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燥综合征的中医诊疗指南(精)

合集下载

干燥综合征诊疗指南及药物应用指南

干燥综合征诊疗指南及药物应用指南
症反应和调节免疫平衡。
如JAK抑制剂等,通过阻断细胞内 信号传导通路,抑制炎症反应和
自身免疫反应。
02
新型药物
04
非药物治疗手段
人工泪液和唾液替代品
人工泪液
使用人工泪液可以缓解眼干症状,保 持眼球表面湿润。需根据病情选择合 适的人工泪液,如聚乙烯醇、玻璃酸 钠等。
唾液替代品
对于口干症状,可使用唾液替代品来 改善口腔湿润度。常见的唾液替代品 有口腔喷雾剂、口腔凝胶等。

神经系统并发症
02
如出现头痛、失眠、记忆力减退等症状,及时就医检查和治疗

皮肤并发症
03
保持皮肤湿润,使用保湿霜和润肤剂,避免过度洗浴和使用碱
性肥皂。
06
患者教育与自我管理
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
干燥综合征的基本知识
向患者解释干燥综合征的定义、症状、病因和治疗方法,帮助患 者全面了解疾病。
疾病的严重性和影响
随访与调整治疗
01
定期随访
评估治疗效果及病情变化情况 。
02
调整治疗方案
根据随访结果及时调整治疗方 案,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03
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 发症,如口腔感染、角膜炎等

04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
提供疾病相关知识教育,给予 患者心理支持,提高患者生活
质量。
03
药物治疗原则及方法
泪液和唾液流量测定
评估泪腺和唾液腺功能。
诊断标准
根据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综合 判断。
治疗目标与方案制定
治疗目标
缓解症状,保护外分泌腺功能,减少并 发症。
一般治疗
改善生活方式,如保持室内湿度、避免 吸烟等。

干燥综合征诊治指南

干燥综合征诊治指南

干燥综合征诊治指南干燥综合征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病,主要累及外分泌腺体。

它也被称为自身免疫性外分泌腺体上皮细胞炎或自身免疫性外分泌病。

此病的免疫性炎症反应主要表现在外分泌腺体的上皮细胞。

除了口干、眼干等症状,还会出现其他外分泌腺及腺体外其他器官的受累而出现多系统损害的症状。

此病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在我国人群的患病率为0.3%~0.7%,在老年人群中患病率为3%~4%。

本病女性多见,男女比为1:9~20.发病年龄多在40岁~50岁。

也见于儿童。

干燥综合征的病情轻重差异较大,临床表现也多样。

大多数患者很难说出明确起病时间。

本病的局部表现包括口干燥症、干燥性角结膜炎和其他浅表部位如鼻、硬腭、气管及其分支、消化道粘膜、粘膜的外分泌腺体均可受累,使其分泌较少而出现相应症状。

口干燥症是最常见的症状之一,约70%~80%的患者会出现口干。

其他常见症状包括猖獗性龋齿、成人腮腺炎、舌部表现为舌痛、舌面干、裂、舌萎缩而光滑、口腔粘膜出现溃疡或继发感染。

干燥性角结膜炎是由于泪腺分泌的粘蛋白减少而出现眼干涩、异物感、泪少等症状,严重者痛哭无泪。

部分患者有眼睑缘反复化脓性感染、结膜炎、角膜炎等。

干燥综合症除了口眼干燥的表现外,还会出现全身症状,比如乏力、低热等。

大约有2/3的患者会出现系统损害。

皮肤方面,病变的病理基础是局部血管炎。

常见的表现有过敏性紫癜样皮疹,多见于下肢,为米粒大小的红丘疹,边界清楚,压之不褪色,分批出现,每批持续时间约为10天,可自行消退而遗有褐色色素沉着。

结节红斑较为少见,XXX现象多不严重,不引起指端溃疡或相应组织萎缩。

在骨骼肌肉方面,关节痛比较常见,但只有少数患者会表现为关节肿胀,且多为一过性。

与其他疾病不同的是,本病并不会导致关节结构的破坏。

约5%的患者会出现肌炎。

在肾方面,国内报道约有30%~50%的患者会出现肾损害,主要累及远端肾小管,表现为因I型肾小管酸中毒而引起的低血钾性肌肉麻痹,严重者则可能出现肾钙化、肾结石及软骨病。

中药配合针灸辨证治疗干燥综合征(一)

中药配合针灸辨证治疗干燥综合征(一)

中药配合针灸辨证治疗干燥综合征(一)【关键词】中医药疗法;针灸疗法;干燥综合征干燥综合征(SS)是一种原因未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侵犯外分泌腺,尤以泪腺、唾液腺为主,出现口干、眼干等症状。

一般认为是由于自身免疫的过度应答反应,造成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侵润,使腺细胞破坏,功能丧失,并逐渐累及内脏、肌肉、关节等器官组织的自身免疫病。

西医治疗通常给予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不良反应多且疗效欠佳。

本病属中医“内燥”、“燥痹”范畴。

笔者多年来采用中药配合针灸辨证治疗此病,初步归纳出4种相应治法,现介绍如下。

1阴虚津亏型证见口咽干燥,鼻干少涕,声哑,齿松碎落,两目干涩,肌肤枯涩,便秘,舌干少苔少津,脉细等。

其病因病机是素体精血亏虚,或发汗太过,或久病导致津液不足,致使五脏失于濡养,其病变常累及肺、脾、肝、肾。

“口为脾窍”,胃阴受损则口干;“目为肝窍”,肝肾阴虚则两目干涩;肺阴亏耗则声哑、肌肤枯涩。

临床以肺胃津伤、肝肾阴虚为多见。

缘“肾为先天之本”,补阴必补肾阴。

方用增液汤加减。

处方:生地黄、玄参、川芎、石斛、白芍、麦冬、当归、山药、枸杞子各20g,丹参、黄精各30g,甘草10g。

如偏于肺胃津伤者,可加百合、贝母、葛根、阿胶、桔梗;如偏于肝肾阴虚者,可加知母、续断、山茱萸、何首乌。

针刺可选用太溪、阴陵泉、三阴交、脾俞、肾俞、廉泉等穴滋补肝肾阴,每日1次,每次留针30min,采用补法,10次为1个疗程,可连续2~3个疗程。

案例1:患者,女,56岁,2006年5月来诊。

口眼干燥1年,声哑,形体消瘦,舌红,少苔,脉细。

化验:抗SSA(+),抗SSB(+),血糖正常。

唾液腺ECT示:腮腺及颌下腺分泌摄取功能严重降低,类风湿因子(-)。

用上述方法,并服帕夫林(白芍总苷)。

1个月后复诊,口眼干燥明显好转,语音如常,嘱继续服药治疗2个月,口干、眼干基本消失,舌润生苔。

2瘀血内阻型证见口咽干燥,面色晦黯,四肢关节疼痛或畸形,两腮肿大,皮肤干燥或有瘀斑,肢端青紫(雷诺氏征),舌质黯红或绛紫,少苔少津,脉涩。

干燥综合征治疗经验(中医)

干燥综合征治疗经验(中医)

干燥综合征治疗经验(中医)干燥综合征是一种累及唾液腺和泪腺等外分泌腺为主的慢性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常以明显的口眼干燥为特征。

该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进行性口干、眼干,同时可累及肾、肺、甲状腺和肝等多种器官,出现间质性肺炎、肾小管酸中毒、胆汁性肝硬化、外周及中枢神经损伤等表现。

该病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

不合并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者称为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继发于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者称为继发性干燥综合征。

干燥综合征女性多发,发病年龄集中于30~55岁。

历代古籍中,无干燥综合征之病名的记载,但与该病相关的论述,可散见于各医著中。

现代多数医家认为宜将其归属于“燥证”范畴,也有“燥毒”或“虚劳”之称。

国医大师路志正在1989年全国痹证专业委员会所著《痹病论治学》中称该病为“燥痹”。

病因病机早在《黄帝内经》即有“燥胜则干”“燥者濡之” 的论述。

东汉张仲景在《金匮要略》论及“口舌干燥、此肠间有水气”,“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者,此为瘀血”。

金元时期刘完素在《素问玄机原病式》中补充了“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的病机。

清代名医张千里在临证中又认识到“上燥在气,下燥在血,气竭则肝伤,血竭则胃涸”。

归纳起来。

历代医家主要认为该病与燥邪、阴虚、血燥、湿困和瘀血有关。

而现代医家对干燥综合征又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多认为其主要病机为阴虚津亏和津液敷布障碍,直接病因为阴虚、燥毒、气虚及血瘀。

归纳起来,该病的发生多系素体阴虚,久病内伤精血而致阴虚内燥,体虚易受外邪侵犯。

如风热过胜,外来湿热感染,或感受深秋偏盛之燥邪,积酿成毒,灼津炼液而成燥证,肝肾二脏阴亏为生燥之源。

病理性质为正虚邪实,正虚为阴虚内燥,气阴双亏,阴阳两虚,一般首见阴虚,继则气阴两伤,阴损及阳;邪实可有外感风热,湿热,或内燥灼津伤络而致痰瘀内生,病变由虚致实。

病情进一步发展和变化,虚证互兼,邪实错杂。

对燥痹(干燥综合征)的认识统合内外燥病因观,独尊“燥甚化毒”说燥者,有外燥、内燥两种。

干燥综合征的中医治疗方法

干燥综合征的中医治疗方法

干燥综合征得中医治疗方法发布时间: 2009-09-22干燥综合征就是一种侵犯外分泌腺尤以唾液腺与泪腺为主得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如仅有外分泌腺受累,称为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同时伴有其它结缔组织损害或继发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系统性硬化症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则称为继发性干燥综合征。

临床上以口、眼干燥为主症、本病属全球性疾病,好发于女性,90%以上发病年龄在30~40岁,最小9岁,男女之比为1:9~17。

国外资料报道,老年人患病率为3~4%,仅次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国内调查万余人,患病率为0、77~0.29%。

早期口眼干燥不易被人重视,易误诊,其病程长,一般预后良好。

有内脏损害者经恰当治疗大多可以缓解。

有严重脏器病变、恶性淋巴瘤者及伴有严重结缔组织疾病得继发性干燥综合征预后差。

本病得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免疫、性激素、病毒感染等诸因素有关。

1、遗传基础:有家族史,原发性患者出现HLAB8、DR3基因得频率很高,继发性患者则出现HLAR2得频率很高、2、病毒感染:目前认为EB病毒、巨细胞病毒、HIV病毒与干燥综合征有关,其中EB病毒尤为人们所重视。

3、性激素:多见于女性,可能与性激素调节免疫反应得能力有关,雌激素使免疫活动过强。

4、免疫异常:有复杂得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异常,患者血清中常有多种自身抗体,如抗核抗体、抗SS―A抗体、抗SS―B抗体、抗唾液腺抗体等;常与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合并存在,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慢性活动性肝炎、桥本氏甲状腺炎等;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其它免疫抑制剂可能病情缓解。

其基本病理变化就是在泪腺、颌下腺、腮腺等外分泌腺体中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腺体明显萎缩,腺管有狭窄与扩张,后期病例可见腺体全部被结缔组织所取代。

中医学对本病得认识始于《内经》,有“燥胜则干”,“燥者濡之”得论述,金元时期刘完素在《素问玄机原病式》中补充了:“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得病机。

干燥综合征的中医诊疗指南

干燥综合征的中医诊疗指南

ZYYXH/T117-2008干燥综合征干燥综合征( Sjogren's syndrome,SS)是一种以外分泌腺大量淋巴细胞浸润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的近缘病,主要侵犯泪腺和唾液腺,以眼和口腔干燥为主症。

本病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前者有干燥性角膜结膜炎和口腔干燥,不伴其他结缔组织病;后者则伴发结缔组织病或其他疾病。

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免疫紊乱是本病的基础。

本病在我国人群的患病率为0. 3%~0.7%,在老年人群中患病率3%~4%。

任何年龄都可发病,以中年女性多见,男女比例为1:9~20。

本病预后取决于病变的累及范围及严重程度;若是继发性者,则取决于伴发的结缔组织病,发生恶性淋巴瘤者预后差。

本病属于中医学的“燥病”范畴。

1 诊断依据1.1 临床表现90%以上患者是女性,多发于40—50岁,多数呈隐袭起病和缓慢进展,少数呈急性起病和快速进展。

1.1.1 眼:主要呈干燥性角膜炎,眼干燥发痒或疼痛,有异物感或烧灼感、视力模糊似有幕状物,畏光,角膜浑浊,可见散在浸润点和小血管增生,有糜烂或溃疡,严重时角膜可穿孔,合并虹膜脉络膜炎、结膜炎时可见球结膜血管扩张、分泌物多、泪液少、少数泪腺肿大,易并发细菌、病毒和真菌感染。

1.1.2 日腔:初起或轻度病变时,常不易为患者察觉或重视,较重时唾液少,常影响食物咀嚼和吞咽,舌红、干燥或有裂隙,活动不便,可发生溃疡,龋齿和齿龈炎常见,牙齿可呈粉末状或小块破碎掉落,口腔、唇和口角黏膜干燥破裂,有口臭。

约半数病例腮腺可反复发生肿大,严重肿大时状如松鼠样脸,质地中等硬度。

若腮腺质地坚硬或呈结节状,提示有肿瘤可能,颌下腺亦可肿大。

1.1.3皮肤:约有半数病例表现皮肤干燥,有的表面有鳞屑,如鱼鳞病样,有的患者诉全身性瘙痒,外生殖器、肛门、阴道等皮肤黏膜可干燥或萎缩,毛发干枯、稀疏、易脆断,有报道可发生结节性红斑、非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雷诺现象和血管炎等。

1.1.4 呼吸道:鼻黏膜腺体受侵犯引起分泌物减少,发生鼻腔干燥,鼻痂形成,常有鼻出血和鼻中隔炎。

干燥综合征中医治疗

干燥综合征中医治疗

干燥综合征中医治疗干燥综合征是一种由于体内水分不足或水分流失过多而导致的一系列症状的综合征。

这些症状包括口干、皮肤干燥、眼干、喉咙干燥等,给患者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和困扰。

传统中医学认为,干燥综合征与体内阴液不足或阳气亢盛有关。

因此,中医在干燥综合征的治疗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本文将介绍干燥综合征中医治疗的原理和常用的中医疗法。

中医认为,干燥综合征的发生是由于人体阴阳失衡所致。

体内的阴液不足或是阳气亢盛,导致体内水分的调节紊乱,从而引发干燥综合征。

因此,中医治疗干燥综合征的关键是调节体内的阴阳平衡。

中医常用的治疗干燥综合征的方法包括中药疗法、针灸疗法和中医养生。

首先,中药疗法是中医治疗干燥综合征的重要手段之一。

根据中医的辨证施治原则,中医师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特点,来选择适合的中药进行治疗。

常用的中药包括知母、沙参、麦冬等,这些药物具有滋阴润燥、生津止渴的作用,能够帮助患者恢复体内的阴液平衡。

其次,针灸疗法也是中医治疗干燥综合征的常用疗法之一。

针灸通过在特定的穴位上进行刺激,调节患者的气血运行,从而改善干燥综合征的症状。

一些常用的针灸穴位包括太阳穴、液门穴、合谷等。

通过针灸疗法的刺激,可以促进患者体内的阴阳平衡,改善干燥综合征的症状。

除了药物治疗和针灸疗法,中医养生也是治疗干燥综合征的重要方面。

中医认为,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对于干燥综合征的预防和治疗非常重要。

首先,患者应该注意适当增加饮水量,保持充足的补水。

同时,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葱姜等,以免刺激肠胃引发口干症状。

此外,保持充足的睡眠和适度的运动也是帮助患者恢复体内阴阳平衡的关键。

干燥综合征中医治疗的优势在于针对病因,提倡个性化的治疗方法。

中医强调治疗的整体性和个体化,通过辨证施治,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特点来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这种方式避免了一刀切的治疗方法,更加符合患者的实际情况。

当然,在进行中医治疗时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干燥综合征诊疗指南

干燥综合征诊疗指南

干燥综合征诊疗指南[诊断]
[鉴别诊断]
1、SLE:SS多出现在中老年妇女,发热,尤其是高热的不多见,无蝶形颊疹,口眼干明显,肾小管酸中毒为其常见而主要的肾损,高球蛋白血症明显,低补体血症少见,预后良好。

2、RA:SS的关节炎症症状远不如RA明显和严重,极少有关节骨破坏、畸形和功能受限。

RA者很少出现抗SSA和抗SSB抗体。

3、非自身免疫病的口干:如老年性腺体功能下降、糖尿病或药物等原因引起的口干,则有赖于病史及各个病的自身特点以鉴别。

[治疗]
①减轻口干:必嗽平;
②减轻眼干:人工泪液;
③肌肉、关节痛:非甾体抗炎药;
④纠正低钾血症;
⑤合并系统损害:肾上腺皮质激素;
⑥病情进展迅速者:可合用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等。

干燥综合征病证结合诊疗指南-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2023

干燥综合征病证结合诊疗指南-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2023

SS患者需注意用 眼及口腔卫生,增 加工作及生活环境 的湿润度,避免张 口呼吸,定时漱口, 正确刷牙,使用牙 线,牙间隙刷等。
临床问题9:干燥综合征患者如何进行生活调摄? 推荐意见 9.2
由于SS具有病程长、难治性和高度异质 性等特点,患者常表现为烦躁不安、焦 虑、抑郁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
建议加强对患者的情志疏导及健康教育。
临床问题3:中医药如何对干燥综合征进行辨证论治? 推荐意见 3. 阴虚内热证
主症包括口干咽痛、眼干目赤; 手足心热、盗汗或午后热甚。 次症包括烦渴多饮、口角干裂; 鼻干鼻衄、干咳;心烦失眠;小 便短赤、大便干结。
舌红或红绛有裂纹,舌苔干燥少 津,或少苔,或无苔,脉细数。 具备主症两条,或主症一条、次 症两条,结合舌脉即可诊断。
治法以养阴清热、润燥生津为主,推荐 方剂为一贯煎合青蒿鳖甲汤或清燥救肺 汤加减。推荐中药为北沙参、麦冬、当 归、生地黄、枸杞子、川楝子、青蒿、 鳖甲、知母、牡丹皮、桑叶、石膏、甘 草、胡麻仁、苦杏仁、枇杷叶等。
临床问题3:中医药如何对干燥综合征进行辨证论治? 推荐意见 3. 燥瘀互结证
主症:口干不欲饮、眼干少泪;肌肤甲错或有瘀斑瘀点。 次症:鼻干、咽干;关节肌肉疼痛;肢端皮肤变白变紫;颐肿不消 或瘰疬。
主症:口渴不欲饮、目涩多眵;口中黏腻、脘痞 腹胀。次症:肢体沉重、周身倦怠;咳嗽、痰黏 难出;关节肿胀疼痛;尿频、大便黏滞不爽。
舌脉:舌淡红,苔白腻,脉濡滑。 具备主症两条,或主症一条、次 症两条,结合舌脉即可诊断。
治法以润燥祛湿、行气散结为主,推荐方剂为甘露饮、乌梅丸、知柏地黄丸等加减治 疗,推荐中药为生地黄、熟地黄、山药、茯苓、泽泻、桔梗、枳实、香橼、佩兰、青 蒿、黄芩、黄连、黄柏、天冬、麦冬、乌梅、当归、连翘、浙贝母、路路通等。

干燥综合征中医辩证论治

干燥综合征中医辩证论治

干燥综合征中医辩证论治干燥综合征中医辩证论治提要:干燥综合征是因人体津液亏损,造成局部或全身出现以干燥为主要特征的病证。

病情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可致多脏器受损。

其临床辨证,首当辨其虚实表里。

大抵感受外邪(燥热之邪)致病者,多属表属实,起病急,病程短。

而先天禀赋不足,年老体弱,失治误治,久病及里者,耗伤肺、肾、肝、脾、胃之阴液,致阴虚津亏者,属里属虚,起病缓慢,病程较长。

里虚证再复感外邪者,多属虚中夹实之证。

临床详辩主次,分别论治。

一、辩证治疗要点:《素问·至真要大论篇》曰:“燥者濡之”。

《临证指南医案·燥》提出治燥“其法以纯阴静药、柔养肝肾为宜”。

干燥综合征以津亏液耗为主要矛盾。

故本病治疗应以滋阴润燥为大法,再根据病因病机的不同配合以活血化瘀、益气养阴、健脾益胃、补益肝肾等治法。

二、分证论治要点:1、燥热犯肺证:①证候特点:眼干少泪,口干唇燥,唾液量少,饮水不解,鼻咽干燥,干咳无痰或痰少粘稠,难以咯出,常伴有发热、目赤多眵、面红烘热、头身疼痛、关节隐痛、溲赤便结等,舌红苔薄黄而干或有裂纹,或舌红少苔,脉细数或细浮。

②治法:养阴清肺润燥。

③方药:清燥救肺汤、一贯煎加减。

桑叶、石膏、甘草、人参须、火麻仁、阿胶、麦冬、杏仁、枇杷叶、云苓、南、北沙参。

④加减:兼有风热表证者,加用栀子、淡豆豉、大贝母等。

咯血、鼻衄者加侧柏叶、仙鹤草。

咳嗽者加桔梗、桑白皮、浙贝母。

便秘者加瓜蒌仁、麻仁。

关节痛者加虎杖、鹿衔草等。

⑤中成药:可服用羚羊清肺丸、养阴清肺丸。

2、脾胃阴虚证:①证候特点:舌干口燥,干呕呃逆,进硬食需用水送下,或饥不欲食,或胃脘隐痛,或牙痛,大便干结,舌红少津,脉细。

②治法:健脾益胃,养阴生津。

③方药:益胃汤、玉女煎、增液汤加减。

沙参、麦冬、玄参、石斛、生地、玉竹、白芍、知母、当归、黄精、甘草。

④加减:兼有便秘者,除加用生大黄、麻子仁、肉苁蓉、枳实、厚朴等润肠通便药物外,依据肺与大肠相表里原则,酌情加用蝉衣、葛根、升麻等宣利肺气,养阴润肺。

中医辨治干燥综合征

中医辨治干燥综合征

剂 日 1

花 此 外 ,
生石 膏 、 知母、 天
粉、

参 山 药 、
阿股 、
枇杷 叶 、 五味 子 、


白爷、
知母 、
火 麻 仁 等 多 随症 加 减 。
肝 肾 阴 虚 干 燥 型
多 表 现 为 口 干 舌 燥 、 牙 龈 萎 缩 、 眼 睛
干涩 ,
或 阴 道 干涩、
外 阴 萎缩、
本病 总的 病机是 阴 液亏虚 、
燥胜 则干 ,
从 受损部位来 看 ,
肺 脾 、
肝 、

肾 四 脏均 会
受 累 , 其 病 机 主 要 与 肺 、 盛 ,
关 系最 为密切。
此外 ,
干 燥 综 合 征 还 与 情 志 郁 结 或 久 病 入络 , 气



为 汗耗 中 秋之后 气候千燥 此为 外燥




内 燥则 多为 阴虚液亏,
精血不足 ,
清 窍 失
于濡润 ,
病久则瘀血 阻络 ,
血脉 不 通 ,

累 及皮肤 黏膜、
肌 肉 关节 ,
甚 至 深 入 脏 腑
0 年 2 0 1 9

月第 1

本期 专 题—
燥 综 合 征
而 致 本 病 。
者 的 注 意 。
干 燥 综 合征 主 要 累 及 泪 腺 、 睡
液腺 、 汗腺 等 外分 泌 腺体 , 也 常 侵
犯 肝 、 肾 、 肺 及 淋 巴 组 织 等。 由 于
外分 泌腺 的 分 泌 减少 故几 乎所 有 ,
病人 都有 不 同 程度 的 口 腔 干 燥 的 感

干燥综合征中医辨治6法

干燥综合征中医辨治6法
干燥综合征中 医辨.医治寨 医6-话法| i
干 ,似 为 阳 明腑 实 证 ,何 以辨 为 肝 旺脾 虚 证 ?一 者该 凝 为痰 ,脾 虚 生 湿 ,痰 湿 蒙 心 也 。故 用 柴芩 温 胆 汤 清
患者 年 逾 七旬 ,正 气不 足可 知 ,岂可妄 投 泻 下 之 剂 ! 泄肝一胆黑、 龙化江痰中除医湿药治大其学本,黑.且龙有江郁哈李尔仁滨解一 郁00通 0便一 ,远
适用 于素体 阴虚 或年 高 、久病 的患 者 。此类 患 者 【1] 蒋明 ,David Yu,林孝义 ,等.中华风 湿病学.北京 :华夏 出
临 床 多表 现 为 咽干 15燥 .饮 水 频 频 ,心烦 失 眠 ,大 便
版 社 .2004:840
干燥 .舌 质 红少津 、苔 薄 白而 干 ,脉细 数 等症 。因精 血 【2] 路 志i f-,焦树 德.实用 中医风湿病 学.北京 :人 民卫生 出版
收 稿 日期 :2008—05—29
络 先后 病脉 证第 一》中所 云 “见肝 之 病 .知肝 传 脾 ,当 先 实脾 ”之 意 :寐差 者 ,热扰 心神 也 ;嗜 睡者 .肝 郁 津
编辑 :吴 宁
关 键 词 干 燥 综合 征 中 医 药疗 法 辨 证 论 治
中 图 分 类 号 1<442.8
二者 更知 脉象 左关 候肝 .右关候 脾 .现 脉来 左 关 滑右 志 、合 欢 皮化 痰安 神 ,藿香 芳香 化湿 。可 助气 机 调 畅 ,
关 缓 弱 ,正 是肝 旺脾 虚 之象 。肝 旺者 .肝 胆郁 热 也 ,郁 故 收佳 效
热 上 冲 ,则 见 口气重 ;木 旺则 乘 土 ,故而 脾虚 ,气虚 则
不 足或 不 能正 常输 布 .就会 导 致全 身各 处 出现干 燥 因津 液代 谢 异 常 ,聚而 成 痰 ,阻塞 经 络 ,是 故 治 当通

40-风湿病科--燥痹(干燥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40-风湿病科--燥痹(干燥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燥痹〔枯燥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考《实用中医风湿病学》〔王、胡荫奇、丕安主编,人民卫生,2009年〕。

燥痹是由燥邪损伤气血津液而致阴津耗损、气血亏虚,使清窍失于濡润、肢体失于荣养、瘀血痹阻、脉络不通,导致口干、眼干,甚那么肢体疼痛、肌肤枯涩、脏器损害的病证。

2.西医诊断标准*常规服用抗胆碱能药物的患者评估唾液腺能力不全和眼干的客观体征前需停药时间足够长。

上述项目得分≥4诊断为原发性枯燥综合征〔pSS〕。

1. pSS诊断前入选标准:〔1〕眼干或口干的病症〔≥1项〕白天持续的、令人烦恼的眼干病症≥3个月;眼睛反复出现砂砾感;人工泪液使用次数>3次/天;口干≥3个月;吞咽干性食物需要频繁饮水辅助。

〔2〕EULAR枯燥综合征疾病活动度〔ESSDAI〕指数问卷调查疑似SS的患者:至少有一项为阳性。

2.pSS诊断前排除标准:已诊断有以下疾病:头颈部放射治疗史、活动性HCV肝炎〔PCR检查〕、艾滋病、结节病、淀粉样变、移植物抗宿主病、IgG4相关疾病。

〔二〕证候诊断1.阴虚津亏证:口干、眼干、鼻干、咽干、干咳少痰、吞咽干涩、头晕耳鸣、五心烦热、腰膝酸软、夜尿频数。

舌红少苔或裂纹,脉细数。

2.气阴两虚证:口干、眼干、神疲乏力、心悸气短、食少纳呆、大便溏泄。

舌淡少苔,脉细弱。

3.阴虚血瘀证:口干、眼干、关节肿痛、肌肤甲错、肢体瘀斑瘀点、肢端变白变紫交替、皮下脉络隐隐。

舌质暗或瘀斑、苔少或无苔、脉细涩。

4.阴虚热毒证:口干、眼干、咽干、咽痛、牙龈肿痛、鼻干鼻衄、目赤多眵、发颐或瘰疬、身热或低热羁留、大便干结、小便黄赤。

舌质干红或有裂纹、苔少或黄燥苔、脉弦细数。

二、治疗方法辨证论治1.阴虚津亏证治法:滋养阴液,生津润燥〔1〕推荐方药:沙参麦冬汤合六味地黄丸加减。

沙参、麦冬、五味子、玉竹、生地黄、山萸肉、白芍、茯苓、牡丹皮、当归、石斛、甘草等。

或具有同类成效的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剂)。

【新提醒】中医治疗干燥综合征

【新提醒】中医治疗干燥综合征

【新提醒】中医治疗干燥综合征干燥综合征是一种侵犯外分泌腺体(以唾液腺、泪腺、腮腺为主)的慢性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主要表现为口干,唾液减少,甚至不能吃干食,多发龋齿;眼干,泪液减少,甚至无泪,有异物感;腮腺肿大;关节疼痛肿胀;多系统损害,包括肺间质病变、萎缩性胃炎、慢性肝炎、肾小管酸中毒、血液系统损害、淋巴瘤等等。

干燥综合征属于中医“燥证”范畴。

本虚标实是本病的基本病机。

肺、脾、肝、肾阴虚为本,火热燥气亢盛为标。

治疗上多以滋养肝肾、益气养阴、养血润燥加减出入,辨证化裁。

常用的方药有:1.桑杏汤合沙参麦冬汤加减。

主要用于燥邪犯肺型。

患者症状较轻,口干、干咳、痰少、舌红、少苔或苔薄黄,伴关节疼痛或发热,脉浮或细浮。

药用桑叶、杏仁、荆芥、薄荷、桔梗、芦根、百合、沙参、麦冬等疏散风热,宣肺布津。

2.杞菊地黄汤合一贯煎加减。

主要用于肝肾阴虚型患者。

多见五心烦热颧红, 口干咽干舌燥,伴目涩羞明,腰酸膝软,小便短少,大便燥结,舌红绛不润,苔干燥少津或少苔、无苔,脉细数。

药用枸杞子、生地黄、黄精、何首乌、旱莲草、桑椹子、女贞子、山萸肉、淮山药、玄参、麦冬、沙参等以滋补肝肾之阴。

3.益胃汤合玉女煎加减。

主要用于偏于脾胃阴虚者。

症见口干口燥,胃脘不适,食欲不振,大便干结,舌红无苔,脉细数。

药用沙参、麦冬、玉竹、石斛、山药、茯苓、白术、丹皮、枳壳、川朴、生地黄、玄参等益胃养阴,生津润燥。

对于病迁日久,正虚邪恋,气滞血瘀者,随症加用滋阴养血、活血化瘀之品。

除此以外,科学的生活起居、饮食进补也助于本病的治疗和康复。

由于本病特点是阴津亏虚为本,燥热火气为标,从而表现为以“干”突出的症状,所以生活中须注意不可熬夜,或过于舟车劳顿或疲劳。

饮食应偏于甘凉滋润,多吃滋阴清热生津的食物,如百合、银耳、莲子、黄瓜、西红柿、山药、苦瓜、白果、豆豉、丝瓜、芹菜、藕、甲鱼等清凉食物,水果以西瓜、梨、柚子、荸荠等甘寒之品为佳。

忌食辛辣、香燥、温热之品,如酒、茶、咖啡、各类油炸食物、羊肉、狗肉、鹿肉,以及姜、葱、蒜、辣椒、胡椒、花椒、茴香等,并严禁吸烟,以防助燥伤津,加重病情。

干燥综合征中医辩证论治

干燥综合征中医辩证论治

干燥综合征中医辩证论治干燥综合征(Sjogren’s syndrome,SS)是一种主要累及全身外分泌腺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口干、眼干、关节痛、反复腮腺肿大、乏力为主要临床表现,严重者可累及内脏。

SS在我国的患病率为0.3%~0.7%,在老年人群中患病率为3%~4%,女性多见。

本病病因不清,目前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

此病中医学文献中无相似的病名记载,现大多医家认为可归属为“燥证”范畴。

全国中医痹病专业委员会所著《痹病论治学》,把合并关节疼痛者归属为“燥痹”,有脏腑损害者可称之为“脏腑痹”,临床多治以滋阴之品。

笔者认为,在辨治本病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滋阴之品多重浊黏腻,多用、久用,会有滋腻碍胃之虞。

要结合患者情况,佐以疏风通络、活血化瘀、健脾和胃、祛风化痰等药物,时时顾护胃气,才会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发病机理】干燥综合征,类属中医的“燥证”范畴,本病的病机关键在于“阴虚”,轻则肺胃阴伤,重则肝肾阴亏。

多因素体阴虚或感染邪毒而致津液生化不足,阴血亏虚,津液枯涸,致使清窍、关节、经络失于濡养。

本病主要与肺、胃、肝、肾阴虚有关,病程日久,五脏皆可发病。

【辨证要点】本病的辨证要点,是燥邪伤阴或津伤化燥,致多系统、多脏器受损,日久可由燥致痹。

痹者,闭也,不通之意。

故本病有脏腑气机失调,经气失其畅达,气血运行涩滞的病理改变。

临床可见津亏失濡、阴虚发热、燥瘀相搏或燥痰互结的特点。

辨表里虚实本病早期燥邪犯肺者,起病急、病程短,多属表属实;而先天禀赋不足或失治误治、久病及里者,起病慢、病程较长,耗伤气血津液、脏器受损,属里属虚;久病里虚者若内生痰浊瘀血,或复感外邪,则多属虚实夹杂。

辨气血津液本病早期燥邪侵袭机体,多以肺卫表证为主,可损及津液,日久病及阴血,“津血同源”,出现血虚津亏的表现。

后期出现气血亏虚,又因气虚无以行血可致气滞血瘀之证。

若气虚运化水湿不利、痰浊内生,复与瘀血搏结于皮下可见瘿核;痹阻于经络血脉可致麻木疼痛。

干燥综合征(燥痹)诊疗规范

干燥综合征(燥痹)诊疗规范

干燥综合征(燥痹)中医诊疗方案一、定义干燥综合征是一个主要累及全身外分泌腺为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由于其免疫性炎症反应主要表现在外分泌腺体的上皮细胞,故又名自身免疫性外分泌腺体上皮细胞炎或自身免疫性外分泌病。

临床除有唾液腺和泪腺受损功能下降而出现口干、眼干外,尚有腺体外其他器官的受累而出现多系统损害的症状。

干燥综合征属于中医“燥痹”、“痹症”范畴。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 “燥胜则干”,本病素有九窍阴津匮乏干燥的表现,又常兼有关节疼痛的表现。

当代中医临床专家路志正将本病命名为“燥痹”。

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实用中医风湿病学》(路志正、焦树德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年)。

燥痹是由燥邪(外燥、内燥)损伤气血津液而致阴津耗损、气血亏虚,使肢体筋脉失养、瘀血痹阻、痰凝结聚、脉络不通,导致肢体疼痛,甚则肌肤枯涩、脏器损害的病证。

2.西医诊断标准:2002年修订的干燥综合征国际诊断(分类)标准(欧洲标准)(1)口腔症状:3项中有1或1项以上。

①持续3个月以上每日感到口干。

②成人期后有反复腮腺或持续性肿大。

③吞咽干性食物困难,必须用水送服。

(2)眼部症状:3项中有1或1项以上。

①持续3个月以上的每日不能忍受的眼。

②感到反复的“沙子”吹进眼内的感觉或磨砂感。

③每日需用人工泪液3次或以上。

(3)眼部体征:下述检查任一项或以上阳性。

①SchirmerI试验阳性,即≤5mm/5min。

②角膜染色阳性(≥4vanBijsterveld计分法)。

(4)组织学检查;下唇腺病理示淋巴细胞灶≥1(4mm2组织内有50个淋巴细胞聚集则称为一个灶)。

(5)唾液腺受损:下述检查任一项或以上阳性。

①唾液流率阳性。

②腮腺造影阳性。

③唾液腺核素检查阳性。

(6)自身抗体:抗SSA或抗SSB阳性(双扩散法)。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无任何潜在疾病的情况下,符合上述1条则可诊断。

①符合上述4条或4条以上,但必须含有条目(4)组织学检查和(或)条目(6)自身抗体;②条目(3)(4)(5)(6)4条中任3条阳性。

中医治疗干燥综合征

中医治疗干燥综合征
疫病者 为 继 发 性 干燥 综 合 征 ( S ) 2 S 。本 病 发 病 率 高 , 多发 于 4 5 0~ 5岁 女 性 。其 病 理 机 制 主 要 是 由于 自身 免疫 的过度 应答 反应 , 造成 外分 泌腺 体 大量 淋 巴细胞 、
浆 细胞 浸润 , 腺 体 细胞 破 坏 , 能丧 失 , 而 出 现一 使 功 从 系列临 床症 状与 表现 。 2 主 要 临 床 表 现
光明 中医2 1 0 0年 1 2月 第 2 5卷 第 1 2期
C G C D cmbr 00 V l 5 1 JM M ee e 1. o 2 .2 2
・2 9 ・ 2 5
服 。每 日均取 上 方 药渣 湿 热 敷 。 平 卧 患 肢 抬 高 3 。 0,
治疗 1 5天 诸 症 皆 消 而 痊 愈 。 体 会 急性 血栓性 静 脉炎 , 于 中医“ 蛇 毒 ” “ 脉 ” 属 青 、赤 、 “ 脉 ” “ 鳅 痈 ” 畴 。 病 因病 机 : 由湿 热 蕴 结 , 恶 、黄 范 多 寒 湿 凝 滞 , 浊 瘀 阻 ,脾 虚 失 运 , 伤 血 脉 等 因 素 致 使 气 痰 外 血运行 不 畅 , 置脉 中而 发 病 。病 位 : 肢 为 多见 , 留 下 次
助 于局 部炎 症消 退 。
参 考 文献
[ ] 于 晓芳 , 文 超 . 1 郭 四妙 勇 安 汤 加 T P照 射 治 疗 下 肢 血 栓 性 浅 静 脉 D 炎 1 3例 [ ] 山 东 医 药 ,0 0 1 5 ) 7 . J. 2 1 , (0 :9
为胸腹 壁 。《 医宗 金鉴 ・ 外科 心 法 》 : 此 证 生 在小 云 “
血 清丙 种球 蛋 白、 疫 球 蛋 白 G显 著 升 高 , 体 低 下 免 补

干燥综合征的中医药治疗概况精品参考资料

干燥综合征的中医药治疗概况精品参考资料

干燥综合征的中医药治疗概况干燥综合征是一种以口干、眼干为主要症状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同时可累及全身多个系统,如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等。

中医认为,干燥综合征属于“燥证”范畴,其病机主要为阴液亏损,津液不足,导致口干、眼干等症状。

中医药治疗干燥综合征具有独特的优势,通过调整阴阳平衡、滋养阴液、清热润燥等方法,可以有效缓解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一、中医辨证论治1. 阴虚燥热型:主要表现为口干、眼干、咽干、皮肤干燥等,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宜滋阴清热,润燥生津。

常用方剂有增液汤、一贯煎等。

2. 阳虚寒凝型:主要表现为口干、眼干、畏寒肢冷、腰膝酸软等,舌淡苔白,脉沉细。

治宜温阳散寒,润燥生津。

常用方剂有右归丸、附子理中汤等。

3. 气阴两虚型:主要表现为口干、眼干、气短乏力、食欲不振等,舌淡红,脉细弱。

治宜益气养阴,润燥生津。

常用方剂有生脉散、四君子汤合增液汤等。

4. 痰瘀互结型:主要表现为口干、眼干、胸闷、胁痛、舌紫暗有瘀斑等,脉弦涩。

治宜活血化瘀,祛痰润燥。

常用方剂有桃红四物汤、血府逐瘀汤等。

二、中成药治疗1. 增液颗粒:具有滋阴清热、润燥生津的作用,适用于阴虚燥热型干燥综合征。

2. 右归丸:具有温阳散寒、润燥生津的作用,适用于阳虚寒凝型干燥综合征。

3. 生脉饮:具有益气养阴、润燥生津的作用,适用于气阴两虚型干燥综合征。

4. 桃红四物颗粒:具有活血化瘀、祛痰润燥的作用,适用于痰瘀互结型干燥综合征。

三、针灸治疗针灸治疗干燥综合征主要选取具有滋阴清热、润燥生津、益气养阴、活血化瘀等作用的穴位,如太溪、照海、足三里、三阴交、血海等。

通过针灸刺激这些穴位,可以调整阴阳平衡,改善干燥综合征的症状。

四、饮食调养干燥综合征患者在饮食上应注重滋阴润燥,多食用具有润燥生津作用的食物,如银耳、百合、枸杞、麦冬等。

同时,应避免辛辣、煎炸、烧烤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病情。

中医药治疗干燥综合征具有独特的优势,通过辨证论治、中成药治疗、针灸治疗、饮食调养等方法,可以有效缓解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中医治疗干燥综合征(完整版)

中医治疗干燥综合征(完整版)

中医治疗干燥综合征(完整版)(一)辨证分型治疗1.燥邪犯肺证:主症:口鼻干燥,干咳无痰或痰少粘稠,不易咯出。

常伴有胸痛、发热头痛,周身不爽等,舌红苔薄黄而干或舌干苔薄白,脉细数或浮数。

治法:清燥润肺止咳。

方药:清燥救肺汤加减。

桑叶10g,石膏20g,甘草10g,人参须10g,火麻仁15g,阿胶10g,麦冬20g,杏仁10g,枇杷叶10g,茯苓20g,南沙参、北沙参各10g。

加减:兼有风热表证者,宜疏风润肺,方用桑杏汤。

2.阴虚内燥证:主症:口干咽燥,目涩而干,咽部胀梗,头昏且痛,耳鸣耳聋,形弱体倦,五心烦热,颧红盗汗,腰膝关节疼痛,男子遗精,女子月经不调,舌红少苔或光剥质于,脉细数。

治法:滋阴润燥,补肝益肾。

方药:一贯煎合杞菊地黄汤加减。

生地黄15g,沙参12g,麦冬12g,枸杞子12g,川楝子10g,当归15g,山药12g,山茱萸12g,牡丹皮12g,泽泻10g,茯苓12g。

加减:若关节痛者可加秦艽、独活、寄生以祛风胜湿,舒筋活络。

3.气阴两虚证:主症:口唇干燥,声音嘶哑,双目干痒,视物模糊,鼻干不适,面色无华,少气乏力,午后低热或手足心热,舌淡红苔少质干,脉细数。

治法:益气养阴。

方药:六味地黄汤合四君子汤。

熟地黄24g,山药12g,山茱萸12g,牡丹皮10g,泽泻10g,茯苓10g,党参15g,白术12g,甘草10g。

加减:若症见低热持续不退,可加银柴胡、鳖甲、青蒿、胡黄连、地骨皮等以清退虚热。

4.血虚生燥证:主症:头晕目涩,面色无华,唇淡舌干,皮肤干燥,经血稀少,心烦不寐,脉细数。

治法:养血润燥。

方药:四物汤加减。

熟地黄15g,当归10g,白芍20g,川芎10g,枸杞子15g,百合20g,阿胶15g,莲子15g,炒枣仁10g,甘草5g。

加减:眼干涩,视物模糊者,加石斛;口燥咽干甚者酌加芦根、乌梅等。

5.气滞血瘀证:主症:口干舌燥,双目异物感,胁肋胀满,刺痛阵发,面色晦暗,皮肤可见紫红色斑丘疹,按之不褪色,关节疼痛麻木,腹部不适或可触及症积包块,腹满而胀,时而作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ZYYXH/T117-2008干燥综合征干燥综合征(Sjogren's syndrome, SS是一种以外分泌腺大量淋巴细胞浸润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的近缘病,主要侵犯泪腺和唾液腺,以眼和口腔干燥为主症。

本病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前者有干燥性角膜结膜炎和口腔干燥, 不伴其他结缔组织病; 后者则伴发结缔组织病或其他疾病。

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免疫紊乱是本病的基础。

本病在我国人群的患病率为0. 3%~0.7%,在老年人群中患病率3%~4%。

任何年龄都可发病,以中年女性多见,男女比例为1:9~20。

本病预后取决于病变的累及范围及严重程度;若是继发性者,则取决于伴发的结缔组织病,发生恶性淋巴瘤者预后差。

本病属于中医学的“燥病”范畴。

1 诊断依据1.1临床表现90%以上患者是女性,多发于40—50岁,多数呈隐袭起病和缓慢进展,少数呈急性起病和快速进展。

1.1.1眼:主要呈干燥性角膜炎,眼干燥发痒或疼痛,有异物感或烧灼感、视力模糊似有幕状物, 畏光,角膜浑浊,可见散在浸润点和小血管增生,有糜烂或溃疡,严重时角膜可穿孔,合并虹膜脉络膜炎、结膜炎时可见球结膜血管扩张、分泌物多、泪液少、少数泪腺肿大,易并发细菌、病毒和真菌感染。

1.1.2日腔:初起或轻度病变时,常不易为患者察觉或重视,较重时唾液少,常影响食物咀嚼和吞咽,舌红、干燥或有裂隙,活动不便,可发生溃疡,龋齿和齿龈炎常见,牙齿可呈粉末状或小块破碎掉落,口腔、唇和口角黏膜干燥破裂,有口臭。

约半数病例腮腺可反复发生肿大,严重肿大时状如松鼠样脸,质地中等硬度。

若腮腺质地坚硬或呈结节状,提示有肿瘤可能,颌下腺亦可肿大。

1.1.3皮肤:约有半数病例表现皮肤干燥,有的表面有鳞屑,如鱼鳞病样,有的患者诉全身性瘙痒, 外生殖器、肛门、阴道等皮肤黏膜可干燥或萎缩,毛发干枯、稀疏、易脆断,有报道可发生结节性红斑、非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雷诺现象和血管炎等。

1.1.4呼吸道:鼻黏膜腺体受侵犯引起分泌物减少,发生鼻腔干燥,鼻痂形成,常有鼻出血和鼻中隔炎。

,欧氏管被痂皮堵塞可发生浆液性中耳炎,导致传导性耳聋。

咽喉干燥,有声音嘶哑,痰液稠黏。

可并发气管炎、支气管炎、间质性肺炎、肺纤维化、肺不张和胸膜炎,有的无临床明显肺部病变的患者经肺功能检测,可有限制性换气障碍和气体弥散能力下降。

1.1.5消化道:食管干燥可使吞咽困难,偶见环状软骨后食管狭窄,胃黏膜可因腺体淋巴细胞浸润增大,胃酸分泌物减少形成鹅卯石样假癌。

急性或慢性复发性胰腺炎少见,对胃泌素和促胰酶素的反应有障碍,提示亚临床型胰腺炎较常见。

约20%病例肝脾肿大。

1.1.6泌尿道:约30%病例发生肾病变,常见的为间质性肾炎。

有肾小管功能缺陷呈肾小管酸中毒, 低钾软瘫有时为SS 病的早期表现。

尚可有肾性糖尿、氨基酸尿、磷酸盐尿和尿酸排出增多,亦有并发肾小球肾炎。

1.1.7淋巴结:局部或全身淋巴结可肿大。

1.1.8神经系统:有单发或多发性脑神经累及,以三叉神经受累多见,亦有周围神经炎报道。

1.1.9 其他:可有局灶性肌炎和轻型复发性侵蚀性关节炎,亦可有动脉炎,累及小动脉至中等大小动脉,并引起皮肤溃疡和周围神经病变等。

继发性干燥综合征常合并结缔组织病和相关疾病,最多见的为类风湿性关节炎(350/0~55%,其他有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结节性多动脉炎、混合结缔组织病、桥本甲状腺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慢性活动性肝炎、糖尿病等。

ZYYXH/T117-2008 1.2 理化检查1.2.125%的患者有轻度正细胞正血色素贫血, 30%的患者有白细胞减少, 25%有轻度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 90%以上的患者有血沉增快,抗人球蛋白试验(Coombs 试验可阳性,70%以上病例类风湿因子(RF阳性,免疫复合物(CIC增高,血清补体正常或增高,如合并血管炎时可降低。

1.2.2组织病理以皮肤作直接免疫荧光检测,示表皮基底层下有IgG 沉着。

从唇、腭或鼻黏膜做活组织检查,其特征性病理改变为泪腺、腮腺和颌下腺内呈大量淋巴细胞浸润,以B 淋巴细胞为主,重度病例B 细胞可形成淋巴结生发中心,腺体萎缩,导管的上皮细胞增殖形成上皮一肌上皮细胞岛,腺管狭窄或扩张, 后期被纤维组织替代。

其他部位的小唾液腺和呼吸道、消化道等黏膜腺体中具有同样变化, 腺外的淋巴细胞浸润可累及肺、肾或骨骼肌等,引起相应组织的功能障碍。

1.3诊断要点1.3.1症状特征I .口腔症状:3项中有I项或以上:①感到口干,持续1个月以上;②成人腮腺反复或持续肿大; ③吞咽干性食物时,需用水帮助。

n,眼部症状:3项中有1项或以上:①感到不能忍受的眼干,持续1个月以上;②有反复的沙子进眼或砂磨感:③需用人工泪液,3次或3欢以上。

川.眼部体征:下述检查任一次或以上阳性:①Schirmer 1试验(+(< Smm/5 mi② 角膜染色(+ ($4 Van Bijsterveid 计分法。

IV .组织学检查:小唇腺淋巴细胞灶> 1V.唾液腺受损:下述检查任一次或以上阳性:①唾液流率(+(< 1.Sml/15mi②腮腺造影(+ :③唾液腺同位素检查(+。

W •自身抗体:抗SSA或抗SSB(+(双扩散法1.3.2诊断的具体要求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无任何潜在疾病情况下,满足下述任何一个条件:上述标准项目中4条或4条以上,但W和切项目中至少有1条阳性;在川、IV、V、W项目中,任3条阳性。

继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有潜在疾病(如任一结缔组织病,尚符合项目中I和U中任意1条,同时符合川、V、V中任意2条。

诊断原发性或继发性SS ,均必须除外:颈及头面部放疗史,丙肝感染, AIDS ,淋巴瘤,结节病, 抗乙酰胆碱药的使用(如阿托品、莨菪碱、溴丙胺太林、颠茄等。

2 辨证论治本病以肝肾阴虚,精血不足为本,不能濡润脏腑、四肢百骸,故有以燥象为主相伴而生的全身性阴虚内热诸症的出现。

治疗原则应以滋补肝肾,养阴润燥为主。

2.1毒热阴虚证证候:目泰,口干喜饮,唇焦燥渴,关节、肌肉酸痛,毛发干燥、稀少而脆、易落,兼身热恶风, 偶有壮热,舌质红,苔少,脉细数。

治法:清营解毒,养阴润燥。

方药:犀角地黄汤加减。

水牛角先煎30g ,赤芍15g ,生地黄20g ,玄参20g ,丹参15g ,石膏先煎30g ,北沙参15g ,山药20g ,黑豆20g ,赤小豆20g ,桔梗lOg 等。

加减:关节、肌肉酸痛,加秦艽15g ,鸡血藤20g 以活血通络止痛。

中成药:琼玉膏,口服, 1次15g , 1日2次。

证候:口眼干燥,渴不欲饮或饮不解渴,低热,涎腺肿大,面色潮红,五心烦热,头晕失眠,或235ZYYXH/T117-2008有干咳,或痰黏干不易咯出,舌质红,苔薄而干,或少苔,脉细数。

治法:养阴清热,生津润燥。

方药:一贯煎加减。

生地黄30g ,石斛15g ,天花粉12g ,太子参20g ,浮小麦20g ,枸杞子15g ,旱莲草15g ,女贞子20g ,黄柏lOg ,知母lOg ,山茱萸12g ,五味子lOg 等。

加减:干咳,加北沙参20g ,杏仁lOg ,麦冬15g 以宣肺养阴止咳。

中成药:玄麦甘桔胶囊,口服, 1次3—4粒, 1日3次。

2.3 湿热蕴阻证证候:涎腺肿大,口眼干燥,口苦,口臭,口中黏腻不适,口角有白色分泌物,可伴有胸闷腹胀, 尿涩痛难解,或有低热,舌质红,苔白腻或黄腻,脉滑数。

治法:化湿清热,解毒通络。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

龙胆草6g ,栀子12g ,黄芩lOg ,柴胡lOg ,夏枯草15g ,生地黄15g ,天花粉lOg , 泽泻15g ,川木通6g ,板蓝根20g ,僵蚕lOg ,甘草lOg 。

加减:湿偏重,胸闷腹胀明显,加苍术lOg ,厚朴lOg ,广藿香15g ,陈皮lOg 以理气芳香化湿。

中成药:①龙胆泻肝丸,口服,1次9g,1日2次;②玄麦甘桔胶囊,口服,1 次3—4粒, 1 日3 次。

证候:病程较长,多系晚期症状,少气懒言,倦怠乏力,双目千涩,视物不明,口干唇燥, 咽干少津,五心烦热,形体干瘦,牙齿色枯欠润,皮肤干燥发痒,关节酸痛,大便秘结,阴门干涩,舌质红边有齿痕,苔少或无苔,脉虚细且数。

治法:益气养阴,凉血润燥。

方药:七味白术散加减。

党参15g ,白术lOg ,茯苓15g ,木香6g ,山药15g ,生地黄20g ,白芍15g ,天冬15g ,麦冬15g , 山茱萸12g ,白花蛇舌草15g ,甘草6g ,牡丹皮9g ,赤芍9g 。

加减:关节疼痛,加鸡血藤15g ,首乌藤15g ,秦艽lOg 以活血通络止痛;皮肤干痒, 加乌梢蛇15g ,全蝎5g ,蜈蚣5g 以搜风止痒。

中成药:养阴清肺膏,口服, 1次10~ 20ml, 1日3次。

2.5 痰瘀壅滞证证候:口鼻干燥,颈项处可触及大小不等的痰核,腮部肿硬,关节、肌肉酸痛,肢端冰冷,色泽紫暗而失红活,苔少,脉细涩。

治法:活血化瘀,化痰散结。

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

当归尾lOg ,桃仁lOg ,红花5g ,赤芍15g ,牡丹皮15g ,玄参15g ,土贝母15g ,山慈菇lOg ,茯苓15g ,夏枯草15g ,连翘lOg ,甘草6g 。

加减:胁肋胀痛,加郁金15g ,白芍15g ,延胡索15g 以理气舒肝止痛;颈部淋巴结硬肿,加猫爪草15g ,土鳖虫5g ,浙见母lOg 以化痰软坚散结。

中成药:复方丹参片,口服, 1次3片, 1日3次。

3.1单方验方3.1.1鲜芦根30g ,甘草lOg ,加水适量煎汤,代茶时时饮之,有生津润燥的功效。

3.1.2山药粉30g ,每日早晨空腹用温开水送服,晚上临睡前取蜂蜜60ml ,温开水送服。

236ZYYXH/T117-2008 3.2 针刺主穴:气海、关元、曲骨、肾俞、命门。

针用补法, 2日1次。

此法对治疗和预防阴道干涩效果良好。

3.3 外涂3.3.1 唇燥、鼻干、阴门干涩可任意选用皲裂膏、生肌玉红膏、胡桃仁油、蛋黄油外涂, 1日2—3 次。

3.3.2凡见皮肤干燥发痒,选用复方蛇脂软膏等外涂患处, 1日2次。

3.3.3维肤膏、玫芦皮疾灵各1支,两药混合拌匀,外涂患处, 1日2次。

适用于唇燥、鼻干、阴门干涩,皮肤干燥发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