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第四章-第7节-升华与凝华教案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第四章-第7节-升华与凝华教案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第四章-第7节-升华与凝华教案

升华与凝华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碘的升华与凝华的实验,认识升华与凝华现象,并从中分析得出升华过程要吸热,凝华过程要放热;

(2)在教学活动能识别出在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中升华和凝华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学生们运用科学探究问题的方法,以展示碘的升华与凝华的实验为基础,得出升华与

凝华的现象的存在及其原理,同时,学生们能正确掌握科学探究问题的方法;

(2)分析日常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学生能运用学过物理知识分析自然现象并解决实

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教学活动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学生自主的探索一些自然现象并

揭示物理学道理;

(2)通过介绍一些利用升华与凝华现象的实际应用,了解物理知识对提高人民生活和促进科技发展的重要作用。

2学情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浙江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上册科学第三章第三节。学生在小学的自然常识中已学到一些物态变化的知识,同时,在前两节已对物态变化中的熔化、凝固、汽化、

液化四种现象有了系统的学习和掌握,但对于实际生活中并不罕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却没有

直观的认识与理解。他们总以为固态和气态之间的变化必须经过液态环节。针对初中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结构的特点,我将以大量形象直观的讲解展示过程为主,通过形象生动的图片的展示,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掌握知识的原理。

3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升华与凝华的原理,并对物态变化有系统的理解。

难点:了解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并能用科学的语言进行解释。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活动】引入

出示四句短句:寒冬腊月河水结冰、春暖花开冰雪消融、雨过天晴湿草地变干、掀开饭盒

水珠落下。

师:同学们能用前两节学过的知识,分别说出它们是什么物质变化的过程,是放热还吸热?生:凝固,融化,汽化,液化

师:那请大家一起回答下这些现象的物质状态之间的转化过程?(引导学生回答,如什么态变为什么态是凝固的过程?设计如下图)

活动2【活动】碘升华和凝华的分组实验

学生分组实验探究:研究碘的物态变化

要求:1、实验前,你在碘升华管内看到什么状态的碘?

2、猜想给碘加热会变成什么:液态还是气态?

3、实验过程中给升华管中的碘加热,你观擦到什么?

4、停止加热,在碘升华管壁你又看到什么?

5、实验中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

(二)通过实验,引出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1.升华:物质直接由固态变成气态的过程,是一个吸热的过程

2.凝华:物质直接由气态变成固态的过程,是一个放热的过程

活动3【讲授】举例升华和凝华的例子

列举生活中有关升华和凝华的例子(图片)

1.用旧的日光灯管两端为什么发黑?

2.保存衣物用的樟脑丸为什么会消失?

3.严冬玻璃窗为什么会结一层冰花?

4.干冰撒在空中会成什么样的情况?

5.冰棍外表的“白粉”是怎样形成的?

6.针状雾凇(人造雪景)是怎样形成的?

活动4【讲授】自然界中有哪些自然现象与物态变化有关

图片展示:云的形成、雪的形成、雾的形成、露的形成、霜的形成、雨的形成和冰雹的形成。

活动5【讲授】小结

物态变化的图解

活动6【练习】练习

说出自然界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

1、水结成冰

2、夏天,冰棍周围冒“白气”

3、早晨,草木上的水水滴

4、冬天,玻璃窗上的冰花

5、高温加热碘,碘变小

6、衣箱中的樟脑丸渐渐变小

7、夏天,水缸外层“出汗”

8、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也会干

9、洒在地上的水不久干了

2、下列物态变化中,都吸收热量的是------()

A、熔化、凝华和凝固

B、液化、升华和汽化

C、汽化、熔化和升华

D、凝华、液化和熔化

3、夏天,小明为了解渴,去买一支冰棒。售货员从

冰柜里拿出冰棒,小明发觉硬梆梆的冰棒上沾着

白花花的“粉”;

一剥去包装纸,冰棒上就冒“白气”;

他把这支冰棒放进茶杯里,不一会,茶杯外壁会

出“汗”。你能帮助解释这些现象吗?

4.7升华与凝华

1.在烧瓶里放少量碘,并用酒精灯对烧瓶微微加热,过一会儿停止加热.在此实验中可看到,固态的

碘没有_________,而直接变成碘蒸气,这种现象叫___________.停止加热后,碘蒸气没有__________,而直接变成固态的碘,一部分附着在烧瓶壁上,这种现象叫___________.

2、分子运动与物体运动要区分开:扩散、蒸发等是分子运动的结果,而飞扬的灰尘是物体运动的结果。

物质从______态直接变成________态叫升华.升华过程中要__________热.物质从_________态直接变成________态叫凝华,凝华过程中要_________热.

3.如图所示,把少量的碘放在烧杯中,用热水微微加热,可以看见_______生成,这种现象叫

__________.停止加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

4.2001年开春以来,我国北方地区出现了严重的干旱,为了缓解旱情,多次实施人工降雨.执行任务

的飞机在高空投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进入云层,很快___________为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的温度急剧下降,则高空水蒸气就成为小冰粒,这些小冰粒逐渐变大而下降,遇到暖气流就

___________为雨点落到地面上.(本题每空填写物态变化的名称).

例1、人工降雨常利用“干冰”,其原因是()

A.干冰在空气中可熔化成水

B.干冰升华成水蒸汽后液化成水珠

C.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水蒸汽凝华成冰晶,冰晶下落熔化成水

D.以上原因都有

例2、在实验室里,关于利用二氧化碳(干冰)的升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此时可以放热从而获得高温

B.此时可以放热从而获得低温

C.此时可以吸热从而获得高温

D. 此时可以吸热从而获得低温

例3、下列现象中不属于物理学中所说的物态变化的是()

A.秋天出现的漫天大雾

B.下雪后地面变的潮湿

C.冬天的窗户上出现的冰花

D.水泥用水合成泥浆

例4、下列几种物态变化中,放出热量的是()

A.熔化、凝华

B. 汽化、升华

C.液化、凝华

D.凝固、蒸发

例5、电灯泡使用的时间长了,其中的钨丝会变细,下列解释中正确的是()

A.钨丝在使用过程中一部分升华了

B.钨丝在使用过程中一部分熔化了

C.钨丝在使用过程中一部分蒸发了

D.钨丝在使用过程中一部分液化了

例6、关于自然界中云、雾、霜、露的形成原因,下列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A.云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高空遇冷时,液化成的小水珠及凝华成的小冰晶形成的

B.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地面附近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悬浮在地面附近形成的

C.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地面附近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附着在花草叶片上形成的

D.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水再凝固成冰,附着在花草树木上形成的

例7、寒冷的冬天,在玻璃门窗上常常会结出冰花,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冰花是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B.冰花是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升华形成的

C.冰花是室外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D.冰花是室外空气中的水蒸气升华形成的

例8、冷天,在暖和的室内玻璃窗上会“出汗”或结冰花.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汗”出在玻璃窗上室外的一面

B.冰花结在玻璃上室内的一面

C.玻璃窗上的“汗”是水蒸气液化而成的

D.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凝华而成的

例9、放在衣物中的樟脑精,一段时间以后不见了,这是________现象.深秋,有时清晨在地面上会出现白霜,这是________现象.

巩固训练 1.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初春冰雪消融是冰吸热熔化

B.夏天用电风扇对着人扇风,人感到凉爽是因为扇风降低了室内的气温

C.深秋时常出现“结霜”现象,结的“霜”是水凝固形成的

D.寒冷的冬天,人口中呼出的“白气”是水汽化的水蒸气

巩固训练 2.关于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雪的形成,属于凝固现象

B.露的形成,属于熔化现象

C.雾的形成,属于汽化现象

D.霜的形成,属于凝华现象

巩固训练 3.“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这种景象所对应的主要物态变化是()

A.汽化和液化B.汽化和升华C.凝固和凝华D.凝固和熔化

巩固训练 4.当深秋的某天早晨,我们看到了覆盖在树叶、草地上的茫茫白霜(如图所示)时,这预示着

冬季即将来临.固态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经下列哪一物态变化形成的()

A.凝华B.升华

C.液化D.汽化

巩固训练 5.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华的是()

A.甲图中,正在消融的冰山 B.乙图中,碘微微加热后变成紫红色蒸气

C.丙图中,水蒸气遇冷后在轶丝网上形成霜 D.丁图中,烧水时壶嘴喷出“白气”

巩固训练 6.如图所示,对下列四幅图所描述的物理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凝重的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放热 B.洁白的雪的形成是凝华现象,吸热

C.飘渺的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吸热 D.晶莹的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放热

巩固训练7.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放入铝罐里一段时间,罐外壁结了一层霜,如图,这层霜是由

经过这种物态变化形成的.

寒冬,坐满人的汽车门窗紧闭,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车窗上,水蒸气变成水珠(选择:“会吸热”、“会放热”、“不会吸热或放热”),水珠会出现在车窗的(选择“内侧”、“外侧”、“内、外侧”).

巩固训练8.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华的是()

A.早春,冰雪融化盛夏,冰棒冒“白气” C.初秋,田野花草挂上露珠 D.寒冬,树梢上结了霜

巩固训练9.冬天房顶上的积雪没有融化,但会逐渐减少。是因为积雪发生了()

A.蒸发现象

B.升华现象

C.凝华现象

D.凝固现象

1.在运输食品的过程中,常用干冰作为冷却剂,这是因为 ( )

A。干冰熔化时可吸热 B.干冰升华时可以吸热

C干冰汽化时可吸热 D.干冰先熔化后汽化时要吸热

2.为了防止虫蛀,我们往往在衣箱内放入一些卫生丸,夏天过后,卫生丸会逐渐变小甚至消失,其原因是

( )

A.卫生丸熔化了 B.卫生丸汽化了

C卫生丸蒸发了 D.卫生丸升华了

3.下列现象中属于凝华的过程是 ( )

A.露水的形成 B.雾的形成

C.水结成冰 D.雪的形成

4.下列现象中,属于升华现象的是 ( )

A.冬天人呼出的“白气” B.初冬早晨草叶上的霜

C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干了 D.冬天室外的水结成冰

5.下列物态变化中,在吸、放热的条件上与凝华要求相同的是 ( )

A.熔化、汽化 B.液化、熔化

C.凝固、液化 D.凝固、汽化

6.火箭在飞行时,外壳与空气发生摩擦而产生高温,为防止火箭舱内温度过高,在外层涂有一层特殊材料,这层特殊材料的作用是 ( )

A.材料升华吸热,使外壳温度不易升高

B.材料升华放热,使热量散失

C.材料是良好的导热体,使热量很快分散

D. 材料是良好的隔热层,使热传不进舱内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严冬,冰冻的衣服也会干,这是因为冰升华为水蒸气

B.饭桌上冒出的热气是水蒸气 -

C初冬的早晨常见到的霜是由水蒸气凝固而形成的

D.夏天看到棒冰冒的“白气”,这是棒冰熔化后蒸发的水蒸气

8.文娱演出时,舞台上往往要用弥漫的白烟雾,给人以若隐若现的舞台效果.这种烟雾实际上是 ( )

A.向舞台喷射真实的烟雾

B.利用干冰升华形成的二氧化碳

C.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放热液化成的“雾”

D.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液化成的“雾”

9.物质从固态变成气态称为,这个过程物质要 (选填“吸热”或“放热”);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称为,这个过程物质要 (选填“吸热”或“放热”).

10.在锥形瓶内放人适量的碘晶粒,底部用酒精灯稍稍加热.你会看到瓶内出现,而碘晶粒逐渐消失.拿走酒精灯,过一会儿在瓶壁上会出现·这说明碘在时要吸热,在时要放热.11.冬天,冰冻的衣服在低于O℃的房间里也会变干,这是因为冰而变为水蒸气;白炽灯用久了灯泡内壁会发黑,这是灯丝先后的缘故.

12.为了加强演出效果,舞台常出现一团团的白雾,这是利用干冰时大量的热,从而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成小水珠形成的.

13.在露、霜、雾,雪中,是水蒸气直接凝华而形成的,是水蒸气液化而形成的.

14.从冰箱冷冻室中拿出来的冰棒上会有一层白白的霜,这是现象;卫生球过一段时间后变小了,这

是现象.

15.寒冷的冬天,玻璃窗上结有冰花,这是现象.冰花与水雾一样总是出现在玻璃窗的 (选填“内”或“外”)表面.

16.为了缓解北方某些地区的旱情而实行人工降雨,飞机在高空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进入云层,就很快成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温度急剧下降,于是高空水蒸气便成了小冰粒,这些小冰粒逐渐变大而下降,遇到暖气流就为雨水降落到地面.

17.夏天,小宝为了解渴,从冰箱中拿出一支冰棒,他发现硬邦邦的冰棒上粘有白色的“粉”,一剥去包装纸,冰棒就冒“烟”;他把这支冰棒放进茶杯中,不一会儿,茶杯外壁上就会出“汗”,你能帮他解释这些现象吗?

18.据《新民晚报》载2001年5月10日,阴天,气温约为一15℃,在新疆罗布沙漠的沙丘上覆盖着约5~10cm厚的积雪,然而过了约20min,雪不见了,而脚下却是干爽的沙地,这一现象令在场的科学考察队员

瞠目,请你用所学过的知识回答:这雪为什么不见了

19.中国有个谚语说“霜前冷,雪后寒”,请你从热学的角度来试解释这一现象.

升华和凝华公开课教案

第三章物态变化 第4节升华和凝华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2、过程和方法: 通过观察了解升华和凝华现象。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关心环境,乐于探索一些自然现象的物理学道理。 4、重、难点: 判断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解释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二、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1、物质由_______转变为_______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两种方 式是________和________。 2、物质由_____转变为_____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过程______ 热量。居民使用的液化石油气,就是在常温下用_________ 的方法,是石油气变成液体储存在钢瓶里的。 3、关于蒸发和沸腾,下列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沸腾必须在一定温度下进行; B、蒸发不需要吸热,沸腾需要吸热; C、蒸发是液体表面汽化的现象,沸腾则是在液体内部进行的 汽化现象; D、蒸发是缓慢的汽化现象,沸腾是剧烈的汽化现象。 4、夏天扇扇子,人感到凉爽,主要是因为扇来的风:() A、降低了周围的温度; B、降低了人的体温; C、加快了人身上的汗水的蒸发; D、赶走了人体周围的热空气。 (二)、导入新课 一、升华和凝华 探究:物质能不能直接从固态变为气态? 你的猜想:…… 依据:…… [演示实验]碘升华和凝华实验 在试管中放入少量碘并盖紧塞子,烧杯中加入热水,将试管放入烧杯中加热。当试管中充满某种气体后将试管取出放入凉水中。

仔细观察: 1.加热前碘是什么状态的? 2.加热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变化? 3.停止加热并冷却过程中看到了什么现象? [分析] 【结论】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升华过程中物质 需要吸热。 【结论】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凝华过程中物质需要放热。 加热前 :碘是什么状? 固态 变化条件:吸热 加热后:碘是什么状? 气态 停止加热冷却后:试管壁上的碘是什么状态? 固态 变化条件:放热 停止加热冷却时:试管壁上的碘是什么状态? 气态

第7节升华和凝华达标题

第7节升华和凝华 达标题 1.升华:物质直接从态变到态的过程。物质升华时要_______热量。 2.凝华:物质直接从态变到态的过程。物质凝华时会_______热量。 3.云、雨、雪、雾、露、霜是地球上的发生物态变化造成的。大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成小水珠,形成降水,就形成。空气中的水蒸气由于遇冷成小水珠,就在草木石块等上面形成。地面附近的水蒸气遇冷而成的小冰晶,就形成了。在冬季,云中的水蒸气受冷直接在小冰晶上形成雪花,飘落到地面形成了。 4.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相对应的是( ) A.灯泡用久了,灯丝会变细——熔化 B.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变干——液化 C.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干了——汽化 D.水正在慢慢地结冰——凝华 5.同学对自然界的水的状态变化有下列几种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 A.太阳光使海洋中的水温上升到100℃以后变成水蒸气上升 B.在高空水蒸气温度降低到0℃以下才会凝结成小水滴 C.云层中小水滴合并成大水滴时,属于凝华 D.降雪的时候,空气中一定还有水蒸气 6.以下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严寒的冬天,一直冰冻的衣服也会变干,这是熔化现象 B.放在衣橱里的樟脑丸最终“消失”了,这是蒸发现象 C.寒冷的冬天,嘴上哈“白气”,这是液化现象 D.用久的白炽灯泡内壁发黑,这是凝固现象 7.写出下列物态变化的名称或吸、放热的情况。 ⑴冬天早晨跑步,嘴里往外呼“白气”是______现象,______热; ⑵冰雪化成水是______现象,______热; ⑶洗过的衣服晾干了是______现象,______热; ⑷钢水变成钢块是______现象,_____热; ⑸霜的形成是______现象,______热; ⑹冻了冰的衣服也变干了是______现象,______热; 8.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一组是( ) ①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②夏天,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 ③太阳出来后雾散去④冬天,室外地面上出现了霜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9.关于水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

《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

设疑:固态和气态能不能直接发生转化呢? 一、学习目标 1、知道升华和凝华现象,及吸、放热情况 2、能简单解释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二、新课自我学习 阅读课本P42第三段学习什么是升华和凝华现象? 三、小组合作探究 活动:加热碘, 思考: 1、放入热水前:碘是什么状态? 2、放入热水后:观察到的什么现象?说明碘变成什么状态? 3、放入冷水后:观察到什么现象?说明碘变成什么状态?在物态变化时,有没有看到液态碘? 小组合作探究: 加热后烧瓶内充满紫红色的碘蒸气;冷却时,玻璃杯上出现固态碘。 1、这个“人工雪景”就是由于升华和凝华现象形 成的。 2、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一、升华和凝华 1、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现象叫升华;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现象叫凝华。 分析:强调概念中“直接”两字,即不出现液态。 分别写出六种物态变化名称并说明其概念2.分析日常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1)鼓励学生举出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的实例: (2)组织、指导学生分组讨论课本P42图2-38、2-39实例。并在(让学生把答案写在纸上进行投影)。

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引导其他同学进行补充。 举例:如: (1)天气寒冷时,教室玻璃内表面出现的“窗花”; (2)雾凇、霜的形成; (3)灯丝变细,灯泡内壁变黑; (4)樟脑丸变小 四.展示反馈 全班交流各组的解释和看法(把答案写在纸上) 其他同学进行补充 认真阅读并进行热烈的讨论分析其中发生的主要的物态变化 五、点拨提升 强调升华和凝华现象的产生 六、课堂检测:(投影) 1、碘变成紫色的气体 2、卫生球变小了 3、霜的形成 4、雾、露的形成 5、水结冰 6、夏天衣服被晒干 7、冰化成水 8、冬天嘴里呼出的白气 七、布置作业: 课本P43WWW课后题第1,2题 八、板书设计 2.4升华和凝华 升华: 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现象叫升华。升华时要吸热。 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现象叫凝华。凝华时要放热。

升华与凝华教学设计

升华与凝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2、过程和方法 通过观察了解升华和凝华现象。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关心环境,乐于探索一些自然现象的物理学道理。 [重点]: 认识升华和凝华现象,形成完整的物态变化体系 [难点]: 对生活中升华和凝华现象的解释 [教学器材准备] 多媒体课件、酒精灯、碘、火柴、烧杯、圆底烧瓶、三脚架、石棉网、新旧白炽灯各一只 [教学课时]:1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情境,引入新课 分析下面四句诗,你能从中找出那些物态变化? 春暖花开冰雪消融, 夏日炎炎河水干涸, 秋意浓浓禾苗露珠, 寒冬腊月河水结冰。 教师:刚才前面四句诗说明固态和液态,液态和气态之间可以相互转化,那么固态和气态之间能否直接相互转化呢? 学生大多能答,有少数不能答。 教师:如果能,那你能否举出例子来说明呢? 学生举例 (二)、进行新课 1、想想做做【碘升华与凝华实验】 教师操作,学生观察现象,回答问题 (1)、实验前,在烧杯里你观察到碘的颜色_____。状态。

猜想把碘加热会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过程中,给烧杯里的碘加热,烧杯中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加热过程中,观察有没有液态的碘出现。(4)、停止加热后,在烧杯壁和表面皿底部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移去酒精灯后,观察有没有液态的碘出现。 (6)、通过实验你得到什么结论? 2、通过实验观察,归纳升华与凝华概念 3、引导学生挖掘生活中哪些是升华与凝华现象 4、学生举例,教师及时给以表扬 5、应用所学知识解释现象,进一步巩固知识 学生回答,教师适当归纳 6、想想议议【水的三种状态之间的转化】 学生独立完成 7、知识拓展:关于人工降雨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了解一些人工降雨知识,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物理与生活联系密切 8、课内练习 夏天,小林为了解渴,从冰箱里拿出一支棒冰,小林发现棒冰上粘着“白花花”的粉,一剥去包装纸,棒冰上就会冒烟,他把这支棒冰放进茶杯里,不一会,茶杯外壁会出“汗”,你能帮助解释这些现象吗? 9、交流 云、雨、雪、雾、露、霜的形成及与人类的关系。 (三)、课堂小结 以“学到了什么”为线索,师生共同回忆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方法。学生小结,教师补充。 归纳物质三态之间的变化 (四)、作业布置 能够利用电冰箱制造出露、雾、霜吗?请根据已学过的知识写出具体的方案,并在家中尝试。 [板书设计] 一、升华和凝华 1、升华:物质直接从固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吸热 2、凝华:物质直接从气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放热 二、六种物态变化

第4节 升华和凝华 教案

第三章第4节升华和凝华 课题:升华和凝华 教学目的5、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知道升华中得升华和凝华现象。 6、通过观察了解升华和凝华现象。 7、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关心环境,乐于探索一些自然现象和物理学道理。 重点:难点:关键:知道升华、凝华现象及它们各自的吸放热情况,解释生活中的升华、凝华现象。了解升华、凝华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会分析升华和凝华现象。[来源:1] 会分析升华和凝华现象。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对学习物理有浓厚的好奇心,在教学中应注意将其不断上升为学习的兴趣和志趣。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不一定有正确的认识,因此需要纠正 学生对直接经验的片面或错误的认识,建立正确的物理概念。学生已经学习了汽 化和液化、熔解和凝固,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但需注意辨析各种物态变化间的 区别及研究方法的相似性。 教法学法演示法、观察法、实验法、分析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法 教学教具多媒体、碘 步骤:师生双边活动二次备 课 一、情景引入,约3分钟多媒体播放图片,由图片引入本课内容。 【学情预设】:学生欣赏图片。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复习:前面我们学习了哪几种物态变化?

分析升华和凝华现象:1、樟脑丸变小了;2、灯泡内壁发黑;3、冬天,冰冻衣服变干;4、冬天北方窗玻璃上常出现的冰花;5、冬天雪、霜、树枝上出现“雾凇”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体现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生活。 知识拓展:阅读科学世界“大漠里的故事” 【设计意图】:让学生能够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的一些水的循环现象。 【学情预设】: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归纳升华、凝华现象:1.雾凇、霜、雪的形成 2.冬天窗户玻璃上出现冰花 3.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 4.樟脑丸变小了 5.灯泡变黑了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知识应用:干冰升华吸热的应用 介绍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可升华为气态的二氧化碳,同时吸收大量的热,利用这个特点,可以用来做成强制冷剂。 【设计意图】:学生了解干冰。 【学情预设】:学生了解干冰升华吸热的应用。 干冰的用途例如:1、在舞台上喷洒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空气温度急剧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这些小水珠悬浮在空中,就是我们看到的飘渺的雾气 2、人工降雨。用飞机喷洒干冰,干冰在空气中迅速升华,吸热变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第7节-升华与凝华

4.7 升华与凝华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1、知道升华与凝华的概念,知道其吸放热情况。 2、解释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过程与方法:观察了解升华和凝华现象,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关心环境,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学习兴趣。 二、学习重、难点: 1、通过碘的升华和凝华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通过日常生活中实例的解释, 培养学生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识别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培养学生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______态的现象叫做凝华,物质在凝华过程中要______热;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______态的现象叫做升华,物质在升华过程中要______热。 2、指出下面的物理现象属于物态变化的哪种方式。 (1)萘球过一段时间后会变小。______ (2)冰冻湿衣服在0℃以下也会干。______ (3)洒在地上的水很快干了。______ (4)戴眼镜的人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暖和的室内时,镜 片上会出现一层小水珠。______ (5)寒冷的早晨,窗玻璃上凝结着冰花。______ 3、在预习了课本知识之后,你能说说干冰有哪些用途吗? (二)合作探究 一:1、提出问题:固态和气态之间可不可以相互转化呢? 2、实验探究:小组合作完成 实验器材:圆底烧瓶、酒精灯、碘、铁夹 按下面的方法实验: (1)在圆底烧瓶中放入少许碘,在靠近碘粒上方悬挂一段棉线,用酒精灯微微加热,观察 现象(碘的状态改变)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冷却,再观察碘的状态变化,观察棉线上析出的物质及其外观情况,想一想碘发生了怎样的物态变化?有没有液态的碘出现? 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现在你应该已经了解了什么是升华,什么是凝华了吧,试举出生活中有关的现象加以 解释给你的小组成员听。你能不能用分子运动的观点解释一下升华和凝华现象呢? 二:干冰及其应用 干冰是固态的_________,它是将气体压缩、冷却后制成的。 (1)舞台烟雾:舞台上喷洒的干冰_____,需要从周围____(“吸”或“放”)大量热,使 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_,形成许多小水珠,小水珠悬浮在空中就是我们看到的白雾。 (2)人工降雨:干冰进入云层,很快升华变成气体,吸收周围大量热,周围水蒸气______成小冰晶,小冰晶渐变大下落,遇暖流______成雨,降落地面。 三:云、雨、雪、冰雹、雾、露、霜、“白气”、“冰花”

升华和凝华典型例题

《升华和凝华》 典型例题1 请说明下列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并用学到的物理知识解释: (1)春天,冰冻的河面“开封了”(2)夏天,雨后柏油路面上的水很快干了 (3)秋天,清晨林中升起的白雾(4)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干了 选题目的:通过本题让学生认识熔化、汽化、液化、升华现象。 分析:本题把春、夏、秋、冬四季关于水的物态变化集中在一起考查。应熟记六种物态变化的名称,首先分析以前物质处于何种状态,现在处于何种状态,然后分析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是吸热还是放热。 答案:(1)熔化,固态的冰变成液态的水。 (2)汽化(蒸发),液态水变成气态水蒸气。 (3)液化,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 (4)升华,固态的冰直接变成气态的水蒸气。 典型例题2 文娱演出时,舞台上往往要用弥漫的白烟雾,给人以若隐若现的舞台效果,这种烟雾实际上是() A.向舞台喷射真实的烟雾 B.利用干冰升华形成的二氧化碳 C.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放热液化成的“雾” D.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液化成的“雾” 选题目的:通过本题教会学生应用升华、液化分析生活实例。 分析:在舞台上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迅速升华,要吸收大量的热量,从而使周围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放热液化成细小的水珠悬浮在空气中,这就是我们看到的“白雾”。若喷射真实的烟雾,会污染环境,故A错;二氧化碳无色透明,根本看不到,故B错;要使空气液化需要极低的温度,也不现实,故C错。 答案:D. 典型例题3 “草地结露”与“草地结霜”各是什么现象?

选题目的:通过本题让学生认识自然中的液化和凝华现象。 分析:在夜间气温降低时,飘逸在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就在草木上液化成小水珠,这就是“露”。当夜间气温突然降低,降低到0℃以下时,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凝华成小冰晶,就是“霜”。“下露”“下霜”不要误认为是从天上掉下来,而是低空中的水蒸气分别液化、凝华而成的, 答案:液化、凝华。

第四节 升华和凝华单元练习11

第三章物态变化检测题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 1.(2015·江西中考)以下是小明估计的常见温度值,其中合理的是() A.中考考场的室温为 B.冰箱保鲜室中矿泉水的温度约为 C.洗澡时淋浴水温为 D.健康成年人的腋下体温约为 2. 在严寒的冬天,需要排尽汽车水箱里的水并注入防冻剂。与水相比,防冻剂不易冰冻也 不易开锅(沸腾),这是因为() A.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高,沸点比水的沸点低 B.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高,沸点比水的沸点高 C.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低,沸点比水的沸点低 D.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低,沸点比水的沸点高 3. 在测量液体温度的实验中,如图1所示的四种方法中正确的是() A B C D 图1 4.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体温计在使用前应用力将已上升的水银柱甩回玻璃泡中 B.测量时,应使温度计的玻璃泡跟被测液体充分接触 C.只有当温度计内液面停止上升(或下降)时才读数,且视线必须与液面相平 D.温度计虽然不能用它来测量超过它最高刻度的温度,但对于低温都可以测量 5. (2014·北京中考)下列实例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 A.将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 B.把新鲜的蔬菜装入保鲜袋中 C.给盛有酒精的瓶子加盖 D.给播种后的农田覆盖地膜 6. 炎热的夏天,在阳光的烧灼下,柏油公路会变软,这一现象说明() A.柏油是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受热后逐渐变软 B.柏油是晶体,受热后未达到熔点,先变软 C.柏油是晶体,受热后达到熔点,已经开始熔化 D.柏油的硬度不够,不能确认柏油是晶体还是非晶体 7. (2014·山东泰安中考)图2是冰雕展中“火车头”冰雕作 图2

八年级物理:升华和凝华(教案)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教材 物理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物理教案 / 初中物理 / 八年级物理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升华和凝华(教案)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物理知识,可以让学生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事物的理解认识也会有一定的帮助,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八年级物理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升华现象,知道升华吸热 2.认识凝华现象,知道凝华放热 能力目标 观察实验,认识物体变化,形成初步的观察、实验能力 情感目标 了解物理知识对提高人民生活和促进科技发展的重要作用,培养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教材给出了的定义,并用实验引入课题,学生观察碘升华的实验,分析实验, 说明碘没有变成液态,而是直接变成了气态.

教材联系实际分析了一些自然现象,说明哪些是属于现象,对于升华需要吸热,凝华需要放热也是联系实际分析的,并分析了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教法建议 本节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的学习,注重观察和实验的教学,在引出课题时,由于有了很多物态变化的知识,所以可以直接得出的定义. 碘的升华实验,要学生注意观察现象,看出碘没有变成液体而是直接变成了气体,而停止加热后,碘的蒸汽有附着在容器壁上,形成了碘蒸汽的凝华.可以提出一些观察的问题,学生边观察边思考. 的吸热,一定要联系实际,先要知道哪些现象是现象,再注意联系实际分析实际生产和生活中是如何应用的. 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 【重难点分析】识别生产和生活中的物态变化是本节的主要内容,也是通过这个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要弄清开始的状态和最终的状态,再根据物态变化的定义来判断是属于何种物态变化. 【教学过程分析】

浙教版科学 七年级上 第四章 第7节 升华与凝华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第四章第7节升华与凝华 一、单选题 1.下列叙述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 A. 春天,雾绕群峰 B. 夏天,雨笼山恋 C. 秋天,霜打枝头 D. 冬天,千里冰封 2.金属在高温、低压下比较容易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用此方法可以给照相机、望远镜及其他光学仪 器的玻璃镜头进行真空镀膜,即在真空室内将金属或金属化合物加热,使它的蒸汽喷到玻璃面上去,从而镀上一层极薄的金属膜,这层镀膜可以改善玻璃镜头的光学性能,这层镀膜能镀上去的原因是( ) A. 金属液化后粘到玻璃镜头上的 B. 金属熔化后粘到玻璃镜头上的 C. 金属升华后再凝华到玻璃镜头上的 D. 金属凝华到玻璃镜头上的 3.下面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 ) A. 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了 B. 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 C. 早晨有浓雾 D. 洒在室内地上的水干了 4.南极气温常低于-20℃,至少半年无阳光.根据科学研究,南极冰山不断缩小,连终年不见阳光的冰 川也慢慢变少,这是() A. 汽化现象 B. 升华现象 C. 蒸发现象 D. 凝华现象 5.有一种固体空气清新剂,打开后,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会变小,在这一过程中所发生的物态变 化是() A. 汽化 B. 熔化 C. 升华 D. 蒸发 6.天津地区一年四季分明,严冬的早晨在窗玻璃上会出现“冰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冰花主要是水凝固形成的 B. 冰花主要是水蒸气升华形成的 C. 冰花出现在窗玻璃内侧 D. 冰花出现在窗玻璃外侧 7. 下列现象中,属于升华现象的是() A. 烧开水时,壶嘴冒“白气” B. 洒在地面上的水过一会儿变干了 C. 秋天的早晨,树叶上出现了小水珠 D. 放在衣柜里的樟脑球,过一段时间变小了 8.诗词“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中的雪的形成是() A. 凝固 B. 凝华 C. 汽化 D. 液化 9. 以下常见的物态变化实例中,放热的是() A. 春天,冰雪消融 B. 夏天,积水干涸 C. 秋天,草木上出现了霜 D. 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

教学设计与反思模板

2、固态碘在烧瓶里时间久了会产生气态的碘,但是非常缓慢,不容易观察,我们为了加快它的变化该怎么办呢? 问:碘的熔点是113.7摄氏度,但是酒精灯火焰的温度可以到500摄氏度,怎么样能让碘在不熔化的情况下做这个实验呢? 烧杯中加热水;将烧瓶放在烧杯上加热。(持续.......大概20s) 3、当固态的碘变为碘蒸气充满烧瓶后,拿着烧瓶在教室内展示并问:烧瓶底部有没有出现液态的碘?烧瓶内部你看见了什么现象? 把你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导学案中。 下面注意老师的操作: 把烧瓶放入冷水中冷却。拔出塞子。学生思考,多数 同学回答:应该 用热水给它加 热,因为一个标 准大气压下水 沸腾的温度不 会超过100摄氏 度,所以这个温 度下碘肯定不 会熔化。 在晃动烧瓶时 仍然可以看见 碘在底部晃动 而且可以听见 声音,学生一起 回答:底部还是 固态碘,烧瓶内 充满了好看的 紫色气体。 学生看见紫色 气体渐渐消失, 操作简单, 所以要认 真考虑实 验中可能 出现的问 题,想方设 法解决问 题。这样可 以培养学 生设计实 验的能力。 在展示时 要晃动烧 瓶,使学生 确信烧瓶 里没有液 态的碘,碘 蒸气是紫 色的,所以 全班学生 都可以清 楚看见实 验现象。 如果不给 烧瓶冷却, 碘蒸气的 凝华相对 时间比较 长,所以为 了提高效

析 现 象 问题1:加热前碘是什么状态? 问题2:加热过程中碘出现了什么状 态?这个过程需要吸热还是放热? 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加热过程中 有没有液态碘? 问题3:后来的固态碘是从哪里来的, 是放热所致还是吸热所致?你判断 的依据是什么?学生回答:加热 前碘是固态的。 学生回答:加热 过程中没有液 态的碘生成,有 大量的碘蒸气 出现,这个过程 需要吸热,因为 外界给它加热。 学生回答:后来 的固态碘是碘 蒸气遇到冷的 烧瓶壁和塞子 放热产生的。 学生尝试归纳: 上面的实验说 明了物体可以 在固态和气态 之间直接转换。 学生翻开课本 里对学生 进行判断 物态变化 方法的教 学,使学生 学会判断 方法。 根据实验 现象总结 实验结论 是实验的 最终目的, 在此培养 学生分析 问题能力。 强化凝华 过程是放 热的,突破 难点。 利用所 学物理知 识解释生 活中的现 象。培养学 生应用物 理的能力。

八年级物理 升华和凝华导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物理升华和凝华导学案人教新课标版 人教新课标版课题升华和凝华课时1日期学习目标主备人学习重点对升华和凝华现象的认识。学生易误认为升华和凝华需通过液态这一过程。备课组长学习难点对升华和凝华现象的认识。学生易误认为升华和凝华需通过液态这一过程。负责人签字方法导引讲授法 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投影:人们在欣赏文艺演出时,经常会看到舞台上“白雾弥漫”,你知道它究竟是什么吗?它又是怎么形成的呢? 2、新课讲授探究:人工造“雪”(1)投影实验步骤:①按课本图的实验装置,在锥形瓶内放入少许樟脑丸粉末,再将一根细的枯树枝放入,然后将瓶子密封。点燃酒精灯缓慢加热进行实验,仔细观察瓶内有什么出现?有没有液态物质出现? ②停止加热,使其冷却。仔细观察锥形瓶内又有什么出现?有没有出现液态物质? (2)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回指导。强调:一是要缓慢加热;二是要学生注意观察瓶底有无液态物质出现。(3)组织各小组学生代表汇报 实验观察的结果。 (4)进行小组讨论,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樟脑丸粉末在实验过程中的变化情况:①固态的樟脑丸粉末经加热后能直接变成气态

的樟脑丸蒸气;②气态的樟脑丸蒸气要冷却后方可直接变成固态的樟脑丸粉。 3、升华凝华基本概念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现象叫升华。升华时要吸热。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现象叫凝华。凝华时要放热。 4、分析日常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1)组织、指导学生分组讨论课本图2- 36、2-37实例,并让学生把答案写在纸上进行投影,进行分析交流。(2)鼓励学生举出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的实例:(3)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45“生活、物理、社会”,了解人工降雨的原理及过程。师生共同分析其中发生的物态变化过程:升华→熔化。 5、典型例题分析教室玻璃“窗花”形成的原因,并分析“窗花”在内表面还是在外表面。 6、学生练习 1、在严寒的冬天,挂在室外一直冰冻着的衣服也会变干、这是因为发生了() A、蒸发现象 B、熔化现象 C、凝华现象 D、升华现象

七年级科学上册第四章第7节升华与凝华教案浙教版.docx

升华与凝华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碘的升华与凝华的实验,认识升华与凝华现象,并从中分析得出升华过程要吸热, 凝华过程要放热; (2)在教学活动能识别出在生活小常见的物态变化小升华和凝华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学生们运用科学探究问题的方法,以展示碘的升华与凝华的实验为基础,得岀升华与凝华,的现象的存在及其原理,同时,学生们能正确掌握科学探究问题的方法; (2)分析日常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学生能运用学过物理知识分析自然现象并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教学活动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学生口主的探索一些自然现象并揭示物理学道理; (2)通过介绍一些利用升华与凝华现象的实际应用,了解物理知识对提高人民「生活和促进科技发展的重要作用。 2学情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浙江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上册科学第三章第三节。学生在小学的自然常识中已学到一些物态变化的知识,同时,在前两节已对物态变化中的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四种现象有了系统的学习和学握,但对于实际生活屮并不罕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却没有直观的认识与理解。他们总以为固态和气态Z间的变化必须经过液态环节。针对初中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结构的特点,我将以大量形象直观的讲解展示过程为主,通过形象生动的图片的展示,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掌握知识的原理。 3重点难点 重点:棠握升华与凝华的原理,并对物态变化有系统的理解。 难点:了解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并能用科学的语言进行解释。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 1. 1教学活动 活动1【活动】引入 出示四句短句:寒冬腊月,河水结冰、春暖花开冰雪消融、雨过天晴湿草地变干、掀开饭盒水珠「落下。 师:同学们能用前两节学过的知识,分别说出它们是,什么物质变化的过程,是放热还吸热?生:”凝固,融化,汽化,液化 师:那请大家一起回答下这些现象的物质状态之间的转化过程?(引导学生回答,如什么态变为什么态是凝固的过程?设计如下图) 活「动2【活动】碘升华和凝华的分组实验 学生分组实验探究:研究碘的物态变化 要求:1、实验前,你在碘升华管内看到什么状态的碘? 2、猜想给碘加热会变成什么:液态还是气态? 3、实验过程中给升华管中的碘加热,你观擦到什么? 4、停止「加热,在碘升华管壁你又看到什么? 5、实验中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

升华和凝华-练习题及标准答案

升华和凝华(一) 一、选择 1、深秋的清晨会出现霜, 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_______而成的小冰晶. A. 升华 B. 凝固 C. 凝华 D. 液化 2、湿衣服挂到-20℃的室外, 结冰后会逐渐变干, 原因是发生了() A. 蒸发 B. 升华 C. 凝华 D. 凝固 3、下列各组物态变化过程中,都放出热量的是() A.液化和凝华 B.熔化和汽化 C.凝固和升华 D.凝固和熔化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只有在0℃以上才能汽化 B.升华实际上包括熔化和汽化两个过程 C.烧开水时从壶嘴里冒出来的“白气”实际上是小水珠 D.0℃的冰比0℃的水要冷,也就是它们的冷热程度不同 二、填空 1、物质从固态变为气态叫升华,升华过程中要热;物质从气态变为固态叫凝华,凝华过程要热. 2、在烧瓶里放少量的固态碘颗粒,然后把烧瓶放在酒精灯上微微加热,过一会儿碘颗粒没有了,而瓶的底部也没有液态的碘出现,这说明碘发生了现象,直接变成了碘蒸气弥散在瓶内.冷却一会儿再看,瓶内也没有液态的碘,但瓶壁上却附着固态的碘,这说明碘蒸气发生了现象,直接变成了固态的碘. 3、在严冬,早晨走进教室时会看到窗玻璃上有冰花,这是由水蒸气发生而形成的.冰花出现在玻璃的侧(填“内”或“外”). 4、在大规模的食品运输中,要采取降温措施防止食品变质.然而,使用电冰柜是不可能的.常常是在密封的食品袋周围放些干冰,利用干冰的升华来使食品降温 6、人工降雨的大致过程是这样的:一般是用飞机或者高射炮、火箭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的)撒人云中,干冰一旦进入云层,就很快成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云层温度急剧下降,于是云层中的水蒸气就成小冰晶,这些小冰晶逐渐变大,遇到暖气流就为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下落形成雨. 升华和凝华(二) 1. 深秋的清晨会出现霜, 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_______而成的小冰晶. A. 升华 B. 凝固 C. 凝华 D. 液化 2. (2012 ?鄂尔多斯中考)生活中的很多现象可以用学过的物理知识加以解释,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2019-2020年初中七年级上册科学第4章 物质的特性第7节 升华与凝华浙教版课后辅导练习七十七

2019-2020年初中七年级上册科学第4章物质的特性第7节升华与凝华浙教版课后辅导练习七十七 ?第1题【单选题】 自然界中的云、雨、雪、雾、露、霜等现象都是水的物态发生变化形成的.如图中对水的物态变化描述正确的是( ) A、“缥缈的雾”是凝华现象 B、“晶莹的露”是液化现象 C、“凝重的霜”是凝固现象 D、“轻柔的雪”是液化现象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在冬季,某地的地下水管破裂,水喷射出来形成了如图所示的“冰花”,虽然气温没有回升,过一段时间,发现“冰花”还是变小了,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冰花”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B、“冰花”是由喷出来的水凝固而形成的 C、“冰花”形成时的气温为0℃ D、“冰花”变小过程中要放热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人工降雨的方法之一,是利用飞机向云层里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在这个过程中,经历的物态变化顺序是( ) A、干冰升华,水蒸气先凝华后熔化 B、干冰汽化,水蒸气先凝固后熔化 C、干冰升华,水蒸气先凝华后液化 D、干冰汽化,水蒸气先凝固后液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下列现象属于凝华的是( ) A、初春,冰雪消融汇成溪流 B、仲夏,烈日炎炎土地干涸 C、深秋,清晨草地出现白霜 D、严冬,寒风凛冽湖水结冰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下列过程中,伴随着放热的是( ) A、浓雾的散去 B、雾凇的形成 C、雪人的消失 D、樟脑球的变小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八年级物理上册升华与凝华教案苏科版

江苏省沭阳银河学校八年级物理上册《升华与凝华》教案苏科版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出示投影片(画面):人们在欣赏文艺演出时,经常会看到舞台上“白烟滚滚”,以渲染气氛。 问:你知道它究竟是什么吗?它又是怎么形成的呢? 二.新课讲授: 同学们,我们已知物质有三种状态,让我们来回顾一下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 学生回答物态变化. 物质能不能直接由固态变成气态,或者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所要学习的内容:(板书)升华和凝华 1、出示自学指导 请认真看书P42-43内容,边看书边按要求做好实验,6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回答下面思考题. 思考题 (1)做图2-35实验,观察碘状态的变化,你发现了什么? (2)物质在升华和凝华过程中吸热放热情况如何? (3)你能举出日常生活中升华和凝华的例子吗? (4)解释人工降雨,舞台上的喷雾是怎么回事? 2、学生看书实验,教师巡视点拨. 实验注意点:碘不宜太多,只要几粒即可. 检测点评(指名回答) (1)实验现象.(可能有极少数学生说加热后固态碘变成液态,则先调查大多数学生,再让其他学生分析观察不准的原因是什么?浓度较大的气态在固态碘旁边 移动.) 该现象说明了什么? 学生讨论后回答. (2)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3)学生可能举出下列例子:冬天冰冻的衣服也可以晾干,衣柜里的樟脑丸一段时间变小了,寒冷冬天窗玻璃上的窗花等. (4)播放人工降雨的动化,学生解释方法一是干冰升华吸收大量的热,使云层中的冰晶增多,小水滴增大,从而形成降雨;方法二是碘化银,氧化二铝,樟脑丸 升华加速水汽凝华. 学生讨论舞台喷雾,指名解释,讲不到位的老师更正补充在课件上. 干冰吸热升华成气态,周围水蒸气放热液化成液态的小水珠. 三、课堂作业 1、简答: (1)冬天哈尔滨的冰雕逐渐变小,为什么? (2)用久了的灯丝变细,灯泡壁变黑,这是为什么? (3)在冬天,带眼镜的人从外面进入暖和的室内,镜片上会出现水雾,这是什么现象?寒冷的冬天,玻璃窗上会结冰花,这是怎么回事? 2、用笔画线把下列现象同该现象所属的物态变化连起来.

初中物理升华和凝华案例分析

《升华和凝华》教学案例分析 崔家桥镇中海中学王海艳 八年级物理新教材的使用,对教学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表现在对问题的设计和诱导上,大多数教师对于问题的由浅入深层层诱导难以把握,造成教学效果不太理想,使学生思路和思维混乱,就此提出“在物理教学中怎样层层诱导培养学生的思维?”的问题共同探究。 思路设计:在《升华和凝华》的教学中,以小组自主合作探究为主旋律,以教师演示实验、资料介绍为辅助教学的教学方法,同时配以图片、实物加以启发引导,由“趣”激“情”,由“情”探“疑”,由“疑”得“知”,由“知”育“能”。设计层层诱导的问题,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尽量创设一个平等民主的和谐课堂气氛,使学生乐学、轻松学、愉快学。 一、教学案例 教学内容:升华和凝华 教学目标: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2、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3、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4、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具准备:图片、固态碘、试管夹、圆底烧瓶、灯片 教程: (一)导入课题 1、大家好,看到你们的眼神,我就知道你们个个精灵活现,认识你们真的很高兴,我们一起来欣赏图片——《雾淞》 2、为了解它的形成原因,我们共同探究,有信心吗? 3、还是让我先考考你们? 物质从固态——液态,物质从液态——气态分别是什么过程 固态 液态气态 4、猜想怎样变化是升华和凝华的过程,并说明理由。猜想产生条件升华和凝华过程中哪个伴随着是吸热?哪个是放热?简述理由。

(二)探究实验 1、认识器材:黑色固态碘,圆底烧瓶、酒精灯、试管夹 2、介绍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学会观察和用准确语言来表达现象。 3、均匀加热烧瓶中的碘让学生叙述现象。 4、让烧瓶放在桌子上冷确观察现象,并思考其过程怎样发现它放热? 5、让学生归纳出观察现象时要从物质的颜色、状态、是否吸热放热的角度考虑。在定义中补充“直接”这个词语,同时让学生理解升华和凝华是相互的过程 回顾变化条件,用掌声来祝贺大家猜想成功! (三)模拟实验 1、欣赏到漂亮的“雾淞”现象,到底是什么物态变化?哪个能简述它的形成过程吗? 2、不错,那么我们可以想什么办法来模拟“雾淞”现象? 3、论证实验的可行性,选取了其中一种。器材:奈丸、可乐瓶、松树枝、洒精灯 4、让学生分组实验,体验升华和凝华的过程,讨论得出:在寒冷的冬天,过饱和的水蒸气遇强冷直接凝结物休表面。 夜间降温物体表面 举一反三:水蒸气小冰晶 空中凝华下落地面雪 (四)导入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及其应用 讨论易升华和凝华的物质:臭丸(卫生球、奈丸)冰、干冰(固态的二氧化碳)金属钨 用途举例:运用干冰升华吸热进行食物保鲜、人工降雨、工业致冷和医学上的冷冻疗法。现化高速飞机运用石墨升华克服热障。 (五)小组思考 1、用久了的灯泡比新灯泡灯丝更细,并且内壁发黑,请你分析其原因? 附:灯泡使用时,灯泡的温度很高,但没有达到钨的熔点,灯丝变细是由于固态钨遇热升华成了钨蒸汽;灯灭温度降低,钨蒸汽在灯泡内壁遇冷直接凝华成小颗粒附在其表面,故灯泡用久了就会变黑。 2、为什么下雪不冷化雪冷? 附:下雪时,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凝华成小冰晶,向外放出大量的热,使周

初中物理教案:升华和凝华

初中物理教案:升华和凝华 初中物理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升华现象,知道升华吸热 2.认识凝华现象,知道凝华放热 能力目标 观察实验,认识物体变化,形成初步的观察、实验能力 情感目标 了解物理知识对提高人民生活和促进科技发展的重要作用,培养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教材给出了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并用实验引入课题,学生观察碘升华的实验,分析实验, 说明碘没有变成液态,而是直接变成了气态. 教材联系实际分析了一些自然现象,说明哪些是属于升华和凝华现象,对于升华需要吸热,凝华需要放热也是联系实际分析的,并分析了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教法建议 本节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的学习,注重观察和实验的教学,在引出课题时,由于有了很多物态变化的知识,所以可以直接得出升华和凝华的定义. 碘的升华实验,要学生注意观察现象,看出碘没有变成液体而是直接变成了气体,而停止加热后,碘的蒸汽有附着在容器壁上,形成了碘蒸汽的凝华.可以提出一些观察的问题, 学生边观察边思考. 升华和凝华的吸热,一定要联系实际,先要知道哪些现象是升华和凝华现象,再注意联系实际分析实际生产和生活中是如何应用的. 教学设计方案

升华和凝华 【课题】升华和凝华 【重难点分析】识别生产和生活中的物态变化是本节的主要内容,也是通过这个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要弄清开始的状态和最终的状态,再根据物态变化的定义来判断是属于何种物态变化. 【教学过程分析】 一.引入课题 由于具有相当的物态变化的知识,所以可以直接引出升华和凝华的定义,也可以画出物态变化的图解,学生思考有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和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是存在的,再给出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并根据所学的知识,直接从图解中看出升华吸热而凝华放热. 二.实验:碘的升华和凝华 方法1、教师实验,注意在实验过程中要解释清楚碘是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这是升华现象,可以学生思考由固态变成液态可能的途径,学生根据原来学到的知识,会想到从固态变成液态,即熔化,再由液态变成气态,即汽化,而本实验碘的升华是由固态直接变成的气态,这里直接两字是教学的重点. 方法2、对于基础较好的班级,可以学生观察实验,教师提出思考问题,学生带问题观察,参考问题有:碘的升华实验看到了什么现象,固态的碘成为气态的碘可以有什么方法,实验中是如何实现的,碘的升华是吸热还是放热,碘蒸汽的凝华是如何发生的,为什么. 三.吸热和放热的情况 方法1、分析一些实例,说明哪些属于升华和凝华的现象,在生产和生活中是如何应用的,要注重分析的过程,在分析了一些现象后,要联系实际说明是如何应用的. 方法2、可以用实验探究的方法实现,提供学生一些有关的课题,学生设计实验的方法,并实施实验,得出一些结论. 【板书设计】 第七节升华和凝华 一.升华和凝华 1.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 2.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

2020—2021年浙教版7年级上册第四章 第7节升华与凝华

2020—2021年浙教版7年级上册第四章第7节升华与凝华 一、单选题 1.有一种固体空气清新剂,打开后,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会变小,在这一过程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 汽化 B. 熔化 C. 升华 D. 蒸发 2.下列物理现象中,属于升华的是( ) A. 水加热后变成水蒸气 B. 水蒸气遇到冷玻璃板变成小水珠 C. 湿衣服在太阳下被晒干 D. 碘加热变成碘蒸气 3.初冬的早晨,树枝上往往挂满了霜花,这一现象发生的物态变化属于() A. 液化 B. 凝华 C. 熔化 D. 升华 4.下列自然现象属于凝华的是( ) A. 春天到了,积雪消融 B. 夏天的早晨,草地上出现露珠 C. 秋天的早晨,出现大雾 D. 初冬的早晨,地面上出现白霜 5.如图所示.灯泡用久之后.玻璃泡内壁要变黑,原因是() A. 玻璃先升华后凝华 B. 钨丝先升华后凝华 C. 钨丝先熔化后汽化 D. 钨丝先汽化后凝固 6.冬天,墙角的积雪没有化成水就被风吹没有了,是因为() A. 升华现象 B. 凝华现象 C. 熔化现象 D. 汽化现象 7.对图4—7—2所示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 结霜是升华现象 B. 结霜是液化现象 C. 所谓的“烟”并非真正的烟,是小水珠汽化形成的 D. 所谓的“烟”并非真正的烟,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8.(2016·杭州模拟)下列关于生活中常见热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A. 在高山上烧水时,水温不到90℃水就沸腾了,是因为水的沸点与大气压强有关 B. 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C. 夏天剥开雪糕包装纸时,雪糕周围冒“白气”,这是液化现象 D. 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一定升高 9. 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实例中,属于凝华的是()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物理 教案 3.4升华和凝华

升华和凝华 教材分析 《升华和凝华》是八年级(上)第四章《物态变化》的第四节内容,属于物质这个一级主题下的第一个二级主题,为九年级的关于物质的结构和属性的学习做个铺垫。本节课是前面熔化、凝固、汽化和液化的延续,由此让学生形成完整的物态变化体系,能应用所学的新知识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并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 升华和凝华现象普遍存在于日常生活之中,但由于气体不易看见或现象发生缓慢,使得学生难以直接观察到,他们总认为固态和气态之间的变化必须经过液态环节,教学中对其引起足够的重视,要力求以形象、直观的方法和手段来切实帮助学生澄清模糊的认识。 教材联系实际分析了一些自然现象,说明哪些是属于升华和凝华现象,对于升华需要吸热,凝华需要放热也是联系实际分析的,并分析了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2.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3.知道生活中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组织学生观察并利用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现象来理解升华和凝华的定义。 2.师生共同探究升华和凝华实验过程,理解升华吸热和凝华放热现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关心环境,乐于探索一些自然现象的物理学道理。 2.通过小组活动、课堂讨论与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 升华和凝华的概念,对升华和凝华现象的认识,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五、教学难点 用升华吸热、凝华放热来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的一些应用。 六、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交流合作、讨论。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碘、加热器、干冰、烧瓶、气球、铝罐、碘锤、热水、冷水、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情景引入 创设情境:某机密处有一份文件给翻阅了,如何找到这个人呢? 演示实验:深紫色固体颗粒变成紫色气体熏在纸上使指纹显现。 引导学生思考:这是什么物质?为什么可以使指纹显现?这个过程发生了什么物态变化? 复习 1.自然界中的物质常见的状态有哪些? 2.发生在固态和液态之间的转化过程分别叫什么?发生在液态和气态之间的转化过程分别叫什么? 思考讨论:物质能否由固态直接转化为气态或由气态直接转化为固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