据。
而小肠有热亦可上熏于心。 • 如两胁痛,多是肝胆病 变;前额部疼痛,多与阳
•如足厥阴肝经抵小腹,布 明经病有关等。
胁肋,故肝气郁结,常见两 • 如肺病时可在肺俞穴出
现结节或中府穴有压痛;
胁及小腹胀痛等。
肠痈可在阑尾穴有压痛等。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二、经络的分布及作用
(4)治疗预防 •如针灸、按摩、针刺麻醉、耳针、电针、穴位埋线、穴 位结扎等治疗方法。 •临床可根据药物的归经,选择相应的药物。如太阳经头 痛,选用羌活、蒿本等。 •调理经络方法预防疾病。如常灸足三里穴可强壮身体、 防病;灸风门可预防感冒;常点按养老穴可美容肌肤和 明目等。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二、经络的分布及作用
十四经含义
十二经脉(正经)+奇经八脉的任督二脉合 称为十四经。 (说明:奇经八脉中的腧穴,大多寄附于十二 经之中,惟有任督二脉,各有其专属的腧穴。
故与十二经相提并论,合称为十四经)。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二百度文库经络的分布及作用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二、经络的分布及作用
个整体。
返回目录
一、经络学说概论
▲体外之邪可以循经络内传脏腑,脏腑病变亦 可循经络反映到体表,不同经络的病变可引发 不同的症状。当某经络发生病变出现病证,选 用某药能减轻或消除这些病证,即云该药归此 经。如足太阳膀胱经主表,为一身之藩篱,风 寒邪外客引经后,可引发头项痛、身痛、肢体 关节酸楚等症,投用羌活(散风寒湿止痛)能 消除或减轻这些症状,即云羌活归膀胱经。
返回目录
一、经络学说概论
2.经络系统的组成
经脉 经 络 系 统
手太阴肺经脉 手阳明大肠经脉

手厥阴心包经脉 手少阳三焦经脉

手少阴心经脉 手太阳小肠经脉


足太阴脾经脉 足阳明胃经脉
足厥阴肝经脉 足少阳胆经脉
足少阴肾经脉 足太阳膀胱经脉
奇经八脉 十二经别 十二经筋 十二皮部
络脉
十五络脉 浮络 孙络
(2) 太阴→前 厥阴→中 少阴→后 阳明→前 少阳→中 太阳→后
(3) 手三阴:胸→手 手三阳:手→头 足三阳:头→足 足三阴:足→腹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二、经络的分布及作用
十二经脉的流注顺序
手食指端
鼻翼旁
足大趾端
手太阴肺经脉 手阳明大肠经脉 足阳明胃经脉 足太阴脾经脉
心中
手少阴心经脉 手太阳小肠经脉 足太阳膀胱经脉 足少阴肾经脉
返回目录
一、经络学说概论
▲所谓经络学说,即研究人体经络的生理功能、
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相互关系的学说。它补充
了脏象学说的不足,是中药归经的又一理论基
础。该学说,即古人认为人体除了脏腑外,还有
许多经络,其中主要有十二经络及奇经八脉。
每一经络又各与内在脏腑相联属,人体通过这
些经络把内外各部组织器官联系起来,构成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