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浙科版群落单元测试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群落单元测试
一、单选题
1.某山区实施退耕还林后经过数十年的演替发展成了森林。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 实施退耕还林后,可增大部分野生动植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B. 实施退耕还林前的农田群落中不存在垂直结构,只存在水平结构
C. 在演替过程中,森林阶段利用阳光等资源的能力高于灌木阶段
D. 群落演替到相对稳定阶段后,群落内的物种组成仍会发生变化
【答案】B
【解析】实施退耕还林后,可增大部分野生动植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A正确;实施退耕还林前的农田群落中存在垂直结构,也存在水平结构,B错误;在演替过程中,森林阶段利用阳光等资源的能力高于灌木阶段,C正确;群落演替到相对稳定阶段后,群落内的物种组成仍会发生变化,D正确。
2.对土地或其他环境资源的开发利用会对种群和群落产生一定的影响,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 人类活动只能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但不能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
B. 对于趋光性的昆虫,可以用黑光灯进行灯光诱捕的方法调查种群密度
C. 煤矿塌陷区发生的群落演替属于初生演替
D. 一块玉米田中的玉米高矮不齐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人类活动会使群落演替向着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发展,A 项错误;对于趋光性的昆虫,可以利用其趋光性,用黑光灯进行灯光诱捕的方法调查种群密度,B项正确;煤矿塌陷区发生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C项错误;一块玉米田中的玉米构成的是种群,种群中不同个体的高矮不齐,不能体现群落的垂直结构,D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群落的结构及其演替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3.下表为某森林生态系统中两种群种群密度的变化情况,下列分析最准确的是
A. 甲种群因缺乏可遗传的有利变异而灭绝
B. 乙种群发生了初生演替
C. 乙种群在第八年达到K值
D. 甲、乙种群之间存在着捕食关系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甲种群数量最终减少为0,原因可能是缺乏可遗传的有利变异而灭绝,故A正确;乙种群的种群数量为0,但不是没有其他物种,不能说明群落发生初生演替,故B错误;乙种群数量持续增加,因此并不能说明在第八年达到K值,故C错误;根据表格分析,甲种群数量减少,乙种群数量增加,说明之间存在竞争关系,故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种间关系、种群的数量变化、群落的演替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4.“蝉吸吮树的汁液,羊咀嚼树的枝叶”.这句话体现的种间关系有()
A.只有捕食关系 B.寄生、捕食和竞争关系
C.只有寄生关系 D.捕食、竞争和共生关系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1、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如蝗虫与羊、大草履虫与双小核草履虫.
2、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如鸬鹚与鱼.
3、寄生:种生物寄居于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如噬菌体与细菌.
4、互利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如大豆与根瘤菌.解:“蝉吸吮树的汁液”,属于寄生关系;“羊咀嚼树的枝叶”,属于捕食关系;两者都以树木为营养来源,属于竞争关系.
故选:B.
考点:种间关系.
5.如图所示植物群落生长的分层现象,对此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生物圈中,分层现象仅发生在植物群落中
B.动物群落水平分布一般都是均匀的
C.种植玉米时,因植物群落存在分层现象,所以要合理密植
D.农业生产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现象,合理搭配种植品种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1、群落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植物主要受阳光的影响,动物主要受食物和栖息空间的影响.
2、群落水平结构: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
解:A、生物圈中,分层现象不仅发生在植物群落中,也发生在动物中,A错误;
B、动物群落水平分布一般也是不均匀的,B错误;
C、一片田地中的玉米属于种群,没有垂直分层现象,C错误;
D、根据植物对光照的需求,在农业上可以搭配种植品种,提高产量,D正确.
故选:D.
考点:群落的结构特征.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种生物捕食另一种生物,最终会导致被捕食者灭绝
B.两种生物竞争必然导致一个种群灭绝
C.当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种群增长速率必然达到最大值
D.一个个体把另一个个体吃掉,则两者之间的关系不一定是捕食
【答案】D
【解析】捕食关系不会导致被捕食者灭绝,A错误;如果两物种竞争能力差不多,则两者数量会对称增减,总体数量处于动态波动,B错误;种群密度达到K值时,种群增长速率为0,C错误;如发生在同种生物之间的一个个体把另一个个体吃掉,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种内斗争,D正确。
7.在自然环境良好的情况下,群落演替过程中不.可能发生
A.优势种群在不同时期发生更替
B.物种数目上升后逐步趋于稳定
C.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增强
D.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趋于简化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在自然良好的情况下,群落演替最终会演替到森林阶段,这一过程中优势种群在不同时期发生更替(例如处于优势地位的草本植物会被灌木代替,后灌木由会被高大的乔木代替),物种数目逐渐增多直至相对稳定,营养结构复杂化,抵抗力稳定性增强;答案选D。
考点:本题考查群落演替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对知识的理解应用。
8.光裸的岩地上首先定居的是
A. 种子植物
B. 苔藓
C. 杂草
D. 地衣
【答案】D
【解析】在落岩上首先定居的是地衣,其次是苔藓植物,其可以使岩石分解,土层加厚,为种子植物的生存创造条件,A不符合题意;在地衣开拓的基础上,苔藓才能生长起来,因为苔藓比地衣长得高,在与地衣争夺阳光的竞争中处于优势,于是就逐渐取代了地衣,B不符合题意;在群落演替的过程中,苔藓的生长会进一步使岩石分解,土层加厚,土壤有机物越来越丰富,土壤的透气性越来越好,杂草开始大量繁殖,C不符合题意;在裸岩上首先定居的是地衣,它分泌的有机酸可加速岩石风化形成土壤的过程,使土壤颗粒和有机物逐渐增多,在分解者作用下形成矿质元素,为苔藓的生长创造条件,D符合题意。
故选:D。
9.研究发现,浮萍不但能分解水中的有机污染,净化水质,还能分泌有关物质促进水中液类叶绿素昀分解,并覆盖在水体表面,使藻类处于被遮光状态,从而减少水华的发生。以下推论不正确的是
A. 浮萍能分解有机污染,所以浮萍既是分解者又是生产者
B. 浮萍可以通过影响藻类的生理功能来抑制其生长
C. 浮萍与藻类之间属于竞争关系而非互利共生关系
D. 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明显大于它的间接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