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建全国文化先进区
如何增强文化自信 推动文化繁荣兴盛
如何增强文化自信推动文化繁荣兴盛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后,通读党的十九大报告,感慨良多,十九大报告一共3万多字,涉及党的领导、国计民生等方方面面。
整个报告通俗易懂,严谨求实又接地气、很暖心,报告中提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什么,报告明确:“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这一提法始终把人民地位摆在第一位。
把人民的利益摆在第一位。
作为基层文化部门的带头人,近期对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第九章节“坚定文化自信”进行了重点学习,现就“如何增强文化自信推动文化繁荣兴盛”结合自身的工作岗位,浅谈几点学习体会。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必须深刻领会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重大部署,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国内国际形势深刻变化,不同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建设,把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并列提出,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
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以,我们党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国务院办公厅、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
国务院办公厅、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办公厅,中共中央办公厅•【公布日期】2007.08.21•【文号】•【施行日期】2007.08.21•【效力等级】党内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体育综合规定正文国务院办公厅、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2007年8月21日)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为加快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经党中央、国务院同意,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提高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认识加快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维护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党的十六人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文化建设: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和服务网络建设,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显著改善。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日益增长,文化消费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
这为文化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有力地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发展和文化市场的繁荣,同时对公共文化产品、基础设施、服务网络、资源配置等提出了新的要求。
特别是广大农村和西部地区,文化设施还比较落后,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严重刁;只,农民群众以及城镇低收入居民、农民工等特殊群体文化生活还很匮乏,实现和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任务十分艰巨。
对此,各级党委和政府一定要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有重点分阶段地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抓紧抓好。
2024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总结范文
2024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总结范文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2024年,我们围绕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
在这一年的努力下,我们取得了一系列的突破和成就。
下面,我将对2024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进行总结。
一、总体情况2024年,我们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
我们以这一年为契机,深入挖掘群众需求,加大投入力度,不断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在全国范围内,各级政府和文化部门高度重视公共文化服务,加强组织领导,形成了齐抓共管、上下联动的工作局面。
各级文化机构积极开展活动,提供多样化的文化产品和服务,让广大群众有更多机会参与文化活动,享受公共文化服务的红利。
二、重点工作2024年,我们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为核心目标,开展了一系列的重点工作。
1. 建设基础设施基础设施建设是公共文化服务的基石。
2024年,我们加大了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力度,通过政府资金投入和社会捐助,修建了一批现代化的图书馆、文化活动中心和艺术馆等文化设施。
这些设施的建成,为广大群众提供了更好的学习、娱乐和交流的场所,进一步满足了人民群众对优质文化资源的需求。
2. 提升文化产品质量文化产品是公共文化服务的核心内容。
2024年,我们加强了文化产品的创作和策划工作,引入了更多的优秀文化创意和精品文艺作品,丰富了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和形式。
通过举办各类文化展览、演出和比赛等活动,提供更多新颖、多元的文化产品,满足了不同群体的文化需求。
3.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人才是公共文化服务的核心资源。
2024年,我们注重培养和引进文化服务人才,开展了一系列的培训和交流活动,提高了公共文化服务工作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通过智慧文化平台的建设与运用,促进了公共文化服务人员之间的信息共享与协同工作,进一步提升了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总结(3篇)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总结一、工作背景和意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推动我国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举措。
我国正面临着群众对文化需求日益增长、文化资源供给不足、文化产业发展水平不高等问题,因此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迫在眉睫。
此次工作旨在加强公共文化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推动文化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目标和任务本次工作的目标是建设覆盖城乡、多层次、全覆盖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具体任务包括:1.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提高服务设施的覆盖率和质量。
2. 加强公共文化产品创作和供给,满足人民对多样化、个性化文化产品的需求。
3. 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创新,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4.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建设,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和专业水平。
5.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宣传和推广,提高公众对公共文化服务的认知度和参与度。
三、工作进展和成效1. 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方面,我们在全国范围内修建了大量新型文化设施,增加了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
通过投资修建图书馆、博物馆、剧院、音乐厅等公共文化设施,提高了人们接触文化的机会。
此外,我们还改造升级了一些老旧的文化设施,使其更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2. 公共文化产品方面,我们加大了对文化创作和供给的支持力度,鼓励原创作品的创作和发布。
通过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我们培育了一批优秀的文化产品,提高了人们对文化的获得感和参与度。
3. 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方面,我们着力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
鼓励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创新服务模式,引入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理念,提高服务质量。
此外,我们还加强了对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监管和评估,推动其健康发展。
4. 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建设方面,我们注重培养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
通过举办培训班、组织学习交流活动等方式,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能力。
5. 公共文化服务宣传和推广方面,我们加强了对公众的宣传和推广工作。
通过举办文化活动、开展文化推广,提高公众对公共文化服务的认知度和参与度。
2024年文化的口号_3
2024年文化的口号2024年文化的口号11、创建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打造晋中文化名城。
2、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是一项重的文化惠民工程。
3、创建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让群众文化生活更美好。
4、全民参与文化,全民享受文化,在参与中享受,在享受中升华。
5、九化目标,五机制,努力形成惠及全民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6、创建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
7、没有好的文化氛围,就没有好的.美丽晋中。
8、文化惠民工程是老百姓的幸福工程。
9、创建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打造美丽晋中文化高地。
10、用文化传承晋中历史,用文化彰显晋中品位,用文化塑造晋中精神,用文化助推晋中发展。
11、潮风海韵,尽美濠江。
12、品潮汕文化,游美濠江。
13、“海国风光第一”,千年潮情濠江。
14、潮风于兹,海其南——我们的新濠江。
15、海韵濠江,让世界“潮”起来。
16、书画艺术传承千年,品牌示范筑梦通渭。
17、书画文化“通”天下,知名品牌赢“渭”来。
18、来通渭吧,让书画滋润你的心灵!19、书画与名牌牵手,通渭和天下有约。
20、聚书画英才,创产业品牌,展通渭风采!21、翰墨飘香,书画通渭。
22、人文通渭与世界牵手,书画产业与天下有约。
23、书画文化之道,甘肃通渭到。
24、书画,古传今,名传海外;成产业,兴通渭,再普华章。
25、书古丝路情,画新通渭风。
26、心同书画文化律动,情与甘肃通渭共融!27、打造全国书画文化品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8、面向基层,服务百姓,深入推进文化惠民,民众畅享文化红利。
29、创建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打造美丽晋中文化高地。
30、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是一项重的文化惠民工程。
31、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努力创建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
32、创建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让群众文化生活更美好。
33、加快建设覆盖晋中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权益。
34、九化目标,五机制,努力形成惠及全民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岳阳市文化事业“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岳阳市文化事业“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满足群众多元文化需求为重点,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丰富公共文化产品供给,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构建覆盖城乡、惠及全民、优质高效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
巩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成果,继续抓好乡镇综合文化站专项整治工作,全面加强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和村(社区)文化广场建设,不断完善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程度。
推动市县完成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文化馆、美术馆、剧场等文化设施建设提质,建设方便阅读和体验的文化休闲区,基本建成历史、革命、抗战、工业、自然与科技五大博物馆群。
支持非国有博物馆和新类型博物馆建设,提升博物馆展陈水平和管理服务水平。
加大住宅小区公共文化设施规划保障和配套建设力度,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
丰富公共文化产品供给。
大力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和档案史志事业。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实施文艺精品创作工程,重点打造文学、影视剧、舞台剧目等门类,鼓励更多作品入选全国“五个一工程”,大力支持精品剧目巡演,加强文艺创新。
广泛开展文化惠民活动,支持举办书法、合唱、广场舞等群众赛事活动。
培育和规范文化类社会组织,建立健全文化人才信息库,加大对文化产业领军人才、文艺人才等进行跟踪服务管理,加大对民间文艺团体的扶持力度,建立一支结构合理、梯次有序的文化队伍。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建立群众文化需求反馈机制,及时准确把握群众文化需求,制定公共文化服务提供目录,开展“菜单式”“订单式”服务。
深入推进公共文化机构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完善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保障机制,推进公共文化场馆、民办博物馆、行业博物馆、纪念馆等场馆免费开放。
建立健全政府购买文化服务与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机制,借助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改造升级传统服务模式,推进公共文化资源数字化。
浅谈完善公共文化管理服务体系的问题与对策——以深圳市为例
城乡建设与发展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年第31卷第24期(总第500期)经过40年的迅速发展,深圳的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奠定了在全国乃至全球城市中的地位。
但由于城市年轻,相对应的文化积淀不深,与令人瞩目的经济相比,文化发展跟不上迅猛发展的经济步伐,文化一直以来是深圳比较薄弱的一部分。
2019年8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发布,高度重视文化建设,深圳五个战略定位便包含了“城市文明典范”这一目标,要求深圳“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高水平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更具竞争力的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努力成为新时代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引领者。
”深圳近年来不断加强公共文化领域的投入和管理,但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尚不完善,与北上杭等城市相比,存在基础设施建设起步晚、规划布局较不均衡、专业人才不足、考核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等问题。
1 深圳市公共文化管理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1.1 标志性重大和基础公共文化设施数量偏少、门类不齐全作为一个年轻的现代化大都市,深圳在公共文化设施方面,不像北京、上海、广州等历史文化积淀较为厚重城市那样,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文化基础较为薄弱。
北上广杭等城市均有多处著名的地标性公共文化设施,且门类齐全,有效提升了城市知名度和软实力。
如北京拥有诸多享有盛名的文化设施,涵盖图书馆、博物馆、大剧院等众多门类,光博物馆就有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首都博物馆、北京自然博物馆等。
而相对地,深圳与城市地位相匹配、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重大文化设施明显偏少、且门类不齐全,不利于深圳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发展。
1.2 服务体系建设保障制度不够完善近年来深圳大力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顶层设计,出台了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各区也相继出台配套性措施,但仍然存在各项保障机制尚不完善的问题,经费投入保障、服务模式保障、人才保障等机制较为缺乏。
经典申论范文: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经典申论范文: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当前,我国文化事业蓬勃发展,文化产业取得长足进步,为国内外人民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还有一定的差距,需要进一步建设与完善。
因此,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成为我们当务之急。
首先,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有助于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日益增长。
然而,个别地区和贫困地区的文化资源相对匮乏,无法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可以把全国的文化资源有效整合和统一管理,通过公共文化设施、图书馆、博物馆等形式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优质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其次,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是我国的宝贵财富。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中华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侵蚀和忽视。
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可以通过展览、讲座、演出等形式,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研究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也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民族精神,推动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最后,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有助于促进“中华文化走出去”。
当前,中华文化在国际舞台上影响力日益增强。
然而,由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完善,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受到一定的限制。
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可以加大对外文化交流力度,通过文化活动、文化产品的推广等方式,让更多的外国人了解和喜爱中华文化,进一步提升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综上所述,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对于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至关重要。
这不仅有助于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也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促进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传播。
为此,我们应当加大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投入和建设力度,完善相关政策和机制,力争让更多的人享受到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推动文化事业迈上新的台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的贡献。
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
、充分认识加强公共⽂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加强公共⽂化服务体系建设,是从全⾯建设⼩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项战略任务,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化、建设和谐⽂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2007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作报告》中强调,要“着眼于满⾜⼈民群众⽂化需求,保障⼈民⽂化权益,逐步建⽴覆盖全社会的公共⽂化服务体系。
”2007年8⽉,中办、国办下发了《关于加强公共⽂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意见》,明确了公共⽂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标任务,提出要按照结构合理、发展均衡、⽹络健全、运⾏⾼效、惠及全民的原则,努⼒建设以公共⽂化⽣产供给、设施⽹络、资⾦⼈才、技术保障、组织⽀撑和运⾏评估为基本框架的覆盖全社会的公共⽂化服务体系。
⽬前,全区⽂化建设与全⾯建设⼩康社会的⽬标要求还不相适应,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还不相适应,与⼈民群众的精神⽂化需求还不相适应。
主要问题是⽂化基础设施⽐较落后,现有资源尚未得到有效利⽤,⽂化体制不顺,机制不活,⽂化产品、⽂化服务供给不⾜,⽂化活动相对缺乏,城乡⽂化发展⽔平差距较⼤。
强⼒实施“⽂化惠民”⼯程,积极构建公共⽂化服务体系,改变⽂化建设与新时代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滞后现状,按照党和国家的⽅针政策,必须采取卓有成效的措施,逐步加以解决。
⼆、明确⽬标任务,强化⼯作措施,狠抓⼯作落实(⼀)各级党委、政府必须⾼度重视⽂化⼯作。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化⼯作必须做到“五纳⼊”的要求,“把⽂化建设纳⼊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议事⽇程,纳⼊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各级财政⽀出预算,纳⼊城乡建设整体规划,纳⼊⼲部晋升考核指标。
”⾼度重视⽂化⼯作,切实加强领导,确保⽂化建设各项⽬标任务的实现。
(⼆)尽快建⽴健全⽂化建设考核评价体系。
建⽴⽂化建设⽬标责任制,把⽂化建设纳⼊到争创和巩固⽂化先进区、⽂化先进镇(街道)、先进村(社区)和创建⽂明城市、⽂明村镇等相关评价体系。
建⽴健全区⽂化馆、图书馆和镇(街道)⽂化站、村(社区)⽂化中⼼的评价机制。
地方公务员-浙江申论分类模拟题17.doc
浙江申论分类模拟题17、注意事项1.本题品由给定资料与作答要求两部分构成。
2.所有题目一律使用现代汉语作答。
二、给定资料1.近年来,湖州市推进覆盖全市、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初步形成了以中心城区公共文化场馆为主体、乡镇综合文化站为重点、村级文体活动室为依托、农村文化示范户为补充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形成了以“善琏湖笔之乡”、“浙北乾龙灯会”、“新市蚕花庙会”、“孝丰孝子文化”、“洛舍钢琴节”、“三合防风文化节”等以乡镇为基础的重大节庆和民间特色文化活动,以“长兴百叶龙”、“安吉威风锣鼓”等一批充满民间民俗风味、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文化品牌;各县区推出了“吴兴之星”、文化惠民等有特色的文化项目。
尽管湖州市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已初步形成,但是农村广大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同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仍然比较突出,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依然严重。
“当下,城市里的人不断被爆炸的信息与文化的盛宴包围,而广大农村居民却常常坚守,劳动成果、少有丰富的精神食粮,这是急需改善的一个局面。
”市政协委员王趁义是湖州师范学院一名教育工作者,关心农村发展的同时,他对于农民文化生活单调深有感触,“单向、蜻蜓点水式的'送文化'下乡已远远不能满足当代农民对文化的需求,送演出、送戏、送书、送电影、送科技这些活动对他们来说大多像过眼烟右。
”经过一段时间走访,王趁义发现,湖州市农村,不少村干部普遍缺少“文化服务”的意识,认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只要搞好经济建设和环境建设就行了,对于农村公共文化事业建设不够重视,未能形成像抓工业、农业、旅游发展那样抓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发展机制,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缺少长远的规划。
“没有引导和支持不够,民间文化资源自然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掘、保护和利用。
”王趁义说,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而目前湖州市农村文化队伍整体素质不高,业务人员专业素质良莠不齐,知识结构偏低,创新能力有限,对各项现代文化技术特别是网络信息技术的掌握尤其欠缺。
2024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总结标准范文(2篇)
2024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总结标准范文____年,《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的决定》正式发布,要求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和获得感。
自此以来,我国各级政府和文化机构积极响应,投入大量资源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以下是2024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总结范文,总结了此时的进展和成果。
一、加大投入,全面提升基础设施和资源2024年,我国各级政府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上持续加大投入,全面提升基础设施和资源。
政府加大对文化场馆、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投入,不断扩大其面积和数量,提高了公众接触和利用的机会。
同时,政府还增加了对公共文化资源的采购和收藏,丰富了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和形式。
二、创新服务模式,提高服务水平和便利性在2024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中,创新服务模式得到广泛推广,公共文化机构通过网络平台、移动应用等方式,提供文化资源的线上展示和获取渠道,方便公众随时随地获取信息和参与文化活动。
公共文化机构还加强与社区、学校、企事业单位等的合作,开展系列文化活动和服务,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针对性和质量。
三、加强人才培养,提升专业素质和服务能力为了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2024年,我国政府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加强公共文化机构从业人员的培训和学习。
政府通过举办培训班、研讨会、国内外交流等方式,提升公共文化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服务能力。
公共文化机构还积极引进和培养文化创意人才,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为公共文化服务提供更多具有吸引力和创新性的内容和活动。
四、加强社会参与,提升文化融合和共享效果2024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中,我国各级政府和文化机构积极鼓励社会参与,提升文化融合和共享效果。
政府支持和扶持各类文化团体和社会组织开展文化活动,鼓励公众积极参与,推动文化资源的共享和传播。
政府还大力推动文化服务资源的开放共享,降低公众参与的门槛,扩大公共文化服务的受益范围和影响力。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方案及东、中、西部标准
附件1: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方案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今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精神,落实《2010年文化工作要点》提出的“建立若干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示范区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影响和带动作用,分类指导东、中、西部和城乡基层文化建设”的要求,努力探索“由管微观向管宏观转变,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的工作方式,结合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制度设计研究,文化部、财政部拟将共同开展“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以下简称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
现制定如下工作方案:一、指导思想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战略部署,以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为出发点,以政府为主导,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全民为服务对象,以基层特别是农村为重点,坚持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在全国创建一批网络健全、结构合理、发展均衡、运行有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培育一批具有创新性、带动性、导向性、科学性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充分通过发挥典型的示范、影响和带动作用,调动各地政府的积极性,集成、整合、提升“十一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成果,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探索经验、提供示范,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科学发展,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进一步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向广覆盖、高效能转变。
二、基本做法(一)按照创建标准要求,确定一批具有典型示范性意义的地区和项目,着力解决制约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能力和服务能力,积极探索不同类型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模式,以及文化与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和模式。
(二)与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制度设计研究相结合,同步实施,同步推进。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制度设计研究工作针对当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根据我国区域差异、城乡差异的具体实际,结合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设工作,对涉及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进行研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和具体解决方案,形成一系列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政策、手段和措施,努力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长效机制。
政策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
政策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作者:暂无来源:《新疆农垦科技》 2017年第3期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所称公共文化服务,是指由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以满足公民基本文化需求为主要目的而提供的公共文化设施、文化产品、文化活动以及其他相关服务。
第三条公共文化服务应当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应当按照"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支持优秀公共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丰富公共文化服务内容。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公共文化服务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第五条国务院根据公民基本文化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制定并调整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结合当地实际需求、财政能力和文化特色,制定并调整本行政区域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
第六条国务院建立公共文化服务综合协调机制,指导、协调、推动全国公共文化服务工作。
国务院文化主管部门承担综合协调具体职责。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公共文化服务的统筹协调,推动实现共建共享。
第七条国务院文化主管部门、新闻出版广电主管部门依照本法和国务院规定的职责负责全国的公共文化服务工作;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相关公共文化服务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文化、新闻出版广电主管部门根据其职责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公共文化服务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相关公共文化服务工作。
第八条国家扶助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协调发展。
对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几点思考
对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几点思考1 秦皇岛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概况分析秦皇岛市作为国家创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之一,截止2012年底,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已取得显著成效:秦皇岛市级文化设施日益完善,市级建有文化广场、玻璃博物馆等标志性文化设施;县区级文化设施方兴未艾,全市79个乡镇均建有综合文化站,62个乡镇安装了篮球场和乒乓球台等体育健身器材;全市26个城市街道办事处均建有街道文化站(社区文化中心),全市现有2265个行政村,建有1424个文化活动室。
592个行政村安装了健身路径,按标准建设农家书屋856个。
秦皇岛市在长期保持人均文化事业费用支出第一的基础上,丰富物质载体,大力推进服务设施网络化;其次,秦皇岛市为满足市民高品质文化需求,通过采取激励手段、加大投入等措施铸造名优品牌,促进服务供给品质化;最后,秦皇岛市以文化惠民为落脚点,优化资源配置,实现服务方式便捷化。
2 秦皇岛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机遇与挑战并存秦皇岛市在深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面临诸多新机遇。
首先,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衡量服务型政府职能履行程度的重要指标和尺度;最后,面对城市化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念深刻变化带来的新挑战、新要求,深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要与时俱进,抓住机遇,寻求突破口。
2.1 立足今天,我们务必清醒把握当前面临的机遇、挑战和目标任务关于挑战,主要有四个方面:(a).新时期文化更大作为和成就,文化从社会事业“后台”走向经济建设“前沿”,但是文化引领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力理还没有足的显现,文化的话语权还是局部性的,文化发展尚处于对财政的“依赖性”,自身造血功能不足,投入产出效率较低,一些县区不仅仅自身配套没有到位、文化建设投入没有达到增幅标准,甚至挪用、挤占上级文化专项资金。
加大了公共文化体系建立完善的难度。
(b).面对现代信息科技和传播手段快速发展的新形势,加快建立文化创新体系、推进文化创新的任务更加紧迫。
易错点12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解析版)
易错点12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易错题【0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1.文化在人民大众的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某地政府在农村文化建设中,着力推进文化礼堂建设,设立学习讲堂,有利促进了本地文化产业的发展,保障了农民的文化权益。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坚持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
[矫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人民大众的文化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
推进文化礼堂建设,设立学习讲堂说明某地政府大力发展农村公益性文化事业而非文化产业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应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易错题【0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
坚持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
思想道德建设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领导权和话语权[矫正]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
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是核心价值观。
核心价值观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
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而非领导权01(2021·北京·高考真题)革命文物承载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记载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和感人事迹。
2021年“五四”青年节,中国国家博物馆推出“国博有约五四党课”直播节目,从“复兴之路”展厅“出发”,讲述革命文物背后的故事,走近百年前中国共产党人的壮丽青春,612万网友进入直播间,纷纷点赞、留言。
给这则新闻加个标题,最合适的是()A.坚守中华文化立场,面向世界、面向未来B.继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引领风尚、服务社会C.拉近革命文物与公众的距离,促进文化产业发展D.创新传播方式,让革命精神“活”在当代中国人血脉中【详解】A:材料强调的是革命文物、革命精神,这与“面向世界”无直接关系,A排除。
北仓 打造文化强区 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2 1 ,北仑 区文 化 广 电新 闻出版 局 ( 00年 体育 局 )按 照建 设文 化 强 区的 战略 目标 ,全 力打 造 公共 文化 服务 体 系 , 提 高 文 化服 务 能 力水 平 ,营造 “ 月 有 主 题 、周 周有 活 动 、节 日有 高潮 ” 的 区 域文 化 活 动盛 况 ,基本 形 成 了 “5 月 1 分 钟文 化 圈 ” 。高 标准 地通 过 了全 国文 化先 进 区的 复查工 作 。
省 级村 落文 化建 设示 范点 4 ,市 级 社区文 化 宫 2 ,市级 村落 文 化建 设示 范点 6 个 ,图书流 通站 5 个 5个 O 6家 。 蓬勃 开 展群 文活 动 ,进 一步拓 展海 享 文化 内涵 节庆 文 化 活 动丰 富多 彩 。举行 了 第二 届 宁波 国际 港 口文 化 节等 重 大 节庆 活 动 ,结 合 传统 民俗 与节 庆 文化 举 行
宁 职院 图书 馆 ,校地 共建 图书 馆 在我 省 尚属首 创 。改造 完成 了邵克 萍 家族 艺术 陈列 馆和 贺友 直 绘画工 作 室 。
全面升级基层文化设施。累计投入资金 15 . 亿元用于建设和改造基层文化设施 ,全区 9 个街道 ( 乡镇 )文化 站 全 部通 过 综合 文 化站 验 收 ,全区 所有 行 政 村 实现 室 内 外综 合 活 动 中心 、业余 文 化 团 队和 图书 室 的 全覆 盖 。已有
宁波 市基 层十 大群 文活 动 ,
公共文 化服 务 活动 常年 不 断 。 年安 排 30 万 元文 化专 项资 金 , 照 “ 府扶 持 、 会参 与 、 场 运作 、 众享 受 ” 每 00 按 政 社 市 群 的模 式 ,常年开 展 “ 百 一千 ”( 三 百场 广场 演 出、百场 戏 剧 、百场 比赛 、千 场 电影 )活 动 ,丰 富基层 群众 文 化生 活 。 不断创 新服 务模 式 ,进 一 步推进 文化 普惠 共享 通 过培 g) 强文 艺 团队建 设 。 lI 13 J 组织专 业 干部 到基 层开 展业 务培 训 6 多 次 。 区建 有 40 支 业余 农村 文艺 团 队 , O 全 0多 文 艺 志愿 者有 50 多 名 ,涌现 了海 晨 业余 艺 术 团 、夕阳 红艺 术 团等 在 区域 内有 一定影 响力 的 团队 ,其 中海 晨 艺术 00 团被 评 为省 优秀 社会 艺术 团 队 。
新时代完善我国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政策建议
新时代完善我国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政策建议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也需要不断完善和创新。
建设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国家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文化强国的重要保障。
在新时代,我们应该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思想,努力建设更加完善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本文将从政策制定的角度出发,提出一些关于完善我国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政策建议。
一、提高文化投入,增强公共文化服务能力要想建设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就必须提高文化投入,增强公共文化服务能力。
应该加大对文化事业的财政投入,提高文化事业的地位和待遇。
应该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文化建设,引导社会资本向文化领域倾斜。
还可以通过税收优惠政策等方式,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入到文化产业中。
要加强对文化从业人员的培训和引进,提高文化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文化投入,增强公共文化服务能力。
二、加强文化市场监管,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文化市场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监管,促进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非常重要。
应该建立健全文化市场监管体制,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监督管理,规范文化市场秩序。
还可以采取一些激励措施,扶持和引导文化企业,促进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和发展。
还可以加强对文化市场的宣传和推广,提升文化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升文化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三、推进数字化文化建设,提高文化服务水平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数字化文化建设已经成为现代文化建设的重要趋势。
推进数字化文化建设,提高文化服务水平,已经成为现代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
应该加大对数字化文化建设的投入,提高数字化文化建设的水平和质量。
应该鼓励文化机构和企业加强与科技企业的合作,推进数字化文化服务的创新和应用。
还可以加强数字化文化作品的推广和宣传,提高数字化文化作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如何建立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作者: 刘满衡
作者机构: 中共深圳市福田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出版物刊名: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页码: 53-54页
主题词: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权利;福田区
摘要:福田区是深圳市中心城区,区委区政府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将文化事业作为一项长期的精神文明建设工程来抓。
2002年以来,以创建全省、全国文化先进区为载体,贯彻“让先进文化走进社区,贴近百姓,融人生活,提升环境”的理念,为人民群众建设“一公里文化圈”,建立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较好地实现了人民群众的文化权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建全国文化先进区
发表时间:2018-10-25T14:27:23.833Z 来源:《文化研究》2018年第10月作者:谢荣波
[导读] 我认为黄埔区应立足于自己实际,构建全面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成为具有广东风格、全国领先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先进区。
广州开发区员工服务中心金雁艺术团顾问广东广州 510000
2018年是全社会全面落实贯彻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配合落实中央《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及广东省《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精神,我认为黄埔区应立足于自己实际,构建全面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成为具有广东风格、全国领先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先进区。
要达成这样的目标,首先是明确定位。
一是目标定位。
我区党代会关于文化旅游事业板块讨论稿中率先提出了创建全国文化先进区的宏伟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我区应该在广东省目前已设立的几个创建项目中先要创建成功。
广东省《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中提出,为传承岭南优秀传统文化,到2020年在全省设立15—20个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全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总数达到200个(每3年一评,广州市越秀区的广府文化已被列入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番禺沙湾因广东音乐、飘色被评为了艺术之乡),乘着这股东风,黄埔区可以创建为“海上丝绸之路”文化生态保护区或“民俗”文化生态保护区,至于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则可以用黄埔区穗东街庙头"民俗文化”之乡的项目进行创建(波罗诞作为省特色文化品牌和省群众性文化活动优秀品牌已奠定了坚实基础)。
广东省《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在加强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中提到,到2020年培育和建成20个左右省级示范区、50个左右省级示范项目,黄埔区有信心、也有实力去努力创建 “金雁文化”或“图书服务体系” 为名的示范项目,从而实现创建省级文化示范区的目标(花都区已率先创建文化示范区,海珠区的文化示范项目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二是服务对象定位。
黄埔区公共文化服务对象可定位四类群体:一是原黄埔区(含萝岗区)原住居民、二是东部山水新城楼盘入住的新黄埔居民、三是黄埔区的机关事业单位(含驻区的部门、开发区的部门)人员、四是在黄埔区(含开发区)企业工作的外来工。
根据各类人群的不同层次的文化需求来设计不同的文化产品,提供多元化的文化服务。
特别需要提出,与广州市其它区不一样的情况是,黄埔区的外来工特别多,而且他们相对集中居住在政府建好的不同区域的员工楼,因此创建独特的外来工群众文化(也称“金雁文化”)则是我们区的一大特色。
其次是建立健全运行体制
一是总体坚持设施建设与运行管理并重的原则。
近年来,黄埔区的文化馆、文化站抑或是文化室,硬件设施基本齐备,但大多数场馆的日常运行往往因专业人才短缺而处于非正常状态,因此首先是要完善用人机制,着力培养、引进具有现代化意识、创新意识的公共文化服务人才尤显重要,只有加强了文化队伍建设,完善了内部管理制度,才能提高服务水平。
二是对文化馆内部的现有人员进行有机整合,通过专业化考核、竞岗聘任等手段,从而达到提升凝聚力、焕发新活力的目标。
文化站岗位的配置最好是由区的层面统筹,起码做到部分人员专业化,文化室管理有专职人员。
如确实因编制限制,在文化站、文化室的运行体制上可探索开展公共文化设施社会化运营试点,通过委托或招投标等方式吸引有实力的社会组织和企业参与公共文化设施的运营。
第三是坚持以区文化馆为中心推进总分馆制建设,区域内两个文化馆可设为总馆,各街镇的文化站可纳入到分馆系列中,一些民办企业、民间团体的文化基地也可纳入到分馆系列中(例如飞晟国家音乐创意产业基地、艺术家村、开萝美术馆等),然后根据各个分馆不同的特色和需求,因地制宜设计多样化的文化项目,力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促进我区文化服务的繁荣昌盛。
第四,积极推进区内外公共文化联动措施。
在本区内整合组织、宣传(文联)、教育体育、科技、民政、工青妇团等部门的力量,在全区范围内做好大群文工作。
在本区外建立区域性公共文化服务圈“兄弟区联动”“广佛肇联动”,“广清帮扶”取长补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水平。
再次是公共文化服务应与科技融合。
利用“互联网+”平台,探索建立公共文化创新和科技研发的协调机制,加强文化专用设备、软件和系统的研发应用,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现代传播能力,实现文化信息广覆盖、高效能、更安全地快捷传播。
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第一,推动区内的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建立一个网上平台,最大限度的延伸服务半径,使公共文化的资源和效率最大化;第二,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统筹各类数字文化资源,建立分布式资源库群,实现数字化公共文化服务的互联互通、共建共享;第三,筹备建设公共文化供需网,把所有的公共文化服务产品整合在一个平台上,人们像在网上购物一样,需要什么样的公共文化服务产品,都可以在这个网上找到;第四,推广“一站式”服务,扩大数字文化资源在智能社区中的应用,让老百姓不出家门也能够通过互联网享受到公共文化服务。
然后是着力推动品牌建设。
一是充分利用好现有资源、文化阵地。
品牌建设是个厚积薄发的过程,只有场馆使用好了,场馆文化设施设备充分利用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得到广大百姓的认同了,阵地品牌化的基础也就夯实了。
黄浦区是个有深厚的历史沉淀和文化底蕴的地方,一直以来都极富有文化气息,文化场馆建设方面也得天独厚,在现有基础上,可以通过数字平台征求意见方案,根据群众需求动态化的设计场馆的布置,也可以借助社会力量来妆点文化服务场馆(比如利用辖区内书画名人的作品展、文化企业的文化产品展、社会文化培训基地的学生作品展等等),让文化服务场所不但成为百姓的文化共享之地,还是百姓的生活休闲之地;我们的文化服务场所可以面向社会广泛预约,最大化的提供公益服务输出;我们既要在文化服务场馆开展富有地方特色接地气的乡土文化活动吸引百姓,也要邀请高层次的文化活动来提升市民的文化艺术修养,使文化场馆真正成为广大群众享受文化的乐土。
二是精心打造品牌队伍。
我们区的香雪女声合唱团目前是广州市唯一一只在世界合唱节取得金奖的队伍,在省内外有较高的知名度,需要重新整合资源,打造成为黄埔区的一张文化名片(建议在此基础上招募男队员,组建混声合唱团,达到1+1=3的良好效果,再以此品牌队伍力量辐射全区的合唱事业,从而成为合唱强区。
甚至可以联合飞晟国家音乐创意产业基地和广东省流行音乐协会、广州市合唱协会创设一项品牌国际合唱节);我们区的“金雁艺术团”整合了外来工中的文艺积极分子,需要提供更大的平台去实现了他们的舞台梦;我们区的“科城锦绣”艺术团整合了各方面的社会艺术资源,一直活跃在区内外的群众文化舞台上,为繁荣社区文化发放光彩……
三是以“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为龙头,结合南海神庙、玉岩书院、华峰寺、黄埔军校等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文化遗产,纳入新旧“羊城
八景”之“萝岗香雪”“科城锦绣”,使文化与旅游有机融合,重点打造广州民俗文化节暨黄埔“波罗诞“千年庙会和”香雪文化旅游节“两个品牌节庆活动,通过品牌节庆的系列活动来促进公共文化服务的大力发展。
为我区实施文化品牌塑造工程做出应有贡献。
四是引进社会力量、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提升波罗诞、香雪文化、金雁文化、黄埔之悦等活动品质。
根据本区的文化记忆符号,挖掘出文化特色,创作相应的群文精品(含单个作品、实景剧目、影视作品)参加省市常设组织的群众艺术花会、百歌颂中华、广东省社区文化节、羊城之夏等大型活动,做到“逢奖必夺,夺奖比高“!反映新时期黄埔人文精神,大力弘扬敢为人先、务实进取的创业精神,从而提炼出传播当代中国核心价值观、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优秀文化精品——即“群星奖”、“五个一工程奖”。
为我区实施精神文明建设工程做出应有贡献。
接着是全面推进公共文化志愿服务。
大力推进公共文化志愿服务,结合广东省文化志愿者惠民巡演、春雨工程、文化志愿者大舞台等项目在区范围内开展文化志愿者服务。
推动专业院团、院校到基层教、学、帮、带,建立志愿者服务下基层长效机制。
继续发扬文化辅导员优良传统,将文化辅导员拉入文化志愿者队伍。
健全、丰富群文专家资源库,将专家资源纳入公共文化志愿服务建设中来。
广泛吸纳我区文化工作者、业余文艺骨干以及热心公益文化事业的团队和人士参与文化志愿服务,不断提高文化志愿者比例,壮大志愿者队伍。
最后是进一步推动文化交流合作,大力弘扬民族文化。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特色的才是民族的,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我们应该以“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为契机,以国宝级文物黄埔军校、南海神庙等为基础,以“波罗诞”为国家级非遗扩展项目为抓手,深化公共文化交流合作,把黄浦区打造成全国文化先进区,创设与外界的文化合作项目,加强与港澳台及乃至泛太平洋国家的文化合作交流,让黄浦文化走出国门,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让民族文化成为世界文化花园里的璀璨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