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环境化学大纲

环境化学大纲

环境化学大纲《环境化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M023212 课程名称:《环境化学》总学分 :2.0 总学负荷: : 56 自主学习: : 32 课内总学时数:24 课内实验/ / 实践/ / 上机学时:0 0 。

先修课及后续课:先修课为高等数学、物理、化学、环境学导论等。

一、说明部分 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环境类相关专业一门重要的学科基础课。

2、教学目标及意义本课程的授课对象是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属环境工程类专业专业选修课。

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应了解大气环境化学、水环境化学、土壤环境化学、生物体内污染物质的运动过程及毒性、典型污染物质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转归与效应、有害废物及放射性固体废物以及目前全球关注的环境问题,理解污染物在大气、水、岩石、生物各圈层环境介质中迁移转化过程所涉及的污染化学问题及其效应,掌握其中的基本原理以及相关的推导和计算。

3、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环境化学绪论、大气环境化学、水环境化学、土壤环境化学、生物体内污染物质的运动过程及毒性、典型污染物质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转归与效应、有害废物及放射性固体废物。

4、教学重点、难点需重点掌握的内容:大气环境化学、水环境化学、土壤环境化学、生物体内污染物质的运动过程及毒性、典型污染物质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转归与效应、有害废物及放射性固体废物以及目前全球关注的环境问题难点: 污染物在大气、水、岩石、生物各圈层环境介质中迁移转化过程所涉及的污染化学问题及其效应,掌握其中的基本原理以及相关的推导和计算。

5、教学方法与手段采用多媒体课堂授课、课堂讨论,课后作业等互动式教学为主,借助网络查询增加信息量以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对环境类学生,增加中文或英文环境教学观摩片,以强化理解与掌握环境学学科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知识领悟能力。

6、教材及主要参考书教材:戴树桂主编.环境化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7 参考书:1.Edward Laws 著.余刚、张祖麟等译.水污染导论.北1京:科学出版社,20xx.5 2.瑞恩 P.施瓦茨巴赫,菲力普 M.施格文,迪特尔 M.英博登著.王连生等译.环境有机化学.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2 3.王罗春,何德文,赵由才主编.危险化学品废物处理.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xx.12 二、正文部分第一章绪论一、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掌握环境化学在环境中和解决环境问题的地位和作用,研究内容、特点和发展方向以及主要环境污染物的类别和它们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迁移转化过程。

《环境化学》教学大纲

《环境化学》教学大纲

《环境化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中文名称:环境化学英文名称:Environmental Chemistry课程编码:08122C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程总学时:30(含实验9学时)理论学时:21总学分:2适用专业:化学先修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开课系部:应用化学系二.课程的性质与任务环境化学是环境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主要是运用化学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探索、认识环境问题的本质,是研究有害化学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存在形态、化学行为和生物效应,及其控制的化学原理和方法的科学。

本课程的目的任务是通过系统教学使学生了解《环境化学》在环境科学中和解决环境问题上的作用,掌握环境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环境化学研究的基本技能。

使学生掌握主要环境污染物的类别和它们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迁移转化过程,具备一定的处理实际环境问题的思路、方法和技术,牢固树立环境意识。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理论课程第一章绪论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当今世界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我国环境污染防治面临的主要问题;了解主要环境污染物,掌握环境化学在环境科学中和解决环境问题上的地位和作用,它的任务、内容、特点和发展方向;了解现代环境问题的认识发展以及环境化学的任务,明确环境化学课程学习的目的。

教学重点:环境化学的任务、内容、学科体系、特点和发展方向。

教学内容:1、我们面临的世界2、人与环境3、什么是环境化学4、环境化学的基本内容5、环境化学研究第二章水环境化学教学目的和要求:使学生了解天然水的基本性质,掌握无机污染物在水体中的沉淀-溶解、氧化-还原、配合作用、吸附-解吸、絮凝-沉降等迁移转化的基本原理及有关计算;掌握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及生物降解的有关规律及计算。

教学重点:水中污染物在迁移转化过程的基本原理及污染物防治。

教学内容:1、水的组成与性质2、化学平衡3、化学动力学4、酸碱化学5、配位化学6、氧化还原化学7、相间作用8、水污染9、水处理第三章大气环境化学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大气的组成与结构;掌握大气污染物迁移扩散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掌握大气中主要污染物(如氮氧化物、含硫化合物、有机物、颗粒物等)的来源、迁移转化规律;掌握大气污染的几个主要问题(如光化学烟雾、酸性降水、煤烟型污染、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等)产生的原因、危害及对策。

《环境化学》教学大纲

《环境化学》教学大纲

《环境化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环境化学课程类别:选修课适用专业:化学考核方式:考查总学时、学分: 32学时2 学分其中实验学时: 0 学时一、课程教学目的《环境化学》是研究化学物质在环境中迁移、转化、降解规律,研究化学物质在环境中的作用的学科,是化学专业的一门选修课程。

使学生了解大气、水、土壤、生物体内的主要污染物,掌握各类污染的分布、迁移转化、形成过程和机制,掌握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转归与效应,培养学生对受污染环境进行微生物和植物修复技术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大气环境化学、水环境化学、土壤环境化学、生物体内污染物质的运动过程及毒性等内容。

培养学生在污染物迁移、转化、归趋,以及受污染环境修复等方面的实践思维和逻辑思维,强化和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运用环境污染物迁移转化理论进行受污染环境修复的工程实践能力。

三、先修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四、课程教学重、难点课堂教学重点:掌握大气环境化学、水环境化学、土壤环境化学、生物体内污染物质的运动过程及毒性。

以阐述污染物在大气、水、土壤、生物各圈层环境介质中迁移转化过程所涉及的污染化学问题及其效应为主线,全面深入地阐明基本原理、环境化学相关交叉学科的知识。

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以课堂讲解为主,适当结合学生讨论及科研论文检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授课手段:多媒体课件,讨论等。

六、课程教学内容第1章绪论(2学时)1.教学内容(1) 介绍环境化学和环境污染物;2.重、难点提示(1) 环境化学的形成过程和特点;(2)主要环境污染物的类别。

第2章大气环境化学(8学时)1.教学内容(1) 介绍环境化学和环境污染物;(2)了解大气的层结结构,大气中的主要污染物,大气运动的基本规律;(3)掌握污染物遵循这些规律而发生的迁移过程,特别是重要污染物参与光化学烟雾和硫酸型烟雾的形成过程和机理;(4)了解描述大气污染的数学模式和酸雨、温室效应以及臭氧层破坏等全球性环境问题。

《环境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化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260358课程名称:环境化学英文名称:Environmental Chemistry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学时与学分:环境科学专业63学时(含实验27学时),3.0学分环境工程专业54学时(含实验18学时),2.5学分考核方式:考试先修课程: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和物理化学。

二、课程简介中文简介:环境化学是环境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建立在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等学科基础之上的学科。

它主要是运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鉴定和测量化学污染物在大气圈、水圈、土壤- 岩石圈和生物圈中的含量, 研究它们在环境中存在形态及其迁移、转化和归趋的规律。

英文简介:Environmental Chemistry is a branch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It is constructed on inorganic chemistry、organic chemistry、analytical chemistry、physical chemistry etc. It is mainly use the chemical theoretic. The concentration of chemical pollutant in atmosphere、hydrosphere、soil-geosphere and biosphere,and their chemical form , their law of transport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are studied.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环境化学是研究有害化学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存在,特性、行为和效应及其控制的化学原理和方法的科学。

环境化学课程为环境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的目的任务是通过系统教学使学生掌握环境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环境化学研究的基本技能;掌握典型污染在环境各圈层中的存在特性和迁移转化过程;了解污染物进入生物体内的途径及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运动过程、毒性机理与效应等;了解有害废物及放射性固体废物等内容与知识。

《环境化学》教学大纲

《环境化学》教学大纲

甘肃联合大学化工学院专业课程教学大纲《环境化学》课程教学大纲(36学时)一、说明(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高等院校环境类各有关专业的一门主要课程,是环境监测与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教学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环境化学的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培养学生具有分析和处理一般环境污染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下列内容:由于环境化学是把化学的理论与方法用于研究开放性的环境体系,而环境间是相互依存和相互联系的,要求学生在学习环境化学时,不但要有系统、巩固的化学理论基础和实验技巧,而且还要求广泛地掌握自然科学的其它学科。

了解环境化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发展情况及一些前沿问题;掌握环境中大气圈、水圈、土壤圈的主要物质的化学基础知识,明确环境中主要化学污染物的来源、迁移、分布、反应、转化、效应和归宿;熟悉掌握温室效应、酸雨的成因、臭氧层破坏的原因及防治方法;了解环境中化学污染物的分析方法。

(三 )教学内容本课程包括大气环境化学、水环境化学、土壤环境化学、生物体内污染物质的运动过程及毒性、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转归与效应、有害废物及放射性固体废物等,以阐述污染物在大气、水、岩石、生物各圈层环境介质中迁移转化过程所涉及的污染化学问题及其效应。

(四)教学时数(五)教学方式1.文字教材:分主教材和参考教材两种,主教材为本课程教学与考核基本依据,一切概念、原理和基本知识的理解、掌握以主教材为准。

参考教材主要起扩大学生知识面,加深对主教材理解的作用。

2.音像教材:选用一些关于环境污染、环境破坏、保护生态平衡的录像。

可以使用多媒体课件有选择性地给学生演示一些教学幻灯片,加深学生理解。

3.开展环境问题调查活动(实践)(一次)。

二、文本第一章绪论教学要点主要简介环境化学在环境科学中和解决环境问题上的地位和作用,它的研究内容、特点和发展动向,主要环境污染物的类别和它们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迁移转化过程。

环境化学教学大纲(最新完整版)

环境化学教学大纲(最新完整版)

环境化学教学大纲(最新完整版)环境化学教学大纲《环境化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环境化学课程时长:32学时面向专业: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生态学等相关专业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环境化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了解环境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规律,掌握常见环境污染物及其环境效应,为后续环境科学相关课程的学习和实践打下基础。

授课内容:主题1:环境化学基础知识内容1:环境化学概述、化学平衡与反应速率、物质的状态与分类、水溶液中的化学平衡、氧化还原反应等基础知识。

主题2:大气环境化学内容2:大气组成与结构、大气污染物的形成机制、光化学烟雾等大气环境化学基础知识。

主题3:水环境化学内容3:水体组成与分类、水体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规律、水体富营养化等水环境化学基础知识。

主题4:土壤环境化学内容4:土壤组成与分类、土壤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规律、土壤重金属污染等土壤环境化学基础知识。

主题5:环境污染控制技术内容5:大气污染控制技术、水污染控制技术、土壤污染控制技术等环境污染控制技术基础知识。

主题6:环境化学应用案例分析内容6:大气污染控制案例分析、水污染控制案例分析、土壤污染控制案例分析等环境化学应用案例分析。

主题7:环境化学前沿进展与应用内容7:环境化学前沿进展与应用、环境化学在环保领域的应用等。

高分子化学教学大纲高分子化学教学大纲应该由相关专业教育机构或高分子化学教师制定。

以下内容是可能包含的项目:1.课程基本信息:包括课程名称、授课人、学时、学分以及开课学期等基本信息。

2.课程目标:明确本课程希望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包括高分子化学的基础理论、高分子合成方法、高分子的结构和性能以及相关的高分子材料制备和应用等。

3.教学内容:具体阐述每章节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等。

比如第一章为绪论,介绍高分子化学学科的概况和特点,讲述高分子的定义、分类以及高分子的结构与组成。

第二章为合成高分子键合键和聚合物溶液,介绍聚合反应的分类、高分子键合键的结构和高分子溶液的流变性能。

环境化学教学大纲

环境化学教学大纲

环境化学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导论
环境化学的概念及重要性
环境化学教学的背景和意义
第二部分:环境化学基础知识
1. 环境中的化学物质
- 大气中的化学物质
- 水体中的化学物质
- 土壤中的化学物质
2. 环境化学反应
- 氧化还原反应
- 酸碱中和反应
- 配位反应
3. 环境化学分析方法
- 光谱分析
- 色谱分析
- 电化学分析
第三部分:环境化学实验1. 大气中污染物的测定
- 酸雨的模拟实验
- 空气中颗粒物的测定
2. 水体中污染物的分析
- 水质污染监测实验
- 重金属离子的分析
3. 土壤中有机物检测
- 土壤中农药残留量的检测- 土壤中有机物的提取与测定第四部分:环境化学应用1. 大气污染控制
- 大气净化技术
- 新能源研发
2. 水质保护与治理
- 水处理技术
- 水资源管理
3. 土壤污染修复
- 土壤修复技术
- 土壤资源综合利用
第五部分:教学资源
- 环境化学教学案例
- 环境化学教学视频
- 环境化学实验设计
结语
本教学大纲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环境化学的基础知识、实验技术和应用领域,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解决环境问题的实践能力。

希望通过这一系列的教学内容,学生们能够在未来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

《环境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化学》课程教学大纲Environmental Chemistry一、课程基本信息(一)知识目标掌握大气环境化学、水环境化学及土壤环境化学的基本概念和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过程。

(二)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具备分析污染的来源、有害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环境化学行为,产生效应的机制和风险能力。

(三)素质目标— 1 —掌握环境化学相关专业知识基础上,具有环境保护意识,且在环境介质中污染源控制和迁移转化等环境保护领域中,具备责任感。

三、基本要求(一)了解要求学生了解污染的产生、现状及有害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环境化学行为,产生效应的机制和风险(二)理解理解大气环境、水及土壤中的化学污染物迁移转化原理(三)掌握掌握大气环境化学、水环境化学及土壤环境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章绪论2学时第一节环境化学主要介绍环境化学在环境科学中和环境问题上的作用与地位,研究内容,特点及发展动向。

第二节环境污染物主要环境污染物的类别及其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迁移转化过程。

重点:1.环境污染物类别的划分及环境效应。

2.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迁移转化。

3.环境化学的发展动向。

思考题:1.根据环境化学的任务、内容和特点,你如何才能学好环境化学这门课程?2.结合所学课程及相关资料的查询,提出你对环境化学发展方向的看法。

建议教学方法:图解及多媒体教学。

第二章大气环境化学10学时— 2 —第一节大气中污染物的迁移2学时大气的温度层结,大气垂直递减率,气块的绝热过程,影响大气污染物迁移的因素。

第二节大气中污染物的转化8学时大气中自由基的来源,氮氧化物和碳氢化物在大气中的迁移、转化,光化学反应烟雾和硫酸型烟雾的形成过程和机理,酸雨、温室效应及臭氧层破坏的化学机理及危害。

本章重点:1.大气中污染物的迁移。

2.大气中氮氧化物的转化和碳氢化合物的转化及光化学烟雾污染。

3.硫氧化物的转化及硫酸烟雾型污染。

4.酸雨、温室效应以及臭氧层破坏等全球性环境问题。

环境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化学》课程教学大纲(Environment Chemistry)课程编号:总学时:32H学分:2适用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环境工程类本科生所属单位(教研室、实验室):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教学方式:讲授、自学考核方式:考查一、本课程的目的、性质及任务环境化学是运用传统的化学原理和方法,结合生物学,生物化学,毒理学,气象学,土壤学等多种学科的知识的交叉来解释环境问题。

环境化学是环境工程专业基础课。

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获得环境化学的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培养学生具有分析和处理一般环境污染问题的能力。

通过《环境化学》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环境化学的基本原理,初步掌握环境化学任务(课题)的研究方法,明确环境化学在环境科学中和解决环境问题上的地位和作用;明确环境化学的任务和目的。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1)掌握生态学的基础知识、环境化学的研究内容、特点和发展动向;(2)掌握环境中大气圈、水圈、土壤圈的主要物质的化学基础知识,明确环境中主要化学污染物的来源、迁移、分布、反应、转化、效应和归宿;(3)熟悉掌握温室效应、酸雨的成因、臭氧层破坏的原因及防治方法;(4)重点掌握有机、无机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迁移转化的规律及其效应;(5)了解环境中化学污染物的分析方法。

三、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在环境学导论、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等课程授完的基础上开设,为环境监测、环境管理、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水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处置等后置课程服务。

四、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教学内容:1. 环境和环境问题;2. 环境污染和化学污染物;3. 环境化学的定义、内容和研究方法。

教学要求:1. 掌握有关环境的概念;2. 了解环境化学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发展动向;3. 掌握环境污染的定义、影响因素、化学污染物。

第二章大气圈和大气污染教学内容:1.大气圈的构成;2.对流层大气的组成和性质;3.环境空气的质量;4.大气污染;5.大气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化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环境化学课程类型:必修课总学时: 54 讲课学时:54 学分:3学分适用对象: 环境工程专业、环境科学专业、应用化学专业先修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分析化学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环境化学是环境科学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化学科学的一个新的重要分支,是环境学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

课程内容包括各环境要素介绍、环境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水环境化学、大气环境化学、土壤环境化学、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转运过程及其生物毒性、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转归与效应等章节。

对温室效应、臭氧层被破坏、酸雨、固体废弃物处置、光化学烟雾等全球关注的环境问题的经典研究结果及最新研究动向进行讨论。

二、教学基本要求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环境的化学组成,有害化学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存在、迁移、转化规律、化学特性、行为和效应等有较全面的了解,培养学生认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第一章绪论(3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环境与环境问题环境与环境问题的概念;环境问题的发展历程;世界八大公害;当前主要环境问题。

第二节环境化学环境化学的学科形成和性质;环境化学的任务、研究内容和特点;环境化学的发展动向;环境化学的研究方法。

第三节环境污染物环境污染物的类别;环境效应;环境污染物的迁移转化;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

要求:熟悉环境化学的性质与任务,了解其研究内容、方法和发展动态。

掌握环境效应及其分类,掌握POPs 的概念及特点,并了解其国内外研究进展。

第二章大气环境化学(15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大气的结构与组成大气的结构;大气的组成;大气组分的停留时间;大气组分的源和汇;大气-地球的能量平衡。

第二节影响大气污染物迁移的因素几个概念(大气垂直递减率;逆温;干绝热过程;大气稳定度及其判定);影响大气污染物迁移的因素(风、湍流、天气形势、地理地势、局地环流)。

第三节大气污染物大气污染物的类别及浓度表示;主要大气污染物及其循环。

第四节光化学反应基础光化学反应的一般过程;光化学反应的效率(量子产率);大气中重要吸光物质的光离解。

第五节对流层中的重要自由基及来源自由基及自由基反应;大气中的主要自由基及来源。

第六节大气中重要污染物的化学转化氮氧化物(NOx)的转化;碳氢化合物(CH)的转化;SOx的转化。

第七节几种重要的大气环境问题及形成机制光化学烟雾;硫酸烟雾;酸雨;温室效应;臭氧空洞;沙尘暴。

第八节大气颗粒物大气颗粒物的源和汇;大气颗粒物的粒度及表面性质;大气颗粒物的化学组成。

第九节室内空气污染室内空气污染问题的由来;室内空气污染物的种类及危害;室内空气污染控制途径。

要求:了解大气层结构,大气中的主要污染物,大气运动的基本规律。

掌握污染物遵循这些规律而发生的迁移过程,大气稳定度及其判定,局地环流的形成及规律,光化学反应基础,对流层中的重要自由基及来源,重要的大气污染化学问题(温室效应、光化学烟雾、硫酸烟雾、酸雨、臭氧空洞等)及其形成机制。

第三章水环境化学(15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天然水的基本特征及污染物的存在形态天然水的组成;水中污染物的分布;存在形态。

第二节水中无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颗粒物与水之间的迁移;吸附等温式;水中颗粒物的聚集;溶解和沉淀平衡;氧化和还原及配合作用的原理。

第三节水中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分配作用和标化分配系数;挥发作用的双膜理论和亨利定律;水解作用和水解速率;直接和间接(敏化)光解作用;生物降解作用的机理。

第四节水质模型几种氧平衡模型;湖泊富营养化预测模型;有毒有机污染物的归趋模型。

要求:了解颗粒物在水环境中聚集和吸附-解吸的基本原理,各类水质模型的基本原理和应用范围。

掌握天然水的基本性质,水环境中的化学过程(酸碱、氧化-还原、沉淀-溶解、配合作用、分配、水解、挥发、光解、生物降解)的基本原理及其影响因素,及无机物、有机物在水环境中的迁移、转化和归宿。

学会计算水体中金属各存在形态的浓度,确定各类化合物溶解度,以及天然水中各类污染物的PE有关计算及pE-pH图的制作。

第四章土壤环境化学(15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土壤的结构、组成和粒级、质地土壤的含义及重要地位;土壤的纵向剖面;土壤的组成;土壤的粒级与质地。

第二节土壤的性质土壤的吸附性;土壤的酸碱性;土壤的氧化还原性。

第三节土壤污染土壤污染的概念和特点;土壤污染的类型;土壤中的主要污染物;土壤的自净作用和污染防治。

第四节重金属在土壤环境中的迁移转化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的源和汇及其存在形态;土壤对重金属的吸附作用;重金属在土壤-植物体系中的迁移;植物对重金属的耐性机制。

第五节化学农药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农药的分类;农药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土壤中化学农药的残留和危害。

第六节氮磷肥料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氮素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磷素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氮、磷肥料对环境的影响第七节固体废物对土壤环境的影响固体废物的概念与分类;固体废物污染危害;固体废物对土壤环境的影响;固体废物管理措施与技术政策;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处置要求:了解土壤的粒级与质地分组特征,固体废物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熟悉氮磷肥料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农药在土壤中的迁移原理与主要影响因素。

掌握土壤的组成、垂直剖面与基本性质(土壤的吸附、酸碱和氧化还原特性),重金属污染物在土壤-植物体系中迁移的特点、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主要农药在土壤中的转归与效应。

第五章生物体内污染物质的运动过程及毒性(3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物质通过生物膜的方式生物膜的结构;物质通过生物膜的方式(膜孔滤过、被动扩散、被动易化扩散、主动转运及胞吞和胞饮)。

第二节污染物质在机体内的转运有机体对污染物的吸收;分布;排泄;蓄积。

第三节污染物质的生物富集、放大和积累生物富集的概念;富集速率的计算;生物放大的概念;生物积累的概念及积累速率。

第四节污染物质的生物转化生物转化中的酶、几种重要辅酶的功能;生物氧化中氢的传递;耗氧有机污染物的微生物降解;有毒有机污染物的生物转化类型和微生物降解;氮及硫、重金属元素的微生物降解、污染物质的生物转化速率。

第五节污染物质的毒性毒性的概念;毒物的毒性;毒物的联合作用机理;毒作用的过程及生物转化机制。

要求:了解有关重要辅酶的功能;有毒有机污染物质生物转化的类型。

熟悉典型耗氧和有毒有机污染物质的微生物降解途径;微生物对污染物质的转化速率;若干元素(N、S、Hg等)的微生物转化。

掌握污染物质的生物富集、放大和积累之间的关系;毒性、联合作用和致突变、致癌及抑制酶活性等作用。

难点:耗氧和有毒有机污染物质的微生物降解。

第六章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转归与效应(3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重金属元素重金属中汞、砷的来源、分布、迁移及环境污染效应。

第二节有机污染物有机卤化物、多环芳烃、表面活性剂的来源、迁移转化及环境污染效应。

要求:了解典型污染物的来源和基本性质,熟悉它们在环境中的基本转化、归趋规律与效应。

难点:典型污染物的来源及在环境中的基本转化、归趋规律与效应。

四、课程的重点和难点:第一章绪论重点是环境化学的性质和任务;环境化学的研究特点和发展动向;POPs的概念及特点。

第二章大气环境化学重点:大气层结构;大气稳定度及其判定;局地环流;光化学反应基础;对流层中的重要自由基及来源;重要大气污染化学问题(温室效应、光化学烟雾、硫酸烟雾、酸雨、臭氧空洞等)及其形成机制。

难点:光化学烟雾、硫酸烟雾、酸雨及其形成机制。

第三章水环境化学重点:天然水的基本性质;水环境中的化学过程(酸碱、氧化-还原、沉淀-溶解、配合作用、分配、水解、挥发、光解、生物降解)的基本原理及其影响因素。

计算水体中金属各存在形态的浓度,确定各类金属化合物的溶解度,以及天然水中各类污染物的PE有关计算及pE-pH图的制作。

难点:各类金属化合物的溶解度计算;天然水中各类污染物的PE有关计算及pE-pH图的制作。

第四章土壤环境化学重点:土壤的组成、垂直剖面与基本性质(土壤的吸附、酸碱和氧化还原特性);土壤粒级与质地分组特征;典型农药在土壤中的迁移原理与主要影响因素;重金属在土壤-植物体系中迁移规律及影响因素。

难点:典型农药在土壤中的迁移原理与主要影响因素;重金属在土壤-植物体系中迁移的规律及植物耐性机制。

第五章生物体内污染物质的运动过程及毒性重点:几种重要辅酶的功能;典型耗氧和有毒有机污染物的微生物降解途径;若干元素(N、S、Hg等)的微生物转化;污染物质的生物富集、放大和积累之间的关系;毒性、联合作用和“三致”效应。

难点:耗氧和有毒有机污染物质的微生物降解;污染物致突变、致癌及抑制酶活性的作用机制。

第六章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转归与效应重点:典型污染物(汞、砷、有机卤化物、多环芳烃、表面活性剂)的来源和基本性质,以及它们在环境中的转化、归趋规律与效应。

难点:典型污染物的来源及在环境中转化、归趋规律与效应。

五、实践环节独立开课。

六、考核方式期末闭卷考试(笔试)+平时作业七、教材和主要参考书教材:《环境化学》(第二版),戴树桂编著,高教出版社,2006年。

主要参考书:1. 环境化学,王晓蓉,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2. 环境化学教程,邓南圣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3. 环境化学,陶秀成等,安徽大学出版社,19994. 环境化学,何燧源等,华东理工大学,20005. 环境化学,樊邦棠,浙江大学出版社,19916. 环境化学导论,王麟生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土壤环境元素化学,王云等,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58.Chemistry for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McGraw-Hill,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39. Environmental chemistry,Colin Baird,W.H. Freeman,199910.Fundamentals of environmental chemistry,Stanley E. Manahan,Lewis Publishers,200111.环境分析化学,化学工业出版社环境程中心,200112.现代环境地球化学,杨忠芳,地质出版社,1999.6。

大纲制订人:于瑞莲制订日期:2009-9-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