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龙泉山导游词介绍3篇(完整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龙泉山导游词介绍3篇
浙江龙泉山导游词介绍3篇
1:
浙江龙泉山导游词介绍
龙泉山位于浙江省龙泉市凤阳山百山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其主峰黄茅尖海拔1929米,为江浙第一高峰.年平均气温12摄氏度,与云贵高原相识,形成了高原湖泊、高山草甸、云海雾松等众多高原特有的自然奇观。目前已开放龙泉大峡谷、荒野山庄、绝壁奇松、七星潭、黄茅尖、瓯江源等六大景区。那奇松异石、深潭飞瀑、云顶佛光和上千米高的自然天成的龙泉大佛无不给人以震撼。
这里不仅有中国高品位的景区,还有一座功能齐备、风格独特的荒野山庄。置身其中,让你感受到浓浓的北欧山地风情,成为一个四季皆宜的森林旅游、商务会议、休闲度假胜地。
走进龙泉山,你将成为大自然最亲近的人。
2:
浙江龙泉山导游词介绍
余姚市区中心耸立着一座林木葱郁的山丘,叫龙泉山。山高6
7.4米,周围约2公里,姚江流经山的南麓,山水相映,风光秀丽。
龙泉山旧名灵绪山,亦名屿山。传说远古时这里是一片汪洋,龙泉山是露出水面的一个小岛屿,这是屿山之名的由来。山上有一石井,即使天旱少雨,仍井水清盈,常年不枯,且因水面常呈现两条游
龙波纹,如双龙戏水,故称龙泉。大约从东晋时起,山亦因此泉而改名为龙泉山。
龙泉井在北宋时声名远播。苏东坡曾扬龙泉石井甘胜乳。时任鄞县县令的王安石,应余姚县令谢景初的邀请,多次登临龙泉山,题有《石井》诗两首,其中一首道:
山腰石井千年润,海眼泉无一日干。天下苍生待霖雨,不知龙向此中蟠。南宋初,高宗赵构为躲避金兵的追索,逃经余姚时亦登龙泉山,饮了龙泉之水,感到甘甜爽口。他返回临安后,曾专程派人来余姚,取此泉之水饮用。
古代的龙泉山古柏森森,苍松入云,山上深藏野鹿。后来逐渐开发,先后建起龙泉寺、严子陵祠、二王祠、文昌阁等十多座乡贤专祠和寺院。解放后,在山上绿化植被、砌坎铺路、建亭挖池,将古迹一一修葺。1957年开辟为龙山公园,逐年整修,恢复古迹祭忠台、四先贤故里碑、中天阁、龙泉井;新建子陵亭、阳明亭、舜水亭、梨洲亭、滑寿亭,由书法家舒同、郭绍虞、周而复、沈定庵书写亭匾。在山的中腰西坡设置园中园,园内建有天风楼,古色古香,别有风姿,并有苗圃、盆景园等,名贵花木盆景竞艳,楼台亭阁呈彩。1982年,日中文化交流协会和日本朱舜水纪念会在西山坡舜水亭前建立了朱舜水纪念碑,以纪念这位中日文化交流的使者。
登上龙泉山俯瞰,全城景色历历在目:
姚江蜿蜒东去,波光粼粼;南面四明山层峦叠嶂,云山万重;城郊碧野平畴,令人心旷神怡;山上奇石如云,林木苍郁,楼亭参差,古迹众多,使人流连忘返。
3:
浙江龙泉山导游词介绍
龙泉山又称灵绪山、屿山,现已辟为公园。位于余姚市中心偏西。虽然高度不到200米,但登山顶眺望,全城景色仍可尽收眼底。山腰有泉,泉水不大,但终年不涸,名龙泉,因该泉号称天下第一泉,故名龙泉山。姚江从山脚潺潺流过,形成龙山舜水一大景观。龙泉山不仅以景美境幽取胜,而且蕴涵着丰富的历史文化。
相传宋高宗曾登临此山饮水,觉泉水甘洌,取小甏汲水而去,并谓泉好风景更好。因建更好亭。迈入龙泉山公园南大门,拾级而上,在半山腰可见清书法家翁庆龙所书文献名邦巨匾,再往前走,便到了四先贤故里碑,这是后人为纪念严子陵、王阳明、朱舜水、黄梨洲四位余姚先贤而建的。位于南山腰的中天阁,曾为王守仁先生讲学处,故亦称阳明书院,建于五代,取唐诗人方干诗中中天气爽星河近之意而命名,现为梨洲文献馆。
山上另有龙泉井、龙泉室、子陵亭、阳明亭、舜水亭、梨洲亭、止仰亨、知乐池、文昌阁,诸多乡贤词、纪念馆等,始建于北宋的通济桥和元代的舜江楼,在龙泉山麓,构成了长虹卧波,飞阁镇流的景观。在饱览大自然风光的同时,可增长知识,熏陶情操。
看过浙江龙泉山导游词介绍。
附送:
浙江龙游石窟导游词
浙江龙游石窟导游词
大家好,孔夫子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今天,我正是怀着这种心情来接待各位朋友的到来的。
洛阳,是中外闻名的历史名城。她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众多的文物古迹。为使各位来宾在洛阳期间能对这座古老城市的历史文化和古迹有进一步的了解,在乘车去景点参观的途中,我将洛阳的历史及龙门石窟的大致情况,向大家做简单的介绍。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中游的南岸。因地处洛河北岸而得名,意为洛水之阳。
洛阳在历史上曾是众多朝代建都的城市,素称九朝古都。在这一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洛阳曾长时间地作为中国的政治、文化、经济的中心。今天,我们去参观的举世闻名的龙门石窟便是众多的文物古迹之一。
龙门石窟,在洛阳市南郊的龙门山口处,距市区1
5公里,从北魏太和十九年开凿,迄今已有1500余年的历史,它和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岗石窟,共同组成我国著名的三大石窟艺术宝库。
龙门,在春秋战国时期称伊阙,香山与龙门山东西对峙,伊水从中流过,形成一座壮丽的门阙。后因处于隋唐帝国之南,又称龙门。
所谓石窟,就是在石壁山崖上开凿的洞直,或是天然形成的石洞,用以藏身或贮藏食物和东西。早在原始社会,人们已利用天然石洞描绘动物形象和生活情景,然而以石窟寺的现象出现并作为佛教信徒、僧侣礼佛和修行的场所,却是在古印度兴起佛教后出现的。
由于山林的幽静、神秘、石窟的冬暖夏凉,依山雕凿石窟比用砖石筑的寺院便利耐久,所以在古印度出现了集建筑、绘画、雕凿艺术
之大成的石窟寺。这种石窟寺艺术,随着僧侣的传教活动传入我国的边疆和内地,同我国民族特点和传统的各种艺术技法风格融合交汇,成为我国的一种特有的雕刻、彩绘工艺。我们今天要看的龙门石窟就是我国众多寺群中的瑰宝之一。
龙门石窟群的雕刻,除了前面所说的有利条件外,还有个不可忽视的自然条件。伊水两岸的山崖都属于古生代寒武纪和奥陶纪的石灰岩层。其石质坚硬、结构紧密,不宜风化和大面积脱裂,很适合于艺术造像,与其他砂岩石相比,有着宜于保存的有利条件。
洛阳龙门石窟的开凿是继甘肃的敦煌石窟、山西大同的云岗石窟之后由皇室开凿的又一大型石窟寺群,建于北魏太和年间,先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五代延至清代。前后400多年。其中大规模、有效率的营建约计150年左右,分别出现在北魏和隋唐时期。龙门石窟的大大小小的佛龛、石像沿伊水两岸星罗棋布的在龙门东西两山的崖壁上,南北长达1公里。
各位朋友,我们在龙门石窟参观约用
1.5 2小时的时间,在此,我们每分钟可以看到1000余尊大大小小的佛像。据1962年龙门文物保管所统计,两山现存窟龛2100多个。大小造像10万余尊,佛塔40余座,造像题记碑文约2870多块。造像以北魏、隋、唐为主。北魏约占百分之三十左右,隋唐占百分之六十左右。龙门石窟最大造像为奉先寺的卢舍那大佛。龙门石窟群,大部分集中在伊水西岸的崖壁上,其中有7个大型洞窟。因龙门东山的岩层比西山的薄,不便雕凿大型造像。在龙门石窟中,北魏时期的洞窟具有代表性的是古阳洞、宾阳中洞、莲花洞等。隋代作品的代表是宾阳南洞。唐代具有代表性的洞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