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龙文化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山玉猪龙
【名称】:玉猪龙 【类别】:玉器 【年代】:新石器时代 【文物原属】:红山文化遗物 【文物现状】: 辽宁省凌源市牛河梁出土, 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新石器时代是炎黄部落联盟形成并向华夏族发展的时代,而龙也起源 于新石器时代玉猪龙
——最早发现的龙形态
青龙为东方之神;白虎为西方之神;朱雀为南方之神;玄武为北方之神。 在中国传统的理论中,四灵兽代表四方,具有正气镇煞的作用,可以 将之摆放在家中四正方或者雕刻在有四面的物体上,都有很好的震慑作用, 所以后来大家用此四灵来镇煞。
唐赤金走龙
名称:唐赤金走龙 类别:金银器 年代:唐朝 收藏:陕西历史博物馆 出土地址:西安市南郊何家村唐代窖藏
宋· 双龙纹菱花镜
菱花形,圆钮,双龙昂首对峙,身躯上卷作升降状。其下香 炉青烟袅袅,溪中有浮游之龟。图案充分体现了祈求长生和升 仙的思想。
整个铜镜的外形为菱花形。镜背面有圆形钮,没有纽座。装饰图 案为双龙昂首对峙,身躯扭动上升。下面有海水香炉,水中还有神龟 出没,若隐若现。这些图案所表达的祈求长生不老和升仙的思想,是 和当时神仙迷信思想盛行相符合的。宋代的双龙镜不管外形如何变化, 龙的姿势和构图大体相同,二龙隔钮相对,身躯蜿蜒于龙头之上。其 下有波涛汹涌的海水,岸上一座香炉,飘浮缕缕轻烟,有一种神仙升 天的意境。
1975年陕西省西安市南郊草场出土,通高36.9厘米,最宽处10.5 厘米,重2780克。中国古代,龙被视为祥瑞之物,也是王权的象征。此 龙出土于唐长安城永乐坊东南隅,它的身躯是铁铸的,铁上鎏铜,铜外 面再鎏金,看上去金光闪闪好似金龙,但实际是复合材料制成,技术处 理是很复杂也是很困难的
唐赤金走龙却小巧玲珑,朴实而平实。工匠用金条先掐编出身 体,然后插上尾巴和角,最后用錾子錾出鱼鳞纹的装饰。由于是手工 制作,每个与每个都不完全相同。如此之小且并不具有震慑力的小金 龙,有其特定的作用。
龙的真实来历一个传说:
据说上古时代,轩辕黄帝打败了当时中国大地上的各个部落,准 备建立一个统一的没有相互征战的理想王国,当时各原始部落都有自 己的民族文化图腾,飞鸟禽鱼,不一而足,黄帝为了统一各民族的认 识和信仰,取个部落的图腾一部分,最终拼成了“龙”这是各个部落 图腾的融合,在这种民族和谐的方式下,最终各部落统一到了这个旗 帜下面,相互融合依存,一起开创了辉煌的华夏文明。
天人合一的宇宙观; 阴阳交合的发展观(或叫变易观); 从三个层次揭示中国龙文化的多重内涵:
仁者爱人的互主体观; 兼容并包的文化观。
第一层:龙的观念 从中国龙的形象中蕴涵着中国人最为重视的四大观 念,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仁者爱人的互主体观;阴阳交合的发展观; 兼容并包的多元文化观。
第二层:龙的理念 在中国龙的形象、龙的观念后面,包含着中国人处 理四大主体关系时的理想目标、价值观念,追求天人关系的和谐,人 际关系的和谐,阴阳矛盾关系的和谐,多元文化关系的和谐。 第三层:龙的精神 多元一体、综合创新的中国文化基本精神,这是中 国龙形象、龙文化的最深层文化底蕴。
该组小金龙共12件,出土于西安市南郊何家村唐代窖藏,有可能 是投龙祭师仪式中所用的法器。投龙祭祀的活动来源于道教的天、地、 水三官信仰。古代帝王祭祀山川,惯用“沉埋”形式,祭山用“埋”,祭水 用“沉”。早期用于“沉埋”的祭物,有金银器、铜器等。唐代逐步形成了 沉埋金龙玉简的固定礼仪。它的一般方式是将写有愿望的文字玉简和 玉璧、金龙、金钮等器物一块用青丝捆扎,待举行醮仪后,再投入名 山大川之中,作为升度之信,以奏告三元。
清· 铜走龙
清代铜走龙,设于北京故宫内妃居 住的储秀宫前。 龙鼻子较小,唇部方平,两眼镶在 眉弓和眼眶以内,须发向后扬,小腿和 大腿之间转折流畅,为五爪。身躯健硕 ,一足平举拾珠,造型雄壮威武。
龙——司水灵物 龙——人杰喻体 龙——吉祥瑞符
龙——通天神兽 龙——皇权象征 龙——民族图腾
龙为古时四灵兽之首,龙代表权威之外还代表富贵吉祥的象徵,藉此 增加祥瑞之气及可加强权力之发挥。 龙中国古代的四灵中,龙能变化;凤能治乱;龟兆吉凶;麟性仁 厚。然而,由于龙有着其独特的神性变化,故能居中国四灵之首。龙, 除了代表权威之外,也是富贵吉祥的象征,可以趋吉避凶。在风水学 中,龙生旺气.制煞.招财之效。
红山玉龙
红山玉龙 名 称: 红山文化玉龙 制造年代: 新石器时代 材 料: 玉 国家一级文物 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此龙造型完美、工艺精湛、古朴自然、遒劲有力、俊逸 神奇、神采飘扬,给人以一种昂扬向上腾飞之美感,达到了 超凡脱俗、形神兼备的境界,堪称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不 亏中国国宝“中华第一玉龙”的雅称。
红山玉龙的具体用途尚有待进一步探讨,不过龙体背正中有一小穿孔, 经试验,若穿绳悬起,龙骨尾恰在同一水平线上,显然,孔的位置是经过精 密计算的。考虑到玉龙形体硕大,且造型特殊,因而它不只是一般的饰件, 而很可能是同我国原始宗教崇拜密切相关的礼制用具。
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公元前4000年),长16.8厘米,宽11.5厘米, 厚2.8厘米,1974年在巴林右旗羊场乡额尔根勿苏村征集,采用墨绿色 玉琢磨而成。整体呈卷曲状,首位相接。猪首,额头隆起,两个圆弧形 耳直竖,耳下雕出圆眼,下颌部前伸,磨刻阴线勾出双唇、鼻子。颈部 有一穿孔。
原器通高19厘米,长44厘米,1959年出土于山西省石楼桃花庄,这里 是姜太公妻桃花女的原籍,被称为姜太公酒器。据专家考证,姜子牙就是 石楼县义碟镇人,其岳父去世时,姜子牙送龙纹觥给岳父陪葬。据考古专 家介绍,这件青铜器被铸造出来之后,其模具就被毁掉,所以是一件孤品, 非常珍贵。
战国·白玉龙形佩
玉猪龙在红山文化中多有发现,它的头像猪首,整器似猪的胚胎。猪 在红山文化时期与远古先民的日常生产和生活关系非常密切,它既代表 财富,又显示勇猛。 上古猪的形象不像现在一样是愚蠢、懒惰的象征,我们的祖先更喜欢 野猪强悍的体形,敢与虎豹相搏的精神。猪首被安在龙的身上,说明猪 的形象逐渐抽象和神化。
商 龙纹觥是商后期盛酒器。原器通高19厘米,长44厘米,1959年出土 于山西省石楼桃花庄,现藏于山西省博物馆。
国家一级文物“铜座龙”
铜座龙集四种动物特征于一身:龙 头、麒麟背、犬身、狮尾,其造型区别 于传统的四大龙型,为犬坐式,以三角 形的构图弓身踞坐,尾部上翘,与云纹 卷成旋状。右爪着地,左爪抬起放在一 块祥云上边,并与后爪相连。龙身整体 造型流畅,做工精美考究。专家根据 《金史》卷43《舆服志》的记载确认, 该铜座龙为金熙宗至金世宗时期皇帝辇 辂上的饰物,是金源文化的代表之一。 是金源文化的代表,国家级文物精品。 原物收藏于故宫博物院。 文物专家学者鉴定为中华第一坐龙。
龙的来历
“大旱之望云霓”,中国人对此深有体会,“久旱逢甘雨”更是 被中国人列为四大喜事之一。 风雨来临,往往先自传来“轰轰隆隆”的隐隐雷鸣之声。生活 中的一切几乎都指望雨水的中华先民们,站在播种着全年希望的农 田里,守着萎蔫欲枯的禾苗,百无一计,当突然听到北方天际传来 隆隆雷声,再看到浓云之中金蛇乱舞,知道甘霖即将到来,一定刻 骨铭心,对隆隆之声无限崇敬。 中国先民们会因此抽象出一个有形(闪电)有声(隆隆)的概念,并 用拟声法将之命名为“隆”,年复一年地盼“隆”望“隆”,期盼 “隆隆”之声送来甘霖。文字出现以后,先民们又创造出一个“龙” 字专门表示这个概念,并读作“隆”。
青铜龙纹觥
龙纹觥体似兽角,前端龙首昂起,后端宽阔平齐。龙首双目凸起,两 角上指,张口露齿,形象狰狞。龙首后的脊部有盖,盖正中有菌状钮,龙 的躯体置于器盖上,左右蜿蜒,尾部卷曲,与器浑然一体。下设长方形矮 圈足,纵向两侧各一缺口。腹两侧镂雕爬行的鼍和举首、吐舌、扬尾的龙, 其间点缀鱼状动物和虺。此器造型奇异,在青铜器中仅此一例,鼍纹似扬 子鳄,在青铜器纹饰中也极为罕见。
龙几千年来,龙崇拜经历了从“保护神——图腾崇拜——最高权利的象征——民 族精神的象征——吉祥图案”
中国传统龙文化
龙——这是中国人的独特文化创造、观念创造、符号创造。 “龙的 精神”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中国五千年伟大历史的象征,是崛起的伟 大中国人们勤劳、勇敢、不屈不挠、大胆创造、诚信和谐的立于世界民 族之林的精神。
“九五”之尊: 阳数之中,九是极数,五则居中。“九五”之制为天子之尊的重要体 现。整座影壁的设计,不仅将“九龙”分置于5个空间,壁顶正脊亦饰9龙, 中央坐龙,两侧各4条行龙。檐下斗栱之间用九五45块龙纹垫栱板使整 座建筑以不同方式蕴含多重九五之数。此外,九龙壁的壁面共用270个 塑块,也是九五的倍数。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刘国祥认为,三个动物个体: 鹿、猪、鸟,采用高度抽象概括和夸张的艺术手法,刻画而成,而且是 经过烧造,非常优美、细腻,文样繁缛,给人一种栩栩如生的感觉。最 重要的就是猪的形象,猪的身子蜷曲着,呈飘逸腾飞状,我们可以看到, 在这件尊形器上,猪已经超出了写实的范畴。
红山玉龙——背部小穿孔
红山玉龙呈勾曲形,口闭吻长,鼻端前突,上翘起棱, 端面截平,有并排两个鼻孔,颈上有长毛,尾部尖收而上卷, 形体酷似甲骨文中的“龙”字。 玉龙墨绿色,体卷曲,平面形状如一“C”字,龙体横截 面为椭圆形,直径2.3—2.9厘米。龙首较短小,吻前伸,略 上噘,嘴紧闭,鼻端截平,端面近椭圆形,以对称的两个圆 洞作为鼻孔。龙眼突起呈棱形,前面圆而起棱,眼尾细长上 翘。颈背有一长鬣,弯曲上卷,长21厘米,占龙体三分之一 以上。
九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往往以九来表示极多,而且有至高无上的 地位。九是个虚数,又是个贵数,
在中国古代,九为阳数的极数,即单数最大的数,于是多用九这一 数字来附会帝王,与帝王有关的事物也多与九有关。帝王之位称“九 五”。帝王称“九五之尊’”。 青铜器有“九鼎”,皇帝周围要设“九卿”。 朝廷命宫设“九品中正”,京师置九门。 紫禁城的房屋九千九百九十间半。 天安门城楼面阔九间,深九间。 中国紫禁城及皇家园林、行宫的大门,装饰甲“九路钉”,每扇门的 门钉纵横各九个,共81个钉。
九龙壁上的龙 有一条正脊,四条垂脊,正脊前后各有9条龙,垂脊左右各有一条 龙,正脊两侧有两只吞脊兽,它的身上前后也各有一条龙,这样五条脊 上就有30条龙。往下每块瓦当下面镶嵌的琉璃砖上,也各有一条龙,壁 四周共有筒瓦252块,陇垂251块,龙砖82块,加上跃于云雾之中的18 条蛟龙,就有633条龙了。 在正脊两侧“吞兽脊”下,东、西还各有一块 “烧饼形”的瓦当,上面也各有一条龙。这样算来,北海九龙壁上总共有 635条龙。
扁平玉佩两面皆为“s”形龙,龙 回首向背,口微启,发上卷,通体凸 雕卧蚕纹,造型新巧,生机盎然。 品相端庄,雕工精致的佳品。这应为当时最高级的贵族,始能拥有 的,象征身份的玉佩。
西汉· 龙纹瓦当
青龙与瓦当协调配合,体壮肢强爪利, 姿态雄健有力。 瓦当——中国的古人都住在平房里,屋 顶覆盖这瓦片,屋檐最前端的一片瓦为瓦当, 起着保护木质飞檐、排水和美化屋面轮廓的作 用
它集龙、麒麟、狮、犬形象和特点于一身,设计构想及雕塑 水平高超。龙呈蹲坐式,龙首微扬,张口似吟啸,肩微前弓,前 左腿翘起,其爪飞踏瑞云,瑞云与后腿相连,前右腿略向前方直 立,爪与地面相连,龙尾上翅向外卷曲,龙首、肩部和四肢饰有 卷鬣,威武雄姿,亦动亦静,浩气凛然。在中国龙文化中独树标 格。 表现了女真人蓬勃不拘的创造精神和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类 型相融合的趋势。 它神态闲适幽雅,从容自若。看似弯腰弓背, 实为坐等成龙。
北海九龙壁(清龙)
古迹鉴赏: 巧夺天工:壁上9龙以高浮雕 手法制成,最高部位高出壁 面20cm,形成很强的立体感。 纵贯壁心的山崖奇石将9条蟠 龙分隔于5个空间。 建造典故: 中国人希望龙具有灵性,能够 保佑大地风调雨顺的良好愿望, 同时也说明北海的九龙壁做工 是何等的精湛。 每当正午阳 光掠过,光影纵横、龙腾海上, 九条龙就仿佛动起来一样,栩 栩如生。 北海九龙壁是研究清代琉璃结构建筑的重要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