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喻造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隐喻造词
大纲:
1、引言
2、隐喻的概念
3、构成新词的隐喻
引言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思维工具和认知方式。

隐喻的实质是通一类事物来理解和感受某一事物。

隐喻具有普遍性,人类各民族、各种文化虽然千差万别,但都生活在同一个星球上,因此,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会有一些相同的文化积累,从而产生共识文化。

共识文化反映在语言中便凝结为共同的文化语义。

有共识文化就会产生相似的隐喻。

然而,由于各民族的语言都有其相当悠久的历史,它们负载了大量有关民族的思维方式、民族习俗、民族传统文化和历史文学典籍等方面的独特内容。

隐喻对汉语词义的影响与英语有诸多共同之处,同时汉语又有自己独特的特点。

隐喻的概念
隐喻,最通俗的话讲,就是打比方,是与明喻借喻平列的一个比喻类型。

隐喻的修辞观将隐喻视为一种纯粹的语言现象,是语言运用中对正规语言的偏离和变异,是润饰辞藻的一种修饰手段,主要起语言装饰作用。

进入20世纪70年代,随着语言学、心理学和认知科学的发展,莱考夫等人从认知的角度研究隐喻,提出了概念隐喻的理论,认为隐喻不仅仅是语言修辞手段,而且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人们在思想中对于不同的事物特征建立联系的方式或机制,被人们称为隐喻的认知观。

隐喻是利用事物的相似性,把不同的两个事物联系在一起。

在联系的过程中,把事物的意义抽象出来,从事物的诸多特征中选择其中一种。

目前对词汇隐喻的归类分常规隐喻和创新隐喻。

究其实质不外乎莱考夫的三类:结构隐喻、方位隐喻、实体隐喻,加上通感隐喻,共四类。

这些类型汉语中均有,且数量很多,说明隐喻概念(有人称隐喻观念)同样适合汉语。

(一) 隐喻观念已经形成词义的一个义项进入词义。

1、结构隐喻中一部分形成词义,固定于词义中。

如“风雨”,原型指风和雨:风雨大作。

而汉语有以下表达方式:
(1)经风雨,见世面。

(2)你没经受过什么风雨。

(3)青年人要在大风大雨中锻炼成长。

(4)五年风雨,你我一同走过。

由此可见,“艰难困苦”是一个隐喻观念。

而这个观念形成的风雨的比喻义“艰难困苦”已进入词典意义。

又如“花”,原型指种子有性繁殖器官,有一比喻义为“女子”。

汉语中有下列表达式:
(5)一朵鲜花插在了牛粪上。

(6)她已是残花败柳。

(7)他是个浪荡子,到处拈花惹草。

(8)她长成了一个如花似玉的大姑娘。

2、方位隐喻绝大部分形成词义。

汉语“浅”原型指从上到下或者从外到里的距离小。

但是汉语中有“见解浅”的说法,那么“见地浅显”之义属于词的一个隐喻义项。

3、实体隐喻一部分形成词义。

汉语的“压力”原型均指物体所承受的与表面垂直作用力,但是汉语中“压力”有“制服人的力量”、“承受的负担”的隐喻义。

4、通感隐喻绝大部分形成词义。

汉语中有“浓郁的香气”、“甜美的声音”、“酸溜溜的表情”、“尖刻的措辞”等的说法,这些词汇与听觉、视觉、味觉、触觉、嗅觉之间相互联通、相互投射,形成通感隐喻。

构成新词的隐喻
隐喻不但在汉语修辞中被广泛使用,而且在汉语修辞造词法中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隐喻造词是以彼物比此物,是人类运用联想和想象,根据事物间的相似点,以甲物来描写、说明乙事物的一种认知方式。

根据隐喻性语素在词中的不同分布,大体可以分为前喻式、后喻式和整体隐喻式三种类型。

1、前喻式
前喻式隐喻词是指词的前一个成分为喻指后一个成分为直指,喻体在前,本体在后,形成偏正关系的词语。

如:“蠕动”是像蛆蜕爬行那样动,像这样的复合词还有很多。

根据本体和喻体两个概念的外延重合程度的大小,可以分出下列次类:
(1)本体和喻体的外延完全重合,即本体像喻体。

如“梯田”,可以分析为“像梯一样的田”;“杏眼”,分析为“像杏一样的眼”。

其它诸如,狼狗、柳眉、冰糖、蜂鸟、鼠标、蜂窝煤、龙须面、面包车、植物人等都属于此类。

(2)喻体的外延大于本体的外延,即本体像喻体的一部分。

如“鹤发”,可以分析为“像鹤(的羽毛)的发”;“斑马线”,分析为“像斑马(身上的条纹)的线”,其它诸如蛤蟆镜、柳眉等也属于此类。

(3)本体的外延大于喻体的外延,即本体的一部分像喻体。

如“鸭舌帽”,应该分析为“(前端部分)像鸭舌的帽子”;“梅花鹿”,分析为“(身上的花纹)像梅花的鹿”,其它诸如马尾松、金钱豹、眼镜蛇、燕尾服等属于此类。

前喻式隐喻词汇将喻体作为修饰限定语素来理解本体语素,构成偏正结构的词语。

从本体和喻体的关系来看,虽然表相似关系的词语没有出现,但是它强调了本体(或本体的一部分)“像”喻体(或喻体的一部分),因其隐喻关系很明显,这类词的词义是比较容易理解的。

2、后喻式
后喻式隐喻词是指词的后一个成分为喻指,即直接反应对象的实质,前一个成分为直指,即用比喻的方法来反映对象,本体在前,喻体在后,形成偏正关系的词语。

如“鸡冠”是鸡头顶上的形状略似冠的肉质的突起。

像这样的词语还有很多,根据出现的本体成分的不同,可以分出不同的模式次类:(1)定语和受定语的外延重合,词语的构成语素就是本体和喻体本身,作为具体事物的本体和喻体在形状、状态等方面具有共享特征。

如,“瀑布”、“雪花”、“石笋”,本体和喻体分别为“瀑”和“布”、“雪”和“花”、“石”和“笋”。

其它如月球、星球、铁饼、钢筋等都属于此类。

(2)定语外延大于受定语外延,受定语所喻事物只是本体的一部分,如“山脚”,只是“山”的一部分像“脚”。

其它如榜尾、报头、鼻翅、鼻梁、山腰、山嘴、帽舌等都属于此类。

(3)本体本身并未出现,定语位置上出现的是本体的制造者、性质、功能等相关成分。

如,电脑、电子邮件、电子信箱、干冰、银耳等,语素结构中出现了本体的性质;如熨斗、喷嘴,语素结构中出现了本体的功能;如蛛网、蚕沙、蜂房,语素结构中出现了本体的制造者。

(4)本体是抽象事物,喻体赋予本体一个具体的范畴,离开了这个范畴,本体就无法独立存在,如话匣子、视线、视野、商海、股海等。

3、整体隐喻式
整体隐喻式的能产性也较强。

这一类新词语整体构成隐喻表示新词,借用修辞学上的术语来讲,新词语的整体形式是喻体,词语真正的含义是本体。

每个语素不单独做隐喻性语素,不能单独表示事物的特征,只有各个语素组合在一起形成整体才表示隐喻,指代某种事物或者动作。

如“虎狼”,是说某类人非常凶狠、残暴,仿佛猛虎、恶狼一般;“筋节”,是说文章或言辞的重要而有力的转折连接处,好像人或其他一些动物内肌键或骨头上的韧带、关节似的。

类似这样的复合词还有很多,如:l)名词性:驴打滚、、铁蹄、龙眼
2)动词性:刨根儿、撑腰、屈膝
3)形容词性:刻骨、棘手、辛酸
从整体上来看,这一类词内部结构以偏正式居多,也有并列式、动宾式、主谓式。

除了以上三种类型的隐喻词汇外,还有一种特殊的隐喻词汇值得引起我们的注意。

诸如“一钩弯月、一轮明月、一线希望、一颗珍珠”中的量词“钩、轮、线、颗”。

这些量词与它们所限定的中心词之间有隐喻关系“一钩弯月”就是“弯月如钩”;“一线希望”就是“希望如线”。

因为这些量词是从名词转化过来的,它们原先所表示的各种事物,具有各自的特点。

人们正是根据它们的特点,将它们用为量词的。

这样,它们必然与所限制的中心词有相似点。

总结
隐喻已经不仅仅是语言使用者修饰所用词语的一种修辞手段,更为重要的是它能丰富语言的词语,生成新词新义,从而使语言能表达变化中的世界,动态地记录并体现人类认知的发展过程。

词汇是人类语言交际的最基本单位,准确而生动的词汇表达往往能让所要表达的思想易于理解,而隐喻造词这一认知思维在此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汉语隐喻词汇研究》陕西师范大学郑茄娟
《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隐喻在汉语词义发展中的体现》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李敏
《隐喻与汉语隐喻造词》湖南科技大学魏来曹铁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