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后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
后感
读《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后感
——浅谈提问技能
课堂提问是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进行思想交流的重要方式,是沟通教师、教材和学生三者之间的桥梁和媒介。教师通过提问来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善教者必善问,善问是一种艺术,只有“善问”,课堂气氛才会活跃,学生的思维才能激活。正如钱梦龙先生所说的:“问题提得好,好像石子投向平静的水面,能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在我们教学实践中,都有这样的体会:同样的问题,这样问,学生懵住了,那样问,学生会豁然开朗;这样问,可以“一石激起千层浪”,而那样问,则会“一潭死水,微波不见”。原因全在于此。能否科学地设计出新颖、巧妙、击中重点、触及难点、激发思考的问题,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曾有位教育家说:“教学的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地引导学生作答。”
课堂提问需要注意的几点:
(一)明确提问功能
1、提问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是否已经学会了指定的任务,也可以通过提问来理解学生的种种错误理解。如果不向学生提问,就可能意识不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
2、提问能够使学生参与教学,更确切地说,使学生“处于思考状态”,“集中精神”或“集中注意力”。有效提问可以激发全班学生的参与欲望,表达学生的想法。
3、提问能够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瞬间问题”,“这些提问要求学生理解,或真正弄懂,要求学生运用他们的批判思维技能”。课堂提问应具有发展智力的价值,应该有利于学生灵活地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创造性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出不同凡响的创见,以培育学生的创造力。
(二)课堂提问的误区
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往往不太注意课堂提问的艺术和技巧,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思维和学习效果。当前课堂提问主要有以下几点误区:
1、表面热闹,华而不实,一问一答,频繁问答。重数量,轻质量。盲目追求活跃的课堂气氛,对教材和学生研究不深,使提问停留在浅层的交流上。
如讲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时,已知:△ABC,AB=AC,求证:∠B=∠C,师:“你怎么知道?”生:“这是已知条件。”师:“AB=AC,那么∠B=∠C吗?”生:“相等。”师:“要证:∠B=∠C,作∠A的平行线行吗?”生:“行。”由于问题的结果已明示,这样的问题表面热闹,实质流于形式,显得肤浅,不能启迪学生的思维,毫无意义。
2、提问只关注结果,忽视对规律的揭示。只关注结果是什么,如“答案是什么”、“对不对”、“是不是”等,很少引导学生探究问题。如很少问“你发现了什么”、“你是怎么想出来的”。这些提问重形式轻实效,表面上看教与学的双边活动,热闹非常,实际上并无实效。
3、提问离题遥远,脱离学生的“思维最近发展区”,启而不发。设计的问题过难、过偏或过于笼统,学生难以理解和接受,启而不发。如讲角平分线定理时,问:“你知道△ABC三边有什么比例关系吗?”学生茫然,又问:“AB/AC=BD/DC吗?”学生还是沉默以对,接下来的教学,教师只好自问自答。
4、提问无目的性,随心所欲,淡化了正常教学。教学设计时,对提问未精心设计,上课时随意发问,有时甚至脱离教学目标,影响了学生的正常思考。
5、反馈性提问流于形式,教师诊断效果失真。新课讲授前,教师一般要通过提问,以诊断学生对旧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判断能否顺利引入新问题,但这种提问有时只限于浅层次的记忆性知识的问答,并没有真正诊断出学生的理解、掌握程度,诊断效果失真。
6、提问只求通法或标准答案,排斥求异思维。有些教师提问后,总是一个紧接一个指名回答,而对于每个学生的发言则不置可否,不作评价。最后当某个学生答对了,教师便喜形于色,对这位学生大加表扬一番,于是这一提问回答的环节就随之结束。至于答错的学生错在哪里?学生都一概不知,教师也从未关注。
7、提问措辞不清,指向不明,学生难以理解。提问时叙述过快或者使用冗长而凌乱的措辞,使学生不明其意。
8、提问后没有停顿或先点名后提问,学生无时间思考。提问后立即回答,本意可能是为了节约时间,但学生由于没有时间思考,结果往往问而不答或答非所问,容易造成学生对问题的麻木和对教师自问自答的依赖性,适得其反。重问题轻反馈。
9、提问面向少数学生,多数学生成“局外人”。
提问只面向少数尖子生,多数学生成了陪衬,被冷落一旁,他们学习中的问题难以暴露,也缺乏体验成功的机会,逐渐对提问失去兴趣。
教师提问的内容和形式决定着学生的思维方向,教师如何提出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是值得关注的问题。一个提问的教师并不一定就是启发的教师,也不一定是民主的老师。教师应该很少提那些答案是显而易见的问题,更注重听取学生看法和批判性思考的问题。真正有价值的问题是教师和学生都想探讨的问题。用真实的问题来构建知识的质量,还要善于运用问题来沟通不同主体之间的知识建构。好的课堂提问应该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现实性。教师的问题不仅是对所学内容的回忆、再现,也不局限于对教材的分析,而是要求学生围绕现实生活展开分析或批判性思考。问题的设置应以知识的建构和应用为出发点,立足于更为广阔的思维领域,如对于社会问题的思考,对于人生的思考。因此,教师要注意问题的相关情境的设置,要求学生通过批判性或创造性思考解决问题,把学生的学习与学生的课外生活联系起来,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而不是仅仅局限于教材。局限于教材的问题会限制学生的思维,同时也不利于对问题
的迁移。
2、开放性。根据学生回答问题时的思维方向,戴维斯把问题分为封闭型问题和开放型问题。“封闭型问题”是指要求朝某个特定的方向去思考,只有一个或几个固定答案的问题;“开放型问题”是指没有明确的、固定的答案的问题或者说有多个正确答案的问题。
3、逻辑性。提问应该有连贯性,问题与问题之间能够相互转换或具有逻辑性,而不是分散、孤立的知识识别与再现。富有逻辑性的提问,会使学生的学习建构形成一个网状的知识系统。有逻辑性的提问,要求教师考虑如何以有效知识为核心组织学习内容,从深度上探讨发展这些理论。
4、双主体性。犹太民族是世界上极富智慧的民族,他们的教育观念成就了民族的智慧和精神。小孩子放学回家后,父母问孩子的第一个问题是“你今天向老师提什么问题了么”。学生们自己的问题最能反映他们所关注的事情,教师可以通过尊重学生的兴趣来达成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钥匙正是他们自己提问。学生在自己提问的过程中逐步意识到并不是“成人”提出的问题才有价值,他们自己可以控制学习的进程,而且在提问的过程中让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