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技术模仿到自主创新_后发国家的技术成长之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较高, 因此很容易吸引来自英国的技师和熟练工人移民。移民在美国的技术追赶过程中起了 技

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美国充满活力的社会结构和价值观念, 美国人很快就在引进、模仿英国技 模
术的基础上实现了改进和创新。到 19世纪 30年代, 尽管总体技术水平还是相对落后, 但美国已 仿
经在大规模生产技术方面领先于英国, 为 19世纪晚期与德国一起成为技术领先者奠定了基础。
但在技术后进国家, 这个过程则几乎是完全相反。企业从引进成熟技术开始, 首先掌握成熟 技术产品的生产能力, 然后是掌握产品设计的能力, 最后才培养出创造产品理念的能力。其技术 进步的途径是边干边学, 这是后发国家技术能力积累的关键。在引进国外成熟技术的过程中, 通 过边干边学逐步掌握成熟技术的原理, 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出对现有的工艺和产品进行微小改进 的能力, 最终培养出高级阶段的基础研发能力, 能够独立地提出新产品或新技术的理念, 独立地 解决实现这些理念所遇到的技术问题, 开发出新产品和新工艺。后发国家的创新活动, 起初主要 是降低生产成本的工艺创新, 然后逐步培养出改进产品质量和性能的产品创新能力, 最后培养出 独立地提出新的产品和技术理念的能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也开始从最初的低成本价格竞争
当时各国幼稚产业保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 19世纪 50年代到 70年代, 欧洲各国甚至开展
了一场反对、废除专利制度的运动。由于当时的技术进步较慢, 产品生命周期很长, 又缺少国际
性知识产权保护, 因而各国都大肆对先进国家的产品和技术进行仿制, 贴上自己的牌子, 发展自
主品牌。很多后来享誉全球的品牌和企业, 就是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 ( Chang, 2001) 。
28
力逐步上升到以创新为基础的差异化产品竞争力 ( H obday, 1995: 6)。
r
每一种新技术的实施都需要大量的隐性知识, 而这些隐性知识很难完全通过技术说明书阐
郭 熙
述出来, 往往只能在现场的生产实践中逐步地掌握与积累。在初级阶段, 后发国家是在生产实践 保
中边干边学, 以便掌握和运用引进的技术; 在中级阶段, 后发国家在产品设计中边干边学, 逐步培
进行模仿、引进国外技术、获得技术积累、逐步培养改进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引进外国直接投 中

资, 大力发展代工生产, 在当代东亚的工业化进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代工生产成为当代新兴工 经
业化国家技术学习与技术升级的主要手段, 也是本土企业成长的重要途径。目前国际知识产权
济 转
保护越来越严格, 通过仿制外国产品培育自主品牌已经受到一定的限制。而在当今国际环境下,
型 与
品牌对于商品销售越来越重要。这就迫使后发国家更多地采用代工生产方式参与国际市场。代 发

工生产与自主品牌并不矛盾, 通过代工生产获得技术积累与技术信誉, 是培育自主品牌的基础。 研

代工生产的利润, 也是企业培育自主品牌初期阶段所需大量投资的内部资金来源。
29



三、早期欧美后发国家的技术成长之路


报 `哲
在欧洲工业化发展的早期阶段, 技术简单易懂, 机器并不复杂。当时的技术体现者主要是熟
学 练工人, 因而熟练工人的转移就成为了技术转移的最重要手段。吸引先进国家的熟练工人移民,
# 人
吸引在较先进国家工作的本国侨民回国, 就成为当时技术后进国家引进技术的主要手段。而当
文 科
时先进国家的政府, 也主要是集中精力控制体现先进技术的熟练工人的外流。在 1825年以前的
郭 熙
赶上了英国的技术水平, 并且很快在教育和科学研究方面超过了英国, 为下一阶段表现出强大创 保
新能力、成为技术领先者奠定了基础。以基础研发为前提的现代科技进步模式, 或者说领先者的
文 礼
技术进步模式, 正是在德国首先发展并完善起来的。

美国由于和英国同文同种而具有语言优势, 同时由于自然资源丰富, 劳动者的工资水平也相 从
二 〇
18世纪, 欧洲大陆许多国家采取了各种措施, 如创办国有企业、政府补贴、关税保护、吸引先
〇 进国家技术移民进行工业间谍等, 以促进国外技术的引进。但由于当时欧洲大陆农奴制残余、封
八 年
建垄断等制度性约束以及由法国大革命所导致的长期战争影响, 再加上 1825年以前英国严厉禁
第 一
止机器设备的出口和熟练工人的移民, 严厉限制外国人的技术参观与学徒活动, 欧洲大陆国家的
# 中国经济转型与发展研究 #
JOURNAL OF NAN JING UN IVERS ITY ( Philosophy, Hum anities and Socia l Sciences) l 1, 2008
从技术模仿到自主创新
) ) ) 后发国家的技术成长之路
郭熙保 文礼朋
(武汉大学 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武汉 430072)
摘 要: 边干边学是后发国家 技术进 步的主要 手段。从 引进、消化到 改进、创新, 从模 仿者到 创新者, 这是后发国家走向自主创新的必由之路。从掌握成熟 技术生产 能力, 到 产品设计 能力, 最 终形成基础研发能力, 这是后发国家 技术进 步的阶 梯。在发展 初期, 后发国 家的技 术水平 在一定 程度上可以依靠外国直接投资来得 到较快 的提升, 然 而过渡到 创新阶 段, 则只能 依靠内资 企业的 努力。代工制造是当代后发国家技术学习 的主要手段, 也是其自主创新的基础。
英国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绝大多数发明创造与科学研究的联系都很微弱, 技术创新大
多是由有工作经验的技师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进行的, 因而英国产业界普遍忽视正规教育和科
学研究对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 英国政府也长期对教育的发展持放任自流的态度。但是在那些
奋起直追的国家, 为了能够更快地学习、模仿、吸收国外的技术, 政府一般都大力投资于普通教育
术许可, 对于技术引进越来越重要。中等发达国家本土企业的技术引进会越来越多地依赖于技
术许可贸易。
二战以后, 随着跨国公司的发展, 引进发达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成为了后发国家的重要技术
引进手段。在产业发展的早期阶段, 外国直接投资确实能够带来本国技术水平的快速提升, 但它
也会挤压本土企业的成长。与外国企业的合资, 也确实能够较快地提升本土企业的技术水平, 但
文 礼
养起产品设计的能力; 在高级阶段, 后发国家在模仿式创新与改进中学习, 最终培养出自主创新 朋
的能力。从引进、吸收到改进、创新, 从复制性模仿演变到创造性模仿, 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 都 从
是后发国家工业化进程的核心。任何后发国家都不可能跨越技术引进、技术模仿的阶段而直接
技 术
进入到自主创新立国的阶段。
关键词: 后发国家; 技术模仿; 自主创新; 外国 直接投资; 代工制造 基金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 ( 06A JL001)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一、后发国家的技术进步模式
一般而言, 技术领先国家企业的技术进步通常来自于其自身的研发活动, 即在研发活动中首 先产生新的产品和技术的理念, 然后是为了实现这个理念不断地解决各种技术问题, 使之能够投 入生产。其基本路径是先有研发, 再有技术设计, 最后才是生产环节。以产品创新为例, 技术领 先国家的企业首先产生新的产品理念, 接下来根据理念进行设计, 最后才是产品生产。从产品生 命周期的角度来看, 产品由初创走向成熟, 然后才能走向大规模标准化生产。创新的重点逐渐从 产品创新转向工艺创新。在产品生命周期的早期阶段, 技术创新的重点是产品创新, 对产品的品 质和功能进行改进; 等到产品进入成熟、标准化阶段以后, 技术创新的重点就变成了工艺创新, 主 要是为了降低生产成本。企业竞争的重点, 也逐渐由差异化的产品质量和功能的竞争, 发展到以 生产成本为中心的竞争 ( H obday, 1995: 6)。
系 列
命时代, 这些国家不再只是技术的模仿者, 而是和英国一样成为了技术的创新者, 甚至表现出比
英国更强的创新能力, 如美国和德国, 都成为了新的技术领先者。
30
德国由于技术追赶起步较晚, 为了加速技术引进、技术模仿和技术推广, 政府大力投资于教 r
育, 率先在世界上建立了现代义务教育体系、职业教育体系和现代研究型大学体系, 从而迅速地
很大不同。
一般而言, 后发国家在初始工业化阶段, 其技术引进的主要途径是依赖大量的机器设备进
口, 而且有时还需要外国专家顾问的帮助。随着本国技术人员的逐渐成长, 外国专家顾问的作用
降低。本国技术能力的积累也增强了后发国家通过反向工程仿制外国产品和机器设备的能力。
随着本国独立创新技术能力的增强, 后发国家与先进国家技术差距的缩小, 因此来自于国外的技
到 自
通过模仿德国的现代大学体系和现代科技研究体系, 美国成为了世界研发中心和技术领先者 主
( Ne lson, 1990)。


四、日本的技术引进、吸收与改进
西欧大陆国家和美国追赶英国的时期正处于第一次工业革命, 产业部门较少, 这些国家与英
国的技术差距并不很大, 需要通过技术引进、技术模仿而建立的本国产业部门并不很多, 因此欧
学 #
一百多年里, 英国政府禁止本国熟练工人移居海外 ( Chang, 2001) 。
社 会
随着机器设备变得越来越复杂, 越来越多的技术体现在机器设备中。英国在 1825年以后逐
科 渐解除了机器设备出口的禁令, 到 19世纪中叶的时候, 机器设备的进口就逐渐成为后进国家技

a 术引进的主要途径 ( Chang, 2001)。
当 技术进步又比较慢, 再加上英国政府又不重视教育, 同时由贵族制社会结构和价值观念残余所导

研 致的工业精神也开始衰退, 后发国家赶上英国的技术水平并不很难。到第二次工业革命前夕, 一
究 些国家已经拥有了与英国同样水平的创新能力 ( L andes, 1972: 229- 230)。因而在第二次工业革

仿

二、后发国家技术引进、技术学习的主要途径


引进和模仿外国技术, 是后发国家实现技术追赶的开始。后发国家引进技术的手段多种多
创 新
样, 概括起来主要包括: 第一, 从国外招募熟练工人、技师、工程师、教师、顾问人员或者吸引移民;
第二, 派遣人员到国外参观、学习、受训等; 第三, 包含了先进生产技术的机器和设备的进口; 第
四, 由外国企业和专家承包援助建立的 / 交钥匙 0的工程; 第五, 购买外国技术许可和专利; 第六,
引进外国的直接投资; 第七, 阅读国外的科技文献; 第八, 分析外国产品进行反向工程; 第九, 按照
外国客户的要求进行代工生产等。上述这些因素在任何时代都会或多或少地起着一定的作用。
另一方面, 在不同的时代背景和具体国情之下, 每一个国家技术引进和技术学习的侧重点又会有
和技术教育。政府大力投资于教育, 可以认为是后进国家为了加快技术引进与技术模仿而进行
的制度创新, 并为这些国家以后赶超英国成为技术领先者奠定了基础。
对于早期的欧美后发国家来说, 文化上的接近和地理上的邻近使其较容易吸引来自英国的
移民, 因而很容易吸收英国的科学技术。此外, 由于当时欧美国家技术差距并不大, 英国本身的
很可能导致本土企业失去创新的动力, 依附于外国企业。从长远来看, 由于受到外国企业战略的
制约, 合资企业的技术学习速度会变慢, 面临技术进步的瓶颈, 最终很难成为创新型企业。一个
国家要实现技术自主, 成为创新型国家, 最终还是要依靠本土企业的成长 ( K im, 1997: 224- 227)。
随着二战以后国际性生产外包和产业内分工的发展, 代工生产成为后发国家通过边干边学
流和商品贸易, 促进技术扩散。这个时期的国际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相当虚弱。尽管当时欧美绝
大多数国家建立了专利制度, 但是各国的专利制度大多严厉限制外国人获得专利, 不仅不尊重外
国人的专利权, 甚至不承认外国人的专利权。还有些国家如瑞士, 为了更加方便地仿冒国外技
术, 干脆就拒绝建立专利保护制度, 忽略外国人的专利权利而鼓励、保护本国的技术仿制, 成为了
期 技术引进与技术追赶效果并不佳, 与英国的差距在不断加大。
19 世纪中叶是欧 美国家大力 引 进、模 仿英 国技 术、实 现 技术 追赶 的 黄金 时期。 这个 时 期的
西欧大陆国家, 通过改革或革命, 逐渐废除了旧制度。英国也开始实施自由贸易政策, 废除了禁
止机器设备出口和熟练工人海外移民的法令。长期国际和平也非常有利于各国之间的人员的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