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阅读-曹操作品阅读
《古代诗歌四首》1+x拓展阅读(原卷版+解析答案)
《古代诗歌四首》1+x拓展阅读(原卷版)(一)素养提升古代诗歌的学习任务,在初中阶段,主要是朗读、背诵作品,理解作品大意,初步赏析艺术手法,激发他们对古代诗歌的热情,浸润于古典作品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
1.对小学教学有所继承并有所发展。
我们在小学就已经学过不少古代诗歌,其学习方法较为简单,以朗读和背诵为主,对诗歌大意有初步的认知,而对作品的艺术特点则缺乏了解。
现在进入初中学段,要在这种学习方式的基础上加强朗读和背诵。
但另一方面,本单元的古代诗歌学习又应有别于小学。
不能停留在以诵读为主要手段感知诗歌大意的层面,而要更进一步,对诗的情境有所体认,对诗的思想情感内容有所感悟,对艺术手法有所领悟。
下面以课后“思考探究”习题为例加以申说。
《观沧海》:小学能达到第二任务“想象诗人登山临海的情景,说说你产生了怎样的感觉”;而第一任务“体会这首四言古诗质朴刚健、音调铿锵的特点”则阙如。
可以看出:小学读诗重在感受和体验,初中读诗既感受体验,又理解辨析。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体会“杨花”“子规”的深意,这是初中教学才有的任务。
《次北固山下》:边读边想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所展现的情景,体会上下句对偶的精妙。
小学能完成前一任务,初中能完成后一任务。
《天净沙·秋思》:小学生能体会到诗歌的基本氛围,但对于“组合富有特征的景物”这一艺术手法的把握则是初中的学习内容。
也就是说,小学古代诗歌教学以启发形象思维为主,初中则是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兼顾(还添加对古诗文体的认知);或者说,初中教学融合了小学教学的任务和目标,同时又更加扩大而深入。
2.要结合必要的知识(写作背景、欣赏方法等,逐步深化对古代诗歌的理解。
了解诗中的基本情境。
例如《次北固山下》“次”表明北固山不过是诗人长途旅行中的一个行经地,他还要乘驿车到别处去此时正值岁末,人们大都回家团聚,而他依然在外奔波。
这就是基本情境,了解这一点,对诗的内容才能有所感悟。
曹操《观沧海》阅读习题及答案
曹操《观沧海》阅读习题及答案曹操《观沧海》阅读习题及答案「篇一」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0.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开篇点题,交代了观察的方位、地点及及观察的对象,“观”字统领全篇。
B.“水何澹澹”描写了大海的近景,使人感到海边景色的壮丽多姿。
C.“洪波涌起”中的“涌”字,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大海波涌连天的形态,而且仿佛听到了惊涛拍岸的声音。
D.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
【答案】B【解析】B项中“描写了大海的近景”理解错误,应为“描写了大海的远景”。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有点像绘画的轮廓。
在这水波“澹澹”的海上,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突兀耸立的山岛,它们点缀在平阔的海面上,使大海显得神奇壮观。
这两句写出了大海远景的一般轮廓,下面再层层深入描写。
【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语言。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答:【答案】表达了诗人博大的胸襟和统一天下、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或表达了诗人宏伟的政治抱负、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
或表达了诗人博大的胸怀、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开阔胸襟、宏大的抱负。
)【解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运用作者的想象,写出了作者曹操的壮志情怀。
前面的描写,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凸显在读者面前;在丰富的联想中表现出作者博大的胸怀、开阔的胸襟、宏大的抱负。
暗含一种要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胸襟。
《观沧海》选自《乐府诗集》,《观沧海》是后人加的,原文是《步出夏门行》中的第一章。
这首诗是在建安十二年(公元220年)曹操北征乌桓得胜回师途中,行军到海边,途经碣石山,登山观海,一时兴起所作。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拓展阅读
拓展阅读
导读:
诸葛亮神机妙算令人不得不佩服。
《三国演义》这部旷世奇书中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枭雄——曹操。
请你运用今天课堂所学读读下面的文字体会一下曹操的性格。
《三国演义》片段
走了几天后、两人来到一个叫成皋的地方。
曹操告诉陈宫,自己父亲的一个朋友住在附近,名叫吕伯奢,可以到他家借宿。
两人到吕伯奢庄上、吕伯奢见到曹操,喜出望外,马上招待他们歇息,又亲自骑驴去买酒,曹操和陈宫坐了一会儿,忽然听到庄后有磨刀声。
曹操立刻起疑,说道。
吕伯奢只是我父亲旧友,并非至亲,说不定包藏祸心,我们应该窃听一下。
于是两人潜人草堂后面偷听,忽然听到有人说话。
绑起来杀,怎么样?。
曹操立刻说。
我们猜对了,不如先下手为强。
于是两人拔剑冲入,男女都杀,连杀吕家八人。
杀完之后,才发现有一头猪被绑着。
陈宫大惊,说道:“您多疑了,我们误杀了好人!”事已至此,两人只好赶紧逃走。
曹操、陈宫两人骑马飞奔,不想路上碰到吕伯奢买酒而回。
吕伯奢惊问两人为何离去,曹操回答:“我被官府通,不能久待。
”吕伯奢说道:“我已吩咐家人杀猪相待,两位过一晚再走也不迟。
”曹操不理,骑马继续走,但没走多远又拔剑返回,问道:“是谁来了?”吕伯奢回头一看,曹操一剑把他杀了。
陈宫大惊,曹操却解释:“他回到家,一见家人都被我们杀了,哪里能罢休,不如杀了。
”陈宫不满,说道:“这是不义之为。
”曹操却说道"
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陈宫听了默然不语。
拓展阅读:用师者王,用友者霸,用徒者亡
拓展阅读:用师者王,用友者霸,用徒者亡用师者王,用友者霸,用徒者亡古人曾子有句话说得好:“用师者王,用友者霸,用徒者亡。
”“用师者王”就是领导者非常谦虚,尊奉真正贤能之人为老师,从而“王天下”成大功。
例如周武王用姜太公尊之为国师。
“用友者霸”就是领导者对下属像兄弟朋友一样。
例如刘邦用萧何、韩信、张良,苻坚先生用王猛,刘备用诸葛亮等等,都是用友。
“用徒者亡”则是指专用言听计从、唯唯诺诺、顺人喜好的人,那是必然会失败的。
“用徒”让自己感到快乐,“用友”让自己受到约束,“用师”却让自己受到压抑。
所以,今天喜欢“用徒”的领导者远远多于“用师”者。
一、领导者身边唯唯诺诺的人越多越容易失败对于一个优秀的领导者而言,最容易使人上当受骗的是言听计从、顺人喜好、唯唯诺诺的人,这样的人身边越多,其事业失败的机率也越大;而那种脾气不好、有真才实学的人,对于优秀领导者而言,你身边这样的人越多,事业成功的机率越大。
二、虚心学习才是“王”的境界俗话说得好:“人们常常不满足于自己的财富,却常常满足于自己的智慧”。
领导者爬到顶峰之后还知道不断学习,每天进步一点点,灵魂深处有着一种渴望日日复新的强大力量,那才是“王”的境界。
王看起来是至高无上的,但他上面还是有人,他上面有“老师”,有供他尊重和学习的人。
一个领导者若是整天叫苦,说自己身边没有人才,最大的可能,就是他很是骄傲自大、刚愎用自,就是他并不尊重人才,没有拿属下当老师的那种胸怀和气度,更没有“用师”的大智慧。
所以真正的人才就不往他那儿跑了。
有句格言说得好:“博学多闻的智者,总是温良谦逊;硕果累累的树枝;永远俯首躬身。
”三、领导必须有安静的思考时间一般来说,领导者大权在握,所要应付的事情也必然多。
这样,就会使他把许多的时间精力分散在诸多人事的周旋、应付上。
一个人如果没有安静思考的时间,长期处在显眼的位置上进行领导、管理、周旋、应付。
久而久之,时间、精力、健康、知识、智慧、思考力……,都会受到亏损而缺乏增长!对此,这就要求处在领导位置的人,避开众人的焦点,避开不必要的繁杂事物,回到比较隐蔽的位置,将显眼的位置留给下属,将真正贤能之人的位置抬高到自己的上面。
初中语文 曹操主题人物阅读与训练专题
主题人物阅读与训练一、主题人物阅读曹操——一代枭雄【人物事略】曹操,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
在政治军事方面,曹操消灭了众多割据势力,统一了中国北方大部分区域,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
文学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了以三曹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史称建安风骨,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
【颁奖辞】三国群雄,首推曹操。
文不如曹植,武不如吕布,谋不如孔明,工不如满宠……可是又有谁可以超过曹操?超过这位三国第一人?原因何在?“吾任天下之智力”,曹操如是说。
吾无才,天下之才皆我之才,凭着超凡的政治才能,曹操在三国舞台长袖善舞,独领风骚。
【素材解读】话题1:志存高远,进退得宜曹操出身不高,在朝野中起初并无地位,他是通过个人努力才得了一切。
然而他不是个急功近利之徒,也曾因不愿迎合权贵而归隐,为统一全国,恢复清平而奋战。
怀着高远之志,当进则进,当退则退,曹操的步伐走得稳稳当当,这就是志气。
话题2:怀疑与信任曹操多疑,在征战中曹操多疑,华容道上不走大路偏走小路,却被孔明算了个正着。
曹操多疑,他怀疑蔡瑁、张允投敌,错杀大将,兵败赤壁。
曹操多疑,杨修从“鸡肋”中猜到其心意,便遭杀害。
然而,若对一切都不怀疑,那信任又将成为愚蠢。
怀疑与信任,是把双刃剑。
话题3:真实与虚构历史上的曹操和《三国演义》里的曹操是不同的。
即便同是史家之说,不同的书籍对曹操的评价也是不同的,生活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更需要这种辨别力。
【运用示例】主题1: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记得历史上常有这回事。
比如说某政权到了不得不更替之际,某些人便兴兵起义,等到江山到手,便口口声声称他的“起义”是顺天应命,大势所趋,而当其治下的百姓因食不果腹、衣不蔽体起来反抗了,则为大逆不道,是造反,当诛九族!明明同是起事,却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说法,何也?“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也!事且如此,况于人乎?我不得不怀疑史书上记的某某欺师灭祖,某某体恤万民的真实性。
第7.1课《短歌行》同步检测 (解析版)-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第7.1课《短歌行》同步检测题一.课内巩固阅读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青青子衿.(jīn)呦.呦鹿鸣(yāo)榆柳荫.后檐(yìn)B.鼓瑟吹笙.(shēnɡ)绕树三匝.(zhā)暧.暧远人村(ài)C.何时可掇(duō)越陌.度阡(mò)羁.鸟恋旧林(jī)D.周公吐哺.(bǔ)枉.用相存(wǎng)守拙.归园田(zhuó)【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常用字字音的能力。
A.“呦呦鹿鸣”的“呦”应读yōu。
B.“绕树三匝”的“匝”应读zā。
D.“守拙归园田”的“拙”应读zhuō。
故选C。
2.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对酒当歌,人生几何B.青青子衿,悠悠我心C.明明如月,何时可掇D.但为君故,沉吟至今【答案】B【解析】B项古今义相同,均指颜色。
A项古义:多少。
今义:一门学科。
C项古义:光明,明亮。
今义:表示显然如此或确实(下文意思往往转折)。
D项古义:只。
今义:但是,表转折。
3.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譬如朝露,去日苦多B.何以解忧?唯有杜康C.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D.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答案】C【解析】A项比喻。
B项设问、借代。
D项对偶。
4.《短歌行》中,引用《诗经》的句子,用来比喻诗人渴望得到贤才的是()A.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B.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C.绕树三匝,何枝可依?D.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答案】A5.下列关于诗歌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起首四句,以朝露易干为喻,抒发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人生短暂,年华易逝而功业无成,因而产生种时间的紧迫感。
B.“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四句,描写宾主欢饮、融洽相处的情景,表达了诗求贤若渴的心情。
C.“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四句写出了诗人对未来的迷茫,不知自己归向何处,形象生动,韵味隽永。
D.全诗全用四言,四句一韵,句式整齐,音调和谐,无论在视觉上还是听觉上,都给读者一种美感,增强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曹操《却东西门行》阅读答案以及赏析
曹操《却东西门行》阅读答案以及赏析曹操《却东西门行》阅读答案以及赏析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
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古诗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曹操《却东西门行》阅读答案以及赏析,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却东西门行曹操鸿雁出塞北,乃在无人乡。
举翅万馀里,行止自成行。
冬节食南稻,春日复北翔。
田中有转蓬,随风远飘扬。
长与故根绝,万岁不相当。
奈何此征夫,安得驱四方!戎马不解鞍,铠甲不离傍。
冉冉老将至,何时反故乡!神龙藏深泉,猛兽步高冈。
狐死归首丘,故乡安可忘!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全诗没有华丽的词句,也少有愁苦类的主观色彩的词语,但朴实之语,也收到了动人心魄的效果。
B.“鸿雁”万里远征,形单影只,不管是“食南稻”还是“复北翔”,都只能依从节令的变化。
C.“转蓬”即飞蓬,诗中的“转蓬”经历“万岁”却不能归于故土,其时间的漫长感非常强烈。
D.“戎马”两句写出了征人马不解鞍,甲不离身的生活,表达了他们对祖国的忠诚与热爱之情。
E.诗歌虽充满悲凉的情调,但悲凉中不会显得过于柔绵,“故乡安可忘”回荡着沉郁刚健之气。
2.本诗主要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任选两种分析。
(6分)参考答案1.B D(B“形单影只”错。
鸿雁只是在“无人乡”,但它们“自成行”,是一个群体。
D“对祖国的忠诚与热爱之情”错,写的是征夫不堪辛苦劳累。
)2. 借景抒情、比喻、用典、比兴(起兴)。
(答到其中2种手法即可)①借景抒情:借“鸿雁”处于寂寞凄凉的环境中,严冬南飞食稻,阳春则北翔重回的辛劳困苦之景抒发作者对东征西战的厌倦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借“转蓬”随风飘荡,无所归止的景象抒发作者对有家不能回的无奈与愁苦之情;②比喻:以“鸿雁”万里远征、南来北往和“转蓬”的随风飘荡、无所归止喻指征夫背井离乡,辗转远征;以“神龙”藏于深泉,“猛兽”步于高冈,“狐狸”死后头朝故土的各有定所,各遂其愿的状态喻指(反比)征夫对回归家乡的执念;表达了作者对家的思念之情及有家归不得的无奈愁苦。
高一语文同步课时练习-《短歌行》
【基础知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提到桃花源,许多人会联想到瓦尔登湖。
真实的瓦尔登湖,早已成为 的观光胜地,梭罗的小木屋前也经常聚集着 的游客,不复有隐居之地的气息。
然而虚构的桃花源一直就在我们的心中,哪怕 在人潮汹涌的现代城市,也可以获得心灵的宁静。
A .名闻遐迩闻风而至 杂居 B .名噪一时闻风而至 栖居 C .名噪一时纷至沓来 杂居 D .名闻遐迩 纷至沓来 栖居2.下列各句中,“以”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 .何以.解忧B .慨当以.慷C .不用,则以.纸帖之 D .今以.蒋氏观之,犹信 3.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B .榆柳荫.后檐 C .鼓瑟.吹笙 D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高一语文上册同步课时练习短歌行4.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食野之.苹友人惭,下车引之.B.何以.解忧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C.何.时可掇同予者何.人D.但为.君故北冥有鱼,其名为.鲲5.下列句子中,句式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例句:何陋之有A.吾谁与归B.何以战C.何以解忧D.狗吠深巷中6.下列命《短歌行》的赏析,不正确一项是()A.“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这两句慨叹人生短暂,但联系全诗看,并未流露出消极情绪。
B.作者当时虽然在畅饮豪歌,却并没能排解心中求才立业的忧思。
C.“乌鹊”是作者自喻,“何枝可依”表露了作者徘徊歧路、无处可投的苦闷心情。
D.周公以至诚之心招纳贤才,作者认为要建立统一大业,就要像周公那样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
【文本阅读】一、阅读《短歌行》,完成下面小题。
短歌行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诵读《子衿》教案
6.拓展阅读曹操的其他作品,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核心素养目标
《子衿》教学的核心素养目标如下:
1.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通过品味古诗的韵律、意境,培养审美情趣。
2.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了解古代文学作品的背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通过分析、解读《子衿》,提升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子衿》的基本内容。《子衿》是一首表达对朋友思念之情的古诗,它具有优美的韵律和深刻的意境。学习这首诗,可以提升我们的文学素养,感受古人情感的真挚。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分析《子衿》这首诗的具体内容。通过逐句解读,了解古诗的文学特点和情感表达。
-通过学习曹操的生平和时代背景,学生能够认识到文学作品与历史文化的紧密联系。
2.教学难点
-对古诗中一些生僻词汇的理解,如“子衿”、“悠悠”等词语的含义。
-对古诗中情感表达的准确把握,尤其是对作者曹操复杂情感的理解。
-对古诗文学特点的识别和应用,如平仄、押韵等规则的运用。
-将古诗的意境和情感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力。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对仗工整、押韵规则等文学特点,以及诗句中表达的情感。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子衿》相关的实际问题,如“诗句中的意象有哪些?”等。
2.诵读体验: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次《子衿》的集体诵读。通过诵读,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和情感表达。
-教师应引导学生将古诗中的情感与现实生活中的情感体验相结合,如通过讨论、写作等活动,使学生能够将古诗的意境和情感内化为自己的情感体验,从而提升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拓展:曹冲称象(含答案)全国通用
曹冲称象能力练习一——翻译句子1、曹操得巨象,欲知其轻重,不能称。
(2 分)2、置象于船上,刻其水痕所至。
(2 分)能力练习二——给文章加标点:曹操得巨象欲知其轻重不能称操之幼子名冲告曹曰置象于船上刻其水痕所至去象将他物积载船中使水及原痕复称他物则象重可知矣(答案见第2 页)练习一答案:1、曹操得到一只大象,想要知道大象的体重。
2、只要把大象放进船里,记录水痕到达的地方。
练习二答案:曹操得巨象,欲知其轻重,不能称。
操之幼子名冲,告曹曰:“置象于船上,刻其水痕所至。
去象,将他物积载船中,使水及原痕。
复称他物,则象重可知矣。
”原文:曹操得巨象,欲知其轻重,不能称。
操之幼子名冲,告曹曰:“置象于船上,刻其水痕所至。
去象,将他物积载船中,使水及原痕。
复称他物,则象重可知矣。
”译文曹操得到一只大象,想要知道大象的体重,但是没办法称出来,曹操的小儿子叫曹冲,跟曹操说:只要把大象放进船里,记录水痕到达的地方,然后把大象移开,再将其他的物体堆放到船里,使水痕到达原来的水痕处,然后称出物体的重量,就能知道大象的重量了。
拓展阅读——山鸡舞镜山鸡爱其毛羽,映水则舞。
魏武时,南方献之,帝欲其鸣舞无由。
公子仓舒令置大镜其前,鸡鉴形而舞,不知止,遂乏死。
译文:山鸡爱惜它的羽毛,看到水里的倒影就会起舞。
东汉末年,南方献了一只山鸡给曹操,曹操想要让它鸣叫起舞却没办法。
公子仓舒,就是曹冲。
曹冲热让人放置了一面大镜在山鸡面前,鸡看到大镜开始起舞,不知道停止,于是就累死了。
拓展阅读 2太祖爱子仓舒,夙有才智,谓可与不疑为俦。
及仓舒卒,太祖心忌不疑,欲除之。
文帝谏,以为不可。
太祖曰:“此人非汝所能驾驭也。
”乃遣刺客杀之。
译文:曹操的爱子曹冲,一向非常有聪明才智。
认为可以和周不疑相匹敌。
等曹冲去世之后,曹操心里有些忌惮周不疑,想要除掉他。
魏文帝曹丕进谏劝阻曹操。
太祖曰:“此人非汝所能驾驭也。
”乃遣刺客杀之。
曹操说:“这个人不是你可以驾驭的。
2022年 《拓展阅读草船借箭》优秀教案
草船借箭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嫉妒。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
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
〞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
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
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
〞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
不知道这十万支箭“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
〞“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
〞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
〞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
〞周瑜很快乐,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好了酒席招待他。
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
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
〞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鲁肃对周瑜说:“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诸葛亮说的是假话吧?〞周瑜说:“是他自己说的,我可没逼他。
我得吩咐军匠们,叫他们成心延迟,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
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
你去探听探听,看他怎么打算,回来报告我。
〞鲁肃见了诸葛亮。
诸葛亮说:“三天之内要造十万支箭,得请你帮帮我的忙。
〞鲁肃说:“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诸葛亮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名军士。
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
我自有妙用。
第三天管保有十万支箭。
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
他要是知道了,我的方案就完了。
〞鲁肃容许了。
他不知道诸葛亮借了船有什么用,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只说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胶漆这些材料。
周瑜疑惑起来,说:“到了第三天,看他怎么办!〞鲁肃私自拨了二十条快船,每条船上配三十名军士,照诸葛亮说的,布置好青布幔子和草把子,等诸葛亮调度。
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世说新语》名篇拓展阅读 文言文短篇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孔融机智地反驳陈韪的刁难,再次表现出他聪明机智的特点。
陈韪显然是轻视孔融,认为他不过是一个乳臭未干的孩童,故意出语刁难,意为:你这时年龄小,虽然聪明,也别得意太早了,长大后未必就有出息。
孔融巧妙地利用陈韪批评他的话来逆推,使陈韪陷入窘困的境地,这也再一次显示了他的敏捷和机智。
正所谓"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至此,孔融年龄虽小但机智异常的性格已体现得淋漓尽致。
折叠王戎识李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
本文体现了王戎的聪明才智,告诉我们凡事都要多动脑筋,善于观察事物的客观特征,做出正确的判断的道理。
如果要说谁是中国古代第一男子偶像天团,那肯定非竹林七贤莫属。
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阮咸。
中国魏晋时期的七大名士,隐居于竹林之中,每日饮酒、纵歌,不拘礼法,肆意欢畅,堪称“魏晋文艺圈”的一股清流,南京博物院有一个镇馆之宝,是《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画像砖。
在这块画像砖上,刻画的就是竹林七贤的形象。
画像砖是墓室两边的砖头垒起来的装饰画,《竹林七贤与荣启期》是我国发现的最早,且保存最好的一幅砖画。
而且根据出土的随葬品分析,推测墓主可能是南朝的帝王。
关键是,类似的画像砖发现了不只一次。
后来考古人员在江苏丹阳还发现了三座古墓里也有竹林七贤的砖拼壁画,而且墓主人等级都非常高,不是帝王就是太子。
所以,我们几乎可以说,竹林七贤砖拼壁画这种高级的墓室装修,几乎等于是南朝帝王陵的“标配”。
这就奇怪了,为什么南朝帝王在自己的墓里,不画神仙,不画祖宗,画的居然是百年前的名士呢?有种观点认为,竹林七贤代表的是一种“高逸”的美学风格。
他们创造的魏晋风度,是后世最杰出的文人都向往的生活方式。
魏晋时期的这拨名士,开创了先秦诸子百家之后又一个思想的黄金时代。
当代美学家李泽厚先生认为,这是中国文化史上一次“人的觉醒”,人对自己生命、意义、命运的重新发现、思索、把握和追求。
《短歌行》《归园田居》(解析版)拓展延伸阅读(部编版)
第7课《短歌行》《归园田居》一、选择题1.下列填入文中甲、乙两处的诗句,最恰当的一项是()曹操说:“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意思是说,唯有一醉可以忘忧。
问题是酒醒之后又该怎么办呢?即使是曹操那样的枭雄,一手握着酒杯,仍要感叹“忧从中来,不可断绝”,可见杜康发明的“特效药”不怎么有效。
范仲淹说:“____甲_____。
”酒在这里,反而触动柔情,帮起倒忙来了。
酒果真能解忧吗?忧与愁,都在心底。
酒落在胃里,只能引起一时的幻觉,岂能到心而浇灭忧愁?“乙”,还是李白讲得对!看来,李白才是最资深的酒徒。
A.甲:酒人愁肠,化作相思泪乙: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B.甲: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乙: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C.甲: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乙:举杯销愁愁更愁D.甲: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乙:举杯销愁愁更愁【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语意衔接连贯的能力。
解答此题,考生要先看补写句子的位置,依据上下句内容的提示,从主语一致、时间逻辑等顺序、词语搭配、意境氛围是否一致等角度判定出正确答案。
解答此题,要联系上下文。
甲处,前文说“杜康发明的‘特效药’不怎么有效”,后文说“酒在这里,反面触动柔情,帮起倒忙来了”,可知“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的情感基调不合适,排除B、C两项。
乙处,联系前文“岂能到心而浇灭忧愁”可知,此处该写“愁”,故应填写“举杯销愁愁更愁”,排除AB。
故选D二、诗歌鉴赏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
情诗曹植微阴翳阳景,清风飘我衣。
游鱼潜渌水,翔鸟薄天飞。
眇眇客行士,徭役不得归。
始出严霜结,今来白露晞。
游者叹黍离①,处者②歌式微。
慷慨对嘉宾,凄怆内伤悲。
(注)①黍离:出自《诗经》,是周人缅怀故都之作,后借指故国之思。
这里取其感伤乱离、行役不已之意。
②处者:指役夫的家人。
③式微:出自《诗经》,有“式微,式微,胡不归”之句,意为家人期盼役夫早归。
2.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属于古体诗,开篇两句写景,稀薄的阴云遮蔽了阳光,清风吹动着衣裳,景中含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曹操相关作品阅读
一、《蒿里行》是汉末文学家曹操的诗作。
此诗是借乐府旧题写时事,内容记述了汉末军阀混战的现实,真实、深刻地揭示了人民的苦难,堪称“汉末实录”的“诗史”。
蒿里行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译文:
关东的仗义之士都起兵讨伐那些凶残的人。
最初约会各路将领订盟,同心讨伐长安董卓。
讨伐董卓的各路军队汇合以后,因为各有自己的打算,力不齐一,互相观望,谁也不肯率先前进。
势利二字引起了诸路军的争夺,随后各路军队之间就自相残杀起来。
袁绍的堂弟袁术在淮南称帝号,袁绍谋立傀儡皇帝在北方刻了皇帝印玺。
由于战争连续不断,士兵长期脱不下战衣,铠甲上生满了虮虱,众多的百姓也因连年战乱而大批死亡。
尸骨曝露于野地里无人收埋,千里之间没有人烟,听不到鸡鸣。
一百个老百姓当中只不过剩下一个还活着,想到这里令人极度哀伤。
二、《短歌行》是汉乐府旧题,属于《相和歌辞·平调曲》。
曹操《短歌行》共二首,其中第一首非常著名。
此诗通过宴会的歌唱,以沉稳顿挫的笔调抒写了诗人求贤如渴的思想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
全诗内容深厚,庄重典雅,感情充沛,为曹操的代表名作之一。
短歌行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