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科版酶 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2024-2025学年高中生物第二部分酶的应用教案浙科版选修1

2024-2025学年高中生物第二部分酶的应用教案浙科版选修1
学情分析
在教学《酶的应用》这一章节前,我对学生的学情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以便更好地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1. 学生层次
根据我对学生的了解,他们在生物学科上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存在一定的差异。部分学生对生物学基础知识掌握较为扎实,对生物实验技能也较为熟练;而另一部分学生则在基础知识方面有所欠缺,对生物实验技能的掌握也相对较弱。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有效的学习。
- 学生可以关注与酶应用相关的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官方网站,了解酶在实际生产和科研中的应用和最新动态。
- 学生可以参加与酶应用相关的比赛和竞赛,如科学实验竞赛、创新项目等,提高自己的科学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后作业
1. 请简述酶在食品工业中的三种应用及其作用原理。
答案:酶在食品工业中的三种应用包括发酵、嫩化和提取。发酵是通过酶的作用将糖类转化为酒精或乳酸;嫩化是通过酶的作用使肉类变嫩;提取是通过酶的作用从植物中提取特定成分。
学具准备
Xxx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方法与手段
1. 教学方法
(1)讲授法:在课堂上,我将运用讲授法向学生传授酶的基本概念、特性和作用原理,以及酶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知识。通过生动的讲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建立扎实的知识基础。
(2)讨论法:针对酶应用的实例和实验,我将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1)加强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巩固,确保学生能够扎实掌握酶的基本概念、特性和作用原理。
(2)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中。

最新浙科版生物必修一《酶》教学设计

最新浙科版生物必修一《酶》教学设计

最新浙科版生物必修一《酶》教学设计第一篇:最新浙科版生物必修一《酶》教学设计《酶》教学设计设计者:01 授课内容:酶及其有关实验探究授课对象:高二学生教材:浙科版生物学必修1一、设计理念新高中生物学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一是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通过对基本生物学知识、生物学观点、生物学情感的认知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二是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酶》这一节,既有丰富的生物学史实资料,还有现代生物技术中的重要基础知识,又不乏热点新闻、医疗健康这样与学生切身利益相关的生活实例。

在学教过程中,加入这些生活实例,开阔了学生的思路,又增强了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更乐于探究新知识,进而获得自己独特的对生物学的理解、感受和体验。

本节课对于师生而言,是一个很好的共同发展的平台。

在学生获得新知识的同时,贯穿有关生活实际的内容,也能够较好的引起学生的共鸣。

同时,学生在学习有关酶的实验探究方面,可以在借鉴前人的基础上,有自己的创想和发现。

倡导了探究性学习的理念。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需要循循善诱,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正确的思路。

二、学习任务分析《酶》这一节内容是浙科版高中生物学必修1第三章第三节,是在学生了解了细胞与能量的关系,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后,对细胞代谢的进一具体步探究。

同时,也为即将学习的细胞呼吸、光合作用等提供了必要的知识储备。

因此,酶的学习体现了教材编排的延续性和逻辑性,具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此外,本堂课对实验探究的学习较多,因此,学生掌握实验技能的好时机,教师可在课堂上加强实验技能的说明和实验操作的讲解。

教材多结合图片及视频,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懂得实验探究在生物学学习中的重要性。

三、学习者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普通中学的高二学生。

他们接触生物学时间不长,还不具备一定的生物学基础,对生物学的学习也是较为薄弱的。

然而,高二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所以,我们需要循序渐进的指导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

浙科版必修1第三节《酶》教学设计.doc

浙科版必修1第三节《酶》教学设计.doc

《酶》教案一、学习任务分析本节内容选自浙科版高中生物学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三章第三节,内容主要包括酶的作用、本质和特性,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原理等。

教材将酶的概念和酶的发现史联系起来讲述,比较突出的体现了科学实验推动科学发展这一观点,对此教师应当明确指出。

自然界中的一切生命现象都与酶的活动有关系。

生物体内全部的生物化学反应,都是在酶的催化作用下进行的。

基于这点,酶和教材后面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联系紧密。

酶的化学成分与第一章第二节有关蛋白质和核酸的知识相关,所以本节教材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教学重点:酶的作用、本质和特性。

教学难点: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原理,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生活中对酶已有较多接触,关于酶的概念以及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的特点,学生具有初步的印象。

酶的专一性、酶活性的影响因素的实验探究,学生设计实验、主动探究,理解及操作上可能会有相应的难度;如何通过对比、归纳以及联系酶在生活中的应用,认识代谢与酶的密切关系,从而由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认知,对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

另外,本节课有较多的资料、图表及课外阅读,学生如何分析阅读,需要较强的理解、分析、驾驭信息的能力。

在教学中要尽可能从学生熟悉的事例出发,将知识点联系到他们的实际生活,使学生易于接受。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说出酶的催化机理和酶的特性。

2.正确分析各种因素对酶活性的影响。

3.举例说明酶的高效性和专一性。

【过程与方法】1.尝试通过与无机催化剂的对比,归纳、整理出酶的催化特性。

2.运用实验设计原则设计实验方案和步骤。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交流探讨酶的发现过程,领悟生物实验在生物学研究中的作用地位。

2.通过讨论分析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到生物科学技术与社会生产、生活的关系。

3.体会科学、技术、社会之间相互促进的关系,进而体会研究生命科学价值的教育。

四、教学过程【教师活动】我们先来看一个方程式。

(PPT展示:N2+3H22NH3)这是一个化学反应,这个反应的进行需要哪些条件?【学生活动】高温、高压、催化剂。

3.2酶是生物催化剂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浙科版必修1

3.2酶是生物催化剂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浙科版必修1
(2)观察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实验操作的规范性等,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课堂参与度,及时进行引导和激励。
(3)测试评价:通过课堂小测试或随堂练习,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发现学生的知识盲点和错误观念,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纠正。
2.作业评价
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认真批改和点评,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自我反思:让学生在完成作业后,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自己的学习心得和存在的问题。
(2)自我评价: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3)自我改进:让学生根据自我评价的结果,制定改进措施,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二)存在主要问题
1.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足:部分学生依赖老师讲解,缺乏自主阅读和思考的能力。
2.实验操作不规范: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操作不规范,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
3.课堂氛围不够活跃:部分学生在课堂上过于沉默,缺乏主动参与和提问的意识。
(三)改进措施
1.加强自主学习指导:通过设计预习任务、提供学习资源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1)作业批改:认真批改学生的课后作业,对学生的错误进行指正,对正确的答案给予肯定。
(2)作业点评:在课堂或微信群上,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指出作业中的优点和不足,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3)作业反馈:及时将作业批改结果反馈给学生,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改进。
3.学生自我评价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发现自己的不足,提出改进建议。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酶活性受温度、pH等条件的影响:掌握不同条件下酶活性的变化规律。

3.2酶是生物催化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浙科版(2019)必修1

3.2酶是生物催化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浙科版(2019)必修1
-免疫学实验:指导学生进行免疫学实验的步骤和技巧,如免疫荧光染色、ELISA等实验方法。
-免疫学研究进展:介绍当前免疫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和最新进展,如免疫调节、免疫治疗等。
-免疫与生活:探讨免疫功能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食物中的免疫成分、免疫与运动的关系等。
-免疫疾病案例分析:提供一些免疫疾病的具体案例,让学生通过分析和讨论,深入理解免疫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5.细胞免疫是指免疫细胞直接作用于病原体或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清除病原体的过程。细胞免疫的作用是消灭细胞内的病原体,如通过细胞毒性T细胞直接杀死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通过辅助性T细胞产生细胞因子,调节免疫反应等。
课堂
课堂评价是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手段,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观察、测试等方式,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解决。
-信与目的:
-帮助学生提前了解“人体的免疫功能”课题,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故事、案例或视频等方式,引出“人体的免疫功能”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行为习惯对课程学习的影响。对于学习习惯较好的学生,可以适当增加挑战性的问题,激发他们的思考;对于学习习惯有待改进的学生,可以通过一对一辅导、鼓励提问等方式,帮助他们克服学习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选择适合教学目标和学习者特点的教学方法
针对本节课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反馈作业情况:教师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学生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拓展学习:学生利用老师提供的拓展资源,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

3.2酶是生物催化剂第1课时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浙科版必修1

3.2酶是生物催化剂第1课时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浙科版必修1
-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自主阅读推荐材料,拓展对酶知识的理解。
-深入思考:引导学生结合课堂所学,思考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交流分享: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互相交流,共同进步。
-解答疑问:教师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解答学生在拓展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问。
-创新实践: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如设计基于酶的实验方案,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酶的定义、分类、作用机理等,结合实际例子解释酶的专一性和高效性。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讨论,探讨酶活性受温度和pH影响的原因,并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加酶洗衣粉在不同条件下的洗涤效果。
-解答疑问:针对学生在讨论和实验中提出的疑问,进行解答和引导。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认真听讲,思考酶的特性及其在生物体内的作用。
-拓展阅读: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做笔记,分享阅读心得,对学生的感悟和疑问给予回应。
-创新思维:评价学生的设计方案是否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指导学生如何结合酶的特性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
具体反馈内容包括:
1.填空题、选择题和简答题:
-对于基础知识掌握不准确的地方,给出具体解释,帮助学生理解。
-针对错误较多的题目,进行集中讲解,澄清误区。
-整理与本节课相关的拓展阅读资料,供学有余力的学生课后学习。
-准备课堂小结和课后作业,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学校的学习平台,发布3.2酶是生物催化剂的预习资料,包括PPT、视频和预习指导文档,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酶的概念、分类及作用机理,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如“酶与一般催化剂有何不同?”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高中生物新课标浙科版辅导教案(第三节酶)

高中生物新课标浙科版辅导教案(第三节酶)

辅导教案导学诱思一、酶的发现1.斯帕兰扎尼:发现胃中有消化肉的物质。

2.巴斯德:酒精发酵是酵母菌代谢活动的结果。

3.李比希:酒精发酵仅仅是一种化学反应,与酵母菌的活动无关,最多只需要酵母菌中某种物质的参与而已。

4.毕希纳:促使酒精发酵的是酵母中的某种物质——酶,而不是酵母细胞本身。

5.萨母纳尔:得到脲酶,证明酶的本质是蛋白质。

6.20世纪80年代初:科学家发现少数特殊的酶是RNA,这类酶称为核酶。

二、酶是生物催化剂1.酶的作用机理:锁钥关系,即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2.作用特点:反应前后不发生变化。

提示鲜甜爽口的猕猴桃果汁,令人赞不绝口,而且营养价值丰富。

但是在开始生产果汁时,一是产量低,二是有沉淀物,好喝不好看,市场销路也不好,难坏了果汁生产人员。

原因是果汁中有一种果胶,造成产量低而且有沉淀。

你能想法帮助他们吗?趣味思考:在果汁生产中加入一种果胶酶,在常温常压下利用酶的高效催化作用就能迅速把果胶分解。

三、酶的特性1.酶的催化活性极高。

2.酶的作用具有高度的专一性。

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底物或少数几种相似底物的反应。

3.酶易失活。

凡使蛋白质变性的因素,如强酸、强碱、高温等条件都能使酶破坏而完全失去活性。

提示蔬菜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我们吃蔬菜时无论咀嚼多长时间也感觉不到甜,纤维素和淀粉一样是多糖,为什么不甜?趣味思考:因为唾液淀粉酶具有专一性,只能催化淀粉分解,不能催化纤维素分解,所以感觉不到甜味。

四、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温度和pH1.温度:在一定温度范围内,一般酶的活性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

酶的活性最强,催化效率最高的温度称为酶的最适温度。

超过最适温度,酶的催化效率随着温度的上升而减慢。

低温和高温都能抑制酶的活性,但低温不使酶失活,高温使酶失去活性。

2.酸碱度:同温度影响酶活性的情况基本一样,但过酸、过碱会使蛋白质变性而失去活性。

不同的酶最适pH是不同的。

五、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有pH、温度、酶的浓度、底物浓度、反应产物的浓度等。

高中生物 第二部分 酶的应用教案 浙科版选修1

高中生物 第二部分 酶的应用教案 浙科版选修1

第二部分酶的应用
一、课标内容
1.研究酶的存在和简单制作方法。

2.尝试利用酶活力测定的一般原理和方法。

3.探讨酶在食品制造和洗涤等方面的应用。

4.尝试制备和应用固相化酶。

二、教学要求
本部分“实验5 加酶洗衣粉的使用条件和效果”不作要求,只要求学生做2个实验,即“实验4 果汁中的果胶和果胶酶”与“实验6 α-淀粉酶的固定化及淀粉水解作用的检测”。

实验4 果汁中的果胶和果胶酶
实验6 α-淀粉酶的固定化及淀粉水解作用的检测
三、教学建议
1.课时建议(共计9课时)
(1)在“果汁中的果胶和果胶酶”的实验中,通过设计对比实验,以及把果胶酶放在不同条件下催化,从而探究果胶酶的作用及其发挥作用的最佳条件。

教科书所用的果实是苹果或山楂,教师也可以根据当地情况及时令选择适宜的水果,如葡萄、杨梅或樱桃等,最好能与当时、当地的丰产水果吻合,既有利于取材,可激发学生的兴趣。

(2)在“α-淀粉酶的固定化及淀粉水解作用的检测”实验中,“酶的固定化”最好不要由教师代做,应让学生自己制作,让学生直接观察与感受固定前后石英砂的变化。

形成固定化酶柱后,要求学生除去未吸附的游离淀粉酶,并检测固定化酶柱中的流出液中是否还有淀粉酶。

通过这个过程,可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酶的固定化。

当实验结束后,对固定化酶柱要进行洗涤并冷藏,过一段时间,应该让学生重做实验,以测定固定化酶的有效性。

《酶是生物催化剂 第1课时》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高中生物浙科版(新课标)】

《酶是生物催化剂 第1课时》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高中生物浙科版(新课标)】

第二节酶是生物催化剂(第1课时)◆教学目标1.说明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本质和特性。

2.通过阅读分析“关于酶本质的探索”资料,认同科学是在不断的探索和争论中前进的。

3.进行有关的实验和探究,学会控制自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以及设置对照组和重复实验。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酶的作用、本质和特性。

【教学难点】1.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原理。

2.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建议下载使用视频:【情境素材】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人不吃饭行吗?食物进入人体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些问题在现在来说都已经十分清楚了。

这些变化过程在其他生物中有没有呢?早在二百多年前科学家就对此进行了探索。

实验介绍:1783年意大利科学家斯帕兰札尼将肉块放在小巧的金属笼中,然后让鹰吞下,过了一段时间,将笼子取出,肉块不见了。

引导学生思考:是什么物质使肉块消失的呢?通过后来的研究发现,是蛋白酶使鹰体内的笼中肉消失的。

二、讲授新课(一)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统称为细胞代谢。

细胞代谢是细胞生命活动的基础。

细胞的代谢离不开酶。

那么,过氧化氢是如何分解成水和氧气的呢?需要哪些条件呢?1.实验: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建议下载播放视频:【教学实验】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

)(1)实验设计思路及注意事项:①变量及变量间的关系自变量:加热、氯化铁和肝脏研磨液因变量:H2O2的分解速率(观察的指标:产生气泡的数量及速率或点燃但无火焰的卫生香燃烧的猛烈程度)两者关系:自变量是原因,因变量是结果,二者有因果关系。

无关变量:除自变量外,其他对实验结果能造成影响的可能因素,如实验温度、H2O2的浓度、肝脏研磨液的新鲜程度等。

额外变量:也称干扰变量,指实验中由于无关变量所引起的变化和结果。

额外变量对因变量有干扰作用,会造成误差。

说明:实验的关键之一是控制无关变量或减少额外变量,以减少误差。

高中生物第二部分酶的应用教案浙科版选修12

高中生物第二部分酶的应用教案浙科版选修12

第二部分酶的应用一、课标内容1.研究酶的存在和简单制作方法。

2.尝试利用酶活力测定的一般原理和方法。

3.探讨酶在食品制造和洗涤等方面的应用。

4.尝试制备和应用固相化酶。

二、教学要求本部分“实验5 加酶洗衣粉的使用条件和效果”不作要求,只要求学生做2个实验,即“实验4 果汁中的果胶和果胶酶”与“实验6 α-淀粉酶的固定化及淀粉水解作用的检测”。

实验4 果汁中的果胶和果胶酶实验6 α-淀粉酶的固定化及淀粉水解作用的检测三、教学建议1.课时建议(共计9课时)(1)在“果汁中的果胶和果胶酶”的实验中,通过设计对比实验,以及把果胶酶放在不同条件下催化,从而探究果胶酶的作用及其发挥作用的最佳条件。

教科书所用的果实是苹果或山楂,教师也可以根据当地情况及时令选择适宜的水果,如葡萄、杨梅或樱桃等,最好能与当时、当地的丰产水果吻合,既有利于取材,可激发学生的兴趣。

(2)在“α-淀粉酶的固定化及淀粉水解作用的检测”实验中,“酶的固定化”最好不要由教师代做,应让学生自己制作,让学生直接观察与感受固定前后石英砂的变化。

形成固定化酶柱后,要求学生除去未吸附的游离淀粉酶,并检测固定化酶柱中的流出液中是否还有淀粉酶。

通过这个过程,可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酶的固定化。

当实验结束后,对固定化酶柱要进行洗涤并冷藏,过一段时间,应该让学生重做实验,以测定固定化酶的有效性。

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024-2025学年高中生物第二部分酶的应用教案浙科版选修1

2024-2025学年高中生物第二部分酶的应用教案浙科版选修1
5. 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 题型:探究题
- 题目:请设计一个小组探究项目,探索酶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潜在应用。
- 答案:小组探究项目设计如下: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实际问题,如食品腐败、疾病诊断等,然后研究酶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小组需要收集相关资料、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并最终撰写研究报告,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
教学难点与重点
1. 教学重点:
- 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学生需要掌握酶在面包制作、酿酒、酸奶发酵等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具体作用和原理。
- 酶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学生需要了解酶在药物研发、生物制药、临床诊断等方面的实际应用和案例。
- 酶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学生需要认识酶在废水处理、废气净化等环保领域的应用技术和效果。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使其能够运用酶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学习酶在食品工业、医学领域和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学生将能够理解酶的作用原理,并能够分析酶在不同行业中的实际应用情况。同时,学生将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探索酶在解决问题中的潜在应用。
- 学生能够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验操作,运用酶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探索酶在解决问题中的潜在应用。
6. 提高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 学生能够提出创新的酶应用想法,并与其他同学讨论其可行性。
- 学生能够在小组合作中,有效沟通、分工合作,共同完成项目任务。
请根据以上框架,结合教材内容和实际教学情况,详细描述学生学习后的预期效果。
```
您可以根据这个框架来扩展每个点的具体内容,结合教材中的实例和知识点,描述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后,应该达到的具体学习效果。

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一《酶》教案-新版

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一《酶》教案-新版

第三节酶
【教材内容与地位】
《酶》选自浙科版《生物学——(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三章第三节,第三章紧紧围绕细胞的代谢展开,而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酶的本质、作用及特征。

在学习本节课前,学生们已经在化学课堂中学习了无机催化剂,蛋白质等知识,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学科基础。

同时酶与生物体内的各种化学反应,细胞的衰老及凋亡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本节课在整个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教材内容,能够简述酶的概念,描述酶的发现过程,说明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本质和特性。

2.通过观看演示实验和参加探究活动,结合教师讲解,能够说明酶的专一性和高效性,分析酶的催化作用受许多因素的影响。

【教学重点】
酶的本质、作用及特征。

【教学难点】
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原理及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

【学情分析】
本节课授课对象是高二年级的学生,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角度分析,该年龄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形式运算阶段,即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分析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空间想象思维也得到了初步发展,对新知识的接受力和理解程度都有了进一步的延伸,同时,他们已经有了相关内容的知识储备,这为本堂课的顺利展开提供了一个十分有利的内在前提。

【课型与课时安排】
本节课为新课教授,安排一课时,计45分钟。

【教学过程】。

浙科版高中生物: 酶的学案

浙科版高中生物: 酶的学案

第三章第三节酶思考:萨母纳尔历时9年才证明脲酶是蛋白质。

现在若证明脲酶是蛋白质,有何方法?二、酶是生物催化剂1、作用机理(1)钥匙与锁假说:底物分子可进行化学反应的部位与酶蛋白上具有的必需基团(活性中心)之间,在结构上是紧密互补的,就如同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那样(2)诱导契合假说:酶与底物结合,形成,然后这个复合物会发生一定的,使底物变成,并从复合物上脱落,同时酶分子又2、酶作用的强弱用表示3、与一般催化剂的相同点:(1)改变,本身不被消耗。

(2)降低,加快反应速率,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但不改变平衡点三、酶的特征1、酶的催化活性活动一:酶的催化效率演示实验:本实验的注意事项并探讨其原因①实验时要选用新鲜的肝脏或生的马铃薯块茎。

为什么?②肝或马铃薯块茎要制成研磨液。

为什么?2、有:由于酶分子的形状只适合与分子结合,所以酶只能催化的反应。

活动二:探究酶的专一性(1)变量分析: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2)实例:比较唾液淀粉酶和蔗糖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注意:实验设计的一般步骤为:分组编号→不同处理(控制自变量)→控制无关变量→观察现象→结果分析→得出结论(3)实验步骤:3、酶的作用受许多因素的影响(1)pH说明:1、每一种酶只能在一定限度的pH范围内才有活性,超过这个范围酶就会永久失去活性2、在一定条件下,每一种酶在某一pH时活性最大,此pH称为该酶的最适pH。

活动三:探究pH对过氧化氢酶的影响思考:1、在不同pH缓冲液调价下实验时,每次实验都应充分冲洗反应小室,为什么?2、如何保证H2O2分解产生的O2完全被收集到?(2)温度说明:1、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酶促反应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但当温度升高到一定限度时,酶促反应速率不仅不再加快反而随着温度的升高而下降2、在一定条件下,酶活性最大时的温度称为该酶的最适温度。

思考:画出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曲线图,并标出最适pH(3)其它化合物讨论:你知道哪些化合物对酶的活性有影响吗?思考:pH过高、过低,温度过高过低对酶的活性的影响是否相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酶》教案
一、学习任务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浙科版高中生物学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三章第三节,内容主要包括酶的作用、本质和特性,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原理等。

教材将酶的概念和酶的发现史联系起来讲述,比较突出的体现了科学实验推动科学发展这一观点,对此教师应当明确指出。

自然界中的一切生命现象都与酶的活动有关系。

生物体内全部的生物化学反应,都是在酶的催化作用下进行的。

基于这点,酶和教材后面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联系紧密。

酶的化学成分与第一章第二节有关蛋白质和核酸的知识相关,所以本节教材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教学重点:酶的作用、本质和特性。

教学难点: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原理,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生活中对酶已有较多接触,关于酶的概念以及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的特点,学生具有初步的印象。

酶的专一性、酶活性的影响因素的实验探究,学生设计实验、主动探究,理解及操作上可能会有相应的难度;如何通过对比、归纳以及联系酶在生活中的应用,认识代谢与酶的密切关系,从而由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认知,对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

另外,本节课有较多的资料、图表及课外阅读,学生如何分析阅读,需要较强的理解、分析、驾驭信息的能力。

在教学中要尽可能从学生熟悉的事例出发,将知识点联系到他们的实际生活,使学生易于接受。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说出酶的催化机理和酶的特性。

2.正确分析各种因素对酶活性的影响。

3.举例说明酶的高效性和专一性。

【过程与方法】
1.尝试通过与无机催化剂的对比,归纳、整理出酶的催化特性。

2.运用实验设计原则设计实验方案和步骤。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交流探讨酶的发现过程,领悟生物实验在生物学研究中的作用地位。

2.通过讨论分析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到生物科学技术与社会生产、生活的关系。

3.体会科学、技术、社会之间相互促进的关系,进而体会研究生命科学价值的教育。

四、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生物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物质,那就是酶。

大家有没有听说过酶啊?举一些例子呢?学生思考后回答,听说过的,比如广告上的“加酶洗衣粉”、我们之前的学习中提到过的淀粉酶、脂肪酶。

“酶”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同学们,我们想一想,当我们吃饭的时候,如果慢慢咀嚼的话,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啊?对,这是为什么呢?感觉饭是甜的
这是因为人的唾液中有唾液淀粉酶,可以把淀粉分解为有甜味的麦芽糖。

很好,那加酶的洗衣粉与普通的洗衣粉相比,洗衣服会更干净吗?会的,因为洗衣粉中的“酶”可以促进脏东西的分解。

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跟酶有关的例子,比如胃消化不好的时候,医生会给病人开些“多酶
片”,帮助消化;还有我们检查肝功能使得一个重要指标就是血液中的“转氨酶”,等等。

我们说了这么多的酶,了解到了酶的广泛应用,那么“酶”到底是何种物质?在生物体中到底有着怎样的作用呢?
【教师活动】人类对酶的认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PPT展示:斯帕兰扎尼喂鹰实验)在18世纪,人们对胃的消化机理提出了疑问。

意大利科学家斯帕兰扎尼设计了一个巧妙的实验来验证胃里面到底有没有化学性消化。

大家思考一下:1.为什么把肉装在金属笼子里?2.这个实验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活动】排除物理性消化;胃内有一种能消化肉的物质。

【教师活动】19世纪,人们开始认识到酵母菌与酒精发酵有密切的关系。

微生物学家巴斯德和化学家李比希对酿酒的原理展开了一场激烈的争论。

微生物学家巴斯德认为:酒精发酵是酵母菌代谢活动的结果,主要强调细胞的整体作用。

而当时著名的化学家李比希认为:发酵仅仅是一种化学反应,与酵母菌的活动无关,最多只需要酵母菌中某种物质的参与而已。

直至1897年,毕希纳用实验结束了这场争论。

(PPT展示:毕希纳实验的过程)毕希纳把酵母研磨碎,将滤得到酵母汁加入葡萄糖溶液中。

大家能看到产生了什么现象啊?
【学生活动】冒出气泡
【教师活动】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促使酒精发酵的是酵母中的某种物质,而不是酵母菌本身。

后来科学家证明这种物质就是酶。

人类对酶的认识并没有就此结束,1926年,美国科学家萨姆纳尔得到脲酶结晶,才弄明白酶的本质是蛋白质。

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科学家又发现极少数的酶是RNA,我们把这一类酶称为核酶。

刚才我们花几分钟的时间回顾了人类对酶的认识的200多年的历史,现在能不能给酶下一个定义?
(引导学生将酶的定义分解成几个关键因素:来源、功能、化学本质。


【学生活动】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大部分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教师活动】酶来自活细胞,具有催化作用,大部分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现在知道了酶具有催化作用,那么,酶是怎么发挥它的作用的呢?我们来看酶催化作用的机理。

再来看一个化学反应:C+O2CO2我可以告诉大家这是一个放能反应,可是这个反应能自然地进行吗?
【学生活动】不能,要点燃。

【教师活动】反应物的能量比产物的能量高,但反应必须要点燃才能进行,是因为反应的进行需要一个活化能,点燃就给了它活化能。

酶的催化机理不是给它活化能,而是降低活化能。

(PPT展示:能量随催化反应进程而发生变化的相关图片)反应的无酶途径就像要越过一堵高墙,而酶的参与降低了墙的高度,使反应容易进行。

我们把反应物比作一辆汽车,它要变成产物必须经过一座山,平常的途径是要从山上经过,而山洞就好比一条有酶参与的途径,让反应物到产物的变化容易的多。

酶绝大部分是蛋白质,蛋白质具有这样的功能肯定和它的什么有关?
【学生活动】结构。

【教师活动】特殊的功能必定和它的空间结构有关。

科学家提出了酶的钥匙和锁学说。

(PPT 展示图片:酶的钥匙和锁学说)可是后来科学家发现,酶的作用还要复杂。

(flash酶促反应的动态过程)酶的作用要经历三步:①酶与底物结合,形成酶-底物复合物。

②酶-底物复合物形态发生改变,促使反应进行。

③产物形成,反应完成,酶恢复原状。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催化H2O2水解,我们可以用无机催化剂MnO2,也可以用有机催化剂过氧化氢酶。

酶作为生物催化剂,与无机催化剂相比,其催化生物化学反应的效率如何呢?我们用实验来探究一下。

(给出实验材料,解释实验选材的理由。

描述实验步骤,从中穿插自变量、因变量和无
关变量的概念。

展示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

提出实验设计的三个原则: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等量原则。

讲述酶具有高效性的意义。


【学生活动】(观察实验现象,得出结论—酶具有高效性。


通过这节课,我们对酶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现在来做几个习题巩固一下。

【学生活动】(做习题。


五、形成性评价
课堂问答已经从某些方面反映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再增加随堂练习以巩固所学知识(附习题)。

1.细胞内合成酶的主要场所是。

2.能够促使唾液淀粉酶水解的酶是()
A 淀粉酶
B 蛋白酶
C 脂肪酶D麦芽糖酶
3.在植物细胞工程中常常需要去掉细胞壁。

在不损伤植物细胞内部结构的情况下,下列哪种物质可用于去除细胞壁?()
A蛋白酶 B 纤维素酶 C 盐酸 D 淀粉酶
4、将乳清蛋白、淀粉、胃蛋白酶、唾液淀粉酶和适量水混合装入一容器内,调整pH值至2.0,保存于37℃的水浴锅内。

过一段时间后,容器内剩余的物质是()
A.淀粉、胃蛋白酶、多肽、水
B.唾液淀粉酶、麦芽糖、胃蛋白酶、多肽、水
C.唾液淀粉酶、胃蛋白酶、多肽、水
D.唾液淀粉酶、淀粉、胃蛋白酶、水
答案:1.核糖体 2.B 3.B 4.A
六、板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