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个十年的文学

合集下载

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脉络

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脉络
二、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推进了马克思 主义文艺理论的传播与初步运用,并在相 当程度上决定着以后几十年的文坛面貌; (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革命+恋爱)
三、左翼文学兴发的同时,自由主义作家 的文学及其它多种倾向文学彼此竞争,共 同丰富了三十年代的文学创作。
乡土叙述体:
东北作家群:萧红《呼兰河传》萧军
2024/3/12
小说由于其表现手法的多样、表现范围的 广阔成为文学的主要体裁。
鲁迅《狂人日记》
文学革命是我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伟大而 彻底的文学革新运动,不同于近代所产生 的文学改良,它所带来的是文学观念、内 容形式上的全方位的革新。
在文学观念上,将“文以载道”、游戏消 遣等种种传统的文学思想作为封建制度及 其思想体系的产物加以否定,表现人生、 反映时代的积极的文学思想成为共识。
注,知识分子的主体地位上升。 市场经济对文学的潜在影响开始凸显。
(商品文学、官方文学、纯文学)
余华《在细雨中呼喊》
王朔《动物凶猛》
《十八岁出门远行》 苏童《米》,《妻妾成群》 格非 短篇小说《欲望的旗
陈忠实《白鹿原》 毕飞宇《青衣》
帜》
史铁生《命若琴弦》
阿城 《棋王》
王小波 《青铜时代》
在文学内容上体现着现代民主主义、人道 主义思想,充溢着觉醒的时代精神;
在语言和形式上,摒弃了文言文和僵化的 传统文学格式,用白话文写作,并广泛吸 收了外国多样化的文学样式、手法。
第二个十年(1927-1937):“革命文学”
一、“五四”所开启的相对自由的思想氛 围消失,文学主潮随着社会的变革而变得 空前政治化;
2024/3/12
由于中国现代性不是自然发生而是被迫反应,这 种创伤经验使中国现代性同时面对反抗传统的难 堪与质疑西方的尴尬。西方现代性无力为中国现 代性提供一个完整体系而是在知识和价值之间充 满了巨大裂痕,这就造成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现 代性具有两面性:中国文学现代性一直企图以断 裂方式展开:“文学革命”率先触发由传统向现 代的激变,“革命文学”更以激进方式为一个阶 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暴力革命鸣锣开道,“社会 主义文学”成为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强有力的意识 形态,文革中大字报铺天盖地淹没冤死者与惨死 者的尸体,改革文学又为改革摇旗呐喊20世纪中 国文学的现代性始终在激进中变革,

中国现当代文学 第三个十年的文学·文学思潮·赵树理51页PPT

中国现当代文学 第三个十年的文学·文学思潮·赵树理51页PPT
5、教导儿童服从真理、服从集体,养 成儿童 自觉的 纪律性 ,这是 儿童道 德教育 最重要 的部分 。—— 陈鹤琴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中国现当代文学 第三ຫໍສະໝຸດ 十年的文 学·文学思潮·赵树理1、纪律是管理关系的形式。——阿法 纳西耶 夫 2、改革如果不讲纪律,就难以成功。
3、道德行为训练,不是通过语言影响 ,而是 让儿童 练习良 好道德 行为, 克服懒 惰、轻 率、不 守纪律 、颓废 等不良 行为。 4、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房里没有水。 ——夸 美纽斯

第三个十年小说概述

第三个十年小说概述

•赵树理式的主题:尽管在新社会,没落腐朽的封建经 济制度已经被消灭,但封建传统思想、小生产意识的 影响仍然长期存在,要使农民真正获得精神上的解放, 还需要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赵树理作品具有民俗文化价值。
(3)评书体现代小说形式的创造 •扬弃了传统小说章回体框架,但汲取了讲究情节连贯 性与完整性的结构特点 •在描写与叙事的关系上,吸取传统评书式小说的手法, 把描写情景融化在叙述故事中,把人物放在情节发展 矛盾冲突中 • 叙事风格明快、简约、富于幽默感 •文学语言:纯正、活泼的农民普通话
无名氏 :《露西亚之恋》《龙窟》《北极风情 画》《塔里的女人》《野兽· 野兽· 野兽》《海 艳》《金色的蛇夜》
施济美:《凤仪园》《鬼月》 潘柳黛:长篇《退职夫人自传》

四、现实与民间
1、赵树理: 表现农民心理思想改造的艰难历程。 成名作《小二黑结婚》,代表作《李有才 板话》,另有《李家庄的变迁》《孟祥英翻身》 《来来往往》《传家宝》《邪不压正》等.
2、暴露小说:
张天翼《华威先生》 《谭九先生的工作》 《新生》,后一并收入《速写三篇》。 《华威先生》(1938)发表后在国统区引起 关于抗战文艺要不要暴露的长时间的争论, 直到40年代不可遏止地涌现出越来越多的暴 露作品,汇成了40年代讽刺与暴露文学的浪 潮。

《华威先生》提供了一个“包而不办”的抗战文化官 僚的典型形象: 华威先生的外部表现是“忙”。 到处兜售“一个领导中心”,把一个党派的狭隘利 益与个人私利充分地混合。政客、党棍加文化野心 家! 性格核心是狂热的权力攫取欲。 讽刺艺术: 人物形象刻画上蕴含讽刺性:优雅与失范;快与慢; 媚上与欺下。 场景选择上强化讽刺性:三个会议的不同表现; 语言风格上饱含讽刺性:反复的段落和语言;虚假 和矛盾的语言;对不同人物的不同语言。

中国现当代文学三十年

中国现当代文学三十年

中国现当代文学三十年三个十年的每一编第一章都是文学思潮与运动的总体背景把握,下述分别是代表作家与文学体裁的分章论述,我以为这起码指示我们对文学史把握的方法:一是以作家(及团体)为线索,一是以文类的历时变更为线索,如就文学类型(体裁、形式)而言,小说与通俗小说、新诗、散文(轻)、戏剧,是四大分支,每一分支文类的演变又以代表作家作品为具体表现;就作家而言:鲁郭茅巴老曹、(加)沈赵艾、及张爱玲。

因此对于本书的阅读模式,我觉得可以先大览第一遍,第二遍则以文学思潮为框架,文类为线索、以主要作家为其发展的具体内容来重读。

本书将现代文学史划分为3个时代框架,可以看作由五条线索组成:文学思潮与运动、小说、诗歌、戏剧、散文。

其中思潮是宏观背景,具体文类是发展的不同脉络走向,而文类发展的微观表现是作家与作品。

较重要的,我认为是小说与诗歌;就戏剧而言,重心在曹禺;而散文则以鲁迅、林语堂、周作人等人略带过。

一、文学思潮与运动(一)第一个十年:现代文学的发生第一个十年即1917-1927年,主要涉及中国现代文学的起源:一是把握其动因,二是要清楚现代文学发生的过程。

就动因而言:外在动因是翻译的大量引进;内在动因是:1)中国内部受到资本主义冲击后的物质、技术(印刷术与文学市场的形成)、观念的推动;2)文学自身的变革(包括“文界”、“诗界”、“小说界”革命)+语言变革(白话文运动)。

而现代文学发生的根本动力在于思想启蒙:新文化运动的批判与引介。

其标志是1915年《青年杂志》(《新青年》)创办,涉及到1917年胡适《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文学革命论》的两篇“檄文”。

现代文学发生的过程具体体现为新旧文化与文学的论争,如学衡派、甲寅派论争,以及众多文学社团的成立、作家的集聚及在各领域的文学实践。

(二)第二个十年:革命时代的文学第二个十年即1928-1937年6月,这一阶段国民党政权建立,主要体现为革命文学与无产阶级文学的兴起、左翼与左联文学与自由主义文学的论争、因马克思主义文学思潮的传播与初步运用,从20年代到30年代,文学思想政治化,其主题、题材、文体、篇幅皆发生变化。

现当代文学三十年

现当代文学三十年

现当代文学三十年第一编第一个十年(1917—1927)1.1915年9月,独秀发表《新青年》标志新文化运动的开始;1917年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是文学革命的第一篇宣言。

2.文学研究会于1921年1月在北京成立,发起人作人、雁冰、地上、统照等等;月刊《小说月报》;写法上倾向于19世纪俄国和欧洲的现实主义,也借鉴自然主义。

3.文学革命取得重大胜利是白话文推翻文言文,白话文获得全面的推广;4.创造社于1921年6月在日本东京成立,成员:郭沫若、资平、郁达夫等等,都是在日本留学的学生;创造社的文学活动以“五卅”为界分前后期,前期为艺术而艺术,后期同情无产阶级革命;5.新月社、语丝社6.迅主要作品《呐喊》《彷徨》深刻思想主题:国民性与人性主题(1)对旧中国不幸人生的艺术概括(例如啊Q的不幸人生)(2)对封建礼教“吃人”本质的彻底揭露(《狂人日记》《祝福》)(3)对国明精神弱点的揭露批判(阿Q精神、阿Q主义)(4)对普遍存在的人与人之间隔膜,冷酷关系的揭露批判(祝福中的人们把祥林嫂的悲剧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5)对知识分子悲剧命运的思考(伤逝中)(6)对美好人性的赞颂(一件小事中车夫撞了人之后。

)7.小说情节,结构模式:(1)看/被看模式,例如《示众》里面因为一个示众的罪犯而引起的人们的聚集,将看与被看体现得淋漓尽致.罪犯被人看,也在看别人,而围观的人们在相互的看,又被看;(2)离去-归来-再离去的还乡模式,例如《故乡》,小时候看到的闰土形象,后来出去读书回来时再看到润土,此时的形象完全不同了,后面又离开了故乡,体现了这一模式;8.阿Q的精神特征:一般特征:遵守“男女之打防”,盲目排外;主要特征:精神胜利法,虚妄自大,麻木健忘,自轻自贱,化丑为美,欺软怕硬;9.问题小说,针对社会现象,人生问题,提出问题,试图解决问题核心,人生目的,意义,价值题材;主题:个性自由,恋爱婚姻,伦理道德,妇女解放故事社会(问题)代表作家:冰心,庐隐,地山10.问题小说衰落的原因:1.一般只是提出问题而不能正确回答问题或是抽象的“爱的哲学”或是皈依宗教信仰等,削弱了作品的思想艺术力量,客观上也造成某些积极影响;2.在艺术上问题讲说比文学革命初期的作品元素,更多的摆脱了旧小说的痕迹,但作品视野比较狭窄往往承载概念化的毛病。

中国现当代文学三十年

中国现当代文学三十年

戏剧
一广场戏剧 1 国统区的无产阶级戏 剧 2解放区的红色戏剧 3九一八后的国防戏剧 4田汉洪深的戏剧创作 5熊佛西的农民戏剧实 验二剧场戏剧曹禺夏衍 李健吾袁牧之宋之的陈 白尘
第三编 第三个十年
一.论争 1 关于“民族形式”问题的论争 2 关于文艺与政治、文艺与生活关系问题的论争 3 关于现实主义和“主观”问题的论争 二.文艺理论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三.文学创作(一) 小说、诗歌、散文、戏剧。 三.文学创作(二) 国统区文学、解放区文学、孤岛文学、沦陷区文 学。
巴金
巴金的中、长篇小说带有强烈的主观性、抒情性, 与茅盾、老舍的客观性、写实性的中、长篇一起, 构成了现代文学第二个十年中、长篇小说的艺术高 峰。 第二个十年: 小说:内容:“青年世界” 艺术:主观性、抒情性,情感汪洋恣肆,语 言行云流水。 第三个十年: 小说:内容:1旧家庭的没落 2抗战时期现实生活 艺术:单纯、朴素、流畅中表现鲜明的感情,以 情动人是其一贯的风格。
老舍
小说:内容:市民世界 艺术:“京味”与幽默是其独 特的风格
曹禺
戏剧:《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 《家》五部经典 内容:追索现实背后深处的人生、人性、 人的生命存在的奥秘。 艺术:“大融合”的戏剧境界。
沈从文
小说:内容:湘西世界 艺术:发展了一种特殊的小说 体式:文化小说、诗小说或抒情小 说,被称为“文体作家”。 2追求纯、真的美文效果。
中国现当代文学三十年
第一编 第一个十年(1917-1927年)
第二编 第二个十年(1928-1937年6月) 第三编 第三个十年(1937年7月-1949年9月)
现当代文学重要作家
第一编 第一个十年 (1917年——1927年)

15四十年代文学思潮

15四十年代文学思潮

p 15
5.1945-1949关于现实主义和主观主义的长期论争 论争始于1945年1月胡风在《希望》创刊号上 发表的文章《置身在为民主的斗争里面》,舒芜的 《论主观》同时发表。胡风的主观意图是反对文学 创作的教条主义,公式化倾向,推进现实主义的创 作风气,他认为,主观战斗精神是艺术创造的源泉。 舒芜从哲学上支持胡风的观点,他把主观提到决定 性位置,说成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引起了普遍批评。 何其芳、冯雪峰、乔冠华等都有文章批判他们。 1948年,胡风又在《论现实主义的路》中进一步阐 述自已的观点,对批评文章,一一加以反驳,论争 到建国前结束,双方并未取得一致意见。
p 13
3.关于民族形式问题的讨论: 这一讨论于在1939-1941年间,国统区、 解放区都进行。论争的焦点是如何看待民 族形式的来源,论争的一方是向林冰,他 在《论民族形式的中心源泉》等文中一再 强调创造新民族形式的途径就是运用民间 形式,并认为新文学是以欧化的形式代替 中国作风,是中国气派的畸形发展形式, 反对的一方是葛一虹,他在《民族形式的 中心源泉在所谓“民间形式”吗》等文中 全盘肯定五四文学,完全否定民间形式的 有可继承的合理成份。
40年代文学思潮
p1
40年代文学(第三个十年)指 从芦沟桥事变(1937年7月7日)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年10月1 日)的12年,包括抗日战争、解放 战争两个历史时期的文学活动。
p2
由于大片国土沦陷,中国国土被分 为国民党统治区、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 (以延安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日伪 统治下的沦陷区和上海英法等外国租界 的孤岛四大部分。文学也因此构成国统 区文学、解放区文学、沦陷区文学、孤 岛文学。
p 12
2.文化界对“战国策”派的批判 “战国策” ,出现在抗日战争时期,不是一个 纯文学或以文学为主的社团,而是一个政治、哲学、 历史、文学相统一的一个综合性社团流派。以汇集 于西南的一些教授陈铨,林同济,雷海宗等为代表。 他们在昆明创办《战国策》,于昆明共出17期,在 重庆创办《大公报·战国》副刊共出31期,他们的 哲学基础是尼采的唯意志论和超人哲学,他们声称 当时是战国时代的重复,在文学上主张以恐怖,狂 欢和虔恪作为创作的“三大母题”。他们着重宣扬 以反理性主义为基础的主观唯心论,鼓吹自我中心, 强调心灵表现,提倡超阶级的民族主义文学运动。 这一派中只有陈铨是作家,剧作《野玫瑰》是其代 表作。

中国现代文学第三个十年

中国现代文学第三个十年
2、文学发展的时段性很清晰,这主要是因为战争局势的发展 变化,影响了不同时段的时代审美倾向。
3、不同政治区域的文学分割并存。战时形成的地缘政治文化, 对文学的发展和风貌形成了强有力的制约,不同的政治区域有着 不同的风貌。主要分为国统区文学、解放区文学、上海孤岛文学 和沦陷区文学。而国统区在全国所占的面积最大,拥有的作家也 最多,文学思潮和创作都比较活跃,所以比起其他区域文学来, 更能代表40年代文学的主潮,但是在不同的战争阶段也呈现出不 同的基调和风貌。
第三节
解放区文学特质概要
解放区文学的艺术倾向 解放区是以延安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扩大而来的,由于深处西北内陆, 物质贫乏,文化水平落后,文学面临的主要任务就是和农民对话,这种特殊 的政治现实使文学被纳入了政治轨道,解放区文学呈现出了民间化和政治化 趋向。随着文艺整风运动和毛泽东的《讲话》的实行,1942年之后的抗日根 据地、解放区文学发生了显著的、深刻的变化,展现了前所未有的新的政治 风貌,工农兵方向被确立,创作追求为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 气派。其艺术倾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处理作品题材、主题以及人物描写时,作家们很少再写知识分子个人 的情感生活,也很少注意对现实生活的矛盾和黑暗的暴露,所取代的是对新 社会新生活的赞美,普通的工农兵成为作品重点表现的对象。 2、在文艺形式上,自觉追求文学的民族化和大众化方向,采用一些农民喜 闻乐见的传统民间文艺形式,形成了一些新的文体,如新歌剧(贺敬之的 《白毛女》、阮章竞的《赤叶河》)、新评书体小说(赵树理)、新章回体 小说、民歌体叙事诗等等。 3、在美学风格上,与国统区的沉郁凝重不同,具有明朗素朴的风格。 在特定的历史时期,这种单向突进的文学发展形态有适应时代的一面, 并且也因此而独具特色,但随着政治历史环境的变迁,这种文学发展形态向 全国突进,就难免产生了一些狭隘的负面的影响。

第三个十年文学概述

第三个十年文学概述
内容:
❖ 作家与艺术家的立场问题:要求“思想改造” 并与工农结合;
❖ 文艺与政治关系:文艺为政治服务 ; ❖ 文艺与生活的关系。
由于较多强调了服务政治,结果导致了 文学创作简单化、概念化 。
四、文学思潮、文学论争与胡风等的理论批评
❖ 国统区“民族形式”问题的论争 ❖ 解放区“文艺与政治”、“文艺与生活”关
一、战争制约下不同政治地域的文学分割并存 1、概况 : ❖ 国统区文学 ❖ 解放区文学 ❖ 沦陷区文学 ❖ 孤岛文学
“国统区文学”代表“40年代文学”主潮。
2、国统区文学不同阶段的风貌。P255
(1)初期 基调:昂扬激愤 主题:爱国主义 缺失:文学多样性、个性化的部分丧失 (2)相持阶段 基调:沉郁苦闷 主题与题材:面对现实、 转向历史、面向自己 文学形式:长篇小说、多慕剧、长篇叙事诗抒情诗 (3)后期 基调:紧张、愤激、嘲谑、痛苦、希望、期待、焦躁 主题与题材: a、对黑暗的诅咒与对腐朽现实政治的否定。 b、知识分子的自我反省和历史总结。
3、解放区文学 主要特点:P324 (1)文学服务于时代政治任务的功利性。 (2)作家心态的“工农兵”化:写对新社会新 制 度以及对人民群众斗争生活的赞美。 (3)艺术追求的乡村化:对文学民族化大众化 的自觉探索。形成一些新的文体,如新评书小说, 新章回体小说、民歌体叙文诗、新歌剧等。
缺失:文学发展的片面性
系的讨论,对王实味文艺观点的批判 ❖ 国统区围绕《清明前后》《芳草天涯》引发
的文学与政治关系等问题的论争; ❖ 现实主义与“主观”问题的论争。 ❖ 对“战国策”派的批判:P258
思考与练习: ❖ 简评解放区文学这一文学史现象。 ❖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意
义。
作业: ❖ 选一篇自己喜欢的现代小说写一份文学 评论,注意观点明确,关键句前置,注释 和参考资料书写形式正确。

(完整word版)中国现当代文学三十年框架图

(完整word版)中国现当代文学三十年框架图

内容整理第一编第一个十年(一九一七~一九二七年)表1: 文学革命进程表文学思潮与运动(一)表2: 文学革命的成果表5: 第一个十年各类文学创作发展及其代表作各类文学创作(一)名家及其作品和影响(一)第二编第二个十年(一九二八~一九三七年六月)文学思潮与运动(二)各类文学创作(二)名家及其作品和影响(二)第三编第三个十年(一九三七年七月~一九四九年九月)文学思潮与运动(三)各类文学创作(三)名家及其作品和影响(三)台湾文学伍、书评所谓「现代文学」, 即是「用现代文学语言与文学形式」, 表达现代中国人的思想、情感、心理的文学。

这样的「文学现代化」, 是与本世纪中国所发生的「政治、经济、科技、军事、教育、思想、文化的全面现代化」历史进程相适应, 并且是其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

本书的作者们吸收并反应近年来的研究成果与发展趋势, 打破狭窄的格局, 扩大研究领域, 除了尽可能的揭示现代文学发展的历史主流, 同时也注意到展示其发展中的丰富性与多样性, 力图真实地写出历史的全貌。

在体例上的安排, 注意到文体分类, 以突出各种文体的发展和不同流派的特点, 又对些代表艺术高峰的作家作品进行专论述, 以显示各时期艺术发展所达到的水平。

(引自封底简介)<<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这本书属于大陆的文学教科书, 所以其内容及体例力求详细统整。

对于历史轨迹的脉胳和发展, 此书做了一个很完整的述叙, 但相对的对于各个作家作品特色及生平经历影响的介绍便稍显不足, 但因其为「文学史」教科书的定位, 此美中不足之处便瑕不掩瑕, 况且其还捡选了一些最具影响力的作家做简介。

文学可以丰富人类的人生经验, 无待于亲身去体验;历史对于人类心理及文化发展上的影响是有脉络可寻及有目共睹的,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提供了读者纵观文学的历史流变机会, 且稍稍点提了不同时期、不同作家的风格及作品供读者再往有兴趣的主题深入研究, 做为文学史的概括总介及研究者寻找研究方向的指针, 可当之无愧。

现代文学第三个十年 战时战后文学(1937年-1949年)

现代文学第三个十年 战时战后文学(1937年-1949年)

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文协)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文协)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文协)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文协)文艺界抗敌协会(文协)艺界抗敌协会(文协)界抗敌协会(文协)抗敌协会(文协)敌协会(文协)协会(文协)会(文协)(文协)文协)协))中国抗战时期为团结抗日力量而建立的全国性的文艺团体1938年武汉成立国抗战时期为团结抗日力量而建立的全国性的文艺团体1938年武汉成立抗战时期为团结抗日力量而建立的全国性的文艺团体1938年武汉成立战时期为团结抗日力量而建立的全国性的文艺团体1938年武汉成立时期为团结抗日力量而建立的全国性的文艺团体1938年武汉成立期为团结抗日力量而建立的全国性的文艺团体1938年武汉成立为团结抗日力量而建立的全国性的文艺团体1938年武汉成立团结抗日力量而建立的全国性的文艺团体1938年武汉成立结抗日力量而建立的全国性的文艺团体1938年武汉成立抗日力量而建立的全国性的文艺团体1938年武汉成立日力量而建立的全国性的文艺团体1938年武汉成立力量而建立的全国性的文艺团体1938年武汉成立量而建立的全国性的文艺团体1938年武汉成立而建立的全国性的文艺团体1938年武汉成立建立的全国性的文艺团体1938年武汉成立立的全国性的文艺团体1938年武汉成立的全国性的文艺团体1938年武汉成立全国性的文艺团体1938年武汉成立国性的文艺团体1938年武汉成立性的文艺团体1938年武汉成立的文艺团体1938年武汉成立文艺团体1938年武汉成立艺团体1938年武汉成立团体1938年武汉成立体1938年武汉成立1938年武汉成立1938年武汉成立1938年武汉成立938年武汉成立38年武汉成立8年武汉成立年武汉成立武汉成立汉成立成立立大会通过《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宣言》《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简章》等文件会通过《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宣言》《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简章》等文件通过《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宣言》《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简章》等文件过《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宣言》《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简章》等文件《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宣言》《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简章》等文件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宣言》《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简章》等文件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宣言》《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简章》等文件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宣言》《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简章》等文件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宣言》《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简章》等文件文艺界抗敌协会宣言》《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简章》等文件艺界抗敌协会宣言》《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简章》等文件界抗敌协会宣言》《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简章》等文件抗敌协会宣言》《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简章》等文件敌协会宣言》《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简章》等文件协会宣言》《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简章》等文件会宣言》《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简章》等文件宣言》《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简章》等文件言》《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简章》等文件》《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简章》等文件《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简章》等文件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简章》等文件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简章》等文件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简章》等文件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简章》等文件文艺界抗敌协会简章》等文件艺界抗敌协会简章》等文件界抗敌协会简章》等文件抗敌协会简章》等文件敌协会简章》等文件协会简章》等文件会简章》等文件简章》等文件章》等文件》等文件等文件文件件《简章》确定协会宗旨在于“联合全国文艺作家共同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完成中国民简章》确定协会宗旨在于“联合全国文艺作家共同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完成中国民族章》确定协会宗旨在于“联合全国文艺作家共同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完成中国民族自》确定协会宗旨在于“联合全国文艺作家共同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完成中国民族自由确定协会宗旨在于“联合全国文艺作家共同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完成中国民族自由解确定协会宗旨在于“联合全国文艺作家共同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完成中国民族自由解定协会宗旨在于“联合全国文艺作家共同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完成中国民族自由解放,协会宗旨在于“联合全国文艺作家共同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完成中国民族自由解放,会宗旨在于“联合全国文艺作家共同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完成中国民族自由解放,建宗旨在于“联合全国文艺作家共同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完成中国民族自由解放,建设旨在于“联合全国文艺作家共同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完成中国民族自由解放,建设中在于“联合全国文艺作家共同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完成中国民族自由解放,建设中国于“联合全国文艺作家共同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完成中国民族自由解放,建设中国民“联合全国文艺作家共同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完成中国民族自由解放,建设中国民族联合全国文艺作家共同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完成中国民族自由解放,建设中国民族革合全国文艺作家共同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完成中国民族自由解放,建设中国民族革命全国文艺作家共同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完成中国民族自由解放,建设中国民族革命的国文艺作家共同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完成中国民族自由解放,建设中国民族革命的文文艺作家共同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完成中国民族自由解放,建设中国民族革命的文艺,艺作家共同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完成中国民族自由解放,建设中国民族革命的文艺,作家共同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完成中国民族自由解放,建设中国民族革命的文艺,保家共同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完成中国民族自由解放,建设中国民族革命的文艺,保障共同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完成中国民族自由解放,建设中国民族革命的文艺,保障作同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完成中国民族自由解放,建设中国民族革命的文艺,保障作家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完成中国民族自由解放,建设中国民族革命的文艺,保障作家权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完成中国民族自由解放,建设中国民族革命的文艺,保障作家权益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完成中国民族自由解放,建设中国民族革命的文艺,保障作家权益本帝国主义侵略,完成中国民族自由解放,建设中国民族革命的文艺,保障作家权益帝国主义侵略,完成中国民族自由解放,建设中国民族革命的文艺,保障作家权益国主义侵略,完成中国民族自由解放,建设中国民族革命的文艺,保障作家权益主义侵略,完成中国民族自由解放,建设中国民族革命的文艺,保障作家权益义侵略,完成中国民族自由解放,建设中国民族革命的文艺,保障作家权益侵略,完成中国民族自由解放,建设中国民族革命的文艺,保障作家权益略,完成中国民族自由解放,建设中国民族革命的文艺,保障作家权益,完成中国民族自由解放,建设中国民族革命的文艺,保障作家权益完成中国民族自由解放,建设中国民族革命的文艺,保障作家权益成中国民族自由解放,建设中国民族革命的文艺,保障作家权益中国民族自由解放,建设中国民族革命的文艺,保障作家权益国民族自由解放,建设中国民族革命的文艺,保障作家权益民族自由解放,建设中国民族革命的文艺,保障作家权益族自由解放,建设中国民族革命的文艺,保障作家权益自由解放,建设中国民族革命的文艺,保障作家权益由解放,建设中国民族革命的文艺,保障作家权益解放,建设中国民族革命的文艺,保障作家权益放,建设中国民族革命的文艺,保障作家权益,建设中国民族革命的文艺,保障作家权益建设中国民族革命的文艺,保障作家权益设中国民族革命的文艺,保障作家权益中国民族革命的文艺,保障作家权益国民族革命的文艺,保障作家权益民族革命的文艺,保障作家权益族革命的文艺,保障作家权益革命的文艺,保障作家权益命的文艺,保障作家权益的文艺,保障作家权益文艺,保障作家权益艺,保障作家权益,保障作家权益保障作家权益障作家权益作家权益家权益权益益文协号召“文章下乡,文章入伍”,多次派遣作家战地访问团到各战区访问慰劳和宣传,推协号召“文章下乡,文章入伍”,多次派遣作家战地访问团到各战区访问慰劳和宣传,推动号召“文章下乡,文章入伍”,多次派遣作家战地访问团到各战区访问慰劳和宣传,推动作召“文章下乡,文章入伍”,多次派遣作家战地访问团到各战区访问慰劳和宣传,推动作家“文章下乡,文章入伍”,多次派遣作家战地访问团到各战区访问慰劳和宣传,推动作家深文章下乡,文章入伍”,多次派遣作家战地访问团到各战区访问慰劳和宣传,推动作家深入章下乡,文章入伍”,多次派遣作家战地访问团到各战区访问慰劳和宣传,推动作家深入现下乡,文章入伍”,多次派遣作家战地访问团到各战区访问慰劳和宣传,推动作家深入现实乡,文章入伍”,多次派遣作家战地访问团到各战区访问慰劳和宣传,推动作家深入现实战,文章入伍”,多次派遣作家战地访问团到各战区访问慰劳和宣传,推动作家深入现实战争文章入伍”,多次派遣作家战地访问团到各战区访问慰劳和宣传,推动作家深入现实战争章入伍”,多次派遣作家战地访问团到各战区访问慰劳和宣传,推动作家深入现实战争入伍”,多次派遣作家战地访问团到各战区访问慰劳和宣传,推动作家深入现实战争伍”,多次派遣作家战地访问团到各战区访问慰劳和宣传,推动作家深入现实战争”,多次派遣作家战地访问团到各战区访问慰劳和宣传,推动作家深入现实战争,多次派遣作家战地访问团到各战区访问慰劳和宣传,推动作家深入现实战争多次派遣作家战地访问团到各战区访问慰劳和宣传,推动作家深入现实战争次派遣作家战地访问团到各战区访问慰劳和宣传,推动作家深入现实战争派遣作家战地访问团到各战区访问慰劳和宣传,推动作家深入现实战争遣作家战地访问团到各战区访问慰劳和宣传,推动作家深入现实战争作家战地访问团到各战区访问慰劳和宣传,推动作家深入现实战争家战地访问团到各战区访问慰劳和宣传,推动作家深入现实战争战地访问团到各战区访问慰劳和宣传,推动作家深入现实战争地访问团到各战区访问慰劳和宣传,推动作家深入现实战争访问团到各战区访问慰劳和宣传,推动作家深入现实战争问团到各战区访问慰劳和宣传,推动作家深入现实战争团到各战区访问慰劳和宣传,推动作家深入现实战争到各战区访问慰劳和宣传,推动作家深入现实战争各战区访问慰劳和宣传,推动作家深入现实战争战区访问慰劳和宣传,推动作家深入现实战争区访问慰劳和宣传,推动作家深入现实战争访问慰劳和宣传,推动作家深入现实战争问慰劳和宣传,推动作家深入现实战争慰劳和宣传,推动作家深入现实战争劳和宣传,推动作家深入现实战争和宣传,推动作家深入现实战争宣传,推动作家深入现实战争传,推动作家深入现实战争,推动作家深入现实战争推动作家深入现实战争动作家深入现实战争作家深入现实战争家深入现实战争深入现实战争入现实战争现实战争实战争战争争组织编写通俗读物50多种,《抗战小丛书》40多种,会刊《抗战文艺》1938年—1946年织编写通俗读物50多种,《抗战小丛书》40多种,会刊《抗战文艺》1938年—1946年编写通俗读物50多种,《抗战小丛书》40多种,会刊《抗战文艺》1938年—1946年写通俗读物50多种,《抗战小丛书》40多种,会刊《抗战文艺》1938年—1946年通俗读物50多种,《抗战小丛书》40多种,会刊《抗战文艺》1938年—1946年俗读物50多种,《抗战小丛书》40多种,会刊《抗战文艺》1938年—1946年读物50多种,《抗战小丛书》40多种,会刊《抗战文艺》1938年—1946年物50多种,《抗战小丛书》40多种,会刊《抗战文艺》1938年—1946年50多种,《抗战小丛书》40多种,会刊《抗战文艺》1938年—1946年0多种,《抗战小丛书》40多种,会刊《抗战文艺》1938年—1946年多种,《抗战小丛书》40多种,会刊《抗战文艺》1938年—1946年种,《抗战小丛书》40多种,会刊《抗战文艺》1938年—1946年,《抗战小丛书》40多种,会刊《抗战文艺》1938年—1946年《抗战小丛书》40多种,会刊《抗战文艺》1938年—1946年抗战小丛书》40多种,会刊《抗战文艺》1938年—1946年战小丛书》40多种,会刊《抗战文艺》1938年—1946年小丛书》40多种,会刊《抗战文艺》1938年—1946年丛书》40多种,会刊《抗战文艺》1938年—1946年书》40多种,会刊《抗战文艺》1938年—1946年》40多种,会刊《抗战文艺》1938年—1946年40多种,会刊《抗战文艺》1938年—1946年0多种,会刊《抗战文艺》1938年—1946年多种,会刊《抗战文艺》1938年—1946年种,会刊《抗战文艺》1938年—1946年,会刊《抗战文艺》1938年—1946年会刊《抗战文艺》1938年—1946年刊《抗战文艺》1938年—1946年《抗战文艺》1938年—1946年抗战文艺》1938年—1946年战文艺》1938年—1946年文艺》1938年—1946年艺》1938年—1946年》1938年—1946年1938年—1946年938年—1946年38年—1946年8年—1946年年—1946年—1946年1946年946年46年6年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更名为中华全国文艺界协会日战争胜利后,更名为中华全国文艺界协会战争胜利后,更名为中华全国文艺界协会争胜利后,更名为中华全国文艺界协会胜利后,更名为中华全国文艺界协会利后,更名为中华全国文艺界协会后,更名为中华全国文艺界协会,更名为中华全国文艺界协会更名为中华全国文艺界协会名为中华全国文艺界协会为中华全国文艺界协会中华全国文艺界协会华全国文艺界协会全国文艺界协会国文艺界协会文艺界协会艺界协会界协会。

现代文学【文学思潮与文学运动】(第三个十年)

现代文学【文学思潮与文学运动】(第三个十年)

现代文学【文学思潮与文学运动】(第三个十年)第三个十年(1937-1949)(四十年代)一、背景:战争时期不同政治地域的文学这时期文学的显著的特征:①战争与救亡发生紧密联系。

②战时地缘政治文化对文学的制约。

根据不同的政治区域与文学:国统区文学;解放区文学;孤岛文学;沦陷区文学国统区在全国所占的面积最大,拥有作家最多,有不同流派倾向,文学思潮与创作都比较活跃,所以比起其他区域文学来,也更能代表“40年代文学”的主潮。

不同的政治区域与文学的共同点:都受战争环境的影响;共同承接着“五四”以来新文学的传统。

二、文学现象,创作潮流与趋势,意义和特点(一)国统区文学1.初期(芦沟桥事变到武汉失守)基调:昂扬激奋的英雄主义①“文协”在武汉成立,标志着文学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文协: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简称。

1938年3月成立于武汉,是抗战期间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织,发起人包括文艺界的代表近百人,老舍主持“文协”的日常工作。

“文协”提出了“文章下乡,文章入伍”的口号,对鼓励作家深入现实生活产生了积极作用。

“文协”的会刊《抗战文艺》是抗战时期唯一的刊物,它对促进抗战文艺创作的繁荣,发挥了突出作用。

“文协”的成立是30年代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自由主义文学、和国民党民族主义文学等几种文学运动的汇流,组成了文学界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是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

②文体特征:a.报告文学和通讯成了热门的体裁,新闻性、纪实性比文学性更受作家重视。

b.诗歌朝“广场艺术”的方向发展,发表量猛增。

诗歌追求通俗、鲜明、昂扬。

c.大众化的小型轻便的文艺形式在文坛唱了主角。

街头剧、戏曲、壁报文学,都以通俗易懂、有鼓动性为目标。

———强调文学的功利性、宣传性、战斗性、时代性。

缺失:文学战斗性时代性的获取,以文学的多样性、个性化的部分丧失为代价,作家们陶醉在廉价的乐观主义中,这表明了现代文学的不成熟。

2.相持阶段(1938年10月武汉失守到1944年)基调:沉郁苦闷正视残酷和艰难,面对现实的黑暗,反映民族精神的觉醒。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现当代文学文学考研笔记-最全名词解释-作家、代表作品分析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现当代文学文学考研笔记-最全名词解释-作家、代表作品分析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笔记第一个十年(1917——1927)文学革命——文学背景: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政治小说风潮,林译小说。

发生标志: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

提出八事须言之有物,不模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评价:1.是在对中西文学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的深入认识,对文学发展规律的总结,符合世界文学发展的趋势。

2.以形式为重点,强调文学内容与形式的双重改革。

陈独秀发表措辞强烈的《文学革命论》,坚定文学革命的立场。

提出三大主义作为文学革命的征战目标:曰推到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

曰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

曰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1922年与学衡派的论辩。

学衡派:1922年9月,南京创刊《学横》。

梅光迪,胡先骕,吴宓。

文化保守主义者,受保守和清教色彩的新人文主义影响。

相信靠伦理道德凝聚中国。

宗旨:“昌明国粹,融化新知”。

学术文化的进步依赖少数精英分子,反对的社会变革,站到时代主潮的对立面去了。

稳健的文化抉择。

基本点是否定文化与文化转型的突变形式,否定革命的逻辑的。

鲁迅《估学横》,批驳。

文学革命实绩:1。

白话文的推广。

2.外国文学思潮的涌入与新文学社团的风气,思想大解放局面。

3.文学理论建设取得初步的成果。

意义:文学观念:否定传统文学思想,表现人生,倾向于反映人生,时代的积极文学思想。

文学内容:现代民主主义,人道主义思想,觉醒的时代精神。

语言和形式:摈除文言文和传统文学格式,用白话写作,吸收运用外国多样化的文学样式,表现现代生活,接近人民大众,世界文学发展的联结,民族特色,崭新的现代文学语言和文学形式。

新文学社团的建立,标示:新文学运动从少数先驱者破坏旧文学,转为大批文学生力军建设新文学。

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北京。

周作人,郑振铎,(矛盾)沈雁冰,王统照,(叶圣陶)叶绍钧等12人。

40年代文学(或称现代文学的第三个十年,指从卢沟桥事变到

40年代文学(或称现代文学的第三个十年,指从卢沟桥事变到
40年代文学或称现代文学的第三个十年指从卢沟桥事变到新中国成立的12年包括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两个历史时期的文学运抗日战争爆发后大片国土沦陷全国实际上分为国民党统治区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抗战时又称为抗日民主根据地和日伪统治下的沦陷区三大部分
• 40年代文学 (或称现代文学的第三个十年, 指从卢沟桥事变到新中国成立的12年, 包括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两个历史时期的文学运 动。) • 抗日战争爆发后,大片国土沦陷,全国实际上分 为国民党统治区、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抗战时 又称为抗日民主根据地)和日伪统治下的沦陷区 三大部分。 • 文学因此形成国统区文学、解放区文学、和沦陷 区文学同时并存的格局,并生发出各具特点的文 学景观。
• 1936年,鲁迅发表了《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 战线问题》,指出:“国防文学”口号没有指明 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在整个文学运动的领导权问题, 而“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口号正是要表明 这种关系。同时他还指出两个口号可以并存。 • 1936年9月20日,鲁迅、巴金等21名文艺界知名 人士发表了《文艺界同仁为团结御侮与言论自由 宣言》,宣告“两个口号论争”的结束。
• “国防文学”的缘起 • 1934年10月,周扬发表《国防文学》一文, 1935年12月,周立波的《关于国防文学》 一文重提这一口号,得到热烈的反映, 1936年,就把“国防文学”作为一个正式 的口号提出来,又相继提出了“国防戏 剧”、“救亡音乐”等口号,大加宣传。 “国防文学”等口号就这样很快传播开来, 吸引了知识界的注意。
• “两个口号”论争的主要观点分歧 • 于是“论战”的序幕急速拉开,冯雪峰说:“文 艺界本来已经不很团结,两个口号论争一起来, 对立的现象还更厉害。”这场论争牵涉面非常之 大,上海、北平、东京等地的革命作家纷纷参加。 • 论争双方在要不要实行策略转变,要不要在全国 建立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问题上基本没有 分歧,分歧发生在如何建立统一战线问题上。

第三个十年的小说

第三个十年的小说
胡风主持的《七月》和《希望》杂志,在抗战时期国统区进步文艺界很有影响。他们主张在现实主义旗帜下反映活的一代人的心理状态,作品充满生活的血肉感,和对于人的心灵的直视力量。
路翎
1923—1994,江苏南京人。
17岁便因小说知名,成为七月派的重要作家。1940年代先后写成代表作长篇《饥饿的郭素娥》和《财主底儿女们》,被誉为“在中国新现实主义文学中放射出的一道鲜明的光彩”。
讽刺和暴露小说是左翼作家针砭时弊的武器,然而如何使反面人物摆脱单纯的“丑恶”嘴脸,呈现出更为丰富的个性,是当时作家创作中的难题。沙汀讽刺小说的独创性,恰在于他对人物的尖锐讽刺中,饱含了喜剧性因素,使得他的讽刺在愤怒和轻松、可憎与可笑中取得微妙的平衡。
1940年,沙汀发表了代表作讽刺短篇《在其香居茶馆里》(方治国、邢幺吵吵)和长篇“三记”《淘金记》、《困兽记》、《还乡记》。
艾青诗歌有两个中心意象:土地和太阳。
一、“土地”意象中,凝聚着诗人对祖国——大地母亲最深沉的爱;爱国主义是艾青作品中永远唱不尽的主题。
代表诗作:《我爱这土地》
二、“土地”意象中,凝聚着诗人对生于斯死于斯的劳动者的关注和探索。
代表诗作:《大堰河——我的保姆》、《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乞丐》
三、“太阳”意象表现了诗人灵魂的另一面:对于光明、理想、美好生活热烈的不息的追求。
赵树理
1906-1970,山西沁水县人。
从小深受民间文艺熏陶,1925年开始新诗和小说的创作,是抗日民族根据地和解放区土生土长的作家。在毛泽东《讲话》提出文艺“首先是为工农兵服务”的精神感召下,赵树理立意创作新型“问题小说”,追求“老百姓喜欢看,政治上起作用”,相继发表了《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和《李家庄的变迁》等小说。
第三个十年的诗歌

第三个十年的文学论争

第三个十年的文学论争
的 “主观战斗精神”,因而又被称为 “主观战斗精神”的现实主义。 • 要义:首先从创作过程来看,其实质
是主观对客观的“搏斗”过程;
• 其次,从创作对象来看,也需 要加强创作主体的“主观战斗精神”。 • 对其的批判。
• 对自由主义文艺思潮的再批判与文艺思 想的激进化 • “京派”同人朱光潜、沈从文、萧乾等 人对“自由主义”文艺的重新倡导; • 要求:“革除文坛上的元首主义”, “一个有理想、站得住的作家,绝不宜 受党派风气左右,而能根据社会和艺术 的良知,勇敢而不畏艰苦的创作”; • 合理:有利于恢复文学多元开放的文学 生态; • 局限:在新与旧、方生与未死、反动与 进步两大社会势力生死决战的历史巨变 时期来鼓吹文艺的自由与超脱,必然要 受到文艺界进步潮流的批判;一些批判 文章也表现出一种极“左”的偏激倾向。
提倡超阶级的民族文学运动。
• 三、抗战文学的深化及其衍发的论争
• 1、“民族形式”问题的论争 • 2、“文艺与政治、文艺与生活”的论争 • 3、胡风“主观战斗精神”的现实主义文艺观及其论争 • 4、对自由主义文艺思潮的再批判与文艺思想的激进化
• “民族形式”问题的论争 • 毛泽东于1938年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 战争中的地位》中提出“民族形式”概 念; • 论争一方以向林冰为代表,比较重视民 间旧形式。但他否定了新文学借鉴外国 的成功经验,斥责新文学是‘欧化东洋 化’的移植形式”; • 葛一虹等人在肯定“五四”新文学从世 界进步文艺吸收新思想、方法和形式的 道路的同时,又否定民间形式有可以批 判继承的合理成分,表现出另一种偏颇 ; • 论争转移到民族形式的基础和内涵以及 创作实践,郭沫若的《“民族形式”商兑》 比较中肯地阐述和总结了民族形式问题。
• “文艺界民族统一战线的形 成

简述中国现代文学的分期

简述中国现代文学的分期

答案解析
第一个十年( 1917 - 1927 ):又称五四时期文学。

陈独秀、胡适等倡导文学革命,新文学要革古典文学的命。

标志文学革命的开始。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奠基者,是此时期最重要的作家。

第二个十年( 1927 - 1937 ):又称左翼时期文学。

1930年3月初,“左联”的成立。

文学创作在长篇小说、多幕剧取得很大成就。

文坛三足鼎立:左翼、京派和海派。

无产阶级革命文学是此时期主流。

第三个十年( 1937 - 1949 ):又称战争时期文学。

文学因受战争、政治的影响而分成国统区、解放区和沦陷区,形成不同风格: 多地域、多元化、大众化的文学。

1942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的讲话》的发表,标志着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形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934年10月,他们离开青岛去上海。 1934年11月30 日,萧红、萧军在内山书店与鲁迅先生第一次会面。
❖ 12月19日,鲁迅在梁园豫菜馆请客,特意将萧红、萧 军介绍给茅盾、聂绀弩、叶紫、胡风等左翼作家。这 些人后来都成为萧红的好朋友,对她的创作和生活产 生一定的影响。不久,叶紫、萧红、萧军在鲁迅的支 持下结成“奴隶社”,并出版了“奴隶丛书”。
❖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 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 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 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 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 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 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 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 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 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 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 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 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 飞走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 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
呼兰河的女儿——萧红
“……整天飞着清雪。人们走起路来是快的,嘴里边的呼吸,一 遇着严寒好像冒着烟似的,七匹马拉着辆大车,在旷野上成串 的一辆挨着一辆地跑,打着灯笼,甩着大鞭子……这批人马在 冰天雪地里边竟热气腾腾的”
萧红(1911─1942),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 黑龙江省呼兰县人,原名张乃莹,笔名悄吟、玲玲、 田娣。1935年在上海出版成名作《生死场》时,开 始用萧红作笔名,蜚声文坛。
❖ 唯一能给萧红的童年带来欢乐和幸福的人物, 就是她的祖父张维祯了。这位慈祥善良的祖 父影响了她的一生,关于她对祖父的回忆是 萧红日后所能得到片刻陶醉的主要源泉。
❖ 她以充满爱慕的笔调将这位老人写进了她的长篇纪 传体小说《呼兰河传》中:
❖ 祖父不怎么会理财,一切家务都由祖母管理。祖 父只是自由自在的一天闲着;我想,幸好我长大 了,我三岁了,不然祖父该多寂寞。我会走了, 我会跑了。我走不动的时候,祖父就抱着我;我 走动了,祖父就拉着我。一天到晚,门里门外, 寸步不离,而祖父多半是在后花园里。于是我也 在后花园里。
1933年5月21日,萧红写出第 一部短篇小说《王阿嫂的死》。 作品通过描写王阿嫂一家的悲惨 遭遇,愤怒地控诉了地主对农民 的残酷剥削和压迫。 10月,萧 红与萧军合著的小说散文集《跋 涉》,在舒群等人的帮助下,自 费在哈尔滨出版。
❖ 在青岛,萧红集中精力,勤奋写作,不久完成著名中 篇小说《生死离别来弥补裂痕。1936年7月16日,萧红 离开上海,只身东渡日本。
❖ 旅居日本,萧红过着寂寞、孤独的日子,但 她还是写出了《红的果园》、《孤独的生 活》、《王四的故事》、《牛车上》、《家 族以外的人》,以及诗歌《沙粒》等作品,
❖ 1936年月10月19日,鲁迅先生在上海逝世。噩耗传 到日本,萧红悲痛不已,她给萧军写了一封信,在 信中寄托了对导师的深切怀念。
“一九一一年,在一个小县城里边,我生在一个小地主的 家里。那县城差不多就是中国的最东最北部——黑龙江 省——所以一年之中,倒有四个月飘着白雪。”
❖ 去年在北平 正是吃青杏的时候
❖ 今年我的命运 比青杏还酸
——萧红
❖ 短短的四句诗,是萧红凄苦、辛酸的一生的概括。
萧红的童年十分的不幸:九岁丧母,父亲 性情暴戾,使她备受其凌辱。每当描述到她 父亲的时候,萧红总是直言不讳,她说:父 亲常常为着贪婪而失掉人性。
❖ 1935年月12月,萧红的中篇小说 《生死场》以“奴隶丛书”的名义 在上海出版,在文坛上引起巨大的 轰动和强烈的反响,萧红也因此一 举成名。
❖ 《生死场》原名《麦场》,后由胡 风改名为《生死场》,是她以萧红 为笔名的第一部作品。
❖ 正当萧红、萧军在上海的生活逐渐安定下来, 进行文学创作比较顺利的时候,二人在感情 上却出现了裂痕。这给萧红在精神上造成了 很大的痛苦与烦恼,使她情绪低落,直接影 响了写作。
端 木 蕻 良 先 生
❖ 1940年12月20日,萧红在寂寞、苦闷 怀旧的心情中,写完了长篇小说《呼兰 河传》。
❖ 继《呼兰河传》后,萧红在香港还写出 了长篇小说《马伯乐》、小说《后花 园》,《小城三月》、《北中国》,散 文《骨架与灵魂》、《给流亡异地的东 北同胞书》、《九一八致弟弟书》等作 品。
❖ 九一八事变“后从沦陷的东北流亡到上海、北平等地的一些青年作 家,如萧军、萧红、端木蕻良、舒群、骆宾基、罗烽、白朗、李辉 英等人,他们的作品多反映东北人民在日本帝国主义蹂躏下的苦难 和斗争生活,表达了对敌伪的仇恨,对故乡的眷恋和早日光复国土 的愿望,习惯上被称为"东北作家群"。代表作主要有萧军的《八月 的乡村》、萧红的《生死场》,舒群的《没有祖国的孩子》等。东 北作家群的创作实际上构成了左联创作的一部分,虽然其中有些人 并未加入左联。正是他们,开了抗日文学的先河。其作品充溢着深 沉的力,把作家的心血,和东北广袤的黑土、铁蹄下的不屈人民、 茂草、高粱搅成一团,以一种浓郁的眷恋乡土的爱国主义情绪和粗 犷的地方风格,令人感奋。
❖ 1937年1月,萧红从日本回国,到上海后便去万国 公墓拜谒鲁迅先生的墓,表达哀思。
❖ 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若有 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 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 鲁迅先生走路很轻捷, 尤其使人记得清楚的,是他刚抓起帽来往头上一扣, 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顾一切的走去。 鲁迅 先生不大注意人的衣裳,他说:“谁穿什么衣裳我 看不见的……”
这是萧红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但这段蜜月在两年后不可 避免地结束了。萧红和萧军之间发生了冲突,争吵日益激 烈,性格暴躁的萧军甚至动手打了萧红。在萧红的身体和 心灵深处遍布着难以医治的创伤。后来的人们这样对比萧 红和萧军之间的差别:一个多愁善感,另一个坦荡豪爽; 一个是长不大的女孩,另一个是血性汉子。萧军说:她单 纯,淳厚,倔强有才能,我爱她,但她不是妻子,尤其不 是我的。萧红说:我爱萧军,今天还爱。他是个优秀的小 说家,在思想上是个同志,又一同在患难中挣扎过来的, 可是做他的妻子却太痛苦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