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苏东剧变的原因及教训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世界政治舞台上发生

了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重大事件,这是共产主义运动和世界社会主义事业遭到的空前严重挫折。探究苏东剧变的原因,吸取社会主义在苏东兴亡的经验教训,对于我们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如何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本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建立面向21世纪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许多有益的启示。

一、是什么导致苏东剧变

恩格斯曾经指出:“历史是这样创造的:最终的结果总是从许多单个的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而其中每一个意志,又是由于许多特殊的生活条件,才成为它所成为的那样。这样就有无数互相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由此就产生出一个合力,即历史结果”。任何一个历史事件都是无数个力的作用的结果,最后形成一个总的合力,这就是历史事件。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作为20世纪重大的历史事件之一,其原因教训涉及国际和国内、理论和实践、经济和政治、宏观和微观、从基本原则到具体政策等各个领域、各个层次,是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长期潜伏的各种矛盾的总爆发。这就需要我们用“合力论”来探究苏东剧变的原因。然而,在全面的基础上,又要突出重点。也就是说,既要坚持多重性原因的“合力论”,又要坚持“重点论”。用这种方法,我认为,苏东剧变是由两个深层根源和两个直接原因导致的。

深层根源一:政治经济体制僵化造成经济发展滞缓、社会主义形象受损。苏联实行的计划经济体制在斯大林时期发挥了巨大作用,使苏联成为二战结束后唯一一个能与美国相抗衡的超级大国。但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由于经济管理体制和国民经济军事化,苏东国家的经济出现停滞,苏联那种计划到一颗螺丝钉的计划不再适应战后国家的经济建设,弊端日现,严重地阻碍了苏东的社会发展,与西方发达国家间的差距逐步拉大。对此,从

赫鲁晓夫到勃日涅夫一直改革不力。戈尔巴乔夫上

台后,虽然首先推出了经济体制改革方案,却没有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而是把改革推进了政治斗争的旋涡,使原来就处于停滞状态下的国民经济进一步崩溃的边缘,从而严重地削弱了社会主义制度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东欧国家长期受制于苏联,仍然套用苏联模式,或者即使有国家愿意走自己的路也被当时的苏联领导人所扼杀。经济问题引发了日益严重的社会、政治问题,人们对共产党、社会主义逐渐失去了信心,同时也为国内外、党内外主义

敌对势力的进攻及“和平演变”图谋得手提供了条件。

深层的根源二:执政党陷入深刻危机严重脱离群众、动摇了生存基础。苏东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最后是在戈尔巴乔夫一类人手里丢失的。他们推行的

“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路线,背弃了社会主义道路。从“左”的极端走向“右”的极端,自动取消了宪法中规定的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使共产党最后失去了改革旧体制、实行模式转换的机会。戈尔巴乔夫实行的苏共党内民主化实际就是抛弃民主集中制,把民主普遍化、庸俗化、扩大化,这使苏共内部意见分歧、纪律松弛、离心离德、党派林立,几乎没有任何凝聚力。为以后苏共分裂,进而一部分派别变质从而从内部搞垮苏共种下了祸根。以至在共产党被赶下台的关键时刻,大多数群众没有起来保护共产党,而是采取了冷眼旁观甚至跟着反对派走的态度。

直接原因一:苏联的“改革”变成“改向”。苏东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的初衷是要通过改革来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但是,在改革过程中,尤其是改革遇到挫折时,他们并不是正确地总结经验教训、兴利除弊,而是使改革步入了歧途,即从纠正阶级斗争扩大化走向否定阶级和阶级斗争、从改革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走向推行政治多元化和多党制、从实行党政分开走向取消党的领导、从改革高度集中的

简论苏东剧变的原因及教训

王梓屹

(南京政治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系江苏

南京

210003)

[摘要]本文章遵循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客观地分析了导致苏东剧变产生的两个深层根源和两个直接原因,并总结了经验教训。

[关键词]苏东剧变;原因;教

【黑龙江史志2013.12(总第301期)】

83

经济体制走向实行以私有化为基础的市场经济、从力图摆脱传统的苏联模式的控制走向完全投向西方的怀抱、从批判历史上的错误走向完全否定社会主义制度。不是彻底改革旧体制,而是彻底抛弃了社会主义制度。戈尔巴乔夫背离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和方向的政治体治改革刺激了东欧国家的剧变,而东欧各国1989年至1990年的体制转变又反过来对苏联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波,影响苏联国内的政治斗争,东欧各国的共产党无一例外地或改换名称或彻底下台,也使苏联内部怀疑社会主义,怀疑苏共的情绪不断滋长。反对派要求社会进一步“民主化”,“结束共产党统治”的政治主张开始得到一些人的响应,最终成为现实。

直接原因二:西方“和平演变”得手。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后的几十年时间里,一直面临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军事包围、策反颠覆、武装干涉甚至发动侵略战争。但是,这些手段都没有能够消灭苏东社会主义。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依恃其经济和科技优势,在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遇到困难之际,转而使用和平演变战略,毫不隐晦地公开提出“以接近求转变”的策略,即通过接近最终转变东欧国家。另外西方国家还打着民主、人权的幌子对苏联和东欧国家进行和平渗透。在东欧国家的政局自1989年初开始发生动荡后,西方更是积极地施加自己的影响,竭力推动苏联出现的动乱,对于东欧各国来说,演变的外因还有苏联的影响。戈尔巴乔夫提出“新思维”后,要求并积极促进东欧各国进行符合其“新思维”的“改革”,甚至直接插手东欧的内部事务,民主德国、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亚、罗马尼亚的事变都有苏联的背景。苏联的所作所为,对东欧的剧变起到了西方所起不到的作用。

二、由苏东剧变可以学到什么

(一)社会主义要发展必须把经济搞上去

苏东国家出问题,与这些国家社会主义建设搞了几十年甚至半个多世纪,还摆脱不了“短缺经济”的困扰,人民长期过紧日子,购买日常生活品必须凭票证排长队,从而造成民众怀疑社会主义优越性,羡慕西方的“繁荣”有直接的关系。经济建设搞不好,人民生活上不去,人们对党和政府自然不会支持和拥护,并且会用选票,甚至会搞动乱来推翻党的领导和国家政权。苏联东欧各国,未能把握时代脉膊,制定出适应时代特征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正确的政策,没有及时地把国民经济搞上去,这个教训告诉我们,经济发展是前提,只有把经济搞上去,一步步改善人民的生活,才能切实地把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坚定人民对社会主义的信心,增强凝聚力,社会才能稳定,而稳定是大局。

(二)加强执政党建设,不能脱离群众

本来,苏共的执政基础比之于其他政党来说,具有极大的优势。然而,共产党将民主选举、民主监督流于形式,由自上而下委任制产生了各级党政官员构成的管理阶层,形成大大小小的既得利益集团和官僚特权阶层。他们的经济地位、生活方式、价值理念和思想感情实际上同广大民众是格格不入的。削弱甚至践踏社会主义民主,结果脱离了群众,把群众推到执政者的对立面,使本应是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政治代表的共产党的代表性和合法性受到严重损害。同时,不断大量撤换领导干部,后来干脆甩开党的领导,把西方的议会制、总统制、多党制引入苏联,从而造成政局动荡,各种矛盾激化。因此,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需要加强执政党的自身建设。执政党必须善于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不断认识自己、加强自己、提高自己,经受住长期执政和社会变革的考验。在党内生活和社会政治生活中,要发扬民主,坚持依法治国,克服教条主义、官僚主义,用马列主义教育全体党员,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三)不能忽视而且必须警惕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

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后的几十年时间里,一直面临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军事包围、策反颠覆、武装干涉甚至发动侵略战争。但是,这些手段都没有能够消灭苏东社会主义。而到了20世纪8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依恃其经济和科技优势,在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遇到困难之际,转而使用和平演变战略,毫不隐晦地公开提出“以接近求转变”的策略,即通过接近最终转变东欧国家。另外西方国家还打着民主、人权的幌子对苏联和东欧国家进行和平渗透。在东欧国家的政局自1989年初开始发生动荡后,西方更是积极地施加自己的影响,竭力推动苏联出现的动乱,最终促成了苏东剧变。颠覆社会主义国家,推翻共产党的领导,铲除马列主义意识形态,恢复资本主义一统世界——

—这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垄断资产阶级一贯的战略目标。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既要创造一个适合本国发展的外部环境,又要时刻高度警惕,抵制和挫败国际敌对势力实行“和平演变”的图谋。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领导地位,旗帜鲜明地反对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潮,坚决抵制西方敌对势力的“西化”、“分化”的图谋,在思想意识形态领域里筑起一道坚固的钢铁长城。

8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