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亲子关系有效沟通的方式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留守儿童亲子关系有效沟通的方式研究
湖南省石门县楚江镇永兴学校万志敏
《优化留守儿童亲子关系的实践研究》是我校正在进行的一项省级课题研
究,我们课题组成员以留守儿童为研究对象,调查他们的亲子关系现状,并对留守儿童亲子关系有效沟通的方式进行了初步探究,以期优化留守儿童的亲子关系,促进留守儿童健康快乐的学习生活,为构建和谐社会而努力。
一、留守儿童亲子沟通方式的现状:单一,忽略情感交流
由于大部分在外务工父母无法经常回家,他们与孩子及其监护人的情感沟通主要通过打电话这种方式。我校的留守儿童与父母的联系主要通过电话;通过信件、电子邮件或相互探望的方式与父母保持联系的只有极少几人;还有一小部分留守儿童很少与父母联系,他们大多数时间呆在学校,学校放假后就呆在家里,
交往圈子非常狭窄。虽然电话沟通是留守家庭的主要联系方式,但是它并没有实现留守儿童与父母之间的有效沟通。在接受我们调查的留守家庭中,等着外出父母打电话回家的所占比例为 86%;由监护人或留守儿童主动给父母打电话的家庭较少,只占了约 l0 %的比例。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是由于务工者的工作地点大多比较偏远,他们能够采用的联系方式非常有限,而且,受工作时段、居住环境等的限制,他们无法随时随地与家里保持联系,而他们能够联系的时间段又往往是孩子的上课或睡觉时间,因此只能通过监护人或教师了解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与孩子的直接沟通很少。
我们还发现,虽然大多数外出父母选择通过电话与孩子进行情感沟通,但沟通的频率非常低。从某种意义上说,无论是留守儿童的监护人还是外出父母,他们都没有把与留守儿童的情感交流看得非常必要,因而往往忽略了孩子们这方面
的需求。调查数据表明,留守儿童中,一个星期能与父母情感沟通一次的占被调
查总本的 42%;两个星期沟通一次的所占比例为28%;一到三个月沟通一次的
所占比例为 15%,三个月以上甚至更久时间沟通一次的人数也不少。由于大部分
父母的打工地点在外省,为了节约出一部分电话费,若非重要的事情,父母会尽
量减少与家里通话的时间和次数;而且,受经济条件的制约,部分留守儿童家庭
并没有安装固定电话或配备手机,这些家庭只能通过左邻右舍来了解彼此的近
况,这也在无形中减少了他们的沟通频率,降低了他们的沟通热情。
二、留守儿童沟通方式的现状形成的弊端:亲子沟通存在障碍
单一的沟通方式使得在外工作的家长很难对孩子有深入的了解。因此在沟通
的过程中,往往存在以下几种不合理的沟通:
1、指责埋怨型沟通
家长在外辛苦工作,最大的愿望是孩子有出息,但往往又事与愿违,抱着
恨铁不成钢的心理,家长便对自己的孩子指责埋怨。指责埋怨型沟通往往使家庭
中形成“家庭相互指责黑三角”:在这样一个“黑三角”中,每个人都有可能有
一个较为固定的指责对象,家庭问题往往在相互指责和埋怨中不了了之、不欢而散,问题最
终并未真正解决,成为一个未了结事件遗留下来。这是一种很具破坏功能的亲子沟通模式,
被指责者要不逆来顺受,要不一味逆反、攻击性强,对留守子女人格的成长极为不利。
2、迁就讨好型沟通
因为常年在外,不能很好地照顾孩子,心里有愧,所以就产生了对孩子迁就讨好的心理。迁就讨好型沟通,表面一团和气,但缺乏一种家庭成员之间真挚的爱,而且会养成留守儿
童依赖而又固执、软弱而又任性等不良人格特点。另外,这种沟通同样也不是真正解决问题
的沟通,是通过回避问题来“解决”问题,也是一种缺乏建设性功能的沟通。
3、打岔啰唆型沟通
对不在身边孩子的不放心导致家长们在沟通中以自我为中心,不顾孩子的感受,啰嗦打岔。打岔啰唆型沟通主要表现在母亲以及一些过于琐碎的父亲身上,一般情况下,这样的父母不
太关心孩子的真正情感,自己被许多意义不大的琐事缠绕,给孩子最大的感觉是唠叨、烦人。这种沟而不通的表现是表面上双方都在说话,而且可能持续较长时间,但信息根本没有交流,像两架同时开放的收音机,各自在坚持不懈地播放着各自的声音,根本没有听众和反馈;另一
种情况就是,
一方 ( 往往是家长 ) 在喋喋不休,另一方 ( 往往是孩子 ) 则陷入烦躁,焦虑,盼望着这种唠叨早点结束,家长说了什么根本没有听进去。这种毫无效能的沟通,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而且会造成孩子出现青春期问题,出现逆反和抵触,值得注意的是,这时孩子抵触的是家长的唠叨,而不是家长所说的内容。
三、改善留守儿童亲子沟通方式的策略和途径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与父母长期分开生活后,家庭内部成员之间交流沟通的匮乏和情感支持的不足对留守儿童的内心世界产生了深刻影响,儿童与外出父母间“亲情陌生化” 的现象开始显现。留守儿童普遍感觉孤独无助,心理压力增加。
通过对调研资料的分析和思考,笔者对改善留守儿童亲子沟通方式提出以下建
议。
(一)建议留守儿童的父母:
1、给家里的孩子写封信
父母多给孩子写信是向孩子传递爱的比较好的方式。父母在外辛苦打拼是为
了孩子,但孩子却不理解家长的苦心;而孩子也很委屈,说父母不理解他们。问
题并不出在爱上,出在孩子是否接受到了你的爱。
我们学校 64 班有个留守儿童叫涂丽。在两年时间里,涂丽与她在杭州做保
安的父亲通了 80 多封信。涂丽的父亲也表示,写信是一种很好的沟通方式,既赢得女儿的信任,又锻炼了女儿的写作能力。最主要的是,减轻了女儿的孤独感。
文字具有不可替代性,能给人以想象力,还能保存,反复阅读,亲情需要爱
的刺激,不能只靠电话,所以希望各位家长尽量花点时间给留守子女写信。
2、打电话要讲技巧
在杭州做服装生意的胡先生已离婚,在我校上小学一年级的儿子留在老家由爷爷奶奶
照顾 . 胡先生唉声叹气:“现在跟儿子没法交流,儿子不接我电话,就算他接到电话,也
是把电话拿起来,然后找爷爷奶奶接听。”
留守儿童因为长期和父母分隔两地,容易生疏,常常发生孩子不愿意接父母
电话的情况,或者孩子没有什么话可以跟父母说。对此,笔者建议,留守儿童的
父母给孩子打电话应该讲技巧,不能老是问“表现怎么样”、“乖不乖啊”之类的话,父母应找一些孩子能听懂、能回答出来的话,这就需要留意生活中的细节。
不同年龄的孩子关注的重点不一样,6--12 岁的孩子,注意建立同伴关系,这个
时候,家长可以多问一些孩子周围的情况,比如跟孩子说说他(她)同学、朋友
的情况。如果真的没什么可问,也可以对孩子说:“你有什么话想跟爸爸妈妈说?”
通过反问的方式把孩子的话引出来。对12 岁以上的孩子,自我意识开始增强,
这时候大人就可以多问一些跟孩子自身有关的话题。比如说男孩子开始注意身
高,女孩子开始注意外貌。这些都是跟孩子沟通的好话题。
3、打造“系统支持”
留守儿童遇到困难怎么办?我们建议父母要有心为留守子女营造一个“系统支持”。参与到这个系统中的有爷爷、奶奶、亲戚朋友,还可以是老师、托管机
构,政府援助机构⋯⋯在孩子遇到困难,父母又鞭长莫及的情况下,可启用“系
统支持”,给孩子快速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