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生命科学实验
沪科版生命科学高一上1.2《走进生命科学实验室》教案2
![沪科版生命科学高一上1.2《走进生命科学实验室》教案2](https://img.taocdn.com/s3/m/6c8b1bb20029bd64783e2c6c.png)
第一章走近生命科学第2节走进生命科学实验室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生命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2)知道高中生命科学实验室的基本设施、规章制度和安全守则。
(3)初步学会高倍显微镜和显微测微尺的使用方法,并能够利用这些仪器进行简单的实验探究活动。
2、过程与方法(1)完成“细部的观察和测量”实验,学会使用高倍显微镜和显微测微尺。
(2)阅读教材和课外资料,了解生命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和科学的实验态度。
(2)理解生命科学教育对自身成长的意义,行成学习生命科学的热情和信心。
二、重点和难点1、重点(1)生命科学探究活动的基本步骤(2)高倍显微镜的使用和显微测量方法2、难点(1)高倍显微镜的使用(2)显微测微尺的正确使用(3)教会学生如何进行生命科学探究三、课时安排建议2课时,讲课1课时,实验1课时四、教材分析这一节的教学关键在于引导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认识到实验探究是认识生命科学世界的重要手段;同时引导学生了解生命科科学实验室的基本规则,并能正确使用高倍显微镜和显微测微尺,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和科学的实验态度。
五、教学建议1、应用“柳条鱼产子条件的探究”这个实例,讲解生命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使学生了解提出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数据分析和得出结论等重要环节,了解科学实验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教师也可以选择其他案例组织教学。
2、“阅读与思考”的内容也可以用于“生命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教学过程中。
按探究基本步骤将各个环节将以解释和说明。
也可意组织学生课外阅读并完成思考题。
3、“发现之路”可以在介绍生命科学发展简史中穿插介绍显微镜的发展史,因为技术的进步在生命科学发展中起着巨大的作用,没有显微镜的发明就不会有细胞的发现。
还可以启发学生思考物理、化学、数学等研究手段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
4、要注意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学会发现问题,并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寻找到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同时还可以感受到探究的乐趣。
沪科版生命科学高一上1.2《走进生命科学实验室》精品
![沪科版生命科学高一上1.2《走进生命科学实验室》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108a5b28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232fa5f.png)
ef
(C) i a
j i h
g
(D) j
(3) 用显微镜观察材料时发现有异物,如果调节转换器, 异物随物镜的转换而不动,则说明异物在
(A) a (B) e (C) d
(D) f
(4) 使用显微镜时,若将低倍镜换成高倍镜,则调节
(A) c (B) d
(C) e
(D) f
a
b
j
dc
i h
ef
g
2.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3412)58 (1) 把装片放在载物台上,使标本位于低6倍7物镜正下方
(2) 眼睛从侧面注视物镜,转动粗调节器使镜筒下降至 离标本0.5cm处 (3) 调节转换器,使低倍镜对准通光孔 (4) 调节反光镜,左眼注视目镜,使视野明亮
(5) 用左眼注视目镜,同时转动粗调节器使镜筒上升, 直到看见物像,再用细调节器调节,使视野中的物象清晰 (6) 转动转换器,使高倍镜对准通光孔 (7) 转动细调节器,直到物象清晰
宽_____格, 宽_____UM 每格长度为1.75um
测量五个细胞,取平均值,将结果填入实验报告
分析与讨论
• 在实验操作和观察过程中是否存在影响结果精确性的 问题?试分析原因。 ①显微镜焦距没有调准时,显微测微尺的标尺刻度线
会有粗细变化,从而影响测量结果; ②操作不够熟练,不够仔细造成测量误差。
Download prompt: This PPT courseware has been carefully prepared by our store. We hope that after downloading, it can help everyone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After downloading the PPT courseware, i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沪科版高中生命科学第一册1.2《走进生命的实验室》ppt课件4
![沪科版高中生命科学第一册1.2《走进生命的实验室》ppt课件4](https://img.taocdn.com/s3/m/5e04218db14e852459fb572a.png)
1 8小时
2
10小时
10条 (雌
保持 自然
3 12小时 雄各 状态
5条) 不变
4 14小时
实验二
实施实验——
按照实验一、实验二的设计步骤, 保证实验条件的准确控制。 每天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有无产仔。
分析数据——
水温对柳条鱼产仔的影响的实验纪录:
日期
2月1日 2月2日
…… 3月20日
…… 3月24日
1号箱
2号箱
3号箱
4号箱
(8小时 光照) (10小时光照 ) (12小时光照 ) (14小时光照 )
无
无
无
无
无
无
无
无
无
无
无
无
无
无
无
无
无
无
无
无
无
无
无
无
(无:没有产仔 有:产仔)
光照时间的改变都不引起柳条鱼产仔。
得出结论——
柳条鱼的产仔现象由水温决定, 而与光照时间无关。
解答疑问—— 影响柳条鱼产仔的重要因素
物镜
作用——放大物象 低倍镜(镜筒较短 10 ×) 高倍镜(镜筒较长 40 ×)
转换器
转换物镜
载物台
安放玻片标本
弹簧夹片
固定玻片标本
粗调节器
作用:升降镜筒 特点:升降幅度较大
细调节器
作用:升降镜筒 特点:升降幅度较小
反光镜
作用:反射光线 种类:平面镜和凹面镜
提出疑问——
为什么柳条鱼在4月中旬产仔呢?
提出假设——
1.水温随季节变化而升高,引起柳条鱼产仔 2.每日日照时间延长,引起柳条鱼产仔
设计实验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高中生命科学第一册:实验2.1 食物中主要营养成分的鉴定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高中生命科学第一册:实验2.1 食物中主要营养成分的鉴定](https://img.taocdn.com/s3/m/e9d9f875af45b307e9719703.png)
该产品是否适用于糖尿病患者?生物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以
此作为研究课题。请你完成下面的实验鉴定报告:
(1)实验目的:鉴定一种茅草的根是否含有还原性糖和淀
粉。 (2)实验原理:还原性糖可用 班氏 淀粉可用 革兰氏碘液 试剂来检测。
试剂、
(3)实验器材:一种茅草的根、所需试剂、刀片、载玻片、 酒精灯、试管夹、火柴、滴管。
我要选择什么实验材料较好?
常用材料:苹果、梨(还可选用白色甘蓝 叶、白萝卜叶)。
选用我,如何?
不可。因为西瓜瓤为红色,与Cu2O颜 色相近,会影响实验结果。
材料选用时应注意:还原性糖的含量、生物组织中有无色素会影响实验结果及其观测。
实验拓展
据药理研究,一种茅草的根内含有降血糖的因子及多
种有益于健康的成分,某公司将它开发成一种保健饮料。
作对照
还原性糖的鉴定
原理: 葡萄糖等各种单糖和麦芽糖具有还原性,能与班氏试
剂产生沉淀。
(Cu2+还原成Cu+, Cu+离子与OH –离子结合成黄色的 CuOH。加热后,即变成红黄色的Cu2O沉淀。)
注意事项: 加热要均匀,以防止试管或载玻片受热不均匀而爆裂。
用试管时,不要朝向自己或他人,防止沸腾的溶液冲出试管 造成烫伤。
丹Ⅲ染液。 由于苏丹Ⅲ在脂肪中的溶解度远比酒精大,故
染液一遇到脂肪,染料分子就进入脂肪,使脂肪呈 现染料颜色。
动物脂肪细胞中贮存的脂肪(染成橘黄色)
花生仁的染色时间多久为 好?染色时间是否越长越好? 脂肪也能溶于酒精,故染色时间长,就看不到明显的脂肪。
有时发现材料的边缘及 外围有许多橘红色的小颗粒,
可用双缩尿试剂与奶粉反应,所得 到的结果可以与正常应得的结果来比 较颜色的深浅,以此来判断奶粉中的 蛋白质是否达到标准。
沪科版高中生物-《走进生命科学实验室》教案1
![沪科版高中生物-《走进生命科学实验室》教案1](https://img.taocdn.com/s3/m/a85ab15b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08.png)
沪科版高中生物-1(2课时)一、设计思路在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上,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生命科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通过实验以及实验现象的观看、记录和分析等,能够发觉和验证生命科学原理,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并获得生命科学知识。
为达到上述目的,通过讲课使学生逐步了解进行生命科学探究的差不多环节以及各环节应注意的问题,要紧环节有:提出问题、假设、设计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解答疑问等。
重点介绍如何发觉问题、如何提出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如何提出假设以及如何设计实验。
[来源:Z,xx,k ]本课一方面是为以后的实验探究活动打下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通过科学家们科学探究的例子,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渗透对学生科学品质的培养。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说出生命科学探究的差不多步骤[来源:Zxxk ]2.能力与方法初步学会生命科学探究的一样方法,初步具有提出问题、假设、设计实验等科学探究能力。
能利用显微镜观看和测量细胞3.态度、情感、价值观关注生命科学高中实验室的规则在讨论活动中,初步培养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学会尊重他人,善于倾听的好适应。
初步养成对科学探究的爱好。
三、重点和难点[来源:学_科_网Z_X_X_K]重点:生命科学探究的一样方法;细胞的观看和测量难点:如何发觉问题、如何提出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如何提出假设以及如何设计实验。
四、教学过程[来源:1]教学内容教师行为学生行为教学说明导入1、介绍近年来诺贝尔生物学奖的成果,引出问题,这些科学家是如何样进行科学研究的呢?2、引导学生回忆科学探究的差不多步骤3、讲述“库鲁病”病原体的发觉。
4、提问:从“库鲁病”病原体的发觉例子中你们得到了什么启发?(可分组讨论)1、回忆并说出科学探究的差不多步骤2、听讲。
回答问题。
引出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同时使学生明确科学实验是从发觉问题开始的。
在发觉问题以后,要大胆地提出假设,通过观看和实验验证假设。
并用具有重复性的实验进行验证,直至得出结论。
《第2节 走进生命科学实验室》(同步训练)高中生物第一册_沪科版_2024-2025学年
![《第2节 走进生命科学实验室》(同步训练)高中生物第一册_沪科版_2024-2025学年](https://img.taocdn.com/s3/m/b3425e55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e0.png)
《第2节走进生命科学实验室》同步训练(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在生命科学实验室中,以下哪种实验器材是用来观察细胞结构的?A. 紫外线灯B. 显微镜C. 热水浴锅D. 压力锅2、以下哪种实验方法在生命科学实验室中被广泛用于提取DNA?A. 水浴加热B. 离心分离C. 酶解法D. 索引标记3、在进行显微观察时,以下哪一项不是提高观察效果的正确方法?A. 使用高倍镜前先用低倍镜定位目标B. 调整光圈以获得适当的光线强度C. 增加载玻片上的样本数量以确保多样性D. 通过调节细调焦旋钮使图像更加清晰4、关于生命科学实验中的安全规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实验室内应穿着实验服,长发需扎起B. 禁止在实验室内饮食和饮水C. 实验结束后,应立即清洗双手D. 可以将化学试剂带出实验室供个人研究5、在生命科学实验室中,下列哪种设备是用来观察细胞结构的?A. 分光光度计B. 紫外线灯C. 显微镜D. 超声波仪6、在进行DNA提取实验时,下列哪种物质不是常用的试剂?A. 酒精B. 氯化钠C. 硫酸铵D. 碘酒7、在生命科学实验室中,下列哪种设备主要用于观察显微镜下的细胞结构?A. 分光光度计B. 紫外线灯C. 显微镜D. 旋光仪8、在实验中,为了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以下哪项措施是错误的?A. 使用新鲜的实验材料B. 重复实验以减少误差C. 确保实验条件一致D. 使用未清洗的试管9、在进行显微观察实验时,以下哪项操作是不正确的?A. 使用高倍镜时,先用低倍镜对焦,再转换至高倍镜B. 观察标本前,确保载玻片干净且无划痕C. 在更换物镜时,直接用手转动镜头D. 保持显微镜的清洁,避免使用粗布擦拭镜头 10、关于生命科学研究中的安全规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实验室内不得饮食,以防化学品误食B. 离开实验室前,必须洗手以去除可能沾染的有害物质C. 化学品可以按照个人经验处理,无需参考MSDS(材料安全数据表)D. 应该穿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实验服、手套等11、在生命科学实验室中,以下哪种仪器用于观察细胞结构?A. 分光光度计B. 紫外线灯C. 显微镜D. 培养箱12、以下哪种实验操作遵循了生物实验中的无菌原则?A. 在实验台上直接操作实验样品B. 使用未消毒的镊子夹取实验材料C. 实验操作过程中经常洗手并保持实验台清洁D. 将实验材料直接放在实验台上进行观察1、在生命科学实验室中,以下哪些设备是用于观察细胞结构的?A. 显微镜B. 紫外线灯C. 离心机D. 培养箱2、以下关于DNA分子结构的描述,正确的是:A. DNA分子是由两条互补的链组成的双螺旋结构B. DNA分子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两条链C. DNA分子的碱基顺序决定了生物的遗传信息D. DNA分子通过自我复制来传递遗传信息3、在生命科学实验室中,以下哪些工具或设备是用于观察和研究细胞结构的?A. 显微镜B. 光学显微镜C. 电子显微镜D. 培养皿4、以下哪些实验步骤属于植物组织培养过程?A. 将植物组织切成小块B. 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实验C. 在培养基中添加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D. 将培养皿放入恒温培养箱第一题题目:在进行DNA的提取实验时,为何要使用洗涤剂和食盐?请解释它们各自的作用,并说明如果不使用这些物质,会对实验结果产生什么影响。
高中生物沪科版第一册教案设计:1.2走进生命科学实验室
![高中生物沪科版第一册教案设计:1.2走进生命科学实验室](https://img.taocdn.com/s3/m/90d39521a98271fe900ef926.png)
第一章第2节走进生命科学实验室一、教材分析:本节《走进生命科学实验室》包括“生命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和“生命科学实验的基本要求”两部分内容。
这一节的教学关键在于激励学生走进生命科学实验室,认识到实验探究的重要性,了解基本的实验设备和实验室规则,并能够正确使用显微镜和显微测微尺,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和科学的实验态度。
关于“生命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教材首先应用达尔文和斯科的名言来激励学生到生活中去发现问题,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和实验室,因为好奇心是培养创新精神和探究精神的重要条件。
生命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是研究方法的体现,教材列举了柳条鱼产仔条件的探究实验案例,分析了其中提出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分析数据和得出结论的各个环节,帮助学生理解生命科学探究活动的基本步骤。
并在“阅读与思考”栏目中运用“库鲁病”病原体发现的生动过程用以补充说明生命命科学探究是如何进行的。
关于“生命科学实验的基本要求”,教材强调了生命科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实验室是进行实验和探究活动的场所。
为了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必须遵守实验室规则和安操作要求进行实验,为下一节实验课的正常学习打好基础。
本节的“发现之路”介绍了显微镜的发明和应用,强调了技术的改进对生命科学发展的重要作用。
二、课题:第一章走近生命科学第2节走进生命科学的实验室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比较生命科学探究常用方法的不同适用范围和优势。
能识别高中生命科学实验室的基本设施,能说出实验室的主要规章制度和安全守则主要条款。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参观实验室,识别生命科学实验室的基本设施,学习实验室规章制度和安全守则。
阅读教材和课外阅读材料,了解生命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和科学的实验态度。
理解高中生命科学教育对学生自身发展的重要意义,形成学习生命科学课程的热情和信心。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生命科学探究活动的基本步骤。
沪科版生命科学高一上1.2《走进生命科学实验室》教案3
![沪科版生命科学高一上1.2《走进生命科学实验室》教案3](https://img.taocdn.com/s3/m/d47afd01f242336c1eb95ec0.png)
第2节走进生命科学的实验室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生命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和步骤(2)知道高中生命科学实验室的基本设施、规章制度和安全守则(3)初步学会高倍镜和显微测微尺的使用方法(4)初步学会生物细胞图的绘制方法2、过程与方法(1)认识生命科学实验室的基本设施、实验室规章制度和安全守则(2)经历用高倍镜观察、探究生物组织的过程(3)感受生命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步骤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触带着问题学习和探索生命科学的重要性二、重点与难点1、重点(1)生命科学探究活动的基本步骤(2)高倍镜的使用和显微测微尺测量方法2、难点(1)显微测微尺的正确使用(2)生命科学探究的步骤三、课时安排2课时完成,生命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1课时,实验及实验室规则1课时四、教学过程【提问】上节课我们已经复习了显微镜的使用,学习了用高倍镜观察保卫细胞,并测量大小。
作为对上一次实验的总结,我们来讨论一下,如果我想独立地进入实验室进行科学研究,我们需要做些什么?【讲述】第一,提出问题。
我们要努力地发现问题,带着问题走进课堂,走进生命科学的实验室。
正所谓勤思才能善问。
孟德尔注意到的问题是生活中再平凡不过的事情,但是他却把这件事当作一个大问题去研究,才有了经典遗传学的辉煌第一页。
【举例】有一批中学生每年都饲养柳条鱼。
柳条鱼体长不过1-2厘米,体型很小,却是著名的食蚊鱼。
它们专门以蚊子的幼虫孑孓为食。
蚊子在水中产卵,幼虫孑孓很长一段时间在水中生活。
柳条鱼为卵胎生,繁殖能力很强,一个月左右就能生殖一次,食蚊能力很强,10万平方米的水域中只要养一对柳条鱼就可以解决所有的蚊子。
故柳条鱼常被用作生物灭蚊的武器,城市有积水处,如小河、池塘、水坛里都会放养柳条鱼,以此控制蚊子的数量。
同学们在养柳条鱼的过程中发现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
一到春天,鱼儿就开始产仔鱼。
第一年是在4月17日产仔鱼,第二年是在4月20日产仔鱼,第三年是在4月15日产仔鱼。
生命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细胞的观察和测量(实验)-沪科版高中第一册教案
![生命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细胞的观察和测量(实验)-沪科版高中第一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caeb153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a1.png)
生命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细胞的观察和测量(实验)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学生将会了解细胞结构的基本组成;了解细胞相关的基础概念和测量单位;学会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并测量其大小。
实验器材•显微镜•显微镜玻片和草浆盖玻片•稀释的洋葱汁•称量纸和万用表实验步骤步骤一:制作洋葱汁样品1.取一块新鲜的洋葱,去掉外层的皮。
2.切下洋葱的根部,将近似1cm大小的洋葱小块切碎并放入小碗中。
3.加入适量的蒸馏水和食盐(用于加速成分的渗出)。
4.用稀释的洋葱汁进行检查。
步骤二:显微观察洋葱组织1.取一滴洋葱汁,滴在显微镜玻片上。
2.用草浆盖玻片将玻片盖住。
3.用显微镜观察玻片下的洋葱汁。
4.用高倍镜观察洋葱根尖部组织的细胞结构,观察细胞核、质膜、细胞质、液泡等结构。
步骤三:测量细胞大小1.在显微镜的高倍镜下,使用万用表量取草浆盖玻片下细胞的直径。
2.计算细胞直径的中心值。
3.计算细胞的实际大小。
实验结果•观察洋葱根尖部组织的细胞结构。
•测量细胞直径的实际尺寸。
实验注意事项•在制作洋葱汁时需要注意安全。
•充分吸收课本所给出的显微镜原理和调节方法。
•在观察细胞结构时需要小心操作,防止压碎细胞。
实验拓展•通过观察不同部位的洋葱组织,了解细胞的形态结构的多样性。
•观察动植物细胞,比较其异同处,并分析其中的生理学和遗传学问题。
•分析观察到的细胞结构的作用和意义,探究其在生物体中的作用和意义。
实验评价学生在本实验中,通过对洋葱根尖部组织的观察和测量实验,掌握了细胞结构、基础概念和测量单位的相关知识。
同时,学生也能够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并测量其大小,加深了对细胞学的理解和认识。
对于学生生命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的认识和实际水平的提高都有较为显著的作用。
沪科版生命科学高一上1.2走进生命科学实验室1
![沪科版生命科学高一上1.2走进生命科学实验室1](https://img.taocdn.com/s3/m/cde56dc71ed9ad51f11df270.png)
我的成功不管多大,我 认为重要一点是:爱科 学,在长期思考任何问 题上的无限耐心,在观
察和实验上的勤奋
一)生命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
1.提出疑问
人工饲养的柳条鱼,经过 三年观察发现,一到春天,鱼 儿游动活跃开始产仔,第一年 产仔的日期是4月17日,第二 年4月20日,第三年4月15日
为什么柳条鱼在四月 中旬产仔呢?
日期
水温℃
8
12
20
24
2月1日
无
无
无
无
2月2日
无
无
无
无
……
3月20日 无
无
无
有
……
3月24日 无
无
有
有
8:16
除了光照时间之外,其 他条件要相同
10:14 12:12
14:10
A
B
C
D
光照和黑暗时间比对柳条鱼产仔影响的实验记录
日期
2月1日 2月2日
……
8:16 无 无
每日光照和黑暗时间比
10:14 12:12
自己主要的食物是野鼠、
鱼、蛇、蛙、蝗虫,很 少吃鸡
大家都说你不 安好心
课堂小结: 1.提出疑问
2.提出假设
3.设计实验
5.分析数据
4.实施实验
6.得出结论 7.新的疑问
2.提出假设 柳条鱼在四月中旬产仔的原因可能有那些呢?
OR
3.设计实验
Why?
1)选择实验材料:体长和健康状况相近的雌雄柳条鱼
2)准备实验仪器
3)选定实验时间:在自然状态下不能产仔的2~3月份
4.实施实验
除了温度之外,其 他条件要相同
8℃
沪科科标板高中生物第一册1.2《生命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细胞的观察和测量(实验)》优质课件(40张)(共
![沪科科标板高中生物第一册1.2《生命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细胞的观察和测量(实验)》优质课件(40张)(共](https://img.taocdn.com/s3/m/4178d6ec5fbfc77da269b1c4.png)
第2节 走进生命科学实验室
实验1.1 细胞的观察和测量
观看视频并回答
自学自研
目镜
镜筒
转换器 物镜 通光孔 载物台 聚光器 反光镜
镜座
粗调节器 细调节器
镜臂 弹簧夹片
镜柱
目镜
光学部分
物镜
照明部分
聚光器 反光镜
镜筒 粗调节器 细调节器
镜臂 转换器
通光孔 弹簧夹片 载物台
机械部分
镜柱
镜座
认识显微镜
生物图绘制方法:
(1)画图以前,先估计一下要画的图占多大面积,不可太大, 也不要过小。图在纸上的位置,要安排得当,不应过于偏向一 边。
(2)画图的时候,先把铅笔(一般用2H或3H的)削尖,在纸上 轻轻画出轮廓,经过修改,再用铅笔画出清晰的细胞结构图。 要注意细胞各部分的大小比例、部位关系,务必使图形正确。
(3)细胞中较暗处,用铅笔点上细点来表示,不可用铅笔涂抹。 (4)画好的图,要注明细胞结构各部分的名称。图注要尽量注 在图的右边,先用直尺从要注明的部分引出水平的指示线,然 后注字。在图的下方写出图的名称,在绘图纸的右上方分三行 写清作者姓名、班级和作图时间。
实验数据记录
1. 蚕豆叶片下表皮保卫细胞的测定(注:放大倍数为 640 倍下视野中目镜测微尺每小格
提示:低倍镜下视野范围大,而高倍镜下视野范围小。如 果直接用高倍镜观察,往往由于观察的物像不在视野范 围内而找不到。
4.从低倍镜换成高倍镜后视野发生了哪些变化? 提示:高倍镜镜 大 低倍镜 小
看到细 胞数目
少 多
视野 亮度
暗 亮
物镜与载玻 片的距离
远 近
实物 范围
C.向右下方 D.向左下方
沪科版生命科学高一上1.2《走进生命科学实验室》教案4
![沪科版生命科学高一上1.2《走进生命科学实验室》教案4](https://img.taocdn.com/s3/m/8897651cd1f34693dbef3e35.png)
第一章走近生命科学一、本章教材分析: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人类对生命世界的认识越来越丰富,兴趣越来越浓厚,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同时又是充满迷惑和挑战的未知世界。
本章是高中生命科学的开篇,通过回顾生命科学发展的光辉历程和展望新世纪的美好前景,引导学生认识学习生命科学的重要意义。
本章包括《走进生命科学的世界》和《走进生命科学实验室》两节。
通过这一章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生命能够科学技生命科学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增强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好奇心,使之关注生命科学的发展,更加自觉地学好这门课程。
同时使学生了解什么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激励学生走进生命渴望学实验室,为高中阶段《生命科学》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课题:第一章走近生命科学第1 节走进生命科学的世纪三、课时安排:1 课时。
四、本节教材分析:本节《走进生命科学的诗集》包括“生命科学发展简史”和“展望生命科学新世纪”两部分内容,这一节教学关键在于引起学生的共鸣,即激发学生持续的内在兴趣,并让学生注意科学家如何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从中学习科学地思维,领略科学思想。
关于“生命科学发展简史” ,教材首先介绍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生命科学发展中的重大贡献,同时介绍了《齐民要术》和《本草纲目》等科学巨著。
然后,按照整体水平——细胞水平——分子水平的研究历程,以及从个体水平——群体水平——生物与外界环境之间的关系的研究这两条主要线索介绍生命科学研究发展的历程。
教材特别强调了细胞的发现、DNA 双螺旋结果和人类基因组计划等具有里程碑作用的伟大成就。
本教材注重介绍研究手段,强调了技术的发展对推动生命科学发展的重要意义。
关于生命科学发展简史要通过一个个事例和科学家前后相续的研究让学生体会科学发现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课本知识来源于科学实践,科学家的工作是从观察到的一系列现象中“猜出”本质与联系。
以此引导学生认识学习便是观察前人的观察,以便将来自己也成为世界的观察者和问题的解决者。
沪科版生命科学高一上《走进生命科学实验室》学案2
![沪科版生命科学高一上《走进生命科学实验室》学案2](https://img.taocdn.com/s3/m/cdf9f732998fcc22bdd10db6.png)
沪科版生命科学高一上《走进生命科学实验室》学案2实验1.1 细胞的观看和测量一、学习目标★1、清晰明白生命科学探究的差不多步骤★2、清晰明白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和操作顺序。
3、准确说出高倍镜的使用以及在观测中与低倍镜的差异。
4、能够使用目镜测微尺运算细胞的长、宽。
5、从网络上猎取显微镜的的进展相关信息,了解各类显微镜在生命科学研究中的应用信息,以感悟生命科学研究手段的庞大进步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变。
二、知识框架生命科学探究的差不多步骤生命科学实验的差不多要求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光学、机械)↓显微镜的操作规范光学显微镜↓目镜测微尺的使用和细胞大小的运算实验:细胞的观看和测量↓不同放大倍率的目镜、物镜在细胞观看和测量中的区别科学与技术的相互支持2、生命科学实验的差不多要求3、实验1.1细胞的观看和测量(1)显微镜的原理:物镜放大倍数越大,镜头_越长_,目镜则_越短_。
放大倍数越大,视野_越暗_,视野范畴_越小__,物像_越大__。
显微镜总放大倍数=_目镜放大倍数_ × _物镜放大倍数 。
(2)显微镜的使用:显微镜的_光学_部分最为重要——使用过程中不能用手指扳_物镜 ,而应使用 转换器 ;只能用_ 擦镜纸__擦拭镜头。
显微镜观测时,应先使用_低倍镜_下观看,然后将被观看物象移至_视野正中心,再使用_转换器__转换到__高倍镜_下观看。
高倍镜下观看物体,先用_聚光器和光圈___调视野亮度;再用_细调剂器_调剂焦距。
(3)目镜测微尺使用:目镜测微尺使用时,先将目镜上部的_透镜___卸下,再将目镜测微尺安装于目镜镜筒的_光阑__上。
四、学习反馈基础练习:练习册P1第2节;练习册P18实验报告(注意:绘图规范!)拓展练习:1、用显微镜观看材料时,视野中发觉有异物。
判定异物位置的方法是:假如向右下方移动载玻片,异物也移动,并向__左上方移动,说明异物在__载玻片上;若移动载玻片,异物不动,表示异物可能在_目镜_或_物镜上;再转动转换器,异物仍在原处,说明异物在_目镜上。
沪科版高中生物-1.2《走进生命科学实验室》试题及答案
![沪科版高中生物-1.2《走进生命科学实验室》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fbff5a7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99.png)
第2节走进生命科学实验室一、知识提要生命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和步骤二、基础训练1、生命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其顺序是()①提出疑问②设计实验③实验实施④得出结论⑤分析数据⑥提出假设⑦提出新的疑问A、①②③④⑤⑥⑦B、①②④③⑥⑤⑦C、①⑥②③⑤④⑦D、⑥②③④①⑤⑦2、当盖都塞克发现作为实验的猩猩发病后,再用其他正常猩猩做同样的实验,其目的是遵循生命科学的()A 、一致性原则 B、完整性原则 C、对照性原则 D、重复性原则3、设计实验时必须只改变一个因素,其他因素保持不变,然后进行实验,这样逐一比较后,才能确定真正的影响因素,这体现了科学的原则。
A、单一变量B、完整性C、重复性D、一致性4、科学的发现看似偶然,其实是必然的。
青霉素的发现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
(1)仔细阅读下列句子,按青霉素发现的过程进行排序(只写编号)。
①弗莱明用一小滴青霉菌所产生的代谢物质,滴在正在生长的葡萄球菌上,几小时后葡萄球菌奇迹般地消失了。
②弗莱明发现青霉菌落周围葡萄球菌不能生长。
③或许是青霉菌的生长抢夺了葡萄球菌的营养,或许是有青霉菌产生了某种代谢物质杀死或抑制了葡萄球菌的生长。
④他将青霉菌的代谢物质稀释1000倍进行实验仍然有效;并试着用青霉菌的代谢物质治疗局部多种细菌感染的伤口也获得成功。
⑤他把这种代谢物质命名为青霉素。
(2)发现青霉素的过程与弗莱明的科学态度和思维方式有关。
他采用青霉菌所产生的代谢物质进行实验,主要想验证的假设是()A.青霉菌的生长抢夺了葡萄球菌的营养B.青霉菌产生的某种代谢物质杀死或抑菌了葡萄球菌的生长C.青霉菌的生长是以葡萄球菌为营养D.青霉菌产生的某种代谢物质刺激了葡萄球菌的生长(3)仔细分析第(1)题的句子,归纳弗莱明在发现青霉素的过程中得到的三个实验结论5、阅读下列三则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1 近几年,疯牛病在欧洲时有爆发,致使欧洲民众“谈牛色变“,对牛肉的消耗量大减。
材料2 科学家通过观察发现:“疯牛病”的症状其实与人们早在300多年前就已注意到的发生在绵羊和山羊身上的“羊搔痒症”的症状极为相似,主要表现为:站立不稳,烦燥不安奇痒难熬,直至瘫痪死亡。
高中生物《走进生命科学实验室》课件1 沪科版第一册
![高中生物《走进生命科学实验室》课件1 沪科版第一册](https://img.taocdn.com/s3/m/6262ba09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a6.png)
脚气病是以大米为主食的亚洲人群中经常发生的一 种疾病,得病的人体重下降,食欲减退,肌肉无 力,心动过速,并伴有精神症状。1882年荷兰医生 艾克曼率领一支医疗队到达荷属东印度,也就是现 在的印度尼西亚。艾克曼注意到脚气病在当地人群 中蔓延。翌年,由于脚气病爆发并流行,艾克曼开 始研究病因,最初,他根据疾病的突发性,认为脚 气病可能是一种传染病,他亲自用显微镜检查病人 的血液,分泌物,皮肤,却一直没有找到可能引起 脚气病的病原菌。1890年他的实验鸡群中爆发 了多发性神经炎,症状与脚气病相似,得病的鸡出 现痉挛,颈部向后变曲,但仍没找到致病微生物。
生命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 提出疑问 提出假设 设计实验 实施实验 分析数据 讨论结论
实际生活中的课题研究
1、轨道交通对沿线高层建筑噪音污染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论 文 PPT)
2、黄酮类化合物芦丁有机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和抗氧化协同作用的研究
(论 文 PPT)
3、生物吸附剂香蕉皮的改良制备及其对重金属Pb2+吸附作用的研究
这时一位饲养员用米糠代替精米,喂养的鸡个个都 很健康。这一现象引起艾克曼的注意,他意识到脚 气病可能是一种营养缺乏病,米糖中可能含有治疗 脚气病的因子。艾克蔓把鸡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进行胃饲实验。1897年艾克曼终于证明实验鸡 群的多发性神经炎是由白米喂养引起,加入米糠即 可治愈。他也用米糠治愈了所有求诊的脚气病病人。 后来格赖恩(G·Grijns )证明米糖含有一种营 养因素,1926年两位科学家Jansen和 Donath 从米糠中分离出这种营养因素维生素B1或称硫胺素。
谢谢观赏
You made my day!
我们,还在路上……
(论 文 PPT)
高中生物:1.2 走进生命科学实验室 素材(1)沪科版
![高中生物:1.2 走进生命科学实验室 素材(1)沪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4e3379e9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45.png)
高中生命科学教材及教学策略的几点说明由以生物学为主体的学科教育,转变为以生命为主题的公民科学教育● 中学《生命科学》由原来的《生物学》转变而来,它的外延、内涵都发生了变化。
那么,新教材与以前的生物教材相比,有哪些变化?○将《生物》改为《生命科学》,一方面是学科本身外延发生扩展,另一方面是定位发生了改变,由原先的生物学学科教育,转变为公民的生命科学普及教育。
为此,教学理念和教学内容也将随之发生变化。
它的教学内容应该是贴近学生生活,与人密切相关。
从初中到高中《生命科学》的教学内容有个发展过程,初中是认识生命整体、关注自身健康、了解生物世界、认识生态环境。
高中那么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从物质、能量和信息的角度认识生命的本质。
通过对生命延续过程的过程和规律的学习,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人生观和生命观。
而转基因工程等内容,可帮助学生辨证地认识现代生物技术的双重性,既可以推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提高人类的生活水平,也会给人类生活带来新的问题。
为了使教学内容更具有系统性,符合高中学生的学习水平,教材采用章、节的呈现形式。
每个章为一个模块,包含核心概念、学习活动和科学素养的三维目标。
三年多的实验教学,各实验学校的教师给我们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这次对教材实验本进行了重新修订,增加通俗性的表达使其更加适合高中学生的认知水平。
现有内容分为10章,分别在高一年级和高二年级实施。
第一册将“生命的基础〞和“生命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主题内容按“走近生命科学〞“生命的物质基础〞“细胞的结构〞“生命的物质转化和能量流动〞4章共11节展开。
这些内容都是有关生命活动机理的,可能这些内容的排布与以前的教材相类似,但是其中的理念发生了变化,教师的教学方式也需要有所改变,更多的以引导的方式让学生通过比较、分析实际数据等来认识和理解生命。
如让学生通过比较生命体中的元素与自然界中的元素的关系,认识到生命是一个特殊的物质系统,它有其生命的特征,但生命也是自然界的产物,我们希望以此使学生产生一个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生命科学探究活动的基本步骤。
提出疑问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实施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2.“细胞的观察和测量”实验。
显微镜操作注意点:(1)转换物镜只能用转换器,不能旋转物镜(2)先低倍镜观察再高倍镜(3)低倍镜先粗准焦螺旋再细准焦螺旋,高倍镜下只能使用细准焦螺旋(4)3.“食物中主要营养成分的鉴定”实验。
还原性糖——班氏试剂,加热,红黄色颗粒状沉淀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先加5%氢氧化钠,再加1%硫酸铜脂肪——苏丹III染液,橘红色油滴4.“探究植物细胞外界溶液浓度与质壁分离的关系”实验。
(1)只有成熟的具有大液泡的活的植物细胞才能发生质壁分离;(2)质壁分离是指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的现象(3)需要选择颜色效果明显的植物细胞,比如洋葱紫色外表皮细胞的细胞液呈现紫色,有利于观察质壁分离的效果(4)引流法要正确,一边滴加,一边吸收,要缓慢(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蔗糖溶液1~2滴,在盖玻片的对侧用吸水纸引流)(5)质壁分离的原因分析(6)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的拓展应用①判断成熟植物细胞的死活待测成熟植物细胞+较高浓度的蔗糖溶液②测定细胞液浓度范围③比较不同植物细胞的细胞液浓度④鉴别不同种类的溶液(如KNO3和蔗糖溶液)5.“颤藻和水绵细胞的比较观察”实验。
(1)染液是碘液(2)引流法(3)水绵内部看到螺旋条带装叶绿体,染色后上面出现的蓝紫色颗粒是淀粉粒。
(4)颤藻——原核水绵——真核6.“探究酶的高效性”实验。
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1)酶的活性受温度和pH影响。
(2)胰蛋白酶(小肠内)是碱性,胃蛋白酶(胃内)是酸性,唾液淀粉酶(口腔内)是中性。
(3)实验未证明酶具有高效性7.光合作用的研究进程中的经典实验(科学探究的思路和方法)。
(1)赫尔蒙特实验——柳树获得的增重只是来源于水(2)普利斯特利实验——薄荷能改善由于动物呼吸、蜡烛燃烧而变得污浊的空气(3)英格豪斯实验——光照是普利斯特利实验成功的必要条件(4)萨克斯实验——光合作用的产物除了氧气还有淀粉(5)鲁宾和卡门实验(同位素标记法18O)——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于水(6)卡尔文实验——阐明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的途径(暗反应),也用到了同位素标记法14C。
8.“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1)提取原理:色素可溶于有机溶剂(2)分离原理:各种色素随层析液扩散的速度不同(3)提取几个细节:叶片要绿粗叶脉叶柄要剪掉提取液:无水乙醇碳酸钙作用:防止叶绿素被破坏石英砂作用:帮助研磨研磨过程要迅速而充分,药剂适量(4)分离几个细节:滤纸条要剪角画滤液细线要细而直要重复画二三次每次之间要阴干层析液不要沾污管壁滤纸条不要碰到管壁层析液不能浸没滤液线(5)色素在滤纸条上的排列顺序(由上至下)9.“探究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了解影响光合作用的主要外界因素。
实验原理:在光合作用过程中,植物吸收CO2放出氧气,由于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而在细胞间隙积累,结果使原来下沉的叶片上浮,根据上浮所需的时间长短,即能比较光合作用的强弱。
(1)控制变量原则、对照原则(2)实验前,要用真空渗水法排除叶肉细胞间隙中的空气,充以水分,使叶片沉于水中。
(3)CO2浓度这一变量是通过调节水溶液中NaHCO3浓度来实现的。
(4)取圆叶片时一定要避开大叶脉。
10.“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实验指示剂为:由于酵母菌为生物,和产生,使指示剂由变为。
甲试管采取的措施是反应方式乙试管采取的措施是反应方式A、D两个试管的作用是:如不采取任何措施,水浴温度计的温度会11.“观察牛蛙的脊髓反射现象”实验。
(1)实验前需要去除脑,以凸显脊髓的调控作用(2)有两个低级反射——搔扒反射和曲腿反射12.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1)胚芽鞘尖端是感光的部位(2)弯曲发生在胚芽鞘尖端以下的部位(3)温特实验重点理解1928年,荷兰科学家温特为了研究植物体的向光性,设计实验如下图所示。
A琼脂块上放有胚芽鞘尖端,B琼脂块上没有胚芽鞘尖端。
①~⑥是在黑暗环境中对切去尖端的胚芽鞘进行的不同处理。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在温特之前,科学家研究初步认为,胚芽鞘向光生长是由_______部位产生某种化学物质向下运输后引起的,温特推想这种物质也可以扩散到琼脂块中。
(2)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②的现象说明A琼脂块中确实含有某种化学物质,且这种物质的作用是________。
(3)③和④的现象均表明,胚芽鞘能够向该物质分布________(多、少)的一侧弯曲生长;设置⑤和⑥组的目的是排除________对胚芽鞘生长的影响。
该实验应在黑暗环境中进行,其原因是该物质分布会受到________的影响。
(4)自然界中,植物体在单侧光照的条件下,向光弯曲生长,是因为该化学物质在背光侧分布较________。
后来的研究发现,该物质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根据其作用取名为________。
(4)生长素及生长素类似物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①因为植物体内生长素少,且容易被酶降解和发生光氧化分解,所以人们人工合成生长素类似物,如萘乙酸、吲哚丁酸、2,4-D②培育无籽果实,要在受粉前的柱头上涂抹生长素类似物,如2,4-D溶液③促进插枝生根④防止落花落果13、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1)T2噬菌体是一种专门寄生在细菌体内的病毒,T2噬菌体侵染细菌后,就会在自身遗传物质的作用下,利用细菌体内物质来合成自身的组成成分。
T2噬菌体头部和尾部的外壳是由蛋白质构成的,在它的头部含有 DNA 。
(2)赫尔希和蔡斯实验过程如下:用放射性同位素35S 标记一部分T2噬菌体的蛋白质,并用放射性同位素32P 标记另一部分噬菌体的DNA,然后,用被标记T2噬菌体侵染细菌。
当噬菌体在细菌体内大量繁殖时,生物学家对标记的物质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噬菌体的蛋白质并未进入细菌内部,而是留在细菌的外部,噬菌体的 DNA 却进入细菌的体内。
可见,T2噬菌体在细菌内的增殖是在噬菌体 DNA的作用下完成的。
该实验(3)结果表明:在T2噬菌体中,亲代和子代之间具有连续性的物质是 DNA 。
14.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1)格里菲思实验表明:S型菌中存在转化因子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
(2)埃弗里实验结果:只有DNA可以使获得非致病性的R型菌转化为S型菌,是证明DNA 是遗传物质的第一个和最重要的证据。
15.“验证DNA半保留复制的同位素标记法”实验重要:亲代、子一带和子二代的条带分布*“DNA的粗提取和物理性状”的观察实验(1)机械粉碎的方法破坏细胞壁和细胞膜(植物细胞),洗涤剂溶解细胞膜和核膜上的脂质分子,分离DNA和蛋白质利用DNA不溶解于乙醇的特性将其沉淀出来。
(2)利用甲基绿与DNA亲和力强,并且结合后呈现蓝色的特点,可鉴定DNA的存在。
16.“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观察”实验临时装片制作:(1)取材【根长约2CM,早上10时剪取尖端0.5~1CM】(2)固定作用:杀死细胞,固定分裂相【1份冰醋酸:3份无水酒精】。
冲洗【洗去固定液,直接做可省略该步骤】。
长期保存可放于75%酒精(3)解离作用:去除果胶,根尖细胞易于分散【解离液:20%盐酸,解离时间约8~10分钟】(4)漂洗作用:洗去解离液,便于染色【于清水中浸泡30s】(5)染色作用:细胞内核物质被染上颜色(红或紫)【切取解离好的根尖0.3~0.5cm,置于载玻片中央水滴中,滴上1到2滴0.1%酸酸洋红染液或1%龙胆紫,染色时间1-2分钟】(6)洗去染液作用:易于观察【在染液中滴加3~4滴清水,在边缘用吸水纸吸去多余染液,注意不能把材料吸走。
后加1滴清水,盖上盖玻片。
】(7)压片作用:使根尖细胞变成均匀的一层细胞层【在盖玻片上加层吸水纸,用大拇指轻压。
注意不能研转盖玻片,也可以用指甲或塑料笔的一端轻敲盖玻片】(7)镜检【先低→后高】1.有丝分裂实验中常用实验材料是,常用的的解离液为,常用的染液是。
实验步骤依次为:培养→取材→固定→冲洗→→→→镜检。
2.在低倍镜下,观察到的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形态是()3、根尖解离之后进行漂洗的目的是 ( )A.使根尖不要过软 B.使解离效果更好C.使得压片时不易打滑 D.以免解离液对下一步的染色造成影响4、对根尖压片时要注意的是 ( )A.用拇指垂直向下用力压几下,不能研转 B.压片时要轻柔,不能用力C.要用坚硬的东西如镊子压盖玻片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D.要边压边转,才能使细胞分开5、观察洋葱根尖有丝分裂时应先在低倍镜视野中找到 ( )A.染色较深的区域 B.染色较浅的区域 C.生长的区域 D.分生区的区域6、观察有丝分裂时的镜检应该 ( )A.先用高倍镜找到有较多细胞处于分裂期的部位,再换低倍镜观察B.先用低倍镜找到有较多细胞处于分裂期的部位,再换高倍镜观察C.在高倍镜下发现物像比较模糊时,用粗调节器进行调节D.在高倍镜下发现物像比较模糊时,先用粗调节器进行调节,再用细调节器进行调节7.王同学用高倍镜观察自己制作的洋葱根尖组织临时装片,压片后,发现许多细胞重叠在一起,无法观察。
其原因是()A.实验材料没有固定好B.实验材料没有解离好C.实验材料没有选好D.根尖没有做好清水漂洗8.取生长健壮的洋葱根尖,经过解离、漂洗、染色、压片过程,制成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
欲观察到细胞有丝分裂的前、中、后、末几个时期()A.应该选择一个处于间期的细胞,持续观察它从间期到末期的全过程B.如果在低倍显微镜下看不到细胞,可改用高倍物镜继续观察C.如果在一个视野中不能看全各个时期,可移动装片从周围细胞中寻找D.如果视野过暗,可以转动细调节器增加视野的亮度17.判断动物细胞分裂方式、时期(1)(2)据减数分裂后期细胞质分裂方式判断细胞(3)根据染色体数目判断:假设某生物体细胞2n,若染色体数目为4n是有丝分裂,n为减数分裂。
例:1. 下图是某种生物不同的细胞分裂示意图。
(假设该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4条)(1)在A、B、C、D中,属于减数分裂的是 B、D 。
(2)A细胞中有 8 个染色体, 8 个DNA分子, 0 个染色单体。
(3)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 A、B、C 。
(4)不具有姐妹染色单体的细胞有 A、D 。
2. 用显微镜观察动物细胞分裂薄玻片标本,看到哪些现象是减数分裂细胞所特有的( B )A.有纺锤体的出现 B.同源染色体的联会C.染色体的复制 D.分裂后期形成细胞板3. 10个初级精母细胞产生的精子和10个初级卵母细胞产生的卵细胞,若全部受精,则形成受精卵( A )A.10个 B.5个 C.20个 D.40个4. 一条染色体含有一个DNA分子,经复制后,一条染色单体含有( B )A.两条双链DNA分子 B.一条双链DNA分子C.四条双链DNA分子 D.一条单链DNA分子5. 某生物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后期有染色体18个,,该生物体细胞有染色体( A )A.18个 B.36个 C. 72个 D.9个18、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1).概念整理:①杂交:基因型不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一般用 x 表示②自交:基因型相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植物体中指雌雄同花的植株自花受粉和雌雄异花的同株受粉,自交是获得纯系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