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时期的曾国藩家族
曾国藩年谱
曾国藩年谱曾国藩年谱--------------------------------------------------------------------------------1811年(嘉庆16年)11月26日(农历10月11日)生于湖南省双峰县荷叶乡天平村, 乳名宽一。
1815年(嘉庆20年)5岁在家识字读书。
一年后入家塾“利见斋”。
1826年(道光6年)16岁春,应长沙府试(童子试),名列第七。
1830年(道光10年)20岁就读于衡阳唐氏宗祠,师从汪觉庵。
一年后转入湘乡涟滨书院。
改号涤生。
1833年(道光13年)23岁秋,参加湘乡县试,考取秀才。
1834年(道光14年)24岁春,入岳麓书院。
秋,参加乡试中第三十六名举人。
冬,入京准备会试,途径长沙,始与刘蓉相交。
1835年(道光15年)25岁4月,会试落第,留京寓长沙会馆读书。
1836年(道光16年)26岁春,恩科会试再次不第,出京返家。
至长沙,与刘蓉、郭嵩焘在湘乡会馆相聚两个月。
1838年(道光18年)28岁会试中第三十八名贡士。
试后改名国藩。
殿试取在三甲第四十二名,赐同进士出身。
朝考列第一等第三名,道光帝拔置第二名。
授翰林院庶吉士。
年底乞假返家。
1839年(道光19年)29岁夏,出衡阳,谒杜工部祠、石鼓书院。
秋,出邵阳,察访武岗、新化、兰田、永丰。
12月,子纪泽生,离家起程赴京。
本年起始作日记,持之以恒,至终不辍。
1840年(道光20年)30岁5月,庶吉士散馆,列二等十九名,授翰林院检讨。
7月,得病,经欧阳兆熊、吴廷栋治疗、护理,两月始愈,三人遂成好友。
1841年(道光21年)31岁8月,偕倭仁往谒理学大师唐鉴,请教治学之方,检身之要。
“考德问业”,“为义理所熏蒸”。
11月,任国史馆协修,遍鉴前史,辨具得失。
是年,喜读胡林翼赠送的《陶文毅公文集》。
写作《里胥》,直道民间疾苦,鞭笞腐败吏治。
1842年(道光22年)32岁致力程朱之学,每日必做日课:早起、主敬、静坐、读书不二、读史、谨言、养气、保身,日知所亡、月无忘所能、作字、夜不出门。
曾国藩兄留下太平天国财富藏宝图
曾国藩兄留下太平天国财富藏宝图?传闻韶关始兴“曾氏银库”外墙上刻有此图,但一个世纪来无人能解 ●据说当年曾国藩之兄曾国荃骗取太平天国财富,其中近一成藏于“曾氏银库”; ●传闻,曾氏银库的外墙上,有一幅充满玄机的藏宝图; ●一百多年来,寻宝故事层出不穷。
太平天国银库曾离奇“失火” 曾国荃被疑转移财富至韶关 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如何保存就成为一个大问题。
东湖坪的曾氏祖先,不仅在县城广开银号,也在自己的家乡修建了秘密的银库。
乍看上去,“曾氏银库”和普通的始兴围屋没有不同。
把银库设计成民居,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不引人注意。
不过,仔细观察,还是会发现这座建筑的许多特殊点:首先,它的墙壁非常厚,是东湖坪普通民居的两倍;其次,瓦梁排得非常密,密到连手指也伸不进去;第三,楼梁粗大紧密、并且纵横两层;第四,窗口外小内大,既可通风透光,又便于隐蔽、瞭望和射击。
而在银库的院墙上,还有瞭望孔和射击垛口……墙、梁、窗、门,每处设计都独具匠心。
虽然今天已是空空荡荡,曾氏家族后代曾庆柱却告诉我们,60多年前,这里可是堆满银元。
“银灿灿的大洋,一礅又一礅,一直堆到两米高的房梁处,码放得十分整齐。
偷都没法偷,拿走几个,一眼看上去便知。
” 曾庆柱家保存着当年存钱用的大印,上面赫然刻着“存禾青”三个大字。
据说当年,不仅是东湖坪,始兴县城也有不少人跑到这里来存钱,只要在单据上盖上这个大印,便和大名鼎鼎的“曾氏银库”有了财务关联。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银库不仅保存着曾氏家族世代积累的财富,还有来自太平天国的“外来宝藏”。
1864年,曾国荃率兵攻下太平天国南京府,太平天国的银库曾经莫名其妙地着了一次火,曾国藩报奏朝廷说那里号称“金银如海、百货充盈”的物资全部“一焗成灰”。
当时朝野上下,几乎没人相信这个说法,可神通广大的曾国藩硬是摆平了这件事,给后世留下了一个千古悬案。
根据清人笔记记载,曾国藩的夫人从南京返乡的时候,护送船只多达二百多艘,这么庞大的队伍到底运载何物?还有记载说有人在曾国荃的家里见过一个洪秀全收藏的翡翠西瓜。
曾国藩家族
曾国藩家族1885年,大清外交官曾纪泽在伦敦《亚洲季刊》上发表《中国先睡后醒论》一文,称中国“似入酣睡,固非垂毙”。
同治年间,由恭亲王奕 和文祥在北京主持,由曾国藩、李鸿章和左宗棠在京外推动的自强运动,是中国在西方坚船利炮的棒喝和日本咄咄逼人的威胁下最初的觉醒。
从咸丰十一年恭亲王和文祥聘请外国军官在天津训练新军,到光绪十四年李鸿章成立北洋海军,中国积极致力于国防的近代化,而国防的近代化又必然要求交通、教育和经济的进步,于是同时有了建铁路、设新式学堂、设招商局、开采煤矿金矿等一系列的新举措。
自强运动只是在科技层面上学习西方,该运动的五大领导者都认定中国的政治制度和内在精神完美无缺,完全没有想到要去借鉴他人的政治体制和经济制度。
遗憾的是,技术进步远不能解决一切,甲午海战,排名世界第八的中国海军败给了排名十一的日本海军。
梁启超对于自强运动的批评可谓一针见血,“知有兵事而不知有民政,知有外交而不知有内治,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民,知有洋务而不知有国务”。
中国两千年历史上仅有的两次变法——王莽的变法和王安石的变法,都以失败告终。
1898年,光绪亲政,在康有为的指导下,推行了冒犯太多既得利益者的百日维新。
很快,戊戌变法以惨败告终。
1901-1905年,慈禧太后推动了一次几乎与1898年的改革雷同的改革。
1905年,日本在日俄战争中大败俄国,实业家张骞说,“日本的胜利和俄国的失败是立宪主义的胜利和专制主义的失败。
”梁启超也开始大力鼓吹君主立宪思想。
1905年12月,五人考察团赴国外考察。
1908年8月27日,清政府发布“宪法大纲”,规定宪法生效以前,仍有9年预备期。
这个“大纲”实际上给了皇帝比日本模式更大的权力,它规定行政、立法和司法权统统属于皇帝。
1910年,末代皇帝溥仪的父亲醇亲王宣布宪政筹备期缩短为6年,但是很快他就组织了一个“皇族内阁”,13个任命者中皇亲国戚占了5位。
几个月后,辛亥革命结束了满清政府的统治。
《曾国藩传》读书笔记
《曾国藩传》读书笔记《曾国藩传》读书笔记1作者简介张宏杰,蒙古族,1972年生于辽宁。
知名历史学者,东北财经大学经济学学士,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清华大学博士后,就职于中国人民大学清史所。
著有《曾国藩传》《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坐天下》《中国国民性演变历程》等。
曾国藩:曾国藩出生普通耕读家庭,自幼勤奋好学,6岁入塾读书。
8岁能读四书、诵五经,14岁能读《周礼》《史记》文选。
道光十八年(1838年)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军机大臣穆彰阿门生。
累迁内阁学士,礼部侍郎,署兵、工、刑、吏部侍郎。
与大学士倭仁、徽宁道何桂珍等为密友,以“实学”相砥砺。
太平天国运动时,曾国藩组建湘军,力挽狂澜,经过多年鏖(ao)战后攻灭太平天国。
其一生奉行为政,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
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在官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总结就是没有显赫的家世,天赋堪称晚清同时代大人物当中最差,却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在复杂的时代变局中超越众人,成就最大,被誉为大清“中兴第一名臣”,且最后全身而退。
他的人生经历,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给人以特别的启示。
之所以说他出身平常,是曾国藩家族五六百年没出过秀才,可谓典型的小镇青年。
他智商平常,考了7次才中秀才,却以笨功夫成功打通了科举之路,顺利进入翰林院。
也因此他一生崇尚笨拙,以扎实而非机巧取胜。
曾国藩的事迹,也再次印证的那句话,成事在人谋事在天。
1.资质平凡,参加七次科举,都未能有功名,2.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所以人生很多时候不要因为几次的失败就放弃自我成长。
或许你再多试一次,它就能成为你进步的阶梯,一路直上。
2曾国藩踏上仕途后,带兵打仗也是靠着这股笨劲儿。
他讲究“结硬赛、打呆仗”。
作战时,每到一个地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安营扎寨,而且要求质量非常高。
墙必须是高八尺,厚一尺,壕沟必须修到一丈。
湘军作战时,基本不主动出击,总是诱敌出击以逸待劳然后后发制人。
曾国藩
曾国藩[编辑]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曾国藩大清光禄大夫武英殿大学士两江总督赠太傅爵位一等毅勇侯籍贯湖南省湘乡县族裔汉族原名初名子城,谱名传豫字号字伯涵,号涤生谥号文正出生大清嘉庆十六年十月十一(1811年11月26日)湖南省湘乡县逝世大清同治十一年二月初四(1872年3月12日)南京墓葬曾国藩墓亲属(父)曾麟书(子)曾纪泽、曾纪鸿(女)曾纪芬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谱名传豫,字伯涵,号涤生;清朝湖南长沙府湘乡白杨坪(现属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天子坪)人,宗圣曾子七十世孙。
中国近代政治家、军事家、理学家、文学家,与胡林翼并称曾胡,因讨伐太平军时,有大肆屠杀平民之情事,而与其弟曾国荃被称为曾剃头或曾屠户。
曾国藩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四大名臣”。
官至武英殿大学士、两江总督。
同治年间封一等毅勇侯,又授世袭罔替,谥文正。
目录[隐藏]• 1 生平o 1.1 早年o 1.2 初入仕途o 1.3 围剿太平军o 1.4 直隶总督o 1.5 回任两江• 2 儒学• 3 文学• 4 军事• 5 修身• 6 评价•7 纪念建筑•8 逸事•9 曾氏家族o9.1 父祖o9.2 同辈o9.3 子侄辈o9.4 孙辈以下•10 注释•11 参考•12 外部链接生平 [编辑]早年[编辑]曾国藩于嘉庆十六年十月十一(1811年11月26日)生于湖南省长沙府湘乡县,乳名宽一。
父亲曾麟书是塾师,屡试不第,年近五十方才进学,成为生员(秀才)。
[1]麟书自忖功名仅能及此,从此在家乡一心一意栽培长子曾国藩科考。
曾国藩五岁啓蒙,次年入家塾“利见斋”。
道光六年(1826年)春应长沙府童子试,名列第七名。
道光十年(1830年),前往衡阳唐氏宗祠读书,一年后转入湘乡涟滨书院。
道光十三年(1833年)秋,应湘乡县试,考取秀才。
道光十四年(1834年),曾国藩进入长沙著名的岳麓书院演习,同年参加湖南乡试,中试第三十六名举人,并动身入燕京准备来年的会试。
曾国藩家族及后代
曾国藩家族及后代曾国藩作为清末第⼀谋⾂,他⼒挽狂澜拯,吸纳儒家⽂化,实现了儒家⽴功、⽴德、⽴⾔“三不朽”的理想境界,被誉为“中华千古第⼀完⼈”。
同时曾国藩家族是历史上数得着的名门望族,其后代在教育、化学、⽂学、艺术等多个领域都取得了不凡的成就。
接下来详细介绍曾国藩家族及后代,⼀起看看吧。
曾国藩家族及后代曾国藩共有3个⼉⼦、6个⼥⼉(其中⼀⼉⼀⼥夭折),8个孙⼦、4个孙⼥……截⾄⽬前,曾国藩五兄弟的后⼈已经绵延⾄第⼋代,有突出成就的⼈多达240多⼈。
如今,在国内能够拜访到的曾国藩直系后裔⼤概有⼗⼏位,分布在长沙、北京、济南、洛阳和⼤同等地。
曾国藩的⼦孙中再没有⼀个⼈像他⼀样成为显达⼈物,但他们在教育、化学、⽂学、艺术等多个领域都取得了不凡的成就。
在长沙⼀普通⼩区,记者拜访了曾国藩的次⼦曾纪鸿的曾孙曾宪华,曾宪华是长沙园林局⼀位普通的退休⼯⼈。
作为曾国藩的后⼈,他每年都要接受⼀些采访或其他活动。
不过,在他的⼼⾥,曾国藩不是他的⽣活资本,他更没想过借此出名获利。
64岁的曾宪华看上去很温和、⽼实。
他说,曾家的后代很多⼈都是这种性格,守规矩,不张扬。
在这⽅⾯,曾宪华也觉得有些奇怪,因为后⼈们并没有直接接受过曾国藩的教育,但曾家的“农耕”家风却在⾻⼦⾥影响了⼏代⼈。
回忆⾃⼰的经历,曾宪华说,“曾国藩”三个字带给他很多沉重。
⼗⼏岁时曾宪华去报考艺术学校,⾯试到了最后⼀关却被告知“⽔平不够”,那时他⾮常不⽢⼼。
19岁那年,曾宪华下到农场,结果从“四清”到“⽂⾰”,他和家⼈的⽣活⼀直都没消停过。
下乡结束后,曾宪华回到长沙在园林局⼯作,⼀直⼲到退休。
曾宪华说,⾃⼰的⼀辈⼦都是普普通通的。
⽽曾家很多⼈也⼀样,没有市井味⼉,都很普通。
如今,曾国藩的直系后裔中,在国内能够拜访到的⼤概有⼗⼏位,分布在长沙、北京、济南、洛阳和⼤同等地。
曾家男⼈没再出现显达⼈物湖南曾国藩研究所研究员、所长胡卫平⽼师被曾家后代称为“曾家的⼤管家”。
关于曾国潘的历史小故事有哪些
关于曾国潘的历史小故事有哪些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汉族,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
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
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四大名臣”。
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关于曾国潘的历史故事,欢迎大家阅读!一、位高轿低曾国藩在道光年间连年被提拔,升迁极快,十年之间连升十级,这是难得的恩遇:在升为正三品大员后,按规定,轿呢要由蓝色换为绿色,护轿人也要增加俩人,而且乘轿是需要配备引路官和护卫的。
但令百官诧异的是,曾国藩从升为三品官之日起,除身边不得不增加两名护卫外,轿前不仅没有引路官,连扶轿的人也省了去,且轿呢也没有换成绿色,仍乘蓝轿。
不久,曾国藩又升为二品大员,下人就为他荐举了四名轿夫,要把曾国藩的四人大轿换为八抬大轿。
按清朝官制,四品以下官员准乘四人抬的蓝呢轿,三品以上官员准乘八人抬的绿呢轿,俗称八抬大轿。
但这并非硬性规定,官员如达到品级而收入不丰者,是可量力而行的;若品级达不到却乘高品级的轿子就算违制,一旦被人举报,不仅要受处分,严重的还要被革职、充军。
其实,曾国藩早就打定主意,他明晓水满则溢、人满则忌的官场道理,对于可摆可不摆的架势、可坐可不坐的大轿,一律是不摆不坐。
虽然,曾国藩因乘蓝呢轿而被下级官员欺侮,但京城三品以上的大员出行,都知道向护轿的官员交代一句:“长点眼睛,内阁学士曾国藩大人坐的可是蓝呢轿呢。
”曾国藩纵横官场几十载,正是凭借了这种低调、内敛的力量。
二、“不要钱,不怕死”明清京官之苦,时人皆知。
作为七品京官的曾国藩年俸仅为45两,外加作为津贴的“恩俸”和“禄米”也不过135两。
而后来的张之洞曾给京官算过账:“计京官用度,即十分刻苦,日须一金,岁有三百余金,始能勉强自给。
”弥补这样大的收支赤字只有两法:一是收受外官的馈赠,二是借贷。
曾国藩修身齐家,治平天下
曾国藩修身齐家,治平天下夜深人静,万籁俱寂。
湖南一乡村,豆油灯吐岀微弱的光芒,一个少年正勤奋读书,有一篇文章他反复诵读,直到三更半夜,可就是背不下来。
那晚,少年家里来了一个小偷,潜伏在屋檐下,只听少年翻来覆去诵读,贼人实在忍不住了,跳岀来大声说道:“你这么笨,还读什么书?”贼人将那文章很流畅地背诵了一遍,然后轻蔑地看了少年一眼, 扬长而去。
小偷的话使少年从此知耻而后勇,刻苦治学,奋发图强, 通过后天的不懈努力,终于成为封建社会中罕有的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的奇才。
这个少年,就是日后名扬天下的曾国藩。
曾国藩(1811年4872年),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
近代儒学宗师,晚清著名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
道光十八年四月,年近30岁的曾国藩在正大光明殿参加科考复试,列殿试三甲第四十二名,得赐同进士出身。
此后,他正式更名为国藩,取国之屏藩之意。
从此,他便以儒家思想为修行做事指导,以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为风雨飘摇的大清政府撑起了一片天空。
修身,是做人之本。
曾国藩一生严以修身,践行儒家思想,身体力行,终身不辍。
殿试获得功名之后,曾国藩十年七迁,连跃十级,成为二品大员。
但初出茅庐,涉足官场,曾国藩的修身之路上盛开的不是鲜花,而是荆棘。
在晚清官场上,曾国藩不爱钱的性格为世俗所不容,他自己总结曾经受到了五次耻辱:“余庚戌辛亥间,为京师权贵所唾骂;癸丑甲寅,为长沙所唾骂;乙卯丙辰为江西所唾骂;以及岳州之败,靖港之败,湖口之败,盖打脱牙之时多矣,无一次不和血吞之。
”屡败屡战,坚忍实干,在屈辱中,曾国藩坚守高洁的灵魂,以一颗历经修炼的心来看天下,以“拙诚”、“坚忍”行事,把坚忍功夫做到了极致。
曾国藩自我要求极严,每天黎明即起,“三省吾身”,坚持读经和诸子百家,几十年坚持不懈,于经、史、训诂等皆有深入研究。
在熟读儒家经典的同时,曾国藩更是以圣人的标准要求自己,终生养成了三个好习惯:一是反省的习惯。
晚清政坛的兄弟高官们
晚清政坛的兄弟高官们作者:暂无来源:《读报参考》 2014年第22期常言道,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在乱世时代,想要家族繁衍壮大、建功立业,非得家族多子多女才行。
在中国近代史上,亲兄弟同为高门显贵的也不少呢。
曾国藩、曾国荃兄弟:湘军灵魂人物提起湖南湘乡(现双峰县)曾家,在近代中国是如雷贯耳。
传说曾家是曾子的后代,但湘乡曾氏祖上十几代贫寒,到曾国藩这一代,老大发奋,陡然中进士点翰林,自此供职京师。
后丁忧在湘乡老家时,奉诏以礼部侍郎身份帮同湖南巡抚督办团练,创建湘军,最后升至总督,官居一品。
他一生奉行为政以耐烦为第一要义,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
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在官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曾国荃是曾国藩的胞弟,因在族中排行第九,故湘军中人呼“九帅”。
曾国荃五岁即入其父所执教之私塾,十七岁进京在曾国藩身边学习,从小颇受乃兄之影响,《清史稿》称其“少负奇气”。
曾国荃把治国经邦作为人生追求,但他的科举之路却很不顺意,咸丰二年(1852年),仅举优贡(指从地方生员中选拔进国子监)。
曾国荃刚刚被选为优贡,就碰到太平军打进了湖南。
其兄曾国藩被要求在长沙组织团练,对付太平军。
他也随兄到长沙帮助办理。
但在湘军大举东征之前夕,曾国荃回乡继续读书。
咸丰六年(1856年),石达开兵犯江西,江西战局十分危急,曾国荃投笔从戎,招募三千湘勇,赴江西援助兄长,攻打吉安,其军号曰“吉字营”。
在众多湘军名将中,曾国荃是后起之秀,却也是崛起最快的,“吉字营”屡建奇功,成为曾国藩的嫡系部队。
曾国藩曾称曾国荃是福将。
在湘军东征中,曾国荃率军转战湘、皖、赣等省,立下不少战功,曾在“半年之里,七迁其职”。
他先后攻克安庆、南京等重镇,为最终平定太平天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人们评说“曾国藩以湘军领袖而居功首”,“其弟国荃,论功仅亚国藩”。
或许正因如此,兄弟俩同日封爵。
后来,曾国荃先后担任山西巡抚、湖北巡抚、两广总督、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等职。
鲁国郡曾氏族谱
鲁国郡曾氏族谱鲁国郡曾氏族谱一、曾氏族谱源流曾氏族谱,是一部详细记载曾姓祖先的家族族谱,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
根据《新唐书》记载,曾国时属鲁国,曾子曾孙曾参等都是鲁国的贤士。
而曾孙曾封更因公正廉洁而成为鲁国的司空。
从此以后,曾氏家族就与鲁国结下了不解之缘。
二、曾文正公家族历史曾氏家族在历史上跨足了多个朝代,并且出了不少历史名人。
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曾文正公。
曾文正公名曾公亮,为明代著名政治家、文化名人。
他一生历经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两朝,被任命为兵部尚书和礼部尚书;后又被派往海外开疆拓土,一生所作所为都备受赞誉。
曾文正公还是一位散文大师和书法名家,他的散文深具文学价值,留下了许多名篇佳作。
三、曾氏家族分支曾氏家族在中国历史上的发展过程中,不断的扩张和变化,形成了许多分支。
其中比较有名的是曾国藩家族。
曾国藩是清末著名将领、政治家、教育家,为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
他精通诗词、书法、绘画、音乐等文化艺术,曾担任过湖北按察使和湖南巡抚等职务,曾多次平定太平天国起义军。
曾国藩的家族也曾经荣膺武进侯爵,可见曾氏家族在历史上的显赫地位。
四、曾氏家族祖训曾氏家族重视家族教育,传承祖训。
曾祖文的家训“以言立家”,讲的是以高尚言行树立家族正道;曾文正公的家训则是“慎静好学,志行淑坚”,体现出严谨、踏实、勤奋的品质。
曾国藩的家训又是“慎终追远,民德归厚”,强调忠诚、正直、聪明、仁爱等人格品质。
五、曾氏家族现状如今,曾氏家族在海内外拥有广泛的影响力和社会地位。
尤其是曾国藩家族,所处领域涵盖了政治、财经、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
曾氏家族坚持传统文化传承与开拓创新并行的路线,愿意为家族的延续和社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总之,曾氏家族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家族,秉持着“立家”之道,一直在追求品德高尚、志向坚定、勤奋刻苦、团结友爱等家族精神,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做出了卓越贡献。
中国近代人物-曾国藩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然而,也有一些人对曾国藩持批评态度,认为他在镇压太平天国起义时手段过于残忍,以及在洋务运动 中过于保守和僵化。但这些批评并没有影响他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影响。
04
曾国藩的作品与文献
《曾国藩家书》
总结词
详细记录了曾国藩与家人间的往来书信,展现了曾国藩的治家之道和对子女的教育思想。
详细描述
该书收录了曾国藩大量的家书,时间跨度长达几十年。这些家书不仅反映了曾国藩对家 族的深厚情感,还展现了他的政治见解、人生哲学以及对子女的教育理念。家书内容涉 及广泛,包括家族事务、个人修养、政治观点等,是研究曾国藩及其时代的重要史料。
《曾文正公全集》
总结词
收录了曾国藩一生的主要作品,包括其 奏疏、诗文、信札等,反映了他的政治 、文学造诣。
VS
详细描述
《曾文正公全集》是一部全面反映曾国藩 文学与思想的文集。该全集收录了曾国藩 大量的诗文、奏疏、信札等,内容涵盖了 他的文学创作、政治见解、哲学思考等方 面。通过阅读该全集,可以深入了解曾国 藩的思想体系和文学风格,对于研究中国 近代史和文化思想具有重要价值。
深受儒家思想影响,注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学习态度
03
刻苦勤奋,善于思考,注重实践
曾国藩的政治生涯
官场起步
23岁中进士,入翰林院
政治成就
镇压太平天国起义,推动洋务运动
晚年生活
致力于文化教育事业,整理文献,传承中华文化
02
曾国藩的思想观念
曾国藩的儒家思想
1 2
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理念
曾国藩深受儒家思想影响,认为个人的修身养性 是治国平天下的基础,强调个人品德和家庭伦理 的重要性。
曾国藩家族
曾国藩家族希言公彦承弘(宏)闻贞尚胤(衍)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祖先太高祖贞桢(元吉公)高祖父尚庭(辅臣公)曾祖父衍胜(竞希公)(1743——1816)祖父玉屏,字兴阝文(星冈公)(1774——1849)父毓济,字竹亭(麟书)(1790——1857)母江氏(1785——1852)外祖父:江良济(1750——1835,字沛霖,号云峰,行聪六。
原配刘氏,1750——1778,早殁)外祖母:熊氏大舅:江明盛,1777——1862,字永熙,行冠六。
刘氏生。
二舅:江宾盛,1790——1843,字永燕(通十舅)刘氏生。
三舅:江如盛,1754——1874,字阜盛,又字永董(南五舅)熊氏生。
叔曾鼎尊,1797——1820,派名毓台,号上台,年24即逝。
叔曾骥云,1807——1860,派名毓驷,号高轩,配罗氏,无子,抚国华为嗣。
妻妾曾国藩(1811——1872,派名传豫,乳名宽一,字伯涵、子城,号涤生)元配:欧阳氏(1816——1874,衡阳人)如夫人:陈氏(1840——1863,江宁人)岳父:欧阳凝祉(1784——1869,初名鳌,又名沧溟,字福田)岳母:邱氏(生长子牧云,字秉栓,次子凌云,字秉钧,长女适曾国藩,次女适彭治官)子女子曾纪第(又名桢第,早夭)子曾纪泽(1839——1890,字吉力刚,号梦瞻)媳:贺氏(1840——1857,元配,婚后一年难产死,贺长龄女)刘氏(1841——1903,继配,刘蓉之女。
生子女各3人)子曾纪鸿(1848——1881,字栗诚)媳:郭氏(1847——1935,名筠,字诵芬,《艺芳馆诗钞》作者,郭沛霖之女)女曾纪静(1841——?,字孟衡)女婿袁榆生(字秉桢,湘潭县人,袁漱六之子)女曾纪耀(1843——1881,字仲坤)女婿陈松年(1844——1884,字远济,茶陵人,陈源兖岱云子)女曾纪琛(1844——1912,字凤如)婿罗允吉(1846——1888,字兆升,湘乡人,罗泽南子)女曾纪纯(1846——1881)婿郭依永(1845——1869,字刚基,一名立篪,湘阴人,郭嵩焘子)女曾纪芬(1852——1935,晚号崇德老人)婿聂缉槼(1855——1911,字仲芳,衡山人,聂亦峰子)曾纪泽系曾纪泽(1839——1890,字吉力刚,号梦瞻)元配:贺氏(1840——1857,婚后一年难产死,贺长龄女)继配:刘氏(1841——1903,刘蓉之女。
曾国藩生平
曾国藩曾国藩(1811年11月21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函,号涤生,谥文正。
中国清朝时期的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中兴名臣」之一,也是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
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
湖南长沙府湘乡白杨坪人,现属湖南省双峰县荷叶镇天子坪。
曾国藩的一生是和镇压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分不开的。
1852年,曾国藩因母丧在家。
这时太平天国的革命风暴已席卷半个中国,尽管清政府从全国各地调集大量八旗、绿营官兵来对付太平军,可是这支腐朽的反革命武装不堪一击,完全丧失了抗拒革命大军的能力。
因此,清政府屡次颁发奖励团练的命令,力图利用各地的地主武装来遏制革命势力的发展,这就为曾国藩的湘军的出现,提供了一个机会。
1853年1月,清廷命曾国藩为帮办团练大臣,在湖南督办团练。
曾国藩顾不得守制三年的大礼,积极行动起来,开始了他一生反对太平天国的事业。
他知道,如果按照历来办团练的老办法,是对付不了大规模有坚强组织的农民力量的,因此他建议重新建立一支在绿营以外的正规军-湘军。
湘军的主要特点:一是利用封建宗法关系作为团结军队内部的纽带。
湘军的官兵,大抵都是通过同乡、同族、亲友、师生等关系挑选募集。
各营只服从营官一人,全军只服从曾国藩一人。
二是湘军的将领,大多选自受过孔孟之道熏陶,在科举道路上失意,一心想借军功猎取功名富贵的中小地主阶级的知识分子。
这些人平日以程朱理学相标榜,把保卫封建统治秩序作为自己奋斗的最高目标。
三是湘军以“卫道”为名,实际上却是一伙杀人放火的强盗。
在长沙团练的时候,曾国藩因杀人很多,就已经得到了“曾剃头”的绰号。
在和太平军作战中,曾国藩用劫掠财物、封官赏爵的办法来鼓舞士气,养成湘军凶悍领残的本性。
1854年初,湘军组成陆军十三营,水师十营,共一万七千多人,同年正式出师与太平军作战。
曾国藩以自己的名义,发出了一道檄文,诬称太平天国为“粤匪”,说他出来镇压革命,不仅是为了保卫清王朝,而且是为了保卫整个的旧传统。
人物讲解曾国藩 ppt
为什么一百多年来 曾国藩一直是很多中国人 喜欢议论的热门人物和话题?
你心中的曾老师是什么形象?
知人之明,谋国之忠,自愧不如元辅; 同心若金,功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
“誉之则为圣相,谳之则为元凶”。
主要内容
• 一、曾国藩其人其事 • 二、多面的曾国藩 • 二、曾国藩是如何炼成的? • 四、总结 • 五、推荐书目
——
以与居子
成寒
弟
曾
大士
国
器相
藩
同
语
大清帝国总督年收入一览表
兴盛的官宦之家
大多数官宦之家,盛不过 三代,而曾氏家族却代代有英 才,出现了象曾纪泽、曾广均、 曾约农、曾宝荪、曾宪植、曾 昭抡等一批著名的外交家、诗 人、教育家、科学家和高级干 部。
治国篇
平天下
湘 军 的 组建
咸丰二年(1852年),曾国藩因母丧在家。这 时太平天国的起义已席卷半个中国,清政府腐 朽的武装不堪一击。因此,清政府屡次颁发奖 励团练的命令,力图利用各地的地主武装来遏 制革命势力的发展,这就为曾国藩的湘军的出 现,提供了一个机会。咸丰三年(1853年)藉 著清政府给予寻求力量镇压太平天国的时机, 他因势在其家乡湖南一带,依靠师徒、亲戚、 好友等复杂的人际关系,建立了一支地方团练, 3称/31/2为020湘军。
君子有三乐, 而‘宏奖人才,诱人 日进’为其一乐。”
以美化教育人材为己任,
郭嵩焘
而尤以知人名天下”。
(六)中国传统文化持家教子 的最大成功者
曾纪泽----曾国藩长子。官至兵部左侍郎。
曾纪鸿----是曾国藩次子。对数学颇有研究 孙辈中曾广均,二十三岁即中进士; 第四代孙曾约农、曾宝荪均是大学校长、 著名教育家; 第五代、第六代遍布海内外,大都学有所成……
论历史人物曾国潘
论历史人物-曾国潘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姓名:姜群学号:201232040117摘要:曾国藩是晚清三朝重臣,一代“雄才”,他编练湘军,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在洋务运动中主张想西方学习,创办洋务实业;为人坚定耿直,勤俭廉劳,治学严谨,实现了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大事业,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极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本文将从曾国藩其人,编练湘军镇压太平天国起义以及洋务运动与近代开拓者三个方面展开论述,还原一个立体真实的曾国藩。
关键字:曾国潘太平天国洋务运动一.曾国潘其人曾国藩,字伯函,号涤生,是在中国近代史上极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曾经有评论者说:“如果以人物断代的话,曾国藩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最后一人,近代历史上的第一人。
”由此可见他在中国历史上对中国人的影响之深。
在曾国藩出生时,其祖父即梦见神虬缠栋,遂更“悟”及和相信曾国藩是“神蟒转世”1,虽然这一笑谈最后被科学证实只是牛皮癣,但在当时的社会下不免具有“神道设教”的色彩,具有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的预设性。
曾国藩深受家族为学入仕之风的影响,从小勤奋好学,被家族寄予厚望,秉持着“大以不学为耻”2的思想观念。
他一生奉行为政以耐烦为第一要义,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
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在官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曾国藩的崛起,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真正的“睁眼看世界”并积极实践的第一人。
在曾国藩的倡议下,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
可以说曾国藩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开拓者。
他镇压了太平天国农民起义,使清王朝得以生存。
他学习西方文化,整肃政风,“匡救时弊”,心存高远,使晚清出现了“同治中兴”。
廉服人心,远权避祸,重礼慎法,编织了最结实的关系网。
他知人善任,量才器使,推荐保举的下属有千人之多,其中,官至总督巡抚者就有40余人,实现了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大事业。
曾国藩简介,曾国藩个人资料
精心整理
曾国藩简介,曾国藩个人资料
曾国藩,初名子城,谱名传豫,字伯涵,号涤生;清朝湖南长沙府湘乡白杨坪人,宗圣曾子七十世孙。
中国近代政治家、军事家、理学家、文学家,与胡林翼并称曾胡,因讨伐太平军时,有大肆屠杀平民之情事,而与其弟曾国荃被称为曾剃头或曾屠户。
曾国藩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四大名臣”。
官至武英殿大学士、两江总督。
同治年间封一等毅勇侯,又授世袭罔替,谥文正。
个人概况姓名: 个动,之一。
8岁年中举人。
此后赴京会试,一再落榜。
十八年,始中第三十八名贡士,旋赴殿试,中三甲第四十二名,赐同进士出身。
朝考选翰林院庶吉士。
自此供职京师,结交穆彰阿、倭仁及唐鉴等。
二十七年任四川乡试正考官,二十八年升侍读,后年升侍讲学士。
二十七年授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
二十九年任礼部右侍郎,旋兼兵部右侍郎。
三十年兼署工部右侍郎。
咸丰二年兼署吏部左侍郎。
后丁忧在湘乡老家,此
精心整理
时奉诏以礼部侍郎身份帮同湖南巡抚督办团练,创建湘军。
最后升至总督,官居一品。
他一生奉行为政以耐烦为第一要义,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
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在官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曾国藩的崛起,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曾国藩的倡议下,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
---来源网络,仅供分享学习2/2。
曾国藩与太平天国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时期的曾国藩一、【摘要】:太平天国是清末百姓在一些伪教士的带领下起义反抗清朝腐败统治的一项农民反抗政府的老把戏运动。
它开始由两个考试不中的秀才挑起的,后来由于信仰吸引人加上领导者面对的百姓群体的无知,后来竟发展成了一个所谓的“国家”。
曾国藩是清末乃至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官员。
他的为臣之道和处事原则、方法令人称赞。
在清朝即将走向毁灭的时期,硬是凭借自己的力量和他的几位后足共同缔造出了昙花一现的同治中兴。
他并不是一个像诸葛亮那样的足智多谋(历经七次考试方中秀才),也没有曹操的宏图大志,在他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儒家思想的真诚体现及忠君爱国的仁人君子。
他的每日十二条:“主敬、静坐、早起、读书不二、读史、写日记、记茶余偶谈、日作诗文数首、谨言、保身”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的。
作为一个忠臣孝子,他有太多值得世人学习。
二、【关键词】:1曾国藩太平天国儒家忠臣三、【正文】:(一)人物介绍: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县杨树坪。
晚清重臣,湘军之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
清朝战略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
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世人称之为“官圣”。
毛泽东曾说:“予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1853年因丧母而丁忧在籍,正值朝廷寻求力量镇压太平天国,经郭嵩焘力劝,接替已被朝廷属意派任镇压太平军的林则徐。
曾抵长沙与湖南巡抚张亮基商办团练,依靠师徒、亲戚、好友等复杂的人际关系,仿效已经成军的楚勇,建立了一支地方团练,称为湘军;作为一支地方官僚的私人武装,湘军是与与太平天国作战的主力之一。
(二)太平天国运动简介:1850年末至1851年初,由洪秀全、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组成的领导集团在广西金田村发动对满清朝廷的武力对抗,后建国号“太平天囯”,并于1853年攻下金陵,号称天京(今南京),定都于此。
(2)清.曾国藩家族谱
(2)清.曾国藩家族谱曾国藩(1811—1872)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汉族,湖南湘乡人。
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
清朝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
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
嘉庆十六年(1811年)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荷叶塘白杨坪(今湖南省双峰县荷叶镇天坪村)的一个豪门地主家庭。
兄妹九人,曾国藩为长子。
祖辈以务农为主,生活较为宽裕。
祖父曾玉屏虽少文化,但阅历丰富;父亲曾麟书身为塾师秀才,作为长子长孙的曾国藩,自然得到二位先辈的伦理教育了。
6岁时入塾读书,8岁能读八股文诵五经,14岁时能读周礼、史记文选,并参加长沙的童子试,成绩俱佳列为优等,可见他自幼天资聪明,勤奋好学。
至道光十二年(1832年)他考取了秀才,并与欧阳沧溟之女成婚。
连考两次会试不中,随后又努力复习一年,在实岁27虚岁28岁时,道光十八年(1838)殿试考中了同进士,从此之后,他一步一阶的踏上仕途之路,并成为军机大臣穆彰阿的得意门生。
在京十多年间,他先后任翰林院庶吉士,累迁侍读,侍讲学士,文渊阁值阁事,内阁学士,稽察中书科事务,礼部侍郎及署兵部,工部,刑部,吏部侍郎等职,曾国藩就是沿着这封仕途之道,步步升迁到二品官位。
十年七迁,连跃十级,从七品一跃而为二品大员。
咸丰二年(1852年),曾国藩因母丧在家。
这时太平天国的起义已席卷半个中国,尽管清政府从全国各地调集大量八旗、绿营官兵来对付太平军,可是这支腐朽的武装不堪一击。
因此,清政府屡次颁发奖励团练的命令,力图利用各地的地主武装来遏制革命势力的发展,这就为曾国藩的湘军的出现,提供了一个机会。
咸丰三年(1853年)藉著清政府给予寻求力量镇压太平天国的时机,他因势在其家乡湖南一带,依靠师徒、亲戚、好友等复杂的人际关系,建立了一支地方团练,称为湘军。
1854年2月,湘军倾巢出动,曾国藩发表了《讨粤匪檄》。
在这篇檄文里,他攻击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是“荼毒生灵”,“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