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龙文化项目

合集下载

中国龙活动反思

中国龙活动反思

中国龙活动反思引言中国龙活动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活动之一。

作为一种民间舞蹈,中国龙活动源远流长,凝聚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然而,在当代社会背景下,中国龙活动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对中国龙活动进行反思,探讨其当前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1. 中国龙活动的历史与传统中国龙活动起源于古代祭典活动,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就已经存在。

它被视为一种神圣的仪式,具有祈福、保佑和驱邪的作用。

中国龙活动通常由一条长龙和一群舞龙者组成,舞动起来犹如巨龙般腾云驾雾,威武庄重。

传统的中国龙活动通常在春节、庙会、婚庆等重要的节庆场合中进行。

人们会聚在一起,手拿灵活的龙身,通过舞动和舞蹈表达对节日的喜庆和祈福之情。

中国龙活动的形式多样,有南方的灯笼舞龙、北方的手拉手舞龙等,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特色和风格。

2. 当前的现状尽管中国龙活动在传统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但在当代社会却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传统技艺的传承问题。

随着城市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中国龙活动的传承面临困难。

许多年轻人对这一传统文化缺乏了解和兴趣,使得传统技艺面临失传的危险。

其次,商业化和娱乐化的倾向也对中国龙活动产生了影响。

一些商家和娱乐场所将中国龙活动作为一种景观和娱乐项目来运营,导致活动内容和形式的虚化和商业化。

这种商业化的趋势可能削弱中国龙活动的神圣性和传统性,使其失去原有的意义和价值。

另外,缺乏专业的指导和培训也是一个问题。

中国龙活动需要技巧和协调,舞龙者需要经过专门的训练才能掌握舞龙的技艺。

然而,由于资源和机会的限制,很多地方缺乏专业的龙舞教练和培训机构,导致技艺的提升困难。

3. 对中国龙活动的反思中国龙活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代表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然而,当前的现实情况让我们不得不对中国龙活动进行反思,以寻找解决问题的路径。

首先,我们应该加强对中国龙活动的宣传和推广。

通过在学校、社区和媒体等渠道广泛宣传中国龙活动的历史和意义,可以增加公众对这一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

濮阳市《中国龙文化碑林》

濮阳市《中国龙文化碑林》
中国龙文化碑林主体及配套工程
(二)、项目性质:
公益性文化项目、市发改委立项、省发改委备案、土地使用、环评等先期工作及各项建设手续已全部审批完毕,各项手续齐全。
(三)、资金来源:
政府资助、书画拍卖、招商引资、企业捐助、社会赞助。
(四)、总体规划:
项目分期实施、第一期投入资金1.118亿员人民币、建设工期为36个月。分期实施, 2010 年 3 月 17 日奠基, 2013 年 3 月 17日完工。
当今世界,在相互竞争的同时,又相互开放和交流,在碰撞的同时,又进行这个方面的融合。相对开放的国际规划使得国际间的竞争集中反应在本国本民族文化和价值观的传播、渗透和影响方面,并以此确立了提升本民族在世界之林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保护捍卫本民族的经济政治利益。龙文化--作为凝聚着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和传统价值的载体,如何使其在全世界范围内弘扬和传播,从而提高中华民族的影响力,捍卫中华民族的利益,是当代华夏子孙义不容辞的责任。
其三,濮上园占地4600余亩,地理位置优越,紧临大广、濮鹤高速公路,交通便利,游客量增加很快,已达到年100万人,为国家AAAA级景区。雷泽湖畔及其他地方有充裕的面积可供规划,设计与建设。
人和:有三个单位具体参与中国龙文化碑林建设,即濮上园、中国国家博物馆文博画廊和濮阳市龙乡书画院,三方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都想着为弘扬濮阳龙文化贡献一份力量,为濮阳文化产业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特别是具体操作方中博画廊和龙乡书画院的两位负责同志,王宗良同志为中国国家博物馆文博画廊的总经理,生长在濮阳,已在北京工作16年,一直成功地从事文化事业工作,积累了丰富的人文资源及一批明清家俱,计划将这部分带有龙文化的明清家俱落脚到濮阳,并利用自己的文化优势,为家乡龙城做好龙字文章。王宗良先生一直从事书画工作,近几年来,一直思考着要在家乡建立龙文化碑林,近期经过在濮阳的几处实地考察,认为濮上园为最佳地点。范国澜同志为龙乡书画院院长(兼),省书协会员,一生爱好书画,近几年热爱上文化事业,编辑出版了全市建市第一本书画集,出版了龙文化书画百米长卷,并出版了专辑,在互联网上制作并开通了濮阳市书画网站,为地方名人孙聚五先生、张子荆先生出版了书画集等等大型的全市性的公益文化活动。在书画事业上有爱好,有热情,近几年也一直在思考着如何把濮阳建成一座影响全国的龙文化碑林,做好龙文化乡龙的文章。王宗良和范国澜两位同志的思路不谋而合,再加上濮上园的地理优势和濮上园管理局李久兰局长的大力支持,为中国龙文化碑林项目成功提供了关键条件。

与龙有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与龙有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与龙有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与龙有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很多,其中一些代表性的包括:
1. 中国龙舞:龙舞是中国传统的舞蹈形式之一,象征着中国人民对龙的崇敬和祝福。

龙舞常常出现在春节和其他重大节日的庆祝活动中,表演者身穿龙装,用绳索操控着龙的动作,展示出威武、祥瑞的形象。

2. 中国龙文化:龙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被视为吉祥、权威和神秘的象征。

中国人认为龙是神灵的化身,具有带来好运和避免灾害的力量。

龙常常在中国的建筑物、绘画、服装等艺术作品中出现。

3. 韩国龙舞:龙舞也在韩国有着深厚的传统。

韩国的龙舞通常表现出活力和力量的形象,表演者用鼓和鞭炮等器乐伴奏,以模仿龙的起舞、腾飞和游动。

4. 越南水龙舟:水龙舟是越南南方特有的民间传统活动。

在龙舟赛上,选手们坐在长形窄船中,用双手划动船桨,共同行进在水上,船头部分造成龙头的形状,整个舟身用五彩的布料装饰,象征着龙的形象。

这项活动通常在越南的龙舟节期间举行,吸引着大量的观众和参与者。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展示了龙在亚洲文化中的重要性,也丰富了世界范围内的传统艺术和民俗活动。

中国龙的文化

中国龙的文化

中国龙的文化
中国龙的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哲学和艺术价值。

龙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神兽,代表着吉祥、力量和独立。

在中国龙的文化中,龙有着重要的地位。

它被视为中华民族的象征,代表着中国人的精神风貌和文化精髓。

龙的传说源远流长,早在远古时代,中国人就开始了对龙的崇拜和祭祀。

随着时间的推移,龙的形象逐渐被赋予了更多的意义和内涵。

龙的形象通常是由蛇、鱼、鸟等动物的身体部位组合而成,代表着各种不同的意义。

例如,龙的角代表了勇猛、力量和独立;龙的鳞片代表了神秘、保护和力量;龙爪则代表了权威和统治力。

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龙这一神秘而威严的形象。

在中国龙的文化中,龙还被赋予了许多神奇的能力和特点。

例如,龙可以掌控天气、兴云降雨,还可以变化形态、飞天遁地。

这些神奇的能力让人们对龙充满了敬畏和崇拜,也使得龙成为了中国文化中的重要符号。

除了在形象上的表现外,中国龙的文化还体现在各种民俗、艺术和文学作品等方面。

例如,在春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中,人们会用龙的形象来装饰各种物品,以示祈福、避邪;在戏曲、绘画等领域,也有着大量以龙为主题的作品。

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中国龙的文化的丰富多彩,也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总之,中国龙的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哲学和艺术价值。

中国龙文化城组织设计

中国龙文化城组织设计

目录一、施工组织设计二、项目管理机构配备情况一、施工组织设计目录第一章总体概述 (8)第一节工程概况 (8)1.工程综合说明 (8)2.气候 (8)3.地理条件 (9)4.设计概况 (9)第二节施工程序总体设想及施工段 (10)1.施工程序总体设想 (10)2.施工段的划分 (11)3.施工总平布置 (11)4.主要机械设备的投入计划 (11)5.劳动力和材料投入计划 (11)6.关键施工技术工艺 (11)7.施工准备 (11)第三节编制技术依据、规范及说明 (13)1.编制技术依据、规范 (13)2.编制说明 (14)第四节本工程本公司的施工优势 (14)第二章施工进度计划和各阶段进度的保证措施及违约责任承诺 (15)第一节工期控制的关键线路 (15)第二节工期保证组织措施 (15)第三节工期保证技术措施 (16)第四节工期违约责任承诺 (16)第三章劳动力和材料投入计划及其保证措施 (17)第一节劳动力投入计划及保证措施 (17)第二节材料投入计划及保证措施 (18)第四章机械设备投入计划 (19)第五章施工平面布置和临时设施布置 (20)第六章关键施工技术、工艺及工程项目实施的重点、难点分析和解决方案 (21)第一节关键施工技术、工艺 (21)1.施工测量 (21)2.场地平整 (22)3.给排水工程 (24)4.模板工程 (26)5.钢筋工程 (27)6.地面基层工程 (28)7.砼垫层工程 (29)8.墙面、柱面饰面工程 (31)9.涂料、油漆工程 (35)10.电缆管线敷设 (37)11.灯具安装 (38)12.配电箱、柜安装 (40)13.路侧、缘石安装工程 (41)14.铺装工程 (41)第二节本工程项目实施的重点、难点分析和解决方案 (54)1.本工程项目实施的重点 (55)2.本工程项目实施的难点分析及解决方案 (55)第七章安全文明施工措施 (57)第一节安全生产保证措施 (57)1.安全管理 (57)2.施工机具安全管理 (60)3.施工现场用电安全措施 (60)4.安全施工违约责任承诺 (64)第二节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64)1.建立和健全文明施工保证体系 (64)2.防火安全措施 (64)3.保持施工场地容貌整洁措施 (64)4.保证市容清洁措施 (65)5.生活、办公区卫生保证措施 (65)第三节降低环境污染、减少扰民噪音技术措施 (65)1.防止水土流失和废料废方技术措施 (65)2.防止和减轻水、大气受污染 (66)3.减少噪声、废气污染 (67)第八章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67)第一节确保工程质量的组织措施 (67)1.建立和健全质量保证体系 (67)2.确保进场物资的质量 (68)4.明确责任,提高管理、操作人员素质 (69)第二节确保工程质量的技术措施 (69)第三节消除质量通病的措施及特殊工序施工注意事项 (70)1.建筑测量放线注意事项 (70)2.土方开挖及回填的注意事项 (70)3.砖缝砂浆不饱满的预防措施 (71)4.砼强度等级、砼抗折要求的保证措施 (71)5.预防植物生长不良及死亡的措施 (71)第四节成品保护措施 (73)1.土方开挖成品保护 (73)2.地面成品保护 (73)3.地面成品保护 (74)4.景点建设成品保护 (74)5.植物种植工程成品保护 (74)第五节工程质量违约责任承诺 (74)第九章项目班子 (75)第十章新工艺、新技术措施 (76)第一节定向栽培法的应用 (76)第二节乔木种植新工艺、新技术 (76)第三节国际标准化管理的应用 (76)第十一章安全施工及工程质量保证书 (77)第一节安全施工保证书 (77)第二节工程质量保证书 (78)1.拟投入的主要施工机构表表 9.1 (79)2.劳动力计划表表 9.2 (79)(1)主要材料进场计划表附表-1 (79)(2)主要机械进场计划表附表-2 (79)3.计划开竣工日期和施工进度网络图表 9.3 (79)4.临时用地表表 9.5 (79)第一章总体概述第一节工程概况1.工程综合说明建设单位:广西国龙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中国龙文化

中国龙文化

龙的美术
以龙乘时变化,纵横四海的龙姿
为创意,采用具象与抽象,泼墨 与写意相结合的技法,使唯见精 神不见 字体的龙字,气势恢宏,英姿豪 然,在墨色自然幻化的基础上达 到魂笔的境界。
龙骧图

龙骧图以中国历代龙图为题材,突出龙的精 神气质,采用具象、意象、抽象虚实兼容的 创意手法,使神 态各异的龙姿轩昂奇伟,妙造自然,气象万 千。
龙舞图

龙舞图是在研究中华龙文化过程中,对宏富 的龙纹深刻理解之后,连用形象创意将龙的 精魂融进生动画面,使亦书亦画、英姿飒爽 的构图富有诗情画意.
中华民族的精神大厦,就奠基于这一方方基
石。 龙是黄皮肤、黑眼睛的中国人。是自强不 息、生生不已的炎黄子孙。 如今,中国这条古老的东方巨龙,含历史 之英,咀时代之华,愈奋愈勇。在它的前方, 新世纪的曙光已经初露,新世纪的祥云正在 升腾。
Hale Waihona Puke 龙的书法作为中国文化的象征,龙奇特 的容貌与神异的行止,也引起了古 代文人的种种逻思臆想,成为文人 骚客、艺术家们颂咏描绘的一个 主题,从而为中华民族的文学艺术 宝库增添了一批异彩纷呈的财 富……
中国龍文化
中国神话中的神异动物,传说能隐能显,春风时登 天,秋风时潜渊。又能兴云致雨,后成为皇权象征,历 代帝王都自命为龙,使用器物也以龙为装饰。《山海经》 记载,夏后启、蓐收、句芒等都“乘雨龙”。另有书记 “颛顼乘龙至四海”、“帝喾春夏乘龙”。前人分龙为 四种:有鳞者称蛟龙,有翼者称为应龙,有角者称虬龙, 无角者称螭龙。 龙作为华夏先民的图腾,起初不过是刚刚采自荒山的 一块毛石,粗矿而简陋。在历史老人的手中,它被不断 裁切、琢磨。商周予它威武,汉唐给它大度;龙在魏晋 如竹林七贤,仙风道骨;在辽金则如草原野马,恣肆奔 腾,帝王贵胄使它至贵至尊,民间百姓让它入乡随俗 ......毛石逐渐规整、光洁、方正如待命的兵阵。

有关中国龙文化的资料

有关中国龙文化的资料

有关中国龙文化的资料龙的起源与传说关于龙的起源,有许多不同的说法。

传统说法认为龙源于上古时期的一些神话传说。

有些学者认为龙最初可能是一种代表气象现象的神物,后来才被赋予文化内涵,成为中华神话中的重要角色。

在古代中国的一些神话传说中,龙往往被描述为能够呈现自然现象、掌管水雨的神物,如《山海经》中记载的龙兽的形象。

在古代中国的农耕社会中,水是生命之源,农民盼望水旱之象,龙在这种意义上被尊崇为灌溉农田的象征。

中国龙的传说与形象,尤其与皇权的联系甚为密切。

中国古代传说中的黄帝、炎帝、蚩尤等皇帝神话人物往往都与龙有着密切的联系。

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传说他在战争中曾化身为一条龙,帮助他的子民获胜。

因此,黄帝被尊奉为龙君,龙也成为了中国皇权的象征。

在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龙一直被用来象征着皇权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号称“龙的传人”,意味着皇权的子孙。

自古以来,龙一直是中华民族神圣的象征,与帝王、皇室、政治权威相关。

中国古代文化中,龙也是君王的象征。

龙的形象常出现在古代王宫、宫廷、祭祀场所的建筑、装饰、绘画等方面,在古代钱币、服饰、器物等方面也可以见到龙的图案。

龙的图案常被用来作为国家的标志,如龙被用来作为古代中国国旗的图案,代表着皇家的地位。

当时的古代中国人认为,龙是天地间具有巨大力量的神灵,属于上帝派来的使者。

因此,在古代中国社会中,龙一直被用来象征着君王的形象。

中国龙文化传承及流传在中国,龙文化被广泛传承和流传。

从古至今,龙文化一直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思维和文化。

中国人民对龙的崇拜和喜爱之情可以说是深入骨髓的。

在中国传统节日中,龙舞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节目之一。

在春节、端午节、建军节等节日,人们都会举行龙舞表演,以驱邪除病,祈求丰收。

在中国古代宫廷建筑、器物、服装中,龙的形象也被广泛运用。

古代书画中也常以龙作为绘画题材,赞颂龙的神威。

中国的建筑中,龙的形象也被广泛应用,如古代皇宫、寺庙、陵墓等建筑,都有龙的雕刻、绘画、装饰。

中国龙文化的起源、形象、寓意与传说

中国龙文化的起源、形象、寓意与传说

在民间信仰中,龙常常被用来祈求风 调雨顺、五谷丰登。例如,在秋季收 获季节,人们会举办庆祝活动来庆祝 丰收,同时也会邀请龙参与其中,以 示庆祝和感谢。这些活动通常包括舞 龙、放飞龙灯等。
中华龙还代表着中华民族的团结和力 量。龙的形象和传说在中国各族人民 中广为流传,成为了一种民族认同和 文化传承的标志。在重要的历史时刻 和节日庆典中,人们会通过舞龙、赛 龙舟等活动来表达对龙的崇拜和敬仰 ,以及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与自豪。
光滑而坚硬的鳞片
龙的鳞片光滑而坚硬, 代表着龙的坚韧与力量

象征性的角
龙的角象征着威严与尊 贵。
凶猛与力量
龙的爪子和牙齿则展示 了龙的凶猛与力量。同 时,龙也被描绘为能够 飞翔的生物,这使得它 在天空中展现出无比的
威严和力量。
中华龙的寓意和象征意义
吉祥的象征
中华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 重要的寓意和象征意义。龙被 视为吉祥、繁荣、权力和成功 的象征。
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华龙文化
加强中华龙文化 的研究
对中华龙文化进行深入的研 究和挖掘其内涵和外延,了 解其历史背景、文化内涵、 艺术价值等,从而更好地传 承和弘扬中华龙文化。
推广中华龙文化 教育
在学校教育中加入中华龙文 化的教育内容,让年轻一代 了解和认识中华龙文化,培 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 自信。
龙的形态和性格特征的多样性
龙的形态方面,中华龙有各种不同的形状和特征。例如,有些龙有着蛇一样的身体、头上有角、鳞片 闪闪发光。有些龙能够飞翔、变化形态,甚至可以变成人类的样子。
中华龙也具有不同的性格特征。例如,有些龙非常凶猛,有着锋利的牙齿和爪子。有些龙则比较温和, 喜欢在水中嬉戏或 赛龙舟:赛龙舟是中国传统的水上娱乐活动之一,通常在端午 节期间举行。数名表演者各自手持划桨,在划船比赛中一决高 下。赛龙舟的意义在于纪念屈原这位爱国诗人,同时也表达了 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在比赛中,人们将龙的形象绣 在龙舟上,以示龙的威严和力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沙漠中的一点绿色
中龙项目
背景
文化兴国的概念被提出,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 出了文化振兴产业规划 大连遗憾的被称作“文化沙漠”

十二五,文化脱贫正当时
我们的方案
移动 科技
传统 文化
文化 科技
围绕文化产业,发展相关科技技术
关于我们

资深的移动互联网及创意团队
十年以上的互联网经验。 丰富的移动互联网产品。(包括定位,微博技术 等)

我们的需求
希望获得政府在资金及相关政策的扶持。 吸引相关人才。 在政府指导之下,健康稳定的发展!


成果

中国龙项目
充分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中龙的概念,
利用最新的增强现实技术。 在App store上被美国,加拿大等很多国家的用 户下载。起到了文化传播的作用。

2012计划
增强现实技术的攻关。 视觉技术的深入研究。 文化创意的开发及研究。 人才培训框架的形成。 5-10个产品的推出。 产业园区框架的形成。


出色的视觉团队

鲁迅美术学院是八大美院中排名第三。
目标

打造跨领域的文化航母。
• 基于手机终端 的开发技术 • 从平面到立 体 • 从静止到动画
移动 技术 历史 文化
• 传统文化的整 理 • 新文化的研究
视觉 传达 人才 培训
• 专项人才的培 养
3年-5年目标
年培养千人的行业人才。 年创造产值千万美元(包括移动应用,文化旅 游产业,影视动漫作品及衍生作品,广告营收 等) 东北甚至全国的文化产业基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