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知识点归纳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3课《湖心亭看雪》知识点详解(考点+要点)

初中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3课《湖心亭看雪》知识点详解(考点+要点)

九年级语文上册《湖心亭看雪》知识点一、课文简介【阅读提示】大雪净化了天地,冻结了人声鸟语,也激发了作者游览西湖的雅兴。

他在沉沉夜色中乘舟独往,看到雪中的西湖果然风光不凡。

更没想到的是,这种情形下还有先“我”而至的赏雪人。

边读边思考:这是一番怎样的境界?如此简洁凝练、生动传神的文字,又带给我们怎样的美感?崇祯五年②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③矣,余拏④一小舟,拥毳衣炉火⑤,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⑥,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⑦、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⑧!”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⑨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⑩。

及下船,舟子⑪喃喃曰:“莫说相公⑫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①选自《陶庵梦忆》卷三(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2年版)。

张岱(1597—1689),字宗子,号陶庵,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明末清初文学家。

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湖心亭,在杭州西湖中的一个小岛上。

②[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

崇祯,明思宗朱由检年号(1628—1644)。

③[更(gēng)定]晚上八时左右。

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

旧时每晚八时左右,打鼓报告初更开始,称为“定更”。

④[拏(ná)]撑(船)。

⑤[拥毳(cuì)衣炉火]裹着裘皮衣服,围着火炉。

拥,裹、围。

毳,鸟兽的细毛。

⑥[雾凇(sōng)沆砀(hàngdàng)]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

雾凇,天气寒冷时,雾冻结在树木的枝叶上形成的白色松散冰晶。

沆砀,白汽弥漫的样子。

⑦[长堤一痕]指西湖长堤在雪中隐隐露出一道痕迹。

⑧[焉得更有此人]哪能还有这样的人呢!意思是想不到还会有这样的人。

焉得,哪能。

更,还。

⑨[三大白]三大杯酒。

白,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

⑩[客此]客居此地。

⑪[舟子]船夫。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湖心亭看雪》必背知识点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湖心亭看雪》必背知识点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湖心亭看雪》必背知识点一、作者简介作者:张岱,明末清初文学家。

作品背景:《湖心亭看雪》选自 《陶庵梦忆》,是张岱避居浙江剡溪山中时所著的回忆录中的一篇。

文章写于明王朝灭亡以后,反映了作者消极避世的生活态度和孤高自赏的情怀。

二、生字注音湖hú 心xīn亭tínɡ看kàn雪xuě崇chónɡ祯zhēn 拏ná 一yì小xiǎo舟zhōu拥yōnɡ毳cuì衣yī 炉lú火huǒ雾wù凇sōnɡ 沆hànɡ砀dànɡ铺pū毡zhān 对duì坐zuò 长chánɡ堤dī一yì痕hén 独dú 往wǎnɡ 惟wéi三、重点字词解释更定:初更以后,晚上八点左右。

毳衣:用毛皮制成的衣服。

雾凇沆砀:形容雪后水气凝成的冰花弥漫于空中的景象。

一白:全白,白茫茫一片。

长堤一痕:形容西湖长堤在雪中隐隐露出的一道痕迹。

四、全文翻译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

大雪接连下了几日,湖中游人全无,连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这天初更时分,我撑着一叶小舟,裹着裘皮衣服,围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云、山、水混为一体,白茫茫一片。

湖上的影子,只有西湖长堤在雪中隐隐露出的一道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微小如草的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我看见有两人铺好毛毯,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

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有闲情逸致的人!”于是拉着我一同饮酒。

我尽力喝了三大杯,然后和他们道别。

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

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五、重点句子及赏析“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心亭看雪知识点归纳整理

湖心亭看雪知识点归纳整理

湖心亭看雪知识点归纳整理湖心亭,坐落于杭州西湖之中,是一座充满历史内涵的建筑。

其外观简洁典雅,充满了古朴的气息。

而在寒冬时节,湖心亭周围的景色更是美不胜收,尤其是当初雪花飘落,置身其中更是别有一番风味。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湖心亭看雪的相关知识点。

一、湖心亭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湖心亭建于明朝时期,初名“菊花亭”,为明代景德镇陶艺家黄山通过船运运至西湖,捐赠于杭州建造完成。

其意在纪念当时的杭州知府趙樹理,以及英雄楚霸王的故事。

湖心亭因其历史和文化内涵而成为杭州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而且也是中国建筑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湖心亭看雪的建筑风貌湖心亭的建筑风格为明清古代典型建筑,其特色在于三重重檐,飞檐翘角。

外侧围以青石护栏,内侧环以白石栏板,整个建筑造型典雅大方、婉约清丽、充满了古朴的气息。

三、湖心亭看雪的气氛感受寒冬时节,杭州经常有雪花纷飞的景象,而此时湖心亭的美丽风光更加让人震撼。

蓝天白雪之间,古朴典雅的湖心亭仿佛是静静的等待着来自千里之外的殷殷眷恋,而衬托其古老神秘的魅力,令人不由自主地陶醉其中。

四、湖心亭看雪的必备注意事项在前往湖心亭观赏雪景时,要注意保暖,多穿衣服,带上防寒保暖的帽子和手套,以避免受到寒冷天气的侵袭;同时,也要注意安全,如小心致滑,在湖心亭周边行走时不要过于靠近湖边,以免滑倒或掉入湖中。

五、湖心亭附近的其他景点湖心亭周边还有其他很多景点,如杭州多个著名的园林,如花港观鱼、曲院风荷、西泠印社等。

其中,每一处都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人文气息,让人流连忘返。

综上所述,湖心亭是一个充满着历史文化内涵和独特魅力的建筑,其寒冬雪景更是令人陶醉。

在前往观赏时,我们不仅要注意保暖和安全,还要好好体会其独特的文化底蕴和氛围感受。

前往湖心亭周边的其他景点,也可以让人领略到更多杭州的美丽、历史和韵味。

湖心亭看雪知识点归纳整理

湖心亭看雪知识点归纳整理

湖心亭看雪知识点1. 湖心亭的背景介绍湖心亭位于中国江苏省苏州市的拙政园内,是一座典型的江南园林建筑。

它建于明代,原名“乐春亭”,后改为“湖心亭”。

湖心亭坐落在一片水面上,四周环绕着青石栏杆,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景观。

2. 湖心亭的建筑特点湖心亭是一座典型的中国传统园林建筑,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 四方形结构:湖心亭呈四方形,每边都有一个门洞。

这种结构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中对四方之象征的重视。

- 重檐歇山顶:湖心亭采用了传统的重檐歇山顶设计,使整个建筑看起来更加华丽而富有韵味。

- 柱子和栏杆:湖心亭的柱子和栏杆都采用了精美的雕刻工艺,展示了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精髓。

3. 湖心亭看雪的意义湖心亭作为苏州园林的代表之一,每年冬天都会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赏雪景。

湖心亭看雪有以下几个意义: - 美景欣赏:湖心亭周围的水面和园林在白雪覆盖下变得更加美丽,给人一种宁静和祥和的感觉。

- 文化体验:湖心亭看雪是一种中国传统文化的体验,能够让人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建筑和园林文化。

- 心灵洗涤:在湖心亭看雪的过程中,人们可以远离喧嚣和压力,沉浸在自然与艺术之中,得到内心的平静和放松。

4. 湖心亭看雪的最佳时间湖心亭看雪最佳的时间是冬季,特别是下雪后的第二天。

此时,白雪覆盖着整个园林,形成了一个纯净而美丽的景象。

5. 湖心亭看雪需要注意的事项在湖心亭看雪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穿着保暖:冬季气温较低,看雪时应穿着厚实的衣物,以免感冒。

- 小心行走:湖心亭周围的地面可能会变得湿滑,需小心行走,以免摔倒受伤。

- 保护环境:观赏雪景时要注意保护环境,不乱扔垃圾,不破坏植被。

6. 湖心亭看雪的相关诗词湖心亭看雪是中国文人雅士常有的题材,以下是几首与湖心亭看雪相关的著名诗词:- “江山如画,一笔带过。

忽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苏轼《临江仙·夜归临皋》 -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文言文《湖心亭看雪》知识点整理

文言文《湖心亭看雪》知识点整理

文言文《湖心亭看雪》知识点整理一、填空。

①文言文《湖心亭看雪》选自《陶庵梦忆》,号陶庵,明末清初人。

本文是一篇游记。

②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③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④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二、解释加点字。

(1)是日更定(指初更以后)..( 2)余挐一小船(牵引,这里是划船的意思).(3)拥毳衣炉火(细毛皮衣)..(4)雾凇沆砀(雾气弥漫的样子)..( 5)上下一白(副词,全,都)(6)惟长堤一痕(只有..( 7)客此(在此地客居)(8)及下船(等到...( 9)湖中焉得更有此人(哪能)(还)...(10)余强饮三大白(勉强,尽力)(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这里指酒杯..( 11)舟子(船夫)(12)更有痴似相公者(对书生的尊称)....三、一词多义。

(1)是①是日更定矣 __这 __②是金陵人__判断动词 __(2) 白①上下一白__白色 __②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__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这里指酒杯__(3) 一①上下一白__副词,全 __②惟长堤一痕 _ _数词,一 __)))(4) 更①是日更定矣__ɡē nɡ,古代夜间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一更为 2 小时 __②更有痴似相公者_ɡè nɡ,还__四、词类活用。

客此名词活用为动词,_客居 __.五、翻译句子。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2、是日更定,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这一天晚上初更时,我划着一叶扁舟,穿着毛皮衣服,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3、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弥漫着水气凝成的冰花,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4、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湖心亭看雪》知识整理

《湖心亭看雪》知识整理

《湖心亭看雪》知识整理一、文学常识填空(1)本文选自《陶庵梦忆》,作者张岱,字宗子,号陶庵,明末清初文学家,二、解释下列加点字1、更定..:晚上八时左右。

2、焉得更.有此人:还3、余拏.一小舟:撑(船)4、拥毳..衣炉火:拥,裹,围。

毳,鸟兽的细毛5雾凇:天气寒冷时,雾冻结在树木的枝叶上形成的白色松散冰晶。

6、沆砀..白汽弥漫的样子7.、强..饮三大白.:强,尽力。

白,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三、文章主旨本文描写了湖心亭雪后的奇景,叙写了在湖心亭的奇遇,叙事、写景、抒情有机结合,表达了作者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雅致。

1.书后题及重点题1.课外从哪几个角度写西湖雪景的?文中有关“湖上影子”的几句描写很有特点,试做具体分析?(1)侧面描写即“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通过雪后人声鸟鸣断绝,突出雪大。

(2)全景式描写(或间接描写),即“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没有直接写雪而是写出雪后雾气弥漫云天山水合而为一,完全成为雪与雾的世界;(3)量词运用和白描手法:即“湖上影子,惟长提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妙用“痕”“点”“芥”“粒”等量词,把长堤、湖心亭、作者身处之舟、舟中之人按照由远及近、由大及小的次序勾勒出来。

抓住了景物在大雪覆盖中留下的“影子”的特点,运用白描手法,简练朴素,不加渲染。

(4)眼前景物的渺小微弱,与旷远苍茫的大自然形成对比。

表现人之于天地的渺小。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一语,与文中哪句话相互映衬?试结合语境,分析它们的深层内涵和表达效果。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一语与后文“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相互映衬。

前者借“客”偶遇知音的惊喜,赞美作者之“痴”;后者借舟子之口,说“客”之“痴”。

作者超凡脱俗的行为不但在“客”那里引起共鸣,也让舟子受到了“痴”的精神的感染,这种错落互见式的表现手法,以此含彼,以单方代双方,既简洁明快,又含蓄深婉。

第10课《湖心亭看雪》知识梳理-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0课《湖心亭看雪》知识梳理-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湖心亭看雪》知识点梳理一、作者名片张岱(1597—1689)字宗子,号陶庵,浙江山阴(今绍兴)人,明末清初文学家、史学家。

张岱出生于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过着游山玩水的“风雅”生活。

明亡后,专心著作。

他在明末清初堪称大散文家,其小品文声誉极高,还是一位精于茶艺鉴赏的行家,他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他的小品文,多为描写江南山水风光,风俗民习和自己过去的生活,常追忆往昔之繁华,从中流露出对亡明的缅怀。

文笔干练,丰神绰约,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二、作品简介《湖心亭看雪》是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创作的一篇散文。

此文记叙了作者自己湖心亭看雪的经过,描绘了所看到的幽静深远、洁白广阔的雪景图,体现了作者的故国之思,也反映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的品质以及远离世俗,孤芳自赏的情怀,并寄托了人生渺茫的慨叹。

全文笔墨精炼,文笔清秀,表现力强,不足两百字,却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

三、字词梳理(一)生难字:张岱.(dài)崇祯.(zhēn)更.定(gēng)拏.一小舟(ná)毳.衣(cuì)雾凇.(sōng)沆砀..(hàng dàng)一芥.(jiè)铺毡.(zhān)强.饮(qiǎng)长堤.一痕(dī)烧酒炉正沸.(feì)(二)古今异义字:(1)白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古义: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

今义:百色(2)是是.日更定矣古义:这今义:判断动词(三)词类活用:(1)雪大雪.三日名词用作动词,下雪(2)客客.此名词用作动词,客居(四)一词多义:(1)更①是日更.(ɡēnɡ)定矣名词,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②湖中焉得更.(ɡènɡ)有此人副词,还(2)白①上下一白.名词,白色②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名词,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五)词语注释:(1)更(ɡēnɡ)定:晚上八时左右。

湖心亭看雪知识点大全整理归纳

湖心亭看雪知识点大全整理归纳

湖心亭看雪知识点大全整理归纳(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湖心亭看雪知识点大全整理归纳张岱《湖心亭看雪》佳文的知识点有哪些呢?张岱《湖心亭看雪》是语文教学重要的一篇课文,也是考试的常考一篇文言文。

(完整word版)湖心亭看雪知识点

(完整word版)湖心亭看雪知识点

《湖心亭看雪》知识点梳理张岱【人物介绍】张岱(1597年~1679年)又名维城,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天孙,别号蝶庵居士,晚号六休居士,汉族,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寓居杭州.【全文】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翻译】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

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这一天凌晨后,我划着一叶扁舟,穿着毛皮衣服、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上)弥漫着水气凝成的冰花,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湖上(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到了亭子上,看见有两个人已铺好了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

(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您)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呢!"拉着我一同饮酒。

我痛饮了三大杯,然后(和他们)道别。

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

等到(回来时)下了船,船夫嘟哝道:“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重点注释】1、是日更定矣是:这。

定:完了,结束2、余挐一小船,拥毳衣炉火. 挐:通“桡",撑,划。

毳衣:用毛皮制成的衣服.3、雾淞沆砀. 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4、湖中焉得更有此人焉:哪里。

更:还5、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强:勉强。

白:指酒杯6、上下一白一白:全白7、客此。

及下船客此:在此地客居;及:等到8、相公:旧时对士人的尊称.【一词多义】1一:上下一白:全.长堤一痕:数词,一.2更:是日更定矣:初更。

湖心亭看雪知识点归纳整理资料

湖心亭看雪知识点归纳整理资料

湖心亭看雪知识点归纳整理资料一、文学常识。

1. 作者。

2. 朝代。

- 本文写于明朝灭亡后,作者入山著书以终,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

二、字音字形。

1. 重点字音。

- 更(gēng)定:初更以后,晚上八点左右。

- 毳(cuì)衣:细毛皮衣。

- 雾凇(sōng)沆(hàng)砀(dàng):冰花一片弥漫。

雾凇,天气寒冷时,雾冻结在树木的枝叶上形成的白色松散冰晶。

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

- 一芥(jiè):一棵小草。

- 铺毡(zhān)对坐:铺着毡子。

- 强(qiǎng)饮:尽力地喝。

- 喃喃(nán):低声说话的样子。

2. 重点字形。

- “毳”字,注意笔画顺序,不要写错。

- “凇”与“淞”的区别,“凇”指雾凇,“淞”用于地名如“吴淞”。

三、重点实词虚词。

1. 实词。

- 湖中人鸟声俱绝:绝,消失。

- 是日更定矣:是,这。

- 余挐一小舟:挐,撑(船)。

- 拥毳衣炉火:拥,裹、围。

- 上下一白:一,全。

- 惟长堤一痕:惟,只。

-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焉得,哪能。

更,还。

-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白,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这里代指酒。

- 及下船:及,等到。

- 莫说相公痴:莫,不要。

相公,旧时对士人的尊称。

- 更有痴似相公者:似,像。

2. 虚词。

- 而。

-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中的“而”,表顺承,可译为“然后”“就”。

- 焉。

-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中的“焉”,表示疑问,哪里、怎么。

四、一词多义。

1. 一。

- 上下一白(全)- 惟长堤一痕(数量词,一道)2. 更。

- 是日更定矣(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还)五、古今异义。

1. 余。

- 古义:我。

例:余住西湖。

- 今义:剩下。

2. 白。

- 古义: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这里代指酒。

例: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 今义:白色。

3. 是。

- 古义:这。

例:是日更定矣。

- 今义:判断动词。

六、句子翻译。

湖心亭看雪复习知识点

湖心亭看雪复习知识点

湖心亭看雪复习知识点湖心亭看雪复习知识点一内容分析:1、叙事是本文的线索,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记叙文要素——看雪时间、目的地、人物、事件?时间——崇祯五年十二月,大雪三日之后的更定时分。

目的地——西湖湖心亭人物——作者、两个金陵人(舟子、童子) 事件——看雪、遇人2、文中交代中心事件的句子是:独往湖心亭看雪。

3、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是: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4、“独往湖心亭”与“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况且文章末尾舟子还出现了,是否前后矛盾或让张岱改改?答:这里并不是作者行文的疏忽,而是有意为之。

在作者看来,芸芸众生不可为伍,比如舟子,虽然存在却犹如不存在,反映出他文人雅士式的孤高自赏的情感态度。

5、找出文中一个能形象概括张岱形象的词:痴是褒是贬?哪些地方表现出了特别的“痴”? “痴行”“是日更定”,“独往湖心亭”,是“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的时候,在天寒地冻的天气里跑到湖上去看雪,痴人“痴行”,真是“怪异”啊。

“痴景”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痴心”“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湖中想象一下张岱如何回答?张岱在湖心亭巧遇两位金陵人会是怎样的心情呢? 焉得有此雅兴之人??)彼此彼此... ①惊喜、愉悦。

②惆怅、感伤酒逢知己千杯少,可是,饮酒之前不问姓氏,饮酒之后才问;问却避而不答姓氏,只说“是金陵人,客此”,问又不提地位官职,这段奇遇,看来,张岱关注心灵情趣沟通,更显脱俗。

5、结尾“痴”有何含义?作者以舟子的话结尾有何用意?“痴”是对张岱的确切评价,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人与自然的交融,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雅致,从中可领略张岱隐世避居的情怀。

用意是点明文章主旨,借舟子的话包含对“痴”的赞赏,对人格品味的肯定,同时以天涯遇知音的愉悦化解了心中淡淡的愁绪。

6、作者写自己在夜深人静,寒气倍增的“更定”时分,“独往湖心亭看雪,”,有何用意? 答:用意有三:①表现作者与流俗迥异的孤怀雅兴;②表现作者冰清玉洁的操守和孤高自赏的情调;③作者深夜独往,可能出于不愿别人看见,也不愿见到别人,蕴含着避世的幽愤。

《湖心亭看雪》知识点

《湖心亭看雪》知识点

《湖心亭看雪》知识点【第1节原文】: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重点字词】: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

崇祯,是明思宗朱由检的年号(1628-1644)。

余:我。

俱:都。

大雪:下大雪。

雪:下雪。

俱:都。

绝:消失。

【译文】: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

大雪接连下了三天,湖中人声和鸟声都消失了。

【赏析】:开头交代游西湖的日期和天气状况,含蓄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怀念之情。

“绝”字,从侧面表现雪之大,天气之寒冷,为下文写作者冒着奇寒外出看雪作铺垫。

【第2节原文】: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重点字词】:是日:代词,这一天。

更定:指初更以后,即晚上八点左右。

拏(ná):牵引,划船(也有:通“桡”(ráo),撑(船))。

拥毳(cuì)衣炉火:穿着细毛皮衣,带着火炉。

毳衣:细毛皮衣。

拥:围裹,穿,穿着。

毳:鸟兽的细毛。

炉火:带着炉火。

独:独自。

往:前往。

看:观赏。

【译文】:这一天初更时分(晚上八点左右),我划着一条小船,穿着细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观赏雪景。

【赏析】:雪后天气极其寒冷,作者独自冒着奇寒乘船外出,到西湖欣赏雪景,其人的痴迷情怀非同常人。

【第3节原文】: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重点字词】:雾凇沆砀:冰花一片弥漫。

雾凇:雾气遇冷时在树上凝成的冰花。

沆砀,雾气弥漫的样子。

上下一白:上上下下全白。

一白:全白。

一:全,都,一概。

惟:只有。

长堤一痕:形容西湖长堤在雪中只隐隐露出一道痕迹。

堤:沿河或沿海的防水建筑物,指苏堤。

痕:痕迹。

一芥:一棵小草。

芥:小草,比喻轻微纤细的事物;像小草一样微小。

这里作者把船比喻为小草。

粒:米粒。

而已:罢了。

【译文】:(湖面上)雾气凝成的冰花一片弥漫。

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上上下下一片雪白。

13、湖心亭看雪知识点

13、湖心亭看雪知识点

13、湖心亭看雪文言知识点整理一、作者简介张岱,明末清初文学家,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

出身仕宦世家,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

清兵南下灭明后,他入山隐居著书,作品中时时流露出明亡之后怀旧的伤感情绪。

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湖心亭看雪》选自《陶庵梦忆》。

这是一篇追忆西湖雪夜景色的散文,抒发了作者深挚的湖山隐逸之思。

《陶庵梦忆》这部散文集,是明末清初风霜雨雪的产物,是中国梦文化的艺术结晶,是国破家亡后的一曲曲悲哀挽歌。

没有希望,没有奢求,没有期待,唯有哀怨,唯有梦忆。

以梦忆为解脱,将家国之叹、故园之思、人生之悲寄予梦忆之中,这就是《陶庵梦忆》的艺术真谛。

1.崇祯(chóng zhēn)五年十二月2.是日更(gēng)定矣,余拏(ná) 一小舟,拥毳(cuì)衣炉火3.雾凇沆砀(sōng)(hàng)(dàng)4.有两人铺毡(zhān)对坐5.湖中焉得更(gèng) 有此人6.余强(qiǎng)饮三大白而别7.舟子喃(nán)喃曰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一、一词多义(一)是1.是日更定矣(代词,这)2.是金陵人(表判断)(二)一1.上下一白(副词,全)2.长堤一痕(数词)(三)更1.更有痴似相公者(副词,还)2.是日更定矣(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四)白1.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2.上下一白(白色)(五)大1.见余大喜(副词,非常、十分)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形容词,与“小”相对)二、古今异义1.余住西湖(古义:我;今义:剩下。

初二语文《湖心亭看雪》知识考点梳理

初二语文《湖心亭看雪》知识考点梳理

初二语文《湖心亭看雪》知识考点梳理知识点对朋友们的学习非常重要,大家一定要认真掌握.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二语文《湖心亭看雪》知识考点梳理,希望大家喜欢!初二语文《湖心亭看雪》知识考点梳理一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毳cuì衣雾凇sōng 沆砀hàng dàng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更定。

定:完了,结束。

(2)余拿一小船。

拿:撑,划。

(3)雾凇沆砀。

雾凇:水气凝成的冰花。

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

(4)焉得更有此人。

焉得:哪能。

更:还。

(5)是金陵人,客此。

客:客居。

(6)及下船。

及:等到。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1.用原文填空。

(1)描写西湖雪后水天一色的景色的.句子是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点拨:第l句是正面描写,第2句是侧面烘托。

(2)含蓄地表达作者对故国怀念的句子是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3)借“舟子”之口,含蓄地表达主旨的句子是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我划着一条小船,穿着细毛的皮衣,守在火炉边,独自前往湖心亭去看雪。

点拨:重点理解“拿”“毳衣”等词语。

(2)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寒气弥漫,白茫茫的一片,天空与云朵、山峰、湖水、上下都一片白色。

点拨:重点理解“雾凇”“沆砀”“一白”等词语。

(3)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想不到湖中还会有这样的人!点拨:重点理解“焉得”“更”等词语。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湖心亭看雪》选自《陶庵梦忆》,作者是张岱(人名),明末清初(朝代)人。

初二语文《湖心亭看雪》知识考点梳理二重点词语解释(1)是日更定矣(这;初更以后晚八点左右;止停)(2)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通“桡”撑;用毛皮制成的衣服)(3)雾凇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4)湖中焉得更有此人(哪能;还)(5)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尽力;酒杯)(6)上下一白(全白)(7)及下船(等到)(8)与余舟一芥(小草)(9)客此(客居)(10)舟子喃喃曰(船夫)通假字。

湖心亭看雪知识归纳

湖心亭看雪知识归纳

《湖心亭看雪》知识归纳一.文学常识:. 张岱,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明朝人. 代表作:《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写于明亡以后,书中缅怀往昔风月繁华,追忆前尘往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地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总带有淡淡地哀愁..实词解释.⑴俱: 全,都. ⑵绝:消失.⑶是日:这. ⑷更定:指晚上八点左右.⑸挐: 撑(船)⑹毳衣:鸟兽地细毛.⑺沆砀: 白气弥漫地样子. ⑻一芥:比喻细微、微小.⑼一白: 全⑽焉得:哪能.⑾更有此人:还. ⑿强饮大白:尽力.⒁客此 : 在此地客居. ⒂及下船:等到.⒃喃喃:低声自言自语.二、试译文句、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水汽凝成地冰花,一片弥漫、天和云和山和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只有(淡淡地)一道长堤地痕迹,一点湖心亭地轮廓,和我地一只小船,船中地两三个人影罢了.三、简答题1、文中写出大雪后一片静寂,湖山封冻,万籁俱寂地氛围地句子是: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文中写出湖上冰花一片弥漫,天和云和山和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地西湖雪景地句子: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作者感叹天地浩渺,人、物体在天地间,不过是沧海一粟,极其渺小地句子: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4、从<<江雪》诗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可以联想到本文中地句子: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点明作者偶遇知音地惊喜之情句子.余强饮三大白而别.、以舟子地喃喃之语收束全文地句子是“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四、精选问答题:1、作者写此文时,清朝已建立二三十年,但作者仍采用明朝地年号,你能说出其中有何深意吗?说明在作者地心目中,明朝并没有灭亡,含蓄地表达作者怀念故国地深情.2、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这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此句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说说“绝”字妙在何处?意境:路无行人,天无飞鸟,天寒地冻,万籁俱寂.作用:为下文“独往湖心亭看雪”作铺垫.妙处:从听觉入手,描绘了一幅人鸟受冻,悄然无声,不敢外出地寒冬静默图. 写出大雪地威严.3、“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地“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映衬出环境地幽静、空旷,表现出作者遗世独立地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地生活方式,也暗示作者地痴不同凡响,为下文做伏笔.、天与云、与山、与水一句中连用三个“与”字,写出了什么景象?显示了天空、云层、山峦、湖水混濛一片,举目皆白地景象.、“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一句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何特点?内容上:连用三个“一”字,与“上下一白”相呼应.写出人、物地渺小.写法上:运用了白描写法.、从“余拏一小舟”“独往湖心亭看雪”可以看出作者具有怎样地情趣?可以看出作者具有清高孤傲地性格和与众不同、超凡脱俗地情趣.、文中写湖心亭巧遇两人地情节有什么作用?()给沉寂地夜景增添一分生气和一分暖色,使文章富有波澜.()借它人之口抒发知己难逢地惆怅.、“强饮三大白而别”“拉余同饮”“强”和“拉”两字表现出人物怎样地感情?“强”表现作者地喜悦和豪爽之情.“拉”表现客人欣逢知己地喜悦心情.、“痴”字与课文第一段哪句话相呼应?写出作者怎样地性格?与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地性格.、结合全文来看,本文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点?以记叙开头,议论结尾,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作者写湖心亭奇遇时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表达了作者怎样地思想感情?运用了人物地神态、语言、动作描写.、作者写雪景,为什么要着力去写堤、亭、舟、人?这是侧面烘托,由堤及亭,由亭到舟,由舟及人,层次清楚地描绘了一幅天地茫茫,物我相融地湖山雪夜水墨画,情趣盎然.、文中地量词“痕、点.芥、粒”有什么作用?写出了视觉地移动,使人感叹人在天地间,不过是沧海一粟.、作者写赏雪,却写到亭上金陵人饮酒地场面,多余吗?为什么?不多余.这是侧面烘托,为文章开出另一境界,给人一种欣逢知己地惊喜.突出西湖雪景地奇特迷人.、简析“我”看雪时巧遇金陵客,客人为什么“大喜”且“拉余同饮”?“我”既然是“强饮”为什么还要饮“三大白”?()游子异地相逢,大有幸逢知音之乐,足见志趣相投.()本不会喝酒,但此情此景,却不可不饮.突出知己难逢地喜悦.、结尾用舟子地话收束全文,有何用意?对作者独往湖心亭赏雪地感叹,从侧面写出作者痴迷于天人合一地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地雅情雅致.、文中开头说“独往湖心亭看雪”,后来又写到“舟中人两三粒”而且文章末尾舟子还出现了,这是不是矛盾?不矛盾.因为在作者眼中,舟子是凡夫俗子,与作者志不同道不合.体现作者地孤傲之情.、舟子言“相公痴”,这个痴字如何理解?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作者地痴?痴行:雪天独行(孤傲之情)痴景:醉心自然(故国之思)痴情;志趣相投(知己之乐)、结尾一句中两个“痴”字表达了什么意义?点明两人共同地爱好和情趣、根据想象扩写文中写景地句子.雪后地西湖真是如诗如画.冰花迷漫,天地间白茫茫一片.瑟瑟地寒风中,一片片雪花宛如仙子,从空中缓缓落下.四周景色朦朦胧胧,只能隐隐约约看到西湖长堤地一道痕迹,湖心亭地一点轮廓.我地一叶扁舟像是在风中飘零地一片小小地芥叶般在湖中游荡.舟中地人在恍若仙境地美景中,在漫天飘飞地白色雾气里,也只如两三颗米粒般大小罢了.站在船上,好像天地间只有我一人.、认识写景中地白描手法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这些景物描写是否运用了大量地形容词加以修饰?有什么特点?这段写景文字简练朴素,不加渲染,这种写作手法就是白描.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一幅鲜明地图画,使人如临其境.。

《湖心亭看雪》知识复习要点

《湖心亭看雪》知识复习要点

《湖心亭看雪》知识复习要点导语:《湖心亭看雪》作者善用对比手法,大与小、冷与热、孤独与知己,对比鲜明,有力地抒发了人生渺茫的深沉感慨和挥之不去的故国之思。

《湖心亭看雪》知识复习要点一、原文、译文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挐(注意课本中书写,拼音打不出来)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译文】译文: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

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这一天凌晨时,我划着一只小船,穿着毛皮衣服、带着火炉,一个人去湖心亭欣赏雪景。

(湖上)弥漫着水气凝成的冰花,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湖上能见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到了亭子上,看见有两个人已铺好了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

那两个人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您)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呢!”拉着我一同喝酒。

我痛饮了三大杯,然后(和他们)道别。

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

等到(回来时)下了船,船夫嘟哝道:“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二、文学常识积累《湖心亭看雪》选自《陶庵梦忆》。

作者张岱,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明末清初(朝代)山阴(籍贯)人。

出身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

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三、生字读音。

更(gēng)定拥毳(cuì)衣崇祯(zhēn) 雾凇(sōng) 沆砀(hàng)(dàng) 余舟一芥(jiè) 铺毡(zhān)对坐余挐(nú)一小船喃喃nán四、重点字词解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心亭看雪》知识点归纳
《湖心亭看雪》选自《陶庵梦忆》是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的代表作。

作者出身官僚家庭,一生未做官。

他继“公安”“竟陵”两派之后,以清淡天真之笔,写国破家亡之痛,寓情于境,意趣深远,是晚明散文作家中成就较高的“殿军”。

《湖心亭看雪》以精炼的笔墨,记叙了作者自己湖心亭看雪的经过,描绘了所看到的幽静深远、洁白广阔的雪景图,表达他幽远脱俗的闲情雅致。

张岱(1597年~1679年)又名石公,字宗子,,号陶庵,别号蝶庵居士,晚号六休居士,汉族,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寓居杭州。

出生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

精于茶艺鉴赏,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

张岱为明末清初文学家、史学家,其最擅长散文,著有《琅嬛文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三不朽图赞》《夜航船》等绝代文学名著。

张氏三世藏书,岱“自垂髫聚书四十年,不下三万卷。

”(《陶庵梦忆三世藏书》)顺治三年(1645)避兵入山,仅携带数箧书籍而行。

而所存者为清兵所居,日裂以炊烟;又用图书做甲湖心亭
张岱寓居杭州。

张岱是明末清初的一位文学家、史学家。

出生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过着游山玩水的“风雅”生活。

明朝亡后,他曾参加过抗清斗争,后来“披发入山”以消极避世表示其民族气节。

明亡后,专心著作。

他在明末清初堪称大散文家,其小品文声誉极高,还是一位精于茶艺鉴赏的行家,他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他的小品文,多为描写江南山水风光,风俗民习和自己过去的生活,常追忆往昔之繁华,从中流露出对亡明的缅怀。

文笔干练,丰神绰约,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著有百科全书《夜航船》。

高祖天复,官至云南按察副使,甘肃行太仆卿。

曾祖张元汴,隆庆五年(1571)状元及第,官至翰林院侍读,詹事府左谕德。

祖父张汝霖,万历二十三年(1595)进士,官至广西参议。

父张耀芳,副榜出身,为鲁藩右长史。

张岱的出身,又是书香门第,家学渊源。

先辈均是饱学之儒,精通史学、经学、理学、文学、小学和舆地学。

被舅父夸为“今之江淹”。

天复、元汴父子曾撰修《绍兴府志》《会稽志》及《山阴志》,“三志并出,人称谈迁父子。

”(《家传》)(下引张岱文及评论出自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出版、夏咸淳点校的《张岱诗文集》者,均只注篇名。

)祖父汝霖,“幼好古学,博览群书。

”(同上)至老,手不释卷。

曾积三十年之精神,撰修《韵山》,后因与《永乐大典》类同而辍笔(《陶庵梦忆韵山》)。

张氏三世
藏书,岱“自垂髫聚书四十年,不下三万卷。

”(《陶庵梦忆三世藏书》)张岱的出身,还是一个文艺之家。

祖孙几代都工诗擅文,咸有著述。

天复有《鸣玉堂稿》,元汴有《不二斋稿》,汝霖有《石介园文集》,耀芳“善歌诗,声出金石。

”(《家传》)张氏从汝霖起,自蓄声伎,讲究此道。

耀芳“教习小蹊,鼓吹戏剧。

”(《家传》)到张岱这辈,则“主人精赏鉴,延师课戏,童手指千。

蹊童到其家,谓…过剑门‟,焉敢草草。

”(《陶庵梦忆过剑门》)他拜师学琴,习曲三十余首,指法“练熟还生,以涩勒出之。

”(同上《绍兴琴派》)并“结丝社,月必三会之。

”(同上《丝社》)张岱仲叔联芳,“能写生,称能品”,与沈周、文征明、董其昌、李流芳辈“相伯仲”。

又好古玩,富收藏,精鉴赏,“所遗尊?、卣彝、名画、法锦,以千计。

”(《附传》)张岱耳濡目染,亦自手眼不低,所作种种文物古玩之题铭,诸多磁窑铜器之品评,确为行家里手。

张岱生活于明清鼎革之际。

明中叶以后,宦官擅权,奸臣当道,特务横行,党争酷烈,内忧外患,愈演愈烈。

贤能忠直,或被贬逐,或遭刑戮。

与此同时,思想界涌现了一股反理学、叛礼教的思潮。

以王艮、李贽为代表的王学左派,公开标榜利欲、欲为人之本性,反对理学家的矫情饰性,主张童心本真,率性而行。

这无疑是对传统礼教的反叛,对程朱“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的挑战。

在这种思潮的推动下,文人士子在对社会黑暗绝望之余,纷纷追求个性解放:纵欲于声色,纵情于山水,最大程度地追求物质和精神的满足。

他们一方面标榜高雅清逸,悠闲脱俗,在风花雪月、山水园林、亭台楼榭、花鸟鱼虫、文房四宝、书画丝竹、饮食茶道、古玩珍异、戏曲杂耍、博弈游冶之中,着意营造赏心悦目、休闲遣兴的艺术品味,在玩赏流连中获得生活的意趣和艺术的诗情;另一方面他们在反叛名教礼法的旗号下,放浪形骸,纵情于感官声色之好,穷奢极欲,焚膏继晷,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人情以放荡为快,世风以侈靡相高。

”(张瀚《松窗梦语》卷七)如果说前者主要表现他们的避世玩世的话,那么后者主要发泄他们的傲世愤世。

在张氏祖孙的交游中,不乏这样的文人名士。

如徐渭、黄汝亨、陈继儒、陶望龄、王思任、陈章侯、祁彪佳兄弟等,正是这样的家庭出身,这样的社会思潮、人文氛围,造就了张岱的纨绔习气和名士风度,决定了他的《陶庵梦忆》《西湖梦寻》和《琅嬛文集》的主要内容。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

大雪接连下了好几天,湖中行人,飞鸟的各种声音都消失了。

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我撑着一叶扁舟,穿着细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观赏雪景。

湖上冰花一片弥漫,天和云和山和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湖上能(清晰)见到的倒影,只有西湖长堤在雪中隐隐露出的一道痕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船上米粒般的两三个人罢了。

我到了湖心亭上,有两个人铺着毡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

那两个人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您)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他们)邀请我一同喝酒。

我尽力喝了三大杯后告辞。

(我)问他们的姓氏,原来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

等到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自语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情(于山水),还有像您一样(甚至比您更)痴情(于山水)的人呢!”
通过写湖心亭赏雪遇到知己的事,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境和淡淡的愁绪。

突出了作者遗世独立、卓然不群的高雅情趣。

表达了作者遇到知己的喜悦与分别时的惋惜,体现出作者的故国之思,同时也反映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的品质以及远离世俗,孤芳自赏的情怀,同时也寄托人生渺茫的慨叹。

[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