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公转的特征及意义

合集下载

地球公转的四个意义

地球公转的四个意义

地球公转的四个意义地球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运行一周的运动。

这一运动在宇宙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影响着地球上的生物和生态系统,还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科学研究有着深远的影响。

下面将从四个方面介绍地球公转的意义。

一、季节变化地球公转的意义之一是季节变化。

由于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是近似椭圆的,地球距离太阳的距离并不是始终一样。

当地球离太阳较近时,接收到的太阳辐射更强,这就是夏季;而当地球离太阳较远时,接收到的太阳辐射较弱,这就是冬季。

地球公转带来的季节变化对于生物和生态系统的生长、繁衍和适应环境具有重要影响。

二、日晷和日历地球公转的意义之二是日晷和日历。

地球公转使得太阳的位置在天空中有规律地发生变化,通过观测太阳的位置和阴影的变化,人类可以制作日晷,利用太阳的位置判断时间。

同时,地球公转也是人类制定日历的基础,我们通常一年有365天,就是根据地球公转一周所需的时间来计算的。

三、时间标准地球公转的意义之三是时间标准。

由于地球自转的速度是不均匀的,不同地区的日出日落时间也会有所不同。

为了统一时间,人们需要制定时间标准。

国际协定将英国的格林威治天文台经过的子午线定为起点,设立全球统一的时间标准,即世界协调时(UTC)。

地球公转提供了统一时间的基础,使人类的社会生活更加便利。

四、天文学研究地球公转的意义之四是天文学研究。

地球公转和地球自转相结合,使地球上的观测者能够观测到不同的天空景象。

地球公转带来了四季交替、星空变换等变化,这为天文学家提供了研究宇宙的宝贵资源。

通过观测地球上观测站的位置相对于太阳的变化,可以精确测量地球和其他天体的距离,并揭示出宇宙中更多的奥秘。

结论:地球公转的四个意义分别是季节变化、日晷和日历、时间标准以及天文学研究。

地球公转不仅在自然界中对生物和生态系统产生重要影响,同时也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科学研究提供了基础。

人们应该认识到地球公转的重要性,进一步探索和了解宇宙的奥秘。

只有保护好地球,才能让地球公转的意义得到更好的体现。

地球公转及其意义

地球公转及其意义
立春-----2月4日前后、 立夏-----6月5日前后、 立秋-----8月8日前后、 立冬-----11月8日前后,
作为四季的开始;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四季划分示意图
(2)、天文四季
①、我国的四季:以“四立”作为各个季节的开始。 我国民俗多用“二十四节气”中的: 立春-----2月4日前后、
地球的运动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四)
一、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二、四季的更替
三、五带的划分
四、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五、昼夜长短的变化
一、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概念:地球球绕太阳运行叫公转。
1、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地球公转运动示意图Fra bibliotek2、公转轨道
椭圆轨道,太阳位于其中的一个焦点, 公转轨道面即黄道面。

天文特征 有极昼极夜现象 66°34ˊ
无太阳直射 无极昼极夜 现象
90 北寒带 北 极 圈
0
气候特征
终年严寒
四季分明
23°26ˊ
北温带 北 回 归 热 赤

线 道 线
四季分明 终年炎热
有太阳直 0 射现象
0

23°26ˊ 无太阳直射 无极昼极夜 现象
回 归 南温带 极 圈 南寒带 90
0
66°34ˊ 有极昼极夜现象
地球公转运动示意图
回归年:太阳直射点连续两次通过春分点 的时间间隔。
历时:365日5小时48分46秒 回归年比恒星年短20分24秒
地球公转运动示意图
5、黄赤交角
黄道平面是地球公转的轨道平面; 赤道平面是地球赤道所在的平面。 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交角为23°26′,这个 角度称为黄赤交角。 地轴与黄道面之间,约成66°34′的夹角。

高考地理复习专题知识归纳总结—地球的公转

高考地理复习专题知识归纳总结—地球的公转

高考地理复习专题知识归纳总结—地球的公转一、课标呈现结合实例, 说明地球运动(公转)的地理意义 二、基础知识知识点1:地球公转的特征(1)方向:自西向东。

从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针;从南极上空俯视,为顺时针。

(2)自转周期:周期(一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

(3)速度:约每日1度。

知识点2:黄赤交角(1)黄赤交角是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的夹角,目前为23°26′。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到导致地球在绕太阳公转的过程中直射点不断移动。

黄赤交角的大小决定太阳直射点做回归运动的范围。

也决定了发生极昼极夜地区的范围。

黄赤交角的度数等于回归线的度数,并与极圈的度数互余,即二者之和为90°。

如果黄赤交角变大,热带、寒带变大,温带变小;如果黄赤交角变小,热带、寒带变小,温带变大。

(2)影响: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做周期性往返运动——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回归运动的周期:1个回归年,为365日5时48分46秒。

(注意恒星年比回归年长)知识点3: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1.昼夜长短的变化2.正午太阳高度角(1)正午太阳高度角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与地面所形成的的夹角,一天当中地方时为中午12点太阳高度最大。

正午太阳高度角是由直射点所在的纬度决定的,离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

(2)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规律(3)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运用:①确定地方时当某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最大值时,就是一天的正午时刻,此时当地的地方时是12时。

①判断所在地区的纬度当太阳直射点位置一定时,如果知道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就可以根据“某地与太阳直射点相差多少纬度,正午太阳高度就相差多少度”的规律,求出当地的地理纬度。

①确定房屋的朝向为了获得最充足的太阳光照,各地房屋的朝向与正午太阳所在的位置有关。

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南方,房屋朝南。

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北方,房屋朝北。

①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太阳直射点上,物体的影子缩短为0;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日影越短;反之,日影越长。

地球公转的特点及地理意义

地球公转的特点及地理意义

5 黄赤交角及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太阳直射点是地球表面太阳光入射 角度(即 太阳高度角 )为90度的地点.
它是 地心与 日心连线和地球球面 的交点 。
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的地方时为 正午12时。
明确:“一轴两面三角度”
―一轴”指地轴; “两面”指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
“三角度”
指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的交角为2326; 地轴与黄道平面的夹角为6634;地轴与 赤道平面的夹角为90。
冬 至 日 ( 月 日 )
距太阳直射点 最远的一天
正午太阳高度 达到一年中最小
12 22
正午太阳高度 达到一年中最大
距太阳直射点 最近的一天
随季节的变化规律
►冬至日,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 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 大值,北半球的各纬度达到一年 中的最小值。
►春秋分日,赤道上正午太阳高 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其他地 区太阳高度介于最大值和最小值 之间。
H1>H2>H3
H3
春分/秋分:太阳直射赤道
春秋分:
由赤道 向南北 两侧降 低
夏至日(6.22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夏至日:
由北回 归线向 南北两 侧降低
冬至日(12.22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冬至日:
由南回 归线向 南北两 侧降低
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分布规律
90°
45° 0°
90°N 66°34´N 23°26´N 0° 23°26´S 夏至日 二分日 冬至日 66°34´S 90°´S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4四季变化的特点:
23º 26´N
夏至
北回归线

春分
春分
秋分
23º 26´S

地球的公转及地理意义是什么

地球的公转及地理意义是什么

地球的公转及地理意义是什么地球公转就是地球按一定轨道围绕太阳转动,地球的自转具有其独特规律性一样,由于太阳引力场以及自转的作用,而导致的地球公转,也有其自身的规律。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地球的公转及地理意义简介,希望能帮到大家!地球的公转及地理意义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转动。

地球环绕太阳的运动称为地球公转。

因为同地球一起环绕太阳的还有太阳系的其他天体,太阳是它们共有的中心天体。

公转的方向也是自西向东的,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

所以太阳公转也会给我们带来四季的变化,春夏秋冬四季更替。

地球的公转的力来自太阳的自传,就像轴带动轮子转动一样,而太阳的重力(万有引力)又让地球不能飞离太阳。

地球的公转速度地球公转是一种周期性的圆周运动,因此,地球公转速度包含着角速度和线速度两个方面。

如果我们采用恒星年作地球公转周期的话,那么地球公转的平均角速度就是每年360°,也就是经过365.2564日地球公转360°,即每日约0.986°,亦即每日约59′8″。

地球轨道总长度是940,000,000千米,因此,地球公转的平均线速度就是每年9.4亿千米,也就是经过365.2564日地球公转了9.4亿千米,即每秒钟29.8千米,约每秒30千米(线速度=940,000,000KM/365天=940,000,000秒/(365x24x3600)秒=29.8千米(近似为30千米/秒)。

依据开普勒行星运动第二定律可知,地球公转速度与日地距离有关。

地球公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不是固定的值,随着日地距离的变化而改变。

地球在过近日点时,公转的速度快,角速度和线速度都超过它们的平均值,角速度为1°1′11″/日,线速度为30.3千米/秒;地球在过远日点时,公转的速度慢,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低于它们的平均值,角速度为57′11″/日,线速度为29.3千米/秒。

地球于每年1月初经过近日点,7月初经过远日点,因此,从1月初到当年7月初,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逐渐加大,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减慢;从7月初到来年1月初,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逐渐缩小,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

地球公转的四个意义

地球公转的四个意义

地球公转的四个意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主要有四个,分别是正午太阳⾼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形成(即春、夏、秋、冬);五带的形成(即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

1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详解(1)引起正午太阳⾼度的变化①太阳光线对于地平⾯的交⾓,叫做太阳⾼度⾓,简称太阳⾼度(⽤H表⽰)。

同⼀时刻正午太阳⾼度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因此,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决定着⼀个地⽅的正午太阳⾼度的⼤⼩。

在太阳直射点上,太阳⾼度为90°,在晨昏线上,太阳⾼度是0°。

②正午太阳⾼度变化的原因:由于黄⾚交⾓的存在,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引起正午太阳⾼度的变化。

③正午太阳⾼度的纬度变化规律:正午太阳⾼度就是⼀⽇内最⼤的太阳⾼度,它的⼤⼩随纬度不同和季节变化⽽有规律地变化。

例:极昼的南北极为何冰雪不融呢?(太阳⾼度⾓⼩,冰雪反射率⼤,冰层厚海拔⾼)。

(2)昼夜长短随纬度和季节变化地球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叫晨昏线(圈)。

晨昏线把所经过的纬线分割成昼弧和夜弧。

由于黄⾚交⾓的存在,除⼆分⽇时晨昏线通过两极并平分所有纬线圈外,其它时间,每⼀纬线圈都被分割成不等长的昼弧和夜弧两部分(⾚道除外)。

地球⾃转⼀周,如果所经历的昼弧长,则⽩天长;夜弧长,则⽩昼短。

昼夜长短随纬度和季节变化。

(3)四季更替①从天⽂四季:夏季就是⼀年中⽩昼最长、正午太阳⾼度最⾼的季节。

以24节⽓中的⽴春、⽴夏、⽴秋、⽴冬为起点。

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运⾏会产⽣天⽓和季节的有规律变化,传统农业中农民依此进⾏农业⽣产,有如:“⾕⾬前后种⽠点⾖”的谚语。

黄⾚交⾓是影响天⽂四季的直接原因。

这是因为:正午太阳⾼度随纬度分布是:低纬⼤⽽⾼纬⼩,春秋⼆分,从⾚道向两极递减;夏⾄⽇,从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冬⾄⽇,从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随季节变化是:北回归线以北,夏⾄⽇前后正午太阳⾼度达最⼤值,冬⾄⽇前后达最⼩值。

南回归线以南则相反。

南北回归线之间地带,太阳每年直射两次。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众所周知,地球有自转和公转两种方式,公转一周就是一年,那么你知道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是什么吗?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及相关资料,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一、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随纬度变化(1)夏至日: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2)东至日: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3)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2.随季节变化(1)北回归线及以北地区:夏至日太阳高度最大,冬至日最小(2)南回归线及以南地区:冬至日太阳高度最大,夏至日最小(3)南北回归线之间地区:当太阳直射时,太阳高度最大,为90°,太阳每年直射两次二、昼夜长短的变化1.夏半年(春分至秋分)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各纬度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2.冬半年(秋分至次年春分)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各纬度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3.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三、四季的划分1.天文四季依据: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夏季:一年内白昼最长,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2)冬季:一年内白昼最短,太阳高度最低的季节(3)春、秋:冬、夏两季的过度季节2.气候四季北半球:春季:3、4、5月夏季:6、7、8月秋季:9、10、11月冬季:12、1、2月四、五带的划分1.依据:太阳辐射量从低纬向高纬递减的规律2.划分:(1)热带:南、北回归线之间(2)南、北温带:回归线到极圈之间(3)南、北寒带:极圈到极点之间●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一、昼夜更替1.产生原因:(1)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亮的球体(2)在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半个地球2.昼夜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1)昼半球:太阳高度大于0°(2)夜半球:太阳高度小宇0°(3)晨昏线上:太阳高度等于0°3.晨昏线与经线和纬线(1)根据晨昏线与纬线相交判断问题①晨昏线通过南北极可判断这一天为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②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昼,可判断这一天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夏至日,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③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夜,可判断这一天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冬至日,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二、地方时1.概念因为经度而不同的时刻叫做地方时三、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的偏移1.原因:地球自转产生的地转偏向力2.规律:地表沿水平运动的物体,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纬度越高,偏转越大3.对河流的影响(1)北半球,右岸冲刷,左岸淤积(2)南半球,左岸冲刷,右岸淤积●地球公转和自转的区别首先地球表面的点都在围绕着一根通过地心的轴(自转轴,也叫地轴)做圆周运动,这种圆周运动称为地球自转。

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地球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运动的过程,它是地球上一年的周期运动。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十分重要,下面我将从季节变化、气候分布和地球影像等方面详细阐述这些意义。

首先,地球公转导致了季节的变化。

地球的公转轨道是椭圆形的,而不是完全的圆形。

这意味着地球离太阳的距离不是固定的,而是经历了四个季节的变化。

当地球接近太阳时,光线直接照射在南半球,南半球就是夏季;当地球远离太阳时,光线直接照射在北半球,北半球就是夏季。

这种季节变化对于农业、气候和生物多样性都有重要影响,因此地球公转是季节变化的根本原因。

其次,地球公转对于气候分布有重要影响。

不同纬度和经度的地区由于太阳直射角度的不同而导致气候各异。

赤道地区日照时间长,温暖潮湿,有热带雨林气候;中纬度地区冬夏温差较大,有温带季风气候;高纬度地区寒冷干燥,有亚寒带和寒带气候。

这些气候的分布和变化直接影响农业生产、水源分布和生态系统的状况,因此地球公转对气候分布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地球公转还对地球影像的获取有重大影响。

地球的公转使得地球各个地区的太阳照射角度和日照时间有所不同。

这为地球卫星拍摄地球影像提供了可能性。

通过卫星,我们可以获取到地球各个地方的真实影像,这对于地质勘探、天气预报、环境监测等有着重要意义。

我们可以借助地球影像来研究地表特征、环境变化、自然灾害等,进而为社会决策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信息和依据。

另外,地球的公转轨道还与地球的倾斜角度有关。

地球的倾斜使得地球自转轴和公转轨道倾斜,导致了极昼和极夜的現象。

在北极圈和南极圈两极地区,地区内一些时间段内太阳始终在地平线以下,无法看到日出和日落,这就是极夜;而在另外的一些时间段内太阳始终在地平线以上,不会落下,这就是极昼。

这种极昼和极夜的现象给极地地区的生态系统和人类活动带来了一系列的影响。

综上所述,地球公转对于季节变化、气候分布和地球影像等具有重要地理意义。

它是地球上一年的周期运动,引起了季节的变化,决定了气候的分布和变化,并使得地球影像获取成为可能。

地球的公转及地理意义是什么

地球的公转及地理意义是什么

地球的公转及地理意义是什么首先,地球的公转是造成四季变化的重要原因。

由于地球公转轨道呈椭圆形状,使得地球到太阳的距离会发生变化,这就导致了地球不同季节的出现。

当地球远离太阳时,阳光的照射面积较大,而且太阳光经过大气层的路径较长,导致辐射能量的衰减,此时出现寒冷的冬季;而当地球靠近太阳时,阳光的照射面积较小,太阳光经过大气层的路径较短,辐射能量较强,此时出现温暖的夏季。

地球公转导致了不同季节的交替出现,为生物提供了不同的生活环境。

其次,地球的公转还影响了地球的气候。

由于地球公转轨道的倾角,使得太阳光直射的位置在赤道附近,赤道附近的地区接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较大,故气温较高;而在地球的两极地区,由于太阳光以较小的角度照射,故气温较低。

这种温度差异导致了地球不同地区的季节特征和气候类型的形成。

此外,地球的公转还影响了地球上的昼夜变化。

地球的自转使得地面上的一部分始终处于太阳照射之下,而另一部分则处于太阳照射之外。

随着地球的公转,地球上各地的昼夜交替出现。

在地球公转一周的过程中,北半球的太阳高度角发生变化,导致昼长夜短的变化,从而形成了日照时间的差异,影响了生物的生长与繁衍。

此外,地球的公转还对地球上一些自然现象的发生产生了影响。

例如,地球公转轨道的倾角导致了地球上的地理带的出现。

这些地理带因温度与降水变化而有所不同,从而对动植物的生态环境起到了重要影响。

此外,由于地球的公转,地球上的地理特征,如山脉、河流、湖泊等的分布也受到地球公转轨道的影响。

总结起来,地球的公转对地球上的生物、气候、昼夜变化以及自然现象等有着重要的地理意义。

地球的公转给地球带来了四季变化、不同地理带的形成、昼夜交替等自然现象,为地球上的生物提供了丰富的生存环境。

地球的公转还对地球上的气候产生影响,影响动植物的分布和生态系统的运行。

地球的公转是地理研究中重要的基础知识,对于理解地球上的各种自然现象以及人类活动有着重要的意义。

2022-2023学年鲁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课件1-2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55张)

2022-2023学年鲁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课件1-2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55张)

(二)昼夜长短的计算:
某同学对居住地每天的日出时间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持续观测与记录,绘成下图。读
图完成(1)~(2)题。
(1)a~b期间,该地的昼夜长短及其变化趋势
是( )
A.昼长夜短,且昼渐长夜渐短
B.昼长夜短,且昼渐短夜渐长
C.昼短夜长,且昼渐长夜渐短
D.昼短夜长,且昼渐短夜渐长
(2)该地一年中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约为( )
当地正午时,太阳高度达到一天中的最大值。 此时的太阳高度叫做正午太阳高度角。
三、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及应用
(一)太阳高度角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
H=90°— 纬距
例、分别计算盐津(28°N)在春秋分、夏 至日、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
三、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及应用
(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三、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及应用
三、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及应用
(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北京市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按日期的排列,正 确的是( ) A.7月1日,5月1日,3月1日,1月1日 B.5月1日,7月1日,3月1日,1月1日 C.7月1日,3月1日,5月1日,1月1日 D.7月1日,1月1日,5月1日,3月1日,
三、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及应用
一、地球公转的基本答4、5题。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目前的黄赤交角是66°34′
B.图中角α是黄赤交角
C.地轴与黄道面的交角就是黄赤交角 D.角β的大小直接决定了回归线度数
5.地球上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而产生的现象是( )
A.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二、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北半球春分日,当某地(30°N,120°E)刚进入白
昼这一时刻,东半球处于白昼的范围约占全球面

地球公转的五个地理意义

地球公转的五个地理意义

地球公转的五个地理意义
地球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做椭圆形轨道的运动。

它带来了许多地理意义,其中最重要的有以下五个:
1. 年份的划分:地球公转周期为365.24天,因此人们将一年分为365天或366天。

这种时间的划分是人类社会日常生活和经济活动中的基础,例如农业的季节性生产和商业的季节性销售。

2. 季节的变化:地球公转轨道的倾角和地球自转轴的垂直度使得不同季节的阳光照射角度和时间不同。

这导致了不同的气候和生态环境,例如热带雨林和极地冰原。

3. 昼夜的变化:地球公转使得地球不同地区的昼夜时间不同。

这种时间差异对人类生活和社会经济活动有重大影响,例如国际贸易和旅游业。

4. 地球的黄道和赤道:地球公转轨道上的黄道和地球自转轴上的赤道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地理纬线之一。

它们对地球上不同地区的经纬度和时间有重要的影响,例如航海和地图制作。

5. 太阳能的利用:地球公转使得太阳的能量在地球上的分布和强度不同。

这种能量分布对太阳能的利用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太阳能电池和太阳能发电。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完美版)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完美版)
(纬度差指所求地点与太阳直射点之间的纬度差)
夏至日:71º 26′ 冬至日:24º 34 ′ 二分日:48°
正午太阳高度 达到一年中最大
正午太阳高度 达到一年中最小
既不是最大,又不是最小
距太阳直射点最近的一天
距太阳直射点最远的一天
夏至日(6月22日)
2. 正午太阳高度的时间 (季节) 分布规律
引起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1) 与黄赤交角相关的数量关系:
① 黄赤交角与回归线大小相同,变化一致: 黄赤交角增大, 回归线度数增大; 反之.
② 极圈度数与回归线度数互余 (与地轴与黄道面夹角相等 )
③ 与五带范围的关系:
热带: 有直射现象的地区:
温带: 既无直射现象又无极昼夜现象的地区
地球的公转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简明扼要地阐述你的观点
1.公转的方向
从天北极 俯视
太阳
公转方向
公转方向
N
N
考点1
单击添加标题
02.
单击添加标题
01.
地球公转的一般规律
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从天南极 俯视
太阳
公转方向
公转方向
S
S
自西向东(与自转方向一样) 从天北极俯视:逆时针 从天南极俯视:顺时针
公转方向规律
2.公转的周期:
365天6时9分10秒(1恒星年)
近日点 (1月初)
远日点 (7月初)
太阳
公转方向
公转方向
N
N
3.公转的速度:
角速度:近日点最快,远日点最慢,平均每日约1°。
线速度:近日点最快,远日点最慢,平均约30㎞/S
(平均速度可看做二分日的速度)

第05讲+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第05讲+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和应用
(6)计算太阳能热水器的安装角度为了更好地利用太阳能,应不断调整太阳
能热水器与地平面之间的倾角,使太阳光与集热板呈直角。
集热板与地平面之间的夹角(α)和当天的正午太阳高度角(H)互余,即α+H=90°, 即α=|当地纬度-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时,集热效果最佳。
针对训练
在光伏电站工程中,绝大多数支架为固定支架,固定支架光伏组件的倾角一般为 14°,且朝向正南方向。目前湖北省某地(31.5°N,113.5°E)将部分光伏组件 改成可转动支架(如下图所示)以提高对太阳辐射的利用率(sin14°≈0.24、 cos14°≈0.97、sin35°≈0.57、cos35°≈0.82)。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若不考虑天气变化,该地固定支架光伏组件获
得太阳辐射能最多的月份是( B )A.3月
B.5月
C.9月
D.1月
解析:固定支架光伏组件的倾角一般为14°,且朝向正南方
向,不考虑天气变化,该地固定支架光伏组件获得太阳辐射 能最多的月份正午太阳高度约为76°。当地位于31.5°N,由 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H=90°-纬度差"计算可知,此时太 阳直射点的纬度约为17.5°N,5月份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最为 接近17.5°N,B正确,ACD错误。故选B。
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和应用
(4)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太阳直射点上,物体的影子长度缩短为0;正午太阳高
度越大,正午日影越短;反之,正午日影越长。正午是一天中日影最短的时刻。
①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正午日影全年朝向正北(北极点除外),冬至日正午日影 最长,夏至日正午日影最短;
②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正午日影全年朝向正南(南极点除外),夏至日正午日影 最长,冬至日正午日影最短;

地球公转运动知识点

地球公转运动知识点

地球公转运动知识点地球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轨迹。

作为我们生活的星球,地球的公转运动是我们需要了解的重要知识点之一。

本文将介绍地球公转的相关知识点,从地球公转的原理、轨道特点、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地球公转的原理地球绕太阳运动的原理是基于万有引力定律。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地球受到太阳对其的引力作用,同时地球受到离心力的作用,使得地球保持在一个椭圆轨道上运动。

地球公转的力学原理是保持地球与太阳之间的动力学平衡。

二、地球公转的轨道特点地球公转的轨道是一个近似椭圆形的轨道。

根据开普勒定律,地球公转轨道的离心率很小,近似为一个椭圆,而太阳位于这个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地球公转的轨道是一个孤立的轨道,其轨道面被称为黄道面。

地球绕黄道面旋转的周期为一年。

三、地球公转的影响因素地球公转运动的周期和轨道是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的。

其中最主要的是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变化。

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是不断变化的,由于地球公转轨道的离心率很小,因此地球到太阳的距离变化并不明显。

此外,地球公转的轨迹也受到其他行星的引力干扰的影响,但这种影响相对较小。

四、地球公转的季节变化地球公转运动是导致地球季节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由于地轴倾斜的缘故,地球公转轨道上的不同位置会有不同的太阳辐射角度,导致地球不同地区的温度和气候发生变化。

地球公转的季节变化是周期性的,分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五、地球公转的意义地球公转运动对我们的生活和地球上的一切生物都具有重要意义。

地球公转使得地球上的气候和季节变化有规律可循,为农业生产提供了依据。

同时,地球公转也让地球能够接收到来自太阳的光和热能,维持地球生态系统的平衡。

六、地球公转的相关探索地球公转运动是人类科学探索的对象之一。

通过观测和测量地球公转的轨道、周期等参数,科学家得以更准确地了解太阳系的运动规律和地球的位置。

此外,通过对地球公转运动的研究,还能够对地球气候变化、季节变化等现象进行深入的认识。

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S 夏
公转方向

相同点:自转方向与公转方向一致 不同点: 1.公转方向“相反”:北“逆”南 “顺”
例题1、某物体随地球公转从5月1日运行到10 月1日,公转的线速度怎么变化? 例题2、二分二至日
3、右图为地球公转及其轨道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D A、公转轨道是正圆 B、地球运行至A点时大约是每年的1月初 C、地球公转方向为自东向西 D、地球过A点时的运动速度略小于B点
2.对图中此时甲、乙、丙、丁各地情况叙述 正确的是 AC A.甲地白昼时间比乙地长 B.甲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可达90° C.各地夜长乙>丙>丁 D.各地日出的先后顺序是甲、乙、丙
3.此时,下列各地情况可信的是 BC A.郑州市(约35°N,114°E)的中 学生正在上学路上 B.南京市正处于一年中的高温季节 C.雅库茨克(约62°N,130°E)已是白昼 D.澳大利亚某地房屋朝北窗户阳光射入室内面
A:25°S
B:25°N
30°W
25°E
C
C:20°N
30°E
60°W
D:23.5°S
例3:每年的儿童节至国庆节期间太阳直射点移动 的情况为:
先向北移,再向南移 2、产生五带 图: 例4:假如黄赤交角的度数变为20°,热带、温带、 寒带范围怎么变化?若黄赤交角度数为30°,又怎 么变化?
黄赤交角的本质:地球(地轴)倾斜
夏至日
冬至日
北回归线
南回归线
缩记: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线正午太阳 高度最大,从此条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4)、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
春秋分(直射赤道):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夏至日(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及以北地区,
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 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笔记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笔记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笔记
1.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地球公转使四季交替出现:地球公转的运动使南半球朝着太阳持续地接受太阳光,而北半球则朝着太阳持续地避开太阳光,从而导致南半球和北半球在一年之中交替出现春夏秋冬;
(2)地球公转起到调节气候的作用:地球公转后,南北半球交替接受太阳光,太阳照射时间、光照强度距离会改变,从而起到调节气候的作用,使气候温和,而不是南热北冷的极端现象;
(3)地球公转使白昼和夜晚交替出现:地球公转后,太阳光照射到地球上不同的地方,使得白昼和夜晚交替出现,从而使生物们可以有规律地睡眠、进行活动等;
(4)地球公转使地球上海洋的流向发生变化:由于地球的自转,使得海洋的流向也会随着地球的自转而改变,从而带动自然界的海洋化学反应,从而可以形成丰富多彩的生物体群。

地球公转和地理意义

地球公转和地理意义

地球公转与其地理意义一、公转的基本特征 1.定义:绕的运动。

2.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时针方向绕转南极上空俯视:时针方向绕转3.周期:一个恒星年。

4.轨道与速度[点睛] 区分近远日点和冬夏至日(1)时间上的区别:近日点为1月初,冬至日为12月22日左右;远日点为7月初,夏至日为6月22日左右。

(2)在公转轨道上的区别:近日点的位置较冬至日靠东,远日点位置较夏至日靠东。

二、黄赤交角与其影响(1)地球公转轨道平面(即黄道平面)同赤道平面的交角就是。

目前,黄赤交角是23°26′。

(2)黄赤交角的影响:太阳直射点在之间往返移动,形成季和带。

[点睛] 春分日和秋分日的区别春分日:太阳直射点由南半球进入北半球经过赤道时的节气。

秋分日:太阳直射点由北半球进入南半球经过赤道时的节气。

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的变化(1)一般状况(以北半球为例)①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

②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

(2)二分二至日的昼夜长短状况节气 图示 昼夜的主要特点北半球夏至日北半球各地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与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北半球冬至日北半球各地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极圈与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纬度变化: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

(2)季节变化北半球节气 达最大值的地区 达最小值的地区 夏至日 北回归线与其以北各纬度 南半球各纬度 冬至日 南回归线与其以南各纬度 北半球各纬度 二分日 赤道 -3.四季更替和五带(1)形成原因: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变化,导致太阳辐射既有时间的变化,也有空间的分异。

(2)四季的划分⎩⎪⎨⎪⎧天文四季:把一年中白昼最长,正午太阳高度 最大的季节定为夏季北温带国家四季:3、4、5月为春季,依次每3个月为一个季节(3)五带的划分⎩⎪⎨⎪⎧界线:回归线和极圈五带:南、北寒带,南、北温带,热带黄赤交角与其影响1.黄赤交角的存在引起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与围在公转过程中,黄赤交角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移动规律见下图:⎦⎥⎥⎤地球的自转→赤道面地球的公转→黄道面→黄赤交角→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周年移动→→2.黄赤交角的大小决定五带围、直射现象和极昼极夜的围 回归线的度数=黄赤交角的度数,极圈的度数=90°-黄赤交角的度数,以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为界,把地球表面划分为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5个温度带。

地球公转特征及其意义

地球公转特征及其意义

地球公转特征及其意义地球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运动的过程。

这一运动是地球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现象之一,它不仅影响着地球的气候和季节变化,还对生物圈的运转和人类社会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下面将详细介绍地球公转的特征及其意义。

一、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地球公转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1. 公转轨道:地球的公转轨道是椭圆形的,其离心率接近0.017。

这意味着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并非始终相同,地球在近日点和远日点时距离太阳最近和最远。

2. 公转周期: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所需时间称为公转周期,它约为365.25天。

为了与日历年保持一致,我们通常将公转周期近似取为365天。

3. 公转轨道倾角:地球的公转轨道与太阳赤道面的夹角约为23.5度,这一角度称为倾角。

倾角的变化导致了地球季节的交替。

4. 公转速度:地球公转速度是固定的,平均约为每小时29.79千米。

这一速度使得地球保持在太阳引力的平衡状态,并且影响着地球的物理和气候过程。

二、地球公转的意义地球公转在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影响季节变化:地球公转轨道的倾角使得地球在不同季节接收到的太阳辐射量不同,从而导致了四季的交替。

这种地球的季节变化对于农业、生态系统以及生物圈的运转和物种的适应性都有重要影响。

2. 调节气候变化:地球公转的特征使得不同地区的太阳辐射分布不均匀,而这种不均匀性是导致地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

地球公转的规律性运动使得气候系统具有一定的可预测性,这对于农业生产、水资源管理和天气灾害预警等具有重要意义。

3. 确定地理时区:地球公转使得地球被划分为不同的地理时区。

各个时区的设立与地球公转的特征密切相关,通过规定每个时区的标准时间,方便人们在全球范围内统一时间计量,便于交流和组织协调。

4. 促进文化交流:地球公转使得地球上的不同地区在不同的时间段接受到阳光,这为各个地区的文化交流提供了便利。

人类在不同时区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成为可能,各种文化、宗教和娱乐活动得以蓬勃发展。

地球的公转特征及其意义

地球的公转特征及其意义

七、季节的变化
由于地球上各地的季节变化主要取决于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年际变 化。黄赤交角变化,引起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年际变化。因此,当黄赤 交角变大,地球上各地的季节变化会更明显。反之相反。
黄赤交角的度数=南北回归线的度数 极圈的度数=90°-黄赤交角的度数。 黄赤交角变化→太阳直射点移动范围 变化→五带范围变化和气压带、风带 移动范围的变化→气候分布范围的变 化→自然带分布范围的变化。
四、晨昏线与经线间夹角范围的变化
由于太阳光线与晨昏圈垂直,太阳直射赤道时,晨昏圈与经线的夹角 为0,太阳直射点的纬度越高,晨昏圈与经线的夹角越大,太阳直射点 的最大纬度是黄赤交角,因此晨昏圈与经线的夹角就是黄赤交角。
五、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年变化
由于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大小取决于距直射点的纬度差的大小,即假设为 角a。角a越小,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由于黄赤交角变大,太阳直射点的 移动幅度变大,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年变化幅度增大;反之相反。
黄赤交角存在的意义
一、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范围的变化
黄赤交角的度数是南北回归线的度数,南北回归线间是地球上太阳直射 的范围。假如黄赤交角变大或变小,太阳直射的范围也将扩大或变小。
二、极昼和极夜现象范围的变化
地球上极圈内有极昼和极夜现象。极圈的度数是回归线度数的余角。因 此,黄赤交角扩大,极圈的度数减小,极圈到极点的范围扩大,有极夜和 极昼现象的范围也扩大;而如果黄赤交角减小,极圈的度数增大,极圈到 极点的范围减小,有极夜和极昼现象的范围也随之减小。
地球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
地球自转
地球公转
第三节
一、公转特征
1、 概念、方向
地球的公转特征及其意义
自西向东
2、公转的周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变化规律:
随纬度变化:同一天,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 点向两侧递减
随季节变化:夏至日,北回归线及以北地区, 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南半球各纬度 达一年中最小;冬至日相反
HB HB
夏至日,北回归线 以北的地区,正午 太阳高度达一年中 最大值,如B点
冬至日,北半球各地 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 中最小值,如B点
即地轴倾斜的空间指向在一定时 期内看作不变
黄赤交角的存在→
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 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标注A、B、C、D四个位置的节气和日期 简述A、B、C、D四处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秋分,9.23 C
冬D至 12.22
春分,3A.21
夏B 至 6.22
曲线图象表示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M 3.21 A6.22B
在表中填上正午太阳高度并绘出随季节变化曲线
12.22 3.21 6.22 9.23 12.22
北回归线 43°0 66°3 90 66°3 43°0
北极圈
8´ 0
42´3°2 46°°5 423´°2 8´0°
° 6´ 2´ 6´ 90
6°6°3 44´3°08´
北回归线
?
北极圈

12.22 3.21 6.22 9.23 12.22
N D
北回归线
E
赤道
9.23 12.22 3.21
C
D
南回归线
1.曲线与纬线MN有两个交点说明了什么? 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每年有两次太阳直射
2.若A为5月1日,则B为___ 8月13日
3.CD之间、DE之间的天数分别为 186、179
4.为什么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的时间比位于南 半球的时间长
从C-D,地球公转经过远日点,速度较慢,所 需时间长;从D-E,地球公转经过近日点, 速度快,所需时间短
读某地正午太阳高度和月均降水量年变化图回答:
1.该地的纬度应 为_2_2_°__、_2_2_°__.
2.在N东半球S范围 内,该地可能位 于_中__国___国家 _华__南___地区、 _澳__大__利__亚___国家 _东__南__沿__海__地区
3.这些地区气候的主 要特点 是:__夏__季__高__温__多__雨__ 、 _____冬__季__低__温__少__雨___
60°W
3.北半球各地的昼长、夜长与纬度相同南半 球的各地的夜长、昼长相等
绘出夏至日、冬至日、春秋分日昼长随纬度变化曲线: 昼长(小时)
24
夏至日
春秋分 12
0 90 66°34
冬至日
0
66°34´ 90°
夏至°日S,南´S极圈内极夜,°北极圈N内极昼;N
从南极圈到北极圈,昼渐长
冬至日,南极圈内极昼,北极圈内极夜; 从南极圈到北极圈昼渐短
夏至日:H=90° -( 31° - 23°26´)= 冬82至°日26:´ H=90° -( 31° + 23°26´)= 35°34´
正午(12点)太阳高度 1.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H=90°-所求纬度与直射点的纬度差
2.变化规律:
随纬度变化:同一天,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 点向两侧递减
结论:H1>H2>H3
昼长(小时)
24
北极圈
南极圈
12Βιβλιοθήκη 0 3.21 6.229.23 12.22 3.21
北半球各地(如北极圈),夏至日昼最长, 冬至日昼最短,春秋分昼夜等长。
南半球各地(如南极圈),刚好相反
赤道上全年昼夜平分
如图所示,圆为23°26´N, A为晨线与圆的交点,B为 昏线与圆的交点. (1)OE达最大值,该日 为 __夏__至_____ (节气) (2)如D点的经度为 120°E,则地球上两日期 的分界线为18_0_°__、_____
D 冬至日湖州正午太阳高 度达一年中最小值,而太阳高 度越小,阳光进屋面积越大.
午太阳高度将怎 变小 先增大后减小
样变化?
正午物体影子的朝向问题(与房屋进光面 积问题相似)
观察:太阳直 射北回归线时, 北回归线以北 地区正午人影 朝北;以南地 区正午人影朝 南。直射南回 归线时,南回 归线以南地区 正午人影朝南, 以北地区人影 朝北。
春秋分,全球昼夜平分(昼长12小时)
当太阳直射点 向南移动
D
C
B
A
昼弧ABC变短 夜弧CDA变长
说明同一纬度 的昼长随直射 点的移动(季 节)而变化
直射北回归线时(夏至),北半球各地昼最长, 夜最短。直射赤道时(春秋分),昼夜等长。 直射南回归线时相反。
绘出北极圈.南极圈和赤道三地昼长随季节变化曲线
南回归线、南极圈和南极点的正午太阳高度随 季节变化曲线应如何画?
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呢?如赤道?
90 6°6°3 44´3°08´
赤道
南回归线 南极圈
南极点 0°
12.22 3.21 6.22 9.23 12.22
归纳:南北回归线之间有两次90°,即有两
次直射,其中两个高峰之间的低谷出现在直
射点位于回归线时
一恒星年,长365天6时9分10秒,公转360度
一回归年,长__天__时__分__秒,公转__ 360度
一、地球公转的特征
1.公转轨道:黄道——近似正圆的椭圆,太阳 位于一个焦点上
2.公转方向:自西向东即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 针方向 3.公转周期:一恒星年,长365天6时9分10秒
4.公转平面:与赤道平面成23°26´的夹角(黄 赤交角)
结论:北回归线以北地区,一年中正午 人影始终朝北,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 人影始终朝南
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正午人影在 _____直__射__点__在__该__地__以__南____时候朝北,在 __直__射__点__在__该__地__以__北________时候朝南
例:读某城市冬、夏至日正午太阳照射情况示意图判断
地球公转的特征及意义
一、地球公转的特征
1.公转轨道:黄道——近似正圆的椭圆,太阳 位于一个焦点上
远日点
近日点
近日点——1月初——角速度、线速度快 远日点——7月初——角速度、线速度慢
一、地球公转的特征
1.公转轨道:黄道——近似正圆的椭圆,太阳 位于一个焦点上 2.公转方向:自西向东即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 针方向 3.公转周期:一恒星年,长365天6时9分10秒
A
B
N
SN
S
C
D
N
SN
S
正午(12点)太阳高度 1.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2.变化规律: 3.实际运用 楼间距,物体影子朝向及长短,室内光照面积等
昼夜长短问题 1、随纬度而变化: 2、随季节而变化:
昼弧ABC>夜弧CDA
C D
A
B
1.太阳直射点位 于北半球时, 北
半球昼长夜短
2.北纬越高,昼 越长夜越短(即 昼夜变化越大) 北极圈内出现极 昼现象
黄赤交角的存在→
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 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昼夜长短的变化
正午(12点)太阳高度问题 1.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L
PH
1
2
M
o3
计算 P 点的正午 太阳高度
作 P点的地平面L 由于OP垂直于地平面L
H=∠ 1= 90°-(∠ 2-∠ 3)
求湖州(31°N)夏至日和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 度
正午(12点)太阳高度 1.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2.变化规律: 3.实际运用 楼间距,物体影子朝向及长短,室内光照面积等
例1:当地球公
C
转到___位置时,
湖州门窗朝南的
房屋,正午射进 D
B
屋内的阳光面积
可达一年中最大
值,理由是____.
A
从A到B,正午屋
内光照面积将 ________; 海口 (20°N)的正
H3 H2 H1
H2 H3
H
90°
23°26´
90° 66°34´ 23°26´ 0 23°26´ 66°34´ 90°
SS
S
°N
N
N
春秋分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两侧递减
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两侧递减
正午(12点)太阳高度 1.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H=90°-所求纬度与直射点的纬度差
该城市可能是 (A) A达累斯萨拉姆 B堪培拉 C渥太华 D巴格达
例1:在北京楼高为H的楼房北侧新建一楼房,要 使新楼房底层全年都能受到阳光,则两楼之间的 距离应不小于_H__c_t_g_26.5°
例2:房地产公司要建2座塔楼和2座低楼,准备采用 相同的楼间距——均以最南侧的两楼间的最短楼 间距为标准,则合理的方案有( B D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