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莱尔与第三条道路思潮

合集下载

《第三条道路》读后感

《第三条道路》读后感

《第三条道路——社会民主主义的复兴》读后感吉登斯是“第三条道路”的代表人物,他的著作《第三条道路——社会民主主义的复兴》一书分为五个部分:社会主义之后、五种两难困境、国家与公民社会、收回投资型国家、迈向全球化的时代。

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论述了吉登斯关于“第三条道路”的理论见解。

一、社会主义之后这一章简要介绍了“第三条道路”的产生背景,并且引出了第三条道路这一理论术语。

它的背景是:(一)社会主义的衰落。

从70年代中期到苏联解体这一段时间,社会民主制度越来越多地受到自由市场哲学的挑战,特别是受到撒切尔主义或里根主义(更一般的称谓是新自由主义)的挑战。

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理论从来都是很不完备的,这些理论低估了资本主义在创新、适应以及不断提高生产力方面的能力。

社会主义也未能把握市场作为一种向买卖双方提供基本信息的机制的重要意义。

社会主义的兴衰取决于它能否创造出这样一个社会的能力:与资本主义社会相比,这个社会能够生产出更多的物质财富,并且能够以更加公平的方式来分配这些财富。

如果说社会主义现在衰落了,则正是由于这些主张落空了,作为一种经济管理体制的社会主义——已经淡出了历史舞台。

(二)推行老派社会民主主义和新自由主义引发的社会问题。

以凯恩斯老派社会民主主义认为自由资本主义导致了许多马克思所诊断出来的弊端,但又相信这些症状可以通过国家对市场的干预而得到缓解或克服。

国家有义务提供市场无法提供、或者只能以零散的方式提供的公共产品。

国家积极干预经济和社会的其他领域是正常的,同时也是应该的,因为公共权力在一个民主社会中代表着集体意志。

有政府、企业和工会等参与的集体决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取代市场机制。

国家对家庭生活的介入不仅必要,而且值得鼓励。

国家福利在救助贫困家庭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当个人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而无法自食其力时,国家可以伸出手来助他们一臂之力。

福利国家有两项目标:首先是创造一个更加平等的社会,同时也要保护各个生活领域中的个人。

试论布莱尔的“第三条道路”

试论布莱尔的“第三条道路”
翼的历史价值 ,即 对公
正、 民主和自由的长期承诺 , 并把它们运用于以生机勃勃的市 场为基础的新世界 ; 超越传统 的“ “ 分野 , 左”右” 摒弃 阶级政 治, 以寻求一种包括中产阶级( 即所谓的“ 白领” 阶层) 在内、 跨 阶级的更广泛的社会支持。 2 . 在经济方面,第三条道路” “ 主张奉行既非新 自由主义的
与启示。
关 键 词 :“ 第三条道路”布莱尔 ; ; 和谐社会 中图分 类号 :D9 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 编号 :1 0- 2 8 (09 4 05一 O 02 59 20 )2 — O6 2
上世纪 9 0年代中期以来,第三条道路” “ 作为一种更新和
私和贪婪的动力。”
重建黪挂会民主主义思潮和发展模式, 成为欧美国家中社会
聚主竟善遍高举器一蟊旗软。布菜尔曾是‘ ‘ 第三条道路” 的主 要倡导者秘氏表入物之一, 在欧美各国流行的“ 第三条道路” 中, 英国工党的“ 第三条道路” 最为典型 , 理论与实践也相当完 备成熟。因此, 进一步研究布莱尔的“ 第三条道路” 理论 , 对我 国和谐社会建设将起到重要的启示作用。 布莱尔“ 第三条道路’ ’ 的价值观念 前英 国首相 、 工党领袖布莱尔强调 : 新工党的基本信条 就是坚持把传统的价值观以新方法运用 于新形势中。他高 度重视核心价值观念 :我们的使命是促进并协调四个价值 “ 观念, 即个人价值平等 、 机会均等、 责任和社会意识。对于一 个能够最大限度发挥所有人的个人 自由和潜力的公正社会 来说 , 它们是必不可少的。” 为此 , 布莱尔还具体解 释了这四 个核心价值观念 。 关于“ ^ 个 价值平等” 布莱尔认为 , 。 社会公正必须建立在 每个 ^ 的价值平等基础之上,应该鼓励人们在各方面发挥他 们的才能和作出的努力 , 政府必须坚决行动 , 终止歧视行为和 偏见。 关于“ 机会平等” 。布莱尔指出:工党的新党章承诺要在 “ 可能的范围内, 寻求财富 、 权力和机会最为广泛的分布。…… 对右派来说 , 机会表示不受国家控制的个人自由。 ……对比之 下,过去的左派一直过分贬低了为个人 自我及其家庭 的发展 提供广泛机会的责任。 从最不利的一面看, 它为了 抽象的平等 抑止了机会。 严重的不平等就这样不断地代代相传, 而进步的 左派必须坚定地去除妨碍真正的机会平等的障碍。” 关于“ 责任” 布莱尔说 :在 近 几十年里, 。 ‘最 ‘ 责任和义务成 了右派的专有领域。 ……长期以来 , 向国家要求权利是与公民 的义务以及个人和社会公共机构之间相互的责任分离的。失 业救济金常常是在没有要求同等义务的情况下支付的 ;儿童 的成长得不到不在身边的父母的支持 。……我们享有的权利 反映了我们应负的义务 : 如果没有责任 , 权利和机会就成了自

“第三条道路”的历史性

“第三条道路”的历史性

“第三条道路”的历史性作者:郑海照来源:《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01期摘要:“第三条道路”作为一种理论,在思想史思潮中有其一定的位置;“第三条道路”作为对变化了的历史条件的反映,有其深刻的历史根源;同时,“第三条道路”的执政实践以其特有的方式回应了左翼的主题,参与了历史运动的进程;最后,作为理论思潮的“第三条道路”不再流行后,其方针政策会以历史行动延续。

关键词:第三条道路;社会民主党;历史条件;历史意义中图分类号:D0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随着时间的推移,如今,人们对“第三条道路”的热情似乎已经不在,“第三条道路”自身的风风火火和丰富的理论回声似乎也已成往昔。

然而,作为欧洲社会民主党人的历史选择,“第三条道路”的理论思想和执政实践却非虎头蛇尾,它是严肃的,具有厚重的历史性。

一、作为思想史思潮中一种理论的“第三条道路”20世纪90年代,以英国的布莱尔、德国的施罗德和法国的若斯潘为代表的左翼政党,即欧洲的社会民主党,相继在各国赢得大选,重新上台执政。

他们各自都提出了“第三条道路”的理论主张,作为自己执政的指导思想。

同时,正如托尼•布莱尔所指明的:“第三条道路没有统一的蓝图。

但欧洲进步的政党有共同的价值,我们所有人都正在适应所面临的新挑战。

基于此,我们可以得知,作为欧洲几个社会民主党的一种新的政治哲学和治国方略的“第三条道路”并不是一个统一的模式,他们是在共同的价值原则和目标下因地制宜,使得具体的政策实践有着较大的不同,以适应新挑战,解决新问题。

在各个主张走“第三条道路”的社会民主党之中,英国工党可谓一个典型。

当时,英国首相、工党领袖布莱尔热情地在国内和国际上倡导、鼓吹“第三条道路”,担当着领路人角色,而布莱尔的精神导师安东尼•吉登斯,这位著名的社会学家,正是“第三条道路”的理论权威。

布莱尔领导的“新英国”的执政实践开辟了一个“第三条道路”理论的实验场。

英国工党在内政、外交各个方面全力实践“第三条道路”的思想原则,取得了显著的执政成绩,使得英国工党再次为选民认可,在2001年的大选中全面胜出。

“第三条道路”社会福利思想主张的发展

“第三条道路”社会福利思想主张的发展

社会保障研究2020年第6期Social Security Studies No.62020“第三条道路”社会福利思想主张的发展”丁建定裴默涵(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院,湖北武汉,430074)摘要:“第三条道路”出现于20世纪初的英国,发展于20世纪中期的德国,兴盛于20世纪末的英国,并扩展到大部分的西方国家。

尽管西方各国的“第三条道路”理论与实践存在国别特色,但是它们都持有如下基本主张:放弃传统单一的极端保守性或激进性政策选择;实行介于两者之间的调和性政策选择;强调有限的国家干预与有限的市场调节相结合,社会福利中国家责任、社会责任与个人责任的平衡,以及社会福利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协调等。

“第三条道路”社会福利思想对大部分西方国家社会福利制度改革乃至全球社会福利制度改革产生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第三条道路”;社会市场经济;积极福利;第二代福利“第三条道路”也被称为“中间道路”,是20世纪末期以来兴盛于西方的社会政治思潮。

从历史发展的长河来看,“第三条道路”早在20世纪初的英国社会就已出现,20世纪30年代以麦克米伦的思想为代表的“中间道路”思想又有所发展。

20世纪60年代,以艾哈德为代表的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思想理论是“第三条道路”的典型代表,并将“第三条道路”思潮推进一步。

20世纪末,以吉登斯为代表的英国“第三条道路”思潮开始凸显,并通过布莱尔及其工党政府的措施走向兴盛,成为20世纪末以来影响西方国家社会发展的重要思潮。

一、麦克米伦与英国“中间道路”社会福利思想的出现早在20世纪初,英国已经出现了第三条道路的思想主张。

1911年,英国保守党中的激进派建立了“保守党社会改革委员会”,在一份题目为《国家托利主义与社会改革》的文件中,该委员会主席斯密斯阐述了委员会的基本原则。

他说,人们指责保守党统一派的社会政策是自由党社会政策与原则的翻版,恰恰相反,托利党的社会改革既不同于劳合•乔治的“激进社会主义”,也不同于辉格党的“个人主义”,而是“第三条道路”。

从“布莱尔时代”的终结看“第三条道路”——兼驳“只有民主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说

从“布莱尔时代”的终结看“第三条道路”——兼驳“只有民主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说

从“布莱尔时代”的终结看“第三条道路”——兼驳“只有民主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说从“布莱尔时代”的终结看“第三条道路”——兼驳“只有民主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说王振华第三条道路作为两种对立的发展道路或政治主张之间的一种折衷或改良主义思潮,在古今中外都屡见不鲜。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第三条道路”作为一种更新和重建的社会民主主义思潮和发展模式,成为欧美国家中社会民主党普遍高举的一面旗帜。

布莱尔曾是“第三条道路”的主要倡导者和代表人物之一。

在欧美各国流行的“第三条道路”中,英国工党的“第三条道路”最为典型,理论与实践也相当完备成熟。

“布莱尔主义”则是人们对布莱尔为更新工党、治理英国所提出的一整套方针、政策和设想的概括性称谓。

1994年7月,布莱尔出任工党领袖。

以他和布朗为代表的新一代工党“现代派”,把上世纪80年代以来工党所实施的“现代化”改革迅速推向前去。

布莱尔摈弃工党传统的社会理念,在“新工党、新英国”的旗号下力推“第三条道路”,于1997年引领工党以压倒性优势夺得大选胜利,成为1812年以来英国最年轻的首相。

布莱尔及其所倡导的“第三条道路”,一时蜚声欧美乃至全世界。

然而布莱尔执政十年来,尽管在不少方面成绩卓著,但由于国内外种种因素(特别是伊拉克战争)的影响,其声誉严重受损,怨声四起,“第三条道路”的吸引力也大不如前。

不久前,布莱尔不得不在一片倒彩声中辞去工党领袖,并从英国首相的职位上正式卸任,“布莱尔时代”宣告终结。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应该如何评价名噪一时的布莱尔“第三条道路”呢?“第三条道路”的主要内容及其理论和政策框架布莱尔主义及作为其核心和理论基础的“第三条道路”,是战后英国资本主义发展进程中一次重大调整和变革尝试,也是对近二三十年来迅猛发展的资本主义全球化进程的一种回应。

第三条道路的主要内容及其理论与政策框架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第三条道路奉行超阶级的实用主义政治哲学。

其倡导者认为,随着传统(所谓“蓝领”)工人阶级队伍的急剧萎缩以及东西方两极格局的消失,阶级政治的突出性和左与右的传统分界已日趋模糊。

布莱尔的“第三条道路”

布莱尔的“第三条道路”

布莱尔的“第三条道路”2019-08-17布莱尔认为:在新的世纪,英国依靠⾃⼰的软实⼒,仍然可以成为世界的楷模,⽽不会淹没在美、俄、中这样的庞然⼤物的阴影之下。

1997年5⽉⼯党上台后,考虑到当时英国的外交已经陷⼊严重的危机,⽽且同欧盟的关系在保守党统治时期已降⾄冰点,布莱尔积极调整对外政策,使英国的外交政策转趋积极、灵活、务实。

新形势下,英国⼯党外交的⼏个鲜明特点是奉⾏"道德外交",强调英国在世界上的"灯塔",发挥英国软实⼒的优势等,⽽科索沃战争就被称为第三条道路战争。

从某种意义上说,英国曾是冷战体制的受益者。

冷战结束后,英国的国际地位进⼀步受到削弱。

在英国看来,冷战的结束和全球化的勃兴极⼤地改变了世界地缘政治的形式和内涵。

它标志着"当代"世界的终结:当代世界是建⽴在完整国家主权之上的民族国家,它们之间是传统的均势关系,这⼀关系可以追溯到1648年的《威斯特伐利亚条约》。

这种关系的核⼼就是国家边界的⾄⾼⽆上性、排它性和不可侵犯性,它对于⼀切外来的⼲预都可统统拒之门外,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主要基于权⼒。

但是英国学者认为,现在正进⼊⼀个"后现代"国家的时代,即处在⼀个更加相互依存和更加透明的世界的过渡期。

其特点是以⼀种更为和平的⼿段,及⼀个更加⼴阔的视野来追求国家利益,⽽⾦融市场的⼒量将是⽆穷和⽆孔不⼊的。

这些变化表明传统的民族国家正在经历⼀种前所未有的变化,它为英国在这种新形势下"发挥⽰范作⽤"提供了新的机遇。

由于从20世纪后半页以来,英国⼀直在从帝国的影⼦下撤退,这使英国难以找准其在世界上的位置,就连在欧洲的地位也语焉不详。

从历史上看,⾃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英国的对外政策实⾏从⼤国全球外交到重点⾯向欧洲的转变,并且已不可挽回地卷⼊了欧洲的⼀体化进程。

欧洲的安全和稳定事关英国的根本利益,⽽在冷战后世界经济竞争⽇趋激烈的情况下,英国的经济振兴和发展希望,离开了欧洲⼤陆的⼀体化进程是难以实现的。

英国首相布莱尔

英国首相布莱尔

英国首相布莱尔托尼·布莱尔,1953年5月6日出生于苏格兰爱丁堡,哈萨克斯坦总统经济顾问,欧洲宽容与和解理事会主席。

托尼·布莱尔毕业于牛津大学圣约翰学院,1997年5月出任英国政府首相,成为20世纪英国最年轻的首相。

那么,下面给大家介绍英国首相布莱尔。

国内关系布莱尔执政后,提出了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三条道路”新理念,致力于公共服务改革,发展经济,促进社会公正。

在政治方面,他推动权力下放,理顺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选举成立了苏格兰和威尔士地方议会;推动北爱尔兰冲突各方达成和平协议,成立北爱地方议会,组建北爱自治政府等。

在经济方面,布莱尔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使英国经济保持持续稳定增长,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都处于较低水平。

在国际舞台上,布莱尔带领英国政府,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展开全方位外交。

他主张英国积极参与欧洲一体化进程,并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积极巩固与美国的特殊关系;重视改善欧盟与俄罗斯的关系。

国会关系布莱尔任内曾对下议院的议事程序作了不少改革。

他上任后的第一项改动就是将以往在每星期二和四,每次长15分钟的首相答问环节进行合并,变为每星期只在星期三举行,但时间则延长至30分钟。

布莱尔表示这样是为了让答问环节更具效率,但批评者却反驳他这样做只为方便准备问题答案。

除首相答问环节外,布莱尔又会在每月举行一次新闻发布会,让记者就不同问题作发问,而气氛也要比国会辩论融洽。

人物评价对布莱尔的批评主要集中于他与美国总统乔治·W·布什的关系,以及他对中东,包括伊拉克战争、20XX年以黎冲突和以巴冲突所采的政策。

此外他亦被批评以“政治化妆"的手法扭曲新闻,误导国民,布莱尔也是历史上首位遭警察问话的在任英国首相。

乔治·沃克·布什:美国在最近几个星期内对托尼·布莱有了更深的了解,美国方面了解了他是一个言而有信的人,他是一个勇敢的人,一个有远见的人。

第三条道路

第三条道路

第三条道路—社会民主主义的复兴作者:安东尼.吉登斯(英)安东尼·吉登斯吉登斯男爵(Anthony G i d d e n s,B a r o n Giddens,1938年1月18日-)英国社会学家。

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他对当代社会学领域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是约翰·梅纳德·凯恩斯以来最有名的社会科学学者。

他与布莱尔提倡的“第三条路”(Third Way)政策也影响了英国甚至其他国家的政策。

产生的时代背景20世纪70年代,西方世界凯恩斯主义日益陷入困境,福利国家高积累终成资本主义发展的绊脚石,因此,左翼政治模式开始被人们所怀疑,开始举步维艰。

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冷战局面的结束,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日益明显。

经济全球化对世界各国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如何根据多变的世界局势制定相应的执政纲领,成为各国执政党为之头疼并且努力寻求解决的课题。

因此,“第三条道路”就是西方政党在如何得选民的支持和掌控失控世界所作出的理论选择。

第三条道路的内涵1、“第三条道路”是2O 世纪90年代兴起于欧洲社会民主主义变革过程中的新的社会思潮和社会运动。

它反映和代表了各国社会党(包括社会民主党、工党)及其国际联合组织“社会党国际”解决社会矛盾问题,处理政治问题的共同的基本主张,基本观点,基本理论和方法,是各国社会党思想体系的统称。

第三条道路的内涵2、它作为一种更新和重建的民主思潮和发展模式,是战后欧美发达国家,特别是西国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生活变化的产物,是战后资义发展进程中一次新的重大调整和变革尝试,带有鲜明的时代色彩。

3、是在对凯恩斯主义、新自由主义和传统左右派理论综合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进行的一次全面调整。

第一章社会主义之后•社会主义的衰落•老派社会民主主义•新自由主义的观点•最近的争论•政治支持的结构•社会民主主义的命运第二章五种两难困民•全球化•个人主义•左和右•政治的行动主体•生态问题•第三条道路政治第三章国家与公民社会•民主制度的民主化•公民社会问题•犯罪与社区•民主的家庭第四章社会投资型国家•平等的含义•包容性与排斥性•积极的福利社会•社会投资战略第五章迈向全球化的时代•世界性国家•文化多元主义•世界性民主•欧洲联盟•全球性统理结构•全球范围内的市场原教旨主义小结1、理论内容可以归结为:政治政策、经济政策、社会政策、外交政策2、由理论到实践英国、美国和德国3、不仅可行,而且是必要。

第三条道路-搜狗百科

第三条道路-搜狗百科

第三条道路-搜狗百科第三条道路-搜狗百科第三条道路也经常被评论为原有的“带有少数社会主义性质的资本主义取代社会主义制度”的社会民主主义观念,以及社会民主党派为了赢得选举而选择的一种手段。

批评家认为第三条道路理论最终是以劳动阶层和穷人的牺牲来换取大企业的利益和社会福利。

在现实政策中,英国的托尼·布莱尔和德国的格哈特·施罗德是实行这种政策的典型政治家。

无论在东德、东欧或其他地区国家,其结论都是一致的,即人民都希望有一个真正全力为民服务,保护人民,以民为中心的政府。

我们必须留意,这种情况在过去是不可能的。

以欧洲为例,东欧企图避开一个由政府主导的社会;西欧则试着躲避一个由市场主导的社会。

所以无论东欧或西欧彼此都在寻求一个最有活力和能力的政府,一个最可以平衡两者,支持人民生活最大福祉的政府。

过去十年的经验里,东欧各国发现虽然拥有了自由思想与舆论,却仍无法压抑或摒弃官僚积习。

这正是“第三条路”主要的讨论问题。

1、在当代是指一种适应科技、经济、社会、阶级和生存环境等各方面全球性变化的“中间偏左”的社会民主主义政治哲学或理论。

它最早至少可以追溯到德国社会民主党理论家伯恩斯坦那里。

此后经常被社会民主党人和欧洲社会主义者所使用,以显示自己的观点与美国自由市场资本主义和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差异。

即在传统的左派与右派之间,不放任自流也不像左派过分干预,是中间偏左的一种道路(偏向干预),出现在90年代。

2、第三条道路概括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外其他选择的思想。

它将人们的注意力转移到了另外一种意识形态,该意识形态吸引了来自不同传统——包括法西斯主义、社会民主主义以及近来的后社会主义——的政治思想家。

现代形态的第三条道路是老式的社会民主主义及新自由主义的替代选择。

前者之所以遭到排斥,是因为它嵌入到了国家主义结构中,这种结构难以适应以知识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的现代经济;而后者遭到拒绝,是因为它造成了混乱,损害了社会道义基础。

“第三条道路”社会福利思想评价及启示

“第三条道路”社会福利思想评价及启示

“第三条道路”社会福利思想评价及启⽰⽬录第1章导论 (1)1.1研究⽬的和意义 (1)1.2国内外研究现状 (2)1.2.1国外研究现状 (2)1.2.2国内研究现状 (3)1.3研究思路、⽅法及创新点 (5)1.3.1研究思路 (5)1.3.2研究⽅法 (6)1.3.2本⽂创新点 (6)第2章“第三条道路”社会福利思想的主要内容 (7)2.1“第三条道路”理论概述 (7)2.1.1“第三条道路”的基本涵义 (7)2.1.2“第三条道路”理论兴起的背景 (7)2.1.3“第三条道路”的基本主张 (8)2.2安东尼.吉登斯的社会福利思想 (9)2.2.1“⽆责任既⽆权利”的思想 (10)2.2.2“积极福利”的主张 (11)2.2.3“社会投资国家的”理念 (12)2.3托尼.布莱尔的社会福利思想 (14)2.3.1“第⼆代福利”思想 (14)2.3.2重视发展教育 (15)2.3.3福利制度改⾰思想 (15)2.3.4福利制度改⾰的基本主张 (17)第3章“第三条道路”社会福利思想评价 (18)3.1“第三条道路”社会福利思想的进步性 (18)3.2“第三条道路”社会保障思想的局限性 (19)3.3“第三条道路”社会福利思想的实质 (20)第4章“第三条道路”社会福利思想的实践 (21)4.1英国布莱尔政府的社会福利制度改⾰ (21)4.1.1养⽼保障制度改⾰ (21)4.1.2医疗保障制度改⾰ (23)4.1.3失业保障制度改⾰ (25)4.1.4教育制度改⾰ (26)4.1.5恢复最低⼯资制 (27)4.1.6其他福利政策 (27)4.2布莱尔政府社会福利制度改⾰的评价 (28)4.2.1符合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28)4.2.2有效缓解了社会压⼒ (29)4.2.3兼顾了公平和效率的平衡 (29)4.3布莱尔政府社会福利制度改⾰的启⽰ (30)第5章“第三条道路”社会福利思想的启⽰ (32)5.1社会保障要与⽣产⼒发展⽔平相适应 (32)5.2树⽴权利和义务相统⼀的社会保障观念 (32)5.3⿎励社会参与,建⽴多元化社会保障制度 (33)5.4强化政府责任,转变政府职能 (34)5.5重视教育,注重⼈⼒资本投⼊ (35)结论 (36)参考⽂献 (37)致谢 (39)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40)第1章导论第1章导论1.1研究⽬的和意义通过本⽂的研究,期望达到以下⼏点⽬的:⾸先,通过对西⽅“第三条道路”相关理论及⽂献的研究,理清“第三条道路”的理论所包含的社会福利思想;其次,分析研究“第三条道路”福利思想影响下的社会政策的实施效果及其评价,这些研究主要以布莱尔执政时期的英国社会福利政策为主;第三,总结“第三条道路”社会福利思想的优点和不⾜之处,并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提供经验与借鉴。

学术界关于布莱尔“第三条道路”研究综述论文

学术界关于布莱尔“第三条道路”研究综述论文

学术界关于布莱尔“第三条道路”的研究综述摘要:自1997年布莱尔当选英国首相以来,第三条道路理论引起我国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政治家和学者们纷纷发表了众多文章阐述自己的观点。

其中,探讨的主要问题集中在第三条道路的背景、目的、原则、特征、内容、评价等方面。

但多数文章仅就其中的某一方面展开论述,难免有失偏颇。

文章试图总结这些观点的异同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主要从第三条道路的背景、内容和评价作阐述。

关键词:布莱尔主义;第三条道路;主要问题一、第三条道路理论形成的背景第三条道路兴起于90年代,背景比较复杂。

主要集中在政党政治、全球化、旧的社会民主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给人类造成的破坏、选举需要等几个方面:首先,刘建飞在《第三条道路的形成背景与主要特征》一文中,分国内和国际政治背景两方面加以论述。

1998年9月,费边社发表了布莱尔撰写的小册子——《第三条道路:新世纪的新政治》,标志着第三条道路在理论上已经成形。

而吉登斯在《第三条道路及其批评》一书中也阐明了第三条道路的复兴以及随后的扩散要归功于工党对它的采用;刘成在《试述英国工党“第三条道路”的历史背景》一文中认为第三条道路理论的提出是政党改革的必然结果;张小荣《当代美欧“第三条道路”兴起的历史背景》认为“冷战”结束后资本主义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中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以及“新生代”领导人的鼓吹是“第三条道路”兴起的主要原因。

第二,克里斯托夫·佩德森、基斯万·克里勃根、安东尼·赫姆里克在《新自由主义,第三条道路还是其他?》一文中认为第三条道路应该被看做是对经济形势的一种新的社会民主反响,在此经济形势下,凯恩斯主义已不再适用,同时,社会民主派在就业和平等之间也面临着一次严峻的交换。

张明军《全球化与“第三条道路”的兴起》认为“第三条道路”是布莱尔在全球化的挑战下,资本主义国家的中左政党为解决面临的现实问题所倡导的政治主张,是冷战结束后改良主义思潮在现时代的新发展。

浅析布菜尔第三条道路的兴起及特点

浅析布菜尔第三条道路的兴起及特点
论是 比较典 型的例子。相关理论 和实践所 涉及政 治、 经济、 科教文
的理论发展和国际工人运动 的长期实践中 , 主义 内部又产生 了 社会
各种各样的利益集团和思想流派。 所谓 民主社会主义 , 由社会党 国际所 提 出的一种社会 主义 。 是
其 渊 源 可 追 溯 到 1 纪 第 二 国际 所 提 出 的 “ 主 社 会 ”是 二 战 后 9世 民 ,


第三条 道路 是冷 战后 兴起 于 西欧 国家 民主社 会 主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总结历来工 人运 动经验和批判继承空想社 会主义优秀成果的基础上 , 创立 了科学社会主义 。但是在社会 主义
义政 党的一种在不触及 资本主义框架 基础上的改 良主义 思潮。其
中, 托尼 ・ 布莱 尔所领 导 的“ 新工 党” 及其 配套 的“ 三条道路 ” 第 理

… …
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对布莱尔 的“ 第三条道路 ” 理论及 相关实践进
行研究分析 , 试从 中剖析其 内在本质 。

而是允许各成员党 自行选择其理论基础。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但是 , 我们必须承认 的是 , 民主社会 主义始终选择作为资本 主
1 第 三条 道 路 的 历 史 背 景
11工党长期奉行 的民主社会主 义的内涵 . 工党是 民主社会 主义的重要 发源地 , 在理论 和实践上 对 国际
面对全新 的国内外政治格 局 , 冷战 中曾经独 领风骚 、 号令一方 的各种政治势力在第一时间却显得不知所措 。在某些西方国家 , 为 “ 打赢 ” 冷战立下赫赫 功勋的一些政治家 和执 政团体纷纷 因为某些 国内问题的处理不得当而失去了领导地 位。 就在这个令人 眼花缭 乱 , 呈现出惊人繁 荣的变化 中的时代 , 在

“第三条道路”框架下的布莱尔政府教育政策回顾

“第三条道路”框架下的布莱尔政府教育政策回顾
Ma .2 1 r 00
文章 编 号 :6 4 8 0 ( 0 0 0 — 0 1 0 1 7 — 17 2 1 ) 2 0 8 ~ 6
“ 第三条道路 ” 框架下的布莱尔政府教育政策回顾
贺武 华
( 杭州 电子 科 技 大学 人 文 学 院 ,浙 江 杭 州 30 1 ) 1 0 8
2 0 年6 2 07 月 7日, 登 ・ 朗 ( od n B o n 戈 布 G ro rw ) 接 替托 尼 ・ 布莱 尔 ( o y Bar T n li )正 式 出任英 国首
言 的 。确 切地 说 ,它是针 对传 统左 翼 的国家 干预 “ 主 义政治 模式 和新 右派 的新 自由主义方 式而 提 出
路 ” 布 莱尔 第三条 路 思想 的形成 与发 展也受 到 当 。
本 主义 是 唯一选 择 的前 提 下 ,针 对 资本 主义框 架
之下 的传统 左 、右政 治意 识及其 政 治运作 模式 而
收 稿 日期 : 0 9 2 2 2 0 —1 — 7
基 金 项 目 : 中 国博 士 后 科 学基 金 首 批 特 别 资 助 项 目 “ 中 国特 色 的 公 共 教 育 政 策 过 程 研 究 ” 项 目批 准 号 : 有 (
图概 览
( ) 纪之 交西 方“ 三条 道路 ” 一 世 第 政治 变革 本 文所 指 的“ 三 条 道路 ” 是 指2 世 纪9 年 第 , O 0 代 欧 美 左 翼 政 党 复 兴 过 程 中 出现 的一 股 政 治 思 潮。 它是 一种 思维 或者政 策 制定 的框架 , 在某 种 意
承” “ 和 融合 ” 实践 中致 力 于 寻找 一 些 新 的平 衡 点 。 的
关 键 词 :布 莱 尔政 府 ; 三条 道 路 ; 育 政 策 ; 右 第 教 新

布莱尔的“第三条道路”

布莱尔的“第三条道路”

布莱尔的“第三条道路”?秦戈(伦敦)近年来,有关“第三条道路”的文章发了不少,“第三条道路”作为社会政治的理念越来越被大家所谈论,所熟悉。

但在中文媒体里有个普遍性的现象,即人们谈话撰文时总把“第三条道路”的概念(或理论)与英国现任首相托尼·布莱尔连在一起。

如有学者不仅把“第三条道路”看成是布莱尔帮助英国工党从在野党走向执政党的竞选纲领,而且把它看成是布莱尔当选英国首相后施政的理论和思想基础;有人甚至把布莱尔看成是西方“第三条道路”思潮和新政的最主要代表。

更让人费解的是,即使连BBC这样的媒体,也犯同样无知的错误;如BBC记者霍斯在2003年7月11日的报道中说,“…第三条道路‟的说法源自英国工党政府所宣称的…在自由市场开放主义与传统社会主义之间的方式,提供更好的施政‟”。

诸如此类的以讹传讹,三人成虎,使读者误以为“第三条道路” 出自于布莱尔的新思想,似乎布莱尔就是该理论的原创者。

在笔者看来,这是一个对“第三条道路”理论的严重歪曲,也是一种历史性的误导,有必要对此理论正本清源,对其在舆论上加以拨乱反正。

一其实时至今日“第三条道路”既不是什么新思想,也不是从托尼·布莱尔开始。

早在1930年代,有人就提出了这个概念。

第三条道路的理论出现于国际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其主旨是要吸取布尔什维克理念和社会主义思想,并把两者的优点结合为一种现实可行的体制,以实现社会主义的远大目标;但在它早期(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出现时,并没有赋予它一个明晰而严格的定义。

二战后,欧洲的社会民主主义国家宣称自己的体制是“第三条道路”,即一种介乎于自由资本主义和原教旨共产主义之间,但比两者任一要好的发展模式。

而真正把它发展成为一种理论的是著名的捷克经济学家奥塔·塞克(Ota Sik)。

在20世纪60年代的布拉格之春以后,身为捷克副总理的塞克就试图在计划经济中引入市场经济的机制。

当时,一方面苏联、东欧加快改革的步伐,另一方面西方持续的经济滞胀局面使崇尚自由竞争市场制度的经济自由主义思潮回升,二者彼此呼应,使市场社会主义思潮成为一种公认的独立的经济学流派而愈益受到重视,形成布鲁斯(W. Brus)“含有受控制市场机制的计划经济”模式、塞克“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分配计划”模式、科尔奈(J. Kornai)“有宏观控制的市场协调”模式等等,社会主义经济模式的探讨出现了在理论上异彩纷呈,学术上不断创新的局面。

“第三条道路”及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第三条道路”及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第三条道路”及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一、“第三条道路”产生的背景“第三条道路”是以安东尼·吉登斯、托尼·布莱尔和施罗德等人为代表的西欧社会民主党人在全球化加速发展的背景下,在传统社会民主主义价值理念和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受到质疑的情况下,为了摆脱困境、迎接挑战,而在继承传统社会民主主义基本价值理念和借鉴新自由主义一些做法的基础上,取长补短、融会贯通,提出的一套提高竞争力和就业能力、限制和削减消极与不稳定因素的政治体系。

其中,社会福利制度的改革和社会福利政策的调整是“第三条道路”理论的重要方面。

二、“第三条道路”的思想内容(一)对“可能性”公平分配的平等理念第三条道路认为,随着社会阶级和阶层结构的重大变化,“包容性”已经成为回应不平等的重要工具,成为社会民主主义改造福利国家的基本价值理念和追求目标。

(二)“无责任即无权利”的福利改革原则“第三条道路”在坚持接受社会福利是公民合法权利的前提下,强调个人在享有权利的同时,必须要尽到自己的义务和责任,从社会索取的权利和为社会尽责的义务同时存在,责任和权利相统一。

(三)多元化的福利提供主体在传统福利国家模式中,社会福利和大规模转移支付是一种国家行为。

国家对社会福利的高度介入,使家庭和社区的责任被削弱,个人自由受到压抑。

“第三条道路”主张,在坚持国家主导社会福利的前提下,加强国家与私人机构之间的合作与互补关系,更多地发挥企业、家庭、第三机构(志愿性工作)和其他民间社会组织的责任和作用,确立政府和家庭、企业、社区以及志愿机构在社会福利上的合作关系。

三“、第三条道路”政策措施———以英国为例(一)促进人口就业英国政府指定并推行了大规模“从福利到工作”计划,对不同人制定了不同的行动计划,并且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

(二)赋予教育和培训优先权20 世纪90 年代末,英国工党执政后,把增加教育经费、培养开发人的潜能和终生教育作为其新政策最优先考虑的领域。

布莱尔“第三条道路”的三项原则

布莱尔“第三条道路”的三项原则

【数据库】人大全文1999年政治类专题【文献号】6486【原文出处】世界经济与政治【原刊地名】京【原刊期号】199904【原刊页号】50~55【分类号】D7【分类名】国际政治【复印期号】199905【标题】布莱尔“第三条道路”的三项原则【作者】罗云力【作者简介】罗云力,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列研究所。

(北京邮编:100732)【内容提要】“第三条道路”是布莱尔积极推行的一套政治主张,它从1998年下半年起,不仅成为热门话题,而且对欧洲乃至世界政治生活都产生了引人注目的影响。

“第三条道路”虽然本是民主社会主义的老话,但布莱尔主义确实赋予它一些值得重视的新意。

从其内涵看,这种新意主要体现在以价值社会主义替代制度社会主义为重要内容的改革、创新原则中,以“双赢”替代“通吃”为主旨的相关利益者原则中,以风险机遇平衡替代不思回报的“不承担责任就没有权利”原则中。

【关键词】第三条道路/三项原则TT【正文】1998年9月,英国首相、工党领袖布莱尔以异乎寻常的钟情发表了题为《第三条道路——新世纪的新政治主张》小册子,与此同时,在他和克林顿倡议下世界上一些中左国家领导人汇集纽约,举行了以“第三条道路”为题的国际研讨会。

随后仰慕布莱尔路线的德国社民党人施罗德上台执政,意大利左翼民主党人达莱马入主组阁,这一切使以中左为特征的“第三条道路”不仅成为欧洲最时髦的话题,更对包括美国和俄国在内的全球政治生活产生十分引人注目的影响。

众所周知,“第三条道路”在信奉民主社会主义的政党中并不是什么新词汇,它早就是这些党标榜自己不同于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共产党)的口号了。

布莱尔第三条道路虽然强调自己介于新自由主义和传统民主社会主义之间,但并没有离开既批判资本主义又批判共产主义这个立场,并没有改变改良主义实质。

然而,如果以此断定布莱尔的主张仍是旧瓶旧酒,毫无新意,那就有失偏颇了。

因为,第三条道路在布莱尔主义中确实含有一些新思路、新观念,对英国工党而言尤其如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布莱尔与“第三条道路”思潮
光明日报驻伦敦记者张鸣
“第三条道路”作为一种重建的社会民主主义理论或思潮,近年来开始在欧美各国风行起来,尤其受到英国首相布莱尔的竭力推崇。

早在今年2月,布莱尔就提出要建立一个面向21世纪的“中间偏左”的国际共识。

9月21日,他通过著名的工党思想库“费边社”,发表长文《第三条道路:面向新世纪的新政治》。

同日,他利用出席联合国大会的机会,与克林顿等一起参加了纽约大学的一个专门研讨“第三条道路”的学术会议。

在刚刚结束的工党年度代表大会上,他再提“第三条道路”,并与其他工党领导人发誓说,“撒切尔主义”已经消亡,新工党也决不会再回到老工党的道路上去,将坚持和继续进行现代化改革。

所谓“第三条道路”,在当代是指一种适应科技、经济、社会、阶级和生存环境等各方面全球性变化的“中间偏左”的社会民主主义政治哲学或理论。

它最早至少可以追溯到德国社会民主党理论家伯恩斯坦那里。

此后经常被社会民主党人和欧洲社会主义者所使用,以显示自己的观点与美国自由市场资本主义和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差异。

英国曾处于美国与大陆欧洲思潮相互作用的交汇点上。

老工党的政治主张要比大陆社会民主党更左更极端,致使它长期在野。

而大陆国家又没有像英国那样,曾经历过撒切尔主义的多年统治。

有此深层社会历史原因,“第三条道路”在英国新工党和布莱尔那里因而得到“厚爱”。

与老左派的“国家全面干预”、“高税收、高政府开支”和“完全福利国家”,以及新右派的“个人主义和自由市场经济能够解决所有问题”的主张不同,“第三条道路”鼓吹要以新的现代化精神驾驭我们时代发生的革命性变化,即全球化、个人生活的转换以及人与自然的新关系。

它的主张包括:机会而不是财富的平等和社会包容;自律式的自由;摒弃无责任的权利;摒弃无民主的权威;世界主义的多元论;哲学上的保守主义;以中间阶层为社会主流与基础;不断的再民主化过程;建立适应全球化趋势的结构机制;发挥充满活力的公民社会的作用,增进政府的公开性、透明性和高效率;实行国家宏观调控的新混合经济;积极的福利体制;国家注重对人的资源的投资;世界主义的国家;放权自治;等等。

布莱尔提出,“第三条道路”的核心是要以改革、现代化与合作的精神应付全球化带来的变化和挑战,建设一个强大和充满活力的新英国及新的国际秩序。

他认为政府应当致力于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实施鼓励自立而不是依赖性的税收和福利政策,将高质量的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作为解决失业及其他社会问题的基础。

他主张四条基本的价值理想,即全体公民共享的社会平等、机会、责任与和睦。

在对外政策方面,他注重国际合作,主张欧盟的发展应在民族国家和超国家的“邦联”之间寻找“第三条道路”,建构更大更有效的非集权化单一市场体制。

布莱尔还认为,“第三条道路”是一种永恒的修正主义,建立在对不断变化的先进工业化社会的清晰认识之上,将不断搜寻更好的途径来达到自己的目标。

新工党上台之后采取的社会经济政策,如所谓“新政”即“从坐享救济走向重新就业”、失业救济改革和其他福利制度改革,反映出“第三条道路”思想已成为这个执政党的政策渊源。

目前,社会民主党及“中间偏左”政党或联盟,已经在欧盟15国中的13个国家以及其他许多西方或东欧国家当政。

作为一种时髦的理论或思潮,“第三条道路”会有长久的生命力吗?据称是布莱尔最为推崇的英国政治理论学者、著名的伦敦经济政治学院院长安东尼·吉登斯教授,对此有着鲜明的看法。

这位刚刚出版了专著《第三条道路:社会民主主义的重建》的著名学者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第三条道路”是当代西方唯一可行的面向新世纪的政治哲学或理论,它将至少在西方世界风行20年。

(本报伦敦10月4日电)
二、“第三条道路”的思想内容
(一)对“可能性”公平分配的平等理念
第三条道路认为,随着社会阶级和阶层结构的重大变化,“包容性”已经成为回应不平等的重要工具,成为社会民主主义改造福利国家的基本价值理念和追求目标。

(二)“无责任即无权利”的福利改革原则
“第三条道路”在坚持接受社会福利是公民合法权利的前提下,强调个人在享有权利的同时,必须要尽到自己的义务和责任,从社会索取的权利和为社会尽责的义务同时存在,责任和权利相统一。

(三)多元化的福利提供主体
在传统福利国家模式中,社会福利和大规模转移支付是一种国家行为。

国家对社会福利的高度介入,使家庭和社区的责任被削弱,个人自由受到压抑。

“第三条道路”主张,在坚持国家主导社会福利的前提下,加强国家与私人机构之间的合作与互补关系,更多地发挥企业、家庭、第三机构(志愿性工作)和其他民间社会组织的责任和作用,确立政府和家庭、企业、社区以及志愿机构在社会福利上的合作关系
(一)中庸性与超越性并存
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孔子提出“过犹不及”的中庸思
想, “中庸”即用“中”, 善于运用“中”的标准, 随时做到适
中, “中庸”方法意味着在事物或情况复杂的序列中, 在两
极之间的过渡带中寻找一个适当标准[ 9] (P.11 -12)。

先前的
“第三条道路”已经体现出否定两端, 取对己有利之法(有
一味否定主流的意味)而另辟一条适中的新道路, 现代意
义的“第三条道路”则进一步发展,很好地走了一条“中庸”
之路,在保守主义和新自由主义两极之间取一个自定义的
适度, 但不是一种数量上的中间, 而是有效性最佳的点, 这
个点就是“第三条道路”, 它不偏向哪一方, 做到两端的有
效结合。

正如布莱尔所言:“第三条道路并不是左派和右
派之间简单的妥协, 它力图吸取反对派和中左派的基本价
值”, 它摒弃了传统的左右政治分野, 走非左非右亦非中间
的道路。

布莱尔认为它是“自由放任和政府干预, 经济效
率和社会公平之间的平稳点”。

“第三条道路”既兼顾左右价值观, 实现适度结合, 同
时优势超越于两端, 达到一定高度上的指导, 因此, 它是中
庸性与超越性的统一。

(二)务实性
布莱尔的“第三条道路”, 不是对“撒切尔主义”的后果
的简单适应,不仅扬弃了老左派的理论, 而且扬弃了“新右
派”的理论,而以务实精神对待一系列具体问题。

在政治、
经济、外交等方面都有一定的体现。

首先, 经济上, 把国家和市场结合, 既强调政府作用是
有限的,又认为市场也有失灵的时候, 两者结合是最佳的,
互相取长补短, 从而更符合现实经济生活。

其次, 发展了欧洲民主社会主义理论, 增加了实际化
的一笔。

为了适应议会斗争, 放弃了传统的公有制目标和
国家干预主义的指导思想, 并修正了传统的福利思想和就
业政策,使其更加符合资产阶级口味, 从代表工人阶级的
利益转向倾向于代表中产阶级和雇主的利益,从工会的组
织变成为“人民”的组织,代表范围更广泛。

社会党变成了
温和的、比较人道的资产阶级政党, 是现实促成了其转变。

3.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政治保证。

“第三条道路”超越左与右的立场给我们这样的启示:一个政党应该注重不断扩大群众基础,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推动社会的进步。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不同所有制、不同地区的人们在根本利益一致的前提下,出现了各种具体利益的差别,形成了不同的利益阶层。

这些不同的社会阶层在追求自身利益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利益间的摩擦,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为此,我们更需要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通过亲密合作和政治协商,协调各党派之间的利益差异和矛盾,促进社会各阶层间的团结合作,形成社会发展的合力。

4.积极投入国际合作,促进全球性问题的解决。

第三条道路的外交政策中包含新干涉主义的思想,对此我们应有清醒的认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其强调国际合作重要性的一面。

第三条道路对国际合作的重视和强调可以为我国积极参与国际社会提供借鉴。

在全球化时代,国家利益的实现和国际问题的解决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国际合作和国际协调的发展。

为此,作为正在崛起的大国,我国应积极参与到国际体系中来:一方面,积极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在联合国改革、国际货币金融体制改革等问题上提出自己的立场和观点,使自己的意见能够反映到国际规则之中,推动国际新秩序的建立;另一方面,积极参与到国际环境保护、国际能源合作、国际军备控制和国际贸易合作等领域中,成为国际关系变化的积极参与者和决策者,而非消极的旁观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