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后感
《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读后感
《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读后感这个学期我读的书是《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
本书共分为四个篇章:备课篇、上课篇、听课篇、评课篇。
每一部分都给我很多启发,这里我主要写了备课篇的感悟。
一、重视、谨慎备课首先,从精神上、思想上重视上课、准备上课—谨慎而为,态度决定行动。
其次,才是从物质上、行动上备课。
二、学习课标要使自己的教学有方向、有目标、有效益,就必须熟读课程标准、研究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我们的真正“教学指南”。
学习课标能够使我们确定自己教学的三维目标,这样每节课都能有的放矢,课标中的“实施建议”有很多活动,在每套生物试卷中都有这部分的问题,也是学生容易丢分的地方。
三、研读教材我们要认真分析、研读教材,在正确领会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实际,设计课堂教学。
研读教材首先要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理清教材内容的来龙去脉和纵横联系,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
生物教学还要充分联系生活实际,这要在充分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活用教材。
例如:咱们学校的动植物资源比较丰富,就要让学生充分去观察,理论联系实际。
四、备课还要备学生这句话,我们早就知道了,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我却一直做不到,看了这本书我才了解到如何备学生。
首先,备课应心中有学生。
再就是,通过各种途径深入了解学生实际,为学生找准真实的学习起点。
找到每节课的难点,教师如何点拨和指导。
并根据学生的实际,设计好课堂的兴奋点。
五、反思和忧虑像这样来备课,真像吴老师说的:用一生来备课。
这样一节课体现了,一名教师的所有综合素质。
对学生的帮助最大,但是我的综合素质能不能达到这样的高度,上好每一节课。
读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后感
读《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后感读《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后感——浅谈提问技能课堂提问是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进行思想交流的重要方式,是沟通教师、教材和学生三者之间的桥梁和媒介。
教师通过提问来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善教者必善问,善问是一种艺术,只有“善问”,课堂气氛才会活跃,学生的思维才能激活。
正如钱梦龙先生所说的:“问题提得好,好像石子投向平静的水面,能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
”在我们教学实践中,都有这样的体会:同样的问题,这样问,学生懵住了,那样问,学生会豁然开朗;这样问,可以“一石激起千层浪”,而那样问,则会“一潭死水,微波不见”。
原因全在于此。
能否科学地设计出新颖、巧妙、击中重点、触及难点、激发思考的问题,是教学成败的关键。
曾有位教育家说:“教学的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地引导学生作答。
”课堂提问需要注意的几点:(一)明确提问功能1、提问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是否已经学会了指定的任务,也可以通过提问来理解学生的种种错误理解。
如果不向学生提问,就可能意识不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
2、提问能够使学生参与教学,更确切地说,使学生“处于思考状态”,“集中精神”或“集中注意力”。
有效提问可以激发全班学生的参与欲望,表达学生的想法。
3、提问能够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瞬间问题”,“这些提问要求学生理解,或真正弄懂,要求学生运用他们的批判思维技能”。
课堂提问应具有发展智力的价值,应该有利于学生灵活地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创造性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出不同凡响的创见,以培育学生的创造力。
(二)课堂提问的误区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往往不太注意课堂提问的艺术和技巧,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思维和学习效果。
当前课堂提问主要有以下几点误区:1、表面热闹,华而不实,一问一答,频繁问答。
重数量,轻质量。
盲目追求活跃的课堂气氛,对教材和学生研究不深,使提问停留在浅层的交流上。
读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有感
读《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有感读《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有感高重林这个学期,我读了《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这本书,感觉收获很多,文中的字字句句仿佛都说出我们的心声,忍不住想谈谈我读后的感想。
正如书中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先生所说的,备课过程中,好多东西教案上是没有的,也是无法写上去的。
我想到了那天是我的数学课,我按着刚备好的教案,开始激趣导入,我说:“同学们,让我们来玩猜数游戏吧。
”咦,听到玩游戏,怎么没有欢呼,没有雀跃,学生怎么没有我想象中的积极反应?而是看着我,没什么反应,我很尴尬,只好自己找台阶下,我说:“怎么?大家不喜欢玩猜数游戏?不然,我们换一个吧。
”就这样整个教学环节被打乱了,这节课上得无滋无味的。
课后,我把这件事写在教学反思里,反思什么呢?正如,在第106页中谈到的,“课后思考:教学设计适合学生吗?教学有效吗?”是啊,我以这样的导入适合学生吗?为什么要猜数?怎么猜?猜对了,有什么奖励?这些我都没有准备好,怎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呢?我一直责怪学生不够活泼,不够聪明,不够配合,可是我为什么没能让学生活泼、聪明和配合呢?我有责任,也应该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保持对学习的热情呀!第二天是数学练习课,我对同学们说:“让我们小组来抢答猜数,看哪个小组的同学猜得又对又快,老师就送一根小棒给小组,哪一组得到的小棒多,那组就是第一名,怎么样?”于是,我描述,学生抢答猜,控制权在我手中,哪个小组比较落后,我就把机会多给那个组,加进了刺激,学生都很兴奋。
接着,我又让学生来描述,学生来猜,课堂的气氛调动起来了。
可见,用不同的方式,使学生对知识更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而这一切是没有办法写进教案中,教案只能设计教学大概的思路和过程,无法设计学生说的每句话,既不能没有教案,又不能完全依赖于教案。
我们的教学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如果只是一味地逼学生读,逼学生写,只能培养出学习的机器,而不是学习的主人。
读有效备课听课评课的心得体会(精选5篇)
读有效备课听课评课的心得体会(精选5篇)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里,让自己铭记于心,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
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读有效备课听课评课的心得体会,欢迎阅读与收藏。
读有效备课听课评课的心得体会篇1本学期我认真阅读了学校给我们推荐的一本好书,那就是余文森先生主编的有效教学丛书系列中《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一书,读了有效备课一节感觉对于提高自己教学的有效性帮助很大。
备课是教师的一项必修基本工作,在新课程条件下,它要求教师从新课程理念出发,在落实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备课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研读课标。
只有认真研读课标才会使自己的教学有方向、有目标、有效益。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先生有一个习惯,总要把课程标准中名学段的教学目标复印下来,贴在备课本的首页上,作为“教学指南”。
名师如此,普通教师更是应该如此。
抓住教材,教材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渠道,教师如何有效的利用教材,是备课的一种体现。
我觉的书上的这句话最能说明读教材重要:“这法那法,读不懂教材就是没法;千教万教,教不好教材就是白教。
”了解学生。
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奥苏泊尔说:“如果我不得不把全部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句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了解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
”备课时要备学生,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和学习能力,了解学生的兴趣和愿望,把教学定位在“最近发展区”,同时要把教材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结合起来,使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和生命活力。
练习题的设计,是我读完这本书最让我值得注意的一点,这让我到了一个成语“对症下药”,研读课标,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就好像是我们在给学生诊脉,了解病情,练习题的设计就是我们开得药方,诊治的好不好,能不能治病,就看你的练习题能不能起到巩固的作用,药量少了,治不了病,检查不了学生的掌握情况。
《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读后感
《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读后感一则备课之研读课标篇大竹园小学谢克刚本学期,学校为了加强教师学习,为每位教师购买了《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一书,这本书对于一线教师从事教学工作,提升教学水平有很大的帮助,读来受益匪浅。
尤其是说对有效备课,让我对这本书产生很大的兴趣。
近年来,课改之风越刮越烈,高效课堂一直是教师追逐的目标,甚至有很多教师为找到捷径违背教学规律,所谓的高效成了“伪高效”。
我觉得要做到高效还得先从有效做起,而真正把课堂做到有效有时似乎也很难。
要让课堂有效,得从有效备课做起。
本书首先给我们指出了如何做到有效备课。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要做好备,得从研读课标、钻研教材、了解学生、思考反省来做,有些是看得见的备,有些是看不见的备。
书中用了三个教学案例来进行阐述如何研读课标。
第一个案例介绍了怎样落实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
书中用到“人文性的过与不及”来强调语文课如何把握这两个方面的度。
在语文教学中确实存在有顾此失彼之时,且成为常态。
有时我们看到老师过分强调语文的工具性,而忽视语文的人文性,把好好的一堂课讲的干巴巴的,硬要学生把课文进行肢解,问这问那。
还有的老师过分追求人文性,而忽视工具性,课堂热热闹闹,课后什么都没有学到。
有时甚至牵强附会,贴标签。
书中说到“人文性”贵在渗透、浸染、感悟、顺其自然。
第二个案例“我的理想是变成一只狗”让我知道了评价学生的作文不能因为学生缺少高大尚的精神指向,于是认为学生的作文不行。
而课标对作文的总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
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标准建设“在写作教学中,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
什么“中心思想不明确”“条理不清楚”“详略不够得当”等等都是“老皇历”了。
第三个案例四年级数学“可能性”说到对教材的整体把握对于一个教材来说是多么重要,只有做到整体把握了,你才能知道到什么年级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
读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心得体会
读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心得体会读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心得体会(精选17篇)有了一些收获以后,就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培养人思考的习惯。
那么心得体会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读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心得体会篇1今天听了一节市级语文研究课,是一节一年级新课标教材的阅读课,《四季》第二课时,感觉老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愉快。
一、教师注意情境的创设这节课老师始终注意创设情境,在情境中引起引起学生学习欲望,开课创设一个童话故事情境:这节课我们要到秋伯伯和冬爷爷去做客,想去吗?学生的兴趣一下就被调动起来了,在接下来的过生字关时,也是那么主动积极。
学习秋天和冬天的`儿歌时,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说一说,看到什么就知道秋天来了,冬天来了,然后放剪辑的典型的秋天、冬天特点的录象。
孩子们完全进入了情境,跟着录象一会儿赞叹,好美啊,一会儿自发读儿歌:红叶舞,黄叶飘……师生边看录象,边自然地抒发感受,其乐融融。
学生对秋天、冬天有了更多的认识,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想象能力在回顾生活经验中,在看录象中,在说画面中也得到了发展。
读书指导很巧妙,让学生身临其境,如指名读“谷穗弯弯”这一部分时,老师很自然地一问:小谷穗在哪儿呀?我们班有没有小谷穗?能不能边做动作边读。
学生读后,老师评价。
小稻子成熟了,多自豪啊,谁还是?既是表扬又暗含朗读指导。
读“小雪人把肚子一挺那一部分”时,老师说:“那小雪人在哪儿呢?我们下位找找小伙伴,把雪人的样子读出来吧。
”学生投入地读着,仿佛自己就是那弯弯的谷穗,那顽皮的小雪人,在读中,在表演中,还自然而然地理解了“弯弯、挺、鞠躬‘等词语的意思。
二、在合作中进行互动这节课注意学生之间的合作互动,合作的形式很多,如,四人小组商量怎么识字,同位合作表演读,下位找小伙伴读,分组比赛读等等,但是没有流于形式,合作中形成了真正的互动,比如四人小组交流识字方法,在后来的反馈中看出来效果很好,学生用了熟字加偏旁,遍儿歌,比较等方法识字。
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心得体会(优秀8篇)
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心得体会(优秀8篇)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
心得体会是我们对于所经历的事件、经验和教训的总结和反思。
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心得体会篇一评课是在听课活动结束之后的教学延伸,是对其执教教师的课堂教学的得失,成败进行评议的一种活动,以下是我整理的评课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参考!评课心得体会1 本周是我们学校组织的青年教师讲课比赛活动,我听了七节课,参加了三次评课活动,让我受到了许多启发,也学到了很多,联系我自己平时教学中的一些问题,说一说我的心得体会。
第一,必须对教材有充分的理解和把握,只有对教材深入研究,理解充分,才能把握好教材的重难点,才能知道怎么上,学生才能学得轻松。
第二,教师要多学习,多读书,提升自己的素质。
有良好的素质才能深深地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到教学过程中,更好的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三,注重反复朗读。
好文章是用来读的,借助朗读反复欣赏感悟文章的语言美。
在朗读、点评、再读的过程中体会语言的魅力,学生从中也深刻理解了文章的内涵。
第四,培养孩子学习的能力和学习习惯。
在课堂上,要学会先扶后放,培养孩子们的学习习惯,逐渐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品质,做课堂上的主人。
总之,这次的听评课活动,让我对自己平时的教学有了更深刻的反省和更高的要求。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素质,不断地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一切学习机会,多对比,多反思,提高自己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并真正地达到教育的理想境界——“寓教于乐”。
评课心得体会2 原本以为上课、听课、评课是教师的家常便饭,不言自知,并不十分重视,但通过了这次的骨干培训,使我认识了有三点是最重要的。
一、说课是拓宽教学研究的新视野关于说课的内容,第一节讲述说课的理念,提到说课的类型、特点,说课与备课、上课的关系,以及说课中注意的问题;第二节为说课内容,包括说教材、说目标、说学情、说教法、说教学程序五方面的内容;第三节为说课评价。
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学习心得
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学习心得学校为了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备课的真正意义,发放了《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这本书。
我迫不及待地翻阅每一页,并做了笔记。
这本书的“通识”部分非常实用,其中有些视角是我们一线教师日常教学生活中很容易被忽视的。
我在二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发现,备课需要更多的准备。
现在我想分享一下我的感受。
我们都很熟悉课标,但在正式教学之前,我们是否认真地研究过它呢?虽然我们熟知新课程、课改新理念和新课标,但看到著名物级教师于XXX老师的做法——“把课程标准中各学段的教学目标复印下来,贴在备课本的首页,作为‘教学指南’”,我真的感到汗颜!每天备课、翻备课本,能够“温故而知新”,于老师能够把握好课标对每个阶段、学段的教学目的要求,大胆地开展教学工作,使课程标准真正成为“教学指南”,使自己的教学工作不会偏离语文的大目标,使自己的教学行为真正“有效”!我特别欣赏于老师能够按要求培养学生广泛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
于老师真的太“酷”了!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因为业务检查的需要,我们都不敢让自己的教学行为偏离课程标准。
2如果我们认真研究语文课标,会发现其中并没有强调“做题”这一点,而是强调“兴趣、惯、积累、朗读、阅读、语感”等方面。
即使是研究惯不好的学生,他们也会对自己感兴趣的书籍投入热情,这种情况下,让他们阅读比让他们做无尽的作业或者考试更为有效。
但是,由于考试成为各校考评老师业务的唯一尺度,许多老师不得不让学生学会应对考试,从而剥夺了学生朗读、阅读的时间,只专注于“答题”。
这种“应试教育”扼杀了许多学生研究语文的兴趣和动力,导致研究效果大打折扣。
我们应该反思我们的教学行为,以课标为指导,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生字和词汇,更要让他们在语言环境中整体感受课文的美,进行详细分析时要把握好度,既不要过于简单粗暴,也不要把课文分解得“支离破碎”失去原先的整体美感。
《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读书心得
读《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有感读了余文森主编的《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
在序言里,余教授也提出来了,教学的有效性是所有教育教学改革的共同追求,新课改的首要目标就是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发展得更好。
那么,怎样才能实施有效教学、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呢?余教授主编了一系列的有关教学的丛书,而本书指出教学的有效性是以上课的有效性为核心,即备课时为上课服务,是实现上课有效性的前提和基础,听课和评课围绕上课展开,同时促进上课的有效。
全书分为四大部分,也就是如何有效备课、上课、听课和评课。
这是从教学工作和教学流程角度来谈教学的。
其中备课篇有研读课标,钻研教材,了解学生,思考反省等主题,其中每个主题都从老师们熟悉的经典名言出发,有典型案例;上课篇指出上课时教学的核心工作,这一主题主要讲解了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主要技能,如讲授,提问,情境,倾听,观摩,点拨,调控等供老师们借鉴学习运用;听课篇通过展示名师带着思想进课堂,看、听、想、认协调发展,联动推进,联动是有效听课的真谛,老师们在听课中逐渐成长;评课篇中说:老师的上课时画龙,评课就是点睛,龙因睛而腾飞,评课是教学钻研的灵魂。
上课人因评课而茅塞顿开,听课人因评课而豁然开朗。
以此来看,要进行有效的教学,离不开这四大部分。
作为一名老师备课,上课,听课与评课是自己的家常便饭,可我们需要不断地改善家常便饭,使之营养丰富又色香味俱全;不断改进备课,上课,听课与评课,使之有效更充满生命活力。
俗话说,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
我们老师要想在三尺讲台上滔滔不绝,句句经典,让学生佩服的话,就免不了课下的努力学习,使自己的学识博大精深。
所以说,教师在上每一堂课的时候,必须充分做好备课工作,要多多虚心的学习,多多听听优秀的教师讲课,且在每上完一堂课时,要不断地反思,找出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当然,也要看见自己教学中的闪光点,这样有利于更好的发挥长处。
读了《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一书,我总结了以下观点:一、怎样研读课程标准?1、读“前言”,把握基本理念。
读《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有感
读《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有感这个寒假有幸拜读了余文森先生主编的有效教学丛书系列中的《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一书,读后颇有收获。
这本书指出了教学的有效性包含了备课的有效性、上课的有效性、听课和评课的有效性,以上课的有效性为核心,即备课是为上课服务的,是实现上课有效性的前提和基础,听课和评课都围绕上课展开,同时促进上课的有效性,四者既有独立性,又有统一性。
“备课”强调要先研读“课程标准”,钻研教材,后要了解自己、了解学生,最后还要思考反省等主题,其中每个主题都从老师们熟悉的经典名言出发,还有典型的案例分析。
“上课”明确指出上课时教学的核心工作。
如讲授,提问,情境,倾听,观摩,点拨,调控等供老师们借鉴学习运用。
“听课”是通过展示名师带着思想进课堂,看、听、想、认协调发展,联动推进,联动是有效听课的真谛,老师们在听课中逐渐成长。
“评课”中说:老师的上课时画龙,评课就是点睛,龙因睛而腾飞,评课是教学研究的灵魂。
上课人因评课而茅塞顿开,听课人因评课而豁然开朗。
结合所执教的英语学科特点,浅谈一下我个人的一些感悟:教师在备课时,要树立结构思想,了解一节课在教材的这个单元的作用,一个单元的知识在整个知识领域的地位,明晰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
站高一点看教材,设计好每一节课,是“读”好教材的一个重要的维度。
一、整体把握教材(一)明确当前的《初中英语课程标准》。
领会初中英语课程对语言“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具体要求和标准,结合课程所提供的具体教学内容,遵循语言的规律,构建一定的学习和教学方法。
(二)了解初中英语教材,据教材的基本内容。
把教学的重难点;设计针对性的教学思路与方法。
(三)结合具体情况,设定教学环节。
按照“字母——语音——词汇——句子——语法“五步环节,利用“备课——上课——反思“的循环模式,制定出恰当的教学计划,包括学情分析、教材分折、教育教学目标,学习重点难点、教学方法及措施、教学进度安排、教学活动安排等内容。
教师假期读书笔记读《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有感
教师假期读书笔记-读《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有感假期里,有幸拜读了余文森教授主编的教师专业成长教学丛书《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一书,让我受益匪浅。
作为一名教师都知道,备课,上课,听课与评课是自己的家常便饭,如果我们不能经常地变换花样来做这家常便饭,使之营养丰富又色香味俱全;那么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感觉食之无味,就连做饭的我们自己也会失去做饭的热情与动力。
反之,如果我们能根据孩子的口味和需要,不时地变换花样做出可口的饭菜,那么孩子一定会食之如甘霖,而我们也会在孩子的激励下继续我们的热情与创新。
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如何来做备课,上课,听课与评课这家常便饭,使之长期有效更充满生命活力,直接关系到学生是否会食之如甘霖。
俗话说,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
的确,我们老师要想在三尺讲台上滔滔不绝,句句经典,让学生佩服的话,就免不了课下的努力学习,使自己的学识博大精深。
所以说,教师在上每一堂课的时候,必须充分做好备课工作,要多多虚心的学习,多多听听优秀的教师讲课,且在每上完一堂课时,要不断地反思,找出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当然,也要看见自己教学中的闪光点,这样有利于更好的发挥长处。
因此教师的工作,需要自己不断学习新思想,冲破旧习俗,打碎传统观念,理论联系实际,在践行中提炼,发展和创新。
回想自己从教十几年,感觉很惭愧,自认为对教学工作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却忽视了学习再提高。
以前,我总以为把教科书多读几遍,把教学参考书多看几遍,把知识点拿准,把教学方案写详尽就好,很少想到要去因材施教,只是一味的按照自己的教学设计按部就班的进行。
读了此书以后,我才深刻地体会到备课不是“背课”,它不是简单的教师施教的方案,而是教师与教材,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教材等多方面的教学程序结合,自己先前就是只注重教育的形式,缺乏洞察力,思考力。
缺乏这一切的渊源就是自己教育理论知识匮乏,教学经验老套,不善于学习,不善于思考等诸种原因而就。
所以,作为教师的我们,平时就应该多阅读,多涉猎各科知识,让自己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在多阅读的同时,还要成为学生喜欢的老师,自己融入学生,要抓住学生的喜好,使学习有趣快乐起来,师生放轻松了,学生的学习才会投入,学生的学习才会主动和积极。
读《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有感
读《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有感本学期,学校为了让我们更好地掌握有效教学的方法,给我们每人都发放了一本《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
打开这本书后,我一页页地翻下去,深有感触,有效教学,我们课前还可以做更多的准备。
说起课程改革、新课程标准,相信大家都再熟悉不过了。
但是,当我看到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的习惯——总是把课程标准中各学段的教学目标复印下来,贴在备课本的首页上,作为“教学指南”时,我幡然醒悟。
我们也研读课标,了解每个学段的教学目标,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是事无巨细,都想教给学生,生怕漏掉了哪个知识点,导致教学琐碎,练习繁重,设置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此时,课程标准被束之高阁。
于老师当看到“多培养学生广泛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这些话,就坚决地把练习册丢在一边,努力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学习习惯上下功夫。
于老师的家庭作业主要是三项——写字、读书和作文。
我们一线教师,谁敢允许学生不完成练习册?不但要完成练习册,甚至还要完成各类辅导资料等。
真正影响学生语文素养的作业,却关注甚少。
我们让学生学语文,其实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认识汉字、理解汉字,在日常生活中能合理地运用这些汉字,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些会让学生终生受用。
常看到班上有些成绩不太好的学生,有时也会捧着他们感兴趣的书,看得入神,每逢这时,我想,这样的语文学习比起让他们做那些没完没了的作业,考那些难得让他们失去兴趣的试卷,其实更为“有效”,不是吗?可是,我们往往只顾及考试,剥夺了大部分学生朗读、阅读的时间,陷入“题海”之中。
这样的“应试教育”,扼杀了多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学生一旦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学习的“有效性”将不复存在。
其实,学生的语文成绩并不是仅仅靠反复的训练的提高的,这只是急功近利的表现。
如果我们能够静下心来,仔细研读课程标准,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一步步引导学生识字写字,和孩子共同朗读、默读,培养良好的语感,循序渐进地掌握写作的方法,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的语文成绩自然会变得十分优秀。
读《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有感
读《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有感暑假期间,我拜读了余文森教授的《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这本书,之所以选择此书,原因在于它引人注目的题目,可以说备课,上课,听课与评课是每位老师的“家常便饭”,也是教师成长、成熟、成名、成家的必经之路。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感到每天都吸收取了新的“氧料”,就好比,我在不断地改善家常便饭,使之营养丰富又色香味俱全。
此书详实地为读者呈现了备课、上课、听课、评课过程中教师该如何做、为什么这样做以及不能怎么做,极其符合一线教师的实际,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虽然书中侧重语文教学的案例,但学科间的教学方式是相通的,作为一名美术教师的我很容易将这些通俗易懂的案例与新课改理念紧密联系在一起。
读完之后,我似乎对自己刚刚形成的某些教学观、教学方法有了疑问和新的思考,于是我开始重新审视了自我,寻找新的起点,创建自己教学特色的信心也更加坚定了,真可谓受益匪浅。
首先,谈一谈教师之根本——备课。
“备”繁体字写作“備”,许慎说:“備,慎也”。
开始,我也琢磨不透,“备”怎么是“慎”呢?书中的解释让我豁然开朗,真正的“备”首先是要从精神上、思想上高度重视、谨慎而为;其次才是从物质上、行动上“预备”“准备”,这样才能有备无患。
实际检验了这个道理,记得参加学校第一届优质课大赛的时候,课前我自认为万事俱备,可是课堂上却给了我一个响亮的耳光,PPT课件上的音乐视频全都无法打开,学生的制作时间不够,完全影响了一节课的效果。
课后评课时,田校长的一句话我至今都记忆犹新,他说“作为一个新老师,这样的错误缘于没有足够的课前预备,如果你能在课前检查一遍,就不会出现这样的失误了”是的,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对课堂上的每个环节的预备不重视、不谨慎,也就不能称为“备课”了。
慢慢的,学校的锻炼和实战的经验,虽让我对备课有了一定的认知,但在读过此书后才体会到“用一生备课”这名话的价值。
读有效备课听课评课的心得体会(通用13篇)
读有效备课听课评课的心得体会〔通用13篇〕读有效备课听课评课的心得体会〔通用13篇〕读有效备课听课评课的心得体会1今日,我有幸参加了承德市语文学科区域教研活动,听了四位教师的讲课,我感触很深。
语文课以读为主,在读中体会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这个问题在每次研讨时都会一提再提,可是到底怎样指导读,才能做到有效。
这仿佛成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问题。
今日听了这几位教师的课后,我突然有种茅塞顿开的感觉,以前总是抱怨孩子不会读课文,读得没有感情,感情不是教师一说学生就会明白的,是在教师成功的引导下,使学生体会到语句所要表达的含义和思想,学生自然明白了应用什么样的语调和感情去读。
有感情朗读就成了再自然可是的事情了,一切都会迎刃而解了。
再也不用教师拼命地拽着学生去读,去体会,往往一堂课下来,教师总感觉到力不从心,筋疲力尽,而学生也只好被迫的理解,毫无乐趣而言!课文是由字、词、句、段组成的篇章,所以理解词义就成了一项重要的任务。
今日这几位教师的课告诉我们一个好的方法:结合课文中语句充分理解,学生理解得快,教师教得简便。
同时这几位教师充分运用了多媒体教学,经过图片把生涩难懂的词的意思表现出来,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到达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转难为易,变抽象为详细、形象的教学手段在《布达拉宫》这两节课中表达得更加充分。
这篇课文间隔我们的生活较远,那里的数字更是枯燥无味,两位教师经过我们生活的楼房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布达拉宫的宏伟壮观,另外,这几位教师在课上语言精练,表述准确,向我们展示了作为语文教师应有的素质,经过这次听课,我受益匪浅,并深深感到自我的缺乏。
读有效备课听课评课的心得体会2在学校的精心安排下,本学期我利用空闲时间向优秀教师进展学习。
半学期,前后听了十三节课。
无论是随堂课还是公开课,我都始终牢牢抓住每一次学习的时机。
尤其在秦芳教师的讲课过程中,她沉着不迫的教学风度和深沉丰富的教学语言深深地折服了我,使我感受到自身的缺乏,也让我从中受益匪浅。
(完整版)读《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有感
读《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有感教学的有效性包含备课的有效性、上课的有效性、听课和评课的有效性,并以上课的有效性为核心,即备课是为上课服务的,是实现上课有效性的前提和基础,听课和评课围绕上课展开,同时促进上课的有效。
那么,怎样备课、上课、听课和评课才是有效的呢?首先,我认为备课、上课、听课和评课是老师的“家常便饭”,老师也总是在备课、上课、听课和评课方面,不断地改进,使之更有效、更充满生命活力。
并且这种追求是没有止境的,是一个永恒的过程。
备课更是一个古老的话题。
但在新课程条件下,随着教师角色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备课不再是教材内容的简单的诠释,它要求教师从新课程理念出发,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因此,教师备课重要性越来越大,备课一般需要:(1)先进行集体备课,发挥教研组的作用.(2)钻研教材,熟悉教学内容。
(3)了解学生,为学生找准真实的学习起点。
(4)撰写教案,写教案,进行规划课堂教学的活动,是一个动态的、持续创造的过程。
在课堂上,要做到让学生接受,就需要学会各种技能。
本书讲解了讲授的技能、提问的技能、倾听的技能、观察的技能、点拨的技能、情境创设的技能、课堂调控技能等.在完成知识和能力目标的同时,同时还要注重情感的渗透和教育。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一节课往往因专业的评课而精彩,上课者因专业的评课而茅塞顿开,听课者因专业的评课而豁然开朗。
要评好一节课,并非易事,一般需要做到:(1)了解教学内容。
(2)先要认真听课,了解讲课教师的教学设计。
(3)认真揣摸讲课教师的设计意图,进行换位思考,发现优缺点。
(4)毫不保留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共同讨论,一起提高。
教学反思,怎样反思,反思些什么?教学反思应该是一种具有目的性、针对性的行为,有的放矢、行必有果,是教学反思的显著特征。
一般需要做到:(1)思考,包括课前思考、课中思考、课后思考。
(2)笔记。
思考而有所得,就做一些笔记。
一是随时的零散笔记;二是阶段的完整笔记。
《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读后感
《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读后感一、备课篇1、首先务必在精神上重视上课,务必充分考虑全体学生的进展,让每一个学生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与学段标准。
老师要明白教材的意图、明确教材的重点难点,务必要有自己的思考与价值推断。
2、教师备课的核心环节是研读教材,按教材编排意图有条理进行教学,不能忽视学生的现实起点,不断不断追问学生学习作螺旋式上升的根基是什么与学生的知识经验有什么。
3、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与考试命题的根据,要使自己的教学有方向、有目标、有效益,就务必熟读课程标准与研究课程标准。
4、懂得掌握集体备课的内涵与功能与集体备课的理性诉求,掌握新的教研文化所包含的几个方面。
二、上课篇主题一讲授的技能1、掌握“讲授的技能”的含义与基本形式。
讲授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连贯地向学生叙述事实、描绘现象、解释概念、论证原理与阐述规律并使学生懂得的活动方式。
讲授的基本形式包含。
讲述、讲解、讲读与讲演。
2、熟悉讲授的基本要求主题二提问的技能1、掌握有效提问的特点与策略。
有效提问的特点有:现实性、开放性、逻辑性与双主体性。
有效提问的策略包含:(1)建构弱权势的课堂文化。
(2)以主题与情景贯穿教学。
(3)尽量让学生证明自己的回答。
(4)关注不确定性的回答。
2、熟悉提问的功能与误区。
主题三倾听的技能1、掌握倾听的有效策略。
(1)接纳与平等。
(2)专注与耐心。
(3)回应与互动。
(4)懂得与共情。
(5)鉴赏与学习。
2、熟悉倾听的作用与误区。
主题四观察的技能1、掌握观察原则与策略观察的原则:同步性原则、即时性原则、全面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反省性原则。
观察的策略:凝视、扫视、环视与巡视。
2、熟悉观察的内容。
主题五点拨的技能1、掌握点拨的策略与遵循的原则。
点拨的策略包含:整体性点拨、重难点处点拨、迁移性点拨、终结性点拨。
点拨遵循的原则:启发性原则、适时性原则、适度性原则、灵活性原则。
2、熟悉点拨的方式与技巧。
主题六情景创设技能1、掌握教学情境的创设途径。
《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学习心得
《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学习心得体会《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学习心得体会学校为了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备课的真正意义所在,给我们每人都发放了一本《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
拿到了《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这本书后,我迫不及待地一页页地翻下去,而且边读边做笔记。
觉得,此书介绍的“通识”部分,的确非同一般,有些视角是我们一线教师日常教学生活中不经意间被忽视了的,这一读,颇受打动——任教了二十几年,发现,其实,备课还应该做更多更多的准备的,现在我就谈谈我的感受:课标,是我们大家都熟悉的,但是在正式教学之前我们大家都认真学习它了吗?说起新课程、课改新理念、新课标,相信这样的字眼大家都熟悉得再也不能熟悉了,但看到著名物级教师于永正老师的习惯——“把课程标准中各学段的教学目标复印下来,贴在备课本的首页,作为‘教学指南’,”真的觉得汗颜!正因为每日必备课,每备课必翻备课本,每翻备课本必能“温故而知新”,于老师便能把握好课标对每个阶段、学段的教学目的要求,大胆地开展教学工作,使课程标准真正成为“教学指南”,使自己的教学工作不会偏离语文的大目标,使自己的教学行为真正“有效”!特别欣赏于老师能按要求当看到“多培养学生广泛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时坚决把练习册丢在一边,努力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学习习惯上下功夫。
——于老师真的太“酷”了!我们任何一个一线教师,因为业务检查的需要,谁敢允许学生不完成练习册?每次,做到一些有难度的题目,花在订正上的时间太多了,若让他们简单完成抄答案,往后有些孩子便偷懒自己不动脑光想着一抄了事,而对学困生来讲,做这样的题目对他们的学习更是“形同虚设”反倒是“浪费时间”!因为他们真的是“弄不清楚搞不明白”!怎么办呢?为了“整齐划一”的要求,只好牺牲许多教学时间,课余时间,有时甚至要挪用其他课程来完成这本练习册的订正工作,真的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每周八节的语文课,每学一课要用上两课时完成,但上课读课文,学习生字,品味课文,完成练习册,有时还想来个拓展说话,写话小练笔什么的,两课时,够吗?相信大部分教师都有“挪课”吧?难度最大,耗时最多的要数练习册这个大“工程”了,有的课文题目简单些还好,最头痛的是遇上一道两道超纲的题目,一个学生要来回三次有时还不能订正好,全班有五十个学生,如果有一半的学生要这样做,那得花多少时间?用这些时间可以让学生多看多少书,多学多少课外知识?写到这时,我常想,为什么一定要让学生做题?为什么期末考卷上总会出一些平常生活中并不实用的东西来考学生、考老师呢?我们让学生学语文,其实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认字、引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日常生活中能真正合理地运用这些汉字,有空闲的时候还能看看自己想看的书,养成“书不离手”的习惯,终生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后感读《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后感——浅谈提问技能课堂提问是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进行思想交流的重要方式,是沟通教师、教材和学生三者之间的桥梁和媒介。
教师通过提问来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善教者必善问,善问是一种艺术,只有“善问”,课堂气氛才会活跃,学生的思维才能激活。
正如钱梦龙先生所说的:“问题提得好,好像石子投向平静的水面,能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
”在我们教学实践中,都有这样的体会:同样的问题,这样问,学生懵住了,那样问,学生会豁然开朗;这样问,可以“一石激起千层浪”,而那样问,则会“一潭死水,微波不见”。
原因全在于此。
能否科学地设计出新颖、巧妙、击中重点、触及难点、激发思考的问题,是教学成败的关键。
曾有位教育家说:“教学的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地引导学生作答。
”课堂提问需要注意的几点:(一)明确提问功能1、提问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是否已经学会了指定的任务,也可以通过提问来理解学生的种种错误理解。
如果不向学生提问,就可能意识不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
2、提问能够使学生参与教学,更确切地说,使学生“处于思考状态”,“集中精神”或“集中注意力”。
有效提问可以激发全班学生的参与欲望,表达学生的想法。
3、提问能够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瞬间问题”,“这些提问要求学生理解,或真正弄懂,要求学生运用他们的批判思维技能”。
课堂提问应具有发展智力的价值,应该有利于学生灵活地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创造性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出不同凡响的创见,以培育学生的创造力。
(二)课堂提问的误区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往往不太注意课堂提问的艺术和技巧,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思维和学习效果。
当前课堂提问主要有以下几点误区:1、表面热闹,华而不实,一问一答,频繁问答。
重数量,轻质量。
盲目追求活跃的课堂气氛,对教材和学生研究不深,使提问停留在浅层的交流上。
如讲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时,已知:△ABC,AB=AC,求证:∠B=∠C,师:“你怎么知道?”生:“这是已知条件。
”师:“AB=AC,那么∠B=∠C吗?”生:“相等。
”师:“要证:∠B=∠C,作∠A的平行线行吗?”生:“行。
”由于问题的结果已明示,这样的问题表面热闹,实质流于形式,显得肤浅,不能启迪学生的思维,毫无意义。
2、提问只关注结果,忽视对规律的揭示。
只关注结果是什么,如“答案是什么”、“对不对”、“是不是”等,很少引导学生探究问题。
如很少问“你发现了什么”、“你是怎么想出来的”。
这些提问重形式轻实效,表面上看教与学的双边活动,热闹非常,实际上并无实效。
3、提问离题遥远,脱离学生的“思维最近发展区”,启而不发。
设计的问题过难、过偏或过于笼统,学生难以理解和接受,启而不发。
如讲角平分线定理时,问:“你知道△ABC三边有什么比例关系吗?”学生茫然,又问:“AB/AC=BD/DC吗?”学生还是沉默以对,接下来的教学,教师只好自问自答。
4、提问无目的性,随心所欲,淡化了正常教学。
教学设计时,对提问未精心设计,上课时随意发问,有时甚至脱离教学目标,影响了学生的正常思考。
5、反馈性提问流于形式,教师诊断效果失真。
新课讲授前,教师一般要通过提问,以诊断学生对旧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判断能否顺利引入新问题,但这种提问有时只限于浅层次的记忆性知识的问答,并没有真正诊断出学生的理解、掌握程度,诊断效果失真。
6、提问只求通法或标准答案,排斥求异思维。
有些教师提问后,总是一个紧接一个指名回答,而对于每个学生的发言则不置可否,不作评价。
最后当某个学生答对了,教师便喜形于色,对这位学生大加表扬一番,于是这一提问回答的环节就随之结束。
至于答错的学生错在哪里?学生都一概不知,教师也从未关注。
7、提问措辞不清,指向不明,学生难以理解。
提问时叙述过快或者使用冗长而凌乱的措辞,使学生不明其意。
8、提问后没有停顿或先点名后提问,学生无时间思考。
提问后立即回答,本意可能是为了节约时间,但学生由于没有时间思考,结果往往问而不答或答非所问,容易造成学生对问题的麻木和对教师自问自答的依赖性,适得其反。
重问题轻反馈。
9、提问面向少数学生,多数学生成“局外人”。
提问只面向少数尖子生,多数学生成了陪衬,被冷落一旁,他们学习中的问题难以暴露,也缺乏体验成功的机会,逐渐对提问失去兴趣。
教师提问的内容和形式决定着学生的思维方向,教师如何提出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个提问的教师并不一定就是启发的教师,也不一定是民主的老师。
教师应该很少提那些答案是显而易见的问题,更注重听取学生看法和批判性思考的问题。
真正有价值的问题是教师和学生都想探讨的问题。
用真实的问题来构建知识的质量,还要善于运用问题来沟通不同主体之间的知识建构。
好的课堂提问应该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现实性。
教师的问题不仅是对所学内容的回忆、再现,也不局限于对教材的分析,而是要求学生围绕现实生活展开分析或批判性思考。
问题的设置应以知识的建构和应用为出发点,立足于更为广阔的思维领域,如对于社会问题的思考,对于人生的思考。
因此,教师要注意问题的相关情境的设置,要求学生通过批判性或创造性思考解决问题,把学生的学习与学生的课外生活联系起来,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而不是仅仅局限于教材。
局限于教材的问题会限制学生的思维,同时也不利于对问题的迁移。
2、开放性。
根据学生回答问题时的思维方向,戴维斯把问题分为封闭型问题和开放型问题。
“封闭型问题”是指要求朝某个特定的方向去思考,只有一个或几个固定答案的问题;“开放型问题”是指没有明确的、固定的答案的问题或者说有多个正确答案的问题。
3、逻辑性。
提问应该有连贯性,问题与问题之间能够相互转换或具有逻辑性,而不是分散、孤立的知识识别与再现。
富有逻辑性的提问,会使学生的学习建构形成一个网状的知识系统。
有逻辑性的提问,要求教师考虑如何以有效知识为核心组织学习内容,从深度上探讨发展这些理论。
4、双主体性。
犹太民族是世界上极富智慧的民族,他们的教育观念成就了民族的智慧和精神。
小孩子放学回家后,父母问孩子的第一个问题是“你今天向老师提什么问题了么”。
学生们自己的问题最能反映他们所关注的事情,教师可以通过尊重学生的兴趣来达成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钥匙正是他们自己提问。
学生在自己提问的过程中逐步意识到并不是“成人”提出的问题才有价值,他们自己可以控制学习的进程,而且在提问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学习。
教师还应该启发学生思考他人提出的问题,使他们学会认真听取同学相互之间提出的问题及教师的问题,并积极地进行思考。
提问是一门科学,是一种教学艺术,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只要善于研究和掌握提问艺术,才会收到预期的效果。
相反,如果生搬硬套,搞形式主义的提问不仅不能起到促进学习思维,发展智力的作用,还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因此,只有继续苦心研究,精心设计,才能使提问更有实用价值。
读《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后感——浅谈提问技能课堂提问是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进行思想交流的重要方式,是沟通教师、教材和学生三者之间的桥梁和媒介。
教师通过提问来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善教者必善问,善问是一种艺术,只有“善问”,课堂气氛才会活跃,学生的思维才能激活。
正如钱梦龙先生所说的:“问题提得好,好像石子投向平静的水面,能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
”在我们教学实践中,都有这样的体会:同样的问题,这样问,学生懵住了,那样问,学生会豁然开朗;这样问,可以“一石激起千层浪”,而那样问,则会“一潭死水,微波不见”。
原因全在于此。
能否科学地设计出新颖、巧妙、击中重点、触及难点、激发思考的问题,是教学成败的关键。
曾有位教育家说:“教学的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地引导学生作答。
”课堂提问需要注意的几点:(一)明确提问功能1、提问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是否已经学会了指定的任务,也可以通过提问来理解学生的种种错误理解。
如果不向学生提问,就可能意识不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
2、提问能够使学生参与教学,更确切地说,使学生“处于思考状态”,“集中精神”或“集中注意力”。
有效提问可以激发全班学生的参与欲望,表达学生的想法。
3、提问能够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瞬间问题”,“这些提问要求学生理解,或真正弄懂,要求学生运用他们的批判思维技能”。
课堂提问应具有发展智力的价值,应该有利于学生灵活地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创造性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出不同凡响的创见,以培育学生的创造力。
(二)课堂提问的误区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往往不太注意课堂提问的艺术和技巧,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思维和学习效果。
当前课堂提问主要有以下几点误区:1、表面热闹,华而不实,一问一答,频繁问答。
重数量,轻质量。
盲目追求活跃的课堂气氛,对教材和学生研究不深,使提问停留在浅层的交流上。
如讲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时,已知:△ABC,AB=AC,求证:∠B=∠C,师:“你怎么知道?”生:“这是已知条件。
”师:“AB=AC,那么∠B=∠C吗?”生:“相等。
”师:“要证:∠B=∠C,作∠A的平行线行吗?”生:“行。
”由于问题的结果已明示,这样的问题表面热闹,实质流于形式,显得肤浅,不能启迪学生的思维,毫无意义。
2、提问只关注结果,忽视对规律的揭示。
只关注结果是什么,如“答案是什么”、“对不对”、“是不是”等,很少引导学生探究问题。
如很少问“你发现了什么”、“你是怎么想出来的”。
这些提问重形式轻实效,表面上看教与学的双边活动,热闹非常,实际上并无实效。
3、提问离题遥远,脱离学生的“思维最近发展区”,启而不发。
设计的问题过难、过偏或过于笼统,学生难以理解和接受,启而不发。
如讲角平分线定理时,问:“你知道△ABC三边有什么比例关系吗?”学生茫然,又问:“AB/AC=BD/DC吗?”学生还是沉默以对,接下来的教学,教师只好自问自答。
4、提问无目的性,随心所欲,淡化了正常教学。
教学设计时,对提问未精心设计,上课时随意发问,有时甚至脱离教学目标,影响了学生的正常思考。
5、反馈性提问流于形式,教师诊断效果失真。
新课讲授前,教师一般要通过提问,以诊断学生对旧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判断能否顺利引入新问题,但这种提问有时只限于浅层次的记忆性知识的问答,并没有真正诊断出学生的理解、掌握程度,诊断效果失真。
6、提问只求通法或标准答案,排斥求异思维。
有些教师提问后,总是一个紧接一个指名回答,而对于每个学生的发言则不置可否,不作评价。
最后当某个学生答对了,教师便喜形于色,对这位学生大加表扬一番,于是这一提问回答的环节就随之结束。
至于答错的学生错在哪里?学生都一概不知,教师也从未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