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隐喻俗语等文化词语的翻译
3-1词语的翻译-指称意义和蕴涵意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When you know a thing, to hold that you know it, and when you do not know a thing, to allow that you do not know it ---- this is knowledge.
《红楼梦》中对女性的称呼,如“王夫人”、“ 周瑞家的”的翻译
Lady Wang Zhou Rui’s wife
Mrs. Zhou
5)克明:觉新哪,你听着! (《家》中高老爷训导觉新的话语
)
Keming:
Juexin, I want you to pay particular attention to this. / Listen, Juexin.
你就是送给我,我也不要. Even if you give it to me as a gift, I won’t accept it.
他就着油灯读信. He read the letter by the oil lamp.
面子
如果怕丢面子,就说不好英语。()
我,我也要留下来。 If you stay, I will, too.
小马也就是十二三岁,脸上还瘦。 Xiao Ma was no more than twelve or thirteen years old, with a very lean face.
她怎么好好的就自杀了? 这也怪了! Why should she have committed suicide for no reason? It’s rather odd.
非文学翻译演示文稿
第一章 概论
• 五. 非文学翻译的特点 • 1. 准确无误地再现原文所反映或欲反映的客观
现实 • 1)意思连贯 2)语言准确,句子表达严密 • 3)意思明确,没有歧义 4)任何增删不能损
害原文基本信息的准确性 • 2. 语言朴实 • 1)语言规范 2)简洁明了 • 3)信息准确性第一,语言艺术第二 • 4)中译英时文风朴实化
号的使用有较大的随意性。
第四章 篇章的衔接
• 上下文衔接关系是使语篇成为形式和意 义完整统一体的重要手段。可以分为两 大类:
• 1. 语法/结构衔接,包括照应( reference, 指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等); 替代,指 代动词do,以及one, the same 这种词, 以及答语中的so, nor 等;省略(ellipsis, 指名词性词、动词、小句的省略等); 连接(conjunction,指虚词and, but 以及
第三章 简明英语
• 一. 什么是简明英语 • 简明英语(Plain English Campaign)是一
种适当、清楚的写作方法,它以尽可能 简单的方式,达到有效沟通过的结果。 简明英语使用直白、具体和常见的词汇 。 • 二. 什么是好英语? • 三. 为什么使用简明英语? • 1. 更容易阅读
第三章 简明英语
第二章 隐喻、俗语等文化词语的 翻译
• 2. 借用(用标准的译入语意象替代源于意 象)
• 3. 把隐喻翻译为明喻,保留原来的意象 • 4. 直译+意译(把比喻翻译为比喻+意思) • 5. 意译(把比喻转换为意思) • 6. 删除多余或没有什么意义的隐喻 • 7. 直译+解释
第二章 隐喻、俗语等文化词语的 翻译
第六章 非文学翻译实践
• 4)文化归化(the adaptation model),即源 语表达形式略去,代之以译语的形式,源 语文化意义丧失。
文化词语的翻译
颜色
• • • • • • • 红白事 红包 红茶 红肠 红潮 红尘 红得发紫 • Happy and unhappy events(weddings or funerals) • Red packet • Black tea • Sausage • Blush, flush • The secular world, human society • Enjoy great popularity
吃的文化
• • • • • • • • • • 饭桶 吃不开 吃不了兜着走 吃不消 吃老本 吃软不吃硬 吃闲饭 吃香 吃食堂 吃老本
• • • • • • • • • • Good-for-nothing Land oneself in serious trouble Be unable to stand Be unable to bear or support Live off one’s past gains Be open to persuasion but not to coercion Lead an idle life Be very popular Have one’s meal in the mess live off one’s past gains
• 科教兴国。Revitalizing China through science and education. •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扎实工作,开拓进取。 Liberation of mind, seeking truth from facts, working hard and being initiative. • 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Citizens with lofty ideals, moral integrity, better education and good sense of discipline. • 只生一个好。It is better to have only one child. • 构建和谐社会。Build a socialist harmonious society.
成语、俗语、谚语与歇后语英译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闻所未闻
• hearing what has never been heard before; rarely or seldom heard of
• 闻所未闻 为动宾结构,字面意义是听到 了从未听到过的,通常用于指事理或论 述的新鲜、奇特。 •
盛气凌人
• so arrogant as to impose oneself upon others; arrogant or domineering in manner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 don’t judge a man by his appearance and don’t measure the sea with a dou or bucket; he may be more capable than he looks; a man may have more potential than you know
打肿脸充胖子
• pretending to be a fat man by slapping his own face swollen; pretending to be a wealthy man
汉语谚语英译
新来乍到,摸不着锅灶
• a new comer isn’t familiar with either pots or the kitchen range; a new comer has to familiarize himself before starting work
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 unable to accomplish anything but likely to spoil everything; impossible to achieve but possible to ruin
李长栓《非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第2版复习笔记(隐喻、俗语等文化词语的翻译)【圣才出品】
李长栓《非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第2版复习笔记第13章隐喻、俗语等文化词语的翻译一、隐喻的概念1.比喻是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用同它有相似点的别的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
隐喻,也叫暗喻,是比喻的一种形式。
隐喻有本体与喻体,用“是”、“成为”等联接本体和喻体。
2.与隐喻相关的是明喻、借喻、借代、比拟等。
(1)明喻是有本体和喻体,并且以“如”、“像”、“若”等联系词连接本体和喻体的修辞方法。
(2)借喻既没有比喻词,本体也不出现,而是直接把喻体用在本体应该出现的地方。
借喻的基本形式是以乙代甲。
例:“如果不打落水狗,它一旦跳起来,就要咬你,最低限度也溅你一身的污泥”。
【解析】此句中“落水狗”比喻挨了打的敌人。
(3)借代是用甲事物来代替乙事物,甲乙两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有某些相关之处。
例:那边来了个红领巾。
【解析】“红领巾”是借代,是用少先队员的标志来代替少先队员。
不能说少年队员像红领巾。
(4)比拟是按照人的想象和联想直接把人当作物或物当作人来写。
例:鸟儿歌唱,花儿欢笑。
【解析】“鸟”和“花”本来不会像人那样一。
歌唱”和“欢笑”,但是人可以想象它们会歌唱、会欢笑。
3.在英语中,大多数字典和教科书对隐喻的定义为a comparison between two things,based on resemblance or similarity,without using“like”or“as”。
例:a submarine sandwicha branch of governmentThere are plenty more fish in the sea.4.英语中与隐喻有关的概念很多simile(明喻):A comparison using“like”or“as”。
如Her face was pale as the moon;metonym(换喻):The substitution of one term for another with which it is commonly associated or closely related。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20个中英文对照词了解传统文化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20个中英文对照词了解传统文化中华思想文化术语----20个中英文对照词了解传统文化近日,“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工程”第二批术语对外发布,对“居安思危”“上善若水”等反映中华传统文化特征与思维方式的核心术语,作出了简明的中文释义和英文翻译。
今天,“微言教育”继续向大家亮出这些词语,我们一起学习吧。
【英译】Jingjie (Visionary World)【释义】“境界”本指疆域边界、土地边界,后来在佛经翻译中,“境界”一词被用于精神领域,指人破除对于物质世界的沉迷后所达到的精神层次或修为境域。
作为文艺术语,主要指文艺作品中所表现出的审美层次和境域,是作者的创造力、理解力和审美能力在精神层面的综合呈现。
有境界的作品是作者真实人格的显现,具备超越凡俗的意味,更能引发读者的共鸣,激发读者的想象,甚至提升读者的感受。
“意境”形成较早,而“境界”主要受中唐以后佛教思想的影响而形成。
近代学者王国维《人间词话》对境界的阐释最多。
王国维往往将“意境”与“境界”概念通用。
他构建了融合西方美学与中国古典美学为一体的“境界论”。
但一般说来,意境侧重作者主观寓意与作品形象的完满融会,通过鉴赏使想象得到发挥,而境界则突出心灵感悟使艺术形象得到升华,强调心灵世界对于作品层次的提升。
【英译】Aesthetic Conception TranscendsConcrete Objects Described.【释义】诗文中的审美意境往往在物象之外,需要鉴赏者领悟其中的精神之美。
“境”指作品所创造的审美意境,“象”是作品中所呈现出的具体物象。
诗歌由语言文字写成,所描写的都是一个个物象,在这些具体的物象之外,能够形成整体的审美情境。
唐代诗人刘禹锡首次提出这个命题,表达对诗歌意趣的思考,强调文字与物象是确切的,而审美情境却是微妙而难以言传的。
在古典诗论意境说的形成过程中,“境生象外”是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
【英译】Be on Alert Against PotentialDanger When Living inPeace【释义】处在安宁的环境中,要想到可能出现的危难。
李长栓《非文学理论翻译与实践》(第2版新版)配套题库(第13章 隐喻、俗语等文化词语的翻译)【圣才出
第13章隐喻、俗语等文化词语的翻译Ⅰ.隐喻1.何等动人的一页又一页篇章!这是人类思维的花朵。
(徐迟:《哥德巴赫猜想》)【译文】What inspiring chapters!They are the flowers of the human brainwork.2.霎时间,东西长安街成了喧腾的大海。
(袁鹰:《十月长安街》)【译文】At once,the Eastern and Western Chang’an Roads became roaring oceans.3.时间就是金钱。
【译文】Time is money.4.闲散的时刻是时间的金沙。
【译文】Spare moments are the gold dust of time.5.他父亲将这对伴侣的新生活比作在漫长而不知终点的轨道上奔驰着的一列火车,“你们的前程可能是蜿蜒曲折的,也许还有阴暗的隧道”,他告诫他们说,“但是我们预祝你们旅途平安。
”【译文】His father compared the couple’s new life together to a railroad train on along,unknown track,“there may be curves and dark runnels ahead,”he told them,“but we wish you a safe journey.”【解析】这句话原文中用了很多隐喻,例如“在漫长而不知终点的轨道上奔驰着的一列火车”“前程可能是蜿蜒曲折的,也许还有阴暗的隧道”“旅途平安”,在译文中都进行了直译,完整地保留了原文的形象。
6.尽管我们不能填平我们之间的鸿沟,我们却可以设法架一座桥,以便跨过这座桥来进行会谈。
【译文】While we cannot close the gulf between us,we can try to bridge it so that we may be able to talk across it.【解析】原句中的“鸿沟”和“桥”用的都是隐喻的修辞手法,在译文中都采取直译。
《俗语成语翻译》课件
音意结合法
总结词
结合音译和意译的优点,既保留原文发 音特点又传达意义。
VS
详细描述
音意结合法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翻译方法, 它既能够保留原文的发音特点和文化特色 ,又能够传达原文的意义和精神。这种翻 译方法需要译者具备较高的语言和文化素 养,以确保译文的质量和准确性。
03
常见俗语成语的翻译
一鸣惊人
详细描述
意译法注重译文的流畅性和可读性,强调传达原文的意义和精神,而不是拘泥 于原文的形式和修辞。这种翻译方法能够克服文化差异和语言障碍,让译文读 者更好地理解原文的含义。
音译法
总结词
保留原文发音特点进行翻译,常用于人名、地名等专有名词。
详细描述
音译法能够保留原文的发音特点和文化特色,但可能会让译文读者感到困惑或难以理解 。因此,在采用音译法时,需要加上适当的注释或解释,以帮助译文读者更好地理解。
语言的地道性追求
总结词
符合目标语言习惯
详细描述
在翻译俗语和成语时,需要考虑到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 和语言特点,使译文更加地道,易于理解和接受。同时 ,需要注意语言的流畅性和通顺性,避免出现生硬或晦 涩的表述。
06
俗语成语翻译的未来发展与挑 战
跨文化交流的推动作用
全球化进程加速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跨文化 交流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这为 俗语成语翻译提供了更广阔的应
画蛇添足
总结词
形容做了多余的事,反而坏了事。
详细描述
这个成语出自《战国策》,讲的是楚国一位官员为庆贺 比赛胜利而画蛇,但为了显示自己的技巧,他给蛇画上 了脚,结果反而输了比赛。后来人们用“画蛇添足”来 形容做了多余的事,反而坏了事。这个成语告诫人们要 实事求是,不要做过头。
隐喻的文化内涵及翻译
隐喻的文化内涵及翻译论隐喻的文化内涵及其翻译内容摘要翻译是一种复杂而又富有吸引力的工作。
1.A.理查兹声称(1953),翻译很可能是宇宙间最复杂的一种活动。
因为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不仅涉及两种语言,同时也涉及两种文化。
表面上看,翻译是语际间的转换,实际上却是跨文化传达。
这点在译界早己达成共识,人们从重视语言的转换转向更重视文化的转换。
而隐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人类思维的一种认知工具。
由于各民族在思维方式上存在着异同,因而其所使用的隐喻性语言必然蕴藏了丰富独特的民族文化内涵。
由于文化因素的影响,隐喻的翻译就成为翻译中最复杂的问题(纽马克,2001)。
本文试图从文化角度探讨隐喻的翻译。
全文除了引言和结论部分,共分为三章。
引言部分简要回顾了语言、文化和翻译三者之间的密切关系,指出当前翻译向文化转向的理论动态。
隐喻性语言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反映,因此,探讨隐喻的文化内涵及其翻译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章主要从翻译的角度探讨隐喻的问题,包括隐喻的定义和类型等,并提出从文化角度划分隐喻类型的重要性。
这样划分有利于我们比较英汉隐喻中文化内涵的共性和个性,从而有利于寻找适当的翻译方法。
第二章主要分析比较了英汉隐喻中文化内涵的共性和个性。
阐明英汉隐喻中喻体和喻义之间存在着四种对应关系,即(1)相同的喻体,相同的喻义;(2)相同的喻体, 不同的喻义;(3)不同的喻体,相同的喻义;(4)喻体和喻义的缺失。
其中第一种关系对应文化内涵的共性,第二、三、四种关系则体现文化内涵的个性。
第三章探讨了隐喻翻译中文化传译的两种基本原则:以源语文化为归宿和以译入语文化为归宿,即外国化和国内化。
在实际翻译中,两者交替使用;在可能的情况下,应优先考虑外国化,以促进文化交流。
在此原则指导下,本章详细探讨了处理隐喻中文化因素的一些具体翻译技巧:(1)保留原文的意象和喻义;(2)转换成译入语文化中的意象:(3)保留原文的意象+文内外补偿;(4)放弃原文的意象,直接揭示其喻义;(5) 放弃原文的意象和喻义。
第4篇第3章习语的翻译(上)解析
欲速则不达。
Haste makes waste. 隔墙有耳。 Walls have ears. 浑水摸鱼 to fish in troubled waters 捉襟见肘 to be out at elbows
2. 意义相似,形式不同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Birds of a feather flock together. 众人拾柴火焰高。 Many hands make light work. Fish begins to stink at the head. 上梁不正下梁歪。 一箭双雕 killing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 一贫如洗 as poor as a church mouse 破釜沉舟 burn one’s boat 挥金如土 spend money like water
3. 形式相似,意义不同
在汉语文化中, “东风”即是“春天的风”, 夏天常 与酷署炎热联系在一起, “赤日炎炎”、“骄阳似
火”是常用来描述夏天的词语。而英国地处西半 球, 温带海洋性气候, 报告春天消息的是西风, 英国 的夏季正是温馨宜人的季节, 常与“可爱”、“温 和”、“美好”相连。 Indian summer: 小阳春
the apple of one's eye 眼睛中的瞳孔
源自《圣经· 旧约· 诗篇》第17章,“Keep me as the
apple of the eye.”(求你保护我,如同保护眼中的瞳 孔。)和《旧约· 申命记》第32章“耶和华遇见他在 旷野荒凉、野兽吼叫之地,就环绕他,看顾他,保 护他如同保护眼里的瞳孔。” “He kept him as the apple of his eye.” 在圣经其他地方也有类似的话。 现译作“掌上明珠”,表示特别珍视的东西, 常用 来比喻象爱护眼珠一样爱护某个最心爱的人或珍贵 的事物。
李长栓非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第2版网授精讲
李长栓非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第2版网授视频精讲!李长栓《非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第2版)网授精讲班【教材精讲】讲师:钟厚涛课程学时:24视频数量:23目录说明:本课程共包括23个高清视频(共32课时)。
序号名称1 第1章翻译概述(1)2 第1章翻译概述(2)3 第2章文学翻译与非文学翻译(1)4 第2章文学翻译与非文学翻译(2)5 第3章简明英语和简明英语运动6 第4章简明英语的基本原则7 第5章Google、电子辞书及其在翻译中的运用8 第6章英语词典和电子语料库在翻译中的运用9 第7章译文臃肿和减肥方法(1)10 第7章译文臃肿和减肥方法(2)11 第8章新旧信息和信息流动12 第9章主动语态、被动语态和强势动词13 第10章句子的长短和简繁14 第11章核心句分析:克服句法障碍的有效手段15 第12章语篇的衔接16 第13章隐喻、俗语等文化词语的翻译(1)17 第13章隐喻、俗语等文化词语的翻译(2)18 第14章段落与篇章的布局和重组19 第15章酌情改写原文20 第16章原文错误的识别与翻译方法21 第17章批判性阅读与批判性思维:译文连贯的保障22 第18章译文的修改23 第19章法律翻译应注意的问题内容简介本课程是李长栓《非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第2版)网授精讲班,为了帮助参加研究生招生考试指定考研参考书目为李长栓《非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第2版)的考生复习专业课,我们根据教材和名校考研真题的命题规律精心讲解教材章节内容。
【辅导内容】精讲教材核心考点。
按照教材篇章结构,讲解教材的重难知识点。
考虑到课时的需要以及相关知识点的难易程度,对于一些简单的、考试不易涉及的知识点,本课程不予以讲述或一带而过,故建议在学习本课程之前提前复习一遍教材。
注:本课程的学员可以下载电子版讲义打印学习。
【讲师简介】钟厚涛,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博士。
研究方向:翻译研究、英语修辞学。
曾获得教育部“博士研究生学术新人奖”(北大五千余名在校博士生中,仅四十人获此奖)。
汉语成语、典故俗语、谚语与歇后语英译
本节为汉语成语、典故、俗语、谚语和歇后语英译。
汉语成语,有时又称成语典故。
本节将成语与典故分别处理,虽然二者难以截然分开。
俗语、谚语与歇后语有时也统称熟语,这三种熟语在本节中也将分别处理。
因此本节将分为五个部分:汉语成语、汉语典故、汉语俗语、汉语谚语和汉语歇后语英译。
另外,无论是成语、典故,还是俗语、谚语、歇后语都有带数字的和不带数字的。
由于本章单独设有汉语带数字的词语英译一节,故带数字的成语、典故、俗语、谚语和歇后语原则上不作为本节的内容。
上述五类汉语词语英译,是汉语词语英译的一大难题。
虽不乏共性,但各有特点。
成语、典故基本上是书面语言,俗语、谚语和歇后语基本上是口头语言。
另外,成语与典故,尤其是典故,都有出典,俗语、谚语和歇后语虽也涉及典故,但数量较少,也更为通俗。
汉语成语典故,四字格者居多,汉语俗语、谚语和歇后语中,四字格者如有也仅为凤毛麟角。
如前所述,歇后语有自己的固定格式,酷似谜语。
它们之间的这些差异以及下面将要具体阐述的其他差异都会反映到选择翻译策略的差异上。
翻译涉及的因素很多,既有语言层面的,也有文化层面的、时空层面的,还有译者与读者层面的,要翻译到没有斧凿之痕是很不容易的。
因此翻译得是否到位,对译者而言,在很大程度上,是个是否尽了力的问题。
从接受的角度看,翻译汉语成语、典故、俗语、谚语和歇后语,要尽量采用接受方读者喜闻乐见的形式,如果较多地采用异化译法,使读者感到难以卒读,就难以达到翻译的目的。
另外,异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有赖于历史积淀,切忌急转直下。
下面,我们将本着尽力的原则,本着对读者负责的原则,以及上面的一些想法,对汉语成语、典故、俗语、谚语与歇后语英译分别予以阐述。
汉语成语英译如前所述,人们习惯上将成语与典故统称为成语典故,本节分而治之,先介绍汉语成语英译。
《现代汉语词典》将汉语成语定义为“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形式简洁而意义精辟的、定型的词组与短语。
”《辞海》称之为“习用的固定词组”。
第三章2 词语的英译-词语指称意义与蕴涵意义的确定 翻译理论方法
9
• 5)说来话长。 • It's a long story. • 6)他的名字我一时说不上来。 • I can't recall his name at the moment. • 7)你连续三天没有交作业,这可说不 过去。 • You have failed to hand in your exercises three days in a row. This is really inexcusable.
5
• 5) 那人就是他的哥哥。 • That very man is his elder brother. • 6) 你就是送给我,我也不要。 • Even if you give it to me as a gift, I won't accept it. • 7) 两国代表团就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了会谈。 • The delegations of the two countries held talks on issues of common interests. • 8) 他就着昏暗的灯光读信。 • He read the letter by the dim light.
17
• 3) “看你,隔着门缝瞧人,把 人看扁了。” (袁静等《新儿女 英雄传》) • Humph! If you peer at a person through a crack, he looks flat! Don‘t be so prejudiced !
18
• 4) 后脑勺子上长疮,自己看 不见以为别人也看不见才笑 话。 (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 上》) • If we have a boil on the back of our head we can't see it ourselves, but it's ridiculous to imagine other people can't see it.
(新编汉英翻译教程第二版)第三章词语英译
(新编汉英翻译教程第二版)第三章词语英译第三章词语英译1.这姑娘是漂亮。
This girl is really beautiful.2.此人是书就读。
This man reads every book he can reach .3.是可忍,孰不可忍?If this can be tolerated, what cannot?4.是古非今Praise the past to condemn the present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When you know a thing, to hold that you know it, and when you do not know a thing, to allow that you do not know it----this is knowledge .6.南京的风俗:但凡新媳妇进门,三日就要到厨下收拾一样菜,发个利市。
这菜一定是鱼,取“富贵有余”的意思。
The custom in Nanjing is for all brides to invite good luck by going to the kitchen on the third day and cooking a fish,which stands for fortune.7.去设埋伏我们都没有信心,想他一定在昨天晚上就早溜了,今天去也是瞎子点灯白费蜡。
We had no confidence in today's ambush because we were sure he had escaped last night. It seemed as useless as a blind man lighting a candle.8.……只因生得妩媚风流,满学中都送了两个外号:一个叫“香怜”,一个叫“玉爱”。
... Because of their glamorous looks and affected manners, were universally known by the nickname of Darling and Precious.9.克明:觉新哪,你听着!Keming: Juexin, I want you to pay particular attention to this.10.客人一走进大门,扑鼻的是一阵幽香,入目的是绿蜡似的叶子和红霞或白雪似的花朵……As guests entered the gate, they would first smell a sweet fragrance and then see the waxy green leaves and the rainbow red or snow-white flowers.11.……三十六家花酒店,七十二座管弦楼。
第三章 隐喻、俗语等文化词语的翻译
第三章隐喻、俗语等文化词语的翻译3.1 隐喻的概念3.2 隐喻的翻译方法3.3 隐喻翻译的双重标准3.4 汉英隐喻翻译举例3.4.1比喻3.4.2典故3.4.3习语和成语3.5 俗语翻译方法3.5.1保留节奏感3.5.2为保留节奏,对字面稍加改动3.5.3不保留节奏,只翻译意思3.5.4把各部分糅合起来翻译3.6 缩略语翻译方法第三章隐喻、俗语等文化词语的翻译3.1 隐喻的概念隐喻是比喻的一种形式。
比喻是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用同它有相似点的别的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
隐喻有本体与喻体,用“是”、“成为”等连接本体和喻体,也叫暗喻,如“人生是趟旅行”,“群众是汪洋大海,个人只不过是其中的一滴水”等。
与隐喻相关的是明喻、借喻、借代、比拟等。
明喻是有本体和喻体,并且以“如”、“像”、“若”等联系词连接本体和喻体的修辞方法,如“人生好比是趟旅行”,“六月的天,就像孩子的脸,说变就变”。
借喻既没有比喻词,本体也不出现,而是直接把喻体用在本体应该出现的地方。
借喻的基本形式是以乙代甲。
如“如果不打落水狗,它一旦跳起来,就要咬你,最低限度也溅你一身的污泥”。
此句中“落水狗”比喻挨了打的敌人。
借代是用甲事物来代替乙事物,甲乙两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有某些相关之处。
比如:那边来了个红领巾。
“红领巾”是借代,是用少先队员的标志来代替少先队员。
不能说少年队员像红领巾。
再比如: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枪杆子”是借代,用“枪杆子”来代替“武装斗争”。
因为“武装斗争”必须得用枪杆子,二者之间有联系。
不能说武装斗争像枪杆子。
“龙井”是用地名来代一种茶,“胸无点墨”是用“墨水”来代学问,“停止了呼吸”是用一个不刺眼的现象来代死亡。
比拟是按照人的想象和联想直接把人当作物或物当作人来写。
比如:鸟儿歌唱,花儿欢笑。
“鸟”和“花”本来不会像人那样“歌唱”和“欢笑”,但是人可以想象它们会歌唱、会欢笑。
在英语中,大多数字典和教科书对隐喻的定义为a comparison between two things,based on resemblance or similarity,without using …like‟ or …as‟,如tying up loose ends,a submarine sandwich,a branch of government以及大多数cliches,如Rome wasn‟t built in a day.When the going gets tough,the tough get going.No guts,no glory.There are plenty more fish in the sea.英语中与隐喻有关的概念很多,例如simile (明喻):A comparison using …like‟ or …as‟,如Her face was pale as the moon;metonym (换喻):The substitution of one term for another with which it is commonly associated or closely related.如the pen is mightier than the sword, the crown (referring to a Queen or King),hands (referring to workers who use their hands);synecdoche(提喻):The substitution of a part for the whole or vice versa (a kind of metonym).如give us this day our daily bread。
第3章_词语英译(新编汉英翻译教程_陈宏薇)
1、英军胜利地登上了小岛。
a. The British army climbed onto the island successfully.b. The British army landed on the island successfully.析:“登”一词既有“爬、攀登”之意,又可理解为“登陆”。
从本句的上下文来看,“登”这一动作的施动者是军队,对象是小岛而非高山,“登上”意为“登陆、上岸”,应译作land on ,而非climb onto 。
2、他对事情的进展情况也还满意。
He is quite satisfied with the way things went.析:“也”在句中是表示程度的副词,不可作“同样”解,不应译为also 或as well 。
3、他是我父亲。
He is my father.这姑娘是漂亮。
This is girl is really beautiful.此人是书就读。
This man reads every book he can reach .是可忍,孰不可忍?If this can be tolerated, what cannot?是古非今Praise the past to condemn the present析:“是”在以上各句中的指称意义各不相同。
第一句的“是”表示判断,第二句中的“是”必须重读,表示“的确、实在”,第三句中的“是”表示凡是,第四句的“是”意为“这”,仅用于书面语中,“是”的这一用法已带有蕴涵意义了。
第五句的“是”意为“认为正确”,作动词用,也是书面语。
所以,译文的表达也相应地有所不同。
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When you know a thing, to hold that you know it, and when you do not know a thing, to allow that you do not know it----this is knowledge .(孔子《论语》,James Legge 译)析:句中一连出现了五个“知”字,前四个“知”的词性与指称意义相同,都作动词“知道”解。
汉英翻译隐喻的译法
我半世的辛苦,全是替他们做马牛!
I’ve been slaving all these years just to make money for them.
抛弃了“牛马”的比喻形象,只译其“作 苦工”的实在意义。
用cocky(骄傲自大)一词表达了“尾巴翘 到天上去了”的含义。
三.转换法
由于汉英两种语言运用比喻的习惯不同, 有时比喻中的同一个形象在两种语言中可 能引起不同的联想,所以翻译时不能直接 采用,而要改换原比喻性词语所用的形象, 用英语中含有类似意义的比喻性词语。
大家心里都乐得开了花,像办喜事那样忙 忙碌碌地做着各种准备工作。
比喻性词语在翻译时主要有以下几种处理方法:
一.直译法
在符合英语习惯的情况下,应尽可能在译文中保 留原文比喻性词语所用的形象,使译文在内容上 和修辞上与原文保持一致:
张正国告诉他时,旁边有听见的人也笑了。那老 头子装着没看见,像个老僧入定的那样呆坐着。
As Zhang Zhengguo was speaking, the bystanders who heard him started laughing. The old man pretended not to have noticed it, sitting motionless there like an old monk engaged in contemplation.
It’s so late now, Why hasn’t my niece shown up?
汉语中“太阳高了”,指太阳已经升起, 早晨的时间已过去了很长一段。翻译时只 能译它的含义:“时间这么晚了”,译成 It’s so late now。
中国文化词语的翻译
中国文化词语的翻译第一篇:中国文化词语的翻译京剧 Peking opera秦腔 Qin opera功夫Kungfo太极Tai Chi口技 ventriloquism木偶戏puppet show皮影戏 shadowplay折子戏 opera highlights杂技 acrobatics相声 cross talk刺绣 embroidery苏绣 Suzhou embroidery泥人 clay figure书法 calligraphy中国画 traditional Chinese painting水墨画 Chinese brush painting中国结 Chinese knot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the four great inventions of ancient China 火药 gunpowder印刷术printing造纸术 paper-making指南针 the compass青铜器 bronze ware瓷器 porcelain;china唐三彩 Tang Tricolor pottery景泰蓝cloisonne秋千swing武术 martial arts儒家思想Confucianism儒家文化 Confucian culture道教 Taoism墨家Mohism法家 Legalism佛教 Buddhism孔子 Confucius孟子 Mencius老子 Lao Tzu庄子 Chuang Tzu墨子 Mo Tzu孙子Sun Tzu象形文字 pictographic characters文房四宝(笔墨纸观)the Four Treasures of the Study(brush, ink stick, paper, and ink stone)《大学》The Great Learning《中庸》The Doctrine of the Mean《论语》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孟子》The Mencius《孙子兵法》The Art of War《三国演义》Three Kingdoms《西游记》Journey to the West《红楼梦》Dream of the Red Mansions《水浒传》Heroes of the Marshes《山海经》The Classic of Mountains and Rivers《资治通鉴》History as a Mirror《春秋》The Spring and Autumn Annals《史记》Historical Records《诗经》The Book of Songs《易经》The I Ching;The Book of Changes《礼记》The Book of Rites《三字经》Three-character Scriptures八股文 eight-part essay五言绝句 five-character quatrain七言律诗 seven-character octave旗袍 cheongsam中山装 Chinese tunic suit唐装 Tang suit风水 Fengshui;geomantic omen阳历 Solar calendar阴历 Lunar calendar闰年 leap year十二生肖zodiac春节 the Spring Festival元宵节 the Lantern Festival清明节 the Tomb-sweeping Day端午节 the Dragon-boat Festival中秋节 the Mid-autumn Day重阳节 the Double-ninth Day七夕节 the Double-seventh Day春联 spring couplets庙会 temple fair爆竹 firecracker年画(traditional)New Year pictures压岁钱 New Year pocket money舞龙dragon dance元宵 sweet sticky rice dumplings 元宵节 the Lantern Festival 花灯 festival lantern灯谜 lantern riddle舞狮 lion dance踩高跷 stilt walking赛龙舟 dragon boat race胡同hutong山东菜 Shandong cuisine川菜 Sichuan cuisine粤菜 Canton cuisine扬州菜 Yangzhou cuisine月饼 moon cake年糕 rice cake油条 deep-fried dough sticks豆浆 soybean milk馒头 steamed buns花卷 steamed twisted rolls包子 steamed stuffed buns北京烤鸭 Beijing roast duck拉面 hand-stretched noodles馄饨 wonton(dumplings in soup)豆腐 tofu? bean curd麻花 fried dough twist烧饼 clay oven rolls皮蛋pidan蛋炒饭 fried rice with egg糖葫芦 tomatoes on sticks火锅hot pot长城 the Great Wall of China烽火台 beacon tower秦士台皇陵 the Mausoleum of Emperor Qinshihuang 兵马俑 Terracotta Warriors and Horses大雁塔 Big Wild Goose Pagoda丝绸之路the Silk Road敦煌莫高窟Mogao Grottoes华清池 Huaqing Hot Springs五台山“Wutai Mountain九华山 Jiuhua Mountain蛾眉山Mount Emei泰山 Mount Tai黄山 Mount Huangshan;the Yellow Mountain故宫 the Imperial Palace天坛 the Temple of Heaven午门 Meridian Gate大运河 Grand Canal护城河the Moat回音壁Echo Wall居庸关 Juyongguan Pass九龙壁 the Nine Dragon Wall黄帝陵 the Mausoleum of Emperor Huangdi十三陵 the Ming Tombs苏州园林 Suzhou gardens西湖 West Lake九寨沟 Jiuzhaigou Valley日月潭 Sun Moon Lake布达拉宫Potala Palace鼓楼 drum tower四合院 quadrangle;courtyard complex孔庙 Confucius Temple乐山大佛 Leshan Giant Buddha十八罗汉 the Eighteen Disciples of the Buddha喇嘛Lama 转世灵重reincarnated soul boy 中药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黄帝内经》Emperor Huangdi’s Can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神农本草经》Shennong’s Herbal Classic《本草纲目》Compendium of Materia Medica针灸 acupuncture推拿 medical massage切脉 feeling the pulse五禽戏 five-animal exercises旧石器时代 the Paleolithic Age新石器时代 the Neolithic Age;New Stone Age母系氏族社会 matriarchal clan society封建的feudal朝代 dynasty秦朝 Qin Dynasty汉朝 Han Dynasty唐朝 Tang Dynasty宋朝 Song Dynasty元朝 Yuan Dynasty明朝 Ming Dynasty清朝 Qing Dynasty秦始皇皇帝 Emperor Qinshihuang;皇太后 Empress Dowager 汉高祖刘邦 Liu Bang, Emperor Hangaozu, founder of the Han Dynasty成吉思汗Genghis Khan春秋时期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文成公主 Tang Princess Wencheng慈禧太后 Empress Dowager Ci Xi皇帝,君主 emperor;monarch诸侯vassal皇妃 imperial concubine丞相,宰相 prime minister太监 court eunuch少数民族 ethnic minority祭祀 offer sacrifices西域 the Western Regions战国 the Warring States中华文明 Chinese civilization文明的摇篮 cradle of civilization秦始皇统一中国unification of the country by Emperor Qinshihuang鸦片战争the Opium War太平天国 the Taiping Heavenly Kingdom戌戌变法 the Reform Movement of 1898辛亥革命 the 1911 Revolution新民主主义革命 New-democratic Revolution五四运动 the May 4th Movement of 1919南昌起义 Nanchang Uprising918 事变 September 18th Incident长征 the Long March西安事变Xi”an Incident南京大屠杀Nanjing Massacre抗日战争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毛泽东 Mao Tse-tong孙中山 Sun Yat-sen蒋介石 Chiang Kai-shek国民党 Kuomingtang中华人民共和国the People’s Republi c of China(PRC)满族 Manchu蒙古人Mongol士大夫 scholar-officials学者 scholar诗人 poet政治家statesman社会地位social status第二篇:四六级中国文化翻译1.长城是人类创造的世界奇迹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隐喻俗语等文化词语的翻译
1第三章隐喻、俗语等文化词语的翻译3.1 隐喻的概念3.2 隐喻的翻译方法3.3 隐喻翻译的双重标准3.4 汉英隐喻翻译举例3.4.1 比喻3.4.2 典故3.4.3 习语和成语3.5 俗语翻译方法3.5.1 保留节奏感3.5.2 为保留节奏,对字面稍加改动3.5.3 不保留节奏,只翻译意思3.5.4 把各部分糅合起来翻译3.6 缩略语翻译方法第三章隐喻、俗语等文化词语的翻译3.1 隐喻的概念隐喻是比喻的一种形式。
比喻是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用同它有相似点的别的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
隐喻有本体与喻体,用“是” 、“成为”等连接本体和喻体,也叫暗喻,如“人生是趟旅行” ,“群众是汪洋大海,个人只不过是其中的一滴水”等。
与隐喻相关的是明喻、借喻、借代、比拟等。
明喻是有本体和喻体,并且以“如” 、“像” 、“若”等联系词连接本体和喻体的修辞方法,如“人生好比是趟旅行” ,“六月的天,就像孩子的脸,说变就变” 。
借喻既没有比喻词,本体也不出现,而是直接把喻体用在本体应该出现的地方。
借喻的基本形式是以乙代甲。
如“如果不打落水狗,它一旦跳起来,就要咬你,最低限度也溅你一身的污泥” 。
此句中“落水狗”比喻挨了打的敌人。
借代是用甲事物来代替乙事物,甲乙两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有某些相关之处。
比如那边来了个红领巾。
“红领巾”是借代,是用少先队员的标志来代替少先队员。
不能说少年队员像红领巾。
再比如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枪杆子”是借代,用“枪杆子”来代替“武装斗争” 。
因为“武装斗争”必须得用枪杆子,二者之间有联系。
不能说武装斗争像枪杆子。
“龙井”是用地名来代一种茶,“胸无点墨”是用“墨水”来代学问,“停止了呼吸”是用一个不刺眼的现象来代死亡。
比拟是按照人的想象和联想直接把人当作物或物当作人来写。
比如鸟儿歌唱,花儿欢笑。
“鸟”和“花”本来不会像人那样“歌唱”和“欢笑” ,但是人可以想象它们会歌唱、会欢笑。
在英语中,大多数字典和教科书对隐喻的定义为 a comparison between two things,based on resemblance or similarity,without using ‘like’or ‘as’,如tying up loose ends,a submarine sandwich,a branch of government 以及大多数cliches,如Rome wasn’t built in a day.When the going gets tough,the tough get going.No guts,no glory.There are plenty more fish in the sea.英语中与隐喻有关的概念
很多,例如simile 明喻A comparison using ‘like’or ‘as’,如Her face was pale as the moon;metonym 换喻The substitution of one term for another with which it is commonly associated or closely related.如the pen is mightier than the sword, the crown referring to a Queen or King,hands referring to workers who use their hands;synecdoche提喻The substitution of a part for the whole or 2vice versa a kind of metonym.如give us this day our daily bread。
我们讨论的重点是翻译方法,不是比喻形式上的分类和区别,所以,凡是具有象征意义的语句,包括各种比喻,都在我们的讨论范围。
隐喻没有一定的语言形式,它可能是一个词、一个词组、一个句子或一段文章。
比如,He hatched a clever scheme.其中的hatch 就是一个隐喻,它把一项计划的产生比作孵化过程;our nation was born out of a desire for freedom.这里把国家的建立比作“生育” ;An eye for an eye.“以眼交换眼” 以牙还牙,以眼还眼,这里把公正比作天平,做坏事和受惩罚要平衡;The angry waves calmed down as the dawn came.这里把海浪比作人,可以发怒,可以平静。
再如There is no comfort in the truth.The truth is just as meaningful as the lie.汉语中的隐喻也有多种形式“血缘的纽带” 、“城市生活的脉搏” 、“钉子户” 、“铁公鸡” 、“空手套白狼”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郎平是中国女排的铁榔头” 、“三过家门而不入” 、“狗咬吕洞滨,不识好人心” ,唐诗“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鲁迅的狂人日记可以作为篇章级隐喻的代表。
有些成语也是隐喻。
成语是古代的史实或古人的遗训,而为今人所引用的语句,常常以短短的数字,包含着深刻的意义。
成语和隐喻的共同点是,它们都是具有隐含的深刻含义的语句。
它们的不同点有二1成语都是短短数字,隐喻则字数不拘;2成语通常有其典故,而隐喻则讲求创新性。
既然判断隐喻的标准不是语句结构,而是是否含有象征性的意义或具有概念上的不协调性,因此合乎此项标准的成语,应该也可视为是一种隐喻,如过河拆桥、井底之蛙、一毛不拔、虎头蛇尾、半斤八两等。
已经普遍为人所知的隐喻,有些学者称为“死的隐喻”dead metaphor。
死隐喻的隐含意思已经成为常规词义,即所谓比喻意义,所以有些学者认为这些隐喻已经不能算是隐喻。
例如“山腰”的“腰” ,原来大概是个比喻,今天已经约定俗成,我们不再觉得是个比喻。
“铁拳” 、“蚕食” 、“鲸吞” 、“酝酿” 、“覆没” ,都属于这种情况。
比喻意义不同于比喻。
我们用祖国的心脏来比喻首都,但首都不是心脏的意义。
更有甚者,用来比喻的意思逐渐成了主要的意思,原来的意思反倒被人淡忘了,例如“穷困”原指走投无路,用来比喻没钱,这个比喻义现在成了穷困的主要意思,乃至于我们很难用另外什么表达方式来称谓没钱的状况。
这是词义转变的一例。
“桌腿” 、“桌面” 、“发火” 、“责任”也属此类。
Mouth 原只用于动物的口,不用于瓶子、河流,现在则应用于这些事物,从而the mouth of the river[河口]就成了一个死隐喻。
荷马把wounds 叫作mouth,是一个隐喻,汉语里的伤口则不是隐喻,这个说法在荷马那里是生动的,而在汉语里是理所当然的,因此是平淡无奇的。
“发火”[burned up是个死隐喻,无非是说他很生气,但这个隐喻还活着时,我们就会想象生气时着火冒烟的样子。
用人作为山的喻体,英语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