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探究-易拉罐中主要成分的探究
易拉罐中主要成分的探究
易拉罐中主要成分的探究
一,实验目的:
通过对易拉罐主要成分的探究,复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并体验探究过程,了解探究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解决实际问题。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探索精神,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学会定性和定量分析。
二、实验用品:
仪器和材料:易拉罐,试管,滴管,砂纸
药品:盐酸溶液,NaOH溶液
三、实验原理:
利用铝和铁的化学性质来确定铝合金易拉罐的主要成分。
1、铝可以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气体
2、二价铁易被(如氧气)氧化为三价铁;氢氧化亚铁的颜色为白色四、实验内容:
将易拉罐剪开平展,用砂纸打磨,再剪成条状。
实验一:在装有样品的试管中加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盐酸;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NaOH溶液;
现象:开始反应慢,片刻后反应加快,有细密的小气泡连续生成。
反应完后,溶液呈浅绿色。
加入NaOH溶液后,产生白色沉淀,最终变成红褐色沉淀; 结论:该易拉罐中含有铁
实验二:在装有样品的试管中加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NaOH溶液现象:可以看到有气泡生成(同时生成一种可溶性的物质偏铝酸钠NaAlO),2并伴随着黑色颗粒状物质沉在溶液中。
静置后,黑色物质变成红棕色。
结论:该易拉罐中含有铝。
武汉市第二中学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三章《铁金属材料》测试卷(课后培优)
一、选择题1.工业上用铝土矿(主要成分为Al 2O 3含少量Fe 2O 3杂质)为原料冶炼铝的工艺流程如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试剂X 可以是氢氧化钠溶液,也可以是硫酸B .反应①过滤后所得沉淀为氢氧化铁C .图中所示转化反应都不是氧化还原反应D .反应②的离子方程式为-2AlO +CO 2+2H 2O=Al(OH)3↓+-3HCO2.将下列四种化合物分别溶于稀盐酸,滴加硫氰化钾溶液没有颜色变化,再加氯水即呈现红色的是A .FeSB .Fe 2O 3C .FeCl 3D .Fe 3O 43.下列实验中,不仅产生气体,而且最终一定能产生白色沉淀的是A .将过量的Na 投入到AlCl 3溶液中B .将过量的Na 2O 投入到AlCl 3溶液中C .将过量的Na 投入到MgCl 2溶液中D .将过量的Na 2O 2投入到FeCl 2溶液中4.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20mL 体积2X 气体与60mL 体积2Y 气体刚好完全化合生成40mL 体积气体化合物,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A .23X YB .XYC .3X YD .3XY5.将0.01molNaOH 和1.06gNa 2CO 3混合并配成溶液,向溶液中滴加0.1mol ·L -1稀盐酸。
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加入盐酸的体积和生成CO 2的物质的量的关系的是A .B .C .D .6.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 .醋酸溶液与水垢中的CaCO 3反应:CaCO 3+2H +=Ca 2++H 2O+CO 2↑B .向Ba(OH)2溶液中滴加等体积等浓度的NH 4HSO 4溶液:Ba 2++2OH -+H +++4NH +2-4SO =BaSO 4↓+H 2O+NH 3·H 2OC .向NaHCO 3溶液中加入过量NaHSO 4溶液:2-3CO +2H += H 2O+CO 2↑。
D .FeCl 3溶液与Cu 的反应:Cu +Fe 3+=Cu 2++Fe 2+7.下列物质间的转化在给定条件下不能实现的是A .NaHCO 3(s)Δ−−→Na 2CO 3(s)饱和石灰水−−−−−−→NaOH(aq)B .KClO 3(s)浓盐酸−−−→ Cl 2石灰乳−−−−−→Ca(ClO)2C .Fe 3O 4(s)高温Al Fe 2Cl (少量)FeCl 2(s) D .Na 2ΔO Na 2O 2盐酸−−−−−→NaCl(aq)8.某学生在学习了检验食品中的铁元素后,设想在课外研究测定某补血剂中铁元素(+2价)含量,其设计实验流程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步骤①需要在研钵中研磨,研磨时研杵应保持垂直B .步骤②可以用新制氯水替代H 2O 2C .取步骤②操作后的溶液,滴加几滴KSCN 溶液可检验补血剂是否已因氧化变质D .每片补血剂中铁元素的质量为0.07wg9.锂被誉为“高能金属”,废旧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主要含有LiCoO 2及少量Al 、Fe 等,处理该废料的一种工艺流程如图所示(已知:K sp (Li 2CO 3)=1.6×10-3,LiCoO 2难溶于水,具有强氧化性):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 .碱溶时的主要反应为:2Al+2OH -+2H 2O = 2-2AlO +3H 2↑B .加氨水调节pH 的目的是完全沉淀溶液中的Fe 3+C .酸溶时H 2O 2在反应中被还原D .该流程涉及多次过滤,实验室过滤操作中要用的主要玻璃仪器有漏斗、烧杯、玻璃棒10.下列有关除杂方法正确的是A .用铜粉除去2CuCl 溶液中的3FeClB .用NaOH 溶液除去镁粉中的铝粉C .用饱和3NaHCO 溶液除去HCl 气体中的2COD .用加热的方法除去23Na CO 固体中的3NaHCO二、填空题11.氧化还原反应是一类重要的化学反应,在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运用。
易拉罐的主要成分
易拉罐的 成分中有铁
易拉罐的 成分中有镁
⑴.根据实验现象,你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是否验证了你的猜想?该易拉罐中确实 含有铝、铁、镁,与猜想相符。 ⑵.你认为实验过程中需要哪些细节?
①易拉罐的外层一般涂有涂料,必须对 其表面用砂纸处理,以免涂料中的有机 物的干扰。
南大附中高三、13班 化学学习小组
探究流程
1 2结论
3 4
5
活动反思
成分?
猜想与假设
选择实验验证猜想
易拉罐的主 要成分是铝、 铁、镁
1.Al与NaOH反应气体 2.FeCl3 溶 液 与 KSCN 溶液的反应,溶液变 成红色 3.镁和镁试剂的反应。
⑴.实验设计
②由于浓度的差异,实验现象往往并不 明显,必要时进行加热。
①实验原理﹙化学反应方程式﹚
②实验仪器及药品 仪器:试管、试管夹、酒精灯、砂纸、剪刀 药品:易拉罐、盐酸、NaOH溶液、KSCN溶液、 氯水、镁试剂
⑵.实验实施及记录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该易拉罐的 成分中有铝
1.在装有易拉罐样品的试 试管中有气泡生成 管中加入一定溶质质量分 数的NaOH溶液 2.在装有样品的试管中加 开始生成气泡,溶 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盐 液呈浅绿色,加入 酸,再向反应后的溶液中 KSCN和氯水后, 加入KSCN溶液和氯水 溶液出现红色
2017年宣城市高中化学优质课《探究易拉罐的主要成分》龚广民(宁国津河中学)
1号试管:
加入1-2ml盐 酸观察现象 倒入一半液 体到3号试管 分 成 2 份 (观察现象,检验是否有铁)
3号试管:慢慢加入
NaOH 溶液(观察现象检验铝)
(一段时间后观察现象,检验是否有铁) 分 成 2 份
易 加入1-2mlNaOH 2 号 拉 溶液,观察现象 方案三:试 罐 倒入一半液 管碎 片
方案三:取2号试管,放入打磨后的易拉罐碎片,先 加NaOH ,观察现象,一段时候后,倒出一半液体 入4号试管,再慢慢向4号试管滴加HCl ,观察现象。
积极思考
铝的性质 ①加热熔化不滴落 ②既能与酸反应也能与碱反应 2Al+2NaOH+2H2O=2NaAlO2+3H2↑ 2Al+6HCl=2AlCl3+3H2↑
饮料不宜常饮多饮。铝可在人体内沉积30年! 铝中毒30年后才能显示症状即老年痴呆症。课堂收获谈谈本节Fra bibliotek 你有哪些收获?
动手实践
铝的检验方案
方案一:取一片易拉罐碎片,打磨后加热,观察现象。
方案二:取1号试管,放入打磨后的易拉罐碎片,先 加HCl,观察现象,一段时候后,倒出一半液体入3 号试管,再慢慢向3号试管滴加NaOH,观察现象。
体到4号试管
2号试管:待用 4号试管:慢慢加入盐
酸溶液(观察现象检验铝)
得出结论
课后思考
在检验是否含有铁元素时, 先加双氧水或者先加KSCN溶液 对实验结果有影响吗?如果是检 验是否含有亚铁离子呢?
课外拓展
长期饮用铝制易拉罐饮料对身体有影响吗?
易拉罐以铝合金作材料,其内壁涂有一些有机 涂料,使铝合金和饮料隔离。在加工过程中,难免 有的地方保护性涂料没涂上,或涂得过薄,以致使 罐内壁铝合金与饮料接触。人体摄入过高的铝,还 可能导致骨质疏松,容易发生骨折。可见,易拉罐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同步提优练习:第八单元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word版有答案)
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第1课时金属与氧气、盐酸、稀硫酸的反应1.判断正误:(在括号内打“√”或“×”)(1)“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黄金的硬度非常大()(2)铝的抗腐蚀性能比铁强,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弱()(3)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的氧化铁()(4)利用稀盐酸可以区分黄铜和铜()2.判断下列化学方程式的正误(在括号内打“√”或“×”),并将错误的化学方程式更正,不能反应的写出错因。
(1)4Fe+3O22Fe2O3()(2)2Cu+O22CuO()(3)Cu+2HCl CuCl2+H2↑()(4)2Fe+6HCl2FeCl3+3H2↑()(5)Al+H2SO4AlSO4+H2()[核心知识]1.镁、铝等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铁、铜等在常温下几乎不与氧气反应,但在高温时能与氧气反应;金不与氧气反应。
2.镁、锌、铁能与盐酸、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且镁反应最剧烈,锌次之,铁反应较为缓慢;铜不能与盐酸、稀硫酸反应。
[易错点拨]1.铝的化学性质较活泼,由于其常温下能与氧气反应,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故其抗腐蚀性能很好。
2.铁与盐酸或稀硫酸等发生反应时,一般只能生成亚铁离子(铁元素由0价变为+2价),反应后的溶液颜色变成浅绿色。
1.黄铜是铜与锌的合金。
下列关于黄铜的说法正确的是 ()A.比纯铜耐腐蚀B.加热不与空气反应C.硬度小于纯铜D.可以完全溶解在稀盐酸中2.“真金不怕火炼”主要是指金()A.熔点高B.延展性好C.有金属光泽D.化学性质稳定3.国产大飞机壳使用了先进的铝锂合金材料。
已知金属锂(Li)的活动性比铝强。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铝锂合金硬度大、密度小B.铝在空气中表面会形成致密的氧化膜C.锂能与盐酸反应,放出热量,生成氢气D.锂能与氧气反应,生成的Li2O中Li显+2价4.不能由金属和酸直接反应得到的化合物是()A.ZnSO4B.Al2(SO4)3C.FeCl3D.MgCl25.[2020·台州]铁在海水中容易被锈蚀,通常在轮船的吃水线以下焊接比铁更活泼的金属块,用于保护铁质船壳。
易拉罐中金属成分的测定
设计性实验报告课题:易拉罐中金属成分的测定课程名称:中学化学实验研究*****学号:**********系别:化学系专业:化学班级:102班指导教师:***实验学期:2012至2013学年第二学期易拉罐中金属成分的测定学生姓名:李霞指导教师:张四方摘要:一般的易拉罐主要为铝合金,其中以铝铁合金和铝镁合金最为常见。
本次实验选取可口可乐公司生产的雪碧汽水易拉罐作为探究的对象。
通过一些化学的方法来探究易拉罐中的主要成分以及铝的百分含量.关键词:易拉罐铝合金成分1 引言1940年,欧美开始发售用不锈钢罐装的啤酒,同一时期铝罐的出现也成为制罐技术的飞跃。
1963 年,易拉罐在美国得以发明,它继承了以往罐形的造型设计特点,在顶部设计了易拉环。
这是一次开启方式的革命,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和享受,因而很快得到普遍应用。
到了1980年,欧美市场基本上全都采用了这种铝罐作为啤酒和碳酸饮料的包装形式。
随着设计和生产技术的进步,铝罐趋向轻量化,从最初的60克降到了1970年的21~15克左右。
制造易拉罐的材料有两种:一是铝材,二是马口铁。
美国用于包装容器的铝金属材料消费1998年达到199.92万吨,比1997年增长2.24%,成为第二大消费市场,占全年铝消费量的21.6%。
美国在易拉罐方面的材料始终采用铝板材,每年约有40%铝板材用于易拉罐方面的生产。
欧洲14%左右铝金属材料用于饮料生产,由于铝质金属的较高回收再使用价值,出于对环境保护的考虑,现在已开始大量转向铝材方面,1999年生产的易拉罐有63%采用铝材,比1998年增长2%。
2000年比1999年增长9%,英国1999年为6 6%,2000年增长6%,芬兰、瑞士、希腊、意大利、波兰等罐市场开始倾向采用100%的铝材,德国为10%,法国、比利时、卢森堡、荷兰各约30%。
由于钢罐比铝罐成本低约千分之七美元,在南美地区钢罐主导饮料包装市场,但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
以及对资源的循环使用方面考虑,包装材料铝质逐步替代钢质。
热点06 实验探究题之成分探究类(学生版)
热点06 实验探究题之成分探究类【热点内容】常见的检验物质成分的考查中涉及的物质主要有酸、碱、盐、金属及气体。
检验物质成分的解题关键点如下:(1)探究某物质中是否含有某种酸(或碱或盐),常通过该酸(或碱或盐)的阴、阳离子的特征性质确定是否存在,两种离子均存在时,才说明存在该物质。
(2)探究某物质中是否含有某种金属时,可以利用该金属与酸反应产生气体、与盐溶液反应后是否析出晶体及溶液的颜色变化来判断。
(3)判断某物质中是否含有某一种气体时,常结合该气体的性质,通常为与其他物质反应产生的明显现象(如沉淀、遇酸碱指示剂变色等)。
【命题趋势】实验探究题侧重于考查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注重探究性实验题和综合性实验题的考查,考查特点: 信息材料→发散思维→设计实验→猜想→分析→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完成报告。
“实验与探究”命题思路的特点:挖掘教材已有实验,加大对学生知识迁移的考核。
近几年中考化学试卷中出现的实验题大多是对教材中实验的改进和挖掘,原封不动照搬教材实验的考题基本没有,所以只靠死记硬背实验,没真正理解实验中所蕴藏的化学知识,不能灵活运用所学化学知识来解决教材实验中所出现的新问题是无法适应新中考要求的。
【满分技巧】对题干猜想所涉及的物质进行实验验证,必须排除组内能够直接发生反应的组合。
需熟练掌握常见物质的检验和鉴别方法,如:针对液体混合物成分的探究,可以通过检验构成物质的阴、阳离子的特征现象来确定物质的成分。
设计实验方案并得出结论,掌握实验操作(试剂的选择)、实验现象、实验结论三者之间的对应关系:一般包括实验操作(试剂选择)、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三部分,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物质+试剂;现象;结论。
具体解答方法:①若实验结论未知,利用现象确定,即根据所作出的猜想设计实验,并根据实验现象推断实验结论(即验证猜想),在设计实验时,要结合猜想中物质的特征性质(如产生气泡、生成沉淀等) 选择合适的药品。
②若实验结论已知:a.试剂和现象之间相互确定;b.选择合理者均可以运用①中的具体说明进行反推,分别确定试剂和现象。
中考化学题型突破练五 实验探究题
【实验二】 同学们初步了解电能产生的原理后,小周剥开一节干电池,发现除锌皮、 碳棒外,还有黑色固体 A(如图二)。 【提出问题】黑色固体 A 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假设】黑色固体 A 可能是①炭黑、②铁粉、③氧化铜、④四氧化 三铁、⑤二氧化锰等物质。 【查阅资料】四氧化三铁俗称磁性氧化铁,有磁性;二氧化锰不溶于稀 盐酸且不与稀盐酸反应。
【方法突破】 1.反思与评价 对试题情境中所呈现的猜想与假设、实验方案、实验装置、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以及实验结论等作出评价,对探究学习活动进行反思,实验评 价的角度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1)科学可行: ①实验原理是否正确、可行; ②实验操作步骤是否简单、科学; ③实验现象是否明显,易于观察、记录; ④实验结果是否与实验目的一致。
【探究实验】小诗取滤液 C 进行以下实验:
(1)测得滤液 C 的 pH<7,说明溶液呈酸性,存在大量的 H+,解释了干电
池的锌皮被腐蚀和产生电能的原因。
(2)取少量滤液 C 于试管中,加氢氢氧 氧化化钠钠浓溶液并加热,将湿润的红
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试纸变蓝,说明滤液 C 中含有铵盐。
(3)为证明滤液 C 中含有氯离子,请补充完整小诗同学的实验步骤和现象:
能力点 1:实验猜想 一、混合物成分的猜想 1.实验室有一包黑色粉末物质,可能由氧化铜、木炭、二氧化锰中的两 种或三种组成。某兴趣小组对该粉末的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和验证: 【提出问题】该黑色粉末含有哪些成分? 【作出猜想】大家认为黑色粉末的组成共有以下四种可能:
猜想 1:木炭和氧化铜; 猜想 2:木炭和二氧化锰; 猜想 3: 氧化铜和二氧化锰 ; 猜想 4:氧化铜、木炭、二氧化锰。
能力点 2:实验操作、现象与结论 【方法突破】 1.实验操作(或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三者之间的对应关系 物质+试剂―反―映→现象―决―定→结论(有无该物质) 2.常考形式 (1)根据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确定实验结论; (2)根据实验操作和实验结论确定实验现象; (3)根据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补充实现操作; (4)根据实验结论补充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
【学生卷】松原市高中化学必修二第八章《化学与可持续发展》测试题(培优提高)
一、选择题1.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是一种清洁、不可再生的化石燃料B.液氨汽化时吸收大量的热,因此液氨常用作制冷剂C.活性炭、SO2、Na2O2都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原理相同D.石油分馏得到的汽油是混合物2.化学在生活、生产、科研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沿海人民利用海水晒盐得到粗盐,其主要成分为NaClB.蒸制面食时使用的纯碱属于酸式盐C.“新冠抗疫”中,用于消毒的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为氯的含氧酸盐D.制造“后母戊鼎”的青铜和举世轰动的“超级钢”均属于合金3.铅的冶炼大致过程如下:①富集:将方铅矿(PbS)进行浮选;②焙烧:2PbS+3O2焙烧2PbO+2SO2;③制粗铅:PbO+ CΔPb+CO↑;PbO+COΔPb+CO2。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浮选法富集方铅矿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B.将l molPbS冶炼成Pb,理论上至少需要6 g碳C.方铅矿焙烧反应中,PbS是还原剂,还原产物只有PbOD.焙烧过程中,每生成l molPbO转移6 mol电子4.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某些金属元素的焰色反应、海水提溴、煤的气化、石油的裂化都是化学变化的过程B.氮氧化物的大量排放,会导致光化学烟雾、酸雨和温室效应等环境问题C.用于新版人民币票面文字等处的油墨中所含有的Fe3O4是一种磁性物质D.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被誉为“中国天眼”,其“眼眶”是钢铁结成的圈梁,属于新型纯金属材料5.“绿色化学”提倡,设计制备物质的方案时,要从经济、环保和技术等方面考虑,以下由铜制取硝酸铜的四种方案中,比较符合“绿色化学”概念且可行的方案是A.Cu → Cu(NO3)2B.Cu → CuO →Cu(NO3)2C.Cu → CuCl2 →Cu(NO3)2D.Cu → CuSO4 →Cu(NO3)26.为了除去粗盐中的Ca2+,Mg2+,SO24及泥沙,得到纯净的NaCl,可将粗盐溶于水,然后在下列操作中选取必要的步骤和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①加适量盐酸;②加过量NaOH溶液;③过滤;④加过量Na2CO3溶液;⑤加过量BaCl2溶液A.④②⑤B.②⑤④③①C.④③②⑤①D.③④②⑤①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钠着火不能用泡沫灭火器灭火B.石灰石在高温下可用于消除燃煤烟气中的SO 2C .二氧化硅具有导电性,可用于制造光导纤维D .利用催化剂可减少汽车尾气中有害气体的排放8.工业冶炼金属镁可以采取的方法是A .加热分解氧化镁B .电解熔融氯化镁C .高温下发生铝热反应D .高温下用氢气还原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相同质量的乙炔与苯分别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消耗氧气的物质的量相同 B .相同质量的脂肪在人体内氧化所产生的热量比糖类或蛋白质都少C .农业废弃物和动物粪便等物质中蕴藏着丰富的生物质能D .许多蛋白质在水中有一定的溶解性,溶于水形成胶体10.工业上用铝土矿(主要成分为Al 2O 3,含Fe 2O 3等杂质)为原料冶炼铝的工艺流程如下:对上述流程中的判断不正确的是A .试剂X 为氢氧化钠溶液,试剂Y 为CO 2B .结合质子(H +)的能力由强到弱的顺序是2-3CO >-2AlO >OH -C .反应Ⅱ中生成Al (OH )3的反应为CO 2+-2AlO +2H 2O=Al (OH )3↓+3HCOD .Al 2O 3熔点很高,电解时向Al 2O 3中加入冰晶石,使Al 2O 3的熔点降低,从而减少冶炼过程中能量消耗 二、填空题11.我国有丰富的海水资源,开发和利用海水资源是当前科学研究的一项重要任务,如图是海水综合利用的一个方面。
容量瓶 会析出的元素
容量瓶会析出的元素
容量瓶是一种常用的化学实验仪器,用于精确测量和配制一定体积的液体。
在容量瓶中,可能会析出一些元素,这些元素通常是由于化学反应或物理作用而产生的沉淀物或结晶体。
以下是容量瓶中可能析出的一些元素:
1. 钙(Ca):钙离子是常见的硬度离子,当水中的钙离子浓度超过一定值时,就会形成钙垢或石灰石等沉淀物。
2. 镁(Mg):镁离子也是常见的硬度离子,与钙类似,当水中的镁离子浓度超过一定值时,也会形成镁垢或氧化镁等沉淀物。
3. 铁(Fe):铁离子在水中容易被氧化,形成铁氧化物或铁氢氧化物等沉淀物。
4. 铜(Cu):铜离子在水中也容易被氧化,形成氧化铜等沉淀物。
5. 银(Ag):银离子在水中也容易被还原,形成黑色的硫化银沉淀物。
除了上述元素外,还有其他一些元素也可能会在容量瓶中析出,这
取决于具体的实验条件和溶液成分等因素。
因此,在使用容量瓶进行实验时,需要注意控制溶液的浓度和温度等因素,以避免不必要的沉淀物或结晶体的形成。
易拉罐白霜实验原理
易拉罐白霜实验原理
易拉罐白霜实验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实验,用于说明易拉罐内壁的白霜(氢氧化铝)的形成原理。
以下是实验原理的简要描述:
1. 实验材料:一罐易拉罐、几勺纯碱(氢氧化钠)、适量水和温度计。
2. 实验步骤:
a. 先将易拉罐倒置放置,并在底部钻一个小孔,以保证罐内
有一定的空气流通。
b. 在易拉罐底部加入几勺纯碱,然后向罐内加入适量的水。
c. 将温度计插入罐内,以测量实验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d. 等待一段时间(一般为数小时至一整天)后,观察罐内壁
上是否形成了白霜。
3. 实验原理:通过实验我们可以观察到易拉罐内壁上形成了白霜。
这是由于以下化学反应所致:
a. 纯碱(氢氧化钠)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生成氢
氧化铝:
2NaOH + CO2 → Na2CO3 + H2O
b. 再与易拉罐内壁的铝金属发生反应,生成已在空气中存在
的铝氢氧化物(白霜):
2Al + 2NaOH + 2H2O → 2NaAlO2 + 3H2↑
4. 实验观察结果:在实验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易拉罐内壁上会逐渐形成白霜,通常从罐底开始扩散,并沉积于罐壁上。
需要注意的是,该实验涉及一些化学物质的使用,需谨慎操作并在合适的环境下进行。
交大附中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三章《铁金属材料》经典测试卷(培优)
一、选择题1.下列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A.A B.B C.C D.D2.下列溶液中,能使铁粉溶解,但不会产生沉淀和气体的是A.稀H2SO4B.CuSO4溶液C.Fe2(SO4)3D.FeCl23.下列各项不能用互滴法鉴别的是A.AlCl3 NaOH MgCl2 NaCl B.NaAlO2 NaHSO4 BaCl2 MgCl2 C.AlCl3 NaOH H2SO4 KCl D.NaHCO3 H2SO4 NaCl KCl4.向FeCl3溶液中加入铜粉与铁粉的混合物,充分反应后溶液中存在Cu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容器中肯定无Fe粉存在B.容器中可能有Cu粉存在C.溶液中n(Fe2+ )比n(Cu2+ )多D.溶液中肯定不存在Fe3+5.下到分离提纯过程中使用的试剂或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A.除去Fe2O3固体中的Al2O3:加入足量NaOH溶液,过滤、洗涤、干燥B.除去FeCl3溶液中的FeCl2:加入适量氯水,充分反应C.除去Cu粉中的Fe粉:加入足量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D.除去NaHCO3固体中的Na2CO3:加入适量盐酸,充分反应后,蒸发结晶6.下列实验的现象与对应结论都正确的是B 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X 有白烟产生 X 一定是浓盐酸C 向某溶液中滴加几滴FeCl 3溶液 溶液变红 溶液中一定含有KSCN D用玻璃棒蘸取未知溶液进行焰色反应火焰为黄色说明一定含有钠元素A .AB .BC .CD .D7.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 .醋酸溶液与水垢中的CaCO 3反应:CaCO 3+2H +=Ca 2++H 2O+CO 2↑B .向Ba(OH)2溶液中滴加等体积等浓度的NH 4HSO 4溶液:Ba 2++2OH -+H +++4NH +2-4SO =BaSO 4↓+H 2O+NH 3·H 2OC .向NaHCO 3溶液中加入过量NaHSO 4溶液:2-3CO +2H += H 2O+CO 2↑。
探究易拉罐的主要成分
1定 性 实 验 .
1 探 究 过 程 及 现 象 . 1 ( ) 制4 l N O 1配 mo L a H溶 液 、 mo L 酸 溶 液 、 %H 0 溶 / 6 l 硫 / 5 ,。
液 、 S N溶液 、 氨 水 。 K C 稀 ( ) 易拉 罐 剪 开 , 平 , 砂 纸 打 磨 金 属 片 正 反 两 面 , 2将 推 用 剪 成细条状 . 待用 实验一 : 易拉 罐 金 属 片 与 氢 氧 化 钠 溶 液 的 反应 向烧杯 中加 入约 1 m 的N O 0 L a H溶液 . 已经 打磨的易拉罐金 属 取 片, 投入溶 液中 , 振荡 。易拉罐 金属片表 面明显有密集 的气 泡产 生 。 实 验 二 : 拉 罐 金 属 片 与 硫 酸 溶 液 的 反应 易 安 装 好 铁架 台 . 圈 , 整 好 酒 精 灯 高度 , 铁 调 放置 石 棉 网。 向 l O l 烧 杯 中加 入 约 2 mL 硫 酸 , 打 磨 过 的易 拉 罐 金 属 片 Om¥ 0 稀 将 投 入 溶 液 中 。将 烧 杯 放 于石 棉 网上 , 加 热 边 不断 用 玻 璃 棒搅 边 拌 。 应 缓 慢 , 拉 罐 金 属 片表 面 只 有 少许 气 泡 产 生 。 2 分钟 反 易 约 O 后 , 应 速 率 略有 提高 易 拉 罐 金 属片 表 面 由金 属 银 白色 变 为 白 反 色 。约4 分钟 后 , 5 易拉 罐 金 属 片 表面 由 白色 变 为黑 色 。继 续 加 热 , 色 物 质 脱 落 , 溶 于稀 硫 酸 溶 液 中 , 黑 不 内部 仍显 银 白色 。 加 热 一 段 时 间后 . 上 层 清 液 加 入 试 管 中 , 加 2 5 取 滴 滴 %H
同 时 又 提 高 了 学 生 的 动 手 实 验 能 力 . 利 于 学 生科 学 素 养 的 有
备考2021年中考科学二轮复习: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实验探究题专训及答案
备考2021年中考科学二轮复习: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实验探究题专训及答案备考2021中考科学二轮复习: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实验探究题专训1、(2020.九上期中) “垃圾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将垃圾分类处理、回收可以使它变废为宝。
小科发现本校环保小组回收的两种易拉罐,外形、质量和硬度都不同(如图所示)。
他想通过实验确定两种易拉罐的材料成分,于是进行了如下探究:【查阅资料】①罐头史:1804年,法国人阿佩尔发明了玻璃瓶。
1823年, 英国人丢兰特开办了世界上第一家马口铁(铁皮上镀层锡)罐头厂。
1947年,世界上第一只铝罐在美国人莱伊尔茨手中诞生。
②几种金属的数据:物理性质银铜铁铝密度/(g·cm )10.58.927.86 2.70硬度2.5~42.5~34~52~2.9【提出猜想】该两种易拉罐是铁罐或铝罐。
(1) 【设计实验】方案一:从两个易拉罐中裁出相同大小的碎片,擦掉表面油漆后放入烧杯,加入等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观察产生气泡的快慢。
方案二:从两个易拉罐中裁出相同大小的碎片,擦掉表面油漆后放入烧杯,加入等量等质量分数的硫酸铜溶液,观察是否有红色固体析出。
方案三:将两个易拉罐擦掉表面油漆,露出灰黑色金属表面,用刀在金属表面刻出划痕,然后裁成条状放在潮湿的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观察其变化。
……小敏指出方案________是不可行的,理由是________。
她认为还可以用物理方法来判断,如测密度、用磁铁吸等等。
(2) 【实验现象】①方案一中A 表面的气泡比B 少而缓慢。
写出A 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②方案三中A 表面有红色物质生成,而B 表面无明显变化。
该红色物质主要成分的化学式是________。
【实验结论】两种易拉罐分别是铁罐和铝罐。
-32、(2019吴兴.中考模拟) “一般不用K、Ca、Na等活泼金属来置换盐溶液中的其他金属元素”,这是教科书上的句话。
小科对此进行了思考,并查阅资料,对金属钠和硫酸铜溶液的反应进行探究。
易拉罐的主要成分探究
探究易拉罐瓶身及瓶盖的主要成分实验报告课程名称:物理化学实验实验项目:易拉罐的主要成分探究一、探究问题的提出探究易拉罐瓶身及瓶盖的主要成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罐装饮料的需求愈来愈大。
由于铝合金具有重量轻、强度高、耐腐蚀、易成行、能回收等一系列优点,成为一种理想的制罐材料。
所以,探究易拉罐的主要成分就显得非常重要。
二、问题解决设想常见易拉罐的合金成分由以上资料可以看出,易拉罐的主要成分是铝、镁、锰、铁等。
可设计适当的实验来进行验证。
本实验分别验证瓶盖与瓶身成分。
①铝既溶于酸,也溶于碱,可用碱来先溶处理后的易拉罐片,铝溶于过量碱后以AlO2-存在于溶液中,再向溶液中加酸,AlO2-变为Al(OH)3白色沉淀,酸过量白色沉淀溶解②Fe3+能与KSCN溶液生成血红色的络合物。
在装有溶解于易拉罐的酸溶液的滤液中,加入稀硝酸,然后加入KSCN溶液。
发生反应:Fe2+-e-=Fe3+Fe3++SCN-=[Fe(SCN)]2+③Mn2+在碱性的条件下可与苯胺试剂反应,溶液呈深蓝色;与高碘酸反应溶液变紫色,发生反应:2Mn2++5H5IO6=2MrO4-(呈紫色)+5IO3-+11H-+7H2O④Mg2+能与镁试剂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镁离子遇镁试剂变为紫色。
⑤铜不溶于稀盐酸,但可溶于稀硝酸,溶液为浅蓝色,加碱有蓝色沉淀生成。
或者用焰色反应检验得到铜的颜色为绿色。
三、相关资料查阅综述1940年,欧美开始发售用不锈钢罐装的啤酒,同一时期铝罐的出现也成为制罐技术的飞跃。
1963 年,易拉罐在美国得以发明,它继承了以往罐形的造型设计特点,在顶部设计了易拉环。
这是一次开启方式的革命,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和享受,因而很快得到普遍应用。
到了1980年,欧美市场基本上全都采用了这种铝罐作为啤酒和碳酸饮料的包装形式。
随着设计和生产技术的进步,铝罐趋向轻量化,从最初的60克降到了1970年的21~15克左右。
制造易拉罐的材料有两种:一是铝材,二是马口铁。
氢气爆炸易拉罐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氢气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2. 探究氢气与氧气混合后点燃可能发生的爆炸现象。
3. 通过实验,提高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动手能力和安全意识。
二、实验原理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密度最小的气体,具有高度的易燃性。
当氢气与氧气按一定比例混合后,在点燃的条件下,会发生剧烈的氧化还原反应,产生大量的热量和水蒸气,导致爆炸。
三、实验器材1. 易拉罐2. 氢气发生装置(启普发生器)3. 氧气发生装置(双氧水与二氧化锰反应)4. 点火器5. 集气瓶6. 橡皮塞7. 试管8. 铁夹9. 烧杯10. 实验记录表四、实验步骤1. 制备氢气和氧气(1)将锌粒放入启普发生器中,加入适量的稀硫酸,制取氢气。
(2)将二氧化锰和双氧水混合,制取氧气。
2. 检验气体纯度(1)将制得的氢气通入试管底部,用点燃的火柴靠近试管口,观察是否有“噗”的声音,以此判断氢气的纯度。
(2)将制得的氧气通入试管底部,用带火星的木条靠近试管口,观察木条是否复燃,以此判断氧气的纯度。
3. 易拉罐实验(1)将制得的氢气和氧气分别收集在集气瓶中,用橡皮塞密封。
(2)将集气瓶倒置,使氢气和氧气分别从瓶底缓慢流出,混合均匀。
(3)用点火器点燃混合气体,观察易拉罐的爆炸现象。
4. 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五、实验现象及结果1. 氢气制取成功,试管底部有气泡产生,氢气纯度较高。
2. 氧气制取成功,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氧气纯度较高。
3. 易拉罐在点燃混合气体后,发生剧烈爆炸,产生巨大的响声,易拉罐被崩到空中。
六、实验分析1. 氢气与氧气混合后,在点燃的条件下,会发生剧烈的氧化还原反应,产生大量的热量和水蒸气,导致爆炸。
2. 氢气具有高度的易燃性,因此在实验过程中应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七、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制取了氢气和氧气,并观察到了氢气与氧气混合后点燃可能发生的爆炸现象。
实验结果表明,氢气具有高度的易燃性,在点燃条件下,氢气与氧气混合后会发生剧烈的爆炸。
2024年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一模考试化学试题(含解析)
九年级化学练习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Al-27 S-32Cl-35.5 Ca-40 Fe-56 Cu-64第一部分(选择题2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 化学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 化学与生活:外卖、网购等包装用品应分类回收B. 化学与健康:用甲醛水溶液浸泡鱼、虾,保鲜海产品C. 化学与材料:塑料、合金都属于复合材料D. 化学与环境:二氧化碳属于空气污染物2.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是培养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基础。
下列关于氧气制取、收集、验满、性质的操作中,正确的是A. 制取B. 收集C验满 D. 性质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葡萄酒的生产过程包括葡萄除梗、榨汁、葡萄汁发酵、过滤、灌装入瓶等步骤。
葡萄汁中的多糖在酵母作用下水解为葡萄糖(C6H12O6),葡萄糖在酵母作用下生成酒精(C2H5OH)等物质。
但在发酵过程中会滋生某些杂菌,添加二氧化硫可有效抑制这些杂菌的滋生。
在低温环境下,二氧化硫作为保鲜剂可有效减缓酿酒葡萄的腐烂。
3. 葡萄酒生产步骤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除梗B. 榨汁C. 发酵D. 过滤4. 关于葡萄酒生产过程中的几种物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葡萄糖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B. 酒精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C. 二氧化硫作为保鲜剂浓度越高越好D. 二氧化硫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6价5. 水是生命之。
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分类观:天然水中常见的软水和硬水都是混合物B. 结构观: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C. 转化观:过氧化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水D. 能量观:硝酸铵溶于水吸收热量,导致溶液温度降低6. 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A. 氢氧化钠固体易潮解,可用作食品干燥剂B. 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可充入霓虹灯C. 活性炭具有很强的吸附性,可用于净水D. 液氮无色无味,可用于冷冻麻醉7. 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
2020年高考化学(人教版)二轮专题复习选择题强化训练:铝及其重要化合物(含解析)
2020届高考化学人教版第二轮复习专题选择题强化训练铝及其重要化合物1、下列有关铝及其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铝粉与氧化镁共热可制取金属镁B.污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常用加入明矾除去C.向氯化铵溶液中投入一铝片,铝片上产生大量气泡,该气体是氨气D.铝箔在氯气中燃烧可制备无水三氯化铝答案:D解析:镁比铝活泼,不能用铝粉制取镁,A错误;明矾只能使污水中的悬浮物沉降,不能除去重金属离子,B错误;氯化铵溶液显酸性,与铝反应产生氢气,C错误;铝在氯气中燃烧生成AlCl3,D正确。
2、下列各组物质能相互反应得到Al(OH)3的是 ( )A.铝跟NaOH溶液B.Al(NO3)3跟过量的NaOH溶液C.Al2O3和热水D.Al2(SO4)3溶液跟过量的氨水答案:D解析:铝与NaOH反应生成NaAlO2和H2,得不到Al(OH)3,故A错误;Al(NO3)3与过量的NaOH反应生成NaAlO2,得不到Al(OH)3,故B错误;Al2O3不溶于水,与热水不反应,得不到Al(OH)3,故C错误;Al2(SO4)3与氨水反应生成Al(OH)3和(NH4)2SO4,故D正确。
3、将表面有氧化膜的铝片伸入足量的NaOH溶液中,有关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Al 2O 3+OH -===AlO -2+H 2OB .2Al 3++6OH -===2Al(OH)3↓C .2Al +2OH -+2H 2O===2AlO -2+3H 2↑D .2Al +6H 2O===2Al 3++6OH -+3H 2↑ 答案:C解析:首先是氧化铝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当氧化铝反应完毕后,铝再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偏铝酸钠,离子方程式分别为Al 2O 3+2OH -===2AlO -2+H 2O 和2Al +2OH -+2H 2O===2AlO -2+3H 2↑,故C 项正确。
4、将足量CO 2通入NaOH 和NaAlO 2的混合液中,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n )和通入CO 2体积(V )的关系正确的是 ( )答案:B解析:向NaOH 与NaAlO 2的混合溶液中通入CO 2气体,先发生2NaOH +CO 2===H 2O +Na 2CO 3;后逐渐产生沉淀:2NaAlO 2+CO 2+3H 2O===2Al(OH)3↓+Na 2CO 3,继续通入CO 2,发生反应:Na 2CO 3+CO 2+H 2O===2NaHCO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