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终关怀书籍推荐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终关怀书籍推荐

1.死亡课

在那些冷峻而多情的医学叙事作品里,死亡呈现出独特的视角、鲜为人知的专业性、原汁原味的现场感,更有一种出人意表且引人深思的人间温度。

当死亡可以如此多情、告别有了“最好”,“长远看来,我们都已死去”这样的诤言,已非文字表面上的触目惊心,而是一场由死亡主讲却直抵生命终极命题和心灵感动的特殊“死亡课”。

死亡,从来无法回避。但人们依然需要这样的“死亡课”来传授其中的道理,以不懵懂、不忧惧的姿态,坦然面对。

2.《死亡如此多情》

中国医学论坛报社编中信出版社

“生命大结局——一个你不愿意提及却又无法摆脱的必然,它的阴影笼罩着你的一生。当你卧病在床,当你年老体衰,当你亲友逝去,对它的恐惧会悄然袭来。请你翻翻此书,看看这些医生的口述实录,想想他们内心的无奈、挣扎和感悟。也许你会重新认识生命的大结局,克服恐惧,淡然应对。”这道出了此书的意义。

《死亡如此多情》采访了百位医护人员,用叙事医学的手法描述了医者亲身经历的临终故事,还原一个又一个惊心又感人的生死现场,诉说关于死亡的种种“多情”,是一部颠覆传统生死观念的纪实文学。

阅读这样的人间真实,定会启迪读者去重新认识自己的身体和心灵、痛苦和疾病,以及生命和死亡。

3.《长远看来,我们都已死去!》

[澳]肯·赫尔曼著江苏文艺出版社

书名是多么触目惊心。

但“死亡”这个词,确实是我们每一个人无法回避的将来。它也是在各大医院重症监护室里轮番上演的真相。

这是一本讲述发生在重症监护室里的案例的书籍,也是一堂关乎死亡的课程。国际重症监护领域专家肯·赫尔曼教授直面内心深处,用饱满而真挚的笔调,记录了重症监护室内一系列“原汁原味的、躲在医院幕帘后的生死故事”,追问医疗救治的终极意义、生死命题。

这部医学专家的重症监护室守护笔记,被译成22种文字,令世界各地的读者感动落泪。

它是一个有深度的医学叙事,更是许多有温度的“临终见证”——“这些充满人性光辉的故事,带领我们进入了重症监护的独特世界。在那里,最原始也是最深切的人类情怀,与最为先进的医疗科技一直在发生激烈碰撞”。

4.《最好的告别》

[美]阿图·葛文德著浙江人民出版社

一本描述衰老和死亡的沉重之书,却受到了读者追捧,登上了各种畅销书榜单。

当病人在死亡的边缘徘徊挣扎的时候,医生该如何去安抚他?医学不能实现他的欲望,但医生可以为他走向死亡缓缓摆渡。美国医生阿图·葛文德结合其多年的外科医生经验与流畅的文笔,讲述了一个个伤感而发人深省的故事。

作为一本会讲故事、入情入理的医学读物,面对衰老和死亡的沉重话题,《最好的告别》触动的不仅是医学思考,更是关于生命的探索。即不仅告诉医生们如何尊重生命、挽救生命,也告诉读者为了使生命最后的岁月有意义,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正如读者所说的,作为凡人,我们都将面对人生的终点,《最好的告别》给我们重要的启示。

生死感悟

他或她,一字一句,垒起自己面对生死天堑的泪水与努力、艰辛与喜悦、代价与感悟。

生命冷却,却留下灼热的感悟,不绝地敲击读者的心灵。那是至为真切的对生命的透视、对死亡的对峙,具有沉甸甸的力量和震撼性。

生死感悟,都是不染尘埃的生命叩问:我们要用多大的代价,才能认清活着的意义?5.《向死而生》

[英]亚瑟·克里斯托弗·本森著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这是英国著名作家本森的亲身经历,濒临死亡又起死回生后的日记体感悟和思考。

曾经,他以文字为生;曾经,他只埋头于工作;曾经,他毫不关心家人……

直到有一天,他突然倒下,病入骨髓,躺在床上,说不出,写不动……

渐渐地,他开始去体会亲情的温暖、发现自然的美丽、思考生命的意义、审视人类与人性的蒙昧……

两次与死神擦肩而过的作家,在和病魔斗争的同时,写下了这本笔笔含情字字有痛的“死亡”日记。全书共有66篇日记,篇篇都围绕“死亡”这个永恒命题展开,作者结合自己病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从不同的视角和事件切入,深入探讨关于心灵的成长、生命的意义等多种问题,引人深思和觉醒。

6.《妞妞》

周国平著长江文艺出版社

成长与死亡的相伴相行,让生命的话题变得尤为脆弱而深刻、凄美而惊心。

妞妞是作家周国平仅活了562天便夭折的女儿。作者以一个父亲的札记形式,真实记录妞妞成长的各种细节,他和妻子在死亡阴影笼罩下抚育幼女爱哀交加的心境,以及在摇篮旁、墓碑畔的忧伤生命思考,通过剖析生命的诞生与消亡的过程来辨析人生的意义和情爱的真谛,写下了一个“感悟生与死的心灵之作”。

其行文的哲学意味,让人们在感叹一个具体生命生死的同时,也关注人类普遍的生命意识,将生命个体的悲剧意识泛化到人类的苦难中。面对一个幼小生命的凋零,周国平给出了他关于生命的意义、死亡、灵魂和超越这些基本命题的思索。

7.《此生未完成》

于娟著湖南科技出版社

作者于娟的一生,就是一本“未完成”的书。这名32岁的女子,是一名有着美好前程的复旦大学青年教师,也是一个两岁孩子的母亲。在与晚期癌症抗争一年四个月之后,生命定格。

一年的生死折磨,她写下这些:她的病,她的一生,她的坚强和柔软,以及病中的众生相。

“生命的最后时刻,她胸有惊雷而面若平湖。只是用自己肉躯的痛苦去换得人生的参悟,代价实在太大了。”生死边缘,她有了那么痛又那么平实的领悟:好好活着,好好爱护自己和身边每个人。其余的,“神马都是浮云”。

她用她年轻的生命,成就了这个“未完成”对他者的警醒与启思,让这个“未完成”深具意义。

“我们要用多大的代价,才能认清活着的意义”,书封上这句平实的话敲击着每一个人的心。

8.《恩宠与勇气》

[美]肯·威尔伯著三联书店

美丽女子崔雅邂逅肯·威尔伯,彼此一见钟情,计划喜结良缘。然而,就在婚礼前夕,崔雅被发现罹患乳腺癌。

完美的邂逅,变成了随后五年漫长的艰难岁月。在这个厄运中,人们真的很难分辨谁比谁更痛苦——是饱受疾病煎熬的崔雅,还是咬紧牙关与她并肩作战的肯。正如人们说,“你也没法把《恩宠与勇气》当作爱情之书或者死亡日记,它是一种疾病与死亡的修行,从恐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