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地质构造运动详解之欧阳歌谷创编

合集下载

地大北京周口店实习报告之欧阳科创编

地大北京周口店实习报告之欧阳科创编

欧阳科创编2021.02.05第一章:前言第一节:目的意义第二节:工作区自然地理概括第三节:工作区前人工作情况及文献第四节:实习组队人员情况第二章:区域地质概况第一节:地层第三章:区域地质构造第一节:变质核杂岩构造第二节:褶皱第三节:节理第四章:地质发展史第一节:基地演化阶段第二节:盖层发展阶段第三节:板块造山阶段第五章:矿产第六章:地质填图的工作方法和质量评述目录创作:欧阳科第一节:地质填图的工作方法第二节:质量评述第七章:结束语第一章绪论一、实习目的与任务此次周口店地质填图实习是在学过矿物学、岩石学、古生物地层学和构造地质学之后所进行的一次综合性的野外地质调查基本训练,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系统掌握常规的野外地质调查和研究所具备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此外,此次实习培养了学生严谨求实、奋斗进取和团结协作的精神,为以后的教学及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本次实习的任务是完成地质填图、剖面图和柱状图。

二、实习区交通位置及自然经济地理概况周口店实习区位于北京市西南约50km,行政区划属于北京市房山区管辖。

京原铁路斜贯实习区域;京广铁路的琉璃河站则有工矿支线与周口店相连。

公路交通主要有莲花池一张坊、天桥一房山等干线与北京市相通;周口店到各实习场所均有乡村级公路通行,故交通十分便利(附《周口店地区交通图》)。

区内有一条季节性河流——周口河,位于西侧;在东侧有牛口峪水库。

该区位于太行山山脉北段与华北平原的邻接处,属北京西山的一部分。

地势西北高、东南低,除东南侧一小部分为平原一丘陵外,大部为中高山区。

本区属大陆性气候,温度变化较大,雨季主要在7〜8月份,年降雨量约650-700mm o冬季寒冷,从11月份至次年2月份常有大雪封山。

周口店及其邻区的工矿业以石油化工为主,其次是煤矿,另外,水泥、石灰、大理石、花岗岩、耐火材料等也很闻名。

三、以往地质工作包括实习区在内的北京西山地区,地质调查及研究工作在我国开展的最早,研究程度高且成果颇丰。

防震减灾手抄报资料之欧阳歌谷创作

防震减灾手抄报资料之欧阳歌谷创作

什么事地震一地震是地下岩层受应力作用错动破裂造成的地面震动,同台风、暴雨、洪水、雷电一样,是一种自然现象。

地震是自然灾害之首恶。

地球上每天都在发生地震,全世界每年大约发生500万次地震,绝大多数地震因震级小,人感觉不到。

其中有感地震约5万多次,造成破坏的地震近千次,7级以上造成巨大破坏的仅十几次,且大多发生在人烟稀少地区。

防震减灾标语二1、防灾事关你我他,减灾利国又利家。

2、大手牵小手,防灾一起走。

3、防灾减灾,构建和谐社会,家家受益。

4、未雨绸缪防灾减灾,全民参与共筑平安。

5、增强防灾减灾意识,提高防灾减灾技能。

6、防灾求得平安在,减灾换得幸福来。

7、防治地质灾害,人人有责。

8、防灾减灾,人人参与。

9、防灾减灾人人有责,以人为本科学预防。

10、防灾减灾,开启幸福生活每一天。

地震自救儿歌三地震威猛似猛兽,地震来了大地晃。

地震突来不能慌,镇静自若想办法。

震时千万不要跑,赶快就近躲起来。

震后迅速向外跑,找个空地最安全。

震时被埋不用怕,沉着冷静有信心。

也不哭,也不闹,保持体力等救援。

想想爸妈壮胆量,坚信明天会更好! 地震减灾作文四地震灾害是世界上造成人们经济损失最严重和人员伤亡最多的自然灾害之一。

我们要加强对地震科普知识的学习,正确地掌握避震和自救、互救的方法。

我们要听地震预告,学会看地震发生前的预兆,比如动物们的异常惊飞、逃窜、狂叫等,也可以预防灾害的发生,以防在先及早报告、撤离。

当地震发生时,房屋倒塌后所形成的室内三角空间,往往是人们得以幸存的相对安全地点。

特别是在楼房内的人,选择厨房、卫生间等空间小的地方,还有不易倒塌的空间、墙角。

桌子、床下等坚固家具空间的地方都可以避震。

及时得用坐垫等保护好头部,不要盲目跳楼,使用电梯等。

我们一定用科学的方法来保护好自己和家园,共同防止灾害的发生。

今天是学校防震演习的日子,全体师生都参加了。

具体的情况老师已经一遍又一遍地交代了我们每个同学地震来了广播中传来老师急促的喊声。

地质构造常识之欧阳歌谷创作

地质构造常识之欧阳歌谷创作

一、节理欧阳歌谷(2021.02.01)(一)基本概念1、节理:岩石受力作用形成的破裂面或裂纹,称为节理,它是破裂面两侧的岩石没有发生明显位移的一种构造。

节理的产状也可用走向、倾向和倾角进行描述。

2、节理组和节理系:在同一时期,同一成因条件下形成的,彼此相互平行或近于平行的一群节理叫节理组;在同一构造应力作用下,形成有规律组合的节理组,叫节理系。

(二)节理分类1、按节理的成因分类节理按成因可分为原生节理、构造节理和表生节理。

(1)原生节理:指岩石形成过程形成的节理,如玄武岩的柱状节理(2)构造节理:是岩石受地壳构造应力作用产生的,这类节理具有明显的方向性和规律性,发育深度较大,对地下水的活动和工程建设的影响也较大。

构造节理与褶皱、断层及区域性地质构造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它们常常相互伴生,是工程地质调查工作中的重点对象(相对于节理、表生节理)。

(3)表生节理:又称风化节理、非构造节理,是岩石受外动力地质作用(风、水、生物等)产生的,如由风化作用产生的风化裂隙等,这类节理限在空间分布上常局限于地表浅部岩石中,对地下水的活动及工程建设有较大的影响。

2、按力学性质进行分类(1)张节理:在垂直于主张应力方向上发生张裂而形成的节理,叫张节理。

张节理大多发育在脆性岩石中,尤其在褶皱转折端等张拉应力集中的部位最发育,它主要有以下特征:裂口是张开的,剖面呈上宽下窄的楔形,常被后期物质或岩脉填充;节理面粗糙不平,一般无滑动擦痕和磨擦镜面;产状不稳定,沿其走向和倾向都延伸不远即行尖灭;在砾岩或砂岩中发育的张节理常常绕过砾石、结核或粗砂粒,其张裂面明显凹凸不平或弯曲;张节理追踪X型剪节理发育呈锯齿状。

(2)剪节理:岩石受剪应力作用发生剪切破裂而形成的节理,叫剪节理,它一般在与最大主应力呈45°夹角的平面上产生,且共轭出现,呈X状交叉,构成X型剪节理。

它具有以下特征:剪节理的裂口是闭合的,节理面平直而光滑,常见有滑动擦痕和磨光镜面;剪节理的产状稳定,沿其走向和倾向可延伸很远;在砾岩或砂岩中发育的剪节理常切砾石、砂粒、结核和岩脉,而不改变其方向;剪节理的发育密度较大,节理间距小而且具有等间距性,在软弱薄层岩石中常常密集成带出现。

地球纪年表之欧阳体创编

地球纪年表之欧阳体创编

太古宙(Archean)是最古老的地史时期。

从生物界看,这是原始生命出现及生物演化的初级阶段,当时只有数量不多的原核生物,他们只留下了极少的化石记录。

从非生物界看,太古宙是一个地壳薄、地热梯度陡、火山—岩浆活动强烈而频繁、岩层普遍遭受变形与变质、大气圈与水圈都缺少自由氧、形成一系列特殊沉积物的时期;也是一个硅铝质地壳形成并不断增长的时期,又是一个重要的成矿时期。

元古宙(Proterozoic)初期地表已出现了一些范围较广、厚度较大、相对稳定的大陆板块。

因此,在岩石圈构造方面元古代比太古代显示了较为稳定的特点。

早元古代晚期的大气圈已含有自由氧,而且随着植物的日益繁盛与光合作用的不断加强,大气圈的含氧量继续增加。

元古代的中晚期藻类植物已十分繁盛,明显区别于太古代。

震旦纪(Sinian period)是元古代最后期一个独特的地史阶段。

从生物的进化看,震旦系因含有无硬壳的后生动物化石,而与不含可靠动物化石的元古界有了重要的区别;但与富含具有壳体的动物化石的寒武纪相比,震旦系所含的化石不仅种类单调、数量很少而且分布十分有限。

因此,还不能利用其中的动物化石进行有效的生物地层工作。

震旦纪生物界最突出的特征是后期出现了种类较多的无硬壳后生动物,末期又出现少量小型具有壳体的动物。

高级藻类进一步繁盛,微体古植物出现了一些新类型,叠层石在震旦纪早期趋于繁盛,后期数量和种类都突然下降。

再从岩石圈的构造状况来看,震旦纪时地表上已经出现几个大型的、相对稳定的大陆板块,之上已经是典型的盖层沉积,与古生界相似。

因此,震旦纪可以被认为是元古代与古生代之间的一个过渡阶段。

1 前寒武纪2 寒武纪3 奥陶纪4 志留纪5 泥盆纪6 石炭纪早期7 石炭纪晚期8 二叠纪9 三叠纪10 侏罗纪11 侏罗纪晚期12 白垩纪13 白垩纪-第三纪灭绝14 始新世15 中新世16 冰川时代晚期17 现代世界18 未来世界19 1.5亿年后20 2.5亿年后前寒武纪前寒武纪晚期超大陆和“冰室”世界(距今6亿5千万年前)形成于11亿年前的罗迪尼亚超大陆这时开始分裂。

地震底层解释之欧阳歌谷创编

地震底层解释之欧阳歌谷创编

⑨乱岗状反射结构欧阳歌谷(2021.02.01)由有规律的、不连续的、亚平行的一些短反射同相轴组成。

有时出现在前三角洲,一般为低能环境的沉积。

这种反射结构较难解释。

⑩亚平行结构同相轴有弯曲,但大致上平行。

多见于凹陷缓坡,反映沉积能量横向变化,包括多种沉积环境,如滨浅相、浅滩、冲积平原等。

是最难解释的一种结构(中能至高能环境)。

(5)地震相单元几何外形沉积相的几何外形有与之对应的地震相几何外形。

P202地震相单元几何外形是指地震相单元在空间及剖面上的分布状况。

因为不同的沉积体或沉积体系,在外形上有差别。

①丘状外形礁、重力滑塌、火山、近岸水下扇体、三角洲的沉积(高能)②充填型外形1本P7 1本P8标志是下凹的底面之上形成的沉积体,如河道充填、盆地充填(低能至高能)。

充填的外形:充填的内部结构:③透境体状外形中间厚,两头薄而尖灭,一般是古河床、沿岸砂体沉积。

④楔形地震相1本P5是一种横向变薄、呈楔状尖灭的地震相单元。

超复在海岸上的沉积、大陆斜坡上的三角洲、近岸水下扇、冲积扇常出现楔状外形。

⑤滩形相出现在陆棚边角或台地的边缘。

⑥席状外形长度和宽度远大于厚度,席状外形的内部结构一般对应着平行或亚平行结构,对应着均一的稳定的沉积环境。

⑦席状披覆外形当席状地震相披覆在盐丘、潜山等单元之上,形成席状披覆相,它是均一的、低能的深水沉积。

5.典型地震相举例地质上的陆相冲积扇相,多发于大断层的下降盘。

在平行于扇轴的地震剖面上呈楔状体外形,在垂直于扇轴的地震剖面上呈丘状或透境体状外形,内部反射杂乱或断续,层序下部边界上常见前积和下超。

海相冲积扇内部连续性较好。

(二)划分地震相,做地震相平面图1.地震相的命名命名要能反映沉积相的特点,一般采用联合命名法。

例如:发散充填相,楔形杂乱相,丘状杂乱相,楔状斜交相,席状强振幅连续相。

2.按几何物理特征划分地震相对每一个要解释的层序进行地震相分析,在横向上划分出地震相单元。

3.进行地震相交点闭合同一层序同一交点处相交剖面的地震相相同(与构造解释交点闭合类似)。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之欧阳歌谷创作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之欧阳歌谷创作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欧阳歌谷(2021.02.01)目录第一章综合说明1.1编制说明1.2编制依据1.3编制原则第二章工程概况第三章主要施工工艺及施工方法第四章施工部署第五章质量保证措施5.1质量目标及质量保证体系5.2质量保证措施第六章工期保证措施6.1工期目标6.2确保工期的技术组织措施第七章确保安全生产保证措施7.1安全目标7.2安全保证体系及施工安全、防火措施7.3安全生产的方针、原则7.4安全生产管理制度7.5安全施工保证措施7.6安全事故紧急预案7.7安全奖罚办法第八章确保文明施工的组织措施8.1管理目标8.2管理措施8.3现场管理8.4文明施工具体措施8.6文明施工奖罚办法第九章环境保护措施9.5减少扰民和环境保护的奖惩办法第十章冬雨季施工措施10.1冬季施工措施10.2雨季施工措施第十一章施工组织机构11.2项目管理部门职责11.3项目管理人员岗位职责第十二章施工总进度计划12.1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附后)12.2施工进度计划网络图(附后)第十三章施工总平面布置图13.1施工平面布置原则13.2施工总平面布置13.3平面管理措施13.4临时建筑表施工现场施工临时占地及临时建筑表如下:附表一:拟投入本标段机械设备表附表二:主要材料用量及进场计划表附表三:拟投入本标段劳动力表第一章综合说明第一节、编制说明首先,我单位保证完全接受招标文件提出的有关质量、工期、安全、文明施工等各项要求。

如果我单位有幸中标,我们有充分的信心和能力在本工程施工中完全按业主及设计要求,全力以赴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和施工现场总体规划部署,以完善的组织管理机构、严格的岗位责任制、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对本工程施工的劳动力、机械设备、材料、技术等方面进行科学合理的组织安排,确保工程在合同工期内优质、高效、按期全面完成招标文件及施工合同中规定的所有施工任务。

在本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之前,我单位组织了有关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对施工图、地勘报告进行了仔细审阅,对招标文件及答疑纪要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对施工现场进行了详细的踏勘,在充分考虑各种影响施工的因素后,结合我公司的实际施工实力和综合能力编制出本施工组织设计。

无锡市地质背景概况之欧阳歌谷创编

无锡市地质背景概况之欧阳歌谷创编

无锡市地质背景概况欧阳歌谷(2021.02.01)1 气候背景无锡市地处长江下游,东邻苏州,西接常州,北依长江,南靠浙皖,中抱太湖,是全国经济中心城市和重点旅游城市之一。

工作区范围包括江阴市、宜兴市2个县级市和崇安区、北塘区、南长区、滨湖区、惠山区、锡山区、新区7个区,地理坐标北纬31°07′—32°02′、东径119°33′—120°38′,总面积4627.46 km2。

无锡市属北亚热带湿润区,受季风环流影响,形成的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水充沛,日照充足,无霜期长。

1月平均气温在2.8℃左右;7月平均气温在28℃左右。

全年无霜期220天左右。

区内多年平均降水量1048 mm,降水的年际、季节变化较大,最大降雨量可达1738mm以上,降雨多集中在汛期的6-8月,约占全年总降水量的55%左右,汛期降雨形式多为暴雨、阵雨和连阴雨。

2 地质环境背景2.1地形地貌在长期的地壳持续性上升、下降以及江河湖海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无锡市以平原为主,低山、残丘为辅的地形地貌特征,地势总体呈西南、北高,中间低的形态展布。

宜兴南部基岩广泛裸露,崇山峻岭与冲沟谷地相依分布,最高峰茗岭黄塔顶海拔高度611.5m,为全区群峰之冠;市区西南部和江阴市北部的山丘总体上呈北东、北东东走向,最高峰为惠山的三茅峰,海拔328.98 m;除此之外的广大地区均为地势低平的沉积平原,高程一般低于 5 m,局部为负地形。

后经城市建设、兴修水利、设闸排水、整修圩堤,已成为建设用地和良田。

2.1.1 地貌发展简史区内地貌形态经受多次构造运动而形成,印支运动主要表现为强烈的褶皱运动,形成了一系列的褶皱隆起和坳陷,奠定了本区地形外貌的基础。

燕山期升降差异运动控制了中生代以后的沉积,区内大多数古盆和古凹陷都沉积了巨厚的侏罗系、白垩系以及第三系地层。

在安阳山等地还发生了火山喷发堆积作用,填平了一部分古盆和古凹陷,形成了安阳山、狮子山等地的古火山喷发堆积地貌。

高中地理必修一完整笔记整理有图之欧阳科创编

高中地理必修一完整笔记整理有图之欧阳科创编

第一章从宇宙看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是地月系(课本P4)太阳系银河系其他行星系总星系总星系其他恒星世界河外星系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课本P6)1.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小行星带)、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2.八大行星分类(课本P8)三、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课本P9)一、为地球提供能量1.太阳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氢和氦;太阳辐射能量来源是核聚变反应。

其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释放出来。

太阳辐射能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太阳辐射能丰富区:青藏高原区,西北内陆,典型城市拉萨,太阳辐射能贫乏区:四川盆地,典型城市成都。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8图1.7)⑴提供光热资源;⑵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⑶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⑷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太阳结构P6)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⑴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和黑子变化周期(11年)有一定的相关性(课本P11活动);⑵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⑶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⑷两极地区产生极光;⑸地球上水旱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第二节,第三节,地球自转和公转★2..地球公转过程中两分两至点的判断依据:看日地球心连线和赤道的位置关系——连线在赤道以北说明太阳直射23°26′N,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夏至 地球自转 地球公转图示运动方式围绕地轴转动 在椭圆轨道上围绕太阳转动 运动方向 自西向东。

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针,南极上空为顺时针。

自西向东。

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针。

运动速度 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两极点为零。

角速度:除两极点外各地相等(15°∕h )。

近日点(每年1月初),速度快 远日点(每年7月初),速度慢运动周期真正周期:一个 恒星日=23时56分4秒昼夜交替周期:一个太阳日=24时 真正周期:一个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 直射点回归周期:一个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 地理意义 1.昼夜交替 2.地方时 3.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1.昼夜长短的变化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3.产生四季和五带点;连线在赤道以南说明太阳直射23°26′S,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冬至点3..地球公转过程中速度变化的判断依据:1月初,地球运行至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7月初,地球运行至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

地质年代表及口诀1之欧阳治创编

地质年代表及口诀1之欧阳治创编

地质年代表 (Geological Time Scale)欧阳治创编 2021.03.10 欧阳治创编 2021.03.10
欧阳治创编 2021.03.10 欧阳治创编 2021.03.10
:1、表中震旦纪、青白口纪、蓟县纪、、长城纪,只限于国内使用
地史单位表
欧阳治创编 2021.03.10 欧阳治创编 2021.03.10
地质年表口诀
新生早晚三四纪六千万年喜山期
中生白垩侏叠三燕山印支两亿年
古生二叠石炭泥志留奥陶寒武系
震旦青白蓟长城海西加东到晋宁
注:1、新生代分第四纪和早第三纪、晚第三纪,构造动力属喜山期,时间从6500万年开始。

2、中生代从2.5亿年开始,属燕山、印支两期,燕山期包括白垩纪、侏罗纪和三叠纪的一部分,印支期全在三叠纪内。

3、古生代分为早晚,二叠纪、石炭纪、泥盆纪属晚古生代,属海西期;志留纪、奥
欧阳治创编 2021.03.10 欧阳治创编 2021.03.10
陶纪、寒武纪在早古生代,属加里东期;震旦纪、青白口、蓟县、长城纪在元古代,震旦属加里东期,其余属晋宁期。

欧阳治创编 2021.03.10 欧阳治创编 2021.03.10。

杭州地区地质实习报告之欧阳歌谷创编

杭州地区地质实习报告之欧阳歌谷创编

杭州地区地质实习报告欧阳歌谷(2021.02.01)姓名:学号:年级:班级:指导老师:实习日期: 2011.06.19-07.092011年 7 月 06 日目录第1章概述 (2)第2章地层岩性 (3)2.1概述……………………………………………………………………32.2地层岩性描述 (3)第3章地质构造 (4)3.1概述……………………………………………………………………43.2节理与断层 (4)3.3褶曲……………………………………………………………………6第4章地质作用 (7)4.1西湖成因 (7)4.2第四纪冰川 (7)第5章其它 (9)5.1罗盘使用方法 (9)5.2地质条件与工程建筑关系分析 (9)5.3地质作用成因探讨 (10)5.4地质专题学习 (10)第6章结束语 (12)第1章概述我们今年的地质实习与6.19-6.21在杭州进行。

第一次和这么多同学一起集体出去,非常开心。

而且我们大家都非常喜欢户外实践课,因为这样非常生动有趣,可以使我们学以致用,加深我们的印象,增强我们的实践能力。

这次地质实习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对杭州地区的实地考察和观测,以及老师随地讲解,加深对工程地质学的认识,学会在野外运用地质测量仪器对地质情况进行观测和研究。

这三天的实习地点地理位置图见图1-1。

我们09土木系全体同学19号上午在徐金明、武亚军、刘飞禹、王婷婷老师的带领下奔赴杭州。

1班由刘飞禹老师带领,2、3班由徐金明老师带领,4班由武亚军老师带领。

到了杭州稍作休息之后,我们就在老师的带领下去浙大玉泉校区的后山上进行点的观测。

武亚军老师先给我们四班同学讲了岩层的一些知识,然后又讲了罗盘仪的用法。

然后我们那班分成几个小组测量岩石的走向和倾角。

然后记下数据,回去后绘制玫瑰图。

图1-16.20号和6.21号是路线观察,即在老师带领下,沿着特定路线观察地形地貌,老师还会在沿途讲实地的地质构造知识,而且还会与工程问题联系起来,我们在听的过程中能够将这些知识和地质地貌联系起来,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地貌学与第四纪期末考试重点之欧阳歌谷创编

地貌学与第四纪期末考试重点之欧阳歌谷创编

戴维斯三要素说欧阳歌谷(2021.02.01)地质结构(岩石与地质构造) 营力发育阶段(时间和阶段)即“地形是构造、作用和时间的函数”。

三要素说的提出,明确了地貌形成的内因是岩石与构造,外因是营力,以及其形成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和必然经过不同的阶段。

正向构造(背斜、穹隆、地垒)与高地相一致,负向构造(向斜、构造盆地、地堑)与低地相一致,此两者称为顺构造地形。

正向构造与低地相一致,负向构造与高地相一致,称为逆构造地形地貌形成的动力(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1、内力作用造成地壳的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并引起岩层的褶皱、断裂、岩浆活动和地震等。

除火山喷发、地震等现象外,内力作用一般不易为人们所觉察,但实际上它对于地壳及其基底长期而全面地起着作用,并产生深刻的影响。

地球上巨型、大型的地貌,主要是由内力作用所造成的。

2、外力是指地球表面在太阳能和重力驱动下,通过大气、水和生物等因素引起。

它包括岩石的风化作用,重力滑动作用,以及各种地壳表层载体(流水、冰川、风力、海洋的波浪、潮汐等的)的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作用,以及生物甚至人类活动的作用等。

外力作用非常活跃,而且易被人们直接观察到。

第四纪的基本特点人类的出现;大规模的冰川作用;十分活跃的地壳运动第四纪的沉积物的成因类型丹霞地貌(Danxia landform)是指由产状水平或平缓的层状铁钙质混合不均匀胶结而成的红色碎屑岩( 主要是砾岩和砂岩),受垂直或高角度节理切割,并在差异风化、重力崩塌、流水溶蚀、风力侵蚀等综合作用下形成的有陡崖的城堡状、宝塔状、针状、柱状、棒状、方山状或峰林状的地形。

单斜构造地貌向一个方向倾斜的岩层称为单斜构造,它可能出现在已被破坏的背斜两翼,已被破坏的穹窿构造的四周,盆地的外围,掀斜的水平岩层或断层的掀斜层等处。

单斜地貌主要有单面(斜)山和猪背山。

单面山:组成山体的岩层倾角一般在25°以下,山体沿岩层走向延伸,两坡不对称,一坡与岩层倾向相反,坡陡而短,称为前坡或单斜崖,造崖层由硬岩层组成。

海洋测绘考试提纲之欧阳歌谷创作

海洋测绘考试提纲之欧阳歌谷创作

1.海洋地形分为:海岸带、大陆边缘和大洋底。

欧阳歌谷(2021.02.01)海岸带:是海陆交互的地带,是在波浪潮汐和海流等作用下形成的。

组成:海岸、海滩及水下岸坡。

大陆边缘:是大陆和大洋连接的边缘地带。

组成:大陆架、大陆坡、大陆隆及海沟。

大洋底:是大陆边缘之间的大洋全部部分。

组成:大洋中脊,大洋盆地。

海岸:就是陆地和海洋相互作用,相互交界的地带。

海岸线:是近似于多面平均大潮高潮的痕迹所形成的水陆分界线。

2.海洋资源:海洋能;海洋矿物资源,海洋生物资源。

3.海洋测绘:是海洋测量和海图绘制的总称,是一门对海洋表面及海底的形状和性质参数进行准确的测定和描述的科学。

主要内容:海洋大地测量、水深测量、海洋工程测量、海底地形测量、障碍物探测、水温要素钓场、海洋重力测量、海洋磁力测量、海洋专题测量、海区资料调查;以及各种海图、海图集、海洋资料的编制和出版,海洋地理信息的分析处理及应用。

海洋测绘的任务:①科学任务:1.为了研究地球形状提供更多的数据资料;2.为研究海底地质的构造运动提供必要的资料;3.为海洋环境研究工作提供测绘保障。

②实用性任务:主要指的是对各种不同的海洋开发工程,提供它们所需要的海洋测量服务工作。

服务对象:海洋自然资源的勘测和离岸工程;航运;救援与航道;济南工程;渔业捕捞;其他海底工程(海底电缆);海上划界;海洋地理信息系统。

4.海洋测量分为:海洋重力测量,海洋磁力测量,海水面的测定,大地控制与海底控制测量,定位、测深、海底地形勘测和制图等海洋测量的特点:①海洋测量中垂直坐标(即船体之下的深度)是和船体的平面位置同步测定的;②海洋控制点设置相当困难,海洋测量中的测量作用距离比陆地长得多;③海上测站点是在运动中测定的,采取连续观测方式,并随时将结果转换成点位,精度不如陆上的;④在海水中采用声波作为信号源,且此时声波受海水温度、盐度和深度的影响;⑤海上测定的结果是海底某点低于大地水准面的多少,所测水深受潮汐、海流和温度的影响;⑥由于测量工作必须在不断运动中进行,因此就点而言,无法进行重复观测。

高中阶段要掌握的自然地理过程之欧阳歌谷创编

高中阶段要掌握的自然地理过程之欧阳歌谷创编

高中要理解的自然地理过程,用图形表达欧阳歌谷(2021.02.01)一、大气的运动1、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图(注明冷热、高低压、气流方向)2、常见的热力环流图(海陆风,湖陆风,山谷风,城市风等)3、在热力环流图上标出近地面和高空的等压面4、分别模拟南北半球,高空和近地面上的等压线图,选择一个点,标出他的风向、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地转偏向力方向和近地面摩擦力方向。

并指出三个力分别对风的影响。

5、画出单圈环流图,标出假设条件6、画出三圈环流图,能解释每支气流的成因7、画出全球气压带和风带模式图,解释气压带的成因和风带的风向。

8、结合以上俩个模式图,能找出气压带和风带在三圈环流图上具欧阳歌谷创编2021年2月体对应的哪支气流。

9、利用赤道低气压带或副热带高气压带解释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

10、用表格整理北半球亚欧大陆、太平洋、北美洲、大西洋在冬夏俩季分别形成的高低气压场中心。

11、读图(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仔细研究南北半球冬夏俩季气压场和风力场的分布(位置和时间),认真探讨这个实际分布图和理想化的气压带风带模式存在什么关联,并尝试推测,冬夏俩季之间,该气压场会发生什么循环变化。

12、用图说明东亚和南亚季风的成因。

13、能用气压带和风带解释气候的成因,能画出理想大陆上气候的分布模式图14、对比大陆性气团和海洋性气团,对比冷气团和暖气团的物理性质。

15、用剖面图表示冷锋,暖锋、准静止锋,对比他们过境前后的天气变化,找出异同点。

16、用图分别表示南北半球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的水平剖面图、和垂直剖面图,能解释每一支气流的方向,和气流的性质。

欧阳歌谷创编2021年2月17、用图解释分析温带气旋(锋面气旋)上锋面、雨区、风向的分布,南北半球都分析。

18、用垂直剖面图表示热带气旋(台风)剖面结构,并分析它的原因和移动路径19、对比分析台风寒潮的成因,危害和预防措施,找到规律20、用图表示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的具体表现,用图表示沃克环流。

高中地理说课稿汇总之欧阳歌谷创编

高中地理说课稿汇总之欧阳歌谷创编

第一组欧阳歌谷(2021.02.01)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上(下)午好,我是来自,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地球的宇宙环境本节课选自湘教版高中地理新课标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的第一课时,教学对象为高中一年级的学生。

高一年级的学生身心日渐成熟,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观察推理能力,同时好奇心也比较强,对天文宇宙知识的兴趣较浓、探索大自然的欲望较强,但由于心理原因,思维大多以形象思维为主,缺乏理性的认识。

所以需要教师的引导,帮助其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关于宇宙知识的内容在小学常识和初中科学课本中曾涉及过,初步了解了地球的宇宙环境,这对教学的开展提供了知识准备;但这些知识都是很、零散的,并没有形成一个体系;高中的内容是对前面的一个总结和提升,由于要求不同,学生所要认识的深度也不同,学习时应更加注重理性的分析。

新课标对本课时的要求是: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根据新课标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能说出宇宙的概念,能够判断天体和天体系统能列举出太阳系的成员,并能用自己绘制的示意图说明天体系统的层次和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有了目标就应该有相应的方法与之对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本节课的知识体系,我制定了这样一种教学策略。

就是既注意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又注意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多角度,多层次的丰富理解知识,注意知识的实践性。

本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案例列举法,读图法和实验法我的整个教学过程可以分为:兴趣导入,案例列举,试误分析,活动演示四个环节,首先我们来看第一个环节:兴趣导入——展示一些浩瀚宇宙的图片和一段宇宙大爆炸的视频,引出本课课题。

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除了可以使学生满腔热情地从事学习活动、提高学习效率以外,对于丰富学生的知识、开发学生的智力也有着重要的价值。

第二个环节是案例列举也同样采用的是兴趣培养的原则。

首先我会请同学们我举出几个关于星空神话的故事,然后再分别从哥白尼的日心说到现在神六升空和嫦娥奔月,让同学们对人类探索宇宙的步伐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高中物理模型之欧阳歌谷创作

高中物理模型之欧阳歌谷创作

一.行星模型欧阳歌谷(2021.02.01)[模型概述]所谓“行星”模型指卫星绕中心天体,或核外电子绕原子旋转。

它们隶属圆周运动,但涉及到力、电、能知识,属于每年高考必考内容。

[模型要点]人造卫星的运动属于宏观现象,氢原子中电子的运动属于微观现象,由于支配卫星和电子运动的力遵循平方反比律,即21F r ∝[特别说明]一. 线速度与轨道半径的关系设地球的质量为M ,卫星质量为m ,卫星在半径为r 的轨道上运行,其线速度为v ,可知22GMm v m r r =,从而v =设质量为'm 、带电量为e 的电子在第n 条可能轨道上运动,其线速度大小为v ,则有222n n ke v m r r =,从而1v v =∝即可见,卫星或电子的线速度都与轨道半径的平方根成反比二. 动能与轨道半径的关系卫星运动的动能,由22GMm v m r r =得12k k GMm E E r r =∝即,氢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动能为:212k k n n ke E E r r =∝即,可见,在这两类现象中,卫星与电子的动能都与轨道半径成反比三. 运动周期与轨道半径的关系对卫星而言,212224m m G mr r T π=,得232234,r T T r GM π=∝即.(同理可推导V 、a 与半径的关系。

对电子仍适用)四. 能量与轨道半径的关系运动物体能量等于其动能与势能之和,即k p E E E =+,在变轨问题中,从离地球较远轨道向离地球较近轨道运动,万有引力做正功,势能减少,动能增大,总能量减少。

反之呢?五. 地球同步卫星1. 地球同步卫星的轨道平面:非同步人造地球卫星其轨道平面可与地轴有任意夹角且过地心,而同步卫星一定位于赤道的正上方2. 地球同步卫星的周期:地球同步卫星的运转周期与地球自转周期相同。

3. 地球同步卫星的轨道半径:据牛顿第二定律有2002,GMm m r r r ωω==得与地球自转角速度相同,所以地球同步卫星的轨道半径一定,其离地面高度也是一定的4. 地球同步卫星的线速度:为定值,绕行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误区点拨]天体运动问题:人造卫星的轨道半径与中心天体半径的区别;人造卫星的发射速度和运行速度;卫星的稳定运行和变轨运动;赤道上的物体与近地卫星的区别;卫星与同步卫星的区别 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速度是指把卫星从地球上发射出去的速度,速度越大,发射得越远,发射的最小速度,混淆连续物和卫星群:连续物是指和天体连在一起的物体,其角速度和天体相同,双星系统中的向心力中的距离与圆周运动中的距离的差别二.等效场模型[模型概述]复合场是高中物理中的热点问题,常见的有重力场与电场、重力场与磁场、重力场与电磁场等等,对复合场问题的处理过程其实就是一种物理思维方法[模型要点]物体仅在重力场中运动是最简单,也是学生最为熟悉的运动类型,但是物体在复合场中的运动又是我们在综合性试题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如果我们能化“复合场”为“重力场”,不仅能起到“柳暗花明”的效果,同时也是一种思想的体现。

骨灰级高中地理答题规范之欧阳歌谷创作

骨灰级高中地理答题规范之欧阳歌谷创作

高中地理简答题规范系列(一):地理计算专题欧阳歌谷(2021.02.01)1.经纬度计算:①经度差与地方时差算经度——地方时每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1°;②纬差法与正午太阳高度算纬度——正午太阳相差多小,纬度相差多少;③北极星的仰角即地平高度等于当地地理纬度;④经纬线上长度算经纬度:1°经线长=111km; 1°纬线长=111cosфkm(ф为纬度)。

2.比例尺计算: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3.陡崖相对高度的计算:(n-1)d≤⊿h<(n+1)d( 其中n表示两地间不同等高线的条数, d表示等高距 )。

4.流域面积的计算:⑴作出流域的分水线即山脊线,由分水岭所围的区域即为流域的范围;⑵因图形不规范,计算时一般算出图幅面积后,再分析流域面积占图幅面积的比重,相乘即可。

5.有关时间计算:⑴某地时区数=该地经度÷15,对商取整数部分,尾数部分四舍五入;⑵根据各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即为本时区区时,相邻的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即求某地区区时=已知地区时±两地时区,注意东加西减;⑶根据东早西晚,经度每相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

即求某地地方时=已知某地地方时±(两地经度差×4分钟/1°),注意东加西减;⑷日期界线有两条:①时间界线:即地方时0时经线,以东早一天,为新的一天,以西晚一天,为旧的一天;②空间界线:即国际日期变更线,也就是180°经线(但两者并不完全重合),规定日界线以东晚一天,为旧的一天,以西早一天,为新的一天;③新的一天的范围即从地方时0时经线向东到180°经线的范围;新的一天的范围=180°经线的地方时×15。

⑸日照图上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6:00,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00;晨昏线与某纬线的切点所在经线为0:00(切点为极昼)或12:00(切点为极夜)。

通山县地质描述之欧阳引擎创编

通山县地质描述之欧阳引擎创编

6.3.4 安置点地质综述欧阳引擎(2021.01.01)6.3.4.1 区域地质环境(1)气象水文24个居民点评估区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具有温暖湿润,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的特点。

按地形和气温变化的特点,全县大致分为:中部丘陵平贩温暖湿润区、南北低山丘陵温和阴湿区,南部中低山温凉多雨多雾区。

由于雨热同季,时空分布不匀,降水量春夏多于秋冬,山区多于丘陵平畈区,水旱灾时有发生。

规划安置点未设气象站,其气象资料可借用通山气象站资料。

经统计,全年平均日照数1845小时,平均日照率42%。

全年平均气温16.3℃,1月最冷,极端最低气温-20℃(1969年2月1日,九宫山铜鼓凸),月平均气温为4.7℃;7月最热,极端最高气温40.5℃(1978年7月9日,通羊镇),月平均气温达27.8℃,全年无霜期在226-248天之间。

年平均降水量1577.4 毫米,春夏两季降水量约占全年总降水量的72-75%,全年暴雨多集中在4-9月份,尤以6-7月次数最多,常常造成洪涝灾害。

通山县境内水利资源丰富,县境内山溪、河流呈树枝状分布,地表水系发育,河道总长800余公里,河网密度每平方公里为300余米。

主要河系5条(燕厦河、横石河、厦铺河、通羊河、黄沙河),流域面积2517平方公里,富水河是通山水系之主流,境内各水系最终均汇入富水河,然后自西向东流入富水水库,经富水水库溢洪注入长江。

境内有大型水库1座 (富水水库),中型水库3座 (石门、雨山、石门塘),小 (一)型水库14座,小 (二)型水库61座,总库容0.995亿立方米 (不含富水水库)。

塘堰2810处,其中1万立方米以上大塘205处。

富水水库是一座以防洪、发电为主,兼有灌溉、养殖、围垦、灭螺、航运等综合利用的大(Ⅰ)型水库。

水库工程1966年建成。

枢纽工程位于阳新县境内,由大坝、溢洪道、发电输水管、电站和总干渠组成。

富水水库总库容16.65亿方,最高洪水位62.03米,水位波动约10米,库区跨通山、阳新两县,相应水域面积74.5平方公里,其中通山县占96.5%。

主要地貌类型之欧阳与创编

主要地貌类型之欧阳与创编

喀斯特地貌简介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

又称岩溶地貌。

水对可溶性岩石所进行的作用,以溶蚀作用为主,还包括流水的冲蚀、潜蚀,以及坍陷等机械侵蚀过程。

这种作用及其产生的现象统称为喀斯特。

类型和分布喀斯特地貌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可溶性岩石地区。

中国喀斯特地貌分布广、面积大。

广西、贵州、云南和四川青海(即云贵高原)东部所占的面积最大,是世界上最大的喀斯特区之一;西藏和北方一些地区也有分布。

常见的地表喀斯特地貌有石芽、石林、峰林、喀斯特丘陵等喀斯特正地形,地下喀斯特地貌有溶洞、地下河、地下湖等;以及与地表和地下密切相关联的竖井、芽洞、天生桥等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地貌下流水侵蚀形成的地下河。

石灰岩地区的这种地形笼统地称之喀斯特地形。

丹霞地貌简介现今定义为“有陡崖的陆相红层地貌称为丹霞地貌。

属于红层地貌,是一种水平构造地貌。

它是指红色砂岩经长期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形成孤立的山峰和陡峭的奇岩怪石,是巨厚红色砂、砾岩层中沿垂直节理发育的各种丹霞奇峰的总称。

中国的丹霞地貌广泛分布在热带、亚热带湿润区,温带湿润-半湿润区、半干旱-干旱区和青藏高原高寒区。

丹霞地貌最突出的物点是“赤壁丹崖”广泛发育黄土地貌发育在黄土地层(包括黄土状土)中的地形。

中国是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广、厚度最大的国家,其中以黄土高原地区最为集中,占中国黄土面积的 72.4%,一般厚 50~200 米,发育了世界上最典型的黄土地貌。

地貌特征与类型典型的黄土地貌有以下特征:①沟谷众多、地面破碎。

中国黄土高原素有“千沟万壑”之称。

②侵蚀方式独特、过程迅速。

黄土地貌的侵蚀外营力有水力、风力、重力和人为作用。

③沟道流域内有多级地形面。

成因和过程黄土地貌是黄土堆积过程中遭受强烈侵蚀的产物。

风是黄土堆积的主要动力,侵蚀以流水作用为主。

黄土塬、梁、峁等地貌类型主要由堆积作用形成;各种沟谷则是强烈侵蚀的结果。

冰川地貌分布由冰川作用塑造的地貌。

十万个为什么之欧阳体创编

十万个为什么之欧阳体创编

十万个为什么一、二、吃醋为什么好醋是一种酸性物质。

吃醋能增加食欲,帮助消化,杀灭细菌,防止拉肚子。

醋还能使食物中的钙和铁游离出来,便于人体吸收利用。

所以,常吃醋对身体有好处。

三、月亮太阳看起来为什么一样大从地球上望月球,它看上去与太阳的大小差不多,造成这种错觉是距离奇怪的安排。

月球的直径是3476公里,而太阳的直径是139.2万公里,也就是说太阳的直径是月球的400倍。

但地球到太阳的距离是14960万公里,地球到月球的距离只有384401公里,令人难以置信的是,月球到地球的距离刚好是地球到太阳距离的1/400,所以从地球上望去,月球和太阳大小差不多,这样月球就正好处在可以发生日全食的位置上,月球不大不小,准确无误地与太阳重合。

天文学家把这一奇怪的现象称之为“天文学的事故”,因为这用天文学原理是无法解释的。

四、橡皮为什么变硬橡皮擦的主要成分为橡胶,而橡胶在使用的过程中,会发生老化作用,表现为龟裂、发粘、硬化、软化、粉化、变色、长霉等。

变硬只是其中一种表现五、椅子为什么要有靠背有靠背的时候,人会在凳子上坐得比较深,以图背部可以靠在上面,这样不仅使背部能够得到放松,而且可以使人身体的重心位于椅子面的中间,那样就可以坐得更稳。

六、夏天胖人为什么感到特别热胖人的脂肪厚,不容易散热,因为体重大,也就是质量大,所以胖人做动作所做的功要比瘦人多很多,因为胖人心脏和肺负担重,需要超负荷运转,所以新陈代谢快,产热高,因为肺部周围有很多脂肪的压迫,收缩和舒张能力变弱,而热量很大一部分是从呼吸排出的,所以,胖人的散热性能不好了七、脱毛衣时为什么会冒火花由于化纤衣物之间的摩擦产生了静电,脱衣服时静电释放,就会产生火花,当然这种火花对人体是不会产生伤害的。

在洗衣服时添加衣物柔顺剂可以减少静电的产生。

八、身体着凉了为什么会生病这是身体里免疫系统的问题,就是身体里免疫细胞再受凉后发生迁移,免疫细胞都去应付受凉后身体的不适,病毒细胞趁机攻击你身体薄弱部分,人也就容易生病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大地质构造运动详解欧阳歌谷(2021.02.01)一、迁西运动迁西运动是发生于中国北方始太古代末的一次构造运动及构造—热事件。

因河北迁西得名。

在冀东,表现为迁西群遭受强烈的变形、以角闪岩相—麻粒岩相为主的变质作用和以钠质花岗岩为主的岩浆事件。

在华北及东北南部各太古宙麻粒岩—片麻岩区最具有广泛性和一定代表性,属于一次主要的构造运动。

铁架山运动、兴和运动与之相当,为迄今中国境内确定之最早的构造运动。

迁西构造期,简称迁西期,是始古太古代(4500-3600Ma)期间的构造期,迁西期是今中国及周边地区的第一个构造期,是古陆块形成和陆壳克拉通化的时期。

由于年代过于久远,目前的研究还极不充分。

二、阜平运动阜平运动是古太古代的一次褶皱运动,其时限置于3600-3200Ma。

阜平运动在华北各太古宙变质岩区影响较广,它使阜平群及更老地层普遍发生变形和产生以角闪岩相为主的区域变质,并伴随大量花岗质岩浆侵位。

三、五台运动五台运动(Wutai orogeny)由马杏垣等于1955年创名,是新太古早期的一次褶皱运动。

是根据新太古界五台群与古元古界滹沱群之间的角度不整合确定的。

广义的五台运动应包括甘泉不整合、探马石不整合及金洞梁不整合等3个褶皱幕。

在华北除太行、吕梁及中条山等地发现不整合界面外,阴山、燕山、辽东、吉南及豫西等地皆已获得与之有关的构造—热事件的同位素年龄数据;在新疆塔里木库鲁克塔格地区,达格拉格布拉克群与上覆古元古界的不整合应与之相当。

在扬子古陆西缘康定群中麻粒岩相层位取得2451百万年的锆石U-Pb年龄,可能亦属五台运动的构造—热事件之反映。

四、吕梁运动是古元古代(2500-1800Ma)期间的构造期,在此期间,在今中国及周边地区发生了吕梁运动或称吕梁事件。

因为吕梁运动在山西吕梁山的表现最典型,故而得名。

与此同时,山西五台山地区也有比较强烈的构造运动,学术界称之为滹沱运动(以滹沱河命名),所以也有不少人把吕梁期称为滹沱期。

吕梁运动的其他名称尚有中条运动(晋南)、兴东运动(黑龙江)、凤阳运动(安徽)和中岳运动(河南登封)等。

吕梁期相当于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2004)确定的古元古代成铁纪(2500-2300Ma)、层侵纪(2300-2050Ma)和造山纪(2050-1800Ma)的全部。

吕梁期的年代久远,目前只能对这期间的构造运动做粗略的描述。

在吕梁期,可以识别出构成后世中国大陆的五个地块,即原始中朝地块、扬子地块、华夏地块、哈尔滨地块和准噶尔地块。

其中原始中朝地块是在吕梁期第一次由塔里木克拉通和中朝克拉通等小陆块拼合而成的,从而形成了统一的结晶基底。

其他地块在吕梁期也发生了强度不同的构造运动,但都未能形成统一的结晶基底。

五、晋宁运动晋宁运动(Jinning movement,Tsinning movement)由米士(P.Misch)于1942年创名,是新元古代中期的一次构造运动。

根据云南省中、东部晋宁、玉溪等地南华系澄江砂岩与下伏中元古界—新元古界下部昆阳群之间的显著角度不整合确定。

这次运动发生于距今8亿年左右。

使昆阳群剧烈褶皱,而澄江组则为后造山磨拉石建造。

此不整合在华南普遍存在。

前澄江运动、皖南运动、休宁运动、雪峰运动等均与之相当。

分散的古陆核已经联合成为较大陆块,晋宁运动使其焊接,并进一步扩大固化形成为相对稳定的大型板块-扬子板块。

晋宁期相当于中元古代到新元古代的时间阶段,1800-680Ma。

六、加里东运动加里东运动是古生代早期地壳运动的总称。

泛指早古生代志留纪与泥盆纪之间发生的地壳运动,属早古生代的主造山幕。

欧洲普遍用于早古生代变形的名词。

以英国苏格兰的加里东山而命名,志留系及更早地层被强烈褶皱,与上覆泥盆系呈明显的不整合接触。

形成从爱尔兰、苏格兰延伸到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加里东造山带。

加里东运动其所形成的褶皱带称为加里东褶皱带。

1888年由休斯(E.Suess)创用,主要指欧洲西北部晚志留纪至泥盆纪形成北东向山地的褶皱运动。

这一时期的地壳运动,使延伸于北爱尔兰、苏格兰和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北东向格兰扁地槽、西伯利亚的萨彦岭地槽、中国东南部加里东地槽、澳大利亚的塔斯马尼亚地槽及北阿帕拉契亚地槽(古大西洋)形成褶皱山地。

加里东运动的完成标志着早古生代的结束。

加里东运动在寒武纪时最主要的地壳变动为升降运动。

自早寒武世开始海侵,中寒武世海侵达到最高峰,海水侵入阿拉伯陆台和印度陆台的北部;到晚寒武世时,由于有些地方陆地开始上升,故海水面积相对缩小,特别在西伯利亚陆台。

寒武纪时,亚洲各大地槽带都沉积有砂岩和石灰岩等地层。

志留纪时,在陆台区和中央哈萨克斯坦等大地槽区,有大规模的海侵。

整个寒武纪和志留纪末期以前,亚洲陆台基本上是沉降时代和海水侵入时代,这是加里东运动的前半期。

早古生代末古大西洋关闭,从而使北美板块与俄罗斯板块碰撞对接,形成“劳俄大陆”。

中国西部柴达木板块与中朝板块拼合,古祁连海褶皱关闭。

其他许多古海洋(如古鸟拉尔海洋、古北亚海洋、古太平洋、原特提斯洋等)都遭到加里东运动不同程度的影响,导致各大陆板块边缘的陆壳增生。

陆地面积进一步扩大,古老地台更趋向于稳定。

志留纪末泥盆纪初,亚洲在很多地区发生了褶皱运动。

在原来的许多大地槽中,发生了大规模的海水后退,形成众多高山。

这一阶段是加里东运动的后半期,亦即造山时期。

贝加尔湖沿岸诸山、东萨彦岭、西萨彦岭、叶尼塞山脉、库兹涅茨阿拉套山、阿尔泰山、唐努乌拉山、杭爱山以及我国华南的加里东褶皱带,都是这一阶段形成的。

至此,亚洲原有的地槽缩小了,而陆台却扩大了。

七、海西运动由德国海西山得名。

其所形成的褶皱带,称海西或华力西褶皱带。

海西运动起初在德国用于不同时期褶皱、断裂作用造成的任何山地,后限指晚古生代造山运动。

海西运动使西欧的海西地槽、北美东部的阿帕拉契亚地槽、欧亚交界的乌拉尔地槽、中亚哈萨克地槽及中国的天山、祁连山、南秦岭、大兴安岭等地槽褶皱回返,形成巨大山系。

此时北半球各古地台之间的地槽带变为剥蚀山地。

海西运动的完成,标志着古生代的结束。

海西构造期,包括泥盆纪、石炭纪和二叠纪。

当加里东运动因褶皱造山而终结后,即转入整个地壳比较稳静的泥盆纪,这时没有褶皱运动,只有升降运动。

因此在加里东造山带上,形成了许多陷落盆地群,如库兹涅茨盆地、米努辛斯克盆地。

在这些盆地里,后来都沉积有泥盆纪、石炭纪和二叠纪地层。

泥盆纪末期,海侵现象又为陆地上升所代替,但到早石炭世时,在大地槽和地台上,又有大规模的海侵,一直延到中石炭世,这一时期为海西运动的前半期。

中石炭世开始海退,接着在中石炭世和晚石炭世之间,就开始了海西褶皱运动。

这个造山运动在二叠纪结束,从石炭纪末到二叠纪,为海西运动的后半期。

海西运动形成的山脉主要有乌拉尔山脉和哈萨克斯坦、蒙古、长白—兴安褶皱带、秦岭—昆仑褶皱带、祁连山、天山等。

海西褶皱运动,将俄罗斯地块和西伯利亚地块连接起来,这样就形成了亚欧大陆的雏形。

至此,亚洲大陆的面积又一次扩展,而地槽却又一次缩小了。

海西构造期形成的山脉和加里东构造期形成的山脉都可称之为旧褶皱山,由于山脉硬化较早,久经侵蚀,地势已大为降低;而今日的地形,主要是阿尔卑斯期以后所隆起的山块。

八、印支运动印支运动又称印支构造期,简称印支期,是晚二叠纪至三叠纪(257-205Ma)之间的构造期,在此期间,在今中国及周边地区发生了印支运动。

由印度支那半岛(中南半岛)得名。

该时期形成的褶皱带称印支褶皱带。

法国地质学家Gromaget(1934)在研究越南的地层时,首次提出印支运动的概念。

后经黄汲清的倡导,这一概念在中国也得到广泛使用。

最初,印支运动只是指中南半岛和中国华南地区中三叠统与上三叠统地层之间的角度不整合所表现的构造运动,但如今已经把从晚二叠世至三叠纪之间的构造运动都统称为印支运动。

20世纪上半叶中国许多地质学家对这一时期的地壳运动作过大量研究,并分别以“象山运动”、“艮口运动”、“淮阳运动”等命名。

对这期运动,有人认为属于晚期海西运动,有人认为属于早期燕山运动。

1945年黄汲清将阿尔卑斯运动划分为印支、燕山和喜马拉雅3个旋回。

印支运动对中国古地理环境的发展影响很大,它改变了三叠纪中期以前“南海北陆”的局面。

包括川西、甘肃和青海南部等地的“雪山海槽”全部褶皱升起;海水退至新疆南部、西藏和滇西一带,仍属特提斯型海域;长江中下游和华南地区大部分已由浅海转为陆地。

从此中国南北陆地连为一体,全国大部分地区处于陆地环境。

印支期对于中国地质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在此期间,扬子板块、华夏板块和属于亲冈瓦纳构造域的思茅-印度支那板块、保山-中缅马苏地块均拼合到欧亚板块之上,使中国四分之三的陆地完成了拼合和统一。

具体过程是:华夏板块和扬子板块在中三叠世末期率先完成碰撞、拼合,形成华南板块,二者之间则形成绍兴—十万大山碰撞带。

几乎与此同时,思茅-印度支那板块也与之碰撞拼合,之间形成金沙江碰撞带的南段。

晚三叠世,保山—中缅马苏地块拼合到华南板块之上,之间形成澜沧江碰撞带的南段。

最后,华南板块与在印支期之前已经拼合到欧亚板块之上的中朝板块发生碰撞、拼合,之间形成秦岭—大别山碰撞带(其东段为南黄海嵌入构造所阻断)。

由于印支期的构造活动相当剧烈,在发生碰撞的各板块内部都发生了广泛的褶皱变形。

据估计,上述四条碰撞带所形成的山脉都不太高,估计海拔不超过3000米;而且由于当时中国大陆的纬度要比今天偏南10度左右,四条碰撞带均位于热带—亚热带区域,炎热潮湿的天气使这些山脉很快就被夷平。

今天位于金沙江断层带和澜沧江带断层带附近的横断山脉,以及位于秦岭—大别山断层带上的秦岭,都是在印支期以后的构造运动中升高的。

印支运动在中国及其邻区大地构造发展中的意义十分重大。

印支运动使亚洲东部三个不同陆块(扬子、中朝、西伯利亚)进一步叠接。

当时,在西伯利亚与中朝之间(中亚—蒙古褶皱系)和中朝与扬子之间(秦岭褶皱系)都曾发生过强烈的褶皱、逆掩,使地壳进一步叠覆、缩短。

在滨太平洋构造域,印支运动标志着西太平洋比尼奥夫带强烈运动的开始。

它不仅使中国东部大陆边缘的印支地槽褶皱,而且使中国东部大陆地壳开始活化,形成自西向东,即由大陆向海洋愈来愈强烈的基底和盖层的褶皱和逆掩,以及相应的岩浆活动和成矿作用。

自此以后,中国东部地区转化为滨太平洋大陆边缘活化带。

印支运动是特提斯构造带第一次重要的构造活动。

这一褶皱带向南经马来、印尼与滨太平洋印支褶皱带相连,向西经帕米尔、阿富汗一直延伸到高加索或更远。

九、燕山运动燕山运动(又称老阿尔卑斯阶段)是晚三叠世到白垩世时期中国广泛发生的地壳运动。

从2亿1千万年左右开始,到6500万年前结束,在地史上主要属于侏罗纪末到古近纪初时期。

在我国许多地区,地壳因为受到强有力的挤压,褶皱隆起,成为绵亘的山脉,北京附近的燕山,是典型的代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