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高考必背知识点(精选课件)
新高考物理必修一知识点PPT
新高考物理必修一知识点PPT在新高考改革中,物理作为一门必修课程,对于学生的学习和素养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教学和学习,许多老师和学生开始使用PPT来展示和学习知识点。
本文将探讨新高考物理必修一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并介绍如何使用PPT来制作教学和学习材料。
一、热现象和热过程热现象和热过程是物理学中重要的概念。
热现象是指物体温度的变化所引起的现象,如温度升高或降低。
热过程是指物体与外界的热交换过程,如传热、温度传递。
PPT可以用来展示热现象和热过程相关的实验和示意图,通过图片、动画和文字的配合,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这些概念和过程。
二、电学基本概念在物理必修一中,电学基础知识也是重要的内容之一。
包括电压、电流、电阻等概念。
通过PPT,教师可以将这些概念图形化地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更易于理解。
例如,可以通过示意图和动画来展示电路中电流的路径,电流大小和方向的变化等。
此外,通过PPT还可以展示相关实验操作步骤和电学现象的实际应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三、光学和声学知识光学和声学也是物理必修一的重要内容。
PPT可以用来展示光学实验的原理和实际操作步骤,如光的反射、折射、色散等。
通过PPT的动画功能,学生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到光线的传播和反射规律。
同样,通过PPT可以展示声音的传播、共振等现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声学知识。
四、材料性质和机械运动在新高考物理必修一中,材料性质和机械运动也占有一定比重。
通过PPT可以展示材料的特性和性质,如热胀冷缩、力学特性等。
通过实验演示和图表展示,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材料的力学性质和变形规律。
此外,还可以通过PPT来呈现机械运动中的力、功和能量转化等概念,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这些知识。
五、化学与能量转化在新高考物理必修一中,化学与能量转化也是重要的内容之一。
通过PPT可以将化学反应与能量的转化过程联系起来,通过图表和文字呈现,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能量的转化规律。
人教版高中物理高考必考重点知识点总结完整版(必修+选修)
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⑴、任一时刻物体运动的位移⑵、图线的斜率..的大小.....表示物体运动速度⑴、图线向上倾斜表示物体沿正向作直线运动,图线向下倾斜表示物体沿反向作直线运动。
⑵、两图线相交表示两物体在这一时刻相遇⑶、比较两物体运动速度大小的关系(看两物体X—t图象中图线的斜率.....)2、从V—t图象中可求:⑴、任一时刻物体运动的速度:在t.轴上方.........,在t.轴下方...表示物体运动方向为正表示物体运动方向为负......。
⑵、图线的斜率...的大小.....表示物体加速度⑴、图线纵坐标的截距表示..........0V)...时刻的速度(即初速度........t=0⑵、图线与横坐标所围的面积表示.........。
在t.轴上方的位移为....相应时间内的位移正.,在t .轴下方的位移为负........。
某段时间内的总位移等于各段时间位移的代数....................和.。
⑶、 两图线相交表示两物体在这一时刻速度相同⑷、 比较两物体运动加速度大小的关系(比较图线的斜率大小) 种类 区别(特点) 联系匀直线运动V=恒量1、匀速直线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
2、当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零时,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a=0 x = vt匀变速直线 运动 v =v 0+ata=恒量x =v 0t +at 2/2 =t V V t )(210+ =aV V t 2202- a 与V 0同向为加速a 与V 0反向为减速 补充二:速度与加速度的关系.........1、速度与加速度没有必然的关系,即:⑴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也大; ⑵加速度大,速度不一定也大; ⑶速度为零,加速度不一定也为零; ⑷加速度为零,速度不一定也为零。
2、当加速度a 与速度V 方向的关系确定时,则有:⑴若a 与V 方向相同....时,不管..a .如何变化,.....V .都增大...。
⑵若a 与V 方向相反....时,不管..a .如何变化,.....V .都减小...。
高中物理知识点梳理总结PPT
THANK YOU
2023.11.05
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重力势能 物体在地球上受到的重力作用,其势能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例如,一个质量为10kg的物体在地球上受到的重力势能为100J。 弹性势能 物体受到外力作用后发生形变,其势能与形变程度和受力方向有关。例如,一个质量为5kg的弹簧振子受到向上的弹力作用,其弹 性势能为25J。
能量守恒定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牛顿三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牛顿三定律是物理学的基础 牛顿三定律是经典力学的基石,对后续物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例 如,在20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但相对论的理论基础就是牛顿 三定律。 牛顿三定律是理解运动规律的关键 牛顿三定律揭示了物体运动的三大基本规律:惯性、加速度和作用力。这 些规律是理解物体运动规律的基础,也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例如,在 汽车驾驶中,驾驶员需要根据牛顿三定律来控制车辆的运动。 牛顿三定律的应用广泛 牛顿三定律不仅在物理学中有广泛应用,还在工程学、经济学等领域有重 要应用。例如,在建筑工程中,工程师需要根据牛顿三定律来计算建筑物 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在经济学中,经济学家需要根据牛顿三定律来分析市 场行为和资源配置。
05
波动与光学
波的基本性质:频率,波长, 振幅
波的频率与波长的关系 根据普朗克关系,频率f与波长λ之间的关系为:f=c/λ,其中c为光速。 波的振幅与频率的关系 波的振幅A与其频率f之间的关系为:A=λ/d,其中d为传播距离。
光的反射和折射定律
反射定律 光在介质界面上发生反射,入射角等于反射角。例如,玻璃的折射率为 1.5,当光线从空气进入玻璃时,入射角为45度,反射角也为45度。 折射定律 光在介质界面上发生折射,入射角小于折射角。例如,水的折射率为 1.33,当光线从空气进入水时,入射角为45度,折射角约为60度。 光的反射和折射特性 光在不同介质中的反射和折射特性取决于其折射率。折射率越大,光在 介质中的传播速度越快,折射角越小;反之,折射率越小,光在介质中 的传播速度越慢,折射角越大。
新高考物理必背知识点
新高考物理必背知识点1.力学知识点:-牛顿三定律:第一定律,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第二定律,物体受到的合外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第三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有相等大小、方向相反的作用力。
-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物体在运动或者即将运动时,与接触面之间存在摩擦力,分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弹力:弹簧和橡皮筋等弹性物体在拉伸或压缩时产生的力。
-动能和势能:物体具有运动能力的能量称为动能,而物体在力场中具有潜在能量时被称为势能。
-转动:刚体围绕一些轴线旋转的运动,用角速度和角加速度来描述。
2.热学知识点:-温度和热量:温度是物体内部粒子的平均动能的度量,而热量是物体之间传递的能量。
-热传导:热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的过程。
-热辐射:物体通过发射和吸收辐射能量来传递热量。
-热力学定律:包括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熵增原理)。
3.电磁学知识点:-电荷和电场:带电物体具有正负电荷,电场是电荷产生的力场。
-电流和电阻:电流是电荷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的量,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程度。
-电容和电路:电容是电容器存储电荷的能力,电路是连接电子元件的电气网络。
-磁场和电磁感应:磁场是磁荷产生的力场,电磁感应是磁场和电荷运动相互作用产生的现象。
4.光学知识点:-光的传播:光以波动形式在介质中传播,光可以被反射、折射和散射。
-光的成像:通过透镜或反射镜等光学元件,将光聚焦形成清晰的图像。
-颜色和光的干涉:颜色是光的频率和波长的表现,光的干涉使光波叠加形成明暗条纹。
5.原子物理和核物理知识点:-原子结构: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原子核包含了质子和中子,电子在核外以能级的形式分布。
-辐射和放射性衰变:核反应中会发生放射性衰变,产生α、β和γ射线。
-核能和核反应:核能是原子核内部的结合能,核反应包括裂变和聚变。
高三物理专题复习:考前必记的68个知识点ppt课件
返回
7.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对比 (1)位移(矢量)是运动物体由起点指向终点的有向线段;路 程(标量)是运动轨迹的长度。 (2)速度是描述质点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位移的变化 率,即v=Δx/Δt;加速度是描述质点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它等于质点速度的变化率,即a=Δv/Δt。
返回
(3)位移-时间图象与速度-时间图象 描述对象 速度- 描述直线运动、 时间图 不能描述曲线 象 运动 斜率 纵截距 面积 相应时间 物体的初速度 段物体的 位移 开始计时时物 速度 体相对于参考 无意义
加速
度
位移- 描述直线运动、 时间图 不能描述曲线
象
运动
点的位移
返回
8.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三个重要公式 (1)速度公式:vt=v0+at。 1 2 (2)位移公式:x=v0t+ at 。 2 (3)位移和速度的关系:vt 2-v0 2=2ax。 9.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三个重要推论 v0+vt (1)平均速度公式: v = 。 2 (2)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连续相等的时间(T)内的位移 之差为一恒定值,即 Δx=aT2(又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判别式)。
返回
12.追及与相遇问题的规律 追及与相遇问题一般涉及两个物体,要选择同一参考系 研究它们的运动情况。
(1)所谓“追上”或“相遇”是指两个物体同一时刻位于“同一
位置”,据此可建立它们的位移关系方程。 (2)明确两个物体运动的时间关系,是同时开始运动还是 先后开始运动,由此建立时间关系方程。 (3)两物体的“速度相等”通常是一个重要的临界条件。对
(3)完全失重: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为
零。原因:物体有向下的加速度且大小为重力加速度g。 17.一般曲线运动
高中物理必背知识点
高中物理必背知识点一、力学1. 基本概念- 质量(m)- 力(F)- 速度(v)- 加速度(a)2. 牛顿运动定律- 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第二定律(F = ma)- 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3. 功、能量和功率- 功(W)- 动能(K)- 势能(U)- 机械能守恒- 功率(P)4. 简单机械- 杠杆原理- 滑轮系统- 斜面和楔形5. 圆周运动- 向心力- 圆周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6. 万有引力- 万有引力定律- 重力场二、热学1. 热现象- 温度(T)- 热量(Q)- 比热容(c)2. 热力学定律- 第零定律(温度的定义) - 第一定律(能量守恒) - 第二定律(熵增原理)3. 理想气体定律- 压力(p)- 体积(V)- 摩尔质量(M)4. 热机- 卡诺循环- 热效率三、电磁学1. 静电学- 电荷守恒- 电场(E)2. 电流和电路- 电流(I)- 电压(V)- 电阻(R)- 欧姆定律(V = IR)3. 磁场- 磁场强度(B)- 安培力- 洛伦兹力4. 电磁感应-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楞次定律- 交流电(AC)与直流电(DC)四、波动和光学1. 波的基本特性- 波长(λ)- 频率(f)- 波速(v)2. 声波- 声速- 共振3. 光波- 折射定律- 光的干涉和衍射五、现代物理1. 原子物理- 原子结构- 光谱2. 核物理- 放射性衰变- 核反应3. 相对论- 光速不变原理- 质能等价(E = mc^2)六、实验技能- 实验设计- 数据收集与分析- 误差处理请根据上述概要,逐一扩展每个部分的内容,确保每个知识点都有详细的解释和例子。
在撰写时,保持语言的清晰和准确,逻辑结构要连贯。
最终文档应该是格式化的,便于阅读者下载和编辑。
高考物理公式(必背).pptx
5. 电功与电功率:W=UIt,P=UI{W:电功(J),U:电压(V),I:电流(A),t:时间(s),P:电功率(W)}
学海无 涯
6. 焦耳定律:Q=I2Rt{Q:电热(J),I:通过导体的电流(A),R:导体的电阻值(Ω),t:通电时间(s)} 7. 纯电阻电路中:由于 I=U/R,W=Q,因三此W=Q=UIt=I2Rt=U2t/R 8. 电源总动率、电源输出功率、电源效率:P 总=IE,P 出=IU,η=P 出/P 总{I:电路总电流(A),E:电源电动势(V),U:路端电 压(V),η:电源效率} 9.电路的串/并联 串联电路(P、U 与 R 成正比) 并联电路(P、I 与 R 成反比) 电阻关系(串同并反) R 串=R1+R2+R3+ 1/R 并=1/R1+1/R2+1/R3+ 电流关系 I 总=I1=I2=I3 I 并=I1+I2+I3+ 电压关系 U 总=U1+U2+U3+ U 总=U1=U2=U3 功率分配 P 总=P1+P2+P3+ P 总=P1+P2+P3+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ppt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ppt高中物理作为一门重要的科学学科,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掌握许多知识点。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些知识点,我制作了一份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ppt,并将在本文中与大家分享。
第一部分:力学知识点力学是物理学的基础,也是高中物理学习的入门。
在这一部分,我将总结力学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1.力的概念和分类:介绍了力的定义,以及常见力的分类,如重力、摩擦力、弹力等。
2.牛顿定律:简要介绍了牛顿三定律,包括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第二定律(力和加速度的关系)和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3.运动学:介绍了在力的作用下物体的运动规律,包括匀速直线运动、加速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等。
第二部分:热学知识点热学是物理学中研究热、温度和能量转换的学科,也是高中物理课程中的重要内容。
1.温度和热量:解释了温度和热量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热力学第一定律:介绍了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内容,即能量守恒定律。
3.理想气体定律:讲解了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包括压强、体积和温度之间的关系。
第三部分:光学知识点光学是研究光的性质和传播规律的学科,它是高中物理学习中的重点内容之一。
1.光的反射和折射:解释了光在反射和折射中的行为,涉及入射角、反射角和折射角的计算方法。
2.凸透镜和凹透镜:介绍了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构造和特点,以及它们在透镜组中的应用。
3.光的波粒二象性:简要介绍了光的波粒二象性的概念,以及爱因斯坦对光的解释。
第四部分:电磁学知识点电磁学是研究电荷和电磁场相互作用的学科,它也是高中物理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
1.电荷和电场:解释了电荷的概念以及电场的形成和特性。
2.电流和电阻:介绍了电流的定义和电阻的概念,涉及欧姆定律和串、并联电路的计算方法。
3.电磁感应:讲解了电磁感应的原理,包括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电磁感应现象的应用。
在这份知识点总结ppt中,我将重点呈现各个知识点的关键内容,并辅以图表和实例,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
2023高考物理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2023高考物理知识点总结(完整版)高中物理必背知识点总结1、大的物体不一定不能看成质点,小的物体不一定能看成质点。
2、平动的物体不一定能看成质点,转动的物体不一定不能看成质点。
3、参考系不一定是不动的,只是假定为不动的物体。
4、选择不同的参考系物体运动情况可能不同,但也可能相同。
5、在时间轴上n秒时指的是n秒末。
第n秒指的是一段时间,是第n个1秒。
第n秒末和第n+1秒初是同一时刻。
6、忽视位移的矢量性,只强调大小而忽视方向。
7、物体做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不一定等于路程。
8、位移也具有相对性,必须选一个参考系,选不同的参考系时,物体的位移可能不同。
9、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应打出轻重合适的小圆点,如遇到打出的是短横线,应调整一下振针距复写纸的高度,使之增大一点。
10、使用计时器打点时,应先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稳定后,再释放纸带。
11、使用电火花打点计时器时,应注意把两条白纸带正确穿好,墨粉纸盘夹在两纸带间;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时,应让纸带通过限位孔,压在复写纸下面。
12、"速度"一词是比较含糊的统称,在不同的语境中含义不同,一般指瞬时速率、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平均速率四个概念中的一个,要学会根据上、下文辨明"速度"的含义。
平常所说的"速度"多指瞬时速度,列式计算时常用的是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
13、着重理解速度的矢量性。
有的同学受初中所理解的速度概念的影响,很难接受速度的方向,其实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而初中所学的"速度"就是现在所学的平均速率。
14、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
15、平均速率不是平均速度的大小。
16、物体的速度大,其加速度不一定大。
17、物体的速度为零时,其加速度不一定为零。
18、物体的速度变化大,其加速度不一定大。
19、加速度的正、负仅表示方向,不表示大小。
20、物体的加速度为负值,物体不一定做减速运动。
高考物理50个必考知识点
高考中的50个重点概念一、运动学1、位移 速度与加速度2、匀变速直线运动及at v v +=0t 2021at t v x += 20t v v v += 3、自由落体运动与竖直上抛运动4、运动的合成与分解5、平抛运动6、匀速圆周运动及线速度、角速度、向心加速度14、万有引力定律15、向心力与卫星二、物体的平衡7、重力 弹力 摩擦力8、力的合成与分解9、共点力的平衡三、运动和力10、11、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12、牛顿第二定律与超重、失重现象13、牛顿第三定律六、功与能22、功和功率23、动能与动能定理24、重力势能25、机械能与机械能守恒定四、动量16、动量17、动量守恒定律五、振动与波动18、简谐振动19、单摆与单摆周期公式g l T π2= 20、波长 波的频率 波速Tt s v λ=∆∆=21、波的干涉与衍射八、电场、31、电荷与库仑定律32、电场 电场强度 电场线33、电势能 电势 电势差九、电路34、电流电压电阻电功电功率35、门电路36、电动势与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十、磁场与电磁感应37、磁感应强度与磁通量38、安倍力与左手定则39、电磁感应现象40、楞次定律与右手定则41、感应电动势与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42、电磁场电磁波十一、光学43、光的干涉44、光的衍射45、光电效应现象与光子说46、光的波粒二象性十二、物质47、α粒子散射实验与原子核式结构学说48、原子核的衰变与放射线49、原子核的人工转变与质子、中子50、宇宙的结构与演变。
高三物理知识点总结ppt
高三物理知识点总结1. 力与运动1.1 牛顿运动定律•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在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下,保持其状态不变。
•第二定律:力的作用导致加速度– F = ma,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并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任何一对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1.2 力的合成与分解•合力:多个力合成的效果,可以用平行四边形法则或三角形法则求解。
•分解力:将一个力分解为多个力的合成。
2. 机械振动与波动2.1 机械振动的基本特征•振幅:振动对象离其平衡位置最远的距离。
•周期:振动对象完成一个完整周期所需的时间。
•频率:单位时间内完成的振动周期数。
•谐振:振幅最大的振动状态。
2.2 波的基本特征•周期性:波沿着固定方向传播,并以一定的周期重复。
•振幅:波的最大偏离程度。
•频率:单位时间内波的周期数。
•波速:波在媒质中传播的速度。
•波长:波的一个完整周期所占据的距离。
3. 光学知识3.1 光的反射•光的反射定律: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镜面反射和 diff 反射–镜面反射:光线从一个平滑的表面反射,光束保持其平行性。
–diff 反射:光线从一个粗糙的表面反射,光束的方向改变。
3.2 光的折射•折射定律: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两组角的正弦之比等于两个介质的折射率之比。
•Snell 定律:n₁sinθ₁ = n₂sinθ₂,将光从一个介质折射到另一个介质。
4. 电学知识4.1 电荷与静电场•电荷的基本性质:正电荷和负电荷相互吸引,同性电荷相互排斥。
•静电场:电荷在周围空间所产生的电场。
•电场力:电荷在电场中所受的力。
4.2 电路与电阻•电流:单位时间内电荷通过截面的数量。
•电阻:物体抵抗电流流动的程度。
•电阻与导体:导体的电阻受到温度和截面积的影响。
•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电路中元件的连接方式。
5. 相对论5.1 狭义相对论•等效原理:惯性系中的物理现象是独立于观察者的速度的。
高三物理必考知识点总结归纳PPT
机械波与电磁波
机械波
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称为机械波,如声波、水波等,机械波的产生条件是有波源和介质,波的传 播方向与质点的振动方向垂直的波称为横波,波的传播方向与质点的振动方向在同一直线上的波称为 纵波。
电磁波
变化的电场和磁场总是相互联系的,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即电磁场。变化的电磁场由近及远 地向周围空间传播形成电磁波,电磁波向外传播的过程也是传播能量的过程,如无线电波、红外线、 可见光、紫外线、微波等都是电磁波。
04
光学与波动
几何光学
光的直线传播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如影子的形成、日食、月食等
。
光的反射
光在两种介质分界面上改变传播 方向又返回原来介质中的现象, 遵循反射定律,如平面镜成像、
水面倒影等。
光的折射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 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 遵循折射定律,如海市蜃楼、透
高三物理必考知识点总结归 纳
目录
• 力学 • 热学 • 电磁学 • 光学与波动 • 原子物理与量子力学初步
01
力学
牛顿运动定律
01
牛顿第一定律
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将保 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
态。
02
牛顿第二定律
物体的加速度与所受合外力成 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加 速度方向与合外力方向相同。
镜成像等。
物理光学
光的干涉
满足相干条件的光波在空间相遇时相互叠加,在某些区域 始终加强,在另一些区域始终减弱,形成稳定的强弱分布 的现象,如双缝干涉、薄膜干涉等。
光的衍射
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或小孔时,光将偏离直线传播 的路径而绕到障碍物后面传播的现象,如单缝衍射、圆孔 衍射等。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PPT(18页)
03
>
概念记忆法:通过理解和记忆物理概念来掌握知识点
概念记忆法
通过理解和记忆物理概念来掌握知识点系统梳理将知识点按照逻辑顺序进行整理,便于理解和记忆学习策略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和复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数据支持
根据相关研究数据显示,概念记忆法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和成绩
应用记忆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2023.11.03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PPT
目录
高中物理知识点的分类
01
高中物理知识点的学习策略
02
高中物理知识点的记忆方法
03
高中物理知识点的应用技巧
04
高中物理知识点的复习方法
05
高中物理知识点的分类
01
力学
电磁学
热量传递
热学
能量转换
国际单位制
物理学
电荷
Sorting out basic knowledge points: mechanics, thermodynamics, electromagnetics, etc
学习态度
系统性学习策略:按照物理知识的逻辑顺序进行学习
针对性学习策略: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进行强化学习
基础知识物理学科的基础知识是学习物理的基础,掌握这些知识有助于理解更复杂的物理概念。理解公式物理公式是理解和应用物理知识的关键,通过反复练习和理解,可以更好地掌握和应用这些公式。实验操作实验是物理学习的重要部分,通过亲自进行实验,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问题解决物理学习中的问题解决能力对于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非常重要,通过解决问题,可以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核物理知识
01 光学知识
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
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考点考情:5年7考参考系,质点(Ⅰ) 位移,速度和加速度(Ⅱ)[基础梳理]一、参考系1.参考系的定义在描述物体的运动时,假定不动,用来做参考的物体.2.参考系的四性(1)标准性:选作参考系的物体都假定不动,被研究的物体都以参考系为标准.(2)任意性:参考系的选取原则上是任意的.(3)统一性:比较不同物体的运动应选择同一参考系.(4)差异性:对于同一物体选择不同的参考系结果一般不同.二、质点1.质点的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它是一种理想化模型.2.物体可看做质点的条件研究物体的运动时,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研究结果的影响可以忽略.三、位移和路程1.速度(1)平均速度:①定义:运动物体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②定义式:v=ΔxΔt.③方向:跟物体位移的方向相同.(2)瞬时速度:①定义:运动物体在某位置或某时刻的速度.②物理意义:精确描述物体在某时刻或某位置的运动快慢.③速率:物体运动的瞬时速度的大小.2.加速度(1)定义式:a=ΔxΔt,单位是m/s2.(2)物理意义: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3)方向: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4)根据a与v方向间的关系判断物体在加速还是减速.考向一对质点的深入理解物体可被看作质点主要有三种情况:1.平运的物体通常可以看作质点.2.有转动但转动可以忽略不计时,可把物体看作质点.3.同一物体,有时可以看作质点,有时不能.当物体本身的大小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时,可以把物体看作质点;反之,则不行对“理想化模型”的理解(1)理想化模型是分析、解决物理问题常用的方法,它是对实际问题的科学抽象,可以使一些复杂的物理问题简单化.(2)物理学中理想化的模型有很多,如“质点”、“轻杆”、“光滑平面”、“自由落体运动”、“点电荷”、“纯电阻电路”等,都是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而建立的物理模型.考向二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1.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区别:平均速度与位移和时间有关,表示物体在某段位移或某段时间内的平均快慢程度;瞬时速度与位置或时刻有关,表示物体经过某一位置或在某一时刻运动的快慢程度.2.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关系:(1)瞬时速度是运动时间Δt→0时的平均速度.(2)对于匀速直线运动,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相等.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三点注意(1)求解平均速度必须明确是哪一段位移或哪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2)v=xt是平均速度的定义式,适用于所有的运动.(3)粗略计算时我们可以用很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来求某时刻的瞬时速度.考向三速度,速度变化量和加速度的关系速度、速度变化量和加速度的比较(1)当a与v同向或夹角为锐角时,物体速度大小变大.(2)当a与v垂直时,物体速度大小不变.(3)当a与v反向或夹角为钝角时,物体速度大小变小.类型题之(一)“用极限法求瞬时速度和瞬时加速度”1.极限法:如果把一个复杂的物理全过程分解成几个小过程,且这些小过程的变化是单一的.那么,选取全过程的两个端点及中间的极限来进行分析,其结果必然包含了所要讨论的物理过程,从而能使求解过程简单、直观,这就是极限思想方法.极限法只能用于在选定区间内所研究的物理量连续、单调变化(单调增大或单调减小)的情况.2.用极限法求瞬时速度和瞬时加速度(1)公式v=ΔxΔt中当Δt→0时v是瞬时速度.(2)公式a=ΔvΔt中当Δt→0时a是瞬时加速度.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应用考点考情:5年27考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其公式(Ⅱ)[基础梳理]1.三个基本公式(1)速度公式:v=v0+at.(2)位移公式:x=v0t+12at2.(3)位移速度公式:v2-v20=2ax.2.三个重要推论(1)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内,位移之差是一个恒量,即Δx=aT2.或x m-x n=(m-n)aT2.(2)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该段时间的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v=v t 2=v0+v 2.(3)某段位移中点的瞬时速度v x2=v20+v22以上几个推论在实验中通过纸带求加速度时经常用到.3.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特点(设T为等分时间间隔)(1)1T末、2T末、3T末……瞬时速度的比为v1∶v2∶v3∶…∶v n=1∶2∶3∶…∶n.(2)1T内、2T内、3T内……位移的比为x1∶x2∶x3∶…∶x n=12∶22∶32∶…∶n2.(3)第一个T内、第二个T内、第三个T内……位移的比为x1∶xⅡ∶xⅢ∶…∶x n=…=1∶3∶5∶…∶(2n-1).(4)从静止开始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的比为t1∶t2∶t3∶…∶t n=1∶(2-1)∶(3-2)∶…∶(n-n-1).4.自由落体运动(1)定义:初速度为零,只在重力作用下的匀加速直线运动.(2)特点:v0=0、a=g.(3)规律:v=gt__h=1/2gt2__v2=2gh考向二处理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的常用方法1.处理方法(1)分段法几个特征物理量(2)全程法:全程看作初速度为v0(正方向),加速度a=-g的匀变速直线运动.2.对称性特点(1)速度对称:上升和下降过程经过同一位置时速度等大反向.(2)时间对称:上升和下降过程经过同一段高度的时间相等.(3)能量对称:上升和下降过程中经过同一位置时的动能、重力势能及机械能分别相等.求解竖直上抛运动问题时应注意以下两点:竖直上抛运动可分为竖直向上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和竖直向下的自由落体运动两个阶段,解题时应注意以下两点:(1)可用整体法,也可用分段法.自由落体运动满足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一切规律及特点.(2)在竖直上抛运动中,当物体经过抛出点上方某一位置时,可能处于上升阶段,也可能处于下降阶段,因此这类问题可能造成时间多解或者速度多解.类型题之(二)“巧用转换法解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思维转换法:在运动学问题的解题过程中,若按正常解法求解有困难时,往往可以通过变换思维方式、转换研究对象,使解答过程简单明了.(一)转换思维方式——逆向思维法将匀减速直线运动至速度为零的过程转化为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二)转换研究对象——将多物体运动转化为单物体运动将“多个物体的运动”等效转化为“一个物体的运动”.运动图象及追遇问题考点考情:5年26考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象(Ⅱ) 追及相遇问题(Ⅱ) [基础梳理]一、x-t图象与v-t图象1.x-t图象及认识(1)x-t图象中,纵轴表示位置坐标x,横轴表示时间.(2)x-t图象的斜率表示速度,斜率大小表示速度大小,正负代表速度方向.(3)x-t图线中两图线交点表示两者在该处相遇.(4)若x-t图象与t轴平行,则表示静止.(5)x-t图象纵截距表示物体的出发位置坐标,横截距表示位置坐标为零的时刻.2.v-t图象及理解(1)v-t图象中斜率表示物体的加速度,其大小表示加速度的大小,而正负代表加速度的方向.(2)v-t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的意义是位移,t轴以上与t轴以下面积所代表位移方向相反.(3)两图象交点表示该时刻速度相同.(4)图象纵截距表示物体的初速度,横截距表示速度为零的时刻.二、追及问题中的临界条件1.速度大者减速(如匀减速直线运动)追速度小者(如匀速运动);(1)当两者速度相等时,若追者位移仍小于被迫者位移,则永远追不上,此时两者间有最小距离.(2)若两者速度相等时,两者的位移也相等,则恰能追上,也是两者避免碰撞的临界条件.(3)若两者位移相等时,追者速度仍大于被追者的速度,则被追者还有一次追上追者的机会,其间速度相等时两者间距离有一个较大值.2.速度小者加速(如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追速度大者(如匀速运动);(1)当两者速度相等时有最大距离.(2)当两者位移相等时,即后者追上前者.考向一两种图象的比较(1)x -t 图象和v -t 图象中能反映的空间关系只有一维,因此x -t 图象和v -t 图象只能描述直线运动,且图线都不表示物体运动的轨迹.(2)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如果用x -t 图象来描述,从图象可知两物体起始时刻的位置;如果用v -t 图象来描述,则从图象中无法得到两物体起始时刻的位置关系.考向二 对图象的理解及应用分析图象问题要“六看”——点、线、面、轴、截、斜(1)看“轴”⎩⎨⎧x -t 图象纵轴表示位移v -t 图象纵轴表示速度(2)看“线”⎩⎨⎧x -t 图象上倾斜直线表示匀速直线运动v -t 图象上倾斜直线表示匀变速直线运动(3)看“斜率”⎩⎨⎧x -t 图象上斜率表示速度v -t 图象上斜率表示加速度(4)看“面积”⎩⎪⎨⎪⎧x -t 图象上面积无实际意义v -t 图象上图线和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5)看“纵截距”⎩⎨⎧x -t 图象表示初位置v -t 图象表示初速度(6)看“特殊点”⎩⎪⎨⎪⎧拐点转折点一般表示从一种运动变为另一种运动交点在x -t 图象上表示相遇,在v -t 图象上表示速度相等考向三 追及、相遇问题分析 1.三种情景(1)初速度为零(或较小)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追匀速运动的物体,在速度相等时二者间距最大.(2)匀减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追匀速运动的物体,若在速度相等之前未追上,则在速度相等时二者间距最小.(3)匀速运动的物体追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若在速度相等之前未追上,则在速度相等时二者间距最小.2.分析方法(1)物理分析法:抓好“两物体能否同时到达空间某位置”这一关键.认真审题.挖掘题中的隐含条件,在头脑中建立起一幅物体运动的图景.(2)数学分析法:设相遇时间为t .根据条件列方程,得到关于t 的一元二次方程,用判别式进行讨论,若Δ>0,即有两个解.(3)图象分析法:将两者的速度一时间图象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然后利用图象分析求解.类型题之(三)用v -t 图象法解决追遇问题1.若用位移图象求解追遇问题,应分别作出两个物体的位移图象,如果两个物体的位移图象相交,则说明两物体相遇.2.若用速度图象求解,则注意比较速度图线与时间轴包围的面积.利用v-t图象解决追及相遇问题时,应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将两物体的v-t图象画在同一图中,两条图线的交点对应两物体速度相同的时刻,这是分析物体是否相撞的关键点;两图线与t轴所围面积之差为相对位移,与t=0时两物体间距比较可判断两物体是否相撞.实验一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基础梳理]一、实验目的1.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学会用打上点的纸带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2.会利用纸带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加速度.3.利用打点纸带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并能画出小车运动的v-t图象,根据图象求加速度.二、实验器材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小车、纸带、细绳、钩码、刻度尺、导线、电源、复写纸片.三、实验步骤1.把附有滑轮的长木板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没有滑轮的一端,连接好电路.2.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滑轮,下边挂上合适的钩码,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把它的一端固定在小车的后面.实验装置见上图,放手后,看小车能否在木板上平稳地加速滑行.3.把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先接通电源,后放开小车,让小车拖着纸带运动,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的点,换上新纸带,重复三次.4.从几条纸带中选择一条比较理想的纸带,舍掉开始一些比较密集的点,在后面便于测量的地方找一个开始点,以后依次每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确定好计数始点,并标明0、1、2、3、4、…,测量各计数点到0点的距离x,并记录填入表中.5.1236.利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求得各计数点1、2、3、4、5的瞬时速度,填入上面的表格中.7.增减所挂钩码数,再做两次实验.四、注意事项1.纸带、细绳要和长木板平行.2.释放小车前,应使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的位置.3.实验时应先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实验后先断开电源,后取下纸带.[方法规律]一、数据处理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判断:(1)沿直线运动的物体在连续相等时间T内的位移分别为x1、x2、x3、x4、…,若Δx=x2-x1=x3-x2=x4-x3=…则说明物体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且Δx =aT2.(2)利用“平均速度法”确定多个点的瞬时速度,作出物体运动的v-t 图象.若v-t图线是一条倾斜的直线,则说明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即做匀变速直线运动.2.求速度的方法: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 n=x n+x n+12T.3.求加速度的两种方法:(1)逐差法:即根据x4-x1=x5-x2=x6-x3=3aT2(T为相邻两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求出a1=x4-x13T2,a2=x5-x23T2,a3=x6-x33T2,再算出a1、a2、a3的平均值a=a1+a2+a33=13×(x4-x13T2+x5-x23T2+x6-x33T2)=x4+x5+x6-x1+x2+x39T2,即为物体的加速度.(2)图象法:以打某计数点时为计时起点,利用v n=x n+x n+12T求出打各点时的瞬时速度,描点得v-t图象,图象的斜率即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二、误差分析1.纸带上计数点间距测量有偶然误差,故要多测几组数据,以尽量减小误差.2.纸带运动时摩擦不均匀,打点不稳定引起测量误差,所以安装时纸带、细绳要与长木板平行,同时选择符合要求的交流电源的电压及频率.3.用作图法作出的v-t图象并不是一条直线.为此在描点时最好用坐标纸,在纵、横轴上选取合适的单位,用细铅笔认真描点.4.在到达长木板末端前应让小车停止运动,防止钩码落地,小车与滑轮碰撞.5.选择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舍弃点密集部分,适当选取计数点.6.在坐标纸上,纵、横轴选取合适的单位(避免所描点过密或过疏,而导致误差过大),仔细描点连线,不能连成折线,应作一条平滑曲线,让各点尽量落到这条曲线上,落不到曲线上的各点应均匀分布在曲线的两侧.解题方法系列讲座(一) 八法解决直线运动问题在处理直线运动的某些问题时,如果用常规解法,解答繁琐且易出错,如果从另外的角度巧妙入手,反而能使问题的解答快速、简捷,下面便介绍几种处理直线运动问题的方法和技巧.一、假设法假设法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法,这种方法的要领是以客观事实(如题设的物理现象及其变化)为基础,对物理条件、物理状态或物理过程等进行合理的假设,然后根据物理概念和规律进行分析、推理和计算,从而使问题迎刃而解.二、逐差法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第M个T时间内的位移和第N个T时间内的位移之差x M-x N=(M-N)aT2.对纸带问题用此方法尤为快捷.三、平均速度法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物体在时间t内的平均速度等于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初速度v0与末速度v的算术平均值,也等于物体在t时间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即v=xt=v0+v2=vt2.如果将这两个推论加以利用,可以使某些问题的求解更为简捷.四、相对运动法以系统中的一个物体为参考系研究另一个物体运动情况的方法.五、比例法对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需要牢记几个推论,这几个推论都是比例关系,在处理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时,首先考虑用比例关系求解,可以省去很多繁琐的推导或运算,简化运算.注意,这几个推论也适应于与刹车类似的减速到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六、逆向思维法逆向思维是解答物理问题的一种科学思维方法,对于某些问题,运用常规的思维方法会十分繁琐甚至解答不出,而采用逆向思维,即把运动过程的“末态”当成“初态”,反向研究问题,可使物理情景更简单,物理公式也得以简化,从而使问题易于解决,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解决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问题,可采用该法,即把它看作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这样,v0=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速度公式、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比公式、连续相等位移内的时间比公式,都可以用于解决此类问题了,而且是十分简捷的.七、极值法有些问题用一般的分析方法求解难度较大,甚至中学阶段暂时无法求出,我们可以把研究过程推向极端情况来加以分析,往往能很快得出结论.八、图象法图象法是物理研究中常用的一种重要方法,可直观地反映物理规律,分析物理问题,运动学中常用的图象为v-t图象.在理解图象物理意义的基础上,用图象法分析解决有关问题(如往返运动、定性分析等)会显示出独特的优越性,解题既直观又方便.需要注意的是在v-t图象中,图线和时间坐标轴围成的“面积”应该理解成物体在该段时间内发生的位移.第一课时重力、弹力、摩擦力考点考情:5年13考 1.滑动摩擦力、动摩擦因数、静摩擦力(Ⅰ)形度、弹性胡克定律(Ⅰ)[基础梳理]知识点一力1.力的概念: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2.力的性质3.力的作用效果⎩⎨⎧ 使物体发生形变.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4.力的图示:包括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三个要素.知识点二 重力1.产生: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2.大小:G =mg .3.方向:总是竖直向下.4.重心(1)定义:为了研究方便认为各部分受到的重力集中作用的点.[温馨提示]1.重力的方向总是与当地的水平面垂直,不同地方水平面不同,其垂直水平面向下的方向也就不同.2.重力的方向不一定指向地心.3.并不是只有重心处才受到重力的作用.4.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知识点三 弹力1.定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2.产生的条件(1)两物体相互接触;(2)发生弹性形变.3.方向:弹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4.大小(1)弹簧类弹力在弹性限度内遵从胡克定律,其公式为F =kx ;k 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单位:N/m.(2)非弹簧类弹力大小应由平衡条件或动力学规律求得.知识点四 摩擦力1.定义: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发生相对运动或具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在接触面上产生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2.产生条件:(1)接触面粗糙;(2)接触面间有弹力;(3)物体间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3.大小:滑动摩擦力F=μF N,静摩擦力0<F≤F max.4.方向: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5.作用效果: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温馨提示]1.摩擦力阻碍的是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但不一定阻碍物体的运动.2.受静摩擦力作用的物体不一定静止,受滑动摩擦力作用的物体不一定运动.3.接触面处有摩擦力时一定有弹力,且弹力与摩擦力方向总垂直,反之不一定成立.考向一弹力方向的判断1.根据物体产生形变的方向判断物体所受弹力的方向与施力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与自身形变的方向相同.2.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判断物体的受力必须与物体的运动状态符合,依据物体的运动状态由共点力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确定弹力的方向.3.几种接触弹力的方向4.(1)绳只能产生拉力,不能产生支持力,且绳子弹力的方向一定沿着绳子收缩的方向.(2)杆既可以产生拉力,也可以产生支持力,弹力的方向可能沿着杆,也可能不沿杆.1.有接触不一定有弹力,这是物理解决临界问题的关键.2.杆的弹力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判断弹力方向时需特别关注的是:1.绳与杆的区别,绳的拉力一定沿绳,杆的弹力可沿任意方向.2.有形变才有弹力,只接触无形变时不产生弹力.3.利用牛顿运动定律,根据物体运动状态确定弹力的方向.考向二滑轮模型与绳“死结”模型1.跨过滑轮、光滑杆、光滑钉子的细绳两端张力大小相等.2.死结模型:如几个绳端有“结点”,即几段绳子系在一起,谓之“死结”,那么这几段绳中的张力不一定相等.3.同样要注意轻质固定杆的弹力方向不一定沿杆的方向,作用力的方向需要结合平衡方程或牛顿第二定律求得,而轻质活动杆中的弹力方向一定沿杆的方向.考向三摩擦力的判断与计算1.静摩擦力的方向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判定较困难,为此常用下面几种方法:(1)假设法(2)反推法从研究物体表现出的运动状态反推出它必须具有的条件,分析组成条件的相关因素中摩擦力所起的作用,就容易判断摩擦力的方向了.(3)根据摩擦力的效果来判断其方向如平衡其他力、作动力、作阻力、提供向心力等.用牛顿第二定律判断,关键是先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即加速度方向),再利用牛顿第二定律(F=ma)确定合力的方向,然后由受力分析判定静摩擦力的方向.例如,如图中物块A(质量为m)和B在外力F作用下一起沿水平面向右以加速度a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摩擦力提供A物体的加速度,A、B之间的摩擦力大小为ma,方向水平向右.(4)利用牛顿第三定律来判断此法关键是抓住“摩擦力是成对出现的”,先确定受力较少的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再确定另一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方向.[温馨提示]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可能相同,也可能相反,还可能成一定夹角.2.计算摩擦力的大小,首先要判断摩擦力是属于静摩擦力还是滑动摩擦力,然后根据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特点计算其大小.(1)静摩擦力大小的计算①根据物体所受外力及所处的状态(平衡或加速)可分为两种情况:一般小于或等于最大静摩擦力.最大静摩擦力与接触面间的压力成正比.一般情况下,为了处理问题的方便,最大静摩擦力可按近似等于滑动摩擦力处理.(2)滑动摩擦力的计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用公式F=μF N来计算,应用此公式时要注意以下几点:①μ为动摩擦因数,其大小与接触面的材料、表面的粗糙程度有关;F N 为两接触面间的正压力,其大小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②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速度无关,与接触面的大小也无关.[温馨提示]在分析摩擦力的方向时,要注意静摩擦力方向的“可变性”和滑动摩擦力方向的“相对性”.关于计算摩擦力大小的三点注意(1)分清摩擦力的性质:静摩擦力或滑动摩擦力.(2)应用滑动摩擦力的计算公式F f=μF N时,注意动摩擦因数μ,其大小与接触面的材料及其粗糙程度有关,F N为两接触面间的正压力,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3)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速度无关,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无关.类型题之(四)“摩擦力的‘突变’模型”模型一“静静”突变物体在摩擦力和其他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当作用在物体上的其他力的合力发生变化时,如果物体仍然保持静止状态,则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将发生突变.模型二“静动”突变物体在摩擦力和其他力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当其他力变化时,如果物体不能保持静止状态,则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将“突变”成滑动摩擦力.模型三“动静”突变在摩擦力和其他力作用下,做减速运动的物体突然停止滑行时,物体将不受摩擦力作用,或滑动摩擦力“突变”成静摩擦力.物体受到的外力发生变化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的种类就有可能发生突变.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正确对物体受力分析和运动状态分析,从而找到物体摩擦力的突变“临界点”.。
高三物理高考知识点课件
高三物理高考知识点课件一、电磁感应与电磁波高三物理课程中,电磁感应与电磁波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电磁感应是指导体中的磁场发生变化时,会在导体中产生感应电动势的现象。
这一知识点在高考中常常会涉及到相关计算和应用题目。
以下是电磁感应的几个重要概念和公式:1.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当导体回路中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时,电路中会产生感应电动势,其大小等于磁通量的变化率,即E=-dΦ/dt。
2.楞次定律:感应电动势的方向总是使得导体内的电流产生磁场,从而与导体外的磁场相互作用,阻碍外磁场的变化。
3.电磁感应定律的应用:电磁感应在发电机、变压器等设备中有广泛应用。
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可以设计出各种实用的电磁感应装置。
4.电磁波的基本性质:电磁波是一种由电场和磁场交替变化而产生的波动现象。
它具有传播速度恒定、频率和波长有关联等特点,能够在真空中传播。
5.电磁波谱:电磁波的频率范围非常广泛,被分为了不同的频段,包括无线电波、雷达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和γ射线等等。
二、力学与运动力学与运动是物理学的基础知识,在高三物理课程中也是重点内容。
力学主要研究物体的平衡、运动状态及其变化的规律。
以下是力学与运动的一些重要知识点:1.牛顿力学三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
它们描述了物体的运动状态及其变化的原理。
2.力的合成与分解:将一个力分解为多个分力的过程,或者将多个力合成为一个力的过程。
这一概念常常在静力学和动力学中使用。
3.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同一条直线上以恒定速度运动的情况。
通过计算位移、速度、时间等物理量,来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
4.平抛运动:物体在重力作用下,以一定的初速度抛射的运动。
通过分解速度和垂直分量、水平分量等,分析物体的轨迹和运动状态。
5.牛顿运动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通过应用牛顿运动定律,可以解决各种与物体的平衡、运动和变形有关的实际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物理高考必背知识点高考物理高考必背知识点(考前必背) 必修1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描述一、质点1.定义:用来代替物体而具有质量的点。
2。
实际物体看作质点的条件: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相对于所要研究的问题可以忽略不计时,物体可看作质点。
二、描述质点运动的物理量1.时间:时间在时间轴上对应为一线段,时刻在时间轴上对应于一点。
与时间对应的物理量为过程量,与时刻对应的物理量为状态量....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2.位移:用来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是矢量,用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
路程是标量,它是物体实际运动轨迹的长度.只有当物体作单方向直线运动时,物体位移的大小才与路程相等....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3.速度:用来描述物体位置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1)平均速度:运动物体的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方向和位移的方向相同. (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时刻或位置的速度。
瞬时速度的大小叫做速率。
(3)速度的测量(实验) ①原理:txv∆∆=。
当所取的时间间隔越短,物体的平均速度v 越接近某点的瞬时速度v .然而时间间隔取得过小,造成两点距离过小则测量误差增大,所以应根据实际情况选取两个测量点....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②仪器:电磁式打点计时器(使用4∽6V 低压交流电,纸带受到的阻力较大)或者电火花计时器(使用220V 交流电,纸带受到的阻力较小).若使用50Hz 的交流电,打点的时间间隔为0。
02s。
还可以利用光电门或闪光照相来测量。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4.加速度(1)意义:用来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
(2)定义:tva∆∆=,其方向与Δv 的方向相同或与物体受到的合力方向相同。
(3)当a 与v0同向时,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当a 与v0反向时,物体做减速直线运动。
加速度与速度没有必然的联系....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三、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1.匀变速直线运动(1)定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相等的直线运动。
(2)特点:轨迹是直线,加速度a 恒定。
当a 与v 0方向相同时,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反之,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1)基本规律 ①速度时间关系:at v v +=0②位移时间关系:2021at t v x +=(2)重要推论 ①速度位移关系:ax v v2202=-②平均速度:22t v v v v =+=③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的位移之差:Δx =x n +1-x n=a T2. 3。
自由落体运动(1)定义:物体只在重力的作用下从静止开始的运动。
(2)性质: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3)规律:与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相同。
第三章 相互作用一、力的性质1.物质性:一个力的产生仅仅涉及两个物体,我们把其中一个物体叫受力物体,另一个物体则为施力物体。
2.相互性: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受力物体受到施力物体给它的力,则施力物体也一定受到受力物体给它的力。
3。
效果性:力是使物体产生形变的原因;力是物体运动状态(速度)发生变化的原因,即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4.矢量性:力是矢量,有大小和方向,力的三要素为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5.力的表示法(1)力的图示:用一条有向线段精确表示力,线段应按一定的标度画出.(2)力的示意图:用一条有向线段粗略表示力,表示物体在这个方向受到了某个力的作用。
二、三种常见的力 1.重力(1)产生条件: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2)三要素①大小:G=mg。
②方向:竖直向下,即垂直水平面向下.③作用点:重心。
形状规则且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的重心在其几何中心。
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2.弹力(1)产生条件:物体相互接触且发生弹性形变。
(2)三要素①大小:弹簧的弹力大小满足胡克定律F=kx。
其它的弹力常常要结合物体的运动情况来计算。
②方向:弹簧和轻绳的弹力沿弹簧和轻绳的方向。
支持力垂直接触面指向被支持的物体。
压力垂直接触面指向被压的物体。
...文档交流仅供参考...③作用点:支持力作用在被支持物上,压力作用在被压物上。
3.摩擦力(1)产生条件:有粗糙的接触面、有相互作用的弹力和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2)三要素①方向:滑动摩擦力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静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②大小:A。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F f=μF N.其中μ为动摩擦因数。
FN为滑动摩擦力的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之间的正压力,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
...文档交流仅供参考...B.静摩擦力的大小要根据受力物体的运动情况确定。
静摩擦力的大小范围为0<F f≤Fm.③作用点:在接触面或接触物上。
三、力的运算合力与分力是等效替代关系,力的运算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分力为平行四边形的两邻边,合力为两邻边之间的对角线。
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是矢量运算法则。
...文档交流仅供参考...1.力的合成:已知分力求合力叫做力的合成.实验探究:探究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1)实验原理:合力与分力的实际作用效果相同。
实验中使橡皮条伸长相同的长度。
(2)减小实验误差的主要措施:①保证两次作用下橡皮条的形变情况相同(细绳与橡皮条的结点到达同一点)。
②利用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办法记下力的方向,所以两点的距离要适当远些,细绳应长一些.③将力的方向记在白纸上,所以细绳应与纸面平行。
④实验采用力的图示法表示和计算合力,应选定合适的标度。
2.力的分解:已知合力求分力叫做力的分解。
力要按照力的实际作用效果来分解。
3.力的正交分解:它不需要按力的实际作用效果来分解,建立直角坐标系的原则是方便简单,让尽可能多的力在坐标轴上,被分解的力越少越好。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一、牛顿第一定律与惯性1.牛顿第一定律的含义: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2.惯性:物体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二、牛顿第二定律1。
牛顿第二定律揭示了物体的加速度与物体的合力和质量之间的定量关系。
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力的方向相同,加速度随合力同时变化。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2.控制变量法“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的关键点(1)平衡摩擦力时不要挂重物,平衡摩擦力以后,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
(2)当小车和砝码的质量远大于沙桶和砝码盘和砝码的总质量时,沙桶和砝码盘和砝码的总重力才可视为与小车受到的拉力相等,即为小车的合力。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3)保持砝码盘和砝码的总重力一定,改变小车的质量(增减砝码),探究小车的加速度与小车质量之间的关系;保持小车的质量一定,改变沙桶和砝码盘和砝码的总重力,探究小车的加速度与小车合力之间的关系。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4)利用图象法处理实验数据,通过描点连线画出a -F 和a-m1图线,最后通过图线作出结论。
3.超重和失重无论物体处在失重或超重状态,物体的重力始终存在,且没有变化。
与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相比,发生变化的是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1)超重:当物体在竖直方向有向上的加速度时,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重力.(2)失重:当物体在竖直方向有向下的加速度时,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重力.当物体正好以大小等于g 的加速度竖直下落时,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为0,这种状态叫完全失重状态。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4.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vSA θαxyθCO vx v yB v 0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处于共点力平衡状态的物体受到的合力为零。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三、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揭示了物体间的一对相互作用力的关系: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分别作用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上,性质相同。
而一对平衡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力的性质不一定相同。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必修2 第五章 曲线运动一、曲线运动及其研究 1.曲线运动(1)性质:是一种变速运动。
作曲线运动质点的加速度和所受合力不为零。
(2)条件:当质点所受合力的方向与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质点做曲线运动. (3)力线、速度线与运动轨迹间的关系:质点的运动轨迹被力线和速度线所夹,且力线在轨迹凹侧,如图所示。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2。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1)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
(2)合运动与分运动的关系:一是合运动与分运动具有等效性和等时性;二是各分运动具有独立性。
(3)矢量的合成与分解: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就是要对相关矢量(力、加速度、速度、位移)进行合成与分解,使合矢量与分矢量相互转化。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二、平抛运动规律1.平抛运动的轨迹是抛物线,轨迹方程为222x v g y = 2.几个物理量的变化规律 (1)加速度①分加速度:水平方向的加速度为零,竖直方向的加速度为g。
②合加速度:合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下,大小为g 。
因此,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2)速度①分速度:水平方向为匀速直线运动,水平分速度为0v v x=;竖直方向为匀加速直线运动,竖直分速度为gt v y =。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vAF②合速度:合速度22022)(gt v v vy x +=+=ν。
0tan v gt =θ,θ为(合)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
(3)位移①分位移:水平方向的位移t v x0=,竖直方向的位移221gt y =. ②合位移:物体的合位移=+=22y x s2220422204141t g v t t g t v +=+,02221tan v gt t v gt==α2tan θ=,α为物体的(合)位移与水平方向的夹角. 3. 《研究平抛运动》实验(1)实验器材:斜槽、白纸、图钉、木板、有孔的卡片、铅笔、小球、刻度尺和重锤线。
(2)主要步骤:安装调整斜槽;调整木板;确定坐标原点;描绘运动轨迹;计算初速度. (3)注意事项①实验中必须保证通过斜槽末端点的切线水平;方木板必须处在竖直面内且与小球运动轨迹所在竖直平面平行,并使小球的运动靠近木板但不接触....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②小球必须每次从斜槽上同一位置无初速度滚下,即应在斜槽上固定一个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