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洋淀流域降水特性分析_刘丹丹
白洋淀流域气温、降水和径流变化特征及其相互响应关系

白洋淀流域气温、降水和径流变化特征及其相互响应关系高彦春;王金凤;封志明【期刊名称】《中国生态农业学报》【年(卷),期】2017(025)004【摘要】As the largest freshwater lake in the North China Plain, Baiyangdian Lake is a key hydro-confluence that is critical for flood prevention, sedimentation mitigation, irrigation, water supply and maintenance of ecological balance of the area. Since the 1960s, surface runoff in Baiyangdian Basin has continuously dropped, water quantity greatly reduced and lake-drying frequency increased due to the impact of climate change and human activities. The decreasing water quantity has reduced ecological function of the lake, further affecting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cological security in the region. Using observed daily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data at 7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along with monthly runoff data from 3 typical hydrological stations for the period 1957–2012, the change characteristics in temperature, precipitation and runoff in the Baiyangdian Lake Basin were analyzed. In this study, the cumulative anomaly method, Mann-Kendall test and Morlet wavelet analysis method were used to determine the trends and abrupt changes in mean annual temperature, precipitation and runoff.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develop data support and reference base for improving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reasonable utiliz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inthe are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limate in the study area had a significant warming trend with an abrupt increase of temperature since 1988. Especially, the increase of temperature in both winter and summer contributed more to temperatures rising. Annual precipitation showed a decreasing trend with obvious fluctuation. The decrease in summer precipitation (1.72 mm·a﹣1)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other seasons. Increasing temperature along with decreasing precipitation were the dominant trends, further aggravating dry and hot climatic conditions and lake-drying in the region. There was an obvious decreasing trend in runoff due to the effect of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There was a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runoff and temperature and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runoff and precipitation at annual scale. At seasonal scale, runoff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Summer runoff in Fuping, Daomaguan and Zijingguan hydrological stations decreased by 0.85 m3·s﹣1·a﹣1, 0.72 m3·s﹣1·a﹣1 and 0.66 m3·s﹣1·a﹣1, respectively. The intervals of change in mean annual temperature, precipitation and runoff were obvious. Also the fluctuations in runoff and precipitation were consistent, suggesting that the response of runoff to precipitation was more prominent. The change in runoff was not only influenced by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but also by other climatic factors,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s, agriculture and local geological conditions. In future studies, it was needed to further analyze the effect of each factor on the runoff in order to comprehensively understand the driving factors of runoff in the basin.%运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突变检验和小波分析法,对白洋淀流域1957—2012年7个气象站点气温、降水和3个典型水文站点径流量的变化趋势、突变点及周期性变化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径流与降水和气温的响应关系,以期为该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和水资源合理利用提供基础数据支持.结果表明,研究区年均气温呈上升的趋势,并在1988年后上升趋势增大,其中,冬季和春季的气温增幅对气温升高贡献较大;降水量变化相对复杂,整体呈波动下降的趋势,其中,夏季降水量减少幅度最大,达1.72 mm·a﹣1.受气温升高和降水量的直接影响,典型站点径流量呈明显下降趋势,并在年际尺度上与气温呈负相关,与降水变化呈显著正相关;在年内尺度上,则与气温和降水变化呈显著正相关.夏季径流量减少幅度最大,阜平、倒马关和紫荆关站分别下降0.85 m3·s﹣1·a﹣1、0.72 m3·s﹣1·a ﹣1和0.66 m3·s﹣1·a﹣1.3个指标的周期性变化都比较明显,其中径流和降水的波动变化基本一致,表明径流对降水的响应比较突出.径流变化不仅受气温和降水的影响,还受到水利工程建设、各类农业措施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总页数】11页(P467-477)【作者】高彦春;王金凤;封志明【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101;中国科学院陆地水循环及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01;山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临汾041000;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10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利用与环境修复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39【相关文献】1.新疆塔河流域气温、降水和径流变化特征 [J], 梁立功2.黑河流域中、西部水系近50年来气温降水径流变化特征 [J], 李常斌;李文艳;王雄师;杨文瑾;杨致远3.甘肃渭河流域气温、降水和径流变化特征及趋势研究 [J], 牛最荣;赵文智;刘进琪;陈学林4.玛纳斯河流域积雪变化特征及其与气温、降水的关系 [J], 卢新玉;谢国辉;李杨;陈蜀江5.新疆某河流域气温、降水变化趋势分析及径流响应关系 [J], 肉孜买买提·阿不来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4高考总复习优化设计二轮用书地理(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热考5 水量平衡

(2023·河北唐山模拟)赛里木湖(约2 071米)与艾比湖(约189米)位于新疆西 北部。某学者以2000年为初始年份,以5年为周期分析赛里木湖与艾比湖 面积的动态变化状况,对两大湖泊不同方向上水面变化(扩张或缩减)程度 进行了一定量化(变化值介于0—1,数值越大,水面边界与初始监测状态差 异越大)分析。图1与图2分别为2005—2020年赛里木湖和艾比湖面积动态 度以及不同方位水面边界变化程度图。据此完成6~8题。
13.推测沙山—湖泊区域推动空气水分、土壤水分运动的主要驱动力是
(A )
①湿度梯度 ②温度梯度 ③海拔梯度 ④降水梯度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解析 第12题,据材料“该地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0—60毫米,水面蒸发量达 3 000—4 000毫米”可知,该地区降水量少,南湖和北湖以冰雪融水(南部山 地)和地下水补给为主;两湖面积和水深基本保持稳定,依据水量平衡原理 可推知两湖的冰雪融水补给量与地下水补给量之和大致等于蒸发量,D正 确,A、B、C错误。 第13题,据材料及图分析可知,沙山—湖泊景观区域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半 干旱区,湖泊水面蒸发量大,使得湖泊盆地内的空气湿度增大,沙丘表层水 分含量极少,沙丘表面空气湿度小,这样湖盆内空气湿度与沙丘表面空气湿 度之间存在湿度梯度;沙漠内昼夜温差大,白天沙丘表层升温快,表层以下 温度上升慢,形成温度梯度;湿度梯度和温度梯度共同推动沙山—湖泊区域 空气水分、土壤水分的运动,①②正确;该区域降水量少,海拔梯度、降水 梯度对该区域空气水分、土壤水分运动影响小,③④错误,故A正确,B、C、 D错误。
白洋淀流域降水特性分析

白洋淀流域降水特性分析刘丹丹;吴现兵;程伍群;王建国【摘要】On the basis of the daily precipitation data at 6 stations in the Baiyangdian Basin from 1959 to 2009, the characterist ics of precipitation were analyzed using the moving average met hod, Mann-Kendall test method, and wavelet analysis method. T he results show ed that the annual precipitation amount decreased, which w as mainly caused by the significant decline in the amount of precipitation days; the degree of unevenness of monthly precipitation decreased; the precipitation frequency of diff erent precip-itation intensities w as stable, and the proportion of precipitation amount of smaller precipitation intensity decreased w hile that of lager precipitation intensit y increased; the amount and int ensity of heavy storm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and annual precipitation show ed four scale cycles, and 16a was the main cycle.%选取白洋淀流域6个雨量站1959年-2009年日降水量资料,并以此为基础运用滑动平均法、M ann-Kendall非参数秩次检验法及小波分析法对该流域降水特性演变规律进行了分析。
1960-2013年白洋淀湿地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1960-2013年白洋淀湿地气候变化特征分析李祥;寿绍文;白艳辉;吴云龙【摘要】利用白洋淀湿地及周边地区的11个气象站观测资料,采用一元线性方程、皮尔逊系数(Person)、变率分析和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对1960-2013年白洋淀湿地气温和降水的年变化、四季变化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近54 a白洋淀湿地年及冬季、春季平均气温呈上升的趋势,夏季和秋季平均气温呈下降的趋势,上升和下降的趋势均不明显,且白洋淀湿地气温变化幅度明显低于周边地区,说明湿地气候对气温变化具有一定的减缓作用.春季和秋季降水量呈增加的趋势,年及冬季、夏季降水量呈减少的趋势,变化趋势均不明显,但白洋淀湿地年平均降水量低于周边地区.此外,白洋淀湿地年和四季平均气温在20世纪60年代至2000年左右均存在3a左右的振荡周期,且年、春季及秋季平均气温还存在5a左右的振荡周期;年和四季降水在20世纪60年代存在3a左右的振荡周期,在20世纪80-90年代还存在4a左右的振荡周期.【期刊名称】《气象与环境学报》【年(卷),期】2016(032)001【总页数】9页(P75-83)【关键词】白洋淀湿地;气温;降水;小波分析【作者】李祥;寿绍文;白艳辉;吴云龙【作者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南京210044;河北省气象局,河北石家庄05002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南京210044;河北省气象局,河北石家庄050021;辛集市气象局,河北辛集05236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68随着气候变暖,目前对中国气候的变化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1-5],揭示了中国各地区在全球气候变暖过程中气候的不同变化,而湿地作为一个独特的生态系统,在涵养水源、生物多样性保护、调节区域气候及控制碳循环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6]。
近年来,针对中国不同地区湿地的气候变化已开展了较多研究,沃晓棠等[7]利用5个基准气象站的观测资料分析了近50 a扎龙湿地气温与降水的变化,发现扎龙湿地的大气湿润度减小,气候呈暖干化趋势。
白洋淀水循环演变特征及水量平衡初步研究

白洋淀水循环演变特征及水量平衡初步研究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白洋淀是我国北方著名的淡水湖泊之一,位于河北省涿鹿县和唐山市丰南区交界处。
白洋淀是华北平原最大的淀,也是中国三大淀之一,是河北省最大的湖泊。
白洋淀的水源主要来自于太行山,通过多条河流输入,其中包括官厅河和蠡湖河。
水循环在白洋淀水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水质和水量的平衡有着显著影响。
水循环是指水在地球上不断的运动和转换过程,包括蒸发、降水、地表径流、地下水渗漏等过程。
白洋淀水循环具有独特的特征,受到地形、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白洋淀水循环的演变特征主要表现为水资源的持续减少和水质的恶化趋势。
在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工农业生产的增加,白洋淀水循环受到了严重破坏,导致白洋淀水质下降,湖泊生态环境恶化。
白洋淀的水量平衡是指在一定时期内,输入和输出水量的平衡状态。
白洋淀水量平衡的初步研究主要包括水量测算、水质分析和动态模拟研究。
通过对白洋淀水量的测算和分析,可以了解白洋淀水资源的利用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为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白洋淀水量平衡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水文观测、水文分析和水文模拟。
通过对白洋淀流域的水文观测,可以获取各种形式的水文数据,包括降水量、蒸发量、径流量等。
通过水文分析,可以对白洋淀水量的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进行研究。
水文模拟是指通过模型模拟的方法,对白洋淀水量平衡进行定量分析和预测,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支持。
在白洋淀水量平衡的研究中,还需要考虑气候变化、地表覆盖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区域干旱化加剧,白洋淀水资源面临更大的挑战。
土地利用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也对白洋淀水循环和水量平衡产生了不利影响。
需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白洋淀水资源,维护湖泊生态平衡。
白洋淀作为我国北方重要的淡水湖泊之一,水循环演变特征及水量平衡的研究对于保护白洋淀水资源、改善水质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白洋淀水位变化的原因

白洋淀水位变化的原因白洋淀是中国北方著名的淡水湖泊,位于河北省保定市与河南省安阳市之间。
白洋淀的水位变化是由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导致的。
首先,降水是导致白洋淀水位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白洋淀周围的地区气候多变,降雨量不稳定。
白洋淀流域内的降水量影响淀湖的水位。
如果降水量较多,淀湖的水位会上升;反之,如果降水量较少,则水位会下降。
季节性的降水变化和年降雨量的波动也会影响到淀湖水位的不同程度变化。
其次,气候因素也会对白洋淀水位产生影响。
气候的变化会导致白洋淀流域的蒸发量和蒸发强度发生变化,从而影响淀湖的水位变化。
如果气温较高或者湿度较低,蒸发量会增加,导致淀湖水位下降;反之,如果气温较低或者湿度较高,蒸发量会减少,淀湖水位会上升。
第三,水资源的利用和管理对白洋淀水位的变化也有一定的影响。
根据人类活动的不同,水资源的利用方式也会变化,从而影响到淀湖水位。
人类对淀湖的水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比如用于灌溉农田、工业用水等,会导致淀湖水位下降。
另外,发电、供水等工程活动也会对淀湖水位产生影响。
政府和相关部门对淀湖水资源的管理和调控也会影响到水位的变化。
最后,地质构造和地貌变化也可能会对白洋淀水位产生一定的影响。
地壳运动、地质构造的变化、河道的迁移等因素有可能会导致淀湖的水位发生改变。
总的来说,白洋淀水位的变化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降水量、气候变化、水资源的利用和管理,以及地质构造和地貌变化等都会对水位产生影响。
未来,随着气候变化的加剧和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的不断增加,白洋淀水位的变化可能会更加显著。
因此,科学合理地管理淀湖水资源,寻找可持续的水资源利用方式,对于维护白洋淀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白洋淀面积缩小的原因

白洋淀面积缩小的原因
白洋淀面积缩小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气候干旱,降水减少。
白洋淀属于大陆性气候,年平均降水量563.9毫米,而年平均蒸发量1369毫米,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华北地区近年来出现了持续干旱的现象,导致白洋淀上游来水减少,淀内水位下降,湿地萎缩。
2.水资源开发利用,水源不足。
白洋淀周边地区人口密集,工农业用水量大,对水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
为了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白洋淀上游河流和水库被大量截留、调用,导致白洋淀入淀河流断流或减流,淀内水量不断减少。
3.围湖造田,湿地萎缩。
白洋淀湖盆较浅,雨季湖水水位上升,白洋淀扩大,旱季湖水水位下降,白洋淀缩小。
一些农民利用这一特点,在干涸的淀内种植高粱、西瓜等作物,或者在湖岸修建堤坝围出一片片田地。
这些行为不仅占用了湿地面积,还影响了湿地的自然恢复能力。
黄金卷06-2023年高考地理模拟卷(原卷版)3

19.航天器多选择在夜晚发射的主要原因是()
①减少太阳活动对信号传输的干扰②便于隐蔽,国防安全性高
③充分利用自转线速度以节约能源④便于地面跟踪和观测目标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
20.航天员在太空出舱时可能观察到()
A.众多流星划过天空B.茫茫云海一望无际
5.2022年发布会刚召开时,下列关于昆仑山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A.此时过后,昆仑山区的人观察北极星的地平高度在逐渐降低
B.气温是一天中最高时段
C.昆仑山西段太阳在东南天空上升
D.昆仑山是谷风最强时间
6.余承东在海外发布会只介绍产品颜色,没有介绍胡杨精神,下列原因合理的是()
A.避免与国外品牌销售广告冲突B.产品市场有地域文化差异
C.因时间紧张删减演讲内容D.海外市场缺少文化底蕴
7.下列关于胡杨的生长习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耐旱、耐寒、耐盐碱B.耐旱、喜湿、不耐盐碱
C.喜高温、高湿、耐盐碱D.叶子退化为刺、叶面有蜡质
每年5月下旬至6月中旬为广东广西等南方地区的前汛降雨期,因雨期正好在端午节前后,这一时期的降水又称为“龙舟水”。2022年“龙舟水”期间广东省雨量超同期平均的50%。下图示意“龙舟水”降水天气形成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二 下图(左)示意库布齐沙漠的位置,(右)示意库布齐沙漠的治沙和经济绿色循环互动发展模式。
(1)曾经库布齐沙漠每年向黄河岸边推进数十米、流入泥沙16亿吨,800千米之外的北京也饱受沙尘暴之苦。分析其人为原因。(5分)
(2)说明为了阻挡库布齐沙漠的流沙和沙尘暴,人们采取的主要措施。(4分)
(3)简述治沙和经济的绿色循环互动带来的显著效益。(8分)
白洋淀水循环演变特征及水量平衡初步研究_概述说明

白洋淀水循环演变特征及水量平衡初步研究概述说明1. 引言1.1 概述白洋淀作为中国北方最大的湿地之一,是华北平原重要的水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区。
然而,在过去几十年里,由于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白洋淀的水循环发生了显著的演变。
对于了解白洋淀水循环演变特征以及水量平衡情况,有助于科学合理地管理和利用该地区的水资源。
1.2 文章结构本文分为五个主要部分。
引言部分对研究课题进行了简要介绍,并阐述了文章的结构安排。
第二节将详细探讨白洋淀水循环演变特征,包括历史演变和影响因素分析等内容。
第三节则围绕白洋淀水量平衡展开,包括数据收集与处理、年际水量变化分析以及平衡状态探讨等内容。
在结果与讨论部分,我们总结了演变特征,并对水量平衡进行了分析与讨论,并提出了相关问题和对策建议。
最后,在结论和展望中,我们对整个研究进行总结陈述,并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和改进方法的展望。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在于通过对白洋淀水循环演变特征及水量平衡进行初步研究,深入理解白洋淀区域水资源及其管理的现状与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通过该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白洋淀地区的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并为其他类似湿地区域的水循环与水量平衡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2. 白洋淀水循环演变特征:2.1 历史演变:白洋淀作为华北地区最大的湖泊之一,其水系统经历了多年的演变过程。
在过去几十年里,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干扰和自然条件的变化,白洋淀的水循环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起初,白洋淀是一个自然形成的内陆湖泊,在长时间内维持着较为稳定的水量和水质特征。
然而,在城市化和农业发展等人类活动影响下,白洋淀逐渐面临了水资源供应压力、湖泊面积萎缩等问题。
2.2 影响因素分析:多种因素对白洋淀水循环产生了影响。
其中,气候因素是最主要的驱动力之一。
降雨量、蒸发量以及气温对白洋淀水量产生直接影响;同时,气候变化也会引起其他环境要素的变化,如植被覆盖率和土壤含水量等。
此外,人类活动也对白洋淀水循环产生了明显的影响,如水域开发、水利工程建设以及农业灌溉等。
白洋淀流域未来日最高最低气温变化的统计降尺度分析

白洋淀流域属于海河 流域 , 其水资源状况直接影 响着流域 内经
济、 社会 以及 生态 环境 的可 持 续 发展 . 但是, 近 年来 , 受人 类 活动 和 气
候变化的影响 , 白洋淀水文特征 已发生明显的变化 , 主要表现在入淀 水 位 降低 、 蒸发 量 增 加 等. 资 料 显示 , 白洋淀 在 1 9 5 2 -2 0 0 2 ( 2 0 4 0 -2 0 6 9 年 )和 2 0 8 0 s ( 2 0 7 0 -2 0 9 9 水 量减 少 、 年) 的 日最 高 气 温 和 最低 气 温 时 间序 列 . 年的 5 1年 中 , 实 际入淀 水量 呈减 少趋 势 , 共有 2 0年 出现 干淀 现 象 j .
球气 候变 暖将 加剧 水文 循 环过 程 , 驱 动 降水 、 蒸 发量 等 水 文要 素 的变
化, 增 大 水 文极 端 事 件 发 生 的概 率 , 改 变 流域 水 量 平 衡 , 影 响流 域 水
序 列 的相 关 关 系选 择 合 适 的 预 报 因 子 , 建 立 大 气 环 流 因子 与 各 站 点 日最 高 气 温 和 最 低 气 温 之 间 的 统 计 关 系. 将 数 据 序
0 2 9 )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人才启动经费 作 者 简 介 王洁 , 男, 博士, 讲 师, 主要从 事水 文气 象
学研 究 . w a n  ̄ i e 0 7 7 5 @1 6 3 . e o m
1 研 究 区概 况
白洋淀流 域位于海河 流域 中部 , 地 跨晋 、 冀、 京 三省 市 , 流域 面 积约
D O I : t 0 . 1 3 8 7 8 / j . c n k i . j n u i s t . 2 0 1 6 . 0 5 . 0 0 8
白洋淀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

白洋淀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作者:黄强赵曼张会贞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3年第33期摘要:通过对白洋淀流域近50年的气象资料进行分析,从温度和降水两个方面进行了比较,总呈气温升高,降水减少的趋势。
对白洋淀流域的水资源状况和水资源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白洋淀流域水资源呈明显减少趋势。
由于气候变化的原因造成降水量的减少,从而使白洋淀的入淀水量减少。
另一个方面人类的活动也是造成白洋淀水资源减少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白洋淀气候变化水资源中图分类号:P4671、白洋淀概况白洋淀地处华北平原中部,总面积366平方公里,淀区被3700条沟壕,12万亩芦苇分割成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143个淀泊,85%的水域在安新县境内。
白洋淀是大清河水系中游缓洪、滞沥的大型平原洼地,也是华北平原最大的湿地。
白洋淀具有从大的时空上平衡这一地区生态的功能,在调节华北地区气候,为鸟类和各种水生动植物提供栖息地,补充周边地下水等方面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被形象的称为“华北之肾”。
2、白洋淀的气候特点白洋淀地处亚欧大陆东部季风区暖湿带半干旱地区,大陆性气候特点显著。
白洋淀处于西风带大气环流圈内,太阳高度角一年四季不断变化,使得一年内太阳辐射能量分布不均,而形成冬冷夏热,四季分明的气候特征。
安新县历年平均气温为12.2℃。
7月份最热,平均气温为26.4℃。
1月份最冷,平均-4.5℃。
历年极端最高气温41.0℃,出现于2000年7月。
极端最低气温为-26.7℃,出现于1966年2月。
安新县年平均降水为497.9毫米。
年内降水变化为一峰一谷型。
降水集中于七八月份,整个夏季平均为363.4毫米,占全年降水总量的73%;而冬季降水平均仅为10.0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2%,表现了降水季节分配极不均匀的气候特点。
3、白洋淀的水资源特点白洋淀属于大清河水系,淀中水量主要来自上游地表径流和大气降水补给,上游有南、西、北三面呈扇形分布的潴龙河、孝义河、唐河、府河、漕河、萍河、白沟引河等八条河流入淀。
白洋淀流域气象要素和人类取用水变化过程分析

白洋淀流域气象要素和人类取用水变化过程分析吕彩霞;牛存稳;贾仰文【摘要】白洋淀是华北地区最大的淡水湖泊,但是近年来频繁出现干淀问题,正确分析其主要原因为制定白洋淀入淀水量保障措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采用Mann-kendall方法对白洋淀历史降水、气温及农业、工业生活用水量的变化过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流域内山区与平原区降雨量均呈现减小趋势,且山区的降水衰减程度大于平原区降水;流域内1980年以后气温呈现增加趋势;用水方面,除农业用地表水在20世纪90年代后呈减少趋势,其他用水均为持续显著增加趋势,其中农业用地下水占据所有用水比例较大.上述结果表明,降水不断减少、气温持续升高以及人类活动强度的逐步加大是造成白洋淀入淀水量减少的主要原因.%The Baiyangdian Lake is the largest freshwater lake in northern China. However, the presence of dry sediments has appeared frequently in recent years. Thus an accurate analysis of the causes of the phenomenon can help develop the ensuring measures for the water flowing into the Baiyangdian Lake. In this study, the Mann-kendall method is used to analyze the variations of the historical precipitation and temperature, and the industrial and agricultural water usages in the Baiyangdian Lake Basin. Results indicate that 1) the precipitation decreases in the mountain and plain areas of the basin, and the decreasing rate is higher in the mountain area than the plain area; 2) the temperature has an increasing tendency since 1980 in the basin; and 3) the agricultural surface water usage has decreased after 1990s, whereas other water usages have an apparently increasing trend, especially the agricultural groundwater usage. Consequently, thedecreasing precipitation, increasing temperature, and increasing anthropogenic activities are the main causes for the decreasing water flowing into the Baiyangdian Lake.【期刊名称】《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年(卷),期】2011(009)006【总页数】4页(P23-26)【关键词】白洋淀流域;降水;气温;人类用水;历史变化【作者】吕彩霞;牛存稳;贾仰文【作者单位】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38;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38;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3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211白洋淀作为华北平原最大的草型淡水湖泊,通过物质与能量的传输过程,调节区域气候,对维持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白洋淀地区非均匀大气边界层的综合观测研究_实验介绍及近地层微气象特征分析

第30卷第5期2006年9月大 气 科 学Chinese Jo urnal of A tmospheric SciencesV o l 130 N o 15Sept.2006收稿日期 20060529,20060620收修定稿资助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233030作者简介 胡非,男,1962年出生,博士,研究员,主要从事大气边界层物理和大气湍流理论研究。
E -mail:hufei@白洋淀地区非均匀大气边界层的综合观测研究)))实验介绍及近地层微气象特征分析胡 非1洪钟祥1陈家宜2刘熙明11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边界层物理和大气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292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北京 100871摘 要 介绍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地表通量参数化与大气边界层过程的基础研究0在河北省白洋淀地区进行的两次综合观测实验(时间分别是2004年11月16~22日和2005年9月8~27日),这两次实验获得了大量宝贵的资料,全面深入的资料分析正在进行中。
此文主要限于白洋淀地区水陆不均匀地表近地面层微气象特征的分析。
结果表明:陆地上近地面层的气温日变化比水域上的大,而风速比水域上的小,其中9月份陆地上白天的气温比水域上的高,夜间比水域上的低,11月份两地白天气温接近,但夜间陆地上的气温明显偏低;无论是9月还是11月,水域上近地面层都是以下沉气流为主,而陆地则在中午前后存在弱的上升运动;9月份,两地的近地面层短波射入辐射比较接近,但水域上的短波射出辐射比陆地上的大;长波射入辐射则是陆地比水域的大,而长波射出辐射则是水域的比陆地的大;两地的净辐射白天接近,夜间水域地区负的净辐射值明显比陆地的大;9月份,水陆两地的感热通量相差不大,为150~200W/m 2,而潜热通量比感热通量大,天气晴朗时可达到300W/m 2;11月份,陆地的感热通量比潜热通量大,为100~120W/m 2,而水域地区的感热通量则与潜热通量相当;两地的潜热通量相差不大,一般不超过50W/m 2。
2018年河北省雨水情分析

科技创新2018年河北省雨水情分析收稿日期:2019-03-21作者简介:孔敏,女,汉族,河北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工程师杨立鹏,男,汉族,河北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工程师。
韩晓彤,女,汉族,河北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工程师。
摘要2018年汛期天气形势异常,河北省经历了3次台风外围袭扰,我省先后启动防汛IV 级应急响应6次、防汛III 级应急响应2次。
简要分析2018年雨水情特点和水库蓄泄情况,为今后做好防汛防御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降水;河道;水库;洼淀;水情□孔敏杨立鹏韩晓彤2018年,全省平均降水量524mm ,较常年偏少1.5%,属正常年份。
全省主要河道共236站次涨水过程,峰量较小,持续时间短,河道水情总体平稳。
年末全省大中型水库总蓄水量39.17亿m 3,比年初减少0.8亿m 3,比常年同期多11.97亿m 3,仍居历史高位。
1.雨情分析1.1降雨特点一是降水总量与常年同期基本持平。
2018年,全省平均降水量524mm ,较常年(532mm )偏少8mm ,属正常年份。
二是降水量时空分布不均。
汛前(1~5月)全省平均降水量88mm ,比常年同期多15.8%;汛期(6~9月)全省平均降水量423mm ,比常年同期偏多1.2%;汛后(10~12月)全省平均降水量13mm ,比常年同期少56.8%。
其中4月份全省平均降水量49mm ,较常年同期多1.2倍,列1956年以来第5位;7月份全省平均降水量199mm ,比常年同期多22.8%。
空间分布上呈山区及沿海地区多、内陆平原地区少的总体态势。
三是强降雨开始早。
4月份,全省开始出现大范围强降雨过程,时间之早、范围之广、雨量之大为历史同期少有。
四是降雨强度大。
据统计,汛期1h 降水量超过50mm 的有756站次,其中9个观测站1h 降水量超过100mm ,最大为保定市徐水区瀑河站119mm 。
五是3次受到台风影响,历史罕见。
7月23~24日受台风“安比”影响,沧州、廊坊、唐山、承德、秦皇岛局部降暴雨到大暴雨;8月13~14日受台风“摩羯”外围影响,秦皇岛,唐山、沧州2市大部降暴雨到大暴雨,盐山、孟村、黄骅、海兴降了特大暴雨;8月18~19日受台风“温比亚”外围影响,秦皇岛、唐山、石家庄、邢台、邯郸5市局部,沧州大部降水量超过50mm ;部分地点超过100mm 。
白洋淀的气候特点属于什么类型

白洋淀的气候特点属于什么类型白洋淀的气候特点属于什么类型白洋淀于1982年干涸,1988年大雨使白洋淀湖区恢复,成为旅游胜地。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白洋淀的气候特点属于什么类型,希望能帮到大家!白洋淀的气候特点白洋淀属东部季风区暖温带半干旱地区(干燥度1.40),大陆性气候特点显著(大陆度64.3)。
四季分明,春季干燥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少雪。
平均气温12.1°C,日照2638.3小时,无霜期203天,平均降水量552.7毫米。
春季(3月-5月)随太阳直射北移,地面迅速增温,由3月的5.5℃-5月的20.3℃,平均4天增温1℃.但受蒙古大陆性气团影响。
冷空气活动频繁,倒春寒现象时有发生。
干燥多风,降水稀少。
夏季(6月-8月)受海洋气团的影响,盛行由海洋吹向大陆的湿热夏季风,气温变化不大,月平均25.5℃.天气炎热、潮湿,降水多而集中,有时也严重干旱。
秋季(9月-11月)随太阳直射南移,地面辐射冷却加强,太平洋高压南撤东退,寒冷干燥的蒙古高压重新占据淀区上空。
气温由9月的20.4℃-11月的4.7℃,平均每天下降0.26℃。
降水量显著减少,形成风凉云谈、秋高气爽的气候特点。
冬季(12月-次年2月)受大陆干冷气团控制,盛行自西北吹向海洋的冬季风,月平均气温-3.1℃。
年极端最低气温多在1月。
寒冷干燥,降雪稀少。
白洋淀的地理环境白洋淀白洋淀地处北纬38°43′-39°02′,东经115°38′-116°07′。
由白洋淀、藻苲淀、马棚淀、腰葫芦淀等143个大小不等的淀泊组成,总面积366平方公里(水面大沽高程10.5米),85%的水域在保定安新境内,几乎在安新县总面积的二分之一。
淀区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自然坡度为1∶7000。
白洋淀总流域面积31199平方公里,占大清河水系流域面积的96.13%。
淀区地形复杂,沟壕3700条,脚趾错落,百亩以上大淀99个,尤以白洋淀为最著。
山东高三高中地理期中考试带答案解析

山东高三高中地理期中考试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图示意1980年至2030年我国劳动人口的增长变化(含预测)。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劳动人口数量最多的年份大约是A.2000年B.2010年C.2015年D.2025年【2】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劳动人口一直维持低增长甚至向负增长转变的原因是A.劳动年龄人口的死亡率升高B.老年人口数量大幅增长C.出生率长期处于较低的水平D.少年儿童人口数量大幅增长【3】2015-2025年我国劳动人口数量的变化将直接造成A.老龄人口增加B.企业用工成本上升C.少儿比重上升D.人口总数减少2.下图表示某城市农产品生产和销售的一般模式。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阶段Ⅰ鲜花和蔬菜产区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是A.劳动力充足B.接近消费市场C.自然条件优越D.种植历史悠久【2】以下地区的农业生产与阶段Ⅱ的生产特点不相符合的是A.古巴的蔗糖生产B.巴西的咖啡生产C.缅甸的水稻生产D.澳大利亚的羊毛生产3.石家庄市纺织工业基地成立于1954年,产品远销国内外。
2016年11月,石家庄市纺织工业基地与新疆阿拉尔市签约落户新疆阿拉尔市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标志着石家庄棉纺工业正式转移新疆。
阿拉尔纺织工业起步于2004年,近年来发展迅速。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1954年,我国在石家庄建设棉纺工业基地的有利条件是A.原料和市场B.技术和交通C.原料和交通D.劳动力和技术【2】近年来,阿拉尔棉纺工业发展迅速的主要原因是A.销售市场广阔B.棉花原料充足C.劳动力素质高D.交通运输便利【3】阿拉尔市吸引石家庄棉纺工业转移的主要优势是A.市场广阔B.原料充足C.劳动力素质高D.政策优惠4.无人机的未来将是飞翔的“智能手机”。
目前深圳已从全球3C(电脑、通讯、消费类电子)研发制造基地发展成为全球最主要的无人机生产基地。
2022年高三地理上半期课时练习免费试卷

2022年高三地理上半期课时练习免费试卷选择题“蓝化效应”是指城市水体面积在城市环境保护中所起的作用。
读我国一些城市市区水域面积数据表(单位:km2)。
城市武汉上海广州北京哈尔滨水域面积2481921259196完成下列各题。
【1】“蓝化效应”最强的城市,形成的主要原因()A. 降水丰富,蒸发微弱B. 地势低洼,河湖众多C. 河道弯曲,水流缓慢D. 植物茂盛,涵养水源【2】我国城市建设中往往忽视水体的”蓝化效应”,其主要原因是()A. 城市市区用地紧张B. 城市内涝灾害严重C. 城市发展缺少规划D. 城市环境质量低下【答案】【1】B【2】A【解析】【1】根据表格可知,武汉市“蓝化效应”最强,这是因为武汉市地处江汉平原,地势低洼,水网密布,水域面积广。
就降水而言,武汉低于广州与上海,但高于北京和哈尔滨,降水量大,水体蒸发量大。
“蓝化效应”强弱与水域面积大小关系密切,与河道弯曲、流速及植被状况的关系相对较弱,据此,C、D两项不是城市水域面积大、“蓝化效应”强的主要原因。
据此分析选B。
【2】城市市区用地紧张,土地价格高,规划者不愿意将城市大量土地用作水域,据此分析选A。
湿地的生态效益1.维持生物多样性。
湿地的生物多样性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依赖湿地生存、繁衍的野生动植物极为丰富。
同时,湿地还是重要的物种基因库,对维持野生物种种群的存续,筛选和改良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调蓄洪水,防止自然灾害。
湿地在控制洪水,调节水流方面的功能十分显著,是蓄水防洪的天然“海绵”。
此外,湿地还具有调节区域气候的作用。
3.提供水资源。
淡水湿地是大自然中最大的滤水池,可以有效地蓄水,抵抗洪水,并可作为直接利用的水源或补充水源。
“没有湿地就没有水”。
4.降解污染物。
随着工农业生产和人类其他活动以及径流等自然过程带来的农药、工业污染物、有毒物进入湿地,湿地的生物和化学过程可是有毒物质降解和转化,从而使当地和下游区域的环境免受污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1 年降水量序列 M-K 统计
水 文 水 资 源 ·113·
第12卷 总第74期·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4年第5期
加 ,而 且 可 以 通 过 控 制 滑 动 步 长 的 大 小 来 调 节 趋 势 项 与 气 象 项 的 比 例 。 因 此 ,滑 动 平 均 法 在 气 象 领 域 得 到 了 大 量 的 应 用 [8]。
Analysis of characteristics of precipitation in Baiyangdian basin
LIU Dan-dan1,WU Xian-bing1,CHENG Wu-qun1,WANG Jian-guo2 (1.College of Urban and Rural Construction,Agricultural of Hebei,Baoding071001,China;
白洋淀是华北 平 原 最 大 的 浅 碟 式 淡 水 湖 泊,被 誉 为 “华 北明珠”,控制流域 面 积 31 205km2,承 担 着 华 北 地 区 生 态、 生产、缓洪 滞 沥 的 重 要 任 务 。但 是,白 洋 淀 入 淀 水 量 自 20 世 纪50年代 以 来 不 断 减 少,近 年 来 更 是 一 直 面 临 干 淀 威 胁 。 白洋淀汇水区域内降水量变化是影响入淀水量的最重要因 素[1],目 前,国 内 已 有 学 者 针 对 白 洋 淀 流 域 降 水 展 开 了 一 系 列 研 究[1-7],但 主 要 集 中 在 对 白 洋 淀 流 域 过 去 和 未 来 降 水 的 总体变化趋势方面的探讨,而针对流 域 降 水 特 性 方 面 的 研 究 仍较少。因此,本文利用1959年-2009年51年的日降 水 资 料,对 白 洋 淀 流 域 降 水 年 际、年 内 变 化 趋 势、年 降 水 结 构、年 降水周期等降水特性进行了全面研 究,以 期 为 进 一 步 研 究 降 水对入淀水量的影响奠定基础。
1.2.3 周 期 分 析 方 法
小波分析是一种能分析出时间序列周期变化和局部特 性的方法。Morlet复小波与降水、径流时间 序 列 的 波 形 较 为 接近,在 时、频 域 局 部 性 都 较 好,因 此 本 文 选 择 Morlet复 小 波 函 数 进 行 降 水 时 间 序 列 的 多 时 间 尺 度 分 析 。 [13]
1.2.2 突 变 性 分 析 方 法
M-K 检验法还 能 够 对 序 列 进 行 突 变 检 验 ,通 过 正 序 列 UFk 曲线和反序 列 UBk 曲 线 在 置 信 区 间 内 的 交 点 位 置 ,确 定 序列发生 突 变 的 时 间 。 [12] 本 文 采 用 置 信 度 α=0.05,对 应 临 界 值 的 绝 对 值 为 1.96。
1 数 据 及 分 析 方 法
1.1 资 料 选 取
本文选择了均匀分布在白洋淀天然流域内的6个雨量 站(龙 门 水 库 站、保 定 站、城 头 会 站、中 唐 梅 站、阜 平 站、新 乐 站)作为代表性站点,考虑资料的连 续 性 和 完 整 性,提 取 站 点 1959年-2009年51年同期日降 水 量 资 料 作 为 研 究 资 料 ,流 域面降水量采用泰森多边形法推求。
Mann-Kendall非参数秩次检 验 法:M-K 检 验 由 Mann[9] 和 Kendall[10]提出,是世界 气 象 组 织 推 荐 并 已 广 泛 使 用 的 非 参数检验方法。其基本原理:定义统 计 检 验 量 ZC,通 过 其 正 负值和给定的置信水平上的临界值 大 小 关 系,判 定 序 列 的 变 化趋 势 及 强 度;检 验 量 为 正,则 序 列 为 上 升 趋 势,反 之,则 为 下 降 趋 势 ;检 验 量 超 出 临 界 值 ,则 变 化 趋 势 显 著 。 [11]
图2 年降水量序列 M-K 曲线 Fig.2 M-K curves of annual precipitation 降 水 量 受 降 水 日 数 及 日 平 均 降 水 强 度 共 同 影 响[14],通 过分析这两个因素的变化趋势,探讨 影 响 白 洋 淀 流 域 年 降 水 量 变 化 的 主 要 因 素 ,结 果 见 图 3、图 4 和 表 2。 图3中滑动平均曲线呈明显的 波 动 性 下 降 趋 势 ,表 明 年 降水天数整体上呈明显减少趋势;图 4 中 滑 动 平 均 曲 线 波 动 幅度也很大,但无 变 化 趋 势,表 明 日 平 均 降 水 强 度 整 体 上 无 明显变化 趋 势。 由 表 2 检 验 统 计 量 可 知,年 降 水 天 数 通 过 M-K 趋 势 检 验,表 明 年 降 水 天 数 呈 显 著 减 少 趋 势 ;而 日 平 均 降水强度未 通 过 M-K 趋 势 检 验,其 统 计 量 值 虽 为 负 值 ,但 绝 对 值 接 近 0,表 明 日 平 均 降 水 强 度 呈 微 弱 减 小 趋 势 。 可 见 ,年 降水量与降水日数的变化趋势较一 致,也 即 年 降 水 量 呈 下 降 趋势主要是由年降水日数显著下降引起的。
白洋淀流域降水特性分析
刘 丹 丹1,吴 现 兵1,程 伍 群1,王 建 国2
(1.河北农业大学城乡建设学院, 保定 074200)
摘要:选取白洋淀流域6个雨量 站 1959 年 -2009 年 日 降 水 量 资 料,并 以 此 为 基 础 运 用 滑 动 平 均 法、Mann-Kendall 非参数秩次检验法及小波分析法对该流域降水特性演变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流域内,年降水量呈下 降 趋 势且主要由年降水日数显著下降引起;年内各月降水量的 不 均 匀 程 度 呈 减 小 趋 势 ;不 同 量 级 降 水 频 率 波 动 较 小 ,但 呈现小强度降水比例增加、较大强度降水比例减少的结构 变 化;暴 雨 雨 量 和 暴 雨 强 度 有 较 明 显 的 下 降 趋 势 ,降 水 潜 力 下 降 ;年 降 水 量 存 在 4 类 尺 度 的 周 期 变 化 规 律 ,其 中 16a变 化 为 主 周 期 。 关 键 词 :白 洋 淀 流 域 ;降 水 ;滑 动 平 均 ;Mann-Kendall非 参 数 秩 次 检 验 法 ;小 波 分 析 ;趋 势 分 析 ;周 期 分 析 中 图 分 类 号 :P426.6 文 献 标 志 码 :A 文 章 编 号 :1672-1683(2014)05-0113-05
第 12 卷 第 5 期 2014 年 10 月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South-to-North Water Transfers and Water Science & Technology
DOI:10.13476/j.cnki.nsbdqk.2014.05.026
Vol.12 No.5 Oct.2014
2 结 果 分 析
2.1 降 水 量 年 际 变 化 分 析
运用5年滑动平均 法 和 Mann-Kendall非 参 数 秩 次 检 验 法 对 白 洋 淀 流 域 年 降 水 量 进 行 趋 势 分 析 ,结 果 见 图 1 和 表 1。
由图1中可知,白 洋 淀 流 域 年 降 水 量 年 际 波 动 幅 度 大, 丰枯交替 变 化 频 繁,20 世 纪 60 年 代 初 波 动 最 大,20 世 纪 60-90年代波动稍小,2000年以 后 波 动 最 小,历 年 年 降 水 量 最 大 值 与 最 小 值 之 比 为 3.11。 滑 动 平 均 曲 线 波 动 幅 度 大 ,总 体呈下降趋势。由表1统计数据可见,年降水量未通过 M-K 趋势检验,但其统 计 量 值 为 负 值,表 明 年 降 水 量 呈 不 显 著 下 降 趋 势 ,这 与 滑 动 平 均 的 检 验 结 果 一 致 。
2.Management office of Angezhuang Reservoir in Baoding,Baoding074200,China)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the daily precipitation data at 6stations in the Baiyangdian Basin from 1959to 2009,the characteristics of precipitation were analyzed using the moving average method,Mann-Kendall test method,and wavelet analysis metho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nnual precipitation amount decreased,which was mainly caused by the significant decline in the amount of precipitation days;the degree of unevenness of monthly precipitation decreased;the precipitation frequency of different precip- itation intensities was stable,and the proportion of precipitation amount of smaller precipitation intensity decreased while that of lager precipitation intensity increased;the amount and intensity of heavy storm decreased significantly;and annual precipitation showed four scale cycles,and 16awas the main cycle. Key words:Baiyangdian Basin;precipitation;moving average;Mann-Kendall test method;wavelet analysis;trend analysis;cycle a- naly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