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场所空气湿度测定方法

公共场所空气湿度测定方法
公共场所空气湿度测定方法

湿度的计算

空气相对湿度RH%的计算 空气相对湿度RH%,计算 内容摘要:相对湿度是绝对湿度与最高湿度之间的比,它的值显示水蒸气的饱和度有多高,它的单位是% 相对湿度 相对湿度是绝对湿度与最高湿度之间的比,它的值显示水蒸气的饱和度有多高,它的单位是%。相对湿度为100%的空气是饱和的空气。相对湿度是50% 的空气含有达到同温度的空气的饱和点的一半的水蒸气。相对湿度超过100%的空气中的水蒸气一般凝结出来。随着温度的增高空气中可以含的水就越多,也就是说,在同样多的水蒸气的情况下温度升高相对湿度就会降低。因此在提供相对湿度的同时也必须提供温度的数据。通过相对湿度和温度也可以计算出露点。 以下是计算相对湿度的公式: 其中的符号分别是: ρw–绝对湿度,单位是克/立方米 ρw,max–最高湿度,单位是克/立方米 e–蒸汽压,单位是帕斯卡 E–饱和蒸汽压,单位是帕斯卡 s–比湿,单位是克/千克 S–最高比湿,单位是克/千克

「绝对湿度」指一定体积的空气中含有的水蒸气的质量,一般其单位是克/立方米。绝对湿度的最大限度是饱和状态下的最高湿度。绝对湿度只有与温度一起才有意义,因为空气中能够含有的湿度的量随温度而变化,在不同的高度中绝对湿度也不同,因为随着高度的变化空气的体积变化。但绝对湿度越靠近最高湿度,它随高度的变化就越小。 下面是计算绝对湿度的公式: 其中的符号分别是: [编辑]相对湿度(RH) 一台溼度計正在紀錄相對濕度 「相对湿度」(RH)是绝对湿度与最高湿度之间的比,它的值显示水蒸气的饱和度有多高。相对湿度为100%的空气是饱和的空气。相对湿度是50%的空气含有达到同温度的空气的饱和点的一半的水蒸气。相对湿度超过100%的空气中的水蒸气一般凝结出来。随着温度的增高,空气中可以含的水就越多。也就是说,在同样多的水蒸气的情况下,温度降低,相对湿度就会升高;温度升高,相对湿度就会下降低。因此在提供相对湿度的同时也必须提供温度的数据。通过最高湿度和温度也可以计算出露点。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 18883-2002)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 18883-2002)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室内空气质量参数及检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住宅和办公建筑物,其它室内环境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9801 空气质量一氧化碳的测定非分散红外法 GB/T 11737 居住区大气中苯、甲苯和二甲苯卫生检验标准方法气相色谱法 GB/T 12372 居住区大气中二氧化氮检验标准方法改进的Saltzman法 GB/T 14582 环境空气中氡的标准测量方法 GB/T 14668 空气质量氨的测定纳氏试剂比色法 GB/T 14669 空气质量氨的测定离子选择电极法 GB 14677 空气质量甲苯、二甲苯、苯乙烯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GB/T 14679 空气质量氨的测定次氯酸钠-水杨酸分光光度法 GB/T 15262 环境空气二氧化硫的测定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GB/T 15435 环境空气二氧化氮的测定 Saltzman法 GB/T 15437 环境空气臭氧的测定靛蓝二磺酸钠分光光度法 GB/T 15438 环境空气臭氧的测定紫外光度法 GB/T 15439 环境空气苯并[a]芘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 GB/T 15516 空气质量甲醛的测定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 GB/T 16128 居住区大气中二氧化硫卫生检验标准方法甲醛溶液吸收-盐酸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 GB/T 16129 居住区大气中甲醛卫生检验标准方法分光光度法 GB/T 16147 空气中氡浓度的闪烁瓶测量方法 GB/T 17095 室内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卫生标准 GB/T 18204.13 公共场所空气温度测定方法 GB/T 18204.14 公共场所空气湿度测定方法 GB/T 18204.15 公共场所风速测定方法 GB/T 18204.18 公共场所室内新风量测定方法 GB/T 18204.23 公共场所空气中一氧化碳测定方法 GB/T 18204.24 公共场所空气中二氧化碳测定方法 GB/T 18204.25 公共场所空气中氨测定方法 GB/T 18204.26 公共场所空气中甲醛测定方法 GB/T 18204.27 公共场所空气中臭氧测定方法 3、术语和定义 3.1 室内空气质量参数 indoor air quality parameter 指室内空气中与人体健康有关的物理、化学、生物和放射性参数。

大气压的五种变化

大气压的五种变化 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气候条件和地理位置等条件下,地球上方大气压的值有所不同。本文择取大气压的五种主要变化,做一些分析讨论,供参考。 从微观角度看,决定气体压强大小的因素主要有两点:一是气体的密度n;二是气体的热力学温度T。在地球表面随地势的升高,地球对大气层气体分子的引力逐渐减小,空气分子的密度减小;同时大气的温度也降低。所以在地球表面,随地势高度的增加,大气压的数值是逐渐减小的。如果把大气层的空气看成理想气体,我们可以推得近似反映大气压随高度而变化的公式如下: μ=p0gh/RT 由上式我们可以看出,在不考虑大气温度变化这一次要因素的影响时,大气压值随地理高度h的增加按指数规律减小,其函数图象如图所示。在2km以内,大气压值可近似认为随地理高度的增加而线性减小;在2km以外,大气压值随地理高度的增加而减小渐缓。所以过去在初中物理教材中有介绍:在海拔2千米以内,可以近似地认为每升高12米,大气压降低1毫米汞柱。 地球表面大气层里的成份,变化比较大的就是水汽。人们把含水汽比较多的空气叫“湿空气”,把含水汽较少的空气

叫“干空气”。有些人直觉地认为湿空气比干空气重,这是不正确的。干空气的平均分子量为,而水气的分子量只有,所以含有较多水汽的湿空气的密度要比干空气小。即在相同的物理条件下,干空气的压强比湿空气的压强大。 在地球表面,由赤道到两极,随地理纬度的增加,一方面由于地球的自转和极地半径的减小,地球对大气的吸引力逐渐增大,空气密度增大;另一方面由于两极地区温度较低,所以空气中的水汽较少,可近似看成干空气,所以由赤道向两极,随地理纬度增加,大气压总的变化规律是逐渐增大。 对于同一地区,在一天之内的不同时间,地面的大气压值也会有所不同,这叫大气压的日变化。一天中,地球表面的大气压有一个最高值和一个最低值。最高值出现在9~10时。最低值出现在15~16时。 导致大气压日变化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大气的运动;二是大气温度的变化;三是大气湿度的变化。 日出以后,地面开始积累热量,同时地面将部分热量输送给大气,大气也不断地积累热量,其温度升高湿度增大。当温度升高后,大气逐渐向高空做上升辐散运动,在下午15~16时,大气上升辐散运动的速度达最大值,同时大气的湿度也达较大值,由于此二因素的影响,导致一天中此时的大气压最低。16时以后,大气温度逐渐降低,其湿度减小,向上的辐散运动减弱,大气压值开始升高;进入夜晚;大气

湿度空气计算方法

相对湿度、露点温度转换的基本原理说明 湿度研究对象是气体和水汽的混合物。 无论是对于自由大气中的空气而言,还是对密闭容器中的特定气体而言,但凡是气体和水汽的混合物,都可以作为湿度的研究对象,湿度研究的一般理论大多都是通用的。 湿度的表示方法很多,包括混合比、体积比、比湿、绝对湿度、相对湿度等等,虽然各单位之间的转换非常复杂,但其定义都是基于混合气体的概念引出的。相对湿度是比较常用的湿度单位,是一个相对概念(所以,相对湿度是一个无量纲单位),主要有以下几种定义表达: 1、 压力为P,温度为T的湿空气的相对湿度,是指在给定的湿空气中,水汽的摩尔分数(或实际水汽压)与同一温度T和压力P下纯水表面的饱和水汽的摩尔分数(或饱和水气压)之比,用百分数表示。 2、实际水汽压与同一温度条件下的饱和水汽压的比值 从相对湿度的定义中可以看出,相对湿度的计算,是通过混合气体的实际水汽压与同状态下(温度、压力)水汽达到饱和时其饱和水汽压相比得来的。 对于混合气体而言,其实际水汽压与总压力和混合比相关,但对于物质的量而言,是独立的,也就是无相关的。但是,在保持混合气体压力不变的情况下,混合气体的饱和水汽压是与温度相关的(在湿度论坛中,本人给出了温度to饱和水汽压的简化公式以及计算程序,可下载)。 上面说道:饱和水汽压是与温度相关的量。 在保持系统的混合比、总压力不变的情况下,降低混合气体的温度,能够降低混合气体的饱和水汽压,从而使得混合气体的饱和水汽压等于混合气体的实际水汽压,此时,相对湿度为100%,该温度,即为混合气体的露点温度。 基于上述解释,可以看出,只要测量得到了露点温度,通过温度to饱和水汽压的计算公式或者计算程序,即可计算出混合气体的在露点温度时的饱和水汽压,也就是正常状态下混合气体的实际水汽压。 同样,只要测量了当前混合气体的正常温度,就可以通过温度to饱和水汽压的计算公式或者计算程序,得到当前系统正常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 实际水汽压除以饱和水汽压,就可以得到相对湿度。 湿度的单位换算 测湿仪表的显示值,通常是相对湿度或露点温度,在需要用其它单位时可进行换算。换算的方法如下: 1.相对湿度与实际水汽压间的换算 由相对湿度的定义可得: ---------------------------(1) 式中:RH----相对湿度,%RH; e----实际水汽压,hPa; E---饱和水汽压,hPa。 因此: -------------------------------(2) 即:实际水汽压等于相对湿度乘以相同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 由于饱和水汽压E是温度的函数,所以用相对湿度换算为实际水汽压或用实际水汽压计算相对湿度,都必须已知当时的温度值。在计算饱和水汽压时,应确定是冰面还是水面,以正确选用计算公式。 2.相对湿度换算为露点温度 由于露点温度定义为空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时的温度,所以,必须先计算出实际水汽压。根据露点的定义,这时的水汽压就是露点温度对应的饱和水气压。因此,可以用对饱和水汽压求逆的方法计算露点温度。 用Goff-Grattch方程求逆非常困难,常用饱和水汽压的简化公式计算,而 简化公式很多,一般采用国军标GJB1172推荐的公式: ----------(3) 式中:E------为饱和水汽压,Pa;

大气温度垂直分布规律及原因

大气温度垂直分布规律及原因各层的特点及原因:

大气温度随高度变化曲线: 逆温现象:对流层由于热量主要直接来自地面辐射,所以海拔越高,气温越低。一般情况下,海拔每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6°C。有时候出现下列情况:①海拔上升,气温升高;②海拔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幅度小于6°C。这就是逆温现象。逆温现象往往出现在近地面气温较低的时候,如冬季的早晨。逆温现象使空气对流运动减弱,大气中的污染物不易扩散,大气环境较差。 对流层中温度的垂直分布: 在对流层中,总的情况是气温随高度而降低,这首先是因为对流层空气的增温主要依靠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因此离地面愈近获得地面长波辐射的热能愈多,气温乃愈高。离地面愈远,气温愈低。其次,愈近地面空气密度愈大,水汽和固体杂质愈多,因而吸收地面辐射的效能愈大,气温愈高。愈向上空气密度愈小,能够吸收地面辐射的物质——水汽、微尘愈少,因此气温乃愈低。整个对流层的气温直减率平

均为0.65℃/100m。实际上,在对流层内各高度的气温垂直变化是因时因地而不同的。 对流层的中层和上层受地表的影响较小,气温直减率的变化比下层小得多。在中层气温直减率平均为0.5—0.6℃/100m,上层平均为 0.65—0.75℃/100m。 对流层下层(由地面至2km)的气温直减率平均为0.3—0.4℃/100m。但由于气层受地面增热和冷却的影响很大,气温直减率随地面性质、季节、昼夜和天气条件的变化亦很大。例如,夏季白昼,在大陆上,当晴空无云时,地面剧烈地增热,底层(自地面至300—500m高度)气温直减率可大于干绝热率(可达1.2—1.5℃/100m)。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中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高而升高的逆温现象。造成逆温的条件是,地面辐射冷却、空气平流冷却、空气下沉增温、空气湍流混合等。但无论那种条件造成的逆温,都对天气有一定的影响。例如,它可以阻碍空气垂直运动的发展,使大量烟、尘、水汽凝结物聚集在其下面,使能见度变坏等等。下面分别讨论各种逆温的形成过程。(一)辐射逆温 由于地面强烈辐射冷却而形成的逆温,称为辐射逆温。图2·35表明辐射逆温的生消过程。图中a为辐射逆温形成前的气温垂直分布情形;在晴朗无云或少云的夜间,地面很快辐射冷却,贴近地面的气层也随之降温。由于空气愈靠近地面,受地表的影响愈大,所以,离地

公共场所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测定方法--光散射法

公共场所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测定方法--光散射法WS/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WS/T206--2001 -公共场所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测定方法--光散射法 Method for determination of inhalable particulate matter(PM10)in air of public place-light scattering method 发布实施 -----------------------------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 前言 本标准为执行GB9663~9676-1996、GB16153-1996《公共场所卫生标准》而制定。本标准采用光散射法测定公共场所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本标准采用滤纸(膜)采样-称重法确定光散射法对可吸入颗粒物(PM10)的质量浓度转换系数。滤纸(膜)采样-称重法参照GB-T17095-1997《室内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卫生标准》。光散射式粉尘仪的计量检定采 用JJG846《光散射式数字粉尘测试仪检定规程》。 本标准从年月日起实施。 本标准附录A、B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由卫生部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为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环境卫生监测所、北京市新技术应用研究所、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

环境卫生与卫生工程研究所、北京市卫生防疫站、常州市卫生防疫站、湖北省卫生防疫站、贵州省卫生防 疫站、成都市卫生防疫站、海南省卫生防疫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朱一川、迟锡栋、刘凡、张晶、李宝成、崔九思、谈立峰、于慧芳、赵亢、王崇东、 李荣江、于传龙。 本标准由卫生部委托技术归口单位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环监所负责解释目次前言 1 范围 (1) 2 引用标准 (1) 3 定义 (1) 4 原理 (2) 5 仪器 (2) 6 测定步骤 (2) 7 质量控制 (3) 8 精密度和准确度 (3) 附录 A 质量浓度转换系数K值的确定 (4) 附录 B 质量浓度转换系数K值的经验值 (5)

湿度及其计算【内容充实】

什么是湿度(RH%)及计算公式 一、湿度定义 在计量法中规定,湿度定义为“物象状态的量”。日常生活中所指的湿度为相对湿度,用RH%表示。总言之,即气体中(通常为空气中)所含水蒸汽量(水蒸汽压)与其空气相同情况下饱和水蒸气量(饱和水蒸气压)的百分比。 二、湿度测量方法 湿度测量从原理上划分有二、三十种之多。但湿度测量始终是世界计量领域中著名的难题之一。一个看似简单的量值,深究起来,涉及相当复杂的物理—化学理论分析和计算,初涉者可能会忽略在湿度测量中必需注意的许多因素,因而影响传感器的合理使用。 常见的湿度测量方法有:动态法(双压法、双温法、分流法),静态法(饱和盐法、硫酸法),露点法,干湿球法和电子式传感器法。 三、绝对湿度和相对湿度、露点 湿度很久以前就与生活存在着密 切的关系,但用数量来进行表示较为困难。对湿度的表示方法有绝对湿度、相对湿度、露点、湿气与干气的比值(重量或体积)等等。 ?绝对湿度是指每立方米的空气中含有水蒸气的质量。 ?相对湿度(Relative Humidity,缩写为RH)是指水蒸气在空气中达到饱和的程度,饱和时为100%RH。当绝对湿度不变时温度越高相对湿度越小。当空气中的含水量没有达到饱和状态,实际含水量与饱和含水量的比值就是相对湿度。相对湿度达到100%,水就不会再自然蒸发了。温度不同,饱和水量也不同,温度越高,容纳的水越多,温度降低了,空气中不能容纳原来那麽多的水了就会出现结露。 ?凝露是当空气湿度达到一定饱和程度时,在温度相对较低的物体上凝结的一种现象。 湿度是普遍存在的,而凝露只是湿度达到一定程度时的一种特殊现象。 四、相对湿度RH%的计算公式

公共卫生50个标准

GB 16153-1996 饭馆(餐厅)卫生标准 GB 9663—1996 旅店业卫生标准 GB 9664—1996 文化娱乐场所卫生标准 GB 9665—1996 公共浴室卫生标准 GB 9666-1996 理发店、美容店卫生标准 GB 9667─1996 游泳场所卫生标准 GB 9668—1996 体育馆卫生标准 GB 9669-1996 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展览馆卫生标准 GB 9670-1996 商场(店)、书店卫生标准 GB 9671-1996 医院候诊室卫生标准 GB 9672-1996 公共交通等候室卫生标准 GB 9673-1996 公共交通工具卫生标准 GBT 17220-1998 公共场所卫生监测技术规范GBT 18204.1-2000 公共场所空气微生物检验方法细菌总数测定 GBT 18204.2-2000 公共场所茶具微生物检验方法细菌总数测定 GBT 18204.3-2000 公共场所茶具微生物检验方法大肠菌群测定 GBT 18204.4-2000 公共场所毛巾、床上卧具微生物检验方法细菌总数测定 GBT 18204.5-2000 公共场所毛巾、床上卧具微生物检验方法大肠菌群测定 GBT 18204.6-2000 理发用具微生物检验方法大肠菌群测定 GBT 18204.7-2000 理发用具微生物检验方法金黄色葡萄球菌测定 GBT 18204.8-2000 公共场所拖鞋微生物检验方法霉菌和酵母菌测定 GBT 18204.9-2000 游泳池水微生物检验方法细菌总数测定 GBT 18204.10-2000 游泳池水微生物检验方法大肠菌群测定 GBT 18204.11-2000 公共场所浴盆、脸(脚)盆微生物检验方法细菌总数测定

温度与相对湿度要点

温度与相对湿度、绝对湿度、饱和湿度的关系 绝对湿度 (1)定义或解释 ①空气里所含水汽的压强,叫做空气的绝对湿度。 ②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水蒸汽的质量,叫做空气的绝对湿度。 (2)单位 绝对湿度的单位习惯用毫米水银柱高来表示。也常用l 立方米空气中所含水蒸汽的克数来表示。 (3)说明 ①空气的干湿程度和单位体积的空气里所含水蒸汽的多少有关,在一定温度下,一定体积的空气中,水汽密度愈大,汽压也愈大,密度愈小,汽压也愈小。所以通常是用空气里水蒸汽的压强来表示湿度的。 ②湿度是表示空气的干湿程度的物理量。空气的湿度有多种表示方式,如绝对湿度,相对湿度、露点等。 相对湿度 2 5 4P su x =? (1)定义或解释 ①空气中实际所含水蒸汽密度和同温度下饱和水蒸汽密度的百分比值,叫做空气的相对湿度。 ②在某一温度时,空气的绝对湿度,跟在同一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的百分比值,叫做当时空气的相对湿度。 (2)说明 ①实际上碰到许多跟湿度有关的现象并不跟绝对湿度直接有关,而是跟水汽离饱和状态的程度有直接关系,因此提出了一个能表示空气中的水汽离开饱和程度的新概念——相对湿度。也是空气湿度的一种表示方式。 ②由于在温度相同时,蒸汽的密度和蒸汽压强成正比,所以相对湿度通常就是实际水蒸汽压强和同温度下饱和水蒸汽压强的百分比值。 露点 (1)定义或解释 ①使空气里原来所含的未饱和水蒸汽变成饱和时的温度,叫做露点。 ②空气的相对湿度变成100%时,也就是实际水蒸汽压强等于饱和水蒸汽压强时的温度,叫做露点。 (2)单位 习惯上,常用摄氏温度表示。 (3)说明 ①人们常常通过测定露点,来确定空气的绝对湿度和相对湿度,所以露点也是空气湿度的一种表示方式。例如,当测得了在某一气压下空气的温度是20℃,露点是12℃那么,就可从表中查得20℃时的饱和蒸汽压为17.54mmHg ,12℃时的饱和蒸汽压为lO.52mmHg 。则此时:空气的绝对湿度p=10.52mmHg , 空气的相对湿度.B=(10.52/17.54)×100%=60%。 采用这种方法来确定空气的湿度,有着重大的实用价值。但这里很关键的一点,要求学生学会露点的测定方法。 ②露点的测定,在农业上意义很大。由于空气的湿度下降到露点时,空气中的水蒸汽就凝结成露。如果露点在O℃以下,那末气温下降到露点时,水蒸汽就会直接凝结成霜。知道了露点,可以预报是否发生霜冻,使农作物免受损害。 ⑨气温和露点的差值愈小,表示空气愈接近饱和。气温和露点接近,也就是此时的相对湿度百分比值大,人们感觉气候潮湿;气温和露点差值大,即此时的相对湿度百分比值小,人们感觉气候干燥。人体感到适中的相对湿度是60~70%。 ④严格地说,露点时的饱和汽压和空气当时的水汽压强是不相等的。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室内空气质量参数及检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住宅和办公建筑物,其它室内环境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F 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 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然而,鼓励根据本标 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7095 室内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卫生标准 GB 14677 空气质量 甲苯、二甲苯、苯乙烯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GB/T 14679 空气质量 氨的测定 次氯酸钠-水杨酸分光光度法 GB/T 15262 环境空气 二氧化硫的测定 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 GB/T 15435 环境空气 二氧化氮的测定 Saltzman 法 GB/T 15437 环境空气 臭氧的测定 靛蓝二磺酸钠分光光度法 GB/T 15438 环境空气 臭氧的测定 紫外光度法 GB/T 15439 环境空气 苯并]a ]芘测定 咼效液相色谱法 GB/T 15516 空气质量 甲醛的测定 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 GB/T 16128 居住区大气中二氧化硫卫生检验标准方法 甲醛溶液吸收-盐酸副玫 瑰苯胺分光光度法 氨的测定 离子选择电极法 空气质量 GB/T 14669 GB/T 16129 居住区大气中甲醛卫生检验标准方法 分光光度法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 GB/T 9801 l=t 空气质量一氧化碳的测定 非分散红外法 GB/T 11737 居住区大气中苯、甲苯和二甲苯卫生检验标准方法 气相色谱法 GB/T 12372 居住区大气中二氧化氮检验标准方法 改进的 Saltzman 法 GB/T 14582 环境空气中氡的标准测量方法 GB/T 14668 空气质量 氨的测定纳氏试剂比色法

GBT 18204.15-2000 公共场所空气风速测定方法

公共场所空气风速测定方法 GB/T 18204.15-2000 方法验证报告 编制: 日期: 校核: 日期: 审核: 日期: 广东XX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公共场所空气风速测定方法验证报告 1 方法依据 依据《公共场所空气风速测定方法 GB/T 18204.15-2000》。 2 方法原理 采用数字式风速传感器,通过光电控制,数据处理,再送3.5A/D 显示器显示。 3 仪器 数字风速表:启动风速≤0.7m/s ,测量精度≤±(0.5+0.05)V 4 测定步骤 4.1 风速计的校正。 风洞、可调速风机、标准皮托管、微压计、气压表、温度计。 4.2 校正步骤:启动风机,待风机稳定后,用皮托管和微压计测量风温轴心动压和静压。将校 需校正的风速传感器置于风洞轴心位置,观察并记下测得的风速。 4.3 4.4 5 结果计算 计算公式: t 实=t 测+d 式中:t 实----实际温度 t 测----测得温度 d-------零点位移值 d=a-b 式中:a----温度计所示零点 b----标准温度计校准的零点位置 校正温度数据见表: 校正结果

人员比对测试: 室内温度测试结果(单位:℃) 6 第二法 数显式温度计法 6.1 原理 感温部分采用PN 结热敏电阻、热电偶、铂电阻等温度传感器,感温是通过传感器自身随温度变化的原理后经放大,送3.5A/D 变换器后,再送显示器显示。 6.2 仪器 数显示温度计:最小分辨率为0.1℃,测量范围-40℃~+90 ℃,测量精度±0.5℃. 7 测定步骤 7.1 打开电池盖,装上电池,将传感器插出插孔 7.2 测量气温感温元件离墙壁不得小于0.5m. 7.3 将传感器头部置于欲测温度部位,并将开关置“开”位置。 7.4 待显示器所显示的温度稳定后,即可读出温度值。 7.5 测量结束后,立即将开关关闭。 7.2 温度计校正法 7.2.1将要校正的数显温度计感温元件与标准温度计一并插入恒温水浴槽中,放入冰块,校正零 点,经5-10min 后记录读数 7.2.2提高水浴温度,记录标准温度计20℃、40℃、60℃、80℃、100℃时的读数。即可得到 相应的校正温度。 校正温度数据见表: 校正结果 人员比对测试: 测试结果

大气温度垂直分布规律及原因

大气温度垂直分布规律及原因 各层的特点及原因: 层次特点原因 对流层①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每上升100米降低℃。 ②对流动动显著(低纬17~18、中纬10~12、高纬 8~9千米)。 ③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热量绝大部分来自地面, 上冷下热,差异大,对流 强, 水汽杂质多、对流运动显 著。 平流层起初气温变化小,30千米以上气温迅速上升。 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 大气平稳天气晴朗有利高空飞行。 臭氧吸收紫外线。 上热下冷。 水汽杂质少、水平运动。 高层大气存在若干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对无线电通信 有重要作用。[自下而上分三层:中间层、暖层(电 离层)、逃逸层] 太阳紫外线和宇宙射线作 用 大气温度随高度变化曲线: 逆温现象:对流层由于热量主要直接来自地面辐射,所以海拔越高,气温越低。一般情况下,海拔每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6°C。有时候出现下列情况:①海拔上升,气温升高;②海拔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幅度小于6°C。这就是逆温现象。逆温现象往往出现在近地面气温较低的时候,如冬季的早晨。逆温现象使空气对流运动减弱,大气中的污染物不易扩散,大气环境较差。

对流层中温度的垂直分布: 在对流层中,总的情况是气温随高度而降低,这首先是因为对流层空气的增温主要依靠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因此离地面愈近获得地面长波辐射的热能愈多,气温乃愈高。离地面愈远,气温愈低。其次,愈近地面空气密度愈大,水汽和固体杂质愈多,因而吸收地面辐射的效能愈大,气温愈高。愈向上空气密度愈小,能够吸收地面辐射的物质——水汽、微尘愈少,因此气温乃愈低。整个对流层的气温直减率平均为℃/100m。实际上,在对流层内各高度的气温垂直变化是因时因地而不同的。 对流层的中层和上层受地表的影响较小,气温直减率的变化比下层小得多。在中层气温直减率平均为—℃/100m,上层平均为—℃/100m。 对流层下层(由地面至2km)的气温直减率平均为—℃/100m。但由于气层受地面增热和冷却的影响很大,气温直减率随地面性质、季节、昼夜和天气条件的变化亦很大。例如,夏季白昼,在大陆上,当晴空无云时,地面剧烈地增热,底层(自地面至300—500m 高度)气温直减率可大于干绝热率(可达—℃/100m)。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中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高而升高的逆温现象。造成逆温的条件是,地面辐射冷却、空气平流冷却、空气下沉增温、空气湍流混合等。但无论那种条件造成的逆温,都对天气有一定的影响。例如,它可以阻碍空气垂直运动的发展,使大量烟、尘、水汽凝结物聚集在其下面,使能见度变坏等等。下面分别讨论各种逆温的形成过程。 (一)辐射逆温 由于地面强烈辐射冷却而形成的逆温,称为辐射逆温。图2·35表明辐射逆温的生消过程。图中a为辐射逆温形成前的气温垂直分布情形;在晴朗无云或少云的夜间,地面很快辐射冷却,贴近地面的气层也随之降温。由于空气愈靠近地面,受地表的影响愈大,所以,离地面愈近,降温愈多,离地面愈远,降温愈少,因而形成了自地面开始的逆温(图2·35b);随着地面辐射冷却的加剧,逆温逐渐向上扩展,黎明时达最强(图2·35中c);日出后,太阳辐射逐渐增强,地面很快增温,逆温便逐渐自下而上地消失(图2·35中d、e)。 辐射逆温厚度从数十米到数百米,在大陆上常年都可出现,以冬季最强。夏季夜短,逆温层较薄,消失也快。冬季夜长,逆温层较厚,消失较慢。在山谷与盆地区域,由于冷却的空气还会沿斜坡流入低谷和盆地,因而常使低谷和盆地的辐射逆温得到加强,往往持续数天而不会消失。

空气负离子与温湿度的关系

空气负离子与温湿度的关系 摘要:研究了在自然条件下温度、湿度和温湿度同时改变时空气负离子浓度的变化规律。实验表明,湿度对负离子浓度有明显作用,随湿度逐渐升高(相对湿度 10%~80%),负离子浓度从200个/cm3升至8000个/cm3以上,负离子浓度上升的幅度随湿度增加逐渐增大;负离子浓度也随温度升高而升高 (在5~40C之间);温湿度同时变化时,负离子浓度变化率增大。 关键词:空气负离子;相对湿度;温度 空气负离子被称做空气的维生素,对人体健康有利。自然界的空气负离子主要来源于自然界中放射性物质、水的冲击作用引起的Lenard效应、宇宙射线、空气与地面的摩擦、风的作用以及闪电雷电等[1]。空气分子或原子被电离时,释放出一个电子,该电子附着在周围的分子或原子上,结合一定的水分子(一般结合 8~10个水分子)形成空气负离子,失去电子的形成正离子。日本医学界通过大量的观测和临床实验,证实空气负离子有益人体健康 [2-4]。根据大地测量学和地理物理学国际联盟大气联合委员会采用的理论,空气负离子是02-(H20)n或0H-(H20)n或C032- (H20)n [5]。空气负离子浓度因地区气候不同有明显差异,大气流动、异性电荷中和、电场、微粒吸附、土壤中放射性物质的活动、自然地理条件的变化和季节等因素都会影响空气负离子的浓度。一般认为,夏季的温度高于冬季,夏季的负离子浓度也较高;在雨或雪后,湿度的变化很大,空气负离子浓度也很高 [6]。对空气负离子的研究已有100多年,但其随自然条件变化的规律目前仍鲜见详细的报道,笔者针对温度和湿度对空气负离子浓度的影响进行了详细研究。 1.实验 1.1实验地点 为减少外界因素影响,模拟自然条件的空气负离子浓度变化趋势,所以选择污染较少,植有很多树木的郊区为实验点,实验时避免外界的噪声、振动、电场和人走动等因素的影响,进行长时间(从2002年12月至2003年3月)的连续测试。 1.2实验仪器 采用由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研制的静态法离子测定仪AIT-!。静态法是测定离子采集器上的电荷,而不是测定电流。先用稳恒电源对采集器充一定电量,让其在空中自由放电,通过对带电体剩余电荷(O)与放电时间(t)的关系进行科学分析,得出带电体周围空气中负离子浓度。用浙江浙大中控自动化仪表有限公司生产的中控仪表(JL-30B彩屏无纸记录仪)记录温度和湿度的变化。空气离子测定仪和中控仪表的采样装置放在1m3密闭仓中,外部连接电脑。通过电脑选择测试参数、记录测试条件和测试结果。 1.3实验过程 空气离子测定仪每20min采集1个数据,24h连续测试,由计算机随时记录其放电曲线,并保存测试时间和与之相对应点的负离子浓度值,同时记录温度和湿度。通过1台电炉加热来控制环境温度,用2个直径为22.5cm圆形敞口盛有水的器皿调节湿度。在1次测试完成后,用制图程序对测试数据进行处理,绘出浓度变化与温度和湿度的关系曲线。

相对湿度

在计量法中规定,湿度定义为“物象状态的量”。日常生活中所指的湿度为相对湿度,用RH%表示。总言之,即气体中(通常为空气中)所含水蒸汽量(水蒸汽压)与其空气相同情况下饱和水蒸气量(饱和水蒸气压)的百分比。 二、湿度测量方法 湿度测量从原理上划分有二、三十种之多。但湿度测量始终是世界计量领域中著名的难题之一。一个看似简单的量值,深究起来,涉及相当复杂的物理—化学理论分析和计算,初涉者可能会忽略在湿度测量中必需注意的许多因素,因而影响传感器的合理使用。 常见的湿度测量方法有:动态法(双压法、双温法、分流法),静态法(饱和盐法、硫酸法),露点法,干湿球法和电子式传感器法。 三、绝对湿度和相对湿度、露点 湿度很久以前就与生活存在着密 切的关系,但用数量来进行表示较为困难。对湿度的表示方法有绝对湿度、相对湿度、露点、湿气与干气的比值(重量或体积)等等。 绝对湿度是指每立方米的空气中含有水蒸气的质量。 相对湿度(Relative Humidity,缩写为RH)是指水蒸气在空气中达到饱和的程度,饱和时为100%RH。当绝对湿度不变时温度越高相对湿度越小。当空气中的含水量没有达到饱和状态,实际含水量与饱和含水量的比值就是相对湿度。相对湿度达到100%,水就不会再自然蒸发了。温度不同,饱和水量也不同,温度越高,容纳的水越多,温度降低了,空气中不能容纳原来那麽多的水了就会出现结露。

凝露是当空气湿度达到一定饱和程度时,在温度相对较低的物体上凝结的一种现象。 湿度是普遍存在的,而凝露只是湿度达到一定程度时的一种特殊现象。 四、相对湿度RH%的计算公式 计算相对湿度可按照下述公式: 其中的符号分别是: ρw –绝对湿度,单位是克/立方米 ρw,max –最高湿度,单位是克/立方米 e –蒸汽压,单位是帕斯卡 E –饱和蒸汽压,单位是帕斯卡 s –比湿,单位是克/千克 S –最高比湿,单位是克/千克 湿空气 大气中的空气总含有水蒸气,通常称为湿空气。在许多工程实际中都要利用湿空气,它所含的水蒸气量虽不多,却显得特别重要。由于水蒸气的性质不同于气体,而有其本身的特殊性,因此本章专题讨论湿空气的基本知识。

公共场所项目计划书

公 共 场 所 卫 生 检 测 方 案 计 划 书 大西南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理化测试中心 目录 第1章公共卫生场所检测项目可行性报告总论 1、公司简介; 2、主要的产品和技术指标; 第2章公共卫生场所检测项目背景 1、项目的由来; 2、项目建设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3、国家对项目涉及领域的政策态度; 4、项目拟建区域(即项目代理区域)的基本情 况; 第3章公共卫生场所检测项目的市场预测与分析 1、市场供需情况的说明; 2、市场的前景;

3、本地市场现状的调查; 4、本地市场的盈利分析; 5 基本的营销策略; 6、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分析; 第4章公共卫生场所检测项目项目在当地的组织、管理和 扶持 1、公共卫生场所检测项目管理与组织结构特色分析; 2、项目筹建时期的组织与管理; 3、项目运营时期的组织与管理; 4、公司总部的扶持力度; 第5章公共卫生场所检测项目可行性报告的建议与结论 1、主要建议; 2、项目可行性报告的结论;

第1章公共卫生场所检测项目可行性报告总论 1、公司简介; 贵州大西南工程检测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04月〃注册资金2000万元人民币。公司总部位于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见龙洞路103号贵阳学院大学科技园〃和贵阳学院、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建立了长期的校企合作关系〃是集检测、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综合性检测科研基地。 公司拥有宽敞的办公场所和实验场所〃设有贵阳学院、贵州交职院、开阳县3个实验检测中心〃建筑总面积达5000余平方米。其中〃恒温面积500平方米〃检测场地面积2600平方米。办公场地及室外面积1900平方米。公司拥有先进、完善的实验检测设备〃设备总数达500余台(套)〃拥有标准力学实验室、土工及土工合成材料实验室、掺加剂检验室、沥青及混合料检验室、集料检验室、防水材料检验室、结构模型实验室、建筑节能检验室、化学分析室、气相色谱室、仪器分析室、桥隧检测室等实验室。 公司现有职工70余人〃其中高级工程师5人〃工程师25人〃助理工程师18人〃检测技术人员10人〃行政人员18人。以上人员中〃博士1人〃硕士15人〃本科47人〃大专9人〃中专3人。 公司检测部下设检测所、结构所、地基所、检验检测中心、理化试验中心〃目前累计完成项目500余个。经过6年的发展〃公司积累了一批经验丰富、技术扎实的技术骨干〃为公司的长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国家中西部大开发进程的加快〃公司坚持“质量至上〃实现行业领先”〃严格按照相关技术标准〃真诚服务客户〃服务社会〃充分利用先进的设备和优越的技术力量为西部大开贡献自己的力量。“立足贵州〃走向全国〃放眼世界”成为公司的发展目标。

大气温度垂直分布规律及原因

大气温度垂直分布规律及原因各层的特点及原因: 大气温度随高度变化曲线:

对流层中温度的垂直分布: 在对流层中,总的情况是气温随高度而降低,这首先是因为对流层空气的增温主要依靠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因此离地面愈近获得地面长波辐射的热能愈多,气温乃愈高。离地面愈远,气温愈低。其次,愈近地面空气密度愈大,水汽和固体杂质愈多,因而吸收地面辐射的效能愈大,气温愈高。愈向上空气密度愈小,能够吸收地面辐射的物质——水汽、微尘愈少,因此气温乃愈低。整个对流层的气温直减率平均为0.65℃/100m。实 际上,在对流层内各高度的气温垂直变化是因时因地而不同的。 对流层的中层和上层受地表的影响较小,气温直减率的变化比下层小得多。在中层气温直减率平均为0.5—0.6℃/100m,上层平均为0.65—0.75℃/100m。 对流层下层(由地面至2km)的气温直减率平均为0.3—0.4℃/100m。但由于气层受地面增热和冷却的影响很大,气温直减率随地面性质、季节、昼夜和天气条件的变化亦很大。例如,夏季白昼,在大陆上,当晴空无云时,地面剧烈地增热,底层(自地面至300—500m 高度)气温直减率可大于干绝热率(可达1.2—1.5℃/100m)。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中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高而升高的逆温现象。造成逆温的条件是,地面辐射冷却、空气平流冷却、空气下沉增温、空气湍流混合等。但无论那种条件造成的逆温,都对天气有一定的影响。例如,它可以阻碍空气垂直运动的发展,使大量烟、尘、水汽凝结物聚集在其下面,使能见度变坏等等。下面分别讨论各种逆温的形成过程。 (一)辐射逆温 由于地面强烈辐射冷却而形成的逆温,称为辐射逆温。图2·35表明辐射逆温的生消过程。图中a为辐射逆温形成前的气温垂直分布情形;在晴朗无云或少云的夜间,地面很快辐射冷却,贴近地面的气层也随之降温。由于空气愈靠近地面,受地表的影响愈大,所以,离地面愈近,降温愈多,离地面愈远,降温愈少,因而形成了自地面开始的逆温(图2·35b);随着地面辐射冷却的加剧,逆温逐渐向上扩展,黎明时达最强(图2·35中c);日出后,太阳辐射逐渐增强,地面很快增温,逆温便逐渐自下而上地消失(图2·35中d、e)。 辐射逆温厚度从数十米到数百米,在大陆上常年都可出现,以冬季最强。夏季夜短,逆温层较薄,消失也快。冬季夜长,逆温层较厚,消失较慢。在山谷与盆地区域,由于冷却的空气还会沿斜坡流入低谷和盆地,因而常使低谷和盆地的辐射逆温得到加强,往往持续数天而不会消失。 (二)湍流逆温

相对湿度 、露点温度转换的计算公式

相对湿度、露点温度转换的计算公式 湿度研究对象是气体和水汽的混合物。 无论是对于自由大气中的空气而言,还是对密闭容器中的特定气体而言,但凡是气体和水汽的混合物,都可以作为湿度的研究对象,湿度研究的一般理论大多都是通用的。 湿度的表示方法很多,包括混合比、体积比、比湿、绝对湿度、相对湿度等等,虽然各单位之间的转换非常复杂,但其定义都是基于混合气体的概念引出的。相对湿度是比较常用的湿度单位,是一个相对概念(所以,相对湿度是一个无量纲单位),主要有以下几种定义表达: 1、压力为P,温度为T 的湿空气的相对湿度,是指在给定的湿空气中,水汽的摩尔分数(或实际水汽压)与同一温度T 和压力P 下纯水表面的饱和水汽的摩尔分数(或饱和水气压)之比,用百分数表示。 2、实际水汽压与同一温度条件下的饱和水汽压的比值 从相对湿度的定义中可以看出,相对湿度的计算,是通过混合气体的实际水汽压与同状态下(温度、压力)水汽达到饱和时其饱和水汽压相比得来的。 对于混合气体而言,其实际水汽压与总压力和混合比相关,但对于物质的量而言,是独立的,也就是无相关的。 但是,在保持混合气体压力不变的情况下,混合气体的饱和水汽压是与温度相关的(在湿度论坛中,本人给出了温度to 饱和水汽压的简化公式以及计算程序,可下载)。 上面说道:饱和水汽压是与温度相关的量。 在保持系统的混合比、总压力不变的情况下,降低混合气体的温度,能够降低混合气体的饱和水汽压,从而使得混合气体的饱和水汽压等于混合气体的实际水汽压,此时,相对湿度为100%,该温度,即为混合气体的露点温度。 基于上述解释,可以看出,只要测量得到了露点温度,通过温度to 饱和水汽压的计算公式或者计算程序,即可计算出混合气体的在露点温度时的饱和水汽压,也就是正常状态下混合气体的实际水汽压。 同样,只要测量了当前混合气体的正常温度,就可以通过温度to 饱和水汽压的计算公式或者计算程序,得到当前系统正常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 实际水汽压除以饱和水汽压,就可以得到相对湿度。

相对湿度计算含湿量焓值

根据相对湿度计算含湿量的公式 op d 622- =B ( op )) /( 其中:o为相对湿度,百分比 P为水蒸气饱和分压力,可查水蒸气表,和温度一一对应,pa B为大气压,不同的海拔和地区不一样。一般为101325pa 温度与湿空气的水蒸气饱和分压力的拟合公式(我们一般用到的范围为(0~50°),拟合范围越小,则精度越高。 饱和水蒸气表 Linear model Poly3: f(x) = p1*x^3 + p2*x^2 + p3*x + p4 Coefficients (with 95% confidence bounds): p1 = 0.07394 (0.06667, 0.08122) p2 = -0.2556 (-0.8097, 0.2985) p3 = 62.49 (50.92, 74.06) p4 = 581.9 (518.4, 645.4) Goodness of fit: SSE: 6391 R-square: 1 Adjusted R-square: 0.9999 RMSE: 30.21

空气焓值的定义及空气焓值的计算公式: 空气的焓值是指空气所含有的决热量,通常以干空气的单位质量为基准。焓用符号i表示,单位是kj/kg干空气。湿空气焓值等于1kg干空气的焓值与dkg水蒸气焓值之和。 湿空气焓值计算公式化: i=1.01t+(2500+1.84t)d 或i=(1.01+1.84d)t+2500d (kj/kg干空气) 式中:t—空气温度℃ d —空气的含湿量g/kg干空气 1.01 —干空气的平均定压比热kj/(kg.K) 1.84 —水蒸气的平均定压比热kj/(kg.K) 2500 —0℃时水的汽化潜热kj/kg 由上式可以看出:(1.01+1.84d)t是随温度变化的热量,即“显热”;而2500d 则是0℃时dkg水的汽化潜热,它仅随含湿量而变化,与温度无关,即是“潜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