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城市化理论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
以人口—劳动力和城市用地为主干指标的 衡量城市化指标体系
(三)衡量现代城市化程度的指标体系和
评价方法
人口聚集规模和人口构成培圳人口比重 经济聚集规模及其构成GDP之比 基础设施发达水平 社会服务水平 社会保障及安全保障 生态环境质量 市民意识
(一)现代城市化的涵义
城市化的三种基本形式
按谢文蕙的观点来分类
集中型城市化 分散型城市化 就地型城市化
外延型(或连续型)城市化
飞地型(或跳跃型)城市化
集中型城市化
它是农村人口和非农业经济活动不断向 城镇聚集的过程。在城市化的初级阶段, 集中型城市化占主导地位。我国在80年 代以前,工业项目和人口主要向原有的 大中城市集聚,省会城市发展很快,而 分散的小城镇发展缓慢,基本上处在集 中型城市化的初级阶段。
或者由于对外交通地位的建立; 或者由于生产结构的变化,使得农民脱离土
地从事非农业生产,农村地域进化为城市地 域的过程。
就地型城市化
如四川的钢铁城--攀枝花、黑龙江的石油城 --大庆就属于第一种情况。
如铁路枢纽--江西的鹰潭、湖南的怀化市就 属于第二种类型。
而福建的石狮、浙江的龙港、山东的罗庄等, 则都是农村生产方式的变革所引起的生活方式、 居住方式的城市化,这也是我国广大农村走向 城市化的一个主要方向。
第三章 现代城市化理论
现代城市化理论
现代城市化的基本理论内涵 现代城市化的社会经济效应 我国的现代城市化及未来的发展取向 21世纪世界城市化的主要发展趋势
现代城市化的基本理论内涵
现代城市化的涵义 现代城市化的特征 衡量现代城市化程度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 现代城市化的运作机制 现代城市化和工业化 现代城市化与市场经济 现代城市化的适度问题 影响城市化的经济规律
(一)现代城市化的涵义
现代城市化的表现形式(本教材观点):
集中型城市化 分散型城市化(逆城市化 ) 再中心 化
(二)现代城市化的特征
城市化的取向从传统的产业理念逐步转向经 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思维 。
城市化的趋势是集中型和分散型并存,但集 中的规模和增速都大于分散的规模与增速 。
大城市化的倾向愈来愈明显,并逐步形成以 大城市或超大城市为中心的城市圈、群的新 型城市体系 。
分散型城市化
城市的经济活动和基本功能向外扩散, 将其周围的非城市地域转化为城市地 域的过程。
在城市化的中级阶段乃至高级阶段, 分散型城市化占主导地位。
外延型(或连续型)城市化
即城市从地域上逐渐向外延伸,使 城市面积不断扩大,将原来的郊区 变为市区;
同时大城市周围的中、小城市在地 域上逐渐与大城市连为一片,形成 规模不等的“城市带”或“城市 群”。
(一)现代城市化的涵义
饶会林的观点:
城市化就是现代社会商品生产不断发展、人 口不断集中、城市经济与区域经济联系越来 越密切、城市的社会动力作用越来越加强的 历史发展过程。
表现为:城市性状的改变过程;城市数量的 急剧增长过程;城市质量的不断演化和提高 过程。
(一)现代城市化的涵义
谢文蕙的观点: 城市化是社会生产力的变革所引起
城市化首先是城乡关系的转型,其标志是城市在 社会经济生活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城市化主要是一个动态过程,而不是一个静态结 果。城市化过程所涉及的领域和包含的内容是多元化 的。
(一)现代城市化的涵义
纵观各学科对城市化的不同理解,概括起来主要有 三种代表性的观点:
一是“人口城市化”观点。这种观点将城市化定义 为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镇)人口或农业人口转化为 非农业人口的过程。
高,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和居住水平发生由量变 到质变的改善; (6)城市文化和价值观念成为社会文化的主 体.并在农村地区不断扩散和推广。 总之,城市化不仅是物质文明进步的体现,也是 精神文明前进的动力。
(一)现代城市化的涵义
蔡孝箴的观点:
城市化是一种世界性的社会经济现象,是 乡村分散的人口、劳动力和非农业经济活动不 断进行空间上的聚集而逐渐转化为城市的经济 要素,城市相应地成长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的过程。
的人类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居住方式 改变的过程。 它表现为:
(1)一个国家或地区内的人口由 农村向城市转移、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 业人口;
(一)现代城市化的涵义
(2)农村地区逐步演化为城市地域; (3)城镇数目不断增加; (4)城市人口不断膨胀、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5)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水平不断提
(四)现代城市化的运作机制和动力 机制
现代城市化的发展必须具备的前提条件:农业生产力较 快发展、工业化进程加快、第三产业的兴起、城市布局 和基础设施的改进和完善。
现代城市化的运作机制:集聚机制、扩散机制、再集中 机制。
运作机制的交替作用效能: (1)城市化加速阶段-聚集机制起主导作用。 (2) 城市化接近完成阶段-扩散机制表现充分。 (3)城市政府对旧城区改造-再集中机制的作用。
飞地型(或跳跃型)城市化
即大城市为了长远发展的需要,在距自己一 定距离处新建一个城市或使原有居民点发展 为城市。
它门虽然在空间上是隔开的,但在经济、文 化、行政和社会管理等方面又是一个整体, 是大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
许多特大城市的“卫星城”正是这类典型。
就地型城市化
它是指原来的农村地区,在并无城市直接作 用和影响的情况下,由于某种资源的发现和 开发;
(四)现代城市化的运作机制和动力机制
二是"空间城市化"观点。该观点认为城市化是指一 定地域内的人口规模、产业结构、管理手段、服务 设施、环境条件以及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等 要素由小到大、由粗到精、由分散到集中、由单一 到复合的一种转换或重组的动态过程。
(一)现代城市化的涵义
三是"乡村城市化"观点。这种观点强调乡村 与城市(镇)的对立和差距,认为城市化就是变 传统落后的乡村社会为现代先进的城市(镇)社 会的自然历史过程。
以人口—劳动力和城市用地为主干指标的 衡量城市化指标体系
(三)衡量现代城市化程度的指标体系和
评价方法
人口聚集规模和人口构成培圳人口比重 经济聚集规模及其构成GDP之比 基础设施发达水平 社会服务水平 社会保障及安全保障 生态环境质量 市民意识
(一)现代城市化的涵义
城市化的三种基本形式
按谢文蕙的观点来分类
集中型城市化 分散型城市化 就地型城市化
外延型(或连续型)城市化
飞地型(或跳跃型)城市化
集中型城市化
它是农村人口和非农业经济活动不断向 城镇聚集的过程。在城市化的初级阶段, 集中型城市化占主导地位。我国在80年 代以前,工业项目和人口主要向原有的 大中城市集聚,省会城市发展很快,而 分散的小城镇发展缓慢,基本上处在集 中型城市化的初级阶段。
或者由于对外交通地位的建立; 或者由于生产结构的变化,使得农民脱离土
地从事非农业生产,农村地域进化为城市地 域的过程。
就地型城市化
如四川的钢铁城--攀枝花、黑龙江的石油城 --大庆就属于第一种情况。
如铁路枢纽--江西的鹰潭、湖南的怀化市就 属于第二种类型。
而福建的石狮、浙江的龙港、山东的罗庄等, 则都是农村生产方式的变革所引起的生活方式、 居住方式的城市化,这也是我国广大农村走向 城市化的一个主要方向。
第三章 现代城市化理论
现代城市化理论
现代城市化的基本理论内涵 现代城市化的社会经济效应 我国的现代城市化及未来的发展取向 21世纪世界城市化的主要发展趋势
现代城市化的基本理论内涵
现代城市化的涵义 现代城市化的特征 衡量现代城市化程度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 现代城市化的运作机制 现代城市化和工业化 现代城市化与市场经济 现代城市化的适度问题 影响城市化的经济规律
(一)现代城市化的涵义
现代城市化的表现形式(本教材观点):
集中型城市化 分散型城市化(逆城市化 ) 再中心 化
(二)现代城市化的特征
城市化的取向从传统的产业理念逐步转向经 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思维 。
城市化的趋势是集中型和分散型并存,但集 中的规模和增速都大于分散的规模与增速 。
大城市化的倾向愈来愈明显,并逐步形成以 大城市或超大城市为中心的城市圈、群的新 型城市体系 。
分散型城市化
城市的经济活动和基本功能向外扩散, 将其周围的非城市地域转化为城市地 域的过程。
在城市化的中级阶段乃至高级阶段, 分散型城市化占主导地位。
外延型(或连续型)城市化
即城市从地域上逐渐向外延伸,使 城市面积不断扩大,将原来的郊区 变为市区;
同时大城市周围的中、小城市在地 域上逐渐与大城市连为一片,形成 规模不等的“城市带”或“城市 群”。
(一)现代城市化的涵义
饶会林的观点:
城市化就是现代社会商品生产不断发展、人 口不断集中、城市经济与区域经济联系越来 越密切、城市的社会动力作用越来越加强的 历史发展过程。
表现为:城市性状的改变过程;城市数量的 急剧增长过程;城市质量的不断演化和提高 过程。
(一)现代城市化的涵义
谢文蕙的观点: 城市化是社会生产力的变革所引起
城市化首先是城乡关系的转型,其标志是城市在 社会经济生活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城市化主要是一个动态过程,而不是一个静态结 果。城市化过程所涉及的领域和包含的内容是多元化 的。
(一)现代城市化的涵义
纵观各学科对城市化的不同理解,概括起来主要有 三种代表性的观点:
一是“人口城市化”观点。这种观点将城市化定义 为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镇)人口或农业人口转化为 非农业人口的过程。
高,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和居住水平发生由量变 到质变的改善; (6)城市文化和价值观念成为社会文化的主 体.并在农村地区不断扩散和推广。 总之,城市化不仅是物质文明进步的体现,也是 精神文明前进的动力。
(一)现代城市化的涵义
蔡孝箴的观点:
城市化是一种世界性的社会经济现象,是 乡村分散的人口、劳动力和非农业经济活动不 断进行空间上的聚集而逐渐转化为城市的经济 要素,城市相应地成长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的过程。
的人类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居住方式 改变的过程。 它表现为:
(1)一个国家或地区内的人口由 农村向城市转移、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 业人口;
(一)现代城市化的涵义
(2)农村地区逐步演化为城市地域; (3)城镇数目不断增加; (4)城市人口不断膨胀、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5)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水平不断提
(四)现代城市化的运作机制和动力 机制
现代城市化的发展必须具备的前提条件:农业生产力较 快发展、工业化进程加快、第三产业的兴起、城市布局 和基础设施的改进和完善。
现代城市化的运作机制:集聚机制、扩散机制、再集中 机制。
运作机制的交替作用效能: (1)城市化加速阶段-聚集机制起主导作用。 (2) 城市化接近完成阶段-扩散机制表现充分。 (3)城市政府对旧城区改造-再集中机制的作用。
飞地型(或跳跃型)城市化
即大城市为了长远发展的需要,在距自己一 定距离处新建一个城市或使原有居民点发展 为城市。
它门虽然在空间上是隔开的,但在经济、文 化、行政和社会管理等方面又是一个整体, 是大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
许多特大城市的“卫星城”正是这类典型。
就地型城市化
它是指原来的农村地区,在并无城市直接作 用和影响的情况下,由于某种资源的发现和 开发;
(四)现代城市化的运作机制和动力机制
二是"空间城市化"观点。该观点认为城市化是指一 定地域内的人口规模、产业结构、管理手段、服务 设施、环境条件以及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等 要素由小到大、由粗到精、由分散到集中、由单一 到复合的一种转换或重组的动态过程。
(一)现代城市化的涵义
三是"乡村城市化"观点。这种观点强调乡村 与城市(镇)的对立和差距,认为城市化就是变 传统落后的乡村社会为现代先进的城市(镇)社 会的自然历史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