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感神经系统激活与心血管疾病
实验七心血管活动的神经体液调节
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类型,具有不同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血液循环的生理意义
物质交换
维持内环境稳态
通过血液循环,氧气和营养物质得以输送 到全身各组织,同时带走代谢废物。
通过血液循环,维持了体内水、电解质平 衡和酸碱平衡,确保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体温调节
免疫防御
通过血液循环,将富含氧和营养物质的温 暖血液输送到身体各部位,有助于维持体 温的恒定。
实验结果展示
实验数据表格
表格中展示了实验对象的年龄、性别 、血压、心率等基本信息,以及实验 过程中采集的各项生理指标数据。
图表展示
通过图表形式展示实验结果,如柱状 图、折线图等,便于直观地观察实验 数据的分布和变化趋势。
结果分析与讨论
结果分析
根据实验数据,分析不同实验对象的 心血管活动差异,以及心血管活动与 神经体液调节之间的关系。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是体液调节心血管活动的重要机制 之一。血管紧张素Ⅱ能引起血管收缩、心率加快、心肌收 缩力增强等效应,从而升高血压。
02 03
肾上腺素能受体对心血管活动的影响
肾上腺素能受体是介导儿茶酚胺类递质发挥效应的主要受 体之一。不同类型的肾上腺素能受体对心血管活动的效应 不同,例如β受体兴奋时,可引起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 增强等效应;α受体兴奋时,可引起血管收缩等效应。
副交感神经兴奋时,心率减慢、心肌收缩力减弱、心输出量减少,血压下降。这些反应主 要是通过释放乙酰胆碱实现的。
神经调节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
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与神经调节密切相关。例如,高血压和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与自 主神经功能失调有关。
心血管活动的体液调节
01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对心血管活动的影响
交感神经系统与心血管疾病
04 交感神经系统相关心血管 疾病的治疗
药物治疗
1 2 3
β受体阻滞剂 通过阻断交感神经系统对心脏的过度刺激,降低 心率和血压,减少心肌耗氧量,从而改善心血管 疾病症状。
未来研究方向与挑战
深入揭示交感神经系统与心血管疾病的内在联系
尽管交感神经系统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已经得到广泛认可,但其内在联系仍需进一步深入揭示,包括交感神 经系统在不同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机制、影响因素等。
新型治疗方法的临床试验与推广应用
随着新型治疗方法的不断涌现,需要进行大规模、多中心的临床试验来验证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并进一步推 广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交感链
由交感干神经节和节间支 组成,分布于脊柱两侧, 呈链锁状。
功能
交感神经系统主要负责调 控机体的应激反应,动员 机体的潜在能力,以适应 外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时,可使心率加快、 心肌收缩力增强、心输出量增加,同时 使外周血管收缩,血压升高。
对呼吸系统的作用
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者,应进行早期心理和行为干预。
二级预防策略
药物治疗
对于已经发生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应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如β受体阻滞剂、钙 通道拮抗剂等,以减轻交感神经过度激活对心血管系统的不良影响。
非药物治疗
包括心理治疗、生物反馈治疗等,帮助患者学会放松技巧,减轻心理压力,从而改善交感 神经功能。
交感神经系统与心血管疾病
目录
• 交感神经系统概述 • 心血管疾病简介 • 交感神经系统与心血管疾病的关联 • 交感神经系统相关心血管疾病的治疗 • 交感神经系统与心血管疾病的预防 • 研究进展与未来方向
副交感神经调节心血管系统的作用机制
副交感神经调节心血管系统的作用机制人体的自主神经系统分为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
交感神经系统主要调节机体在应激状态下的生理反应,如心率加速、血压上升等。
而副交感神经系统则起到相反的作用,主要调节机体在安静状态下的生理反应,包括心率减慢、血压下降等。
副交感神经对于心血管系统的调节具有重要的作用,下面将详细涉及其机制。
一、副交感神经系统对心率的调节心率是心肌收缩的频率,也是衡量心血管系统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
副交感神经系统通过释放乙酰胆碱来降低心率,从而起到了调节心率的作用。
乙酰胆碱通过结合心脏的M2受体,激活心房和心室的细胞内电流,在心肌收缩的不同阶段引起电位的异常变化,从而降低心率。
此外,副交感神经系统还能够延长心肌细胞的去极化时间,使心肌细胞释放Ca2+的时间延长,从而减少心肌的收缩力,进一步降低心率。
二、副交感神经系统对心肌收缩力的调节心肌收缩力是心血管系统另一个重要指标,它是指心肌细胞的收缩力度,越强表示心脏越有力地将血液推往全身各个部位。
副交感神经系统对心肌收缩力的调节主要通过控制心肌细胞内的Ca2+的释放来实现。
当副交感神经系统被激活时,乙酰胆碱通过M2受体向钙通道内释放K+离子,从而抑制Ca2+的内流,降低心肌细胞的收缩力。
此外,副交感神经系统还能够影响肾上腺素能系统,通过抑制肾上腺素的合成和释放,降低心率和血压,进而减少心肌的负荷,降低收缩力。
三、副交感神经调节心血管的血管阻力血管阻力是指血液流经血管时所遇到的阻力。
副交感神经通过调节血管壁的松弛度来影响血管的阻力。
在正常情况下,血管壁的松弛度由内皮细胞中的一种叫做一氧化氮(NO)的物质控制。
副交感神经系统能够刺激内皮细胞释放NO,从而使血管壁松弛,血管阻力降低。
此外,副交感神经系统还能够抑制血管平滑肌的收缩,减少血管的狭窄,降低血管阻力。
它通过乙酰胆碱释放后调节血管平滑肌的松弛,从而提高血管的扩张性,降低血流阻力。
四、副交感神经对心血管系统的保护作用副交感神经系统不仅调节心率、心肌收缩力和血管阻力,还能够保护心血管系统的健康。
自主神经系统对心血管调控的作用
自主神经系统对心血管调控的作用自主神经系统是人体中控制各器官、组织和系统活动的重要调节系统之一。
它包括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这两个系统共同对心血管系统进行调控。
自主神经系统通过神经递质的释放,调节心血管活动,包括心率、血管张力和心肌收缩力等,以维持心血管功能的平衡和稳定。
一、交感神经系统对心血管的调控交感神经系统是自主神经系统中重要的一部分,它通过释放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对心血管系统产生兴奋作用。
交感神经通过以下方式对心血管产生作用:1. 增加心率:交感神经通过刺激心脏的β1肾上腺能受体,促使心脏起搏细胞产生更快的动作电位,增加心律和心率。
2. 增加心肌收缩力:交感神经通过刺激心脏的β1肾上腺能受体,增加心肌细胞内钙离子的浓度,增强心肌收缩力。
3. 收缩血管:交感神经通过刺激血管的α1肾上腺能受体,使血管平滑肌收缩,血管收缩引起外周血管阻力的增加,导致血压升高。
4. 扩张冠状动脉:交感神经通过刺激冠状动脉的β2肾上腺能受体,使冠状动脉平滑肌松弛,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保证心肌供血。
二、副交感神经系统对心血管的调控副交感神经系统通过释放乙酰胆碱等神经递质,对心血管系统产生抑制作用。
副交感神经通过以下方式对心血管产生作用:1. 减慢心率:副交感神经通过刺激心脏的M2胆碱能受体,抑制心脏起搏细胞的电活动,降低心率。
2. 缩短房室传导时间:副交感神经通过刺激心脏的M2胆碱能受体,减慢房室结传导,使心房和心室之间的传导时间变短。
3. 扩张血管:副交感神经通过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和平滑肌上的M3胆碱能受体,释放一氧化氮,导致血管平滑肌松弛,血管扩张。
总结起来,交感神经系统主要对心脏产生兴奋作用,增加心率和心肌收缩力,同时引起外周血管收缩;副交感神经系统主要对心脏产生抑制作用,降低心率和心肌收缩力,同时引起血管扩张。
这两个系统通过相互作用,维持心血管系统的平衡,确保血液供应的需求和机体内环境的稳定。
需要注意的是,自主神经系统的调控作用并不是孤立的,它受到其他调节因素的影响,如体液和体温的变化、荷尔蒙的释放等。
血管张力概念
血管张力概念引言血管张力是指血管壁对血液的阻力。
血管张力的调节对于维持血液循环的平衡和正常生理功能的发挥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血管张力的概念、调节机制以及与一些疾病的关系。
血管张力的定义血管张力是指血管壁对血液循环的阻力,也可以理解为血管壁的紧张程度。
血管张力的大小直接影响血管的直径,从而影响血流量和血压。
血管张力主要由血管壁的平滑肌调节,平滑肌的收缩使血管收缩,张力增加;平滑肌的松弛使血管扩张,张力减小。
血管张力的调节机制血管张力的调节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共同作用:1. 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自主神经系统通过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血管张力进行调节。
交感神经系统的兴奋使血管收缩,张力增加;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兴奋使血管舒张,张力减小。
这两个神经系统的相互作用使得血管张力得以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
2. 血管内皮细胞的调节血管内皮细胞是血管壁的一层细胞,它通过释放一系列的活性物质,如一氧化氮(NO)、内皮素等,来调节血管张力。
一氧化氮是一种强效的血管扩张剂,能够使血管平滑肌松弛,张力减小;而内皮素则具有相反的作用,能够使血管收缩,张力增加。
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异常会导致血管张力的紊乱。
3. 激素的调节多种激素参与了血管张力的调节。
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交感神经介质能够通过作用于血管平滑肌,使血管收缩,张力增加。
另外,一些激素如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等也具有调节血管张力的作用。
4. 局部调节局部组织的代谢产物如乳酸、氢离子等可以通过扩张或收缩血管平滑肌,从而调节血管张力。
例如,当肌肉组织代谢产物增加时,血管平滑肌收缩,张力增加,从而增加血流供应。
血管张力与疾病血管张力的失调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1. 高血压高血压是指持续性的血压升高,其发生与血管张力的增加有关。
当血管壁的平滑肌收缩过度,血管张力增加,血管狭窄,阻力增加,血压升高。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严重时可导致心脑血管意外。
2. 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其发生与血管张力的异常调节有关。
RAAS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及调控机制
RAAS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及调控机制RAAS是指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是人体内一个重要的内分泌系统。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在机体的水电解平衡、局部组织缺血和高血压的调节等方面均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RAAS对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治疗均有着重要的影响。
RAAS的合成与代谢RAAS的合成主要是在肾脏中完成的。
在肾小球的肾球小管上皮细胞中,肾素原经过剪切作用被肾素切割为活性的肾素。
肾素随后激活的血管紧张素原,产生前体物质血管紧张素Ⅰ,并经过血管紧张素转化酶的催化作用转化为血管紧张素Ⅱ。
血管紧张素Ⅱ被认为是最重要的RAAS活性成分,具有升高血压、促进心肌肥厚、刺激交感神经和肾上腺髓质激素等作用。
RAAS的调控RAAS的活性受到多种因素的调控。
其中,交感神经系统通过β受体激活、肝素等多种因素的作用都能调节RAAS的活性。
β受体激活可通过下调肾小球内毛细血管压力和肾小管远曲小管上皮细胞内的醛固酮合成来发挥其调节RAAS的作用。
肝素作为身体内一种天然的抗凝血酶剂,在肾小球和肝脏等多个组织内发挥行使其对RAAS的调节作用。
此外,RAAS代谢产物的积累也可作为自调节机制发挥其对体内RAAS的调控作用。
这种机制的发挥慢,但却是非常重要的。
RAAS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RAAS对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治疗均有着重要的影响。
RAAS的活性与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以及缺血性心脏病等心血管疾病有着密切的关系。
高血压是RAAS与心血管疾病的最明显联系。
RAAS的活性升高,可导致心肌肥厚、肾小球硬化、肾损害等多种不良的后果,长期高血压使心、脑、肾等器官所受到的损伤迅速增长。
冠心病是一种缺血性心脏疾病,主要表现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和慢性稳定性心绞痛。
RAAS的超常活性可以导致血管紧缩、心肌细胞肥大等作用,进而促使冠状动脉病变,形成冠心病。
而RAAS在冠心病病理生理过程中的作用又反过来影响心肌细胞的代谢功能,从而在慢性冠心病患者身上进一步加剧心肌缺血缺氧的现象。
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相互作用研究
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相互作用研究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是人体中最重要的两个系统,它们之间的关系紧密而又复杂。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科学家们一直在研究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相互作用,并且已经取得了许多有意义的成果。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这个话题。
1.神经系统如何影响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来实现的。
当身体处于紧张或兴奋状态下,交感神经会被激活,导致心跳增快、血压升高,同时使血管收缩,从而促进血液循环。
而副交感神经则会抑制心跳、降低血压,使血管扩张,有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和代谢的调节。
因此,神经系统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不仅可以调节心率和血压,还可以改变血管的张力、使血液分布和流量改变等等。
2.心血管疾病和神经系统的关系心血管疾病是指影响心脏、血管等器官的各种疾病。
根据统计,心血管疾病是全球范围内最主要的死因之一,并且是造成长期残疾的主要原因。
而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也有着紧密的关系。
首先,许多心血管疾病都与自主神经系统的失调有关,如心律失常、心肌梗死、高血压等。
此外,某些神经系统疾病也与心血管疾病有关,如脑卒中、多发性硬化等。
3.神经系统介入治疗心血管疾病在治疗心血管疾病方面,神经系统的介入方法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
神经介入技术通常包括中枢神经系统介入和周围神经系统介入。
中枢神经介入主要是通过经颅磁刺激、电刺激等方法刺激或抑制特定的神经元,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例如,经颅磁刺激被用作一种治疗抑郁症、焦虑症、头痛和其他神经疾病的创新方法。
周围神经介入主要是通过神经阻滞或神经电刺激来治疗一些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心绞痛等。
其中,神经电刺激常用于治疗心脏瓣膜手术后的疼痛,同时也市场上最常见的周围神经介入方法之一。
4.结合药物治疗的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除了上述介入手段外,药物治疗也是许多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
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相互调节,在药物治疗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自律神经失调的影响与调节
自律神经失调的影响与调节自律神经失调是指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之间的平衡失调,导致身体内部调节功能紊乱。
这种失调对身体产生广泛的影响,包括心血管、消化、免疫、情绪和睡眠等方面。
然而,通过一些方法可以调节自律神经失调,帮助恢复身体的平衡。
自律神经在身体内起着平衡和调节的作用。
交感神经主要负责应激反应,激发身体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而副交感神经则负责休息和消化等过程,帮助身体恢复平静、平衡。
当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之间的平衡失调时,个体可能会出现一系列的症状和影响。
自律神经失调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是最为明显的。
交感神经的过度激活会导致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和心血管代谢紊乱等问题,增加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
副交感神经的损害则可能导致心率过低、血压降低和心脏传导障碍等问题,有时会引发晕厥甚至死亡。
另外,自律神经失调还会对消化系统产生影响。
交感神经的过度激活会导致消化功能减弱,引起胃酸过多、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胃肠蠕动不协调等问题。
而副交感神经的损害则可能导致胃酸分泌减少、胃肠蠕动缓慢、便秘等问题。
免疫系统也会受到自律神经失调的影响。
交感神经的过度激活会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让机体变得容易受到感染。
而副交感神经的损害则可能导致免疫反应过度激活,导致炎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问题。
情绪和睡眠也会受到自律神经失调的影响。
交感神经的过度激活会导致焦虑、紧张、痛苦和失眠等问题,而副交感神经的损害则可能导致情绪低落、抑郁和睡眠问题等。
然而,自律神经失调并非无法调节。
以下是一些调节方法:1.改变生活方式:保持规律的饮食、足够的睡眠和适度的运动有助于促进自律神经的平衡。
避免过度的应激和疲劳,尽量避免吸烟和过度饮酒等不良习惯。
2.全身性调节方法:通过深呼吸、冥想、瑜伽和太极等方法可以促进副交感神经的激活,帮助身体放松和恢复平衡。
3.心理疏导:学习应对压力和情绪,采取积极的心态面对问题,找到适合自己的放松方式,如听音乐、阅读、做手工等。
4.药物治疗:在严重的自律神经失调情况下,药物治疗可能是必要的。
神经调节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与调控
神经调节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与调控介绍:心血管疾病是指影响心脏和血管的一类疾病,包括冠心病、高血压、中风等。
近年来,世界范围内发生了大量心血管疾病相关死亡事件。
神经调节在心血管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可以通过调整体内的生理过程来影响心脏和血管功能。
本文将详细探讨神经调节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与调控。
一、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的影响1. 交感神经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交感神经激活可导致心率增加、收缩力增强以及外周血管收缩。
交感神经通过释放儿茶酚胺类物质如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刺激β1受体引起心率加快,同时通过α1受体激活导致外周血管收缩。
2. 副交感神经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副交感神经通过释放乙酰胆碱,刺激心脏的M2受体,使心率减慢。
此外,副交感神经还通过激活血管内皮细胞中的β2受体来产生血管舒张作用。
二、神经调节与高血压1. 交感神经超活跃与高血压许多研究表明,交感神经超活跃是引起高血压的重要因素之一。
交感神经超活跃会导致血管紧张、心脏负荷加重和体液潴留等,进而引发和加重高血压疾病。
2. 副交感神经与降低血压副交感神经可以通过抑制心脏的兴奋性和收缩力、扩张外周血管以及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来降低循环阻力和改善高血压状态。
因此,增强副交感神经活性可以被认为是治疗高血压的一种策略。
三、神经调节与冠心病1. 自主神经失调与冠心病发病风险自主神经失调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交感神经活性增加会导致心率加速、冠状动脉收缩,从而引起心肌供血不足。
副交感神经功能减弱则可能导致血管舒张能力下降,使血流量减少。
2. 心率变异性与冠心病预后心率变异性是指相邻的两次R波间隔时间的差异。
许多研究表明,心率变异性降低可以作为冠心病预后不良的预测指标。
副交感神经在调节心脏相关功能中扮演重要角色,其活性减弱会导致心率变异性降低,增加冠心病患者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
四、神经调节与中风1. 自主神经系统与中风发生关系自主神经系统异常活跃与中风存在密切关联。
神经调节对机体生理机能的影响
神经调节对机体生理机能的影响神经系统是人体内控制与调节各种生理功能的重要系统,它通过神经元与神经递质的作用,促进人体机能的协调与适应。
神经调节是指神经系统对机体生理机能的调节和协调作用。
随着学术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神经调节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并且在医学和健康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神经调节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心血管系统是人体内最重要的生理系统之一,它由心脏、血管和血液三部分构成。
神经调节对心血管系统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主要通过自主神经对心脏和血管的调节来实现。
交感神经对心血管系统起着重要的激励作用,它可以引起血管收缩、心率增加,并使血压升高。
而副交感神经则可以抑制心脏收缩力、降低心率和血压,发挥保护心脏和血管功能的作用。
此外,一些情绪如紧张、兴奋和疲劳等也会影响心血管神经的作用,引起一系列的生理反应。
神经调节对消化系统的影响消化系统是人体中吸收和利用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它由口腔、食管、胃、肠、肝、胰等器官组成。
神经调节对消化系统的影响非常显著,通过神经反射、神经递质等方式调节消化液的分泌、肠蠕动、血流量等方面。
这些调节可以使食物消化和吸收更加有效,同时还可以控制胃饥饿感、饱腹感和消化不良等不适症状。
神经调节对呼吸系统的影响呼吸系统是控制人体呼吸的生理系统,包括肺、支气管和鼻咽等器官。
神经调节对呼吸系统也具有较大的调节作用,其中副交感神经可以使呼吸节奏变慢、深度变浅,起到平静和放松的作用;而交感神经则可以使呼吸频率加速、呼吸深度增加,使身体处于紧张和兴奋状态。
此外,一些对呼吸系统的刺激如氧气浓度降低、二氧化碳浓度升高等,也会引起神经调节的作用,促进机体适应和调节。
神经调节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内分泌系统是负责调节人体内分泌激素分泌和协调生理功能的系统,它是与神经系统密切联系的系统之一。
神经调节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主要是通过神经递质、神经激素的作用来实现。
例如,肾上腺髓质分泌的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就是由交感神经调节的;垂体前叶分泌的一系列激素如生长激素、促卵泡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等,在调节中也有神经调节的影响。
心理应激与心血管疾病的生理学机制
心理应激与心血管疾病的生理学机制心理应激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一直备受关注。
心理应激可以对人体心血管系统产生重要影响,进而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本文将探讨心理应激与心血管疾病之间的生理学机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必需指出的是,由于心血管疾病的多样性以及心理应激的复杂性,本文无法全面涵盖所有细节。
然而,本文将提供一些重要的信息来揭示这两者之间的关系。
一、应激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心理应激是指遭受威胁或挑战而导致的身体和心理反应。
当人们面临压力时,身体会释放肾上腺素和皮质醇等应激激素,以应对这种压力。
这些应激激素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心血管系统,进而导致一系列的生理变化。
具体而言,应激反应会导致血压升高、心脏收缩增加、血管收缩以及血液凝固功能的改变。
二、炎症反应的介导作用心理应激不仅直接影响心血管功能,还通过激活炎症反应间接影响心血管系统。
炎症反应是机体对损伤或感染的免疫反应,会引发一系列炎症因子的释放。
炎症反应的激活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研究表明,心理应激可以通过激活炎症反应来影响心血管系统。
心理应激可以导致炎症细胞的激活和炎症因子的释放,这些炎症因子会直接影响心血管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的功能。
此外,心理应激还可以促进血小板聚集和凝血功能的改变,进一步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三、交感神经系统的激活心理应激还可以通过激活交感神经系统来影响心血管系统。
交感神经系统是一种自主神经系统,可以调节许多生理过程,包括心率、血压和血管收缩等。
在心理应激下,交感神经系统会被激活,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增加和血管收缩等变化。
这种激活可能与应激激素的释放相关。
应激激素如肾上腺素和皮质醇可以直接刺激交感神经系统的活动。
此外,心理应激还可以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来间接影响交感神经系统的功能。
综上所述,心理应激与心血管疾病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生理学机制。
应激对心血管系统产生直接影响,如血压和心率的改变,同时通过激活炎症反应和交感神经系统间接影响心血管功能。
交感神经的作用
交感神经的作用交感神经是人体内的两个主要分支之一,与副交感神经一起构成了自主神经系统。
交感神经主要负责调节人体在应激情况下的各种生理反应,例如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呼吸加深、瞳孔扩大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交感神经的作用。
首先,交感神经调节心血管系统的功能。
当人处于应激状态时,交感神经会立即通过传入心脏的神经纤维使心率加快,心脏跳动力增加,从而增加心脏输出量,确保足够的血液供应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
此外,交感神经还通过收缩血管的作用使血管收缩,增加血压,从而保证血液迅速供应到重要的组织器官,如大脑、心脏和骨骼肌。
其次,交感神经对呼吸系统的调节也非常重要。
应激状态下,交感神经通过刺激呼吸肌肉使其收缩,从而加深呼吸,增加气体交换,提供更多氧气供应到全身。
此外,交感神经还通过刺激气道平滑肌收缩,导致支气管扩张,从而增加气流量,为应激状态下更高的能量需求提供条件。
此外,交感神经对消化系统的影响也非常明显。
应激状态下,交感神经会抑制消化液的分泌和肠道蠕动,以节约能量并转移血液供应给其他需要的器官。
同时,交感神经还通过收缩内脏血管,减少肠道的血液供应,以保持血液主要流向心脏、大脑和骨骼肌。
交感神经还对其他器官和系统的功能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
例如,它能够通过刺激肌肉产生体温上升的反应,促进能量的产生和消耗。
在应激状态下,交感神经还能够刺激肾上腺素的释放,提高血糖水平,为全身提供更多的能量。
然而,交感神经过度兴奋也会引发一系列的疾病。
当交感神经过度兴奋时,会导致持续的应激状态,造成心血管系统的负荷过重,增加心脏病、高血压等疾病的风险。
不适当的交感神经兴奋还可能导致肠道功能紊乱、睡眠障碍等问题。
总之,交感神经在应激状态下的生物学反应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通过调节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多个器官和系统的功能,以适应应激情况下的身体需要。
然而,过度兴奋的交感神经对健康也会造成负面影响,因此,保持身心健康、合理管理压力是关键。
基因甲基化影响心血管疾病发生的机制
基因甲基化影响心血管疾病发生的机制基因是人类生命的基石,其中基因甲基化是重要的表观遗传学调节机制。
它指的是DNA分子上的甲基化酶将甲基基团添加到DNA分子上,从而影响基因的表达和功能。
研究表明,基因甲基化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息息相关。
本文将从基因甲基化的机制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原理两方面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
一、基因甲基化的机制基因甲基化是基于DNA分子上的甲基化酶在CpG位点上加上甲基基团,进而影响基因表达。
这是表观遗传学中一种重要的调节机制。
它可以增加基因的稳定性和抵御外部因素的干扰。
基因甲基化的起始点是DNMT酶体系,由DNMT1和DNMT3A/B等酶负责,它们在DNA甲基化中具有不同的作用。
此外,DNMT酶体系还需要根据特定的信号和转录因子的调节,以确保基因甲基化在特定细胞和组织类型中合理地实现。
二、基因甲基化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原理(一)高血压基因甲基化可以影响一些关键基因,从而导致高血压的发生。
例如,NOS3基因中的CpG岛甲基化与NO合成的降低和交感神经系统的激活具有密切关系。
与此类似,第2型血管纤溶酶原激活蛋白(PAI-2)基因中的CpG岛甲基化程度,与前列腺素I2合成的增加以及血管紧张素II等高血压因素合成的增加有关。
另外,表观遗传学机制也可以对心血管疾病有重要的影响。
例如,在血管平滑肌中,高盐饮食会引起DNMT3A和DNMT3B的表达增加,从而导致CpG位点的高甲基化水平,进而促进相关基因的转录。
(二)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之一。
其发生与遗传基因和环境因素等复杂因素有关。
研究表明,DNA甲基化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加速甲基化等一系列生理变化,会促进心脏组织的损伤和大量氧化应激反应,从而导致心脏细胞衰竭。
此外,DNA甲基化还意味着炎性状态的发生,是ApoE表达和脂质代谢失调的导火索,进而促进其心血管疾病的进展。
三、甲基化在诊断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基因甲基化在计算机辅助分析中被广泛应用。
心血管活动的体液调节
心血管疾病的药物治疗与体液调节
药物治疗是心血管疾病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许多药物通过调节体液平衡来达到治疗目的。例如,利 尿剂可以促进体内水分的排出,降低心脏负担,从而改善心功能。
心血管活动的体液调节
目录
CONTENTS
• 心血管系统的概述 • 神经调节 • 体液调节 • 心血管活动的综合调节 • 心血管疾病与体液调节
01 心血管系统的概述
CHAPTER
心血管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心脏
作为循环系统的核心,负责将血液泵送到全身各个器 官。
血管
由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组成,负责输送血液,并调 节血流量和血压。
血液
含有氧气、营养物质、激素和代谢产物等,为身体各 部位提供必要的物质和能量。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方式
神经调节
通过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调节 心脏和血管的活动,以维持血压 和血流的稳定。
体液调节
通过激素等化学物质调节心血管 系统的活动,如肾上腺素、去甲 肾上腺素、血管紧张素等。
自身调节
心血管系统通过自身反馈机制调 节血流量和血压,以适应不同的 生理需求。
通过分泌激素等调节心血管活动,如肾上腺素、 胰岛素等。
பைடு நூலகம்免疫系统
通过细胞因子等调节心血管活动,参与炎症反 应和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
相互作用
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相互影响,共同调节心血管活动,维持内环境稳态。
心血管活动的自我调节机制
压力感受器反射
当动脉血压升高时,压力感受器会兴 奋,通过反射性抑制交感神经活动和 增强迷走神经活动,降低心率和心输 出量,从而维持血压稳定。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作用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作用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是自主神经系统的两个主要分支,它们分别负责调节机体在应激状态和平静状态下的生理功能。
交感神经是机体应激响应的主要调节系统。
当我们面临危险或压力时,交感神经被激活,导致心率加快、血压升高、血糖升高等应激反应。
此外,交感神经还能刺激肾上腺素的分泌,提高身体的应激耐力和反应能力。
交感神经还能促进肠道的蠕动,减少胃肠道的消化吸收,使得血流优先分配到肌肉和大脑等需要更多氧气和营养物质的组织。
副交感神经则起到平衡作用,使机体恢复到安静和平衡状态。
当应激因素解除或消失时,副交感神经被激活,使心率降低、血压下降、血糖降低等,使机体达到平静和放松状态。
副交感神经还能刺激胃肠道分泌和蠕动,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
此外,副交感神经还能促进脑血管扩张,增加脑部的血液供应。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相互作用,通过平衡调节机制使机体在应激和平静状态之间保持动态平衡。
这种平衡调节有助于维持机体的稳定和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当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平衡失调时,可能导致心血管系统异常、消化系统功能障碍等疾病的发生。
因此,保持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平衡对维持健康至关重要。
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的相互作用
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的相互作用人体的神经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
其中,外周神经系统又分为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
这两个系统在人体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它们之间也存在着相互作用,本文就来谈谈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相互作用。
1. 交感神经系统的基本作用交感神经系统是人体自主神经系统的部分,它主要负责控制身体的应激反应,例如当人面临危险或者需要出现强烈的情绪反应时,交感神经系统就会被激活,导致身体产生一系列生理反应。
这些反应包括呼吸加速、心跳加快、体温升高等等,这些都是为了让身体更好地适应外部环境而做出的反应。
2. 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基本作用副交感神经系统也是人体自主神经系统的部分,它主要负责控制身体的平衡和恢复,例如当人身体需要休息和放松时,副交感神经系统就会被激活。
此时,身体的呼吸和心跳就会放缓,血压降低,肌肉放松,身体进入一种较为平静的状态。
3.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相互作用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系统相互作用,可以使身体维持一个平衡的状态。
当交感神经系统被激活,副交感神经系统就会被抑制,这意味着身体将会进入一个充满活力和冲动的状态;相反,当副交感神经系统被激活,交感神经系统就会被抑制,此时身体将会进入一个放松和休息的状态。
正是由于这种相互作用的存在,人们才能够更好地控制和适应自己的身体状态。
例如在日常生活中,当人们需要活力和冲动时,可以通过激活交感神经系统来增加身体的功能;而当想要休息和放松时,可以通过激活副交感神经系统来帮助身体恢复。
4.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应用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相互作用,还有一些在医疗上的应用。
例如在治疗心血管疾病时,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失衡就成为了一个致病因素。
因此,科学家们可以通过研究这种失衡,寻找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方法。
此外,人们还发现这种相互作用与情绪和心理健康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总之,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相互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交感神经激活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
交感神经激活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相互作用交感神经激活在诸多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进程中参与多个步骤,处于其核心位置。
2017年3月4日在第七届中国B受休阻滞剂高峰论坛工求门意大利蒙察/米兰S.Gerardo医院的Guido Grassi教授详细阐述了交感神经过度激苏托涉及的多个级联生理过程,并着重强澜了受休阻滞剂在其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1、交感神经激活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相互作用中枢神经系统、动脉压力感受器、化学感受罪等该受机械内的不同信号并将其传递至延髓中枢。
延糖中枢通过交感/副交减神经系统的多条信息通路,进而调控中容星、血管紧张度、心输出量等。
交感神经过度激活可导致心率增加和肾素-血管紧张素·看同的系统AAAS》激活,引起动脉收缩动脉壁压力增加、心肌耗氧呈增加心肌储备下降出类高危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则会增加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如產血压肥胖、血脂异常、心肌和血管重塑等(图一)。
如未能及时接受干预治疗、猝死等另一方面,机体内诸多生理状态的改变亦能引起交感神经系统的过度激活。
2型糖尿病与肥胖、胰岛素抵抗、糖耐量受损、高血压、血脂异常等冠心病危险因素息息相关。
其实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的高水平胰岛素,亦可引起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和β1受体的持续激活,降低致死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阔值、增加心肌细胞坏死、绸亡,诱发动脉粥样硬化和增加粥样硬化斑块破裂的风险。
急性精神压力增加可通过释放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皮质醇、促炎性细胞因子等而激活交感神经系统和a、β肾上腺素受体,导致暂时性内皮功能障碍、血管受化学性及机械性刺激引起的反应性收缩能力下降,进而导致灌注受限、心肌缺血,增加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风险。
向心性肥胖可导致体内血管毒性的脂肪因子(如TNF-α,IL-6)增加、血管内皮反应增强、瘦素增多,继而血管内皮功能障碍、胰岛素抵抗。
由此产生胰岛素合成增加及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至此激活交感神经。
此外,吸烟可导致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升高2-3倍并持续长达30分钟,由此引起心率加快、血压升高。
自主神经系统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
自主神经系统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心血管疾病是目前全球范围内导致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而自主神经系统在心血管疾病的发展和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文将探讨自主神经系统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并着重介绍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在这一过程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
一、交感神经系统对心血管功能的调节交感神经系统是自主神经系统的一部分,它通过释放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等儿茶酚胺类物质,对心血管功能进行调节。
交感神经活动增加可以引起心率增快、收缩压升高以及外周血管收缩等生理效应。
这些变化有助于维持机体对应激状态下的生存和适应能力,但过度兴奋或异常活动的交感神经会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展。
二、副交感神经系统对心血管功能的调节副交感神经系统与交感神经系统形成了平衡,其主要通过释放乙酰胆碱来调节心血管功能。
副交感神经活动的增加使心率下降、心脏收缩力减弱,并导致外周血管扩张等生理效应。
这些改变有助于促进机体的消化吸收和代谢过程,同时也有利于心血管系统的恢复和修复。
三、自主神经系统在高血压中的作用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自主神经系统在其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当交感神经活性过度增加或副交感神经活性受到抑制时,会导致血压升高。
此外,自主神经系统还参与了肾脏钠水潴留和外周血管收缩等生理过程,进一步加重了高血压的发展。
四、自主神经系统在冠心病中的作用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供氧不足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自主神经系统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交感神经紧张性增加可引起冠脉痉挛和血栓形成,导致冠状动脉供氧不足;副交感神经系统的活性下降则减少了心脏的代谢需求,在冠心病的预防和治疗中有一定的重要性。
五、自主神经系统在心律失常中的作用心律失常是指心脏搏动过程中发生节律异常的情况,与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密切相关。
交感神经系统通过β肾上腺素能受体介导的机制,增加了心房肌细胞膜扩展电流和钙离子内流,导致心室率加快;副交感神经系统则通过M2胆碱能受体介导的机制,抑制了节律细胞膜透过性改变和钙离子内流,使得心室率减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根据交感激活时间分类:
1.急性:快速心律失常、ACS 2.慢性:心衰、高血压
第二部分
交感神经系统激活对心血管的危害
交感神经系统激活对心血管的危害
一. 心脏电活动不稳定 二. 动脉粥样硬化加重 三. 加速粥样斑块破裂 四. 促进血栓形成 五. 加重心脏重构:左室肥厚等
2.5倍
b1及b2受体作用的比较 b1受体 心脏兴奋(正性变时、变力) 肠管抑制 b2受体 骨骼肌血管扩张 支气管扩张
脂肪分解
糖酵解
交感神经系统
肾上腺素能受体亚型的分布与效应
器官
心肌 窦房结 房室结 心房 心室 支气管平滑肌 冠状动脉 脑血管 腹腔内脏血管
主要受体
b1 > b2 (75:25) b1 b1 b1 b1 b2 a
治疗无特效(对症)
第三部分
交感激活性心血管病及治疗
呼吸器官 消化器官 眼 代谢
交感神经系统
四、交感神经系统的激活与功能亢进 1.交感神经系统功能:
促使人体适应外环境的急骤变化。动员机体许器官的潜在力量,对抗环境 的急变。
2.交感神经功能持续性亢进的原因:
⑴ 中枢性: 中枢:初级中枢:脊髓
生命中枢:延脑
下丘脑后侧部分:交感神经中枢 平素大脑皮层有抑制下丘脑作用,大脑皮层功能障碍时“丘脑释放”交感兴奋! ⑵ 反射性
b-受体激动剂
腺苷酸环化酶 细胞膜外
Gas b-受体
b
+ cAMP
cAMP
细胞膜内
Na
与G蛋白耦联
ATP
起搏通道 (HCN4)
交感神经系统激活对心血管的危害
一、心脏电活动不稳定 1.交感激活对离子通道广泛有害作用
2)钙通道( Ca2+ ) b -受体激动剂 腺苷酸环化酶
外膜
Ga s b + +
诊断依据
Abe 和 Kondo提出了两个主要标准和三个次要标准: 主要标准 次要标准
1.心电图改变
2.左室心尖球囊样改变
1.躯体或精神应激
2.酶学轻中度升高 3.胸痛
上述标准均符合,诊断才成立
治疗与预后
一般良好
1.左室功能常数天或数周恢复正常。 2.死亡率低:1%-8% 3.急性左心衰:30%-46% 4.二尖瓣反流:13%-18% 5.心脏破裂:目前仅有1例 6.多数病人愈后不再复发。
交感神经系统激活对心血管的危害
三、加速粥样斑块破裂
1. 当脂质软斑块,表面纤维帽变薄,
易于破溃。
2. 管腔内压力增加容易破裂,甚至
自然破裂
3. 高脂血症损害内皮细胞、血管紧
张素水平增高、交感激活等因素 都增加斑块破裂
交感神经系统激活对心血管的危害
一. 心脏电活动不稳定 二. 动脉粥样硬化加重 三. 加速粥样斑块破裂 四. 促进血栓形成 五. 加重心脏重构:左室肥厚等
交感神经系统
二、植物神经系统:
1.定义:调节内脏功能的神经装置(与躯体神经分布不 同),又称自主神经系统:是指独立自主的神经 系统。这一命名也不确切,同时其还接受中枢神 经系统的控制。 2.分类:A 交感系统 B 迷走(副交感)神经系统 3.组成:A 中枢:脊髓胸腰段(胸1-腰2-3) 副交感神经:a 脑干到交感神经核 b 脊髓骶部(侧角) B 传入神经 C 传出神经 a 节前 b 节后
脂肪细胞
支气管 肾脏 神经末梢 甲状腺
β1
β2 β1 β2 β2
分解脂肪
扩张支气管 分泌肾素 促进去甲基肾上腺素的释放 T4→T3转化
交感神经系统
心脏的b受体是参与心脏功能活动最重要的受体,其亚型b1和b2 受体共存于心肌组织中,其中b1受体占75%,遍布整个心脏, b2 受体占25%,主要存在于心室和心房,在窦房结的密度比右房高出
生理学效应
心率加快 传导加快 收缩力增强,传导加快 收缩力增强,传导加快,自律性提高 支气管扩张 血管收缩
b1
a a b
血管扩张
血管收缩 血管收缩 血管扩张
交感神经系统
5.交感神经对各器官的作用
器官不同作用不同 心脏:兴奋 小肠平滑肌:抑制 心脏交感神经的分布:
右侧交感神经: 支配心脏右侧和心室前壁 左侧交感神经: 支配心脏左侧和心室后壁。
交感神经系统激活对心血管的危害
五、心肌重构
高血压:交感激活导 致心肌肥厚
心室扩大
心肌梗死:交感激活 使心腔构型 改变,易形 成室壁瘤
应激性心肌病
概述
应激性心肌病即左室心 尖球囊综合征,是患者极 度精神刺激后出现剧烈胸 痛,ST-T改变、心功能不 全,少数病人可出现肺栓 塞或室颤。 1990年,日本学者Satoh 等最先报道该病。
与G蛋白耦联
+
PKA
Ca2+
内膜 L-型 Ca2+ 通道
ATP
cAMP
交感神经系统激活对心血管的危害
一、心脏电活动不稳定
1.交感激活对离子通道广泛有害作用
3)钾通道( K+ ) b -受体激动剂 腺苷酸环化酶 K+
外膜
Ga s b + cAMP
PKA
+ IKS 通道
内膜
与G蛋白耦联
ATP
(KCNQ1+KCNE1)
流行病学
目前病例集中在日本,
欧美有少量报道。
中国有一定的病例
80%-90%的病例为老
年绝经期后的女性,年 龄多在55-70岁
病因
1.与急性应激密切相关 (1)精神刺激应激:占30% 如:亲人死)躯体疾病应激:占70% 如:外伤、严重低血糖、急性肺 栓塞、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吸 食可卡因等。 2.有遗传倾向 Pison等报道一对姊妹均患本病
E.持久性:
植物神经对外周效应器作用具有持久的紧张性。
交感神经介质及相应受体
交感神经系统
交感神经兴奋分泌的神经递质: 肾上腺髓质-----肾上腺素
交感神经末梢-----去甲肾上腺素
交感神经递质作用的受体:
a
a1 a2
b
b1 b2 b3
交感神经系统
β1和β2受体的分布和介导的生理作用
心脏( 窦房结、房 室结、心房心室) 动脉、静脉 骨骼肌 肝脏 胰腺(β细胞) β1、β2 β2 β2 β2 β2 增加心率、加快传导速度、增加收缩力、 传导速度和心室自律性 扩张血管 扩张血管,增加收缩力 分解和合成糖原 分泌胰岛素和高血糖素
III
影像学特征
冠状动脉造影:
常阴性
影像学特征
左室造影、心脏超声、 MRI、核素扫描: 左室心尖部、中部室 壁运动低下或消失,而基 底部室壁运动增强, 收 缩期左室心尖部形似球 囊。 EF值减低或明显减低
实验室检查
1.心肌酶学: 不高或轻度增高 2.病毒抗体滴度: 多正常 3.心内膜活检: 无心肌炎证据 常见合并症 1.左心衰 2.心源性休克 3.室性心律失常
二、动脉粥样硬化加重
持续静脉灌注去甲肾 上腺素,可发生明显动 脉粥样硬化(A)
高血压 冠心病
Oestlund-Lindqvist A-M et al Arterioscler 1988;8:40-45
交感神经系统激活对心血管的危害
一. 心脏电活动不稳定 二. 动脉粥样硬化加重 三. 加速粥样斑块破裂 四. 促进血栓形成 五. 加重心脏重构:左室肥厚等
发病机制
不明,主要假说:
1.交感神经系统过度激活假说: 非缺血性应激导致机体的 交感神经过度激活甚至出现 交感风暴,导致心肌细胞受损、
冠状动脉痉挛、恶性心律失
常发生
发病机制
2.非典型性心肌梗死假说 3.应激性冠脉痉挛假说: 4.其他假说 : 心肌顿抑 左室流出道梗阻
临床表现
症状: 1.多于应激后4-24小时起病 2.突然出现胸骨后疼痛 3.喘憋,气短 4.少数阿-斯发作 体征: 1. 痛苦面容、精神紧张、面色苍白、 2. 心率增快、心音减低。 3. 严重时急性肺水肿、甚至心源性 休克
交感神经系统激活对心血管的危害
四、促进血栓形成
交感神经系统激活 1. 血小板数量增加
血管壁损伤
2. 激活凝血系统
血小板附着
血小板激活
血小板聚集
血栓形成
交感神经系统激活对心血管的危害
一. 心脏电活动不稳定 二. 动脉粥样硬化加重 三. 加速粥样斑块破裂 四. 促进血栓形成 五. 加重心脏重构:左室肥厚等
交感神经系统
B.反应广泛弥散:
交感神经节前纤维在神经节内与数十个神经元发生接替,刺激时, 引起广泛的节后纤维兴奋。副交感神经相反,反应局限(1:1接替)
C.活动广泛:
交感神经活动往往不会只波及个别神经,而是整个系统参加。
D.反应选择性:
反射反应时,各部位交感活动有差别。
例:失血后10分钟内,交感兴奋,心脏活动增强腹腔内血管收缩, 其它反应不明显。
交感神经系统
二、植物神经系统:
4:特点:
从中枢神经系统发出的传出神经 不直接抵达效应装置上(肾上腺髓 质例外),中间还需要经过一个或
节前 纤维
两个外周神经节,因此有节前纤维 和节后纤维之分。
节前纤维:有髓鞘,传导速度快 节后纤维:无髓鞘,传导速度慢 (狭义概念指此类植物神经)
节后 纤维
交感神经系统
⑶ 体液性
交感神经系统
3.交感兴奋与亢进的表现:
心 传 率:加快 导:加快 支气管:扩张 血糖:升高 肾上腺素:增加, 内源性儿茶酚胺:升高几百 倍甚至 几千倍
血管收缩:皮肤、内脏血管
循环血量:增加 红细胞计数: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