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剧变的原因及对我国的启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东剧变的原因及对我国的启示
摘要: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是20世纪震惊国际社会的重大事件。这一连锁事件使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受巨大挫折,其结果直接导致社会主义阵营的崩塌,社会主义国家由原来的15国缩小为5国,使世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陷入低潮。苏东剧变的实质是苏东各国的社会性质发生改变。这个事件像一把双刃剑,必然从正反两方面影响我国的现代化进程。因此,我们必须历史地评价苏东剧变。
关键字:苏东剧变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原因启示
苏东剧变是指发生于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的苏联及东欧的南斯拉夫、罗马尼亚、波兰等国家的一次重大历史事件。在这一事件中,苏东各国执政几十年的工人阶级政党丧失政权,推行几十年的社会主义制度改变性质,被资本主义制度所代替,苏联、南斯拉夫、捷克斯洛伐克三国四分五裂,土崩瓦解,作为独立主权的国家已经不复存在,民主德国也与联邦德国合二为一。这一事件发生得非常突然,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因此,人们一般把这一事件称为“苏东剧变”,也有一些人称其为“苏东巨变”。
二十年过去了,国内外的学者已有多种解说,许多学者试图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多方位的揭示。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引发这些国家社会剧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若只从单个因素和角度进行分析,或把这一重大历史性事件归结为某个人或某时的行为,则不足于揭示其爆发的经济和社会基础,也很难使我们对它有一个全面深刻的认识理解。为了深刻反思苏东剧变的沉痛教训,这里再对它进行分析,“以史为鉴”对我们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这一科学社会主义实践提供更多的启示和指导。下面分析一下苏东剧变的原因:
第一,经济和政治体制方面的原因。苏联经济的衰退,直接体现为生产力水平的下降,这是受生产关系的制约的,而生产关系又集中体现于上层建筑,上层建筑的核心这是政治制度(政党制度)。活力不足,技术匮乏、效率低下,无一不是僵化制度下的经济模式所导致;苏联工人阶级对于执政的“共产党人”的抛弃也是耐人寻味的,剧变前期,苏联的“执政者”已经成为自身的代表,人民生
活水平受经济环境难以提高,社会民主得不到表达,社会运行更是缺少法治,利益无法表达,更没有被代表,这种“抛弃”也就理所当然,毕竟,人民已经先被抛弃了。而且,东欧大多数国家发展缓慢,改革成效不大,同西欧国家的差距越拉越大.经济困难导致经济危机,诱发政治危机和民族矛盾。在政治上,由于严重破坏了民主和法制,东欧各国的党和政府脱离了群众。所以,经济危机是社会政治全面危机的导火线,是各种社会矛盾积累和深化的结果。
第二,党的领导体制高度集权和党的先锋队作用日益下降。戈氏的改革方向上无可厚非,人类历史就是朝着民主、人道的方向前进的,他的过错更多的在于忽视了政治稳定的重要性而不是对于政治方向的把握。斯大林对于苏联的贡献无可置疑,战后经济超越资本主义国家的高速增长可以说明这一点,但是也正是他在任时形成的斯大林模式为苏联的衰败埋下种子,政治的僵化必然为历史所抛弃,一时的成功模式并非历史的永恒模式。正是在斯大林时期,苏联的政治体制开始质变,过度的集权导致经济、社会等诸多领域的僵化。原苏东国家政治体制的高度集权,主要是共产党领导体制和权力的高度集中。由于权力集中在少数人手里,广大党员对于共产党的前途漠不关心。在苏联,它的封建专制的历史传统诸如过度集权、个人独裁和个人崇拜、缺乏民主和搞特殊化等等也不断削弱共产党的先进性和它的政治威望从而使它在关键时刻失去了抵抗力。而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的改革又使共产党主动放弃权力,在当时反社会主义和反共思潮大肆泛滥的剧变时期,不击而溃。
第三,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作用。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对帝国主义的利益形成了巨大障碍,因此颠覆社会主义国家制度、恢复资本主义统一天下,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积极追求的战略目标。在最初采用武力手段无法扑灭、扼制社会主义之后,西方国家便开始采取“和平演变”战略。80年代末,西方国家更是直接插手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内部事务,支持和援助这些国家的内部反动势力,最终实现了“和平演变”,达到了颠覆社会主义的目的。
苏东剧变,在没有硝烟的和平发展时期土崩瓦解,大大震惊了整个世界,它不仅仅使传统的社会主义成果丧失殆尽,也使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遭到前所未有的重大挫折。但是对于仍在坚持社会主义的国家而言,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对丰富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推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健康发展都有着重要意
义。下面是总结的几点启示:
第一,在社会主义国家里,必须坚定地改善和加强共产党的领导。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由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决定的,是经过长期斗争考验形成的。以马克思主义原理为指导的无产阶级政党——共产党, 是领导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力量,只有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坚持和捍卫社会主义方向,制定和执行一条正确的符合实际的和不断完善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才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推行全面改革,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大力发展生产力,为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创造条件。
第二,必须用四项基本原则规范和指导改革开放。首先,改革的本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和发展。这样一种质的规定性,决定那种在经济上搞私有化,在政治上搞西方民主化,在指导思想上搞多元化的倾向,不是改革而是“改向”即改变社会主义方向,或者叫做自由化改革。其实质就是搞和平演变。其次,改革的目的,有三个层次:一是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二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及推进其他事业,三是通过实现最终理想共产主义促进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再次,改革的动力,是人民群众。如果不把人民群众作为改革的真正动力即相信和依靠他们,使他们成为改革的主体和主人,而是真正相信和依靠“自由化精英”,那是必定会使改革开放逐渐滑向和平演变的。最后,改革的标准,既包括邓小平提出的“三个有利于”,也包括他强调的公有制为主体、不导致两极分化、不产生新的资产阶级等等。忽视用四项基本原则规范和指导改革,正是在改革问题上产生混乱的基本原因,应该引起我们的充分重视。
第三,必须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胡总书记提出的树立科学发展观,重要性在于它正确回答了什么是发展、怎样抓好发展这样一个极其重大的问题。今后的实践,必将进一步证明它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树立以人为本的新观念,自然决定我们必须更新以物为本的旧观念。以物为本,见物不见人,发展下去就会逐渐滑向以资为本,以资本的人格化资本家为本。在社会主义社会处理人与物的关系时坚持以人为本,处理人与人的关系时必然会以民为本。
第四,苏东剧变的历史教训说明,社会主义国家的问题关键在党。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必须从保持党的执政地位和国家的长治久安的高度,围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