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现代化与城市化.ppt

合集下载

城市化ppt课件

城市化ppt课件

城市化对人口的影响
人口迁移和流动
城市化过程中,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导致 城市人口规模扩大。
城市规划与建设
城市化进程中,城市规划和建设更加注重居 民的生活需求和便利性。
人口结构变化
城市化过程中,人口年龄结构、性别结构等 发生变化,老龄化、少子化趋势加剧。
城市社区发展
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社区的数量和规模不断 扩大,社区服务设施不断完善。

社会因素
人口迁移、教育水平、医疗保 障等也会影响城市化进程。
政策因素
政府对城市化的政策导向、土 地制度、户籍制度等都会对城
市化进程产生影响。
技术因素
科技发展水平、交通通讯条件 等也会影响城市化进程。
03
城市化的影响
城市化对经济的影响
经济增长
城市化进程中,城市人口聚集 ,消费需求增加,促进产业集 聚和升级,进而推动经济增长
环境质量下降
城市化过程中,工业和交通排放的污 染物增加,导致空气、水质等环境质 量下降。
资源消耗增加
城市化进程中,人口增加导致对水、 土地等资源的需求增加,加剧了资源 紧张。
生态破坏
城市化过程中,城市扩张和基础设施 建设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环境,导致生 物多样性减少。
环境治理投入增加
随着人们对环境质量的关注度提高, 政府和企业对环境保护的投入逐渐增 加。
城市化发展将带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城市化发展的政策建议
加强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
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完善基础设施网络,提高城 市承载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加强区域协调发展
加强区域合作与交流,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缩 小城乡差距。

农村社会学课件第十三章农村社会现代化

农村社会学课件第十三章农村社会现代化

(一)农村社会现代化的内涵 第一,农村经济的现代化。
农业产业化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是农村工业化
第二,农村社区的城镇化。
中国农村城镇化必须同农村工业化、农业现代化 协调起来。
第三,农村社会整合机制的现代化。
农村建立民主管理组织、社会经济中介组织,加 强农村社会各主体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同时整合 各主体之间的关系,强化农民对社会结构变革和 多变的生活过程的适应能力。
生态学派理论
生态学派的理论是在 反思现代“城市病” 的基础上发展和演化 而来的,他们突出“以
人为本”的指导思想,试 图将农村与城市结合起来, 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生态 环境的协调,以推进城市 的发展。
(三)农村城市化发展的动力机制
第一,农村工业化推进。
乡镇企业的发展大大加速了资本、技术、信息 等经济要素向乡镇工业社区区域内的转移。人 口和经济要素的快速集中促使了农村城镇的迅 速发展。
城市化是从乡村经济向城市经济的转变。 城市化是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 展而引起的农业人口向城镇人 口、农村居民点形式向城镇居 民点形式转化的全过程 。
经济学家 历史学家
地理学家
“城市化”概念
人类学家 社会学家
城市化就是人类从区 域文明向世界文明过 渡中的社会经济现象。
城市化是社会生活方式的主体从乡村向城市(镇)转化。
四川农村
山东农村
辽宁农村
四、影响中国农村社会变迁的因素
(一)自然环境的因素 斯宾塞认为自然环境是 影响社会进化、社会变 迁的最基本因素。 自然环境的差异诱生的 各地发展与变迁模式的 不同。
(二)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
社会文化内生于农村社会的, 但是社会文化一旦产生其又 反过来影响着农村社会的变 迁。 随着农村社会的开放,城市 文化向农村社会的传播与渗 透也将直接影响农村社会的 变迁。

《中国的城市化》PPT课件

《中国的城市化》PPT课件

第一类是以综合职能为特征的中心城市
➢ (1)区域中心城市:指一个较大区域范 围内具有综合职能的政治、经济、文化 中心。除了北京、上海天津、重庆4个直 辖市和大连、宁波、厦门、青岛、深圳 计划单列市之外,还包括省会城市和自治 区的首府,共36个。其数量虽少,因绝 大多数都是经济实力雄厚、区域辐射力 强的大城市。
(5)多中心的城市密集区和以大城市为核心的 城市群正在形成。
▪ 中国目前多中心城市密集区主要分布在东部沿 海地区,已经形成和正在形成的大体有以下6个: 辽中南城市密集区、京津唐城市密集区、山东 半岛城市密集区、长江三角洲城市密集区、闽 东南沿海城市密集区、珠江三角洲城市密集区。 其中长三角地区是全国地域范围最大、经济实 力最强、包含城市数量最多的地区。以大城市 为中心的城市群,目前多分布在中国的中西部 地区,且绝大多数为省会城市,如:武汉、长 沙、成都、重庆、西安、兰州、乌鲁木齐、哈 尔滨、长春等。
❖ 改革开放后,农村改革突破了人民公社制度,突 破了统购统销的计划经济模式,解放和发展了农 村和农业的生产力。并且随着市场机制的逐步引 入,城乡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加强。工农产品价 格关系得到逐步调整,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农业 剩余劳动力向城镇的大量转移以及小城镇的大量 涌现和迅速崛起,极大地改善了计划经济时期城 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结构,导致了工业化和城市化 的迅速发展,创造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奇迹。
❖ 但是由于中国经济发展道路的特殊性和渐近性, 使得中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呈现出许多与国外发 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不同的特征和问题。从总体 上说,了解中国的二元经济结构是理解中国工业 化和城市化独特性的关键。
❖具体特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
➢ (1)城乡分离的制度性障碍逐步减少,但依然 存在。

主题06 城镇化(课件)高一地理(中图中华地图版2022必修第二册)

主题06 城镇化(课件)高一地理(中图中华地图版2022必修第二册)
yiyi
城镇化的过程
起步发展阶段
➢ 该阶段城镇化率约为10%~30%。例如,非洲的埃塞俄比亚、东南亚的柬埔寨、南 亚的斯里兰卡等国家目前处于这个阶段。城镇化率达到10% 时,城镇化过程开始启 动。该阶段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工业提供的就业机会少,城镇化速度较为缓慢, 区域整体上在一个较长时期延续着传统的农业社会状态。
yiyi
城市问题
城镇化进程中,一些大城市出现了住房困难、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和 治安恶化等城市问题,它们有时交织在一起,形成“烂心树”、“烂皮树” 和“职住分离”等综合性城市问题。 ➢ 例如,一些发达国家的城市中心出现房屋破落、设施陈旧、治安恶化的
“烂心树”现象;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外围出现棚户区和贫民窟集聚 的“烂皮树”现象。
yiyi
城镇化的过程
稳定发展阶段
➢ 该阶段城镇化率约为70%~90%。例如,德国、法国、美国、英国和日本等国家目 前处于这个阶段。进入这个阶段后,农村剩余劳动力基本转化为城镇就业人口,城乡 之间的人口流动趋于平衡,城镇化率增速趋缓或停滞,区域整体上实现了农业和工业 的现代化。这个过程中,技术进步推动工业生产效率不断提升并释放出工业劳动力, 与此同时,城镇服务消费需求仍在持续增长。这使得城镇化更多地表现为城镇内部人 口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的转移,并推动区域经济进入第三产业和高科技产业主导的 发展阶段。
例如,仅乡村人群老弱化问题,就可能带来诸多 挑战:其一,老龄人口比重大、增速快、居住散,导 致乡村养老和医疗设施总量上供给不足、空间上难以 匹配;其二,老龄人口劳动能力和创新潜力相对较弱 ,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业现代化和乡村产业的转型升 级;其三,乡村“留守老人”难以像父母那样监护照料 农村“留守儿童”,导致部分“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和安 全状况欠佳。乡村问题在我国已经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并受到政府高度重视,国家通过新农村建设和实施乡 村振兴战略,一些问题已经得到有效缓解。

农业现代化PPT课件( 50页)

农业现代化PPT课件( 50页)
• 基本特征:
• 农业机械为生产工具;
• 以石油、电力为动力;
• 物质循环和能源转化是开放式循环
• 技术体系建立在科学技术的基础上, 用于指导农业生产和实践
现代农业的成效
• (1)土地生产率大幅度提高 • (2)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商品率较高 • (3)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基本上消
灭了城乡差别
• 农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内容不同
• 日本型——劳动集约型:日本、荷 兰等国
• ——国情:人多地少,自然资源缺 乏,耕地面积少。
• ——实现农业现代化:先生物技术 现代化,提高土地生产率;后农业 机械化,适当提高劳动生产率。
• 西欧型——中 间 型:英国、法国、意大 利等国
• ——国情:工业相对发达,劳动力和耕 地资源都不太丰富
导产业的形成,实现农业生产的区域化、 专业化、市场化
• 7、稳步推进农村工业化和乡村城镇化
• ——积极发展农村的二、三产业,促进 生产要素合理流动
8、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是对石油农业、 单纯重视发展农业,破坏生态环境的做法的 反思。
• ——可持续农业是一种不造成环境退化、技 术上适当、经济上可行、社会上能接受的农 业,是经济、社会、技术与环境协调性的农 业。
1、生 产 技 术 现 代 化
• 培育和推广良种,实现良种化—提高土地 生产率
• 病虫害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 • 采用先进技术:栽培、耕作、畜牧、饲养
技术
2、生产手段现代化
• 农业机械化:在农业中广泛地运用机器 设备来替代人畜力的过程。
• 农业电气化:广泛运用电能。 • 农业水利化:兴建水利工程和设施,实
现旱涝保收。 • 大地园林化:对土地进行全面规划,实

三农问题 PPT课件

三农问题 PPT课件

2、三农问题的症结:人口与土 地的矛盾
人口对土地的压力由来已久。中国秦汉到隋唐之间, 我国的人口规模通常在6000万左右,南宋时期突破1
亿。引进早稻:一是人口规模扩大;二是对长江 流域江河湖泊的围垦。 耕地仅剩14.2亿亩,人口规模达到13亿,人平 耕地只有1.2亩-湖南为0.86亩。 人地矛盾引发就业不充分,收入提不高 。
小增长:2001-2006年
增长阶段:2007-2010
(1)2007:9.5%、2008年:8.1% (2)据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国家统
计局发布的2010年我国经济运行数据显示, 去年(2009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 入实际增长7.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 增长10.9%。这是自1998年以来,农民收入 增长首次快于城镇居民。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中央还加大了综合扶贫投入,财政 专项扶贫资金安排372.86亿元,增长18.7%。深入推进村级 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完善村级公益事业民办公 助机制,补助248亿元。
二、“ 三农”问题的主要表现有 哪些?
农民的生存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观 农民收入增长停滞 城乡差距扩大 社会稳定的根基受到浸蚀 解决问题的难度加大、途径复杂化
2、农村工业化城市化农业现代化
提高科技对农业的支撑力度 大力发展县域经济 系统性的大机会没有了,市场机会是时刻存
在的 推进城镇化进程
3、大力开发农村人力资源
资源、人口、市场、基础、联系 农民自身的素质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教会农民一至二门实用技术、实施农村人口
转移培训工程、绿色证书工程等 普及农村九年义务制教育
三、破解三农的途径有哪些 ?
1、严格贯彻落实“土地承包法”。 2、农村工业化城市化农业现代化。 3、大力开发农村人力资源。 4、加大对村官的监管力度。 5、精简机构和官员。减轻农民负担 6、加大对农村的投入。 7、市场开放、区域协调、国内优先,扩大内需。 8、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2022_2023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2章乡村和城镇第2节城镇化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2022_2023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2章乡村和城镇第2节城镇化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A.Ⅰ
B.Ⅰ和Ⅱ
C.Ⅱ后期和Ⅲ
D.只有Ⅲ
[解析] 第(1)题,图甲反映的现象是逆城镇化。逆城镇化表现为中 心城市人口迁往郊区及周边的小城镇和乡村,城市人口出现负增长。其 原因主要是城市环境质量下降,人们对城市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城乡 间交通条件的改善,以及农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第(2) 题,逆城镇化最早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发达国家城市人口向郊区 及周边的小城镇和乡村迁移,此阶段发达国家城镇化速度在变慢,处在 后期阶段,即Ⅱ后期和Ⅲ阶段。
归纳拓展 1.内涵
2.标志
注意:衡量城镇化水平最重要的指标是城镇人口占区域总人口的比 例。
3.动力机制
方法技巧:
典例剖析
例题1 下图为某城市20年间发展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1)~(2) 题。
(1)从图中可直观看出的城市发展现象 A.城市人口不断增加 B.城市人口比重不断增加 C.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D.城市工业生产和商业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2)该城市发展带来的影响是 A.城郊农业生产结构变化 B.城市道路建设受到限制 C.城市人口增长速度缓慢 D.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变缓
2.城镇化、郊区城镇化、逆城镇化及再城镇化的表现、成因与联系
城镇化
郊区城镇化 逆城镇化
再城镇化
人口、产业由
市区迁往郊区
人口由乡村转
人口继续迁往
及郊区农业人
表 向城市,农村
小城镇和乡村,
口转化为非农
人口迁回市区
现 地域转化为城
大城市人口出
业人口,市中
镇地域
现负增长
心衰落,城镇
总人口增加
城镇化
郊区城镇化 逆城镇化
A.先增后减
B.先减后增

城市化与农村现代化的关系

城市化与农村现代化的关系

城市化与农村现代化的关系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和农村现代化成为了我们国家的两大关键词。

城市化代表着现代城市的发展和建设,而农村现代化则代表着农村现代化生产、生活方式和农村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虽然两者看似有些矛盾,但是实际上城市化和农村现代化是紧密相联的。

一、城市化助推农村现代化城市与农村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关系。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城市与农村之间的联系也愈加紧密。

城市对农村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首先,城市化为农村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市场,使城乡之间的产品和服务较容易开展交换。

城市消费市场的需求也使得农业生产有了更多的发展机会。

此外,城市发达的交通、通讯和物流设施也便利了农产品流通,为农村现代化创造了条件。

其次,城市化带动了更多的人口流入城市,缓解了农村人口过剩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农村人口“剩余劳动力”问题。

这些人口可以更加适应城市的工作和生活,同时也吸收了城市里的知识和技能,促进了城乡之间的人才流动和交流。

他们可以为城市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同时也可以带回来更多的经验和技能,推动农村现代化水平的提高。

最后,城市化也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尤其是在城市与农村交界地区,城市农村一体化发展的区域,可以通过种养殖业、生态旅游等行业拉动当地经济发展,同时也让更多的农民参与到城镇和城市化的建设和管理中,促进了农民的升级和地区经济的发展。

二、农村现代化促进城市化进程农业是城市化的重要基础。

农村现代化不仅提高了全国农业的生产力和发展水平,同时也对城市化进程内活动的影响逐渐凸显。

一方面,农村现代化的推进为人们的城市生活带来了更加优质的农产品。

人民对食品安全的关注日益增加,现代化的农业生产可以保证农产品质量的安全和卫生,全面提高消费者的生活品质。

这为城市化进程以及城市内部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

另一方面,农村现代化的发展也加速了城乡之间的人才、资金和文化交流。

随着农村人口素质水平的提高,推动了农村高质量发展,为城市化带来了更多的人才支撑。

城市化ppt课件

城市化ppt课件

项目
固体垃圾污染
来源 工业生产、城市建设、居民消费 危害 危害人体健康和环境
举例 工业废渣、城市垃圾、塑料袋、易拉罐、废电池等
4、噪声污染
项目
噪声污染
来源 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建筑施工和社会活动 危害 妨碍人们休息、工作和交谈,甚至人体健康
举例 工厂、施工场地的机器声,车辆的噪声、商店中 的音响发出的噪声等
A.为市政建设就地提供木材
B.改善城市空气质量
C.调节气候,减缓城市热岛效应 D.美化城市环境,树立 国际大都市形象
答案 D A
小结:
概念
城市化 标志 意义
城 市 化
世界城市化 的进程
世界城市化进程阶段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差异
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城市化对地理 环境的影响 解决的措施
问题探 究
初期 阶段
中期 阶段
后期 阶段
城市化阶 段
城市化水 城市化发

展速度
地域扩 展趋势
常见的问题
初期阶段
25%~ 30%以 下,低
缓慢
各功能用地混
缓慢 杂布置,功能 区分异不明确
中期阶段
30%一 70%, 较高
迅速
交通拥挤、环
快 境恶化、住房 紧张等
后期阶段
70%以 上,高
缓慢,甚 至停滞
继续 增大
大城市的中心 空洞化、逆城 市化等
易混辨析: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
郊区城市化:城市中上阶层人口移居市郊或外围地带。
逆城市化:大都市区人口外迁,移向离城市更远的农村 和小城镇。
再城市化:城市积极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开发市中心衰 落区,吸引年轻的专业人员回城居住,加上移民的影响, 使得市区内人口增长。

第九章 城市化与城乡发展 (《发展经济学》PPT课件)

第九章  城市化与城乡发展  (《发展经济学》PPT课件)

585
3336
78.5
86.5
30.6
53.7
泰国
1508
5815
87.5
91.3
29.4
50.4
罗马尼亚
1681
8959
76.3
95.3
53.2
54.6
菲律宾
715
2878
78.1
89.3
48.6
44.4
阿尔及利亚
2394
4133
88.6
87.3
52.1
70.7
马来西亚
2441
9644
84.8
91.5
第一节 城市化与工业化
工业化的进步和创造的物质技术条件 是促进城市化的内在机制和动力
工业化的进程决定了 城市化的进程
工业化为城市化提供 物质技术基础
• 工业化初期主要生产的初级加工产品,产业链 短,分工较粗,因此城市化进程缓慢。当工业 化发展到更高阶段时,分工越来越细,专业化 程度越来越高,产业链条越来越长,生产服务 业发展越来越快,城市化进程加快。
49.8
74.7
资料来源:世界发展指标(WDI)数据库。其中,2015年中国城市化水平按《中国统计年鉴》调整。
第九章 城市化与城乡发展
• 第一节 城市化与工业化 • 第二节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与城乡关系 • 第三节 中国的城镇化与城乡关系的演进
第二节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与城乡关系
一、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趋势
第三节 中国的城镇化与城乡关系的演进
三、中国城乡发展不平衡的各种表现
尽管近几年城乡差距在缩小,但仍然比较大,发展不平衡的矛盾依然突出。
(一)城乡生产要素交换不平等
➢ 我国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所带来的城乡生产要素交换不平等的现象仍然十分 突出。在改革开放之前城乡生产要素不平等交换主要体现在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 上;现阶段则主要表现为土地、资本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的不平等交 换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romote rural modernization 中国农村现代化要与城市化统筹谋划和对于农村的带动。China’s
rural modernization shall be harminzed with urbanization and the boosting effects to rural development
income of urban residents 长期的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造成的过大的城乡差距,经过
改革开放初期的所有缩小后,又一直呈扩大的趋势。
The duel structure of long-term urban and rural segmentation creates excessive urban and rural gap, which was narrowed to some extent shortly after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but then sees a tendency of further widening
中国农村现代化与城市化 Rural Modern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in China
牛凤瑞 Niu Fengrui
05年3月18日 March 18, 2005
Workshop on China’s Rural Electrification
1
中国农村现代化与城市化
Rural Modernization and Urbnization in China
expenditure of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is 2.3:1 2000年 增加到3.0:1,By 2000, the ration had grown to
3.0:1 2003年 又扩大到3.3:1。By 2003, the gap was further
widened to 3.3:1.
Workshop on China’s Rural Electrification
4
中国现代化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
The Pivots and Difficulties of China’s Modernization Lie in Rural Areas
1985年 全国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之比为2.3:1, In 1985, the ratio between per capita consumption
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是13亿中国人民的奋斗 目标。中国现代化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难在农民增 收,但根本出路在农村之外,在于城市的率先发展和 对于农村的带动。
Generally realizing modernization by 2050 is the working target the 1.3 billion Chinese people. The pivots and difficulties mainly lie in rural areas, lies in increasing farmers’ income; but the fundamental solution is outside rural area, depending on the lead development of cities and their boosting effects.
China has 800 million rural residents, around 1.6 times the number of Chinese urban population; the per capita net income of farmers is only 1/3 of the per capita disposable
modernization lie in the rural areas 中国农村现代化的前提是减少农民The prerequisite for China rural
modernization in reducing the number of farmers 减少中国农民的根本途径是城市化The fundamental route for farmer
Workshop on China’s Rural Electrification
2
中国农村现代化与城市化
Rural Modern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in China
中国现代化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The pivots and difficulties in China’s
Workshop on China′s Rural Electrification
5
中国现代化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
若计入城镇居民的各种福补和补贴,城乡人均消费水平大约为6.0:1
If the various welfare and subsidies enjoyed by urban residents are considered, the ratio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per capita consumption level is 6.0:1.
Workshop on China’s Rural Electrification
3
中国现代化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
The Pivots and Difficulties of China’s Modernization Lie in Rural Areas
中国农村人口达8亿,大约是城镇人的1.6倍 ,而人均家 庭纯收入只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3。
reduction is urbanization 中国农村的不发展是因为城市的不发展Stagnancy in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China is due to insufficient city development 加快城市化才能带动农村现代化Accelerating urbanization ca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