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等值线分布规律

合集下载

高考地理 专题特殊等值线的判读专题课讲解

高考地理 专题特殊等值线的判读专题课讲解
(5)看闭合:如果两条数值不同的等值线中间有闭合的等值线, 则要遵循“大于大的,小于小的”规律确定其数值。
(6)看递变:等值线上数值大小的排列顺序反映了该地理现象的 变化规律(递增或递减)。
(7)看特殊:关注等值线图中特殊的地方,如等高线图中几条线 交会的地方表示陡崖,等压线非常密集且气压较低的环形区域可
等值线的类型非常多,而且每年高考试题中还在不断 的创新,出现新的知识.“新知识”是指试题情境中提供 的教材之外的知识,这类试题往往会在试题中给出“新知 识”的定义。解答此类试题的重点在于短时间内理解“新 知识”,并迅速将其与所学过的地理原理、规律联系起来。 因此解答平时练习没有见过的等值线试题时,除了遵循等 值线的共性外,还要注重从题干中获取该类型等值线信息, 从而转化为学过的知识,才能做到以不变应万变。其解题 思路如: 1.识别该等值线反映何种地理事物; 2.分析影响该地理事物分布和变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3.从曲线走向、弯曲情况、疏密程度、数值等方面进行 描述、分析等。
气温的日较差
一天中气温随时间的连续变化,称气温的日 变化。在一天中空气温度有一个最高值和一个最 低值,两者之差为气温日较差。通常最高温度出 现在14~15时,最低温度出现在日出前后。
气温的年较差
在一年中空气温度有一个最高月份和一个最 低月份之差为气温年较差。北半球通常最高温度 出现在7月,最低温度出现在1月,南半球相反。
【解析】第(1)题,油菜开花日期等值线明显向北弯
曲,说明该区域油菜开花日期较同纬度地区早。四川
盆地因北侧高山阻挡冬季风,气温较我国同纬度其他
地区高。
第(2)题,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
高温多雨,适合种植对水热条件要求较高的水稻;冬
季温暖少雨,满足油菜生长对水热的需要;故在此轮

等值线的数学规律研究

等值线的数学规律研究

1500 1600
1450
1500 1450 1550
1700 1650
1700 15156050
1350 等高线
凸低比两侧高 公 路
1550 155城0 区
1600
1600
11.对图中城区威胁最大的自然灾害是 ( )
A. 暴雨
B.泥石流
C. 滑坡
D.洪涝
县城建在狭窄的山脊上,两侧极其容易发生滑坡事故
难点:通过经纬网进行区域认知
分界规律
4 月 15 日 4 月 15 日
3 月 15 日
n

5 月 15 日
5 月 15 日 5月1日
4 月 15 日
E

2 月下旬
4-1 F

33-月11 日
④4 月 1 日
33月-118 8日
m
9.造成③、④两地入春时间差异的原因是 ( ) A.③地太阳高度较④大,获得太阳辐射多 B.③地大陆性较④强,春季气温回升较快 C.④地受海洋调节作用较③强,春季来得早 D.④地受冬季风影响较③大,春季来得晚
用地理学原理来解释, 不是用数学规律
读等高线示意图,已知a>b,读图完成1~3题。
求:B、M、N的取值范围。(必备铺垫知识)
B:b<B<a M:a<M<2a-b N:2b-a<N<a
M比a大0到(a-b)范围 N比b小0到(a-b)范围
a
M
N
B
b
1.有关M、N两处地形的正确叙述( ) A.M为山坡上的小丘,N为山坡上的洼地 B.N 为山坡上的小丘,M为山坡上的洼地 C.M、N均为山坡上的小丘 D.M、N均为山坡上的洼地

必修题讲评

必修题讲评

②三角洲 河流进入下游平原,河面展 宽,流速减缓,其携带的泥沙在沿海沉 积而形成。 ③冲积扇 山区河流流出山口,流速减 缓,其携带的大量碎石和泥沙在山前堆 积。
(2) 由于人口增长,图中①、④两处的森林 正在被日益扩大的耕地所取代。简述这一 现象的发生对当地气候或河流水文特征产 生的影响,并说出这种地理要素间的相互 影响所体现出的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
(3)依据材料,分析青岛市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
(4)结合材料和已学知识,分析山东省农业可持续发展 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图12为山东省 地貌类型构成图 图13为山东省农业 总产值构成图
(4)土地盐碱化:合理排灌 (5)水资源短缺:合理利用水资源
29题
(1)与20世纪初期的鲁尔区比较,该区能源、基地面临 着哪些不同的主要环境问题?并简要回答导致这些环境问 题的主要人为因素。
28题
(2)简述该省近年来成为日本、韩国主要蔬 菜供应基地的有利社会经济因素。
答题模板
• 区域经济发展条件的分析思路 (自主学习课程190页) • 1、地理位置的特点 • 2、自然地理条件 • 3、社会经济条件
变式训练: 分析澳门经济快速发展的优势区位条件。
(1)交通:位于中国大陆东南沿海,交通便利。 (2)位置:地处珠江入海口的西岸,毗邻广东省和香 港,在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经济圈中,粤港澳进行有 效合作。 (3)自然环境:亚热带季风气候,自然环境优越。 (4)旅游资源:丰富 (5)政策:支持
答题模板
• 主要环境问题: • 1、环境污染: • 2、资源短缺: 水、土地、矿产资源和能源等 • 3、生态破坏:(1)森林破坏;
(2)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3)土地盐碱化;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4)大气增温、臭氧层破坏; (5)生物多样性减少

等值线

等值线
高 低 鞍





鞍 高


陆地
1月 A 7月 B


1月 C 7月 D
海洋
三、等温线
2、影响等温线走向的因素: ①等温线与纬线方向基本一致:
影响因素:太阳辐射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②等温线大体与海岸线平行:
影响因素:受海洋影响程度不同
③等温线与等高线平行或与山脉走向平行:
影响因素:受地形起伏的影响
例 题 1:
左图为等值线数值由下向上递减
③特殊地形图的判读
梯田
等高线的应用2、计算问题
①.读两点的海拔,计算相对高度。
两点均在等高线上 两点不在等高线上
AD相对高度: 100米 BC相对高度: 100<H<300
D400 400
等高线的应用2、计算问题
②.有关断崖的高度计算 断崖顶部和底部绝对高度(海拔)的计算: 以右图为例: 250≤ 顶部绝对高度(海拔)<250+50 100-50< 底部绝对高度(海拔) ≤100 250-100 ≤ 陡崖的高度 < 300-50 断崖处相对高度的计算:假设重叠于某断崖 处的等高线有n条,等高距为h。则: ( n -1)·h≤相对高度<( n +1)· h
火山湖
火山
等高线的应用1、判断地形
岱崮地貌
图5等高线表示一种岩石地貌,该种 地貌是( ) B
A 广西“乐业天坑”
B 山东“岱崮地貌” C 广东“丹霞地貌” D 云南“喀斯特地 貌”
610 540
520 500
图2是我国南方某地区等高线示意图, 请据图说明河流AB段的典型特征。
300 100 45 40

地理基础知识(3):等值线

地理基础知识(3):等值线
580
等高线
Q
580 山峰、高程/m 河流、平面平均气 压(单位:hPa),回答8~10题: 8.M处的气压数值可能为( C ) A.1020、1012.5 B.1017.5、1020 C.1017.5、1015 D.1015、1012.5
二、等值线(面)的判读: 1、等值线图判读的一般方法:
③当闭合等值线位于两条数值不同的等值线之间时, 先比较闭合等值线与相邻等值线的数值大小,然后运用 “大于大的,小于小的”的法则判断。
等值线特征和分布规律描述易错剖析: (1)易错原因:对影响不同等值线弯曲和分布的因素没有理解和掌 握,且不能根据题目中给出的条件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导致出错。 (2)纠错建议:无论是何种等值线,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等值线的变 化规律。在读图时,首先应识别等值线反映的是何种地理事物,分析 影响该地理事物分布和变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然后按照等值线图判 读的共性特征,从曲线走向、弯曲情况、疏密程度、数值大小等方面 进行分析和推测,最后得出正确答案。
(2010上海地理卷)(二十)读我国油菜开花日期等值线示意图,回 答问题。(10分) 油莱生长需要一定的温度和水分 条件,我国北起黑龙江.南至海南, 西起新疆,东至沿海各省,不论是 青藏高原,还是长江中下游平原, 总可以看到一片片金灿灿的油菜花。 61.根据图示信息,归纳我国东南地 区油菜开花日期等值线分布的基本 特征,并解释其原因。 油菜开花日期等值线大致呈纬向分布(或油菜花由南向北依次开放)(1 分);我国东南部气温从低纬向高位递减(或太阳直射点位置由南向北推 进,气温也随之由南向北逐渐上升)(1分)。
②判断地形的高、低起伏:陆地上的等温线向低纬凸出的地方,说明该 处地势升高;等温线向高纬凸出的地方,说明该处地势降低。 ③判断寒、暖流:洋流流向与等温线的凸出方向是一致的。寒流中心 比同纬度的其它地区水温低,故等温线向低纬弯曲。暖流中心比同纬度 的其它地区水温高,故等温线向高纬弯曲。

高三地理等值线专题复习

高三地理等值线专题复习
2.确定垂直比例尺及垂直坐标的上、下限确定垂直比例 尺应注意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垂直坐标的上、下限应根 据等高线图上的数据来确定(Y轴方向并标上数值;
3.找出特殊点的位置按水平比例尺将剖面线与各等高线 的交点转绘到直线X轴上,再从这些点作垂线,在相应 各点高程的平行线上引出各点
4.然后将它们连成平滑的曲线
凸 高 为 低
凸 低 为 高
小技巧:凸低为高——脊脊暖 凸高为低——谷槽寒
凸低为高——脊(等高线时为山脊 脊(等压线时为高压脊) 暖(海水等温线时为暖流)
凸高为低——谷(等高线时为山谷) 槽(等压线时为低压槽) 寒(海水等温线时为寒流)
山谷山脊的判断方法
400
B 400
500
A 500
C 400
等值线图专题复习
一.等值线的一般规律
• 等值线为一组概念:在地图上将……相 同的各点连接成的线,叫等……线
• 虽然等值线图类型较多,但由于绘制等值线时遵循 着相同的制图方法,等值线图也有着一些相同的判 读内容、方法和规律。
• 复习时可以等高线作为重点分析,其他等值线参照 等高线即可。
– 1.等值线图的类型
200-200〈H乙-H甲〈300-100 故 0m〈H乙-H甲〈200m
4、等高线地形图上有关问题的计算
1读两点的海拔计算相对高度
两点均在等高线上 H相=H甲—H乙 两点不在等高线上(n-1d≤ H相≤ (n+1)d 其中n为甲乙两地之间的等高线条数,d为等高 距
练习:图中等高线表示一种风力堆积的地表形态
5、等高线图的综合判读和应用
1与气候的结合
a、海拔高的地区要考虑气温的垂直递减规 律即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b、山区考虑坡向(迎风坡和背风坡的降水差异; 阳坡和阴坡在气温、蒸发等方面的不同) c、考虑盆地地形不易散热,如火洲吐鲁番

等值线

等值线

(2)与河流水文的结合
a根据山谷的分布,判断河流的位置及流向 • b水库坝址的选择:一般选在峡谷地段,“口袋形” 洼地处(水平距离窄,垂直落差大) • 库区的汇水面积(流域面积):沿着山脉的山脊线连接 起来的面积。
10
(3)铁路、公路选线 一般应选在缓坡,避开陡崖、滑坡, 沿等高线建盘山路,翻山时应选择缓坡, 并通过鞍部 (4)建港口、海滨浴场 港口应选在避风的海湾,避开含沙量 大的河流,以免引起航道淤塞。浴场一般 选在海滨缓坡沙岸 (5)建疗养院 一般选在城郊山地向阳坡,有林木覆 盖,空气清新的地方
41
古人在一篇游记中写道:“登高南望,俯视太行诸山, 晴岚可爱。北顾但寒沙衰草„„”据此和下图,回答下 列问题。 (2)描述图中 10 ℃等温线的 走向,并说明 其原因。
东半段接近东 西走向,主要 受纬度因素的 影响。西半段 因受太行山的 影响,呈东北西南走向走向
42
【变式训练】3
【例】试描述图中 等温线的分布特点, 并分别说明主要成 因。
30
2.读下面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要求: (3)根据地形图,请你说 说F处宜发展以 种植业 为 主的农业,G处发展 林 业 为主。为什么? F处地势低平,位于河流 下游的冲积扇上,土层 肥厚,灌溉条件好;G处 是山坡,发展林业,可 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4) ,甲在乙的 东北 方向。
31
二、等温线
11
【展示图表1】 图表判读
(1)读主题: (2)读数值: 大小 变化 差值
读等高线(单位:米)图1
300 A点海拔___________ 米
200~300 米 B点海拔___________
CD相对高度__________ 200~400 米

高中地理复习重点例析之一:等值线图的判读

高中地理复习重点例析之一:等值线图的判读

高中地理复习重点例析之一:等值线图的判读!一、等温线图1. 判断等温线的分布规律(1)根据等温线数值递变规律判断所处的半球位置从全球范围看,无论是1月还是7月,气温的分布都是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

根据气温值南北方向递变规律,可以判断该地区属哪个半球。

例如,如果一个区域等温线数值自南向北递减就是在北半球,如果自北向南递减就是在南半球,也可能出现中间气温高,往南北方向都递减的现象,那这个地区就处在赤道附近。

(2)根据等温线疏密情况判断气温差异在同一幅图上,等温线密集表示气温差异大,等温线稀疏表示气温差异小。

例如,从我国1月和7月等温线分布图上可以看出我国1月份等温线比7月份密集,因此可以判断出我国1月份南北气温差异比7月份大。

2. 判断等温线的弯曲规律(1)由海陆分布引起的等温线弯曲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在同纬度地区,使得冬季陆地气温低于海洋,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

因此造成了在同一纬度等温线发生弯曲的现象。

关于等温线的弯曲规律,可以用这样一句话概括:无论南半球还是北半球,在同一纬度,气温高的地方等温线向高纬度弯曲,相反气温低的地方等温线向低纬度弯曲(简称“高高低低”)。

反过来,也成立,无论南半球还是北半球,在同一纬度,等温线向高纬度弯曲的地方气温高,相反等温线向低纬度弯曲的地方气温低。

根据这一规律可以由等温线的弯曲规律判断某地所处的季节与海陆分布状况。

例如,从下面左图中首先判断是在北半球,由于陆地等温线向低纬度弯曲,因此陆地气温比海洋低,所以此时为冬季。

若右图表示夏季等温线分布图,则可以判断甲地为海洋,乙地为陆地。

(2)由其他因素引起的等温线弯曲除了海陆分布的影响外,造成等温线弯曲的原因,也可能是洋流或陆地地势高低。

暖流经过的地方导致气温比同纬度海区高,等温线向高纬度弯曲;寒流经过的地方导致气温比同纬度海区低,等温线向低纬度弯曲。

在陆地上由于地势高低起伏,同纬度地表附近气温不同,在造成等温线弯曲。

等值线

等值线

上图中,甲图的两条曲线 、 ,代表了乙图中A、 两处所测得的河流年径流量 两处所测得的河流年径流量, 上图中,甲图的两条曲线A、B,代表了乙图中 、B两处所测得的河流年径流量, 据图回答: 据图回答: (1)图中河流可能位于( ) )图中河流可能位于( A.亚马孙平原 B.英国伦敦 C.中国东部 D.意大利南部 亚马孙平原 英国伦敦 中国东部 意大利南部 (2)关于图中河流正确的说法是( ) )关于图中河流正确的说法是( A.流向先向正东再折向东北 B. 流向先向西南再折向正西 流向先向正东再折向东北 C. A岸宜建河港 D. B岸沉积作用明显 岸宜建河港 岸沉积作用明显
3.根据等高线的疏密判断坡度 根据等高线的疏密判断坡度
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 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 稀疏——坡度较缓,密集 坡度较缓, 坡度较陡。 稀疏 坡度较缓 密集——坡度较陡。 坡度较陡 在不同的等高线图上: 在不同的等高线图上: 如果等高距的大小和等高线的疏密都一致, 如果等高距的大小和等高线的疏密都一致, 比例尺较大的地图上的坡度较大, 则比例尺较大的地图上的坡度较大,比例尺较小的坡度较 小; 如果比例尺的大小和等高线的稀疏都一致, 如果比例尺的大小和等高线的稀疏都一致, 等高距较大的坡度较大,等高距较小的坡度较小; 则等高距较大的坡度较大,等高距较小的坡度较小; 如果等高距、比例尺的大小和等高线的稀疏都不一致, 如果等高距、比例尺的大小和等高线的稀疏都不一致, 则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则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有时候图上看不出密集与稀疏,可根据坡度 垂直相对 有时候图上看不出密集与稀疏,可根据坡度 坡度=垂直相对 有时候图上看不出密集与稀疏 高度/水平距离来决定。 高度 水平距离来决定 水平距离
图10
图11
5.“大于大的,小于小的”——闭合等值线内部某点的值(值 大于大的,小于小的”——闭合等值线内部某点的值( 闭合等值线内部某点的值 域)

高二地理 等值线课件

高二地理 等值线课件

回顾:等值线分布规律
①同线等值;
②等值距全图一致(特别标出例外);
③等值线均为闭和曲线,等值线一 般不相交、不重 合(除等高线外);
④等值线疏密程度表示数值变化快慢;
⑤一条等值线两侧数值大小趋向相反
• 思考 • 知识点有哪些? • 如何应对变式地图?
该地区(地处热带季风气候区)1月份盛行东北风(2
分)。图示地区山峰以南、以西为背风坡(2分)。迎 风坡多阴雨天气,日照时数低(2分)。背风坡少雨, 多晴暖天气,日照时数高(2分)。
二、 解题规律解题规律
• 思考 • 知识点有哪些? • 如何应对微观地图?
等值线(第3课时)
一.等值线的一般规律
1、等值线为一组概念: 在地图上,将……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的线温、气温)线、 等压线(面) 、等降水量线、等盐度线、等 震线、等潜水位线、太阳高度等值线
3、等值线分布规律
凸高为低,凸低为高
4、数值变率大小
• 同一比例尺图中(疏密程度不相同) :
密集→ 变率大(陡坡、风力大、温差大等)
稀疏→ 变率小(缓坡、风力小、温差小等)
• 不同比例尺图中: (疏密程度相同)
比例尺大→
变率大;
比例尺小→
变率小
二、 解题规律解题规律
二、 解题规律解题规律
• 思考 • 知识点有哪些? • 解题方法是什么?
二、 解题规律解题规律

等值线

等值线

6、等盐度线图专题
1.盐度的影响因素: (1)蒸发量、降水量 蒸发量 > 降水量 盐度就高 ; 蒸发量 < 降水量 盐度就低 (2)径流 江河入海口处,海水被淡水稀释,盐度较低,从河 口向外侧海洋盐度增高。 (3)洋流 同纬度地区暖流流经地区盐度偏高,寒流流经地区 盐度偏低。寒暖流交汇处等盐度线密集。 我们也 可以依据盐度的高度判断洋流的性质。 2.盐度的高低影响船吃水深浅:盐度越高,海水浮力越大, 船吃水越浅,反之,就越深。 3.盐度的分布变化规律: 由南北纬副热带海区向两侧的 高纬、低纬海区递减
等物候线的本质: 地理试题中的等物候线图根据信息呈现的需要,往往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等物候线进行截取,除了具备一般等值 线的特征外,还要求考生获取、解读以下信息: 1.太阳辐射(气温)差异导致的高低纬度间物候差异; 如图中等物候线自南向北日期推迟。 2.海陆性质差异(洋流)导致近海与内陆的物候差异, 具体有两种情况: (1)若临海狭长地带与其他地区差异特别明显,其成因主要 是洋流通过对气温的影响来影响物候; (2)若近海地区与内陆地区存在差异,则主要体现为海陆热 力性质差异对物候的影响。如图中等物候线的临海部分均 往北凸。 3.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导致不同海拔间的物候差异。随 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降水均会发生变化,决定了不同海 拔的同一植被同一物候现象出现时间的差异。 4.区域间气温条件基本一致时,降水(水分)差异对物 候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非年雨型地区。常用来设置成选项。
1、图中①地降水丰富的原因是
2、图中②地是哪 3、根据等值线的分布规律和该地地形,判 断A点等值线的数值是
我国东部某地区 年降水量和一月 份平均温度分布甲地的降水量不可能是 A.450毫米 B.650毫米 C.690毫米 D.550毫米 2.该图乙处形成多雨中心的原因是

等值线图的判读方法和规律

等值线图的判读方法和规律

• ⑥风蚀蘑菇等高线地形图
• 风蚀蘑菇是由风蚀柱演变而成的。风蚀柱主要发育在垂直节理发 育的基岩地区,经过长期的风蚀,形成孤立的柱状岩石,称为风 蚀柱。由于接近地表部分的气流中含沙量较多,磨蚀强烈。如再 加上基岩岩性的差异,风蚀柱常被蚀成顶部大,基部小,形似蘑 菇的岩石,故称风蚀蘑菇。在等高线地形图中蘑菇石基座因被高 处蘑菇石遮挡,用虚线表示,而高处则用实线表示。如图中P处 即为基部,海拔高度为713m,Q处为蘑菇石顶部,海拔高度为 715m。
• 陡崖:两条以上等高线重叠的地方 • 峡谷:中间低,两侧高,且两侧等高线密集的地方
认识常见等高线图的类型
闭合曲线, 内高外低。
闭合曲线, 外高内低
等高线凸向低处, 中间高于两侧
等高线向高处 凸出,中间低
于两侧
两组表示山峰 的等高线之间
的区域
多条等高线重 叠在一起处
• ★3.一些特殊的等高线地形
⊙等值线越稀疏,则单位距离数值差值越小/变率小 (缓坡、风力小、温差小等)。
二 等高线图的判读与应用
一.地面高度的表达
1.绝对高度: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海拔) 2.相对高度: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注:等高线地形图上任意两地之间的相对高度(n-1)×h<H<(n+1)×h
n为两地之间不同值的等高线的条数 h为等高距
(8)同一幅图上,相邻两等值线之间的数值差为0(如 在鞍部)或相差一个等值距.
• 1.读等高线地形图,完成(1)~(3)题。
• (1)①地比②地( )
A.海拔高、坡度大
B.海拔高、坡度小
C.海拔低、坡度大
D.海拔低、坡度小
• (2)在一次较大的降水过程中,降落在③地的雨水汇成的径流 在坡面上的流向是( )

[应用]等值线的延伸方向并分析原因

[应用]等值线的延伸方向并分析原因

如何描述等温线的分布特征1、描述等温线走向,如东西、东北-西南、向南凸出等,或东段什么走向,西段什么走向等;并说明其影响因素,如纬度、地形、洋流、水体等。

2、描述等温线疏密情况:密集则温差大,稀疏则温差小;并说明其原因,如地形陡,等温线密集,冬季大陆等温线密集等。

关于如何描述某一条等温线走向的思路与方法首先观察是否有拐点,如果有拐点,就要分段描述。

另外还要看等温线的排列,数值的递变规律描述错误的原因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学生不知道怎样去描述等值线,其二是学生不能用准确的地理语言去描述。

而成因错误的原因主要是学生对于影响气温的因素不熟悉,或者不能从中选出主要的原因,还有的学生是不能把走向与成因相配合,再有是不能确定图中反应的是哪个地区。

与等温线相似的,还有很多,统称等值线。

某一特定区域的等值线都有一定的走向,等值线的走向反映了这个区域该地理要素数值相等的点的分布特点,同时也反映了该地理事物与其他地理事物的相互联系。

关于等值线走向的试题主要有走向描述及成因两大类,在各类试题中大量出现,教师应加强训练。

其基本解题思路如下:1、描述可以从延伸方向和弯曲凹凸来描述。

其中描述延伸方向一般可用下列方式与语言如:沿纬线(东西)方向;沿经线(南北)方向;沿河流;沿地形;沿海岸等等。

描述弯曲凹凸可以用下列方式与语言如:向低纬突(凸)出;向高纬突(凸)出;向南凸;向北凸;向高海拔;向低海拔;向河流上游;向河流下游等等。

2、分析:列出其所有影响因素,筛选有效因素。

解此类题目时一要注意描述与成因的配合,二是要影响各种地理事物的所有因素,并从其中出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东北松嫩平原区域图叠加了一月-20度等温线与河流、城市的图。

其中第一小题错的特多。

这一小题的设问是:描述图中一月份-20度等温线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学生对于等温线的描述可谓五花八门如:等温线两端高,中间低,呈V字形;等温线曲折不定,由高纬向低纬又上升到高纬度延伸,分布在北方等温线稀疏气温低;两头高中间低;呈弯曲状分布;分布在147度-45度N,125度E-129度E;等温线呈经纬度呈抛物线形状分布;西部偏北,而东部偏南,呈勺子状分布等等不一而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事物分布规律描述
一;线状地理事物的描述
(1) 描述某一特定线条,如年等降水量线:可从走向、延伸方向去考虑, 关于如何描述某一条等温线走向的思路与方法
首先观察是否有拐点,如果有拐点,就要分段描述。

(2)描述多条线状地理事物的总体分布特点。

描述其分布特点、数值变化趋势,可从极值(最大值、最小值)、疏密、延伸方向(走向)、弯曲方向等。

(3)、描述可以从延伸方向和弯曲凹凸来描述。

其中描述延伸方向可用:沿纬线(东西)方向;沿经线(南北)方向;沿河流;沿地形;沿海岸等等。

描述弯曲凹凸可以用:向低纬突(凸)出;向高纬突(凸)出;向南凸;向北凸;向高海拔;向低海拔;向河流上游;向河流下游等
(4)、分析:列出其所有影响因素,筛选有效因素(海陆、地形、纬度等)。

解此类题目时一要注意描述与成因的配合,二是要影响各种地理事物的所有因素,并从其中出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1、读“我国某区域1月等温线和年等降水量线图”,回答相关问题。

)说出图示区域1月气温及年降水量的;
定性),由0°C 降到-28°C 以下(定量)原因:受纬度位置(太阳辐射)的影响。

降水:年降水量变化趋势:自东南向西北递减。

(定性)由500毫米以上降至200毫米以下。

(定量)形成的主要原因:从东向西距海越来越远(海陆位置)。

(2)描述A 点以西所在的地形区的特点。

高原为主(地形种类);位于内蒙古高原上,海拔较高1000米以上 (地形区和海拔高度);地势较平坦,起伏较小(地表起伏);风力地貌显著(地貌类型)
A B
C
2、(1).描述图示地区主要地形区的分布状况。

阴山山脉位于北部,呈东西走向;河套平原位于中部,东西延伸;鄂尔多斯高原位于南部,沙漠广布。

(2).指出河套平原的年降水量分布特征,并分析原因。

年降水量大多在150毫米至400毫米之间,(定量)自东向西逐渐减少;(定性)从东向西距海越来越远,受夏季风影响逐渐减弱
描述图中等积温线的走向,并说明其原因。

分析 3 500 ℃等积温线:东半段接近东西走向(与纬线平行),主要受纬度(太阳辐射)因素影响;该等值线西半段因受太行山影响,呈南北走向。

3、世界某区域图,描述图中C地区年等降水量线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

(6分)(注:等值线疏密)
分布特点:向西北(北)方向凸出(降水量由东南向西
北递减、等降水量线与山地走向一致),分布密
集(或降水差异大)。

原因:C地区位于喜马拉雅山南坡,受夏季风和
山地地形抬升的影响,降水充沛,夏季风越往西
北势力越弱,降水越少,使年等降水量线向西北方
向弯曲明显,山区地形相对高度大,坡度大,导
致降水量的垂直差异明显,使年等降水量线分布
密集。

21.(2010·四川文综)读以下两幅区域图,完成下列要
求。

(14分)
(2)图1为某月等温线分布图,简述130°经线以东地区气温空间分布的显著特点,并
运用大气运动的相关知识,解释甲地等温线沿虚线方向弯曲的原因。

答:气温由沿海向内陆递减,单位距离气温差沿海大于内陆,低温中心位于图示
区域东北角。

该地位于大兴安岭东侧,冬季风越过大兴安岭,气流下沉增温,甲地气温高
于同纬度两侧,所以等温线发生弯曲
(2010新课标卷)
图5示意某区域多年平均降雪量与雪期(从当年初雪日到次年终雪日的天数)的空间分布。

(1)根据等雪期线的分
布,分析沿MN一线的
地形分布特点。

(12分)
(2)比较甲、乙两地雪
期与降雪量的差异,并
解释原因。

(6分)
(2)甲地雪期比乙地地雪期短,原因是甲地纬度低于乙地,甲地降雪量比乙地多,主要是因为甲地比乙地距海近,水汽更为充足。

(2011全国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黄麻适合在湿热的气候环境中生长。

收获的黄麻在水中浸沤后,才能进行初加工以获取制作麻袋、麻布、纸张等的原料。

左图中甲城市为世界最大的麻纺工业中心,也是该地区联系河运和海运的重要港口。

右图为甲城市的气候资料。


城市 黄麻 河流
等高线/m 200 北回归线
° 200 孟 加 拉 湾 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45
-30-15 0 15 30 45 气温/℃ 降水量/mm
)
(2)简析图示黄麻产区的地形特征。

(6分)
解析:第(2)题,简析图示黄麻产区的地形特征。

本题属于容易题,地形特征要指出地形类型、地势起伏状况、地势变化(哪高哪低)。

由图中200米等高线分布,可判断出大部分地区海拔较低,应该为平原,再根据图中河流(恒河和布拉马普特拉河)流向(自西北流向东南)可得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或北高南低,地势起伏小,主要地形为平原和河口三角洲。

(2)为(两)大河流下游冲积平原和三角洲,(海拔低于200米)地势低平。

自北(西北)向南(东南)(或自内陆向沿海)倾斜(或渐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