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亲子关系有效沟通的方式研究

合集下载

留守儿童的亲子沟通问题与解决方案

留守儿童的亲子沟通问题与解决方案

留守儿童的亲子沟通问题与解决方案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经济发展的进步,越来越多的父母选择外出打工,导致很多孩子被迫长时间与父母分离,这类儿童被称为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的成长环境和亲子沟通方式存在一系列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寻找合适的解决方案。

一、留守儿童面临的亲子沟通问题1. 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由于父母在外打工,留守儿童与父母相聚的时间非常有限,很多甚至数月才能见上一次面。

而且,即使在相聚的时间内,由于家庭条件的限制,也往往难以提供一个良好的交流空间。

2. 情感疏离:长时间的分离使得留守儿童与父母之间产生情感的疏离感。

父母的缺席给孩子们带来孤独感和失落感,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3. 语言沟通障碍: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和父母之间的语言沟通受到限制。

孩子们通常只能通过电话、短信或者视频聊天与父母交流,这种方式无法提供足够的语言交流机会。

二、解决留守儿童亲子沟通问题的方案1. 创造固定的互动时间:无论父母身在何处,都应该与孩子们设定固定的互动时间。

可以每周定期进行视频通话,或者在每天相同的时间给孩子打电话,以保证与父母的良好沟通。

2. 鼓励写信互动:写信是一种有趣的沟通方式,能够使留守儿童与父母之间建立更深入的联系。

孩子可以通过信件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而父母也能够通过回信了解孩子在生活和学习中的点滴。

3. 创造快乐的交流环境:尽可能在留守儿童的居住环境中创造一个舒适、温馨的交流空间。

可以在屋子里放上孩子喜欢的画画、音乐或者书籍,让孩子感到快乐和安心,进而促进亲子沟通的增进。

4. 鼓励亲子活动:父母在与留守儿童相聚的时候,要积极参与亲子活动,例如一起玩游戏、户外运动,或者去之前孩子喜欢的地方旅行。

这不仅可以增加亲子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也能增进亲子关系。

5. 提供心理支持:对于留守儿童来说,父母的情感关怀尤为重要。

父母在沟通和交流的同时,还应给予孩子充分的心理支持。

关键是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与关心,让他们明白自己并不孤单,父母始终与他们同在。

“共情教育”之于留守幼儿交往能力发展的策略与研究

“共情教育”之于留守幼儿交往能力发展的策略与研究

“共情教育”之于留守幼儿交往能力发展的策略与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乡差距的拉大,导致了大量农民工和外出务工人员,他们不得不将自己的子女留守在农村,成为了“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缺乏家庭关爱和指导,容易出现交往能力差、孤独感强等问题。

留守幼儿由于年龄小、心理脆弱,更容易受到影响。

交往能力对留守幼儿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良好的交往能力可以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更好地适应环境,促进自我发展。

研究如何提升留守幼儿的交往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共情教育是一种能够培养孩子同理心和情感理解能力的教育方式,通过培养孩子的共情能力,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感受和需求,有效提升其与他人的交往能力。

将共情教育与留守幼儿的交往能力发展结合起来,探讨其对留守幼儿的影响及可行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意义。

【研究背景结束】1.2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留守幼儿是指父母或监护人远离家乡或外出务工,导致留守在家由他人照料生活的儿童。

留守幼儿长期缺乏父母关爱和陪伴,容易产生情感上的孤独和焦虑,同时也存在着交往能力受限的问题。

探讨共情教育对留守幼儿交往能力发展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

共情教育可以帮助留守幼儿建立起与他人的情感联系,培养他们对他人的理解和关心,促进其社会交往能力的提升。

在家庭教育缺失的情况下,共情教育可以成为留守幼儿情感沟通和情感表达的桥梁,帮助他们建立起健康的人际关系。

共情教育还可以促进留守幼儿的自我认知和情绪管理能力的提升,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感需求和表达方式。

通过共情教育,留守幼儿可以学会更好地倾听他人,主动表达自己,建立起积极的交往模式和沟通方式。

研究共情教育对留守幼儿交往能力发展的意义在于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干预方式,帮助这些孩子建立起健康的人际关系,促进其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这对于留守幼儿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有助于社会对留守问题的更深入理解和关注。

留守儿童与父母的通话时长对亲子关系和孤独感的影响

留守儿童与父母的通话时长对亲子关系和孤独感的影响

留守儿童与父母的通话时长对亲子关系和孤独感的影响随着中国农村劳动力不断向城市迁移,留守儿童的问题逐渐受到社会的关注。

留守儿童是指由于其父母或监护人离乡到外地工作而被迫留在家乡的儿童。

由于与父母的分离以及缺乏足够的陪伴和关爱,留守儿童面临着许多困境,如亲子关系的疏离和孤独感的增加。

这篇文章将探讨留守儿童与父母的通话时长对亲子关系和孤独感的影响。

留守儿童与父母的通话时长对亲子关系有着重要的影响。

亲子关系是指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情感联系和互动。

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与父母的主要交流方式是电话或视频通话。

通话时长越长,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沟通和联系就越频繁,有助于加强他们的亲子关系。

通过电话或视频通话,孩子可以感受到父母的关心和爱,父母也可以了解孩子的生活情况和需求。

这种互动有助于建立和维持良好的亲子关系,增进双方的情感联系和理解。

留守儿童与父母的通话时长对孩子的孤独感有一定的影响。

由于与父母分离,留守儿童容易感到孤独和无助。

通过与父母的通话,孩子可以感受到他们的关心和陪伴,减轻孤独感。

通话时长越长,孩子与父母的联系越紧密,孤独感减少的可能性就越大。

通过电话或视频通话,父母可以给予孩子情感上的支持和鼓励,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使他们感到被关心和照顾,从而减少孤独感的产生。

留守儿童与父母的通话时长并不是唯一影响亲子关系和孤独感的因素。

除了通话时长外,通话质量同样重要。

如果通话仅仅是形式上的,两个人没有真正的交流和理解,那么通话时长再长也很难改善亲子关系和孤独感。

父母应该在通话中更多地关心孩子的生活和情感需求,尽量提供积极的支持和鼓励,让孩子感到被理解和关心。

父母可以通过电话或视频通话与孩子一起做一些活动,增加共同的话题和乐趣,促进亲子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农村留守儿童亲子关系及教育影响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亲子关系及教育影响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亲子关系及教育影响研究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一直是中国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随着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留守在农村的儿童数量逐年增加。

这些留守儿童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缺乏家庭关爱和教育指导,面临着许多成长问题,其中亲子关系和教育是最为重要的两个方面。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农村留守儿童的亲子关系及其对教育的影响,以期为解决这一群体面临的问题提供参考和建议。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分析1.1 农村留守儿童的定义及特点农村留守儿童通常指父母至少一方外出务工,留守在家乡由其他亲属或乡邻照顾的儿童。

他们通常缺乏父母关爱,教育资源匮乏,心理问题较为突出。

1.2 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及分布根据统计数据,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已经达到数百万,主要集中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劳动力输出大省。

1.3 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的问题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农村留守儿童容易产生孤独、焦虑、自卑等心理问题,同时由于缺乏家庭监督,他们的教育水平和学习成绩普遍较低。

二、农村留守儿童亲子关系的现状分析2.1 农村留守儿童与父母的关系由于长期分离,农村留守儿童与父母之间的亲子关系往往疏远,沟通不畅,缺乏亲情交流。

2.2 农村留守儿童与监护人的关系农村留守儿童通常由祖父母或其他亲属照料,但监护人与儿童的关系也存在着问题,比如矛盾冲突、教育方式不当等。

2.3 农村留守儿童亲子关系对孩子成长的影响研究显示,良好的亲子关系对儿童的成长发育和心理健康至关重要,而农村留守儿童缺乏家庭关爱的情况会给其带来一系列不良影响。

三、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现状分析3.1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资源由于家庭条件有限,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学校条件落后,师资力量不足,教育质量参差不齐。

3.2 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状况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缺乏家庭监督和教育指导,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成绩普遍较低,存在辍学、早婚等问题。

3.3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对其未来的影响良好的教育是每个孩子成长的基石,而农村留守儿童由于教育资源不足,往往面临着未来就业困难等问题。

浅谈留守儿童亲子关系问题及对策

浅谈留守儿童亲子关系问题及对策

浅谈留守儿童亲子关系问题及对策作者:杨建芬来源:《儿童大世界·教学研究》 2018年第10期摘要:现阶段,留守儿童这一弱势群体, 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

由于父母长期外出务工, 孩子和家长联系少,互动频率低,关系也是日渐疏远,留守儿童亲子关系面临极大的挑战。

所以,本文就从这个角度出发,简要分析了留守儿童亲子关系之间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题和对策; 留守儿童; 亲子关系因为家庭生计的原因,越来越多的农村父母需要背井离乡,外出打工赚钱,而他们的孩子只能让亲戚或者爷爷奶奶代为抚养,孩子也因为父母不能常陪在身边,在一些行为习惯、心理品质方面也出现一些与他人不同的现象,所以亲子关系对留守儿童的成长很有帮助。

一、留守儿童亲子关系存在的问题(一)留守儿童和父母沟通次数少,时间短因为父母外出打工,不能常回家,所以留守儿童与父母的见面次数特别少,从而沟通次数也是很少的,所以孩子与父母的孩子会较为疏远,孩子和父母的情感交流会受到或多或少的阻碍,对留守儿童的心理也会有一定的影响。

(二)外出打工父母对监护人的过度依赖父母外出打工,会把自己的小孩子养在别人家里,亲戚或者孩子的爷爷奶奶,孩子的父母会很依赖孩子临时的监护人,他们并不会关心孩子和监护人的情感交流,一般情况下会稍微的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对于孩子的生活和学习关心会少很多。

(三)沟通方式单一对于留守儿童和父母的沟通,主要以电话联系为主,但是由于环境和费用的限制,孩子和父母的感情交流时间不会太久,而且电话也没办法表达小孩子和父母心中最真实的想法,往往只是安排一些重要的事情。

二、留守儿童亲子关系的解决对策拓展留守儿童和父母交流的渠道和方式,除了电话以外,孩子和父母可以通过其他更加现代的方法,例如视频,语音聊天之类更加方便捷径的方式。

通过学校教育搭建留守儿童和父母之间情感交流平台,教师要有意识开展留守孩子与父母的情感沟通的教育, 使孩子认识到父母亲不能给予孩子更多关爱的无奈,从而更加理解父母, 珍惜父母为他们创造的良好学习生活环境。

孩子我该怎么和你说--浅谈留守儿童家庭亲子交流

孩子我该怎么和你说--浅谈留守儿童家庭亲子交流

孩子我该怎么和你说——浅谈留守儿童家庭亲子交流李安健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仙溪镇完全小学 (湖南省益阳市 413521)摘 要: 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留守儿童这一弱势群体,政府对留守儿童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

留守儿童的父母往往出于生活压力,在外地长期务工,和自己孩子的沟通联系很少,长期的无法相见让亲子之间的关系越来越陌生。

因此,留守儿童和父母之间的羁绊日渐减少,亲子关系面临危机。

笔者通过本文对留守儿童的亲子关系进行简要分析,研究留守儿童亲子关系面临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对策,减少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带来的不利影响。

关键词:留守儿童;亲自关系;沟通1 前言留守儿童家庭往往出于生计不得已放下自己的孩子背井离乡,外地务工赚钱,自己的孩子只能交给隔代的爷爷奶奶或者是旁系的亲戚抚养。

孩子没有父母的亲自抚养,久而久之在心理状态和行为习惯上会与其他同龄人有所不同。

因此,父母的陪伴和抚养对孩子的成长尤其重要[1]。

2 留守儿童亲子关系存在的问题2.1 留守儿童和父母沟通次数少,时间短家长的困惑:我的孩子越来越不愿意和我们交流了。

“老师,请你帮帮我,看看我孩子有什么问题。

我们跟他打电话,说不了几句,他就挂电话了。

我们想多跟他说几句,他总是不耐烦。

他心里有什么想法,也不会跟我们说。

”这是一个留守孩子的家长发来的信息。

家长告诉我,他们的孩子叫小明,在学校读八年级,他们一直在外地工作,因为工作很忙,家长跟孩子见面的机会很少,只有在过年时才能有几天时间在一起。

随着孩子的慢慢长大,感觉孩子越来越不愿意和他们交流了,孩子好像成了一个熟悉的陌生人。

班主任的反馈:小明的学习成绩中等,纪律性比较好,尊敬老师,和同学相处也比较融洽,只是性格比较内向,不怎么喜欢和别人交流,尤其是逃避和父母的交流。

留守儿童的父母常年在外地不能相见,在孩子的心理上对父母和家庭的概念就会不健全,尤其是不能常常见面的留守儿童,在亲子沟通的次数上少之又少,所以孩子会对自己的父母日渐疏远。

留守儿童的人际关系问题与帮助途径

留守儿童的人际关系问题与帮助途径

留守儿童的人际关系问题与帮助途径近年来,由于中国父母外出务工的增加,留守儿童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留守儿童通常指由于父母外出工作而被迫与家人分离,长期生活在农村或小城市的孩子们。

他们因为缺乏家庭关爱和陪伴,面临着诸多人际关系问题。

本文将详细探讨留守儿童所面临的人际关系问题,并提供一些帮助途径,帮助留守儿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一、留守儿童面临的人际关系问题1. 缺乏亲子关系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无法享受到正常的亲子关系,无法与父母一起度过生活中的重要时刻,无法得到及时的父母关爱和教育。

这使得他们的身心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2. 孤独感与自卑心理留守儿童由于缺乏亲人和朋友的陪伴,常常感到孤独和无助。

孤独感的加重引发了一系列的心理问题,比如自卑心理、情绪不稳定等。

他们可能会因为与同龄人交流的机会少而内向,缺乏与别人的良好沟通技巧。

3. 难以建立亲密友谊由于长期不在父母陪伴下成长,留守儿童在与其他儿童交往中可能会遇到困难。

他们的亲密友谊发展缓慢,因为他们往往不懂得如何与别人建立起信任和亲密感。

二、帮助留守儿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途径1. 加强家庭关爱父母是孩子最亲近的人,而开展与父母之间的情感交流对留守儿童的人际关系发展至关重要。

父母应尽量在工作之余与孩子保持联系,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与他们进行交流,给予他们关心和鼓励,让孩子们感受到父母的关爱。

2. 提供心理咨询留守儿童常常需要专业的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以应对他们在人际关系上遇到的困难。

心理咨询可以帮助留守儿童识别和处理负面情绪,提升他们与同伴之间的交流能力,有利于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

3. 推动社区支持社区在提供留守儿童帮助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社区可以组织各种活动,例如运动比赛、文化创意课程等,为留守儿童提供一个与同伴交流的平台,培养社交技巧和团队合作。

4. 学校关注与支持学校是留守儿童人际关系发展的重要环境,学校应该提供充分的关注与支持。

例如,学校可以组织家长、教师和同学之间的交流会,让家长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现,提供更好的家校合作机制,同时教师要更加细心地关注留守儿童的成长和学习,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和社交活动。

农村留守儿童亲子关系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亲子关系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亲子关系研究在中国农村,随着经济发展和城乡差距的加大,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这一群体通常是由于父母外出务工等原因,长期被迫与父母分离,与祖父母或其他亲属生活在一起。

这种特殊的家庭结构给留守儿童带来了独特的成长环境,也对他们与父母之间的亲子关系产生了重要影响。

亲子关系一直被认为是儿童健康成长的基石,对于农村留守儿童而言,这种亲子关系更显得尤为重要。

研究表明,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密关系能够帮助儿童建立安全感和自尊心,促进其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

然而,由于长期分离和缺乏有效沟通,农村留守儿童往往面临着亲子关系疏远、情感缺失等问题,这可能会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和成长产生负面影响。

一方面,农村留守儿童在与父母分离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对父母的依赖和思念,但由于沟通不畅和交流不足,他们往往无法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

另一方面,父母在追求经济收入的同时,也面临着工作繁忙、时间有限等问题,导致他们无法有效地陪伴和教育孩子。

这种亲子关系的疏远可能会加剧留守儿童的孤独感和自卑心理,甚至影响他们的学业成绩和社会交往能力。

针对农村留守儿童亲子关系存在的问题,一些专家学者和社会组织已经开始着手进行相关研究和实践。

他们致力于通过建立亲子关系支持体系、加强家庭教育和心理辅导等措施,帮助农村留守儿童改善与父母之间的亲子关系,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在研究具体措施之前,有必要深入分析农村留守儿童亲子关系问题的根源和影响机制。

首先,从父母外出务工的角度来看,他们往往是出于对家庭生活和子女教育的责任感而选择离乡打工,但长期的分离却给亲子关系带来了挑战。

其次,农村留守儿童在集体生活和亲友关系中成长,缺乏与父母一对一的交流和关怀,容易产生心理孤独感和情感缺失。

针对这些问题,可以从多个方面着手进行干预和改善。

首先,相关部门、学校和社会组织应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亲子关系问题的关注和研究,制定相关和项目,为他们提供更有效的支持和帮助。

留守儿童的亲子关系问题与改善方法

留守儿童的亲子关系问题与改善方法

留守儿童的亲子关系问题与改善方法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迅速增长,越来越多的父母面临着离乡背井、远离家人的选择,为了生活所迫,他们只能把孩子留在家乡,成为留守儿童。

然而,这种长期分离的生活方式对于留守儿童的亲子关系产生了一系列问题。

本文将就留守儿童的亲子关系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改善方法。

一、留守儿童的亲子关系问题1. 缺乏情感交流:在身体上长期与父母分离的留守儿童,常常面临着日常生活中缺乏与父母情感交流的问题。

他们不能及时分享自己的快乐和烦恼,无法得到父母的安慰和支持。

2. 教育缺失:父母的离异与远离家的选择,导致留守儿童在教育方面的持续缺失。

由于缺乏家庭的教育指导和监督,留守儿童在学业上往往落后于同龄人。

3. 心理问题:长期与父母分离的留守儿童容易产生孤独、焦虑、自卑等心理问题。

他们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难以建立健康的自我认同和自尊心。

二、改善留守儿童亲子关系的方法1. 加强情感沟通:父母应尽可能地与留守儿童进行情感交流,用电话、短信、视频等方式与孩子保持联系,并及时关心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情况。

同时,父母在与孩子交流时要关注他们的情感需求,给予他们充分的理解和支持。

2. 制定合理的教育计划:父母应制定合理的教育计划,明确留守儿童的学习目标,并通过远程教育、辅导员、家庭作业等方式对孩子进行教育指导,及时发现并解决学习问题。

3. 加强心理支持:父母要密切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发展,给予他们温暖和安全感。

可以通过朗读故事、陪伴游戏、定期回家探亲等方式,增强亲子之间的心理连接。

4. 增强社会支持:社会应该提供更多的关怀和帮助,建立留守儿童的社会支援体系。

学校和社区可以组织志愿者、心理咨询师等专业人士,为留守儿童提供心理支持和情感陪伴。

三、结语留守儿童的亲子关系问题是一个复杂而敏感的话题,在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中需要多方共同努力。

父母、学校、社会都应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注,提供更多的支持与帮助,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稳定的亲子关系,使他们能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农村留守家庭亲子关系现状及对策

农村留守家庭亲子关系现状及对策

农村留守家庭亲子关系现状及对策在当今社会,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村劳动力大量向城市转移,农村留守家庭的数量不断增加。

在这些家庭中,亲子关系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孩子的身心健康和成长发展,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和负担。

因此,关注农村留守家庭亲子关系的现状,并探讨相应的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农村留守家庭亲子关系的现状1、亲子沟通不畅由于父母外出打工,与孩子分隔两地,沟通的时间和机会有限。

电话、视频等方式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距离的差距,但无法完全替代面对面的交流。

而且,父母工作繁忙,孩子学业紧张,双方交流的内容往往局限于生活琐事和学习情况,缺乏深入的情感交流和心灵沟通。

2、亲子情感疏离长期的分离导致亲子之间的情感联系逐渐淡薄。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父母无法及时给予陪伴和支持;父母也无法亲身感受孩子的喜怒哀乐,对孩子的内心世界了解甚少。

这种情感上的缺失容易使孩子产生孤独感、失落感,甚至对父母产生怨恨和不满。

3、教育方式不当一些外出打工的父母由于对孩子的愧疚心理,往往采取过度溺爱的方式来弥补;而另一些父母则对孩子期望过高,一旦孩子的表现不如人意,就会严厉批评指责。

此外,由于爷爷奶奶等祖辈监护人文化水平较低,教育观念陈旧,在教育孩子时多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这些都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4、孩子心理问题突出农村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由于缺乏父母的关爱和引导,容易出现自卑、敏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他们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往往缺乏应对的能力和勇气,容易产生消极情绪和极端行为。

二、影响农村留守家庭亲子关系的因素1、经济因素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就业机会有限,为了改善家庭经济状况,父母不得不外出打工,这是导致亲子分离的主要原因。

2、社会环境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文化娱乐设施相对匮乏,孩子的课余生活单调乏味,容易产生孤独感和失落感。

此外,社会上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和关爱还不够,缺乏有效的支持和帮助体系。

重庆市留守儿童亲子沟通现状调查研究

重庆市留守儿童亲子沟通现状调查研究
健康性格 的形 成 。有性 格 缺 陷的 留守 儿童往 往 是儿
的关 注使得 留守儿 童有 种被 遗弃 的感 觉进 而 变得孤 僻、 冷漠 , 长此 以往会造成难 以弥补的心理问题 。所 以 我们要从 根本 上解决 问题从源头上抑制问题的恶化就 要改善现有的 留守儿 童亲子交流 的不利局面 。
地区 , 以山 地 和 丘 陵 为 主 , 这 导 致农 村 可 耕 面积 不
大, 而拥 有 3 0 0 0万人 口的重庆 有将 近 8 0 % 的农 村 人
口, 人少地 多 直接 导 致 大 量 的剩余 劳动 力 外 出 。据
段成荣 2 0 0 5年做 的依据 第五次 人 口普 查 的 1 %抽 样 调查表 明 , 重 庆市 的 留守儿 童 比重 占全 国 留守 儿 童 的6 . 2 2 % , 留守 儿童 的 比重 占全 市 儿童 的 比重却 高
母利用 自己的社会 阅历 指导 子女成长 , 也 通过 亲情呵
护 的方式为子女发展提供巨大精神动力 。对于孩子来 说缺失 了父母 的真情 关爱 , 无异 于缺少 了成长 中启迪 心扉 的钥匙 。所 以说父母是儿童进入社会生活时的第

达2 2 . 3 2 %, 雄 踞榜 首。数 目如此庞 大 的 留守 儿童 已
然成 为构建 和谐 社会 所 面临 的一个 巨大地 挑 战。许 多研究者 认为 留守儿童 的情 感需 求 长期 得不 到满 足 是 留守儿童 问题产生 的根 本 原 因。 留守 儿童 和 父母
任老师和最重要的模仿榜样 。然而交流是要在相互 比较 了解 以及信任 的基础上进行的 。长期的远距离分
情 感需求无法得到满 足。研 究采用 问卷调查 与文 献研究 相结合 的方法 对 重庆市 的 1 9 6个 留守儿 童家庭 亲子 沟通

农村留守儿童亲子关系及教育影响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亲子关系及教育影响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亲子关系及教育影响研究农村留守儿童在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

由于父母外出务工,许多孩子被迫留在农村老家由亲戚照料,与父母分离时间过长,这种情况导致了农村留守儿童亲子关系的疏远。

亲子关系是一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之一,对儿童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农村留守儿童与父母长期分离,缺乏充分的父母关爱和陪伴。

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容易产生情感上的空虚感和不安全感,导致亲子关系疏远。

一些农村留守儿童甚至会出现心理问题,表现为自卑、孤独、焦虑等。

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缺乏父母的指导和陪伴,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影响,影响他们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的形成。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也备受关注。

由于父母外出务工,许多农村留守儿童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和监督,导致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上出现问题。

一些农村留守儿童因为缺乏家庭的支持和鼓励,对学习失去兴趣,成绩下降。

缺乏父母的教育指导,一些留守儿童容易受到周边环境的诱惑,走上错误的道路。

针对农村留守儿童亲子关系的现状和问题,一些专家学者提出了改善措施。

首先,应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疏导和辅导,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心态和健康的人际关系。

其次,相关部门和社会应该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和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关爱机构和心理辅导服务。

同时,学校和社区应该积极开展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宣传和教育工作,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学习和生活。

在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上,也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改善现状。

首先,学校应该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注和帮助,提供更多的心理辅导和学习指导。

同时,家长也应该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和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此外,相关部门和社会也应该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和支持,提高教育公平,确保每个农村留守儿童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农村留守儿童亲子关系及教育影响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相关部门、社会和家庭共同努力来解决。

只有加强关爱和支持,改善亲子关系和教育问题,才能让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走向美好的未来。

留守生亲子沟通技巧

留守生亲子沟通技巧

留守生亲子沟通技巧留守儿童是指父母或监护人由于工作或其他原因,在远离家乡的地方居住,而使孩子留在原地生活和学习。

与父母的长时间分离不仅对孩子的身心健康产生影响,也对亲子关系带来挑战。

如何通过有效的沟通缩小亲子间的距离,成为留守儿童家庭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几种留守生亲子沟通技巧,帮助家长建立起更紧密的联系。

一、利用新媒体进行沟通新媒体的发展给留守儿童与父母的沟通提供了更多途径。

家长可以利用视频聊天、即时通讯软件等工具与孩子进行日常交流。

在与孩子视频聊天时,父母应营造一个亲切、舒适的环境,尽可能多了解孩子的生活和学习情况。

此外,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发布一些鼓励和支持的信息,也是增进亲子关系的一种方式。

二、写信或者寄卡片尽管在现代社会,写信或寄卡片已经逐渐被其他形式的沟通所取代,但这种传统方式对留守儿童的亲子沟通仍然有着重要的意义。

家长可以定期给孩子写信,分享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受,还可以鼓励孩子在信中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这样的书信往来不仅可以增加亲子间的情感联系,还锻炼了孩子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定期回家探亲虽然工作或其他原因无法经常回家是导致留守儿童的主要原因之一,但定期回家探亲对维系亲子关系至关重要。

父母可以合理安排时间,争取每隔一段时间回家陪伴孩子,感受家庭的温暖。

这样的亲子共度时光,不仅能够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也可以加深亲子之间的情感纽带。

四、倾听与理解与孩子进行沟通时,父母要充分倾听,尊重孩子的意愿和感受。

家长需要了解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挑战和困惑,并提供支持和鼓励。

同时,父母也要对自己的工作状态进行合适的解释,让孩子能够理解和接受父母的决定。

五、尊重孩子的独立性在与留守儿童进行沟通时,父母要充分尊重孩子的空间和独立性。

鼓励孩子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家长可以通过询问问题或提供一些启示性的话语,引导孩子思考和解决问题。

这样的亲子互动不仅能够增进亲子关系,还促进了孩子的全面发展。

实中“留守儿童”家长联系制度(3篇)

实中“留守儿童”家长联系制度(3篇)

实中“留守儿童”家长联系制度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长期外出务工或其他原因导致无法与父母共同生活,而在乡村或城市留在一起的儿童。

留守儿童面临着缺乏亲子关系、心理问题、学习习惯不良等一系列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建立留守儿童家长联系制度非常重要。

留守儿童家长联系制度是指建立一个平台或机制,通过定期联系、交流、沟通来加强留守儿童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关注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定期联系:建立一个固定的联系频率,父母与留守儿童进行电话、视频通话或书信往来,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以及心理状况。

定期联系可以让父母了解孩子的变化,并给予他们必要的鼓励和指导。

2. 家访活动:定期安排父母回家探望孩子,或安排孩子去探望父母。

家访活动可以增加亲子间的接触和交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怀和爱护。

3. 心理辅导:留守儿童面临着心理问题,建议提供心理辅导服务。

可以通过专业心理咨询师的指导来帮助留守儿童排解压力、解决问题,并加强亲子间的沟通和理解。

4. 教育支持:父母应该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并提供必要的学习支持和指导。

可以定期与教师交流,了解孩子的学习表现,并提供相应的帮助和鼓励。

5. 社会网络建设:建立起留守儿童之间的联系,组织他们进行各种活动,增加与同龄人的交流和互动。

通过社会网络建设,留守儿童可以建立起更多的朋友关系,减少孤独感。

留守儿童家长联系制度的建立可以提高父母与留守儿童之间的关系,增加亲子间的联系和沟通,有助于加强孩子的心理健康和学习能力。

同时,也能够让父母更加了解孩子的需求和问题,及时提供支持和帮助。

实中“留守儿童”家长联系制度(2)“留守儿童”家长联系制度是指为了关注和照顾留守儿童的成长情况,将其家长纳入到联系制度中。

这种制度旨在解决留守儿童因家庭分离而面临的心理、教育和健康等方面的问题,加强家庭与学校、社区以及相关机构之间的沟通和合作。

具体来说,实行“留守儿童”家长联系制度可以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 家校联系:学校可以通过班级、年级家委会、家长会等形式,与“留守儿童”的家长保持经常性的联系。

社工服务技巧——留守儿童沟通技巧

社工服务技巧——留守儿童沟通技巧

社工服务技巧——留守儿童沟通技巧一、建立信任关系:建立关键的信任(一)耐心倾听:真实可见于细微之处耐心倾听不仅仅是等待对方说完那么简单,它是一种主动的、全心投入的沟通姿态。

与留守儿童交流时,耐心意味着:1、放下成见和预设:每个人的经历都不同,避免使用标签或假设来解读孩子的话语,以空白的心态接纳他们的故事。

2、全神贯注地聆听:在对话中关闭手机,专注地注视对方,倾听每个字所传达的信息。

即使他们的话语断断续续、内容跳跃,也要保持耐心,不打断,不催促。

3、捕捉微妙情绪:注意孩子语气、表情的微小变化,这些往往比言语更能反映他们真实的感受。

例如,一个勉强的微笑可能隐藏着不安,轻声细语可能是缺乏自信的表现。

4、反馈和确认:通过简短的总结或提问确认自己理解的内容是否准确,例如,“听起来你今天有点累,是因为昨晚没睡好是吗?”(二)共情理解:心灵的桥梁共情是一种深刻的情感共鸣,要求我们超越表面,触及对方内心的感受。

与留守儿童建立共情时,可以:1、使用第一人称:“如果我是你,我可能会感到......”这样的表达方式能更直接地传达出你在努力理解他们的立场。

2、避免过度解释或建议:有时候,孩子只是需要有人能理解他们的感受,而不是立即提供解决方案。

简单地认可他们的感受,例如“那一定很难过”,就足以让他们感受到被看到。

3、分享相似经历(适度):在适当的时候,分享一些自己或他人相似的感受或经历,但要确保焦点依旧在孩子身上,避免变成自我中心的讲述。

4、教育共情技能:教导孩子如何识别和表达自己的情绪,同时也学会理解他人的情绪,这有助于他们在未来的社交中建立更健康的关系。

(三)持续性接触:稳定的关怀来源持续性接触是建立深厚信任的基石,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一致性的行动:1、制定计划,信守承诺:与孩子约定下次见面的时间,并且务必遵守,哪怕只是简单的问候或短暂的交谈。

这表明你对他们的生活是认真负责的。

2、多元化接触方式:除了面对面交流,还可以利用书信、电话、视频聊天等多种形式保持联系,特别是对于那些地理位置较远的孩子。

留守儿童与父母的通话时长对亲子关系和孤独感的影响

留守儿童与父母的通话时长对亲子关系和孤独感的影响

留守儿童与父母的通话时长对亲子关系和孤独感的影响留守儿童通常是指父母长期外出工作,留守在家中的儿童。

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经常面临亲子关系疏离和孤独感问题。

而通话是留守儿童与父母之间最常用的沟通方式之一。

本文将探讨留守儿童与父母的通话时长对亲子关系和孤独感的影响。

通话时长对亲子关系的影响。

通话是留守儿童与父母之间建立和维系亲子关系最直接的方式之一。

研究表明,通话频率和时长与亲子关系有密切关联。

通话时长较长的留守儿童更容易与父母建立更为亲密的关系,相对于通话时长较短的留守儿童来说,他们更能感受到父母的关心和关爱。

通话时长较长也有助于增强留守儿童的安全感和归属感,他们更容易与父母建立稳定的情感连接,从而促进亲子之间的信任和理解。

通话时长对留守儿童的孤独感也有一定的影响。

留守儿童由于长期在家中与父母分离,往往会产生孤独感。

通话是他们缓解孤独感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话时长较长的留守儿童更能通过与父母的交流减轻孤独感,感受到父母的陪伴和关怀。

与此相反,通话时长较短的留守儿童可能会感到更加孤独和无助,缺乏父母的陪伴和支持,进而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和发展。

我们也需要注意到通话时长并不是亲子关系和孤独感问题的唯一关键因素。

除了通话时长外,通话的内容和质量对于影响亲子关系和孤独感同样重要。

通话的内容应该关注留守儿童的生活状态、学业和心理需求,而不仅仅是简单的问候。

父母的关爱和支持也应该在通话中得到体现,以增加留守儿童的安全感和归属感。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改善留守儿童与父母间的通话时长和质量。

父母可以合理规划工作时间,争取更多的空闲时间与孩子通话。

利用现代科技,如手机、视频通话等工具,方便留守儿童与父母通话。

还可以通过信件、明信片等形式,增进亲子之间的情感交流。

教育机构和社会组织也可以组织一些关于亲子沟通和心理健康的培训活动,帮助父母提高沟通能力和陪伴意识。

留守儿童与父母的通话时长对亲子关系和孤独感有着重要的影响。

与留守儿童家长沟通的论文

与留守儿童家长沟通的论文

与留守儿童家长沟通的论文与留守儿童家长沟通的重要性在当今社会,随着城镇化的进程,很多农民工父母选择将自己的孩子留在家乡,而自己前往城市打工。

这就导致了大量的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面临着诸多问题,而他们的家长也需要与孩子保持频繁的沟通,以维护亲子关系,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

本文将探讨与留守儿童家长沟通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沟通技巧和建议。

一、沟通的重要性1. 维护亲子关系:通过沟通,能够加强家长和留守儿童之间的情感纽带,弥补长期分离所产生的隔阂,并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和支持。

2. 促进儿童的心理健康:留守儿童往往缺乏父母陪伴,容易感到孤独和焦虑。

与家长的沟通可以缓解他们的负面情绪,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心态。

3. 传递关心和教育:通过与家长的沟通,可以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给予他们必要的关心和指导,以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二、沟通技巧和建议1. 制定沟通计划:家长应制定定期的沟通计划,确保与孩子保持固定的联系频率。

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手机、互联网、视频通话等,使沟通更加便捷和及时。

2. 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在沟通过程中,家长要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尊重他们的感受并给予积极回应。

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让他们感受到被理解和支持。

3. 给予积极肯定和鼓励: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中,家长都应给予孩子积极的肯定和鼓励,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和动力。

4. 提供情感支持和教育引导:家长在沟通中应注重情感的交流,让孩子感受到温暖和关怀。

同时,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给予适当的教育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三、面对沟通困难的解决办法1. 化解误解和矛盾:沟通时可能会出现误解和矛盾,家长要耐心倾听孩子的意见和抱怨,积极寻找解决方法。

尽量避免过多批评和指责,而是以理解和包容的态度去面对问题。

2. 提供亲情补偿:在无法亲自回家的情况下,家长可以通过寄送礼物、书信等方式来给予孩子亲情的补偿,让孩子感到父母的关心和思念。

留守儿童亲子关系研究及培养方案探索

留守儿童亲子关系研究及培养方案探索

留守儿童亲子关系研究及培养方案探索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务工或其他原因,而在农村留在家中独自生活的儿童。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乡差距的扩大,留守儿童问题日益凸显。

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着情感与心理问题,其中与父母关系的稀薄是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

本文将结合相关理论研究,探究留守儿童亲子关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培养方案,旨在帮助留守儿童建立更加健康、稳固的亲子关系。

一、留守儿童的家庭状况及亲子关系留守儿童的家庭状况往往是由于父母为了生计而迁徙到城市务工,将孩子留在农村由老人或其他亲戚照看。

在这种情况下,留守儿童与父母的相处时间很少,亲子关系变得疏远。

父母在外务工,面对生活压力,无法给予足够的关注和爱护,而留守儿童又无法得到家庭的支持和安全感,导致了亲子关系的脆弱和不稳定。

二、留守儿童亲子关系的影响因素分析1. 父母缺失的情感关怀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情感关怀和陪伴,导致他们情感上的不稳定和孤独感加重。

这种缺失的情感关怀会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甚至影响他们未来的发展。

2. 交流沟通不畅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有效沟通对于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至关重要。

然而,由于长期分离,父母与留守儿童之间的交流变得困难,导致了沟通不畅、理解不足的情况发生。

缺乏有效的沟通方式会使亲子关系进一步恶化,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3. 教育方式的差异父母在外务工期间,留守儿童的教育往往由老人或其他亲戚来负责。

这些代理人与父母在教育方式和理念上存在差异,容易导致孩子受到不同的教育影响,甚至发生矛盾和不和谐的情况,对亲子关系形成障碍。

三、留守儿童亲子关系研究的现状当前,国内外对留守儿童亲子关系的研究比较分散,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

国内学者主要从心理、教育、社会等多个领域对此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研究,但仍存在一些不足和局限性。

在实际帮助留守儿童改善亲子关系方面,缺乏有效的干预措施和培养方案。

四、留守儿童亲子关系培养方案探索1. 加强情感交流针对留守儿童缺乏情感关怀的问题,父母可以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加强与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报告目录一、内容综述 (2)(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2)(二)研究目的与问题 (4)(三)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5)(四)报告结构安排 (5)二、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现状分析 (6)(一)家庭教育观念的转变 (7)(二)家庭教育内容的变化 (8)(三)家庭教育方式的调整 (10)(四)家庭教育环境的影响 (11)(五)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 (12)三、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13)(一)教育资源匮乏 (14)(二)教育方法不当 (15)(三)亲子沟通障碍 (16)(四)家庭教育监管缺失 (18)(五)家庭教育指导不足 (19)四、改进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对策建议 (20)(一)加大教育资源投入 (21)(二)更新教育理念和方法 (23)(三)加强亲子沟通与交流 (24)(四)完善家庭教育监管机制 (25)(五)提升家庭教育指导水平 (26)(六)构建家庭教育支持体系 (27)五、结论与展望 (28)(一)主要研究发现总结 (30)(二)对政策与实践的启示 (31)(三)未来研究方向展望 (32)(四)案例分析 (33)(五)实践意义与价值 (35)一、内容综述本研究报告旨在深入探讨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由于父母长期外出务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主要依赖于隔代监护或亲友托管,这种监护模式往往导致亲子关系的疏离,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引导。

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如自卑、孤独、焦虑等,这些问题需要得到及时的关注和干预。

农村家庭教育资源相对匮乏,教育质量参差不齐。

许多农村家庭缺乏教育的主动性和责任感,未能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

部分农村地区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优质教育资源向城市倾斜,农村留守儿童难以享受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机会。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还存在一些法律法规上的空白和执行困境。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选择了到城市工作和生活,导致了越来越多的农村留守儿童的出现。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长期离开农村故乡,在城市等地打工、经商、务工等,由祖父母、亲戚或其他监护人照看的农村儿童。

目前,中国农村留守儿童已经达到了数百万之多,他们存在着一系列的家庭教育现状问题,需要引起高度关注。

1. 缺乏亲情教育。

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使得农村留守儿童缺乏亲情关爱,无法享受到父母带来的关心和照顾,无法在家庭中获得健康的亲子关系。

2. 缺乏规范教育。

由于缺乏父母的约束和教育,留守儿童在家中接受的是亲戚或者祖辈的教育,教育方式非常粗放,很难让儿童受到规范、系统的教育指导。

3. 儿童安全问题。

留守儿童因为缺乏家庭的庇护和保护,容易陷入身体、思想和心理的危机,容易受到缺乏安全意识的监护人的忽视和伤害。

二、对策1. 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缺乏亲情关爱的问题,可以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可以积极加强与孩子的交流和联系,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心和爱护,有一个稳定的情感支撑。

2. 规范详细的家庭教育制度。

为留守儿童制定详细的家规家训,让监护人按照家规家训进行教育管理,为留守儿童提供规范的成长环境,有效提高留守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交能力。

3. 建立留守儿童心理课程。

通过心理医生和其他相关专业人员的帮助,为留守儿童提供适当的心理建设和帮助,让孩子逐渐建立自我意识和健康的人际关系。

4. 加强安全保护。

建立留守儿童的监护档案,对监护人进行身份核实,进行安全教育和防范意识教育,确保孩子的人身安全和精神安全。

总之,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现状问题亟待破解,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制定规范详细的家庭教育制度,开展心理帮助和加强安全保护,是非常重要的对策,必须引起广泛关注和积极的实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留守儿童亲子关系有效沟通的方式研究湖南省石门县楚江镇永兴学校万志敏《优化留守儿童亲子关系的实践研究》是我校正在进行的一项省级课题研究,我们课题组成员以留守儿童为研究对象,调查他们的亲子关系现状,并对留守儿童亲子关系有效沟通的方式进行了初步探究,以期优化留守儿童的亲子关系,促进留守儿童健康快乐的学习生活,为构建和谐社会而努力。

一、留守儿童亲子沟通方式的现状:单一,忽略情感交流由于大部分在外务工父母无法经常回家,他们与孩子及其监护人的情感沟通主要通过打电话这种方式。

我校的留守儿童与父母的联系主要通过电话;通过信件、电子邮件或相互探望的方式与父母保持联系的只有极少几人;还有一小部分留守儿童很少与父母联系,他们大多数时间呆在学校,学校放假后就呆在家里,交往圈子非常狭窄。

虽然电话沟通是留守家庭的主要联系方式,但是它并没有实现留守儿童与父母之间的有效沟通。

在接受我们调查的留守家庭中,等着外出父母打电话回家的所占比例为 86%;由监护人或留守儿童主动给父母打电话的家庭较少,只占了约 l0 %的比例。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是由于务工者的工作地点大多比较偏远,他们能够采用的联系方式非常有限,而且,受工作时段、居住环境等的限制,他们无法随时随地与家里保持联系,而他们能够联系的时间段又往往是孩子的上课或睡觉时间,因此只能通过监护人或教师了解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与孩子的直接沟通很少。

我们还发现,虽然大多数外出父母选择通过电话与孩子进行情感沟通,但沟通的频率非常低。

从某种意义上说,无论是留守儿童的监护人还是外出父母,他们都没有把与留守儿童的情感交流看得非常必要,因而往往忽略了孩子们这方面的需求。

调查数据表明,留守儿童中,一个星期能与父母情感沟通一次的占被调查总本的 42%;两个星期沟通一次的所占比例为28%;一到三个月沟通一次的所占比例为 15%,三个月以上甚至更久时间沟通一次的人数也不少。

由于大部分父母的打工地点在外省,为了节约出一部分电话费,若非重要的事情,父母会尽量减少与家里通话的时间和次数;而且,受经济条件的制约,部分留守儿童家庭并没有安装固定电话或配备手机,这些家庭只能通过左邻右舍来了解彼此的近况,这也在无形中减少了他们的沟通频率,降低了他们的沟通热情。

二、留守儿童沟通方式的现状形成的弊端:亲子沟通存在障碍单一的沟通方式使得在外工作的家长很难对孩子有深入的了解。

因此在沟通的过程中,往往存在以下几种不合理的沟通:1、指责埋怨型沟通家长在外辛苦工作,最大的愿望是孩子有出息,但往往又事与愿违,抱着恨铁不成钢的心理,家长便对自己的孩子指责埋怨。

指责埋怨型沟通往往使家庭中形成“家庭相互指责黑三角”:在这样一个“黑三角”中,每个人都有可能有一个较为固定的指责对象,家庭问题往往在相互指责和埋怨中不了了之、不欢而散,问题最终并未真正解决,成为一个未了结事件遗留下来。

这是一种很具破坏功能的亲子沟通模式,被指责者要不逆来顺受,要不一味逆反、攻击性强,对留守子女人格的成长极为不利。

2、迁就讨好型沟通因为常年在外,不能很好地照顾孩子,心里有愧,所以就产生了对孩子迁就讨好的心理。

迁就讨好型沟通,表面一团和气,但缺乏一种家庭成员之间真挚的爱,而且会养成留守儿童依赖而又固执、软弱而又任性等不良人格特点。

另外,这种沟通同样也不是真正解决问题的沟通,是通过回避问题来“解决”问题,也是一种缺乏建设性功能的沟通。

3、打岔啰唆型沟通对不在身边孩子的不放心导致家长们在沟通中以自我为中心,不顾孩子的感受,啰嗦打岔。

打岔啰唆型沟通主要表现在母亲以及一些过于琐碎的父亲身上,一般情况下,这样的父母不太关心孩子的真正情感,自己被许多意义不大的琐事缠绕,给孩子最大的感觉是唠叨、烦人。

这种沟而不通的表现是表面上双方都在说话,而且可能持续较长时间,但信息根本没有交流,像两架同时开放的收音机,各自在坚持不懈地播放着各自的声音,根本没有听众和反馈;另一种情况就是,一方 ( 往往是家长 ) 在喋喋不休,另一方 ( 往往是孩子 ) 则陷入烦躁,焦虑,盼望着这种唠叨早点结束,家长说了什么根本没有听进去。

这种毫无效能的沟通,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而且会造成孩子出现青春期问题,出现逆反和抵触,值得注意的是,这时孩子抵触的是家长的唠叨,而不是家长所说的内容。

三、改善留守儿童亲子沟通方式的策略和途径通过研究我们发现,与父母长期分开生活后,家庭内部成员之间交流沟通的匮乏和情感支持的不足对留守儿童的内心世界产生了深刻影响,儿童与外出父母间“亲情陌生化” 的现象开始显现。

留守儿童普遍感觉孤独无助,心理压力增加。

通过对调研资料的分析和思考,笔者对改善留守儿童亲子沟通方式提出以下建议。

(一)建议留守儿童的父母:1、给家里的孩子写封信父母多给孩子写信是向孩子传递爱的比较好的方式。

父母在外辛苦打拼是为了孩子,但孩子却不理解家长的苦心;而孩子也很委屈,说父母不理解他们。

问题并不出在爱上,出在孩子是否接受到了你的爱。

我们学校 64 班有个留守儿童叫涂丽。

在两年时间里,涂丽与她在杭州做保安的父亲通了 80 多封信。

涂丽的父亲也表示,写信是一种很好的沟通方式,既赢得女儿的信任,又锻炼了女儿的写作能力。

最主要的是,减轻了女儿的孤独感。

文字具有不可替代性,能给人以想象力,还能保存,反复阅读,亲情需要爱的刺激,不能只靠电话,所以希望各位家长尽量花点时间给留守子女写信。

2、打电话要讲技巧在杭州做服装生意的胡先生已离婚,在我校上小学一年级的儿子留在老家由爷爷奶奶照顾 . 胡先生唉声叹气:“现在跟儿子没法交流,儿子不接我电话,就算他接到电话,也是把电话拿起来,然后找爷爷奶奶接听。

”留守儿童因为长期和父母分隔两地,容易生疏,常常发生孩子不愿意接父母电话的情况,或者孩子没有什么话可以跟父母说。

对此,笔者建议,留守儿童的父母给孩子打电话应该讲技巧,不能老是问“表现怎么样”、“乖不乖啊”之类的话,父母应找一些孩子能听懂、能回答出来的话,这就需要留意生活中的细节。

不同年龄的孩子关注的重点不一样,6--12 岁的孩子,注意建立同伴关系,这个时候,家长可以多问一些孩子周围的情况,比如跟孩子说说他(她)同学、朋友的情况。

如果真的没什么可问,也可以对孩子说:“你有什么话想跟爸爸妈妈说?”通过反问的方式把孩子的话引出来。

对12 岁以上的孩子,自我意识开始增强,这时候大人就可以多问一些跟孩子自身有关的话题。

比如说男孩子开始注意身高,女孩子开始注意外貌。

这些都是跟孩子沟通的好话题。

3、打造“系统支持”留守儿童遇到困难怎么办?我们建议父母要有心为留守子女营造一个“系统支持”。

参与到这个系统中的有爷爷、奶奶、亲戚朋友,还可以是老师、托管机构,政府援助机构⋯⋯在孩子遇到困难,父母又鞭长莫及的情况下,可启用“系统支持”,给孩子快速提供帮助。

(二)建议学校:1、开设写信课用文字建立沟通纽带学校专门开设针对留守儿童的“写信课”,由老师指导,鼓励留守儿童每月给父母写一封信,既锻炼了孩子的写作能力,又能增强留守儿童和家长的沟通,让孩子们找回丢失的“亲情感”,从而在父母的关怀下健康成长。

2、开设“二线一室”即:开通“亲情热线”,让外出务工家长定期与子女通电话; 开通“师长热线”,让外出务工家长可随时与班主任取得联系; 设立“心理健康咨询室”,安排有经验的教师担任心理医生,及时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心理上的困惑。

同时还以“师爱助你成长”为主题深入开展有助于“留守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各类活动,如主题班 ( 队) 会、“您在他乡还好吗”书信竞赛活动、集体生日、法制安全讲座以及“我为留守生献爱心”活动等,让“留守生”充分感受到来自学校大家庭的温暖。

3、在校内,做到三个“三”,即“三知、三多、三沟通”“三知”指的是教师要对留守学生的基本情况、监护人的基本情况、父母外出务工的去向及联系电话等三个方面做到知情,并建立了留守生个人档案。

班主任要做好“留守生”的摸底工作,将其在校的各方面表现记入档案,及时向监护人和外出务工家长通报“留守生” 的成长情况,家长通过班主任的通报能加深对留守在家子女的了解,从而提高亲子沟通的有效性。

“三多”指的是教师要多与留守学生谈心交心 ( 每半月不少于一次 ) 、多开展一些充满人文关怀的集体活动( 如组织同学为留守生过生日) 、多家访。

“三沟通”指的是定期与留守儿童的父母沟通、定期与监护人沟通、定期与编外家长沟通。

4、在校外,建立“一组、一家长、一中心”“一组”指的是学校在留守生中打破年级、班级界限,组建校外学习小组,由高年级各方面表现好的学生担任小组长。

每个小组指定一名指导老师负责,每周组织一次集体活动,比如小组成员互相检查作业、开展校外表现评议等。

“一家长”指的是从本地有较高威望的党员、教师、干部中聘请一批编外家长,其主要职责是做好留守生品行方面的教育引导工作,定期向学校反映孩子在校外的表现。

“一中心”指的是鼓励有条件的退休教师或个人创办留守儿童托管中心。

总之,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不仅关系到留守儿童自身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广大农村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稳定,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因此,要充分协调和发动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力量,通过改善留守儿童亲子沟通方式,优化留守儿童亲子关系,共同关注并切实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更好地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和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